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写作中如何指运笔

合集下载

书法的十种基本运笔方法

书法的十种基本运笔方法

书法的⼗种基本运笔⽅法书法的⼗种基本运笔⽅法2017-05-30 20:52 来源:书法讲堂书法关于运笔学会了执笔,就可以进⼀步学习运笔。

学习写字,⾸先要学习点画,点画犹如字的建筑材料。

建造搂阁亭台,不准备好材料,或是准备的材料不合乎质量要求,那搂阁亭台就不会美观坚固。

学书亦然,点画写不好,字也肯定不会美观。

学习运笔,就是学习如何通过笔把墨落在纸上,形成合乎要求的点画。

笔的运动可分为纵⾯运动和横⾯运动。

纵⾯运动是指笔与纸⾯垂直⽅向的⾼低运动。

横⾯运动是指笔与纸⾯平⾏⽅向的前后左右的运动。

纵⾯运动主要有以下⼏种:落笔:笔最初接触纸⾯叫落笔,也叫起笔。

落笔⼀般较轻,像鸟⼉由空中落在枝头上。

落笔是运笔的开始。

顿笔:把笔往下按叫顿笔。

顿笔不可过重,过重了点画就会太肥。

提笔:把笔往起提叫提笔,⼀般在顿笔之后都要提笔。

提笔如鸟⼉将要离地⾼飞。

横⾯运动主要有以下⼏种:⾏笔:笔锋由⼀端到另⼀端叫⾏笔,⾏笔也叫⾛笔、过笔。

挫笔:笔顿后微提,并向相反⽅向施加⼒,使笔尖垂直纸⾯。

折笔:写点画时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断然改变⽅向,有意显露棱⾓叫折笔。

如写横时先向左上⽅落笔,然后往右下折,写出⽅棱来,即为折笔。

转笔:笔锋旋转叫转笔,转笔是为了写出不带棱⾓的点画,如“竖弯”,就要像⽤圆规画圆⼀样转动笔锋。

回笔:笔停后返回来时的⽅向叫回笔。

回笔是为了“护尾以避免“折⽊”。

衄笔:笔下⾏⽽逆反叫衄笔,与回锋不同,回笔⽤转,衄笔⽤逆。

如写左竖钩,竖写⾄长短合度时,提笔左⾏再逆反使笔锋朝即将挑出的钩的相反⽅向——此即为衄笔——最后提笔挑出。

纵笔:笔锋边⾏边提,去⽽不返叫纵笔。

如写撇时,⽤笔由重到轻,最后出锋就⽤纵笔。

除了纵⾯运动和横⾯运动之外,还有⼀种介于⼆者之间的运笔⽅法,这种笔法既不提也不顿,即不转也不⾏,⽽是笔停在纸上,这就叫驻笔。

驻笔是为了取势,即取得点画的某种态势。

以上讲的是⼏种常⽤的运筹⽅法,初学者在写字实践中,只要细⼼揣摩,是会逐渐掌握更多的笔法的。

如何运笔

如何运笔

如何运笔执笔时手需注意四个要点:手指实:意思是手指皆需确实的压在笔管上,稳固的持者。

手心虚:意思是手掌心不须绷的太紧,适度并足以灵活运笔即可。

手背圆:是形容执笔时,手掌背圆弧且上竖的样子。

(不须硬将手臂托圆,适度足以让手指灵活即可)手掌竖:意思是将手掌竖起直立,能使手把笔拿直即是。

唐代唐太宗有言:「指实则筋力平均,掌虚则运用便易」。

手需注意的部份大致如此,剩下细节就有赖读者自行体会。

运笔腕法腕:即将手腕枕于桌上写字,只靠手掌运笔,范围较小,不宜书写大字。

提腕:把手肘枕于桌上写字,范围变大,宜写中字。

悬肘:将整之手臂提起,手肘姿势固定,由手掌及肩膀运笔,活动范围大,宜写大字,为三法中最难者。

另外执笔时需稳固,支撑点出力,协助运笔,惯力于活动处,保持姿势优美,挺背正视,切记!执笔松紧执笔的松紧自古即有多种论解,求紧者是因为执笔时紧才能拿稳,不使字无力,求松者是因为若拿笔太紧,会使字枯骨尽露,毫无边劲,其实他们意思都相近,只是重点论分不同罢了。

拿笔太松,运笔时易脱笔,手上无劲,当然拿不稳;拿笔太紧,则有碍运转,一样不好。

适度的松紧才是正确之道。

运笔要领运笔的方式前面已经谈过了,接下来就是要发挥它的要领,落笔时如何做各种笔画,表现各异书风,其间变化多端,还有像落笔与起笔之方式,行笔之轻重缓急,笔画或字之间的连与断,以及转折之方式,笔锋之运用等,皆需注意。

但多虽多,还是有一定的法度可寻,以下大约分成七点,略概分类叙述:起笔与收笔:关于起笔,求其方圆分明,完美洁净,包世臣称:「起笔处:顺入者无缺峰,逆入者无涨墨。

」无缺峰则形状完美,无涨墨则笔画洁净,起笔时顺入成方,逆入成圆。

收笔时则需顿或折笔锋而成方,回锋而成圆。

上述诸点,乃起步之大道理,应多加练习。

提笔与顿笔:当你在写作时,一个字完成的过程是由提笔与顿笔交互而形成的,「顿」是将笔下压,屈笔锋而将力道使于纸上。

「提」,则是将笔提起或半提起以继续行笔。

大体上,顿笔后需提笔才能行笔,而提笔后又需顿笔,使笔画成形,或接连着下一笔的笔画。

长竖的运笔法

长竖的运笔法

长竖的运笔法长竖的运笔法是书法中最为基础的笔画之一,它的形态简单高雅,代表了书法艺术中的简洁之美。

长竖的运笔法走笔时要求笔画平稳、稳健、方正,直线的笔画延伸千里,刚柔相济,当之无愧为书写大字的必备练习。

长竖的运笔法往往被人们看作是书法中的课本字,因为它的使用非常普遍,几乎在每一篇文章中,都会有其存在,它不仅在汉字书法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外文书法中也经常被提及。

因此,长竖的运笔法在中文书法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种基本笔画,也是书法爱好者必须要掌握的笔法之一。

具体来说,长竖的运笔法是指从书写文字的基本点开始,单向延长出一个笔画,笔画直线清晰,刚柔相济,让人感受到震撼,这就是它的美妙之处。

在练习长竖的运笔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一、笔画方向要端正。

从书写的基本点开始,向上或向下延长出笔画的方向要保持端正,这是保证笔画稳定的基础。

二、笔画要直线美观稳健。

长竖的笔画需要注意笔画的直线刚挺、美观稳健、给人以坚定之感的特点,因此,需要逐渐掌握笔画用力的轻重程度,力度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

三、笔画要平稳连贯。

长竖的笔画需要在用力轻重方面与笔画起伏间达到良好的平稳连贯性,让笔画不会出现横抖或跳跃的情况。

四、笔画与止勾的搭配要得体。

长竖是一种单独存在的笔画,也是许多其他笔画的基本构成元素。

因此,在用长竖的时候,需要与其他笔画或止勾的运用搭配得体,时刻注意笔画之间的协调一致。

总之,长竖的运笔法在书法中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笔画,也是书写大字的必要练习。

尤其对于想深入研究书法的人来说,掌握长竖的笔法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练习,不断的修炼自己的运笔技巧,才能够达到更高的书法境界。

怎么理解书法创作中的“笔墨”?

怎么理解书法创作中的“笔墨”?

怎么理解书法创作中的“笔墨”?意大利现代美学家克罗齐在他的《美学》里说,“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直觉的,一种是明理的。

”朱光潜先生将“明理的知识”解读为——“就是指知觉与概念。

”朱先生的解读点明了概念的重要性。

概念既是认知的总结,又是再认知的基础。

那么,就中国书法而言,究竟到底什么是书法笔墨呢?中国历代书家文论都是将笔和墨分开的。

笔,是指执笔与运笔的技巧。

诸如执笔、腕法与肘法,直接或间接关乎用笔用墨,关乎书法。

晋卫夫人《笔阵图》云“凡学书字,先学执笔”。

传统所谓“五字执笔法”——擫、押、钩、格、抵——五指执笔,须各尽其力。

执笔方法甚多,若拨镫法、五指法、三指法、两指法、凤眼法、回腕法、平覆法等。

用笔,即运笔,是笔法之关键。

笔法,终归是通过笔画的形态来表现,而笔画的形态,方与圆、尖与钝、重与轻、快与慢、粗与细、薄与厚、藏与露、迟与急、疾与涩、曲与直、虚与实、擒与纵,等等,均属于用笔。

汉蔡邕《九势》有云:“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笔软”,并不是指用软毫笔如长锋羊毫,而是指肩、肘腕、指要灵活,一句话,用笔要灵活。

晋卫夫人(铄)《笔阵图》也作了阐释,“三端之妙,莫先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于银钩”、“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并列出篆法、章草、八分、鹤头、古隶六种用笔之法。

唐代张怀瓘《玉堂禁经》提出“用笔十法”,为偃仰向背、阴阳相应、鳞羽参差、峰峦起伏、真草偏枯、邪真失则、迟涩飞动、射空玲珑、尺寸规度、随字变转。

并引《翰林密论》所谓迟笔、逆笔、涩笔、倒笔、转笔、涡笔、啄笔等十二种“隐笔法”,“用笔生死之法,在于幽隐。

迟笔法在于疾,疾笔法在于迟,逆入平出,取势加攻,诊候调停,便宜寂静。

其于得妙,须在功深,草草求玄,终难得也”。

而墨,指的是研墨和墨的运用。

用墨对绘画至为重要,虽然书法不同于绘画,但是,用墨之法,对于书法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用墨之法,通过在纸上显现出的墨迹图像表现出来。

隶书的运笔技巧口诀

隶书的运笔技巧口诀

隶书的运笔技巧口诀隶书作为我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隶书的运笔技巧口诀,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隶书的写作技巧。

一、刚劲有力,端正自然隶书的笔画刚劲有力,特别注重形态的稳定和力度的饱满。

运笔时要保持笔画的连贯和稳定,力度要适中,避免过于僵硬或过于轻柔,让字形呈现出端正自然的特点。

二、悠然自得,舒展灵动隶书的笔画要具有悠然自得的气韵,给人以舒展灵动之感。

在运笔时要注意避免过于僵硬和生硬,要有适当的曲线和变化,增加字形的流畅感和活泼感。

三、旁探顾盼,气息凝聚隶书的笔画常常会有旁探顾盼的特点,即笔划的开始和结束时会有适度的拖延和停顿。

这样能够使字体更加丰富多变,给人以气息凝聚的感觉。

四、横平竖直,左右对称隶书的笔画要求横平竖直,左右对称,注重字形的整齐和稳定。

在运笔时要注意控制好笔画的长度和宽度,保持笔画的平稳和匀称。

五、勾、提、顿、折,点线相结隶书中常常会运用勾、提、顿、折等笔画技巧,这些技巧能够使字形更加生动有趣。

在运笔时要注意运用这些技巧,并且注意点与线的结合,使字形更加完整和有活力。

六、雅俗共赏,自由驾驭隶书在传统中注重雅俗共赏的原则,既要符合书法的规范和要求,又要有一定的个性和自由。

在运笔时要根据自己的风格和个性,灵活驾驭隶书的笔法,使字体更具个性魅力。

总结起来,隶书的运笔技巧口诀包括刚劲有力、悠然自得、旁探顾盼、横平竖直、勾提顿折、雅俗共赏等要点。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创作隶书,体验到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隶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运笔能力,写出更加优美精湛的隶书作品。

书法中什么是“中锋”、“侧锋”、“偏锋”?

书法中什么是“中锋”、“侧锋”、“偏锋”?

书法中什么是“中锋”、“侧锋”、“偏锋”?古⼈对⽤笔⼗分重视,明丰坊在《书诀》中说:“古⼈作篆、分、真、⾏、草书,⽤笔⽆⼆,必以正锋为主,间⽤侧锋取妍。

分书以下,正锋居⼋,侧锋居⼆,篆则⼀毫不可侧也。

”不过,这亦仅⼤概⽽⾔。

根据笔锋在笔画中所处位置的不同,⽤笔⽅法有中锋、侧锋、偏锋之分。

⽤笔的技巧就在于调节笔锋,使其恢复、保持圆锥体状态。

中锋,亦称正锋,指运笔作书时笔锋处于点画中间。

为使点画圆润,历来书家多主张“笔笔中锋”。

因笔锋在点画中间运⾏时,墨汁顺笔尖流注⽽下,均匀渗开,达于四⾯,点画也就⽆上重下轻、上轻下重、左重右轻、左轻右重等缺点。

因此,中锋乃书法之根本笔法。

偏锋,即运笔时将笔之锋尖偏在点画之⼀⾯。

写出的点画往往有轻重不匀,⼀边光⼀边⽑等弊病。

⼀般书家以偏锋为败笔。

侧锋,指运笔时笔锋所处的位置在中锋与偏锋之间的⼀种⽤笔⽅法。

这时,接触纸⾯的笔毫⽅向与笔的运⾏⽅向呈约45°左右的夹⾓。

这个夹⾓越⼩越接近中锋运笔;越⼤,越接近偏锋运笔。

侧锋运笔时所书线条的形态和质感效果介于中锋与偏锋运笔之间,中锋⽤笔的必要补充。

由于侧锋运笔较随意,有利于承接上⼀个笔画的笔意,有利于书写速度的加快,侧锋⽤笔是在以中锋为主的前提下,适当运⽤侧锋,可使点画痛快淋漓,跌宕多姿,富有变化。

古今书家均⼤量采⽤侧锋运笔。

因此,侧锋运笔仍是“合法”的运笔。

正如古⼈所说的“正以取劲,侧以取妍”、“正以主⾻,侧以取态”。

综上所述,“正锋取⾻,侧锋取妍”就是在书画运⽤笔锋时,以正锋为主、以侧锋为辅的原则。

侧锋与正锋相对,也是属于运笔的⼀种形式和⽅法。

侧锋,在前⼈的⼀些书法论著中屡见提及,但对于它的性质,却有不同看法。

朱和羹《临池⼼截》说:“正锋取劲,侧峰取妍,王羲之书兰亭取妍处⼗代侧锋,余每见秋鹰搏兔,先于空际盘旋,然后侧翅⼀惊,翩然下擢,悟作书⼀味执笔直下,断不能因势取妍也。

”这段话强调了侧锋⽤笔的重要性。

但冯武在《书法正传》中却指出:“今以侧锋取妍者,皆异端也。

运笔的五个动作

运笔的五个动作

运笔的五个动作运笔是书法创作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也是书法艺术的核心之一。

只有掌握了运笔的技巧和要领,才能够在书法创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运笔的五个动作是书法创作中最基础的动作之一,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五个动作的技巧和要领。

一、起笔起笔是书法创作中最基础的动作之一,也是运笔的第一个动作。

起笔的要领是轻重相配,轻的部分要轻松,重的部分要用力,以达到笔锋与纸张的最佳接触状态。

起笔时,手指要尽量放松,以便更好地控制笔锋的力度和角度。

同时,起笔时要注意笔锋的角度和位置,以便更好地控制笔锋的宽度和强度。

二、承笔承笔是运笔的第二个动作,也是书法创作中最基础的动作之一。

承笔的要领是要将笔锋与纸张的接触点保持在一定的角度和位置上,同时要控制笔锋的力度和角度,以达到笔锋与纸张的最佳接触状态。

承笔时,手指要尽量放松,以便更好地控制笔锋的力度和角度。

同时,承笔时要注意笔锋的角度和位置,以便更好地控制笔锋的宽度和强度。

三、提笔提笔是运笔的第三个动作,也是书法创作中最基础的动作之一。

提笔的要领是要将笔锋与纸张的接触点保持在一定的角度和位置上,并逐渐将笔锋向上提起,同时要控制笔锋的力度和角度,以达到笔锋与纸张的最佳接触状态。

提笔时,手指要尽量放松,以便更好地控制笔锋的力度和角度。

同时,提笔时要注意笔锋的角度和位置,以便更好地控制笔锋的宽度和强度。

四、落笔落笔是运笔的第四个动作,也是书法创作中最基础的动作之一。

落笔的要领是要将笔锋与纸张的接触点保持在一定的角度和位置上,并逐渐将笔锋向下落下,同时要控制笔锋的力度和角度,以达到笔锋与纸张的最佳接触状态。

落笔时,手指要尽量放松,以便更好地控制笔锋的力度和角度。

同时,落笔时要注意笔锋的角度和位置,以便更好地控制笔锋的宽度和强度。

五、收笔收笔是运笔的第五个动作,也是书法创作中最基础的动作之一。

收笔的要领是要将笔锋与纸张的接触点保持在一定的角度和位置上,并逐渐将笔锋向上提起,同时要控制笔锋的力度和角度,以达到笔锋与纸张的最佳接触状态。

硬笔书法运笔发力的技巧

硬笔书法运笔发力的技巧

硬笔书法运笔发力的技巧
硬笔书法是指用钢笔或铅笔等硬质笔类写出的书法艺术。

它是我国
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因其技法独特、造型新颖、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力强而备受青睐。

在运笔发力方面也有一些技巧,具体
如下:
1. 手臂发力:硬笔书法要发掘每个笔画的力量,尽可能多的压榨墨汁。

而手腕只能造成轻微的压力,因此在书写时需要充分利用手臂的力量,从肩部、上臂等肌肉处发力。

2. 控制笔尖:在书写过程中,要通过控制笔尖的角度、旋转方向等方
法来控制笔画粗细,使其符合书写要求。

要充分发挥笔尖的作用,将
墨汁充分挤出,节省纸张使用量。

3. 由深入浅:在书写过程中,要将笔触由深入浅,以保证笔画的稳定
和整洁。

一般来说,先书写字的边缘和轮廓,再填充内部造型,最后
收笔。

4. 运用肌肉发力:不同的笔画需要用不同的肌肉发力方式。

例如直线
笔画需要用手臂的发力技巧,而曲线笔画则需要运用手腕的转动,发
挥手的灵活度。

5. 打开笔尖:在书写时,如果笔尖撞到了纸面,可以通过打开笔尖的
方式来继续书写。

同时,打开笔尖还可以更好地保证字形的连贯性和
整洁度。

6. 确定好书写顺序:在书写前要明确书写的顺序,对于多画笔画的字,应该先从简单到复杂,先画一笔,再画另一笔,以此相加,保证书写
的连贯度和整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法写作中如何指运笔
在书法写作中如何指运笔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解答一下,希望能帮到您!
用指运笔是不可取的
在孩子们的书法学习中,如果用指运笔的话,就是用手指的力量去拨动笔管,那么,笔管就不能保持直立不动,笔管的活动范围也非常小,写小字还可勉强对付,写中楷、大楷以及再大的字,就不能完成了,所以,它适用的写字范围非常小。

不能出好的作品
我们在书法的鉴赏中,都喜欢书法有力度,在书法的笔画行间可以感受到书法写作者的气度,但是在实际的写作中,如果书法写作者是用指运笔的话,写出的字就不踏实,给我们呈现出的就是虚浮无力。

“龙眼”“凤眼”执笔法
在古人的书法中,他们经常会用到“龙眼”“凤眼”执笔法,这是两种什么样的执笔方法呢?
“龙眼”执法,是食指、中指只用指尖作弧形攥住笔管前面,无名指的第一节节骨在笔管里面推顶,拇指右边指肉擫在笔管左面,使虎口围成圆形,用这种执法,手腕扭着,既吃力又不切实用,因此,“龙眼”执笔法也是不可取的。

“凤眼”执法,更要不得,食指勾得老高,拇指在中间,中指在下面,三指分布为上、中、下三截,这样无名指及小指自然而然地捏在掌心,虎口狭长,象凤凰的眼睛,掌心捏实了,笔尖运转就不灵活,这样执笔的人必须注意纠正。

书法用笔要诀
笔法分为起笔、行笔和收笔。

是指书写一种点画笔锋运动的全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