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药剂学教学大纲汇编
《工业药剂学》教学大纲

工业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本科,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代码:27E01415学时分配:48赋予学分:2.5先修课程:药物化学后续课程:药理学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药品管理与营销专业的专业理论课。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制备原理和制备方法,掌握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并能对药物的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价,了解制剂工艺的发展状况。
通过实训学习,掌握药物制剂的制备及生产技术,掌握制剂常用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简单的维修知识。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常用药物制剂的生产技术、质量检验的主要内容及控制要求。
能根据所给配方制备常用药物的制剂。
2.熟悉常用药物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熟悉药物剂型的分类、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和稳定化方法。
3.了解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的最新动态。
四、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五、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绪论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 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了解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
2.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掌握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和GMP、GLP与GCP。
3. 药物剂型与DDS。
第二章表面现象与表面活性剂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和特性、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2. 表面活性剂基本性质和应用:表面活性剂的胶束;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的其他应用。
第三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及实验方法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1. 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了解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与药物稳定性预测。
2. 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领会药物氧化和水解的概念及特点。
3.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掌握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4. 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及降解动力学:掌握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
工业药剂学试验教学大纲

《工业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19120760 工业药剂学 1.5Engineering Pharmaceutics (0−3.0)预修课程:工业药剂学面向对象:药物制剂专业三年级学生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工业药剂学是药物制剂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工业药剂学实验课是工业药剂学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工业药剂学实验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熟练的分析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
通过基本操作训练,获得较强的从事药物制剂制备工作的能力,正确掌握常用制剂技术的规范化操作,通过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训练,模拟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运用理论及相关基础与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药物新制剂研究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序号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学时/h 1稳定性试验 采用经典恒温法考察药物的稳定性 32 注射剂的制备 设计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完成制备 33 片剂及包衣片的制备(1)制备维生素C片剂并进行薄膜包衣,所制备的维生素C片剂将可用于后续的质量分析实验研究34 片剂及包衣片的制备(2)制备维生素C片剂并进行薄膜包衣,所制备的维生素C片剂将可用于后续的质量分析实验研究34 液体制剂的制备(1)制备溶液剂与混悬剂,并考察处方因素对混悬剂稳定性的影响35 液体制剂的制备(2)通过不同的工艺制备乳剂,乳剂类型的鉴别,最适合的乳化剂HLB值考察36 包合物的制备 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考察 37 软膏的制备 制备不同基质类型的水杨酸软膏,并考察基质类型对药物释放的影响38 经皮渗透试验 用单室扩散池考察水杨酸 39 膜剂与栓剂的涂膜法制备膜剂、制备油脂性基质和水溶性基质的栓剂 3制备10 微囊与微球的制备分别通过复凝聚法和加热固化法制备微囊与微球311 缓释胶囊剂的制备制备溶蚀性骨架缓释颗粒,填充胶囊312 缓释胶囊剂的体外评价缓释胶囊的释放度试验313 脂质体的制备 注入法制备脂质体,观察脂质体的结构 314 浸出制剂的制备渗漉法提取药材有效成分,喷雾干燥3三、相关教学环节安排1.采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药剂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01课程名称:药剂学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 144 讲课学时: 72 实验(上机)学时:72学分:8适用对象:药学专业选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化学、药事管理学一、课程的教学目标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是药学专业主要的专业课之一。
其最基本的任务是将药物制成符合各项质量标准要求的制剂,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发挥防病、治病和诊断疾病的作用。
药剂学的宗旨是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本门课程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课的教与学,又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该学科在医药研究、应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药物开发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培养目标,结合教学实践和具体条件,学生应注重理论课的学习,同时也应注重实验课和到药厂参观见习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设计、制备各种药物制剂的能力,从而达到以制剂形式充分发挥药物固有的优点和克服药物固有的缺点,使药物制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药效,同时最低限度地降低起毒副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在教学中1、掌握和熟悉的内容需要精讲、细讲,了解的内容粗讲或选讲。
2、主要采用以下方法突破难点、重点内容:1)详细讲解;2)举例和图表相结合;13)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4)观看影像资料;5)参观实际生产过程。
对拟实现的教学目的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教学手段以理论讲述(多媒体3、加板书)、实验验证(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参观实际生产过程(参观药厂和医院制剂室),以加深理解、扩展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科学的逻辑思维习惯。
4、对课后作业以及学生自学的要求:提出预习和复习要求,布置复习思考题,安排适当时间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工业药剂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工业药剂学(理论课)教学大纲教学对象:药物制剂专业本科一、说明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工业药剂学》是一门药物制剂的工业实践的科学,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在于:通过工业药剂学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工业药剂学的基本内容和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
2、课程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工业药剂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工业药剂学的基本理论、方法,掌握常用剂型的设计、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和规范,熟悉新技术、新材料对工业药剂学的意义,了解新剂型的设计和制备方法。
3、教学方法要求: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多种新型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浓厚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教学效果。
使学生掌握工业药剂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工业药剂学的基本理论、方法,掌握常用剂型的设计、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和规范,熟悉新技术、新材料对工业药剂学的意义,了解新剂型的设计和制备方法。
4、学时安排理论课:68学时,实验课:515、教材选用情况使用教材:[1]崔福德. 药剂学.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参考教材:[1]屠锡德,张钧寿,朱家壁. 药剂学.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平其能. 现代药剂学. 第1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3]Ansel HC. Modern Pharmaceutics. 4th Ed,Marcel Dekker,2002[4]李亚琴,周建平. 药物制剂工程. 第1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多媒体教学)[基本内容]本章为绪论,其内容包括:工业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课程的定义与研究范围,药物剂型的分类及特点;药典、处方及GMP、GLP和GCP等重要概念与意义;药剂学的发展。
[基本要求]1、了解药剂学的发展;2、掌握工业药剂学及相关课程的定义与研究范围,药物剂型的分类;3、重点掌握工业药剂学及相关课程的定义与研究范围;4、熟悉药典、处方及GMP、GLP和GCP等重要概念与意义。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3.药物的传递系统(DDS)
第四节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第五节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
1.药典
2.药品标准
3.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第六节GMP、GLP与GCP
1.GMP
2.GLP、GCP
第七节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
1.国外药剂学的发展
2.国内药剂学的发展
第二章液体药剂
第一节概述
1.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2.液体制剂的分类
第四节喷雾剂
1.概述
2.喷雾装置
3.喷雾剂的质量评价
第五节吸入粉雾剂
1.概述
2.粉末雾化器
第八章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第一节概述
1.浸出技术及中药制剂的概念
2.中药制剂的进展
3.浸出制剂的种类及特点
4.中药剂型的改革
第二节浸出操作与设备
1.药材的预处理
2.浸出过程
3.影响浸出的因素
4.浸出方法及设备
5.浸出液的蒸发与干燥
1. 概述
2.常用乳化剂与助乳化剂
3.纳米乳的制备
4.亚纳米乳的制备
5.质量评价
第四节微囊与微球的制备技术
1.概述
2.囊心物与囊材
3.微囊的制备
4.微球的制备
5.影响粒径的因素
6.微囊与微球中药物的释放及体内转运
7.微囊、微球的质量评价
第五节纳米囊与纳米球的制备技术
药剂学教学大纲(药剂专业)

药剂学教学大纲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代码《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药剂学是药剂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设计、制备和生产、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各种药物剂型的特点和质量要求;药物制剂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
熟悉各种剂型所需的辅料,各种剂型的基本制备方法、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了解各个剂型制备的单元操作。
为从事药物制剂的剂型设计开发、生产及管理等打下基础。
药剂学教学总时数为14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76学时,实验学时为68学时),教学课程共分19章。
本课程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一章到八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剂型概论;第二部分从九章到十五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从十六章到十九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超纲的内容占5% 。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药剂学》第五版(崔福德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学时分配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34学时)第一章绪论(3学时)一、课程内容掌握:1、药剂学的定义及宗旨2、药剂学的相关术语(制剂、剂型、制剂学和调剂学)3、药物剂型的重要性4、药剂剂型的分类5、中国药典的概况、特点、沿革及其他药品标准6、GMP、GLP与GCP的概念熟悉:1、药剂学的任务2、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和生物药剂学)3、熟悉生物药剂学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及与药剂学之间的关系。
药剂学教学大纲(两篇)2024

引言概述:药剂学作为医药专业的重要学科,主要涉及药物的制剂、分析、质量控制和药物配方等内容。
在医药专业教学中,药剂学的教学大纲起着指导作用,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
本文将对药剂学教学大纲进行全面阐述,包括大纲的编写目的、组成结构以及各部分的详细内容。
正文内容:一、教学大纲的编写目的1. 药剂学教学的重要性:介绍药剂学在医药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为什么需要编写相应的教学大纲。
2. 教学大纲的指导作用:阐述教学大纲对教师和学生的指导作用,如统一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等。
3. 适应教学需求:说明编写教学大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不同学校和教学环境的需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大纲的组成结构1. 教学大纲的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学时安排、学分、课程性质等基本信息,是大纲的基本框架。
2. 教学大纲的总体目标:明确该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培养目标,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3. 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详细列出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按照模块或章节的方式进行组织,以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
4. 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说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让教师和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教学和学习。
5. 教学大纲的参考教材与参考资料:列出该课程的参考教材和资料,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查阅。
三、教学大纲的详细内容1. 药剂学概述:介绍药剂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
2. 药剂学基本理论:详细介绍药物的分类、药物的性质与行为、药剂学原理以及制剂的基本知识等。
3. 药物配方学:阐述药物的配方设计原则、药物的剂型与配伍、处方的撰写与解读等内容。
4. 药物制剂学:介绍各种制剂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以及质量控制要点等。
5. 药物分析学:详细说明药物的质量分析方法、仪器设备的运用以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等。
四、教学大纲的小点详细阐述1. 药物的分类:介绍药物的按来源、药理学作用、化学结构及用途等多种分类方式,并举例说明。
工业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

工业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实验名称:工业药剂学课程性质:专业实验面向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实验指导教材名称:《工业药剂学实验指导》,教研室自编实验总学时:18学时一、前言《工业药剂学实验》是研究药物剂型的制备、质量评价和质量影响因素的一门实践性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药物普通剂型和新剂型的制备,质量评价方法和质量影响因素的考察,制剂新技术的训练。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剂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熟悉质量评价方法;了解影响剂型质量的因素和考察方法。
加深对药物制剂、制剂新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实施方式实验采取指导教师讲述实验,指出实验的重点、难点、注意事项,并示范操作,然后由学生自行完成实验内容的方式,力求达到锻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药剂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操作、各种剂型的典型制备工艺,并在完成基本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安排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与开放性实验,使学生自行完成从剂型选择到处方设计,制备工艺以及质量检查等,从而通过实验巩固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实验技能的锻炼。
三、实验学时分配表序号实验项目性质学时实验一片剂的制备及影响片剂质量因素的考察基础性实验 6验证性实验6 实验二软膏基质及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与设计性实验实验三包合物的制备及其验证验证性实验 6 合计18四、实验内容实验一片剂的制备及影响片剂质量因素的考察(6学时)[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制备工艺。
2.掌握片剂的质量检验方法。
3.熟悉片剂的常用辅料与用量。
4.熟悉旋转压片机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1.碳酸氢钠片的制备。
2.片剂的包衣3.片剂不同崩解剂对片剂崩解时间的影响实验二软膏基质及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6学时)[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基质和药物软膏的制备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药剂学》教学大纲
供本科药物制剂专业用
一、说明
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工业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及制剂的理论、生产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本专业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获得药物剂型及制剂的基本理论、制备技术、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研究、开发新制剂和新剂型等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的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剂型及制剂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剂型的制备技术和方法,质量控制及常用辅料;熟悉制剂生产的单元操作。
3、学时安排
68学时。
4、教材选用
教材:《药剂学》(第七版),崔福德主编。
参考教材:《药剂学》(第四版),屠锡德等主编;《现代药剂学》,平其能主编。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1章绪论(2学时)
[基本内容]工业药剂学及相关课程的研究内容及其发展;药物剂型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法规。
[基本要求]掌握工业药剂学及相关课程的定义与研究范围,掌握药物剂型、制剂的重要意义及要求,熟悉药典、处方及GMP、GLP等重要名词术语的定义及意义;了解药剂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及新药报批内容。
第2章处方前设计与优化技术(4学时)
[基本内容]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的意义、内容和重要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的概念、意义及要点,掌握药物重要理化性质对处方设计的意义;掌握药物的吸收、消除等体内特性对处方设计的意义;熟悉处方前设计中常用的的方法及对策,了解常用优化设计方法。
第3章药物制剂稳定性(4学时)
[基本内容]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原理和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与稳定化方法,掌握恒温加速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有效期预测;了解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及稳定性试验其它方法;了解新药报批中稳定性实验要求。
第4章表面活性剂(4学时)
[基本内容]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分类,掌握临界胶团浓度、昙点、HLB值等重要概念,熟悉表面活性剂增溶、乳化、润湿等特性;了解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配合应用,了解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第5章基本理论(6学时)
[基本内容]溶解和溶出理论、流变学与粉体学的基本知识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掌握溶解和溶出理论、流变学理论、粉体学理论及有关参数的意义;熟悉流变学及粉体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与发展;了解流变学、粉体学的应用及有关参数的测定方法。
第6章液体制剂(6学时)
[基本内容]各类液体制剂的特点、处方组成、制备方法及质量要求。
[基本要求]掌握液体制剂的定义、分类及应用特点,掌握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掌握混悬剂与乳剂的处方、制备方法、质量要求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了解高分子溶液与溶胶型液体制剂的性质、结构与稳定性。
第7章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6学时)
[基本内容]各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的特点、处方组成、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
[基本要求]掌握注射剂的定义与特点、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注射剂处方设计要求,常用附加剂;掌握输液剂的工艺特点及要求;熟悉注射用无菌冻干粉末的生产工艺及原理。
第8章散剂、颗粒剂、胶囊剂及滴丸剂(4学时)
[基本内容]散剂、颗粒剂、胶囊剂及滴丸剂的定义、特点及处方工艺。
[基本要求]掌握散剂、颗粒剂、胶囊剂及滴丸剂的定义、特点,熟悉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及滴丸剂处方的组成,了解胶囊剂的滴丸剂其本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
第9章片剂(6学时)
[基本内容]片剂的分类、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片剂处方的基本组成、片剂辅料的分类和作用,掌握片剂生产方法和一般过程,掌握片剂的质量要求及测定方法;熟悉片剂包衣的方法与材料,影响片剂质量的因素。
第10章栓剂(2学时)
[基本内容]栓剂的应用特点、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
[基本要求]掌握栓剂的定义、特点,基质类型、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熟悉栓
剂的质量要求。
第11章软膏剂、凝胶剂和膜剂(4学时)
[基本内容]软膏剂、凝胶剂和膜剂的定义、特点及处方工艺。
[基本要求]掌握软膏剂、凝胶剂定义与特点,基质类型及其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熟悉软膏剂与眼膏剂的质量要求。
了解膜剂的定义及处方工艺。
第12章气雾剂(2学时)
[基本内容]气雾剂特点及处方工艺;浸出制剂基本概念。
[基本要求]掌握气雾剂的定义、特点与用途;熟悉气雾剂的处方组成、抛射剂及制备工艺,了解气雾剂的质量要求。
第13章快速释放制剂(4学时)
[基本内容]分散片、口崩片、滴丸剂的定义、质量要求、处方设计及制备工艺,包合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微囊化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
[基本要求]掌握快速释放制剂定义和特点;掌握分散片、口崩片、滴丸剂的定义、质量要求、处方设计及制备工艺;熟悉速释化药物预处理技术及药物掩味技术;熟悉分散片、口崩片、滴丸剂的质量评价。
第14章经皮吸收制剂(2学时)
[基本内容]经皮吸收制剂的应用特点、设计原理。
[基本要求]掌握经皮吸收制剂定义、分类与特点;熟悉药物经皮吸收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了解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与研究方法。
第15章缓释与控释制剂(6学时)
[基本内容]缓、控释制剂的基本概念、作用特点与设计原理。
[基本要求]掌握缓、控释制剂的基本概念与作用特点,熟悉控制释药的原理和方法;不同类型缓、控释制剂的处方与工艺;了解缓、控释制剂的发展。
第16章靶向制剂(6学时)
[基本内容]靶向制剂的基本概念、作用特点及脂质体。
[基本要求]掌握靶向制剂的定义、分类与特点;熟悉主动与被动靶向的实现方法,熟悉脂质体等具有代表性的靶向载体、辅料及质量要求;了解靶向制剂的发展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