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的15种笔法与27种运笔方法

合集下载

行书结构十五法口诀图解

行书结构十五法口诀图解

行书结构十五法口诀图解如下:一、横折钩左空竖斜。

横折钩左下方如果是“空”的或者没有长的竖向笔画时,则横折钩的竖要左斜,让作为支点的“钩”左移,更靠近字的重心,看起来才更平稳。

二、横画在下扛肩小。

横画在字的最底下时,其左低右高的斜度要小。

斜度稍微一大,看起来就会显得重心不稳。

三、横遇竖弯斜钩斜。

横画遇到竖弯钩或者斜钩时,横画斜度可适当大一些。

四、多横平行且等距。

字中的多个横向笔画,大致都可按平行等距的原则来处理。

五、点下有横点悬空。

当字的笔画不是很多时,点与横画之间一般是分开的。

笔画越少,分开得越大。

六、底竖被截下段长,人们的审美,其实与人们对人体的审美是一致的。

人的腿部长一些好看,字也是一样的,底下的竖一般要写长。

七、撇捺收笔比竖高,当“竖”的左边连接有撇,或者右边连接有捺,或者左边有撇右边有捺时,撇和捺的收笔要比“竖”的下端要高。

八、上下相同上略小。

这样处理的目的,一是满足了上紧下松,二是满足了重心平稳。

九、左半部右侧齐平。

字的左半部要写得紧凑,目的是要给右半部分腾地方。

十、左不侵右右欺左。

左右结构的字,可以假想其存在一条左右分界线。

十一、左小偏上右小。

左右结构的字,如果左边小,一定是偏上的。

十二、上两笔左低右高。

当字上部的两个笔画都不是“横”时,大多数情况下可按此处理。

十三、下两笔平或右低。

当字的底部的两个笔画不是横、也不是竖弯钩时,或者说字的底部是两个竖向笔画时,其底部一般是按左高右低来处理。

十四、横旁有竖竖出头。

左右结构的字,需要考虑左右两边谁高谁低的问题。

十五、框内唯横横偏左。

当框里边只有横时,横画一般是贴着左边写,左紧右松。

毛笔行书笔画运笔技巧图文例解

毛笔行书笔画运笔技巧图文例解

毛笔行书笔画运笔技巧图文例解行书与楷书的笔法和结构基本共通,由于行书又吸收了草书的一些笔法、结构、技法,形成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书体。

行书运笔时不能完全像楷书,也不能完全像草书。

行笔要快而稳、圆而折,草意多的笔画快写面不潦草,楷意多的地方宛转中要注意方折。

一、横:写横时运笔要注意上下俯仰的引带关系,横下有笔面或接写下一字时,往往收笔时折锋向左下构出称“下钩横”。

横上有接着写笔面的。

一般收笔时向左提笔出锋,称“上挑横”。

二、竖:写法近于楷书的垂露、悬针,可依楷书的方法写。

有的竖因接写下一个字而有一种近似楷书“托钩”的写法,称为“曲钩空”。

由于力量及体势的变化,悬针空下部加重,形成“租尾竖”。

左边旁的空在楷书中均为“垂算”写法,写行书时,因接着写右旁上部,所以收笔时稍为停驻即向右上用力构出,形成“仰勾竖”。

而“斜竖”则近于楷书的“曲头竖”,只是行笔中力量有所变化。

三、撇:大部分近于楷书写法,少部分出锋收笔,有“平做”“斜撒”。

一部分要引带下面而不出锋,这种撇叫“回锋撇”,不同于楷书的是有的斜撇要在上端带出笔面,可以用挑钩带上,这叫“挑脚撇”。

四、捺:行书的捺最富于变化,在一篇字里,可以多种捺法交互使用。

除近于楷书写法的“平捺”“斜捺”外,如把捺笔写到末尾处需引带左面或下一字时,笔断意连地按原路回锋收笔,这叫“回锋捺”;写走之旁时,左下不另起笔,转笔带过,称“回曲捺”; 写平振后还引带上部笔面,收笔时向右上运行或向左上折锋的出,叫“挑钩捺”;“反捺”与楷书不同的是收笔时转锋,露出附钩。

行书多种捺法要合理使用,如在一个字里有两个捺笔时,应用不同写法,避免呆板。

五、点:行书的点变化也很多,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是与楷书不同的是,若点下有笔面或接写下一字时,收笔往往出现附构,如“启下点”“带钩点”;二是介于楷、草之间,多采用又断又连的方法,如“带下点”“带右点”,用较小的引带把两点相连:“竖三点”一般上点与中点断开,中点与下点相连,写“开四点”时,可三点或两点相连,一处或两处断开。

硬笔行书运笔方法

硬笔行书运笔方法

硬笔行书运笔方法引言概述:硬笔行书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形式,它注重笔画的力度和结构,运笔方法对于书写的质量和美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硬笔行书运笔方法的五个大点,包括正确握笔姿势、控制笔画力度、运用转折处、注重笔画结构和注意笔尖运动。

正文内容:1. 正确握笔姿势1.1 确保手指放松:握笔时,手指应自然弯曲,不要过度用力,保持轻松的状态。

1.2 手指的位置:将笔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用拇指稳定笔身。

食指和中指的关节应稍微弯曲,以便控制笔的运动。

1.3 控制笔尖的角度:笔尖与纸张的接触角度应适中,不要过于倾斜或垂直。

2. 控制笔画力度2.1 用力的变化:硬笔行书强调笔画的变化,可以通过控制笔尖的用力来实现。

在书写直线时,用力均匀;在书写曲线时,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用力,以突出曲线的变化。

2.2 注意用力的平稳过渡:不要突然改变用力,应该平稳地过渡,以保持笔画的连贯性和平衡感。

2.3 练习用力的掌握: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掌握用力的变化,使笔画更加准确、流畅。

3. 运用转折处3.1 强调转折处的变化:转折处是行书中的重要部分,应该注重笔画的变化和角度的转换,使之更加流畅自然。

3.2 注意转折处的力度控制:在转折处,应该适当加强或减弱用力,以突出笔画的变化和转折的角度。

3.3 练习转折处的书写: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不同类型转折处的书写方法,提高书写的技巧和美感。

4. 注重笔画结构4.1 确保笔画的连贯性:硬笔行书要求笔画之间的连贯性,不要出现断笔或断续的情况。

4.2 注意笔画的粗细变化:笔画的粗细变化可以增加书写的韵律感和美感,应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笔画的粗细。

4.3 练习笔画的结构: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不同类型笔画的结构和书写方法,使之更加准确、流畅。

5. 注意笔尖运动5.1 确保笔尖的稳定:笔尖应该保持稳定的状态,不要抖动或晃动。

5.2 控制笔尖的速度:笔尖的速度应该适中,不要过快或过慢。

5.3 练习笔尖的运动:通过不断地练习,掌握笔尖的运动规律和速度控制,使之更加准确、流畅。

行书运笔方法口诀

行书运笔方法口诀

行书运笔方法口诀行书是中国传统书法的一种,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广泛使用的书写体,它独特的气势和美感为人们所喜爱。

而行书运笔方法的掌握则是成为一名行书书法艺术家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之一。

下面我们就从不同角度来介绍行书运笔方法的口诀。

一、起笔法行书中的起笔法,决定了一次书写的整体形态和美感。

一般情况下,起笔应该轻柔而有力,有节奏地向下移动,在向下前应该稍作停顿,才可以有更好的控制力。

具体步骤如下:“撇起坠势半停顿,点起插回脚下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起笔前应该先将手握笔,将肩部和手腕放松,向下移动笔尖,稍作停顿,然后借助笔尖的力量稍向上方点一下,再向下奇绝。

在斜线条的起笔处,应该将笔尖在斜线上稍倾斜,力度应该适中,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

二、按顺序运笔行书书写中的顺序,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直接影响了字的整体形态和美感。

而如果想要让字写得自然流畅,需要掌握下面这句话:“一点尖拱长收切,筋活脑净核心挺”。

即在书写过程中应该先写垂直的线条,再写横平线条,而对于弯曲的线条,应该先写出顶点,再将其延伸开来。

此外,在书写过程中还需要控制好基本笔画的长度和角度。

三、用力关键行书书写的用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笔画的用力不够的话,字体看起来就显得过于轻盈,不够有重量感。

而过重的笔画则会显得笨拙不灵。

所谓“用力关键”就是在书写过程中控制好用力,并让用力更有节奏,用力不要过重或过轻。

具体讲解如下:“一神两体三生矣,慢中有快快中有慢”。

这句话的意思是,书写过程中应该分清颜色,用心掌握笔画的核心点,并控制好用力的力度,让它有节奏,既不过轻也不过重,避免了书写的笨拙和轻盈。

四、结束技巧行书的结束技巧是书写的最后一个步骤,不小心的操作也会破坏整个字体的美感。

因此,在结束技巧上也有些技巧口诀便于我们掌握:“舟日横竖一处中,旋揭收擦挑用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书写过程中,在笔画的书法创作完成之后,要细心地擦拭笔尖,改正有误的笔画,避免粘锅和漏笔。

行书基本知识

行书基本知识

行书基本知识仰势横:所字上横呈上仰之势,使字更是丰满,稳固。

下挑横:长字中间长横行笔至收锋处,将笔锋向下挑出,以便连写下部点画。

垂头横:共字第一笔起笔呈反方向笔由下向上,用腕力写成有弹性的横画,其锋外露,收笔回锋。

露锋横:尖锋入纸,其锋外露,行笔由轻至重,最后锋尖略上提后下按,回锋至横越画中间。

重横:于字两横稍短,用笔较重,因此字点画少,点画粗壮,使字稳重有力。

上挑横:第一笔横画向上倾斜,收笔处向上挑出,以便写长撇。

波折横:此横亦用腕的翻动,轻重徐疾,波曲向前,收笔回锋,使线条生动活泼。

带锋横:发笔处承上一笔的出锋搭势后转笔写成横画,所以又称“搭锋”,变化在发笔处。

下凹横:未字两横都有下凹之势,尖锋入纸后笔向下拉后再向上斜行,使线条呈下凹状。

轻重横:尖锋入纸后,笔右行时用力由轻至重,收笔回锋。

曲头竖:最后一笔竖画在笔尖入纸后,利用腕力向左稍弯后再向右迂回行笔,故此竖头有曲折。

悬针竖:竖画之悬针,笔锋逆入后,调整至中锋则顺势直下,出锋处提笔空收,使锋尖能尖锐,饱满,不能飘浮。

弧竖:最后一竖,势向右凹,形成弧曲使整个字更显风神。

垂露竖:起笔逆入后,着力下行,收笔时笔锋回入画中,使头部圆润,如露珠下垂。

并列横:数横并列有轻重,长短,仰覆之变化。

重轻横:此横画行笔逆入后,立即铺毫重按,然后右行时,由重转轻,收笔处略重回锋。

短竖:人字旁左竖,行笔短促,力量稍重,使右旁点画虽少仍是稳固。

反笔竖:此长竖起笔处作由右向左的反方向,以示与其他畅字用笔之不同。

开叉竖:羲之写兰亭用的是鼠须硬毫,故偶有开叉,此笔不必强求,也无法强求,应顺其自然。

相向竖:左右两竖作相互对峙,相互包围之势,使能相互呼应,名曰相向。

并列竖:数竖并列,在起笔方向,长短,粗细等方面都有变化,使参差不齐,变化复杂。

带钩竖:行书用笔动荡感极强,此竖画至出钩处向右上钩出,既不作悬针,亦不作垂露。

露锋竖:作字左竖露锋入纸,作弯势下竖,收笔回锋。

相背竖:左右两竖都有内凹之势,作背靠背状,名曰相背。

行书的15种笔法与27种运笔方法

行书的15种笔法与27种运笔方法

行书的15种笔法与27种运笔方法(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行书运笔的27种方法1、中锋笔尖运行的轨迹在笔画的正中点,特点是点画厚实圆满。

2、偏锋侧锋特点形方单薄。

3、藏锋笔画运行将终时,将笔尖往复逆收,使笔锋势发而不露。

4、露锋笔画运行将终时,按笔后逐渐提笔出锋,锋尖渐离纸面,在纸上留下剑尖和刀斜口似的墨迹,也就是锋芒毕露。

5、落笔笔刚刚向下按压着纸,多为运笔之始。

6、收笔一笔画或一字完成时,笔锋要离纸而去,多是运笔之末。

7 、顿笔按笔于纸上,又稍加上下运动,势如敲钉入木。

8、蹲笔按笔向下如顿笔,但用力较轻,有如蜻蜓点水,人之轻轻下蹲。

9 、提笔拔笔高起,但不离纸,使写出的笔画轻细。

10 、按笔将笔用力压下,使写出来的笔画粗重,与顿笔,蹲笔不同之处是不含轻微的上下运势。

11、方笔下笔时笔尖朝笔画相反的方向运动,即竖画横下笔,横画竖下笔。

收笔时,逆去逆收,笔画留在纸上呈方形。

12、圆笔运笔时,笔杆垂直,笔毫平铺纸上,万毫齐力,笔画呈圆形。

13、过笔笔锋由此到彼,提笔直道而行,不曲不折,亦称走笔。

14、顺笔从上向下,从左向右行笔。

15、逆笔与顺笔方向相反。

16、留笔行笔终末嘎然煞住,不使飘忽,不顿,不蹲。

17、折笔笔锋随棱角写出而带方角的点画,称为折笔,即所谓“折似成方”。

18、转笔笔势随圆势圆转回旋,写出不带棱角的点划,称为转法,即所谓“转以成圆”,古称此为围法。

19、回笔去左而返右,去下而返上,用半圆形转返提离叫回笔。

20、衄笔笔向与回笔相同,亦是转返,只是回笔用圆转法,衄笔是逆向拉回,缩而不折,势如蜗牛入壳。

21、抢笔悬空作一折笔,然后迅速落纸,也就是悬空摇掷而落,即虚抢。

22、峻笔行笔快而有力。

23、涩笔行笔慢而有力,笔势艰涩,如以锥画沙,泥路推车。

24、挫笔笔顿后稍提,使之转动微离顿处,多用于点画之转角处,笔势慢且涩,壮似错齿。

行书技法全总结,看看你掌握了多少!

行书技法全总结,看看你掌握了多少!

行书技法全总结,看看你掌握了多少!行书,又称“行押书”,也称“藁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楷书稍加连贯,点画略带呼应,就是行书。

行书写起来比楷书快,又比草书容易识认,所以是应用最广的书体。

它既实用,又美观,写起来便捷。

那么学好行书有没有技巧。

对初学者很有帮助。

要想写好行书,必须要掌握笔法、墨法、点画写法、结构章法和风格气韵六个部分,下面分别说明。

行书中和之美一、笔法。

笔法指执笔和用笔,写行书的人一般都练习过楷书,所以执笔和用笔都有了基础。

但是,行书的笔法比楷书要丰富得多。

要做到中锋用笔,方圆兼备,中、侧锋并用,点画之间以牵丝映带、似连非连、笔断势连的形式贯通气脉。

笔法技巧二、墨法。

中国画家讲究“笔墨”二字,书家也讲究这两个字。

墨色的浓淡枯润有如绘画的色彩,应使之斑斓有致。

首先,笔要能控制住墨,让它浓而不枯,淡而不薄。

这要用笔墨反复练习,掌握笔的轻重疾徐、墨的干湿饱渴。

或润中取燥,笔酣墨饱时,突加笔速,笔似提而锋着力,便可产生飞白,得干裂秋风之爽利。

或润笔求润,迟运涩行,点点透纸,积点成线,得润含春雨之韵致。

用墨最忌浓而枯滞,淡而无神,酣饱如墨猪,干渴似铺沙。

笔墨浓淡变化三、点画写法。

行书点画要注意呼应,同时应在平整中取攲侧之势,在匀称之中得疏密之形,使之变化多姿,特别要注意的是,牵丝往来要有笔断意连之妙,运笔快慢要得疾涩相生之意。

圆转处要劲气內敛,方折处要如削金断玉,明快洁净。

四、结构行书结构千变万化,但基本原则是要重心平稳,变化自然,顾盼呼应。

行书多用奔放之笔取攲侧之势,但无论如何奔放也要重心平稳,特别是攲侧中站稳重心,这种奇正相成的结构是行书的特点。

行书多变化,变化要顺乎自然。

字行大小、疏密、长短、伸缩、开合、俯仰、向背等自然之行,初写时要尽各字真态、本色,切忌故意造作,制奇弄险,走入流俗,能得自然之美方是真本领。

至于点画之间顾盼生情,相互呼应要如闻其声,则字字都活泼而有生气了。

行书的27种笔法详解

行书的27种笔法详解

行书的27种笔法详解行书的27种笔法详解如下:1. 点:用笔尖轻轻点按纸面,形成一个小小的圆点。

2. 横:将笔从左向右平直地拉过纸面。

3. 竖:将笔从上向下平直地拉过纸面。

4. 撇:将笔从右向左下方斜向地拉过纸面。

5. 捺:将笔从左向右上方斜向地拉过纸面。

6. 提:将笔向上提起,离开纸面。

7. 按:将笔向下按压,增加线条的粗细。

8. 挑:将笔向前上方挑起,形成一个小小的弧线。

9. 钩:将笔向左下方勾起,形成一个小的弯曲线条。

10. 弯:将笔向左或向右弯曲,形成曲线。

11. 折:将笔先向左或向右弯曲,然后再改变方向,形成折线。

12. 圈:将笔绕成一个圆圈。

13. 转:将笔在纸面上旋转,形成螺旋状线条。

14. 抹:将笔平放在纸面上,然后向前推动。

15. 推:将笔向前推动,同时增加线条的粗细。

16. 拖:将笔向后拉动,同时减少线条的粗细。

17. 扫:将笔快速地在纸面上横扫。

18. 抖:将笔快速地在纸面上抖动,形成虚线效果。

19. 颤:将笔在纸面上微微颤动,形成颤抖的效果。

20. 顿:将笔在纸面上停顿一下,然后继续书写。

21. 挫:将笔在纸面上稍微用力按压,然后迅速松开。

22. 擦:将笔在纸面上轻轻擦拭,形成模糊的效果。

23. 拍:将笔在纸面上轻轻拍打,形成点状的效果。

24. 撞:将笔在纸面上用力撞击,形成强烈的线条效果。

25. 挤:将笔在纸面上挤压,形成厚重的线条效果。

26. 拓:将笔在纸面上横向扩展,形成宽阔的线条效果。

27.收:将笔从纸面上抬起,结束书写。

以上为行书的27种笔法的详解,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书运笔的27种方法
1、中锋笔尖运行的轨迹在笔画的正中点,特点是点画厚实圆满。

2、偏锋侧锋特点形方单薄。

3、藏锋笔画运行将终时,将笔尖往复逆收,使笔锋势发而不露。

4、露锋笔画运行将终时,按笔后逐渐提笔出锋,锋尖渐离纸面,在纸上留下剑尖和刀斜口似的墨迹,也就是锋芒毕露。

5、落笔笔刚刚向下按压着纸,多为运笔之始。

6、收笔一笔画或一字完成时,笔锋要离纸而去,多是运笔之末。

7 、顿笔按笔于纸上,又稍加上下运动,势如敲钉入木。

8、蹲笔按笔向下如顿笔,但用力较轻,有如蜻蜓点水,人之轻轻下蹲。

9 、提笔拔笔高起,但不离纸,使写出的笔画轻细。

10 、按笔将笔用力压下,使写出来的笔画粗重,与顿笔,蹲笔不同之处是不含轻微的上下运势。

11、方笔下笔时笔尖朝笔画相反的方向运动,即竖画横下笔,横画竖下笔。

收笔时,逆去逆收,笔画留在纸上呈方形。

12、圆笔运笔时,笔杆垂直,笔毫平铺纸上,万毫齐力,笔画呈圆形。

13、过笔笔锋由此到彼,提笔直道而行,不曲不折,亦称走笔。

14、顺笔从上向下,从左向右行笔。

15、逆笔与顺笔方向相反。

16、留笔行笔终末嘎然煞住,不使飘忽,不顿,不蹲。

17、折笔笔锋随棱角写出而带方角的点画,称为折笔,即所谓“折似成方”。

18、转笔笔势随圆势圆转回旋,写出不带棱角的点划,称为转法,即所谓“转以成圆”,古称此为围法。

19、回笔去左而返右,去下而返上,用半圆形转返提离叫回笔。

20、衄笔笔向与回笔相同,亦是转返,只是回笔用圆转法,衄笔是逆向拉回,缩而不折,势如蜗牛入壳。

21、抢笔悬空作一折笔,然后迅速落纸,也就是悬空摇掷而落,即虚抢。

22、峻笔行笔快而有力。

23、涩笔行笔慢而有力,笔势艰涩,如以锥画沙,泥路推车。

24、挫笔笔顿后稍提,使之转动微离顿处,多用于点画之转角处,笔势慢且涩,壮似错齿。

25、驻笔行笔中间稍停即走,即少驻。

此法与顿、蹲不同的是,前者按下停住,而后者稍停即走。

26、纵笔过笔与提笔相结合,即在过笔中渐渐将笔提起,凡竖、撇、捺等收尾出锋而不藏者皆为纵笔。

如纵鸟出笼去而不返。

27、战笔在长的笔画途中加力,似遇阻力而又抖擞、战栗地
行书的15种笔法
行书是在楷书和草书基础上发展演变出来的字体,因此在笔法上与楷书的结构和草书的运笔有相同之处,但是在起收、提按、转折、疾驰等方面更丰富,更有变化。

(一)起笔:
1、顺锋起笔:起笔时,笔尖顺着笔画的方向入纸,起笔露峰,显得轻灵生动。

2、逆风起笔:笔锋入纸的方向与笔画方向相反,为了加强笔力。

(二)收笔:
1、回锋收笔:一笔写到终了时,把笔锋收回,“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好处是:前后呼应,含蓄沉实。

2、空收:笔锋露在这一笔画的末端,不回锋,在空中收笔。

这种收笔在行书中运用较多。

(三)提笔:
指一笔中的提笔。

起笔后,把笔稍稍提起,笔锋并未离开纸面,出现较细的点画。

(四)顿笔:
顿笔与提笔相反,把笔用力按下,使笔毫展开,出现粗重有力的点,就叫顿笔。

顿笔与提笔是相对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一笔之中有提有按,有细有粗,显得变化生动。

(五)按笔:
指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力用笔的动作。

比较:“提笔”轻;“按笔”稍重;“顿笔”重。

(六)挫笔:
笔在运行中,突然停止改变方向的动作。

一般至转角处,先顿笔之后,然后把笔略提,使笔锋转动、微离顿处,从而变换方向。

顿笔和挫笔是互相连接的两个动作。

挫笔要有分寸,过分则脱节,不及则牵拘。

(七)过笔:
笔在运行中,提笔直道运行,不曲不折,其势如箭离弦,急速有力,流畅自然。

(八)转笔:
用笔写出圆转没有棱角的笔画。

(九)折笔:
折笔与转笔相对而言,多用于方笔。

向右运行的横画,起笔时先向左上方而落,随即折而下顿,再向右运行至末端,稍提即向右下顿笔,接着折笔往左回收。

竖画及斜画以此类推。

折笔还多用于转折之处。

(十)圆笔:
用笔写出圆劲而没有棱角的点画。

这种笔画锋芒少露,骨力内含。

它是用裹锋、转笔的方法写出来的,给人以含蓄秀劲之感。

(十一)方笔:
用笔写出方整有棱角的点画。

用逆锋、顿笔的方法,骨力外拓,给人以方整险劲之感。

(十二)抢笔:
笔锋在落纸之前盘空作折势的动作。

抢笔虚、折笔实。

笔湿用抢笔,笔干用折笔。

(十三)驻笔:
驻笔指在行笔中暂时停住的动作。

即笔锋到纸,不提不顿,不转不过,停以取势,如驻马回顾,欲进还留。

(十四)翻笔:
运笔时,在急速行笔中翻转的动作。

当一笔写数字之后,豪端墨已尽而翻笔复为之,更富有浓淡枯湿的变化。

(十五)渴笔:
指含墨少的笔画,字间有露白的枯笔。

渴笔来源于飞白字体,行草书多用此法。

行笔时虽墨已尽而笔不拘,显得笔势奔放而凝重,流畅而苍劲。

“行书”的基本笔法是基础中的基础,认真体会,融会贯通在今后的学习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