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39种法定传染病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传生病分类:目前法定传染性疾病共有39 种。
甲类传生病 2 类:鼠疫、霍乱
乙类传生病26 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
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
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
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再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
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
丙类传生病 11 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
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传生病疫情上报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生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
传生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
或疑似病人,应于 2 小时内、农村应于 6 小时内经过传生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他乙类传生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
于 6 小时内、农村应于 12 小时内经过传生病疫情监测信息系
统进行报告。
24 小时内经过传
对丙类传生病和其他传生病,应当在
生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法定传染病39种

(11种)
监测管理
24小时内上报
1.流行性感冒2.流行性腮腺炎3.风疹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5.麻风病6.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7.黑热病8.包虫病9.丝虫病10.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手足口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
(共39种)
“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
甲类
(2种)
强制管理
城镇2小时内;农村不超过6小时
1.鼠疫2.霍乱
乙类
(26种)
严格管理
城镇6小时内;农村不超过12小时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甲型H1N1流感3.艾滋病、4.病毒性肝炎5.脊髓灰质炎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7.麻疹8.流行性出血热9.狂犬病10.流行性乙型脑炎11.登革热12.炭疽[肺炭疽]13.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4.肺结核15.伤寒和副伤寒1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7.百日咳18.白喉19.新生儿破伤风20.猩红热21.布鲁氏菌病22.淋病23.梅毒24.钩端螺旋体病25.血吸虫病26.疟疾
最新法定传染病报告分类

最新法定传染病报告分类
法定传染病共分甲、乙、丙三类39种
1、甲类(2种):鼠疫、霍乱
2、乙类(26种):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11种):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注:非典、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2013年10月28日国家卫生计委调整)
2014年1月22日。
39种法定传染病

医院加强肠道门诊建设;
重点地区和人群的预防;
健康教育;
三管一灭—水源、饮食、粪便、苍蝇
报告:属地管理;网络
接触者预防:每日粪检;预防服药
诊断
疑似诊断:1)典型临床症状;
2)流行病学接触史+吐泻
临床诊断:1)流行期间疫区内;
2)典型临床症状
确诊病例:1)腹泻+便培养阳性
2)流行期间疫区内+腹泻+双份血清
纠正脱水后,1/3反应性发热。
1-3天消退。
吐泻物病原学:
涂片:G-;鱼群状排列;弧菌;
悬滴检查及制动试验
细菌培养:
噬菌体-生物型分型和产毒实验:;
病人
带菌者
粪口途径
主要经水;
其次是食物,尤其是水产品
数小时-6d
就地单室严密隔离;
症状消失后停服抗菌药物,连续3天粪便培养阴性;
如无便培养条件,住院隔离不少于7天;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一般检查:
RBC、WBC和Hb↓
淋巴细胞明显↓;
出现浆细胞样淋巴细胞;
含空泡的单核细胞;
CD4/CD8比例倒置;
血清学:
HIV抗体-ELISA初筛;
蛋白印迹确诊
HIV-P24抗原
HIV RNA RNA印迹
/RT-PCR
细胞培养:
仅特定情况下
患者
病毒携带者
1-3月有抗体;
5-7年发病
一般不需要进行隔离
患者
1-14d;
一般4-5天
疑似:留院观察;单间隔离
临床:定点医院;单间隔离
确诊:定点医院;
可多人一室;
主要症状消失后5-7d
探索我国39种法定传染病

探索我国39种法定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病程和危害程度等特点,我国将其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其中,甲类传染病是指危害严重、传播迅速、易引起大规模流行的传染病;乙类传染病是指危害较大、传播较快的传染病;丙类传染病是指危害较小、传播较慢的传染病。
1. 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2.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肝肿大等。
3. 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症状较轻,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4.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等。
5.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症状包括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
6. 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被狂犬病病毒污染的唾液传播。
症状包括恐水、恐风、恐光、肌肉痉挛等。
7.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
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等。
9. 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硬下疳、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等。
10. 淋病: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急性泌尿生殖系统传染病。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尿道分泌物、尿痛、龟头炎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传染病的分类:我国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传播速度。
例如,甲类传染病如鼠疫和霍乱,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性,需要立即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
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优选文档
《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汇报时限》
依据其传播方法、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治理。
截止到2022年,目前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治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治理传染病,
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治理传染病,
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包含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汇报时限:发觉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或发觉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时,应于2小时内汇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局部法定传染病病种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 022〕28号〕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治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操纵措施】;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汇报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汇报。
.。
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

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9种。
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雪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碳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钩端螺旋体病、雪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
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医疗事故赔偿,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
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

5
精选课件
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种(39种)
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 膜炎、手足口病、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 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 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精选课件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
——XX人民医院XX科 XXX
1
精选课件
目录 2
精选课件
分类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 定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三类。
3
精选课件
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种(39种)
➢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4
精选课件
乙类传染病(26种)
传染病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骨髓灰 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 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 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 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10
精选课件
谢谢!
11
8
上报时限
➢ 甲类传染病及乙类甲管传染病 2小时之内 电话
➢ 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 2小时之内 电话
➢ 乙类、丙类传染病
24小时内 卡
精选课件
9
精选课件
1、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 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 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电话报告感染管理科,节假 日报疫情电话:13378823697,由感染管理科组织专家组 会诊后以最快方式(2小时内)上报芒市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上 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眉内容
法定传染病(甲乙丙3类39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发热伴血小板较少综合症,AFP,其它。
页脚内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