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蒙牛案例分析(1)

财务战略分析——蒙牛案例分析一、公司简介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奶类产品系列,现已在全国15 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 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2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二、蒙牛发展路线•1999年:蒙牛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埋下基石•1999年8月:股份制改造,增资到1398万元,10个发起人,进入快速成长期•2001年:从内蒙古走向全国•2002年:进军香港市场•2003年:借力航天,行业领跑•2004年:踏上世界牛“寻梦”之路•2005年:勇于追求,实现“乳都”梦想•2006年:获得国际乳业大奖,开启中国牛奶爱心行动•2007年:多元合作,200亿领军乳业•2008年:牛奶安全,取信于民•2009年:跻身世界乳业20强成立仅仅8年多的蒙牛,销售收入就从1999年的119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2位,其中,超高温瞬间灭菌牛奶、液态奶、冰淇淋销量均居全国第一,并成为中国牛奶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三、蒙牛集团财务战略简介(一)蒙牛的融资1.蒙牛第一次融资面世不到半年,资金成为蒙牛发展的巨大瓶颈。
与此同时,蒙牛开始了向民间资本融资,并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非法集资”风波。
1999年8月18日,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398万元,法定代表人牛根生,发起人共10位。
2002年蒙牛将绣球抛向风险资本。
2002年10和2003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分两次向其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
2002年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联手向蒙牛的境外母公司(开曼群岛公司)注入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约2.1亿),同时取得49%的股权。
2003年10月三家投资机构再次向蒙牛的海外母公司注入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
2.蒙牛第二次融资到2003年,蒙牛上市已经水到渠成,丰硕的果实等待着收获。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

蒙牛融资1999年,在中国乳业老大伊利当了10年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被开除了。
失业的牛根生决定自己创业!凑集启动资金是创业者遇到的第一道坎,几个人跑遍全国、东拼西凑了900万元,于1999年8月18日注册成立了“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牛根生在内的10位创业者有5位是来自伊利,可谓经验丰富、往绩彪炳。
900万元相对于创业者心中的宏大目标实在太寒酸了,但牛根生们对乳品行业的运营规律有着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他们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和可资利用的市场渠道。
蒙牛在第一个年头剩下的3个半月就实现了3730万元的销售收入。
过了这道坎蒙牛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了,它的销售收入开始以223%的年复合增长率上升。
2000年是2.467亿元,2001年升至7.24亿元、2002年再升至16.687亿元,2003年跃过40亿元!产量由初期的5万吨增至2003年的90万吨。
根据AC尼尔森在中国24个省份的调查,2004年1月蒙牛液态奶的市场份额为20.6%(以销售额计)。
有种笑谈:资本是狗,你追它追不上,它追你跑不掉。
当初牛根生为凑900万元历尽了千辛万苦。
2002年已驶入快车道的蒙牛对资金仍然十分渴求,资本的注入对其成长至关重要。
当时国内握有数亿资本的投资人不在少数,而蒙牛却是被顶级国际投资人相中的。
今天看来摩根们选择投资目标的功夫令人佩服,他们不愧是最精明的“猎狗”。
牛根生当然没有跑,2002年10和2003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分两次向其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
点评:用自己的钱滋养自己的梦常有些人拿着一项技术甚至仅仅是点子来寻求资金开创他们的事业。
这其实非常的困难,简单地说难在三个方面:技术或点子的可行性以及创业者的执行能力尚未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投资人的利益缺乏有效保障;投资人与创业团队难以就剩余索取权分配达成共识。
所以不论中外,创业者都是靠自己及亲朋好友的积蓄起步的。
世界500强中的许多企业都是自掏腰包从自家车库里做起来的。
正式稿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正式稿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叶长燮 2010-12-9一、 宏观背景、乳业的状况图1城镇居民基本情况■从图1可知,城镇居民的收入和食品支出在不断增加,并且消费结构不断由低档商品向中高档发展。
2003年我国人均GDP 一举突破1000美元大关,2006年则越过了2000美元的关口,2008年,我国人均GDP 突破了3000美元,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 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其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将出现加速发展,而产业结构、消费类型也将发生重大转变。
图2牛奶人均消费量对比 图3奶类人均年消费量 ■从图2可知,2000年我国人均年消费量仅公斤,仍处于很低的水平。
不但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远远低于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发展中国家的20%。
然而,滞后中蕴藏着发展的潜力。
当前我国乳制品业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难得的机遇之中。
从图3可知,世界人均年消费奶类93公斤,而我国只有公斤,我国的人均消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4,在180个国家的排名中排在100位之后。
从图2、图3对比可知,就固态、液态奶而言,液态牛奶更具有市场潜力。
(事实是,蒙牛起来后,占据了液态奶市场第一,%,而固态奶类制品由伊利长期占据第一。
)图4奶牛的生产和消费图5蒙牛成立初的乳业企业状况■从图4可知,乳品生产仍然满足不了消费市场的需求,市场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大。
从图5也可以看出,乳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从图5中看出,1999年蒙牛成立之初,有接近1/3的乳业企业亏损)。
二、 蒙牛简介1999年,在中国乳业老大伊利当了10年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被开除了。
他东拼西筹了900万,成立蒙牛,蒙牛最初的启动资金来自至爱亲朋,承载着亲情、友情和信任。
创立之时,面临的是"三无状态":一无奶源,二无工厂,三无市场。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法律风险
法规变化
国内外法律法规的变化可能对蒙牛的运营产 生影响,如环保法规的加强可能导致生产成 本上升。
知识产权保护
蒙牛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侵权行为 对其品牌和产品造成损失。
04 风险应对策略
市场风险应对
建立完善的市场监测机制
蒙牛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监测机制,及时 发现市场变化和趋势,以便快速做出反应。
要点二
品牌建设与营销
蒙牛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通过一系列的广告和营销活动 ,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大量忠实消费者。
成功经验与教训
成功经验与教训
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尽管蒙牛在某些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发展过程 中也曾遭遇过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对企业形象和业务 造成了巨大冲击。这提醒企业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 必须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投资条款与协议
估值与定价
风险投资机构对蒙牛的估值和定 价是基于其市场潜力、财务状况 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因素的。
股权比例
各风险投资机构在蒙牛中所占的 股权比例不同,取决于各自的出 资额和谈判地位。
协议条款
投资协议中包含了诸如资金用途、 股份转让限制、优先权安排等重 要条款,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确 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产品与服务
蒙牛主要生产和销售液态奶、酸奶、 冰淇淋、奶粉及奶酪等产品。
蒙牛的产品覆盖了中国的各个地区, 并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市场地位与竞争状况
蒙牛在中国乳制品市场占有重要地位,是市场领导者之一。
蒙牛面临的竞争来自伊利、光明乳业等国内品牌,以及国际乳制品巨头如雀巢、达能等。
02 风险投资过程
业的佼佼者。
品牌影响力提升
蒙牛通过持续创新和市场拓展,品牌 影响力不断提升,为企业的长期发展
案例8蒙牛引入PE融资

(二)IPO
IPO就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是指一 家企业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 企业为何要进行IPO? 第一,生命周期理论 第二,控制权理论 第三,价值提升理论
IPO的利弊
优势:第一,便于筹措新的资金 第二,便于确定公司价值 第三,便于原始股东分散风险
弊端:第一,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控制权 第二,维持上市地位需要支付很高的费用 第三,必须对外公开公司的经营状况与财务资料 第四,降低公司决策的效率
○ 开曼公司用三家金融机构的投资认购了毛里求斯公司 的股份
○ 毛里求斯公司又用该款项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购 买了蒙牛66.7%的注册股本
蒙牛第一轮引资后的股权架构图
金牛3.0% (16.3%)
银牛6.4% (34.7%)
MS Dairy60.4% (32.7%)
CDH19.2% (10.4%)
CIC11.0% (5.9%)
开曼群岛公司(100% 持股毛里求斯公司)
毛里求斯公司(66.7% 持股蒙牛公司)
蒙牛
第一次豪赌
蒙牛管理层提前完成任务,实现在开曼群 岛公司的投票权和股权比例一样,均为51%。
(二)蒙牛公司的第二轮资本运作—二次注资
开曼群岛发行可转换证券,再次引入外资
毛里求斯公司再次以3.038元的价格购买了 96,000,000股蒙牛股份,对于蒙牛乳业的持股比例 上升至81.1% 。
(一)蒙牛公司的第一轮资本运作
1、初始股权结构
发起人(共持股73.5%)
其他股东(包括15名人士及五 家独立公司共持股26.5%)
蒙牛
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结构图
2、首轮投资前股权架构
金牛公司(2009年9月2 日在英属维京群岛出册,
蒙牛集团融资案例分析

蒙牛集团融资案例分析目录:背景一、董事长简介:二、蒙牛中小企业融资历程:三、蒙牛中小企业融资策略:四、蒙牛中小企业融资意义:五、案例分析点评背景:蒙牛集团是中国知名的乳制品企业,拥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等产品。
蒙牛集团成立于1999年1月,集团总部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
1999年-2002年间,总资产从1000多万增长到近10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排名中排名第四位。
截至2007年底,蒙牛总资产76亿元,员工规模达3万人,市值超过250亿港币。
一、董事长简介牛根生,蒙牛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中共党员,生于1954年1月。
牛根生从事乳业近30年,曾担任伊利副总裁,1999年被迫离开伊利后创立蒙牛。
牛根生带领蒙牛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并成功借力资本市场,创造了中国企业成长第一速度--“蒙牛速度”。
二、蒙牛中小企业融资历程2001年,蒙牛集团销售收入约7.3亿元。
为了寻求更快发展,蒙牛集团需要更多资金,牛根生开始与国内外投资者接触,欲借力资本市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2002年初股东会董事会同意在法国巴黎百富勤的辅导下到香港二板上市。
然而由于流动性比较差,机构投资者不敢兴趣,造成融资困难。
2004年6月蒙牛集团上市前,牛根生先后引入两轮投资。
三、蒙牛中小企业融资策略3.1 投资者选择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既可以选择战略投资者,也可以选择财务投资者。
二者的不同点在于,战略投资者往往是相关产业内的知名公司,其对目标企业的投资出发点,更多在于自身产业的战略布局而非单纯的金融利益,比如法国达能对杭州娃哈哈的投资即属于战略投资。
而财务投资者更多考虑的是资金投资回报率,所以它们一般不会参与企业的具体经营决策。
基于经营决策权掌控方面的考虑,牛根生决定引入财务投资者而不是战略投资者。
3.2 对赌协议投资者一方面想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想最大程度地降低投资风险。
在与投资方的谈判博弈中,牛根生将信心更多地寄托在蒙牛的高速成长上。
案例8蒙牛引入PE融资

精选课件
20
(三)蒙牛公司的第三轮资本运作—股改
2004年1月15日,牛根生从谢秋旭手中购得18,100,920 股“蒙牛股份”,占蒙牛总股本的8.2%。
同年3月22日,金牛与银牛扩大法定股本,由5万股扩至 10万股。 同日金牛、银牛分别推出“公司权益计划”。
同年3月23日牛根生本人以1美元/份的价格买下了绝大部 分金牛“权益计划”和全部银牛“权益计划” 。 至此,牛根生直接控制了“蒙牛乳业”的6.1%的股权。
持股50%)
开曼群岛公司(2002.6.5 在开曼群岛注册,100%
持股毛里求斯公司)
毛里求斯公司 (2002.6.14在毛里求斯
注册)
精选课件
13
3、首轮注资
○ 开曼群岛公司进行股权拆分,金牛公司和银牛公司认 购了开曼群岛公司的A类股票,三家海外战略投资者 认购B类股票
○ 蒙牛管理层与PE机构在开曼群岛公司的投票权是51%: 49%;股份数量是9.4%和90.6%
毛里求斯公司再次以3.038元的价格购买了 96,000,000股蒙牛股份,对于蒙牛乳业的持股比 例上升至81.1% 。
精选课件
17
蒙牛第二次注资后的股权架构图
金牛21.1%
银牛44.8%
MS Dairy22.8%
CDH7.2%
CIC4.1 %
开曼群岛公司 (100%持股毛里求
斯公司)
毛里求斯公司(81.1% 持股蒙牛公司)
精选课件
11
(一)蒙牛公司的第一轮资本运作
1、初始股权结构
发起人(共持股73.5%)
其他股东(包括15名人士及五 家独立公司共持股26.5%)
蒙牛
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结构图
风险投资案例分析--蒙牛

风险投资案例分析——蒙牛蒙牛总部位于内蒙古,是中国大陆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的领头企业之一。
1999年成立,至2005年时已成为中国奶制品营业额第二大的公司,其中液态奶和冰激凌的产量都居全中国第一。
蒙牛主要业务是制造液体奶、冰激凌和其他乳制品。
蒙牛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主席为牛根生。
在蒙牛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融资,前两次是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向其注资,第三次是2009年中粮联手厚朴基金投资61亿元港币收购蒙牛20%的股份。
这里主要介绍前两次风投在蒙牛发展中的运作。
2002年,蒙牛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对资金十分渴求,资本的注入对其成长至关重要。
虽然蒙牛的业绩得到投资机构的认可,但是根据中国法律中外合资企业的股权无法自由交易,更不必说在国际上流通了。
因此投资机构的钱并不能直接投给蒙牛。
为了接受摩根、英联、鼎辉这三家机构的投资,蒙牛进行了一系列的企业重组。
2002年9月23日,蒙牛的10位发起人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
同日蒙牛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
10月,金牛和银牛以1美元/股的价格,购得开曼公司A类股票5102股,毛里求斯公司是开曼群岛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三家投资机构总投资2597.371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5亿元),购得了开曼公司B类股票48980股。
根据开曼公司法,公司的股份可以分成A类和B类,A类一股有十票投票权,B类一股有一票投票权。
此时,双方投票权之比恰好为51%:49%,但是,股份数量比例却是9.4%:90.6%。
为了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三家投资机构为蒙牛设定了“表现目标”,达到这个目标时每股A类股票可转为10股B类股票,管理团队享有的股权和投票权将统一为51%。
A类股票转为B类后三家机构间接持有大陆蒙牛32.7%的股权。
一年后蒙牛提前完成了任务,外资允许“金牛”、“银牛”分别将所持有的开曼群岛公司1634股(500股开曼群岛公司最初成立时“金牛”所持股份,加上1134股管理层于首次增资前认购的股份)、3468股(同上的500股,加上2968股)A类股票转换成16340股、34680股B类股票,管理层股东在开曼群岛公司中所占有的股权比例与其投票权终于一致,均为5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许倩倩
何佳飞
田琳琳
年底
而这些
再到
其中餐饮
万元。
即达到
0.37
180%;净利润由53万元增加到4.56亿元,年均递增208%;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
三、风险投资实施过程
1.第一轮投资计划实施
2002年12月,摩根士丹利公司、北京鼎晖创业投资中心和英联投资有限公司,以风险投资的方式注资蒙牛26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16亿元),获得了蒙牛乳业49%的股权。
这个注资的过程,可分为壳公司结构的搭建、风险投资的进入和对赌协议的签订三个过程。
①壳公司结构的搭建
2002年6月5日,在摩根斯坦利等三家跨国公司的帮助下,蒙牛在境外注册了几家壳公司:中国乳业控股公司作为将来上市的主体壳公司,MS Dairy 、CDH、CIC3家壳公司分别作为3家风
险投资方持股的代表公司,这四家公司均位于开曼。
另注册有金牛乳业、银牛乳业,分别作为蒙牛管理层和蒙牛相关人士(供应商等)持股的代表公司。
金牛、银牛均注册在英属维京群岛。
另外还注册了毛里求斯公司,作为连接中国乳业控股(上市主体)和蒙牛乳业(实质资产)的壳公司。
三家风险投资机构将分别通过MS Dairy 、CDH、CIC3家壳公司间接持有中国乳业控股的股份,而蒙牛则将通过持有金牛乳业和银牛乳业的股份来间接拥有中国乳业的控股权。
这几家壳公司的初步股权结构和注册资本如下:
中国乳业控股公司注册股本1000股,注资1美元,每股面值0.001美元。
金牛乳业公司和银牛乳业两家公司注册股本5万股,注册资金5万美元,每股面值1美元,此时,金牛乳业和银牛乳业分别以分别以0.5美元购得中国乳业控股公司50%的股份,即合计100%控股。
毛里求斯公司100%的股权都由中国乳业控股开曼公司持有。
这时,风险注资还未开始,壳公司架构搭建已经完成,壳公司的结构和预计注资完成后的股权结构
认购了1134股和2968股的A类股票,加上以前各自持有的500股旧股,“金牛”与“银牛”合计
通过层层股权转换,三家机构投资者持有了中国乳业公司49%的已发行股份,蒙牛相关人士保持了对中国乳业51%的控股权,表格中的分红权比例是为下文的对赌协议做的准备。
③对赌协议的签订
风险投资进入的过程中,风险投资机构还与蒙牛管理层签订对赌协议:蒙牛需在第一年实现年增长率50%,若达成,蒙牛股东间接持有的对中国乳业公司的A类股,将以1拆10的比例无偿转换为B类股份。
转化后的蒙牛方与风险投资方的股权比例分别为51.02%:48.98%。
若未达成,那么作为惩罚,开曼公司及其毛里求斯子公司账面上剩余的大笔投资现金将由风险投资方完全控制(见上表,风险投资方拥有90.6%的分红权),并且将因此占有蒙牛股份60.4%(=66.7%*90.57%)
的绝对控股权。
2003年8月,“蒙牛股份”的财务数据显示:其销售收入从2002年底的16.687亿元,增至2003年底的40.715亿元,销售收入增长了144%;税后利润从7786万元增至2.3亿元,增长了194%。
司5102类股票转换成
A 类、B美元。
亿份可
于50%
IPO价格
决策过
蒙牛的兴衰同每一个蒙牛人息息相关,这种股权结构大大激发了蒙牛管理团队的积极性和执行力。
董事会内部比较容易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权力的制衡关系不仅有利于决策层的稳定,同时也促使蒙牛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国际化和规范化,实行科学饲养以及严格采购标准。
蒙牛出资聘请国内外专家深入养牛户,讲授科学养牛知识。
蒙牛统一采购标准,重重过滤,不允许任何一个检测环节出现问题,保证了乳品安全,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要求应聘者要具有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意识。
摩根可使蒙牛实现海外上市而本土投资者缺乏一个比较好的品牌,经验和信誉,因而给企业带来的增值服务有限,而且企业对他们的信任也有限。
由于外汇管制、法律系统不完善、投资工具不灵活、对资方权益保护不到位等原因,国内投资受到了相对较多的限制。
五﹑投资收益
摩根它们对蒙牛的估值及当时预估蒙牛未来每年净利润4000万元是合情理的,再将未来收入折现(折现率取0.1)既可算出蒙牛当时的价值为4亿元,以公司预期利润乘以“市赢率”得到该公司的估值。
摩根三机构以2亿元取得蒙母公司49%股权,等于承认公司的价值为4亿元,市赢率相当于十倍,这是一个比较公道的出价。
管理团队所持的股票在第一年只享有战略投资人所持股票十分这一的收益权。
这样三家投资机构享有蒙牛90.6%的收益权,只有完成约定的“表现目标”这些股票才能与投资人的股票实现“同股同权”。
2003年10月三家投资机构再次向蒙牛的海外母公司注入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
一方面蒙牛业务发展神速2003年预计可实现税后利润2亿元以上;另一方面是三家公司增加了投入。
两者平衡的结果是三家投资机构两次投入5亿元,占股34%。
说明他们对蒙牛的估值约为14亿元,市赢率降为7.3倍,小于先前的10倍。
这是因为投资者认为向蒙牛这只篮子里再次放入鸡蛋,风险累积并放大了,故而调低了对蒙牛的出价。
战略投资者从来就不会送给企业免费的午餐,蒙牛要获得资金就必须获得代价。
2003年,蒙牛与摩根
年6月
500%。
23日,牛
年年报,
3.5亿
2004年
的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