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翻译策略与启示
《2024年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范文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汉语和英语的翻译成为了交流的桥梁。
其中,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其在汉英翻译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隐喻的翻译并不像字面意思的直译那么简单,它涉及到语言背后的文化、习俗和表达习惯等复杂因素。
因此,对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隐喻汉英翻译的原则,以期为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二、隐喻汉英翻译的特殊性隐喻作为一种富有象征性和想象力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隐喻的翻译往往需要考虑到语境、文化内涵等因素。
因此,隐喻汉英翻译具有其特殊性,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三、隐喻汉英翻译的原则1. 语境原则:翻译隐喻时,首先要考虑到语境因素。
语境包括原文的上下文、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
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要结合语境,准确把握隐喻的含义和情感色彩,以便在译文中恰当地表达出来。
2. 文化原则:文化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隐喻产生和理解的基础。
在汉英翻译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一隐喻可能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尽可能保持原文的文化色彩和内涵。
3. 语义原则:语义是翻译的核心,也是隐喻翻译的基础。
在翻译隐喻时,要准确理解原文的语义,把握隐喻的寓意和含义。
同时,要根据译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选择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译文更加地道、自然。
4. 审美原则:隐喻往往具有审美价值,翻译时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审美效果。
在保证传达信息的前提下,要注重译文的韵律、修辞等审美因素,使译文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四、结论通过对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翻译隐喻并不是简单的字面直译,而是需要考虑到语境、文化、语义和审美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原文的含义和情感色彩,结合译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选择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译文更加准确、地道、自然。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隐喻,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在跨文化交流中,隐喻翻译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对于实现交流目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隐喻汉英翻译的原则和策略,以期提高翻译质量,促进文化交流。
一、隐喻的认知基础隐喻,从字面意义上看,是“隐藏的比喻”。
在语言学中,隐喻是一种比喻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以帮助人们理解复杂的概念。
这种映射关系通常建立在对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性的认知基础上。
因此,隐喻认知是翻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隐喻汉英翻译的原则1、语义对等原则在隐喻汉英翻译中,语义对等原则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好的翻译不仅要表达出源语言的表面含义,还要传递出源语言的深层文化内涵。
因此,翻译时要在目标语言中找到与源语言中隐喻含义相对应的词汇或表达方式,以实现语义的对等。
2、文化传真原则由于隐喻往往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语境相关联,因此隐喻汉英翻译中需要遵循文化传真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保留源语言中的文化意象和内涵,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
为了实现文化传真,译者需要对目标语言和源语言的文化背景有深入的了解。
3、读者接受原则隐喻汉英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让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目标语读者的认知习惯和文化背景。
在语义对等和文化传真原则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和表达方式,以使目标语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源语言的隐喻含义。
三、隐喻汉英翻译的策略1、直译法当源语言中的隐喻在目标语言中能够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时,可以采用直译法。
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语言的意象和修辞特点,实现语义对等和文化传真。
例如,“他是个老狐狸”可以直译为“He is an old fox”,这种译法准确地传达了源语言的隐喻含义。
2、意译法当源语言中的隐喻在目标语言中无法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时,可以采用意译法。
这种方法侧重于传达源语言的语义和文化内涵,而非修辞特点。
隐喻的翻译理论和隐喻的翻译策略研究

【论文选登】Selected Treatise Published本文为北京行政学院校院级学科建设项目,项目号:2015XKJ017两千多年以前,隐喻是作为一种修辞格为西方学者研究。
亚里士多德(Aristotélēs)在其经典性著作《修辞学与诗学》(Rhetoric and Poetry)中对隐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确立了两千多年后西方修辞学界隐喻研究的基本思路。
传统的隐喻理论只局限于对隐喻现象本身的研究,没有将隐喻放在人类认知、思维和交际活动这一更大的背景之下进行考察,所以不能全面解释隐喻的机制和实质问题。
当代隐喻认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的、普遍的认知方式,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可以用于解释人们头脑中概念的形成、思维的过程、认知的发展、行为的依据等等。
本文从隐喻的认知过程入手,对适用于隐喻的各种翻译理论和原则进行分析研究。
运用多种理论,对隐喻的各种翻译方法隐喻的翻译理论和隐喻的翻译策略研究赵永江 姜志伟(北京行政学院 北京 100044)进行了对比分析。
同时,提出了隐喻翻译几项策略,即:模仿、释义、异化、归化、直译、意译、转换翻译等等。
一、 隐喻的翻译理论原则1. 隐喻认知理论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认知、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L a k o f f和J o h n s o n认为,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人们通过隐喻来认知新事物,建立新理论,并利用隐喻来创造新词或新意义。
因此,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其认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隐喻是通过喻体认知本体的,喻体是人们已知的概念或表达方式,本体是人们面对的未知的概念或事物。
在隐喻的认知过摘 要:从传统角度来看,隐喻被当作修辞学的一部分进行研究。
在认识语言学中,隐喻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它不仅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且还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浅谈隐喻及其翻译策略

浅谈隐喻及其翻译策略隐喻在英语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形式,在英语翻译中对隐喻有更好的理解就会达到一个很好的翻译效果。
文中对隐喻进行了解读,同时对隐喻的翻译技巧进行了分析,使我们能够尽可能地避免翻译失真的情况发生。
标签:隐喻;翻译;策略隐喻是比喻的一种形式,在西方人们很早地对其进行了研究,它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文化交流中,它具有很强的语言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
同时,隐喻的翻译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要想忠于原文的思想和风格,又能让人很好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讲究一定的策略。
隐喻的翻译无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深刻理解原文当中的隐喻手法,又要恰当美妙地在译文中体现,这样才能忠实地表达原文作者的风格和思想,同时又能让读者觉得浅显易懂。
1. 隐喻的定义牛津字典对隐喻定义为: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点,把某事物或名称恰当地转嫁到另一事物或名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法》中给隐喻的实质就是一种借代。
理查兹认为,隐喻是人们借助一种事物思考和感受另一种事物的过程,是一种认知模式。
2. 隐喻的分类2.1 修辞隐喻。
如果从修辞角度来定义隐喻,那么隐喻只是一种修辞工具,主要用于文学作品中,并强调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这种传统的修辞隐喻理论虽然有不足和缺陷之处,但是却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之前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为一种研究隐喻现象的重要视角,它也为后来新的隱喻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参照物。
2.2 认知隐喻。
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件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件事物。
人类的概念系统主要是隐喻性的,人们日常的语言、思维和行动所依据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都是隐喻性的。
他们将隐喻看作是人类体验世界、思维和生活的一种方式。
认知隐喻引入了一个相对较新的视角来研究认识世界。
2.3 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这一概念由Haliday提出,他指出隐喻现象并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而且常常发生在语法层面,这便是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也是一种相互转换,是用一种语法手段来代替另外一种语法手段,其产生的基础是范畴转换。
英汉广告中隐喻翻译策略探析

一、引言隐喻就是把未知的东西变换成已知的术语进行传播的方式。
本文所指的隐喻,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的提出,是认知心理学向语言学渗透的结果。
人类认知行为,主要有感知、记忆、意像、辨识、思考、推理等复杂过程。
从广义上说。
隐喻的种类有三种:有形的、无形的和两者的结合。
首先是无形的隐喻,即那些隐喻创作是从一个概念、一个主意、一种人的状态或者一种特质(个性鲜明的、自然的、社会的、传统的、文化的)开始的;其次,有形的隐喻,指那些从一些视觉的或是物质的属性(像城堡的住宅、有天空一样屋顶的寺庙)出发直接获取的隐喻;再者是有形与无形的结合,是那些视觉和概念相互叠加作为创作出发点的要素。
视觉因素是用来检验视觉载体的优点、性质和基础。
通常情况下。
人们采用几种方式进行表达时会采用隐喻表达方式:(1)试图通过类比的方法,从一个主题和概念的涉及范围出发去寻找另一个主题或者概念的涉及范围;(2)试图把一个事物当作另一个来看待;(3)通过比较或者范围的扩充。
把注意力从对一个领域的关注和探究转移到另一个领域去,希望借此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使我们思考的主题大放异彩。
二、隐喻翻译——广告翻译的关键根据莱可夫和约翰逊的观点,在日常生活中超过百分之七十的英语表达属于隐喻范畴。
使用隐喻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全面和简明扼要地描述一个实体、事件或品质,并通过直译的语言以一种更简要的方式表达出来。
隐喻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情绪和态度的表达。
作为一种表达方式的广告语言同样也多采用隐喻的方式传达意思。
运用隐喻的广告会使广告更加生动,广告语言更具生命力。
可以想见,如果没有隐喻的广告将会是怎样的无趣和缺乏吸引力。
因此,隐喻被视为是广告的灵魂。
我们可以通过下列广告观察到这一特点:Pick all Ace from Toshiba.——_Toshiba ComputerKing of beers.—— Bdweiser Beer“长命”牙刷.一毛不拔。
探析英文隐喻修辞格的翻译技巧

探析英文隐喻修辞格的翻译技巧隐喻修辞格是英语文章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可以丰富文章的意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但当这种修辞格被翻译成其他语言时,往往会造成翻译困难,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
一、什么是隐喻修辞格?隐喻修辞格是一种修辞手法,在英语文章中常常使用。
它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意义。
这种类比关系是建立在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上的。
例如:“他是一头狮子”这句话中,“他”被比作狮子,表达他的勇猛和强大。
二、隐喻的翻译技巧翻译隐喻修辞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隐喻的意义在翻译中理解隐喻的意义十分重要。
首先,需要理解原文中的意思,弄清楚两个被比较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
其次,需要理解作者使用隐喻的目的。
例如:“他像一只鹰一样翱翔在天空中”,在这句话中,作者想表达的是他的自由、追求和高飞的状态。
2.寻找翻译隐喻的合适的言语翻译隐喻的关键是找到适当的词语,用其他语言来表达与原文中相似的意义。
因为隐喻一般是建立在英语语言中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禀赋之上,因此翻译时需要结合文化,用相应的词语来表达隐喻所表达的意义。
例如:“他是一头狮子”,译时可以使用类似的动物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如“他是一头猛虎”。
3.保持修辞格的特定特性在翻译隐喻时,需要保持隐喻的特定特性,不能使隐喻丧失原来的意义和表现力。
因为隐喻所包含的意义往往超出了具体比喻的意象本身,而是通过比喻所缔造的隐喻意蕴来间接地表达某种含义,因此,在翻译隐喻时,不仅要翻译出隐喻所涵盖的意义,也要体现出隐喻所包含的情感色彩。
例如:“他像一只鹰一样翱翔在天空中”,这句话传达的是自由、追求和高飞的感觉,翻译时应该在译文中体现出这种情感,否则会使读者感到隐喻的表现力受到了削弱。
三、总结在翻译隐喻修辞格时,需要综合考虑隐喻的含义、语言、文化等因素,尽量搭建出与原文相似相应的新的隐喻意象,以达到保持原文意义和表现力的目的。
因此,要翻译好隐喻修辞格,需要译者具备丰富的语言、文化和修辞知识,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才能做到翻译质量的高效保证。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隐喻是指通过对比、类比、联想等手法,将某一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事物或概念相联系、相沟通的修辞手法。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隐喻翻译一直是汉英翻译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隐喻汉英翻译的原则,并从语义、语境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隐喻汉英翻译需要准确传达原文的隐喻意义。
隐喻是一种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体现,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不同的隐喻形式和含义。
在隐喻翻译中,译者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隐喻意义,并在目标语言中选择适当的隐喻表达方式。
例如,汉语中常用植物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心如蛇蝎”、“眉飞色舞”等,而英语中可能会用动物或其他比喻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因此,译者需要充分理解隐喻的文化背景和内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其次,隐喻汉英翻译需要考虑语境因素。
隐喻是建立在具体的语境之上的,同样的隐喻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译法。
在翻译中,译者需要综合考虑原文的语境和目标语言的语境,选择最合适的翻译策略。
例如,汉语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句常用来形容某种境界或情感,如果直译成英语可能会失去原文的隐喻含义。
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选择对应的英语隐喻,如“as far as the eye can see”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最后,隐喻汉英翻译需要注意文化差异。
各个文化之间隐喻的使用和理解都有所不同,因此在翻译中需要注意不同文化中隐喻的差异,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如,汉语中的“黄粱一梦”隐喻为一场虚幻的梦境,而英语中可能更常用“a pipe dream”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译者需要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选择能够传达原文隐喻意义的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隐喻汉英翻译需要遵循准确传达原文意义、考虑语境因素和充分了解文化差异等原则。
在实际翻译中,译者还需要注重对原文的深入理解和目标语言的合理运用,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同时,隐喻翻译也需要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迁而不断演变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和理解的需求。
隐喻翻译研究综述

隐喻翻译研究综述隐喻指的是隐含暗示的含义,在日常使用中非常常见,而在翻译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其翻译有着重要的起点和角色。
本文尝试从定义、特点、翻译原则、传达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够对隐喻翻译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隐喻的定义隐喻可以被定义为一种隐含暗示的词语和概念,它可以在一句话中起到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使表达更加有力。
隐喻在浅显的外表下,暗含着某种象征意义,例如把女人形容为“玫瑰”,就把女子的美丽和娇艳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因此,隐喻的概念被认为是隐性的,是对外部世界的抽象思维。
二、隐喻的特点隐喻有着特定的特点,包括非直接性、抽象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首先,隐喻有着非直接的表现能力,因为它的意义不会直接表达出来,通常需要读者去推断。
其次,隐喻有着抽象的特性,它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人们更容易理解。
此外,隐喻有着多样性,它可以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比喻、联想、引用等,以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最后,隐喻也有着复杂性,它不仅可以表达一个概念,而且可以表达复杂的意义。
三、隐喻翻译的原则隐喻翻译也有着一定的原则,最基本的原则是遵循原意的原则,即了解原文的隐喻意义,并在译文中尽量还原原文的意思,同时遵循译语文化的特点,以免形成文化冲突。
另外,也要尊重源文意义,不要改变文字的意思或含义,以免丢失源语的气氛。
此外,隐喻翻译也要有趣,尽量使译文有趣耐读,而不要翻译成冷板板的白话文。
最后,隐喻的翻译应该是合理的,翻译完必须要能够被读者理解,而不是空洞的语句。
四、传达隐喻的方法传达隐喻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按照语言的不同而进行分类。
最常用的方法是比喻,它是把一个抽象的概念用一种具体的形象概括出来,例如“人民就是财富的源泉”,用“源泉”比喻“人民”,表达了人民是财富的来源。
另外,还可以使用联想的方法,把一个抽象的概念用一种联想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精神长存”,即把长期的精神联想到“长存”来表达出来。
五、结论隐喻在日常使用中非常常见,而在翻译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其翻译有着重要的起点和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科 技
DA ZHONG KEJ
No8。 0 0 . 2 1
( u u te o12 C m li lN . ) av y 3
隐喻的翻译策略与启示
刘 芳 ’ 邢 杰 2
( . 东外语 外贸大学,广 东 广 州 5 02 ;2香港理 工大学,香港 九龙 红砌 ) 1 广 14 0 .
轻盈的特点 。当然 ,不 同的读者也将在客体与 意象 间建 立不
同的联系,这也是隐喻总是赋予较 大阐释 空间的原因之所在 。
一
ad Jh sn 18 :)因此 ,思维模 式的特点将作用 于对 隐 n ono,903 喻的使用 ,也就是说 ,语 言使用 者所使用的种种 隐喻直接 揭
般来说 ,两者之 间的联系越容易建立 ,隐喻就越 容易为读
语言应该作何 处理,该不该在 目标语语言 中反映源 语作者的 思维模式 。如 果译 者要增进文化 问的相互 了解 ,就要解决在 多大程度上移植源 文文化的思维模式及文化特 征,也就是要 用什么方式把属于 某一特定社群 的思维 、行动 方式介绍给与
之相异的社群。这是文化交流必须面对 并解 决的问题 。此外 , 译者最终选用 的翻 译策略直接对 目标语语境 中读者对隐喻现
【 收稿 日期 】2 1 — 4 2 00 0— 7 【 作者简介 】刘芳 ,广 东外语外 贸大学英语教 育学院助教 ,研 究方向为文 学翻译、翻译教学 ;邢杰 ,香港理工大学 中文及
双语 学 系博士 生,研 究方 向为描述翻译学、文学翻译。
。.
2 6. 0 .
者所理解 ;反之 ,就更难 。从 隐喻 的繁简程 度上看 ,又 可分 为单 字 隐 喻 ( n — o d m t p o o e w r e a h r)与 复 杂 隐喻 ( op e cmlx m t p o ) N w a k 9 8 8 ) 阳光女孩 ”( u n i l e ah r 。( em r ,18 :5 “ as n yg r , “ u n ” 英 文 中仅 为 一 个 单 字 )和 “ 箭 双 雕 ”即 为 例 证 。 sn y 在 一 另外 ,按 照 隐喻 出现 的 时 间 ,还 可 被 分 为死 隐喻 ( e d da m t p o ) 套语 隐喻 ( l c 6m t p o ) eahr、 c i h e ah r 、固有隐喻 ( t c sok
b n t e sm o t e i h a e ba ”往往意指 同处于某一令人不快的境地 中,但是 中文 里却 有 “同舟共济 ”的表述方 式。说明中英文 读者对 同处一条船上的深层含义彼此存在差异 。 由于 隐喻本身 的诗性特 点 以及它与 思维和 行动之间密切
( )引论 一
隐喻 ( ea h r m t p o )现象 ,作 为各类文化信息乃至 文本 作者创
作风格 的集 中体现 ,在文化交流 中的作用就变得 尤为重要 。 译 者 如 何 翻 译 隐 喻 的 过 程 也 就 是 译 者 辨 别 文 化 异 同 , 调 和 文
化差异的过程 。
( )隐喻 的概 念及 翻 译策略 二
【 摘 要 】隐喻现 象的翻译是一类特 殊的翻译 问题 。隐喻现 象本 身所 负载的文化 因素与思维方式要 求译 者有所取舍 ,做 出
选择 。译者需要考虑隐喻的成构方式以及 所属 文本 的文本 类型以采 用合适的翻译策略。超越 了直译、意译概念 的翻译原 则使讨 论 变得更有意义 ,也将对翻译教 学有所启示。 【 关键词 】隐喻 ;文本 类型 ;翻译原 则 【 中图分类号 】H19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1 12 1)8 0 0 — 2 0 8 15 (0 0 — 2 6 0 0 示 出某一社会、文化的思维模 式。比如在 英文 中我们使用 “ 0 t
相关 的联系 ,隐喻成为翻译这一跨文化交 际行为中重要的研 究课题 。一种文化群 体中的语言使用者往往具 有并非普适性
的思维特征 ,这会 经 由语言反映 出来 。那 么,面对 隐喻性的
的轰塌 导致人类 说不同的语言 ,这使文化交流 的重要性得 以
凸显 ,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译者必考量源语 文本中的文化 信息是否能为 目标语读者所 接受,由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翻译 的过程就 是在 不同的语言 、文化 以及 思维方式之间 进行转换 的过 程。译者之所 以要不断做 决定 ,选 择某种翻译 方法 ,就在 于译者所面对 的语言及其 中负载 的文化传统与价
值 并 非 是 普遍 性 的 。 如 果 语 言 指 称 的对 象 、 概 念 或 者 词 汇 的
内涵意义 、外 延意义不受或者基本不受文化 的影 响,那么译 者 的工作就简单得多了。但 是巴别塔 ( h o e fB b 1 T eT w r o a e )
从修辞技巧 的角度看 ,隐喻可 以说是 “ 英语 中最 普通 、 最基本 ,也是最重 要的修辞格 ” 王佐 良、丁望 道,1 8 : 。( 9 7 8) 1 据说 , 英语语言的 四分之三都是 旧隐喻 ( s dm t p o ) u e ea h r 。 ( e nr ,18 :5 N  ̄ a k 9 8 8 )使用 隐喻 往往赋予语言诗性 的特 征 , n 给读者创造想象 的空间。这主要是从文字 的层面看 隐喻。从 认知的角度看 ,隐喻 已经不再局限于传 统语 言学研 究的范畴 , 它本质上反映出人 的思维过程 。莱科夫 ( er eL k f )和 G o g a o f 约翰逊 ( a k o n o )认为, 隐喻在 日常生活中无 处不在 。 M r h sn J “ 它不仅仅 出现在语 言中,也 出现 在思维和行动 中。 L k f ”( a o f
象的接受产生影响。读者能否直接理解 异质 的隐喻文 化信 息, 还是必须借助 自身文化 知识理解异域文化 。这 些因素将体现
在译者对读者接受能力的判 断上 。
形成 语法 概念 上 的隐喻 现象 往往 包含 三个 要 素 :客体
(b e t 、意象 (m g )和意义 ( e s ) ojc ) ia e s n e 。客体指隐喻所 描述的对象 ,意象指描述 客体的载体 ,而意义 则是客体与意 象之间类似 的部分 。比如徐志摩 《 再别康桥 》中的一句 “ 那 河畔 的金柳 ,是 夕阳中的新娘 ” ,客体是 “ 河畔 的金柳 ” ,意 象是 “ 阳中的新娘 ” 夕 ,而意义则是两者兼具美丽 多姿 、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