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烟课程设计
防排烟通风课程设计

防排烟通风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防排烟通风的基本原理、设备及其应用,提高学生对防排烟通风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防排烟通风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了解防排烟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熟悉防排烟通风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要求。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防排烟通风系统的运行状况,判断并解决常见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简单的防排烟通风系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防排烟通风系统进行施工和管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防排烟通风系统的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自我学习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防排烟通风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2.防排烟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3.防排烟通风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要求;4.防排烟通风系统的运行状况分析及常见问题解决;5.防排烟通风系统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防排烟通风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防排烟通风系统的应用;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学生对防排烟通风系统设备的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防排烟通风》教材;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案例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讨论表现等,占总评的30%;2.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20%;3.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总评的20%;4.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占总评的30%。
建筑防排烟工程课程设计

建筑防排烟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建筑防排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建筑防排烟系统的主要构成、设计原则及工作原理。
3. 学生能了解建筑防排烟工程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筑防排烟工程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团队合作,设计出符合规范的建筑防排烟系统方案。
3. 学生能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建筑防排烟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建筑防排烟工程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
2. 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务实、创新的专业素养。
3. 学生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对建筑安全防护工程的兴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工程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建筑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工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建筑防排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建筑防排烟工程概述- 了解建筑防排烟工程的概念、作用及发展历程。
- 掌握建筑防排烟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2. 建筑防烟分区与排烟系统设计- 学习建筑防烟分区的划分原则及方法。
- 掌握排烟系统的类型、组成及工作原理。
3. 防排烟系统设备与部件- 认识防排烟系统的主要设备、部件及其功能。
- 学习防排烟设备的选择、安装及维护方法。
4.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原则与要求- 掌握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流程。
- 学习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
5. 建筑防排烟系统施工与验收- 了解建筑防排烟系统施工的工艺流程和质量要求。
防排烟课程设计结论

防排烟课程设计结论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防排烟的基本原理、设备及其应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防排烟设备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意识。
1.了解防排烟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功能;2.掌握防排烟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3.熟知防排烟系统的操作流程和维护方法。
4.能够正确识别各种防排烟设备,并了解其使用场景;5.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排烟设备并进行操作;6.能够对防排烟系统进行简单的维护和故障排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增强安全防护意识;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的精神,提高自救互救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激发对防排烟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防排烟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以及防排烟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1.防排烟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介绍防排烟系统的概念,区分不同类型的防排烟系统,阐述各类系统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2.防排烟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详细讲解防排烟系统中各种设备的作用,阐述其工作原理,包括但不限于防排烟风机、排烟管道、防火阀等。
3.防排烟系统的操作流程和维护方法:介绍防排烟系统的操作流程,讲解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防排烟系统的原理、设备及其应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防排烟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事故案例,使学生了解防排烟系统在实际救援中的重要作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防排烟设备,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正规出版的防排烟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的学习资料。
防排烟课程设计

机械防烟加压送风系统的风量
防烟加压系统送风量有三个部分: (1)对加压空间的送风 通常是依靠通风机通过风道分配给 加压空间中必要的地方。这种空气必须吸自室外,并不应受到 烟气污染。加压送风的空气不需作过滤、消声或加热等处理。 (2)加压空间的漏风 任何建筑空间的围护物,都不可避 免地存在着不严密的漏风途径,如门缝、窗缝等。因此,加压 空间和相邻空间之间的压力差必然会造成从高压侧到低压侧的 渗漏。加压空间与相邻空间之间的严密程度将决定渗漏风量的 大小。 (3)非正压部分的排风 空气由加压空间渗入相邻的非加压 部分后,必须使空气与烟气顺利地流至建筑物外。如没有设置 必要的渗漏出路,则加空间和相邻部分之间将难以建立正常的 压力差。
式中 Ly——保持正压要求所需加压送风量(m3/h); △P——门、窗两侧的压差值(Pa); m——指数,对于门缝及较大漏风面积取2,对于窗缝取 1.6; f——门窗缝隙的计算漏风总面积(m2);
Ly 0.827 fp1/ m 36001.25
2、流速法 风速法是按开启失火层疏散门时应保持该门洞处一定的风速 来计算加压送风量。计算式如下: 式中
当计算值与规范中给出的值不一致时,应取其中较大值。 当剪刀楼梯间合用一个风道时,风量按2个楼梯间风量计算, 送风口分别设置。 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按避难层净面积每m2不小 于30m3/h计算。 层数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和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3 加压送风口的设置
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每隔2~3层设一个,风口应采用 自垂式百叶风口或常开百叶式风口;当采用后者时,加压风机 的压出管上应设置止回阀。 前室的送风口应每层设置。每个风口的有效面积按1/3系 统总风量确定。当设计为常闭型时,发生火灾时开启着火层及 相邻层的风口。风口应设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并应与加压送 风机的启动装置联锁。每层风口也可选常开百叶式风口,此时 应在加压送风机的压出管上设置止回阀。
消防防排烟系统设计教材课程

重要性及应用场景
重要性
消防防排烟系统在火灾中对于保障人员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 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防止烟雾和有毒气体扩散,降低火灾 对人员疏散和灭火的影响,提高火灾扑救的成功率。
应用场景
消防防排烟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如高层建筑、大型 商场、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这些场所一旦 发生火灾,消防防排烟系统可以迅速排除烟雾和有毒气体, 为人员疏散和灭火创造有利条件。
探测器与报警系统
探测器种类
探测器的种类包括感烟探测器、 感温探测器、火焰探测器等,根 据不同的火灾特点和场所选择合
适的探测器。
报警系统
报警系统包括报警控制器、声光 报警器等设备,用于在火灾发生 时及时发出警报,通知人员疏散。
系统维护与调试
定期对探测器和报警系统进行维 护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
靠性。
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确 保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对系统布局进行优化,合理配置设备和材料,提高通风效果 。
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更换 老化、损坏的部件。
05 防排烟系统维护与管理
日常维护与保养
01
02
03
04
定期检查
对防排烟系统进行定期检查, 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模拟演练与实操考核
模拟场景置
设置模拟演练场景,模拟实际项目中可能遇到的 情况,如火灾场景、排烟系统故障等。
演练操作
学生在模拟场景中进行操作演练,包括系统设计、 设备选型、安装调试等。
考核评价
对学生的演练操作进行考核评价,指出存在的问 题和改进方向,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办公楼防排烟课程设计

办公楼防排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办公楼防排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防排烟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学生能了解防排烟系统在不同类型的办公楼中的应用和区别。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办公楼建筑特点,设计合理的防排烟系统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防排烟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3. 学生能够运用防排烟系统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建筑安全,增强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
2.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树立从事建筑相关行业的职业理想。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建筑类学科,结合学生所在年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建筑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防排烟系统的了解相对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提高其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防排烟系统原理及重要性- 防排烟系统定义与作用- 烟气扩散原理及危害- 防排烟系统分类及工作原理2. 防排烟系统关键组成部分- 烟雾报警探测器- 防排烟风机及风管- 烟道及排烟口- 控制系统及操作原理3. 防排烟系统在不同类型办公楼中的应用- 高层办公楼防排烟系统设计- 超高层办公楼防排烟系统设计- 不同类型建筑防排烟系统比较4. 防排烟系统设计及实践操作- 设计原则与要求- 系统方案设计- 设备选型与安装- 系统调试与验收5. 防排烟系统维护与管理- 维护与管理要求- 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 定期检查与保养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防排烟系统原理及重要性第二周:防排烟系统关键组成部分第三周:不同类型办公楼防排烟系统设计与应用第四周:防排烟系统设计及实践操作第五周:防排烟系统维护与管理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防排烟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的能力。
电影院防排烟课程设计

电影院防排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影院防排烟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电影院防排烟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设计中的考虑因素。
3.让学生了解电影院防排烟相关的法规标准及其实际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防排烟知识分析电影院建筑特点,提出合理防排烟方案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防排烟设施,检查和维护防排烟系统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公共安全防护设施的责任感和尊重生命的态度。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关注消防安全,提高防火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安全技术与应用学科,结合实际情况,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防排烟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公共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电影院建筑特点及火灾风险分析:包括建筑结构、人员密集度、火灾蔓延途径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建筑特点与火灾风险”。
2. 防排烟系统原理及设计要求:涵盖机械排烟、自然排烟、防烟分区、防烟楼梯间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防排烟系统设计”。
3. 电影院防排烟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介绍风机、风管、排烟口、探测器等组件及其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一节“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4. 防排烟法规标准及实际应用:讲解国家相关法规、行业标准在电影院防排烟设计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防排烟法规与标准”。
5. 防排烟系统检查与维护:教授如何对防排烟系统进行检查、维护和故障排除。
相关教材章节:第六章“系统检查与维护”。
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防排烟系统的实际操作,分析典型火灾案例,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某医院防排烟课程设计

某医院防排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防排烟系统在医院建筑中的重要性,掌握防排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学生能够了解医院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求和规范,掌握相关术语和概念。
3.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防排烟设施及其工作原理,包括排烟风机、防烟防火阀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医院建筑的特点,提出合理的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医院防排烟系统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维护。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防排烟系统的模拟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防排烟系统在保障医院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主动参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讨论。
3. 学生能够关注防排烟技术的发展,树立持续学习的意识,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对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医院建筑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防排烟系统原理及重要性- 医院建筑特点与防排烟需求- 防排烟系统基本原理- 防排烟系统在医院安全中的作用2. 防排烟系统设计与规范- 防排烟系统设计要求与规范- 相关术语和概念解析- 医院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实例分析3. 防排烟设施类型及工作原理- 排烟风机、防烟防火阀等设施的功能与结构- 不同类型防排烟设施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设施选型与安装要求4. 防排烟系统模拟与优化- 常用防排烟系统模拟软件介绍- 防排烟系统模拟与优化方法- 实际案例分析及操作演示5. 防排烟系统故障排查与维护- 常见故障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故障排查方法与步骤- 防排烟系统维护与保养要点6. 实践活动与团队合作- 设计医院防排烟系统方案- 模拟软件操作与实践- 团队合作与讨论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大纲进行安排,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次设计范围包括通风及防排烟设计。
1.2
根据你所确定的设计场所,设计防排烟系统:
(1)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结构要求,划分成不同的消防系统,即防烟和排烟系统,然后对这些系统的功能进行设计;
(2)分别对前室、楼梯间、电梯井、避难层等系统的防烟(机械加压送风)进行设计和计算,同时对机械加压送风所需的最大压力差进行计算;
由于走廊、楼梯间前室和楼梯间等室内压力教着火房间高,新鲜空气会漏入着火房间,将助长火灾发展。应保证过剩空气通过排气口排至室外。严格控制加压区域的室内压力,是保证这种排烟方式效果的关键。
商场内有封闭楼梯间一部,防烟楼梯间两部。其中封闭楼梯间设有可开启外窗,开窗面积满足自然排烟条件,采用自然排烟。两部防烟楼梯间及独立前室单独在楼梯间设置送风系统机械防烟,前室不送风。楼梯间设计余压值50Pa,前室及合用前室30Pa,楼梯间及前室设置有余压阀,保证楼梯间及前室的余压值满足设计要求。
四层以上住宅部分设有防烟楼梯间两部,剪刀式布局,合用前室及独立前室各一个。本工程为超过50米的一类公共建筑,上述部位均设置送风系统机械防烟。楼梯间设计余压值50Pa,前室及合用前室30Pa。住宅部分设有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一个,按要求设置机械排烟系统,走廊内设置排烟竖井,每层设置常闭的多叶排烟口,排烟风机设置于屋面,排烟量按走廊面积每平方米120m3/h计算,并且不小于7200m3/h。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根据烟感信号控制开启火灾层的排烟口及排烟风机排烟,烟气温度达到280℃时,多叶排烟口自动关闭,停止该层排烟。屋顶排烟风机处设有排烟防火阀,管道内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自动关闭,连锁关闭排烟风机,停止排烟。住宅内房间开窗面积满足自然排烟要求,均采用自然排烟。
加压防烟方式的优点是能有效地防止烟气侵入所控制的区域,而且由于送入大量的新鲜空气,特别适合于作为疏散通道的楼梯间,电梯间及前室的防烟。
2.3.2
挡烟设施是起阻挡烟气的作用,同时可提高防烟分区排烟口的吸烟效果。
(1)挡烟垂壁
挡烟垂壁可采用固定式或活动式的,当建筑物净空较高时可采用固定式的,将挡烟垂壁长期固定在顶棚上,当建筑物净空较低时,宜采用活动式的。挡烟垂壁应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如钢板、尖丝玻璃、钢化玻璃等。活动式的挡烟垂壁应由感烟控测器控制,或与排烟口联动,或受消防控制中心控制,但同时应能就地手动控制。活动挡烟垂壁落下时,其下端距地面的高度应大于1.8m。
(3)对需要采用机械排烟的场合,设计合适的机械排烟方式,选择合适的排烟量,并给出计算过程;
(4)确定管网的布置、尺寸;
(5)确定风机数量、布置等;
1.3设计依据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1997年版)
(2)密闭式防烟方式
对发生火灾的房间实行密闭防烟也是防烟的一种基本方式,其原理是采用密封性能很好的墙壁等将房间封闭起来,并对进出房间的气流加以控制。当房间一旦起火时,一般可杜绝新鲜的空气流入,使着火房间内的燃烧因缺氧而自行熄灭,从而达到防烟灭火的目的。
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防火分区容易分得很细的住宅、公寓、旅馆等,并优先采用容易发生火灾的房间,如灶房等。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不需要动力,而且效果很好。缺点是门窗等经常处于关闭状态使用不方便,而且发生火灾时,如果房间内有人需要疏散,仍将引起漏烟。
2.1.3
(1)火灾烟气的毒害性
第一,烟气中含氧量往往底于人们生理正常所需要的数值,当空气中含氧量降低到15%时,人的肌肉活动能力下降;降到10-14%时,人就四肢无力,智力混乱,辨不清方向;降到6-10%时,人就会晕倒。所以对处在着火房间内的人们来说,氧的短时致死浓度为6%。而实际的着火房间中氧的最低浓度可达到3%左右,可见在发生火灾时人们要是不及时逃离火场是很危险的。
4、《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手册》
5、《防排烟工程》
6、《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通风与防排烟》
7、《建筑设备专业设计技术措施》
1.4通风,防排烟设计
地下室为戊类物品储藏间及设备用房,分为三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有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根据要求设置机械通风及排烟系统,系统合用。排烟量按走道及与走道连通的无窗房间面积之和每平方米60m3/h计算,风机采用双速风机,平时低速运转排风,火灾时跳高速排烟;同时设置送风系统,送风量按照不小于排烟量的50%设置,平时运转送风,火灾时继续运转补风,满足通风及消防要求。送风、排烟系统均设置排烟防火阀,平时常开,满足通风使用要求,280℃时自动关闭,并连锁关闭送风、排烟风机。各储藏间可安装排气装置,将房间内空气排至走道,由排风系统排出室外,新风自然补入房间,排气装置由用户自理。地下室设有消防水泵房一个,设置机械通风兼排烟系统,排烟量按照每平方米60m3/h计算,并且不小于7200m3/h,风机采用双速风机,平时低速运转排风,火灾时跳高速排烟;同时设置送风系统,送风量按照不小于排烟量的50%设置,补风来自走道送风系统。送风、排烟系统均设置排烟防火阀,平时常开,满足通风使用要求,280℃时自动关闭,并连锁关闭送风、排烟风机。地下室设有生活水泵房及配电间各一个,设置机械通风系统通风换气,换气次数满足卫生要求及排除设备余热要求,通风系统设有防火阀,发生火灾时自动关闭,防止火灾蔓延。
(2)挡烟隔墙
从挡烟效果看,挡烟隔墙比挡烟垂壁的效果要好些,因此,在安全区域宜采用挡烟隔墙。
(3)挡烟梁
有条件的建筑物,可利用钢筋混凝土梁或钢梁进行挡烟。
2.3.3
(1)自燃排烟方式
利用火灾时产生的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在自然排烟设计中,必须有冷空气进口和热烟气的排烟口,排烟口可以是建筑物的窗,亦可以是专门设在侧墙上的排烟口。
为控制烟气在建筑物内任意流动,需要利用一些设备把防火分区划分为若干个防烟空间,利用区内的排烟口把烟排除。
防烟分区:以屋顶挡烟隔板、挡烟垂壁或从顶棚向下突出不低于500mm的梁为界,从地板到屋顶或吊顶之间的空间。
2.3
2.3.1
(1)非燃化防烟
防烟的基本作法首先是非燃化。非燃化防烟是从根本上杜绝烟源的一种防烟方式。非燃烧材料的特点是不容易发烟,即不燃烧且发烟量很少,所以非燃材料可使火灾时产生的烟气量化大大减少,烟气光学浓度大大降低。
2.2
发生火灾时的首要任务是把烟气控制在一定区域并迅速排出室外,以防止烟气蔓延到其它区域尤其是疏散通道中。
排烟区:把火灾烟气控制在某特定区域并进行排烟的区域。如起火区域。
防烟区:防止烟气的侵入。如非着火区,疏散通道。
防火分区:指采用具有一定耐火能力的分隔设施(如楼梯、墙体等)在一定时间内将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单元空间。
2.1.2
正常的燃烧工况,燃烧条件得到良好的保证,燃烧进行得比较完全,所生成的气体都不能再燃烧,这种燃烧称为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称为完全燃烧产物。对于非正常的燃烧工况,没有良好的燃烧条件,燃烧进行的很不完全,称为不完全燃烧,相应的燃烧产物称为不完全燃烧产物。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就属于这种情况。由于火灾时参与燃烧的物质比较复杂,尤其是发生火灾的环境千差万别,所以火灾烟气的组成相当复杂。
(2)火灾的减光性
可见光波的波长为0.4~0.7微米,一般火灾烟气中烟粒子粒径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即烟粒子的粒径大于可见光的波长,这些烟粒子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即对可见光有完全的遮蔽作用,当烟气微粒弥蔓时,可见光因受到烟粒子的遮蔽而大大减弱,能见度大大降低。
(3)火灾烟气的恐怖性
发生火灾时,特别是发生爆燃时,火焰和烟气冲出门窗空洞,浓烟滚滚,烈火熊熊,使人产生了恐怖感,常常给疏散造成混乱局面,使有的人失去活动能力,有的甚至失去理智,造成人员挤死或踩伤的严重后果。
(3)阻碍防烟方式
在烟气扩散流动的路线上设置各种阻碍以防止烟气继续扩散的方式称为阻碍防烟方式。这种方式常常用在烟气控制区域的交界处,有时在同一区域内也采用。防烟卷帘、防火门、防火阀、防烟垂壁等都是这种阻碍结构。
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对着火区以外的区域进行加压送风,使其保持一定的正压,以防止烟气侵入的防烟方式称为加压防烟。因为加压区域和非加压区域之间有若干常规的挡烟物,如墙壁、楼板及门窗等,挡烟物两侧的压力差可有效地防止烟气通过门窗周围的缝隙和围护结构缝隙渗漏过来。
优点:全影响,从而确保了控制区域的安全。
缺点:这种方式需要送、排风两套机械设备,投资较高,耗电量也大。
②正压送风排烟方式
正压送风用送风机给走廊、楼梯间前室和楼梯间等送新鲜空气,使这些部位的压力比着火房间略大,烟气经过专门设计的排烟口或外窗以自然排烟的方式排出。
电梯机房设置排风机排除设备余热。
屋顶设置的正压送风系统吸风口与排烟系统排烟口平面距离大于10米,满足要求。
第
2.1.
2.1.1
火灾烟气是火灾过程中因热解和燃烧作用形成的一种产物。烟气的成分和性质首先取决于发生热解和燃烧的物质本身的化学组成,其次还与燃烧条件有关。火灾烟气是一种混合物,包括:可燃物热解或燃烧产生的气相产物,如未燃燃气、水蒸汽、 、CO及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气体;由于卷吸而进入的空气;多种微小的固体颗粒和液滴。
第二,火灾烟气中含有的各种有毒气体的含量已超过人们生理正常所允许的最高浓度,会造成人们中毒死亡。经过研究发现,火灾烟气中所存在的游离基中间气态物质其危害性比一氧化碳还要大。人或动物吸收了游离基肺部将发生游离基反应,肺部表面迅速扩张而降低肺的吸氧功能,导致缺氧。火灾受害者的游离基反应将持续至少两个星期,长者可达两个月。随着高分子合成材料在建筑、装修以及家具制造中的广泛应用,火灾所生成的毒性气体的危害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