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典型例题解析
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一(人教版)练习:2.4全球气候变化_word版含解析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基础夯实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 ℃,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
据此完成第1~2题。
1.气候变暖的影响可能有()。
①冰川退缩②冻土融化③气候更加适宜生物生长,各地动植物数量增加④高原内陆湖泊水量大增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2.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B.中纬度温带地区变得湿润C.高纬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利大于弊2.A,完成第3~4题。
(导学号51340039)3.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情况是()。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4.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4.C,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和℃。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1.1~1.5 1.6~2.0(3)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海水倒灌,土壤盐渍化,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能力提升据国际文传电讯报道,除了大气中CO2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外,封存于北极海底的甲烷由于冰层融化而被大量释放,题。
6.上述气体的共同性质是()。
A.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B.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C.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D.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7.近百年来,全球变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②人类大量消费能源,加热了近地面的大气③过度砍伐森林,削弱了绿色植物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加了二氧化碳浓度④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增加了大气热量A.①②B.③④C.①③7.C100年来,地球平均地表气温升高了0.74 ℃。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8分)材料一: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下图左)。
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下图右)。
材料二: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前夕,中美两国分别宣布了各自的二氧化碳减排策略。
新华网北京11月26日:中国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新华网华盛顿11月25日:美国白宫25日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1)材料一显示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正在消失,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4分)(2)根据材料二,比较中美在减排上的不同观点。
(2分)(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2分)【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1分)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每个要点1分,答对3个要点就可得3分)(2)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减排;(1分)美国:总量减排;(1分)(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2分)【解析】(1)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正在消失,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要求采取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
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等措施。
(2)根据材料二资料可知,中国的观点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减排。
而美国的观点是总量减排。
(3)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大气保温作用增强,或温室效应增强,气温上升。
【考点】全球变暖问题及治理措施,温室效应的大气受热过程。
2.专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低碳经济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未来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
高考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原卷解析版)

秘籍17 全球气候变化〖高考预测〗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也是高考命题热点。
高考多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考生要注意培养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针对具体影响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气候变暖会使区域降水量发生改变、促使冰川和冻土融化、危害生态系统的平衡等,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为高考考查热点问题,如2020年全国卷Ⅰ第9-11题考查“全球变暖”下对植被生长的影响;2020年全国卷Ⅲ9---11题,考查“全球变暖下”对林线和雪线的变化的影响;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第6--8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2018年天津卷第5—6题的“全球变暖的影响、依据”,2017年天津卷第10—11题的“全球变暖的影响”,预测2021年高考地理仍然会以区域植被、环境等变化为背景考查全球气候变暖表现和影响等。
〖真题回顾〗(全国卷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
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
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
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A.幼树B.中龄结实树C.老树D.各树龄组混生Ⅰ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A.降水稳定B.水土流失量稳定C.土壤肥力稳定D.岳桦结实线稳定【答案】1.A 2.C 3.D【解析】1.根据材料提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
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课后练习及解析2.4全球气候变化

2.4全球气候变化 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 1)答题规菇训练学习效果评估1.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们把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现代气候变化B .气候变化指冷暖变化,不包括干湿变化C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不断下降D .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化的冰壁内出现了一张可怕的脸,融水成为这张令人恐怖的脸流下的伤心泪。
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北极地区冰川大面积融化的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B .臭氧被大量破坏C .排放S02过多D .以上都不对4•此现象的发生,产生的后果主要有 ( )A .高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减少B .农作物生长期延长C .海平面上升D .臭氧被大量吸收 5. 下列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合理的是()A .加大海水淡化力度,控制海平面上升B .人类应停 止发展,避免人为原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C .全球变暖会导致蒸发量增大,地球会变得更干旱,因此各地应该及时调整农业结构,大力 发展畜牧业D .沿海地势较低的国家修建拦海大坝,或将居民迁移到地势高处 【能力提升】 下图显示了 2001〜2005年格陵兰岛某冰川末端不断消融后退的 【基础过关】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2.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有过象、 水牛和竹等。
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英国《每日邮报》 2009年9月3日公布了一张挪威北极地区冰川融化的照片 (右图),照片中融 “足迹”。
读图,回答6〜7题。
6•据上图中M、N两点量算,此期间该冰川末端年平均后退的距离约为()A . 0.4千米B . 0.5千米C . 1.2千米D . 1.5千米7.若全球冰川大规模融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A •极地高压增强B .沿海平原扩大C .陆地淡水减少D •植被类型增多国际能源机构(IEA)曾说,中国在2007年或2008年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
高一地理大气天气气候变化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天气气候变化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亚欧大陆及附近海域1月零度等温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2分)(1)C地与F地温度同为零度,但F地纬度偏高的原因是什么?(2分)(2)A、E两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什么?1月影响两地的大气环流形式与气候特征有何相似之处?(4分)(3)A地与B地纬度相当,但气温比B地高,试解释原因。
(6分)【答案】(1)F地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
(2分)(2)A地为地中海气候(1分),E为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两地1月均受盛行西风控制(1分),温和多雨(1分)。
(4分)(3)A地处大陆西岸(1分),1月受盛行西风控制(1分),风由低纬海洋吹向陆地(1分);B地处大陆东岸(1分),1月受西北季风影响(1分),风来自高纬陆地(1分)。
(6分)【解析】(1)图中亚欧大陆的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受其影响F地增温,所以F地的纬度偏高。
(2)A地位于30°—40°N的亚欧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B地位于40°—60°N的亚欧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1月分两地都受西风带影响,其气候特征为温和多雨。
(3)同纬度气温对比,应考虑下垫面和环流状况的差别,A地处大陆西岸,1月受盛行西风控制,风由低纬海洋吹向陆地,所以气温高;B地处大陆东岸,1月受西北季风影响,风来自高纬陆地,所以气温低。
【考点】气候2.下列关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全球各处气温都在上升B.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因为它能吸收更多的太阳短波辐射C.全球变暖会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D.科学家预测,全球变暖会使得低纬度地区农作物增产【答案】C【解析】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并非都是温度上升,A错;全球变暖是因为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不是因为吸收太阳短波辐射造成的,B错;全球变暖会导致地球上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C正确;全球变暖会使低纬度地区变得更加炎热,温度太高会导致许多农作物因不适宜气候环境而减产。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4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2.4 全球天气变化同步测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据历史资料记录,黄河流域从前有象、水牛和竹等。
据此推断,当时的天气情况可能是 ( )A.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解析:本题是依照所供应的地理现象,反推气温特色。
由于象、水牛和竹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的动植物,所以当时黄河流域的气温必然比现在高,降水也比现在多。
答案: D2.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由于 ( )A. 吸取太阳辐射时,使大气增温B.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C.强烈吸取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D.经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解析:本题观察了二氧化碳以致全球变暖的原理。
二氧化碳之所以能以致全球变暖,是由于二氧化碳自己虽不能够直接吸取好多的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但是却能强烈吸取地面放出的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尔后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能量反射给地面,进而起到了保温作用。
答案: C3.全球变暖、海平面上涨、沿海低地上的水稻生产碰到直接威胁,对此最为担忧的国家是 ( )A. 中国B.印度C.印度尼西亚D.南非解析:本题本质观察了世界主要国家地形地势方面的地理特色。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涨,沿海低地首当其冲,中国、印度、南非诚然都是沿海国,但是他们好多国土的地势其实不很低。
而关于国土主要由岛屿组成的印度尼西亚来说,海平面的上涨必然淹没其特别多的国土面积。
答案: C4.19 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 ( )A. 颠簸下降现象B.颠簸上涨现象C.变化平稳D.变化不定第1页/共8页解析: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40 年代,是世界天气增暖的时期; 20 世纪 40 年代此后,全球天气逐渐变冷;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气温又逐渐上涨,并呈加速态势;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明显超出 20 世纪 40 年代,地球天气进入近来 1 000 年以来最为温暖的时期。
【地理】高中地理气候变化经典习题(含答案)

【地理】高中地理气候变化经典习题(含答案)以下是一些高中地理气候变化的经典题和答案供参考:1. 什么是气候变化?请简要解释。
答案:气候变化指的是地球上长期气候的统计变化,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要素的变化。
气候变化指的是地球上长期气候的统计变化,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要素的变化。
2.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3. 气候变化对地球有哪些影响?答案:气候变化对地球有诸多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气候变化对地球有诸多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 请列举几个常见的温室气体。
答案: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氮氧化物(N2O)等是常见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氮氧化物(N2O)等是常见的温室气体。
5. 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农业?答案: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如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季节、降雨量和温度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等。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如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季节、降雨量和温度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等。
6. 请列举几个国际组织或政策来应对气候变化。
答案: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巴黎协定都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
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巴黎协定都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
希望以上习题和答案能对您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典型例题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典型例题】例1.读“世界各大洲工业CO2排放量”示意图,和“世界CO2排放量最多的10国”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回答。
资料:《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
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日本6%。
(1)图中CO2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依次是____、____、____。
(2)在图示10国中,CO2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最少的亚洲国家是_____。
(3)CO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____,其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为主。
(4)在工业发达国家中,CO2人均排放量法国仅为英国的52.2%,为德国的56%,从法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新世纪初,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世界公愤,这是因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对世界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什么影响?(8)要降低大气中CO2浓度,你从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两条)解析:解题关键是看懂图像反映的问题,分析不同国家CO2排放多少不同的原因,掌握温室效应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答案:(1)欧洲北美洲亚洲(2)美国印度(3)中国煤炭(4)法国70%电能由核电提供(5)大量燃烧矿物能源和过度砍伐森林(6)产生温室效应,世界气候变暖(7)世界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造成海面上升,导致沿海城市被淹,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8)减少CO2排放量;推广绿色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典型例题】
例1.读“世界各大洲工业CO2排放量”示意图,和“世界CO2排放量最多的10国”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回答。
资料:《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
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日本6%。
(1)图中CO2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依次是____、____、____。
(2)在图示10国中,CO2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最少的亚洲国家是_____。
(3)CO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____,其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为主。
(4)在工业发达国家中,CO2人均排放量法国仅为英国的52.2%,为德国的56%,从法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6)新世纪初,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世界公愤,这是因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对世界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什么影响?
(8)要降低大气中CO2浓度,你从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两条)
解析:解题关键是看懂图像反映的问题,分析不同国家CO2排放多少不同的原因,掌握温室效应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答案:(1)欧洲北美洲亚洲
(2)美国印度(3)中国煤炭
(4)法国70%电能由核电提供
(5)大量燃烧矿物能源和过度砍伐森林
(6)产生温室效应,世界气候变暖
(7)世界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造成海面上升,导致沿海城市被淹,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8)减少CO2排放量;推广绿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