药剂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药剂学教学大纲docx

药剂学教学大纲docx

药剂学教学大纲docx药剂学教学大纲药剂学是医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物的认识、了解和应用能力。

药剂学教学大纲是该课程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估方式,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课程目标药剂学教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药物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 药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2. 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药理学作用;3. 药物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4. 药物的存储和配制方法;5. 药物的使用和不良反应。

二、教学内容药剂学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内容:1. 药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介绍常见的药物分类方法,如按照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等分类。

并讲解药物的命名规则,如通用名、化学名、商品名等。

2. 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药理学作用:介绍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pH值等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理学作用。

3. 药物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讲解药物的制剂类型,如片剂、胶囊、注射剂等,以及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

4. 药物的存储和配制方法:介绍药物的储存条件和方法,如温度、湿度、光线等要求。

并讲解药物的配制方法,如液体制剂的稀释、固体制剂的研磨等。

5. 药物的使用和不良反应:讲解药物的用法、用量和用药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药剂学教学大纲应指导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PPT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药剂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药剂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3. 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到医院或药店进行实习,让他们亲身体验药剂学的应用场景,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和认识。

4. 讨论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中的药剂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估方式药剂学教学大纲应明确评估方式,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药剂学是指探讨药物的制剂与配制方法、药物剂量的计算、药
物的存储与保存等方面的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药剂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实践,为学生提供制剂与配制药物的基本能力培养。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熟悉药物的存储与保存。

3.了解药物配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掌握药剂学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
1.药剂学概述
1.1 药剂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2 药剂学的分类与研究对象
2.药物的质量与贮存
2.1 药物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2.2 药物保存的原则与方法
3.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3.1 固体制剂的制备与应用
3.2 液体制剂的制备与应用
3.3 半固体制剂的制备与应用
3.4 气雾剂和喷雾剂的制备与应用
3.5 给药途径的选择与药物的转运
4.药物配制技术
4.1 药物测量与计算
4.2 药剂学配方计算
4.3 药物配制工艺与设备
4.4 质量控制与药物检验。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药剂学教学大纲(药学本科)药剂学是药学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设计、制备和生产、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药物制剂的研、开发、生产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基本要求1.掌握药剂学中各剂型的基本概念、特点、质量要求及检查、制剂工艺及理论,包括浸出制剂、溶液剂、糖浆剂、混悬剂、乳剂、注射剂、滴眼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片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2.结合剂型掌握常用药剂辅料性能、特点及应用3.掌握药物及制剂稳定性的概念、意义、影响药物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稳定性实验方法4.结合剂型熟悉主要的单元操作包括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干燥、空气净化、过滤、灭菌5.熟悉制剂新技术,包括包合技术、固体分散体技术、微囊化技术6.熟悉粉体学中粉体性能与制剂工艺、质量、包装的关系7.熟悉高分子溶液剂及溶胶剂8.熟悉控缓释制剂及经皮吸收制剂的设计及制备9.了解流变学、药用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靶向制剂及生物技术制剂10.结合剂型了解主要设备的结构性能及应用总学时:72学时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掌握部分一律以横线划出第一章绪论(2学时)药剂学、剂型、制剂、成药、制剂学、调剂学等概念、药剂学重要性,药剂学分支学科。

药物剂型分类:按形态分类,分散系统分类,给药途径分类;剂型的重要性药剂学的发展药典与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其他国家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部颁标准处方、GMP、GLP第二章液体药剂(8学时)液体药剂特点及质量要求,溶剂及附加剂(水乙醇丙二醇甘油PEG 脂肪油)液体药剂的防腐:防腐重要性,防腐措施常用防腐剂:尼泊金苯甲酸及苯甲酸钠山梨酸季铵盐液体药剂的矫味与着色:矫味剂(甜味剂芳香剂胶浆剂泡腾剂)着色剂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成盐引入亲水基团助溶增溶混合溶媒),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溶液剂,糖浆剂,芳香水剂,甘油剂,婿剂的特点,制备方法,典型制剂举例溶胶剂结构,性质,影响稳定性的因素,制法高分子溶液剂的性质,影响稳定性的因素,制法(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明胶琼脂甲基纤维素)混悬剂的定义,质量要求,制成混悬剂的条件影响混悬剂物理稳定性的的因素:沉降速度,微粒荷电与水化,结晶增长与转型分散浓度与温度混悬剂的稳定剂:润湿剂,絮凝与反絮凝剂,助悬剂混悬剂的制备:分散法(干法研磨加液研磨水飞法),凝聚法混悬剂的质量评价:微粒大小测定,沉降容积比,重新分散实验,絮凝度,流变学乳剂定义,类型,鉴别方法乳化剂:基本要求,种类,选择乳剂形成的必要条件:降低表面张力,乳化膜,相比例乳剂的制备:制备方法(干胶法湿胶法新生皂法两相交替加入法机械法),药物加入方法,复乳,微乳乳剂变化: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坏质量评定:乳滴大小测定,分层观察,乳滴合并速度测定,稳定常数测定不同给药途径液体药剂(自学)第三章灭菌法与无菌制剂(11学时)灭菌法,灭菌,防腐,消毒的含义物理灭菌法: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特点热压灭菌器构造使用注意事项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热压灭菌流通蒸气与煮沸灭菌低温间歇灭菌),射线灭菌(辐射灭菌紫外线灭菌微波灭菌),过滤灭菌D值,Z值,F值,F。

药剂学大纲

药剂学大纲

药剂学大纲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制备、贮藏、配制、分析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学科,是现代药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药剂学大纲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药剂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掌握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药剂学大纲的详细内容,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一、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药剂学2. 学时安排:理论课程40学时(包括讲座和讨论)、实验课程20学时3.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二、教学目标1. 理论目标:(1) 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要点;(2) 理解药物的制剂形式、贮藏、稳定性和相关规范;(3) 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物动力学过程;(4) 了解药剂与药理学的关系,掌握药剂剂形设计的基本原则。

2.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剂学相关设备;(2) 具备制备或复制各种制剂的能力;(3) 能够正确计算和配制各类药剂;(4) 具备药剂质量控制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1. 药物的制剂形式和贮藏(1) 固体剂型:片剂、胶囊剂等;(2) 液体剂型:溶液、悬浮液、乳剂等;(3) 半固体剂型:软膏、凝胶等;(4) 贮藏条件与稳定性:光、温、湿度等对药物贮藏和稳定性的影响。

2. 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1)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药物动力学过程;(2) 药物的药理学作用和药剂学对药理学的影响;(3) 药剂学在药物剂型设计中的应用。

3. 药物配制和计算(1) 各种药剂的配方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2) 药剂的制备和操作规范;(3) 药物剂量计算和药剂配制的基本技术。

4. 药剂质量控制(1) 药剂的质量要求和质量评价;(2) 药剂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流程;(3) 药剂质量控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程(1) 讲座:通过授课的方式介绍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要点;(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药剂学相关问题。

2. 实验课程(1)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药剂制备和药剂质量控制实验;(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操作和分析实验结果。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药剂学是一门系统性、综合性的学科,是研究药物制剂的研制、生产、稳定性、质量控制、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等相关问题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通过药物学基础知识、药物制剂学的基本原理、药物配制与质量控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以及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等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制剂的生产、分析、质量控制和合理用药相关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内容1.药物学基础知识(1)药理学基础(2)药物代谢与排泄(3)药物的吸收、分布以及体内反应(4)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2.药物制剂学基本原理(1)药物制剂的种类及制剂形式(2)药物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3)药物配制方法及工艺流程(4)药物制剂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3.药物配制与质量控制(1)药物配制方法及其控制(2)制剂的外观、色泽、气味、味道等质量控制(3)制剂的稳定性和贮存(4)药物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4.药物在体内的代谢(1)药物的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2)药物代谢与环境因素的关系(3)药物代谢与药效的相关性5.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1)药物的毒性及毒性评估方法(2)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及其体现(3)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三、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出勤、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占20%2.期中考试占30%3.期末考试占50%4.实验及报告(如有)占10%四、教学重点1.掌握药剂学基础知识、药物制剂的基本原理及药物质量控制。

2.了解药物配制、质量控制以及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不良反应。

3.熟悉和掌握药物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五、教学建议1.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利用讨论和小组活动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药剂学》(第六版),邓宁主编。

2.《药物制剂学教程》(第三版),赵国华主编。

3.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第二版),李金生主编。

4. 《药剂学教程》(第二版),王晓波主编。

药剂学 教学大纲

药剂学 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
- 本章目的及概述
- 药剂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第二章:药物物理化学基础
- 药物溶解度与离子化
- 药物的晶体结构
- 药物的物理性质及影响因素
第三章:药物吸收、分布与排泄
- 药物的吸收途径
- 药物的分布与血浆蛋白结合
- 药物的消除与排泄
第四章:药物代谢与药物代谢酶
- 药物的代谢途径
- 药物代谢酶系统及其分类
- 药物代谢与遗传因素的关系
第五章:药物治疗与剂量
- 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 药物剂量的确定与调整
- 药物剂量与个体差异的关系第六章:药物毒理学
- 药物毒性的分类与表达
- 药物的致死剂量与毒剂量比- 药物的毒性评价与监测
第七章:药物相互作用
- 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
- 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
- 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价与管理第八章:药剂学实验技术
- 药剂制剂的制备方法
- 药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 药剂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第九章:药剂学实践
- 药物处方与药学评估
- 药物给药途径与药物交付系统
- 药剂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第十章:新药开发与药剂创新
- 新药开发的流程与要求
- 药剂创新与现代技术应用
- 伦理、法规与药物安全性评价
结语
- 本大纲的总结与回顾
- 药剂学的发展前景与重要性
注意:以上仅为一个示例,具体教学大纲内容可能因学校或机构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到药物的制剂、配伍、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药剂学的教学大纲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全面、系统、科学、实用。

首先,大纲应该全面涵盖药剂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制剂学、质量控制、药物配伍等内容。

其次,大纲应该系统地组织这些内容,使得学生能够逐步地掌握药剂学的知识体系。

此外,大纲的编写还应该科学合理,既要符合药剂学的学科特点,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大纲的内容应该实用,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内容的安排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应该根据药剂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

一般来说,药剂学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制剂学:介绍药物的制剂种类、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剂的质量控制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制剂的特点和应用,掌握制剂的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

2. 药物配伍学:介绍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原则,以及药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药物的合理配伍原则,以及判断药物配伍的稳定性和相容性。

3. 药物质量控制:介绍药物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药物的质量标准、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药物的质量评价标准,掌握药物的质量检验方法,以及了解药物的质量控制原则。

4. 药剂学实验:进行药剂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药剂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能够进行药剂学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三、药剂学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药剂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药剂学 教学大纲

药剂学 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物剂型、制剂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药物剂型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各种制剂的制备方法与质量控制标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质量控制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药剂学概述1.1 药剂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药剂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与药理学与药物化学的关系2. 药物剂型分类与特点2.1 固体剂型2.1.1 片剂2.1.2 胶囊剂2.1.3 颗粒剂2.2 半固体剂型2.2.1 软膏剂2.2.2 凝胶剂2.2.3 糊剂2.3 液体剂型2.3.1 口服液2.3.2 注射剂2.3.3 外用溶液3. 药物制剂工艺3.1 药物制剂的基本操作技术3.2 药物加工与制剂设计3.3 药物的缓释技术4. 药物质量控制4.1 药物质量检验方法与仪器设备4.2 药物稳定性与保存4.3 药物剂量控制与给药安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剂工艺等知识。

实验教学通过安排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质量控制意识。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真实的药物制剂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1. 主教材:《药剂学教程》2. 参考书目:- 《药剂学基础与应用》- 《制药学》- 《药物化学与药物制剂学》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考试等。

其中,平时成绩占50%,实验报告占30%,考试占20%。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一共分为16周,具体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 第1-2周:药剂学概述- 第3-4周:固体剂型- 第5-6周:半固体剂型- 第7-8周:液体剂型- 第9-10周:药物制剂工艺- 第11-12周:药物质量控制- 第13-14周:实验操作与实践应用- 第15-16周:复习与考试七、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如下:1. 实验室设备:计量仪器、制剂设备等2. 实验试剂:各种药物原料、溶剂等3. 课件与文献:教师将提供相应的课件和相关文献资料,供学生学习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它是研究将药物制成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药物制剂的安全、有效和稳定,以质量优良的药剂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剂型与制剂设计、制备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从事药剂学工作,合理制药用药,保证用药安全,充分发挥药效,研究探讨新剂型和新制剂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用书】崔福德主编《药剂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内容、要求】药剂学教学时数分配顺序内容学时理论实践合计1 绪论 4 42 液体制剂 6 5 63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10 104 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10 105 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 2 26 半固体制剂 4 47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2 28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5 59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2 210 表面活性剂 4 411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3 4 312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5 513 粉体学基础 4 4 414 流变学基础 2 215 药物制剂的设计 4 416 制剂新技术10 1017 缓释、控释制剂 6 618 经皮吸收制剂 3 319 生物技术制剂 4 4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第一章绪论(4学时)一、目的要求1、掌握药剂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及研究方法;剂型、制剂、方剂、制剂学、调剂学等名词的意义,药物制剂的分类方法、特点。

2、熟悉药典概况,中国药典的沿革概况;《新药审批办法》中药剂学试验项目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3、了解药剂学的发展史,gmp,glp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二、教学内容1、药剂学的概念与基本任务2、药剂学的分支学科3、药物的剂型4、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5、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6、gmp、glp、gcp7、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三、教学方式讲授四、复习思考题1、药物为什么要制成制剂?2、试述药剂学的定义。

3、辅料在药剂学中为什么有重要应用价值?第二章液体制剂(6学时)一、目的要求1、掌握各类液体药剂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应用等内容;液体药剂常用溶剂的种类、性质、作用和选用原则;增加药物溶解度的药剂学方法;掌握液体药剂的制备原则、方法与技能。

2、熟悉均相和非均相液体药剂形成和稳定的理论以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常用附加剂的种类、性质、作用和选用原则。

3、了解流变性及其应用以及复乳的制备与应用前景。

二、教学内容1、液体制剂的特点、质量要求、分类2、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3、低分子溶液剂4、高分子溶液剂5、溶胶剂6、混悬剂7、乳剂8、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9、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四、复习思考题1、液体制剂的特点是什么?2、液体制剂常用的溶剂和附加剂有哪些?3、试述双电层电位对溶胶剂稳定性的影响?4、影响混悬剂物理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常用的稳定剂有哪些?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10学时)一、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湿热灭菌法,特别是热压灭菌法及其安全操作。

2、掌握fo的定义,数学表式,计算方法及灭菌中的意义。

3、掌握无菌操作的概念、方法及无菌检查法。

4、熟悉干热灭菌,紫外线灭菌法,过滤灭菌法及化学灭菌法。

5、掌握注射剂的定义,质量要求,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

6、掌握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和制备注射用水的原理和方法。

7、熟悉注射剂车间的设计要求,常规洁净室与房流洁净室的特点及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8、掌握输液剂,注射用的无菌粉末等各类型注射剂的特点及其生产工艺。

二、教学内容1、概述2、注射剂3、注射剂的制备4、输液5、注射用无菌粉末6、眼用液体制剂7、其他灭菌与无菌制剂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四、复习思考题1、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区别是什么?2、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3、冷冻干燥的原理是什么?4、热原的污染途径有哪些,如何去除?5、注射液配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6、注射剂灌封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7、输液生产装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是什么?8、冷冻干燥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是什么?第四章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10学时)一、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从固体剂型中释放理论;散剂混合时注意事项;固体分散体、影响质量的因素,载体或赋形剂的选用。

2、掌握片剂常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及辅料选用原则;片剂的处方组成、制备工艺过程;片剂的质量要求及测定方法;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一般过程。

3、熟悉散剂的特点及一般制备方法;散剂的吸湿,粉末粗细对药物性质的影响;固体分散体的类型及其速效的原理。

4、熟悉片剂包糖衣、薄膜衣的一般过程及包衣材料的要求。

影响片剂质量的因素和压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了解粉末直接压片等制片法及制备中药片剂的工艺特点及片剂新产品设计的原则。

二、教学内容1、概述2、散剂3、颗粒剂4、片剂5、片剂的包衣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四、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对于固体制剂来说物料的混合度、流动性和充填性很重要?2、影响混合的因素有哪些?3、片剂有哪些常用辅料?4、片剂有哪些常用制备方法?5、影响片剂压缩成形性的因素有哪些?6、常用的薄膜包衣材料有哪些?第五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2学时)一、目的要求1、掌握胶囊剂、滴丸剂和膜剂的制备2、熟悉胶囊剂、滴丸剂和膜剂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1、胶囊剂2、滴丸剂和膜剂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四、复习思考题1、影响软胶囊成形的因素有哪些?2、膜剂常用的成膜材料有哪些?第六章半固体制剂(4学时)一、目的要求1、掌握软膏剂、眼膏剂、凝胶剂及栓剂的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

2、掌握机体对栓剂中药物吸收的原因以及栓剂用作全身治疗的特点。

3、熟悉常用软膏剂基质原料与用途。

4、熟悉眼膏剂常用基质的组成比例与眼膏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要求。

5、熟悉软膏剂中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6、熟悉栓剂作用的特点和影响药物吸收的各种因素。

7、了解栓剂置换价的计算方法及其意义。

二、教学内容1、软膏剂2、眼膏剂3、凝胶剂4、栓剂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四、复习思考题1、常用的软膏剂乳剂型基质中的乳化剂有哪些?2、栓剂的作用途径有哪些?3、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全身作用的栓剂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第七章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2学时)一、目的要求1、掌握气雾剂的含义、分类、特点;影响药物在呼吸系统分布的因素;抛射剂与附加剂的选择与处方设计。

2、熟悉气雾剂、喷雾剂和粉雾剂的组成、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

3、了解气雾剂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概述2、气雾剂的组成3、气雾剂的制备4、喷雾剂5、吸入粉雾剂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四、复习思考题1、气雾剂的吸收中影响药物在呼吸系统分布的因素有哪些?第八章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5学时)一、目的要求1、掌握浸出技术及中药制剂的概念,浸出剂的种类和特点。

2、掌握浸出操作与设备,常用的浸出制剂3、熟悉浸出剂和中药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及中药成方制剂的制备工艺。

4、了解中药制剂的进展及中药剂型的改革。

二、教学内容1、概述2、浸出操作与设备3、常用的浸出制剂4、浸出制剂的质量5、中药成方制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四、复习思考题1、中药剂型改革的原则是什么?2、影响浸出的因素有哪些?3、主要的浸出设备有哪些?4、影响浸出的因素有哪些?5、主要的浸出设备有哪些?第二篇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第九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2学时)一、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溶剂的种类及性质2、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二、教学内容1、药用溶剂的种类及性质2、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3、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四、复习思考题1、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是什么?2、特性溶解度和平衡溶解度的区别是什么?第十章表面活性剂(4学时)一、目的要求1、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性质和应用。

2、熟悉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其吸附性及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二、教学内容1、概述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3、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应用4、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四、复习思考题1、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是什么?2、特性溶解度和平衡溶解度的区别是什么?第十一章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3学时)一、目的要求1、掌握微粒分散系的概念,主要性质与特点2、掌握微粒分散系的物理稳定性。

二、教学内容1、概述2、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3、微粒分散系的物理稳定性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四、复习思考题1、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是什么?第十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5学时)一、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和化学动力学有关基本概念。

2、掌握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各种因素及解决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各种方法。

3、掌握药物制剂的实验方法特别是加速实验法,包括各种常温加速实验(低温考察法、经典恒温法)。

4、熟悉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途径与某些稳定性实验。

二、教学内容1、概述2、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3、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4、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5、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及降解动力学6、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7、新药开发过程中药物系统稳定性研究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四、复习思考题1、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有哪些?2、药物稳定性实验方法包括哪些?第十三章粉体学基础(4学时)一、目的要求1、掌握粉体粒径、堆密度及流性的测定方法。

2、熟悉粉体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粉粒理化特性对制剂的工艺、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的影响。

3、了解粉体的形态、比表面积、孔隙率,可湿性的意义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1、概述2、粉体粒子的性质3、粉体的密度与空隙率4、粉体的流动性与充填性5、粉体的吸湿性与润湿性6、粘附性与凝聚性7、粉体的压缩性质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四、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粉体的吸湿性和润湿性?2、粉体的压缩特性是什么?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2学时)一、目的要求1、掌握流变学的基本概念,蠕变性质的测定方法。

2、熟悉流变性质。

二、教学内容1、流变学的基本概念及在药剂学中的应用2、流变性质3、蠕变性质的测定方法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四、复习思考题1、非牛顿流体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第十五章药物制剂的设计(4学时)一、目的要求1、掌握制剂设计的基础。

2、熟悉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药物制剂处方的优化设计及新药制剂的研究与申报。

二、教学内容1、概述2、制剂设计的基础3、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4、药物制剂处方的优化设计5、新药制剂的研究与申报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四、复习思考题1、不同给要途径对制剂的要求是什么?2、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申报新制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第三篇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第十六章制剂新技术(10学时)一、目的要求1、掌握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纳米乳技术与亚纳米乳技术、微囊与微球、纳米囊与纳米球及脂质体的原理及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