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鼠点分布图
草地保护学啮齿动物

1.几何级数增长: dN/dt =rN
N表示种群的数量,t表示时间, dN/dt 为种群数量随时间的 变化率,r是种群平均的瞬时增长率。 2.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
(1)初始的低速区 (2)加速区 (3)拐点 (4)减速区 (5)饱和区
4-2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
(1)标志重捕法 (2)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3)荧光粉示踪法 (4)无线电追踪法
2.巢区面积的估算
用标志重捕法研究啮齿动物的巢区,一般认为应捕捉5—10次,吴德林 (1987)等提出用10次捕捉估算巢区面积比较合理。 (1)平均活动距离法 (2)最小面积法 (3)周边地带法 (4)活动中心法或圆形法 (5)平均值法
一草原啮齿动物学的定义 二草原啮齿动物学的研究对象
1-4草原啮齿动物学的进展
一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 1.新种发现 2.生态学研究 3.生态生理学研究 4.鼠数量变动周期性的研究 5.害鼠预测预报研究
1-4草原啮齿动物学的进展
二防治方法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1.杀虫剂 2.不育剂 3.微生物 4.忌避剂和引诱剂 5遗传控制 6天敌 7.药剂技术 8.灭鼠经济学与鼠害优化管理
第五章 啮齿动物的调查法
5-1 区系的调查 一、自然概况与生境条件的分析
如与动物生存有关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地质 与土壤、水文以及植被等的特点。
二、区系组成
5-1 区系的调查
二、区系组成
1.种类组成
(1)标本采集: (2)标本制作:在标本制作时,须附一张注明采集时间和地点的卡片。
二啮齿目
2-3分类
第三章啮齿动物的分布
3-1动物分布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动物地理学
株洲市城区鼠类种群调查

株洲市城区鼠类种群调查摘要】目的掌握株洲市城区鼠类种群构成及变动情况,为防制鼠害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
方法各区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选择鼠密度较高的1家宾馆、1个农贸市场、1处食品生产企业、1家超市、1个垃圾场(站)或1处外环境400米延长线的绿化带作为标本采集点,用诱鼠笼法采集鼠类标本进行鉴定。
结果对捕获的269只老鼠进行鉴定,共发现老鼠4种,其中褐家鼠142只,占52.75%;黄胸鼠84只,占31.23%;小家鼠33只,占12.27%;黑线姬鼠10只,占3.75%,未发现其它鼠种。
【关键词】城市市区鼠类种群【中图分类号】R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342-02老鼠是人类的天敌,不仅破坏农作物,还能传播多种疾病,鼠疫就是经鼠传播一种烈性传染病,爱国卫生运动把老鼠归纳为四害之一。
近年来我市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进行了多次大面积的灭鼠活动,再加上城市环境的不但改变,鼠的种类和密度较之以前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解株洲市城区鼠类种群构成及变动情况,为防制鼠害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于2007年3~11月在城市四个区开展了鼠类种群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调查方法1.1标本采集点的确定:城市四个区,各区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选择鼠密度较高的1家宾馆、1个农贸市场、1处食品生产企业、1家超市、1个垃圾场(站)或1处外环境400米延长线的绿化带作为标本采集点。
1.2标本采集:采用诱鼠笼法;诱鼠笼规格为25cm×12cm×10cm,诱饵统一采用株洲唐人神生产的香肠,切成1cm长,每周布笼一次,每次每点布笼5只,每区布笼25只,全市布笼100只,晚上8点半之前完成布笼,第二天早上8点收笼,将诱捕到的老鼠带回实验室处理、鉴定。
2、标本的处理和鉴定2.1标本的处理:先用消毒杀虫剂对鼠体进行消毒和杀虫,后采用乙醚密闭麻醉致死。
贵州省息烽县针毛鼠分布调查

体长 117. 33 mm, 尾 长 111. 00 ~ 172. 00 mm, 平 均 尾 长
142. 00 mm,尾长 明 显 大 于 体 长, 平 均 体 长 为 平 均 尾 长 的
82. 63%;后足长 22. 00 ~ 27. 00 mm,平均后足长 24. 67 mm,耳
外形和体型特征与刘少英等在《 中国兽类图鉴》 [16] 中对针
针毛鼠[ Niviventer fulvescen( Gray,1847)] 生物学分类上
资料提供借鉴。
隶属啮齿目(Rodentia) 鼠科( Muridae) 鼠属( Rattus),又名刺
1 材料与方法
栖鼠类[1-4] ,为中国特有种[5] ,也是贵州常见鼠种[6] 。 针毛鼠
山镇鹿窝村,海拔 970 m,农区耕地面积 193. 6 hm2 ,林地面积
mm
69. 41
44. 57
142. 00
1 00
56. 89
38. 33
19. 43
14. 22
3 小结与讨论
122. 00
88. 00
143. 00
111. 00
27. 00
17. 00
22. 00
15. 00
越来越好,为针毛鼠栖居场所提供有利条件,在灌木林和林
2021 年 1 月在贵州省息烽县鼠情监测点首次发现针毛
地以及粮食作物种植区和人类生活区交界地带,针毛鼠的分
鼠 3 只,均为雌鼠,未怀孕,证实了息烽县有针毛鼠分布,进
布与危害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应持续开展鼠情监测,
一步明确了针毛鼠在贵州省的分布区域。 息烽县在过去鼠
密切关注监测鼠类种类及分布,优化灭鼠防控策略,为减少
雕鸮

多栖息于人迹罕至的密林中,营巢于树洞或岩隙中。全天可活动,飞行时缓慢而无声,通常贴着地面飞行。 食性很广,主要以各种鼠类为食,也吃兔类、刺猬、狐狸、豪猪、野猫、鼬、昆虫、蛙、雉鸡以及其他鸟类,有 时甚至会捕食有蹄类动物。叫声深沉。雏鸟晚成性。遍布于大部欧亚地区和非洲,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直向 东穿过西伯利亚到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往南一直到亚洲南部的伊朗、印度和缅甸北部,非洲从撒哈拉大沙漠南 缘到阿拉伯半岛。
(概述图参考来源: )
形态特征
雕鸮(53张)雕鸮面盘显著,淡棕黄色,杂以褐色细斑;眼先和眼前缘密被白色刚毛状羽,各羽均具黑色端斑; 眼的上方有一大形黑斑,面盘余部淡棕白色或栗棕色,满杂以褐色细斑。皱领黑褐色,两翈羽缘棕色,头顶黑褐 色,羽缘棕白色,并杂以黑色波状细斑;耳羽特别发达,显著突出于头顶两侧,长达55-97毫米,其外侧黑色, 内侧棕色。后颈和上背棕色,各羽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端部两翈缀以黑褐色细斑点;肩、下背和翅上覆羽棕 色至灰棕色,杂以黑色和黑褐色斑纹或横斑,并具粗阔的黑色羽干纹;羽端大都呈黑褐色块斑状。腰及尾上覆羽 棕色至灰棕色,具黑褐色波状细斑;中央尾羽暗褐色,具6道不规整的棕色横斑;外侧尾羽棕色,具暗褐色横斑和 黑褐色斑点;飞羽棕色,具宽阔的黑褐色横斑和褐色斑点。颏白色,喉除皱领外亦白,胸棕色,具粗著的黑褐色 羽干纹,两翈具黑褐色波状细斑,上腹和两胁的羽干纹变细,但两翈黑褐色波状横斑增多而显著。下腹中央几纯 棕白色,覆腿羽和尾下覆羽微杂褐色细横斑;腋羽白色或棕色,具褐色横斑。虹膜金黄色,嘴和爪铅灰黑色。
1草原鼠害防治现状

目前,全球“鼠口”大爆炸,总数已超过300亿只,是人口总数的55倍。
每公顷发生鼠害的农田,一般要损失粮食1500公斤,全球每年被老鼠吃掉的粮食足可以养活两亿人口。
我国人口12亿,老鼠数量将近40亿只。
据世界粮农组织统汁,以一只老鼠一年吃掉9公斤粮食汁,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粮食损失约200亿公斤。
1.1黑唇鼠兔、高原鼢鼠对植被的破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所(2004)估算青藏高原草原因鼠害损失鲜草达300亿kg/年,相当于减少了2000万只藏系绵羊的载畜量。
鼠类不仅消耗大量牧草,而且密集的鼠洞破坏了原有土壤结构和草原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小气候条件恶化。
使得牧业生产和珍稀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植被大面积退化。
2000年对甘南州调查发现,这个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源牧业地区,约1/3草场无法放牧。
其中仅黄河首曲玛曲段干流两岸草地导致沙化的面积就达4万多km2。
这里高原鼢鼠的平均密度达到45~60只/hm2。
草地植被覆盖度由以往的90%~95%下降至70%,野生动物大量迁移、消失,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
在黄河源头玛多县80多公里长的鼠害地段遍布鼠洞,使草场变成了“黑土滩”;其退化面积已达20万hm2,失去放牧价值。
2005年中国科学院考察时记录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黑唇鼠兔鼠洞密度达到25个/hm2,草原变成了大面积“鼠荒地”,植被退化严重。
保护区内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野牦牛(Bos grunniens)、藏野驴(Equuskiang)等野生动物在核心区域面临着几乎无草可食的困境[2]。
雅鲁藏布江中游包括其支流年楚河、拉萨谷地、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羌搪地区、阿里地区以及环青海湖等在短时期内实现生态修复仍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如平均海拔4200 m以上的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黑唇鼠兔造成的鼠害面积达到143.13 万hm2,占全县草地总面积的2/3以上。
2草原害鼠调查方法

第一章草原鼠虫害调查及防治一、地下生活鼠类调查方法地下生活鼠类调查一般包括分布区域、害鼠种类、种群密度、危害面积、危害程度等调查内容。
调查时间春季应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秋季应在8月末至9月末。
地下生活鼠类分布调查方法采用座谈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
在野外实地调查前,首先要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再邀请熟悉当地鼠害情况的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群众座谈,初步确定鼠害发生区域,制订详细调查实施方案,确定普查路线及重点调查地区。
然后实施实地调查。
调查时,调查人员应携带地形图(1:5万或1:10万地形图)、GPS、探针、铁锹、鼠夹(地箭)、测绳、记录本等调查用具。
实地调查时,要根据害鼠实际分布情况在地形图上及时标注分布范围,同时,要捕捉害鼠标本鉴定其种类,并将害鼠名称标在分布图上,要求每一个分布区域都要标明害鼠种类名称,且要详细记录每个分布区域的土壤及植被类型、危害情况、优势种、雌雄比例等相关内容。
野外调查结束后,要及时绘制害鼠分布图,如《X X县X X鼠分布图》,要在图例中标明土壤、植被类型、分布面积、调查时间等。
二、地下生活鼠类数量调查方法(1)捕净法是指调查单位面积内害鼠绝对数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一般调查样方为圆形,面积1/4公顷。
即在圆形样地内,根据“越冬老巢”(土堆大且有母质土壤覆盖的土丘下面即为越冬老巢)数置夹,每一个越冬老巢土丘两侧各开一个洞,每洞各置一夹,连续2~3天。
这期间应每隔2~4小时(夜间除外)检查1次,将捕获的鼠及时取走。
如遇风雨天气,需根据实际风雨天数,延长捕鼠天数。
样地鼠捕净后,统计每天捕鼠数,累加结果即为样地内实有鼠数。
捕净法适用于鼢鼠调查。
(2)土丘系数法是指利用土丘系数和单位面积内土丘数估算鼠密度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依据单位面积的土丘密度和单位面积的鼠数之间的关系求出土丘系数,其公式为:每公顷鼠数上丘系数=————————每公顷土丘数求出土丘系数后,即可进行大面积调查,统计样方内的土丘数,乘以土丘系数,则为其相对数量。
常见鼠类基础知识

• 在建筑物内,鼠道是常常出现在墙角,由于鼠类经 常路过,形成一条油腻污渍的鼠道。
• 在外环境的草丛中,则形成一条走廊式的通道
• 野鼠一般都在有较多遮蔽物的场所活动,
– 如草比较深的区域, – 在野外布放鼠夹时,要尽量布放在灌木丛和草
丛中。 – 在这些地方布放鼠夹容易丢失,最好做好标记。
6-黑线姬鼠
6-黑线姬鼠
雌、雄性别鉴定
成年鼠性别鉴定
繁殖期—雄性:有明显的睾丸 雌性:有发达的乳头位于腹面两侧
非繁殖期—观察鼠腹面正中线后端的开口 雄性:有2个开口,自后往前为肛门、泌尿生殖乳头 雌性:有3个开口,自后往前为肛门、阴道、泌尿乳头
乳鼠性别鉴别方法 —乳鼠雌雄腹部开口皆2个。
根据腹部2个开口的距离远近判断:
4-社鼠
社鼠(刺毛灰鼠)Rattus nivventer (Rattus confucianus ;Niviventer confucianus):
尾基部上下两色、尾末端上下一般为白色。 毛色稍暗,一般为灰色(海南岛标本具铁锈色),毛被
中有时(至少是夏季)具针毛,但比针毛鼠的针毛细软。 耳较长,其长大于21 mm。
• 幼鼠与亲体分居期间,鼠类会出现大量迁移活动, 其距离少者几十米至上千米,多者可达数公里至 十几公里,这是鼠类扩散的重要途径之一。
• 食物匮乏而另觅食源、发情觅偶以及环境恶化等 原因也会造成鼠类的迁移活动。
– 家鼠有明显的季节迁移习性,春夏季从室内向野外迁 移,秋冬季又迁入室内。
– 黑线姬鼠也随食物迁徙于农田和农舍之间。
3-拟家鼠
拟家鼠(黄毛鼠、罗赛鼠) Rattus rattoides ( Rattus losea):鼻骨比前颌骨短。第1上臼齿 咀嚼面上最前一个横嵴有外侧齿尖(老年个体不明显)。
食品工厂虫鼠害综合防治方案实用课件.完整资料PPT

常见防治害虫的器具和药物
➢设置高度:2米以下,1.5-1.8米为宜 ➢1.5米直径范围内不能存放食品 ➢定期清洁及更换灯管 ➢不能正对外界出口或窗户
➢无裸露食品的上方设置 ➢四分之一粘满虫害时更换 ➢定时检查粘性,粘性不足时更换
工厂常见的害虫
苍蝇
蟑螂
老鼠
蚂蚁
老鼠
老鼠
老鼠
老鼠
老鼠生活习性及危害
➢鼠类动物的活动范围一般都是30~50m,而家鼠则为3~9m ➢老鼠通常可以由小于1.3cm的洞进入建筑物内,小老鼠则 可通过0.6cm的缝隙 ➢鼠类携带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鼠疫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老鼠还会咬坏设备及线路
■ 3、持续改进:对虫害进行持续监测,并每个季度 对虫害趋势变化进行分析,消除风险。
■ 4、异常处理:在平时实施过程中,在检查过程中 ,发现任何异常状况,都应尽快时间内处理虫害异常事 件,消除与无形。
虫鼠害防治对工厂软硬件要求
• 外部环境 • 1、垃圾房,污水,鱼塘 • 垃圾房是最容易滋生虫害的地方,特别是苍蝇,飞虫 • 对于垃圾房的垃圾应每天清理一次,及时消除虫害滋生 • 工厂外围无积水么地面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便于排水,排水口
➢诱饵站应固定不能移动 ➢上锁并专人管理 ➢只能在外围设置,每15米设一个 ➢诱饵站外不能有诱饵 ➢如设垃圾站,则在6米内应设置诱饵站
常见防治害虫的器具和药物
➢可在干货仓、包材仓设置 ➢间隔一般不超过8米 ➢商场内设置需在非营业时间进行 ➢沿墙根或货架方向摆放 ➢需标记跟进 ➢定时检查及清理或更换
防治要点
阻止害虫必须: ➢不要吸引害虫进入生产车间(光线、味道) ➢堵住害虫进入商场的渠道 ➢清理食物、积水和堆放的货物(消除害虫生活环境) ➢消灭已经进入生产车间的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