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镀膜技术
光伏镀膜设备设计成果总结

光伏镀膜设备设计成果总结一、引言光伏镀膜设备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研发对于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总结了我所参与的光伏镀膜设备的设计成果,包括设计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二、设计原理光伏镀膜设备是利用真空蒸发技术,在太阳能电池片表面制备一层光学薄膜,以提高光伏电池的光吸收能力和光电转换效率。
其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光学薄膜选择:根据光伏电池的工作波段和光学特性,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厚度,以实现最佳的光学增透和反射效果。
2. 真空蒸发技术:采用高真空环境下的蒸发技术,将光学薄膜材料蒸发成气体,再在电池片表面沉积形成薄膜。
3. 薄膜均匀性控制:通过优化蒸发工艺参数和设计合理的补偿结构,实现薄膜的均匀沉积,避免出现厚度不均匀或薄膜缺陷等问题。
三、关键技术光伏镀膜设备的设计中,涉及到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包括:1. 真空系统设计:设计高真空度的腔体结构和精密的气体控制系统,确保蒸发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薄膜质量。
2. 蒸发源设计:设计高效的蒸发源,提高蒸发速率和均匀性,以实现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薄膜质量。
3. 控温技术:通过恰当的加热和冷却控制,实现腔体和衬底的温度控制,以确保薄膜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 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和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四、应用效果光伏镀膜设备的设计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 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通过优化薄膜材料和厚度选择,成功提高了光伏电池的光吸收能力和光电转换效率,从而提高了光伏发电系统的总体效率。
2. 提高光伏发电产能:光伏镀膜设备的设计使得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从而增加了光伏发电系统的产能,为太阳能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降低生产成本:由于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光伏镀膜设备的生产成本得到降低,为光伏发电系统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光伏镀膜工艺流程

光伏镀膜工艺流程1.衬底准备:首先,选择一种适当的衬底材料来支撑太阳能电池片。
常用的衬底材料包括硅、玻璃和不锈钢。
然后,对衬底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2.衬底涂层:将一层透明导电涂层(通常为氧化锌或掺杂氧化锡)涂在衬底上。
这个涂层能够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能力,并改善电子的传输能力。
3.第一次镀膜:进行第一次镀膜的目的是制备太阳能电池的p型半导体层。
在这个步骤中,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等方法,在衬底上成膜一层光伏材料,如硅的p型。
4.光伏材料薄膜生长: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或化学过程,在第一次镀膜表面的p型硅上继续生长一层n型硅。
此过程包括离子注入、化学蒸发和物理沉积等步骤。
5.掺杂:通过离子注入或激发蒸发等方式,在n型硅层中引入杂质(如氟、锑或磷)。
这些杂质能够改变硅材料的电子性质,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6.第二次镀膜:进行第二次镀膜的目的是为太阳能电池的背面制备反射层。
这一层能够将未被吸收的光线反射回太阳能电池中。
7.成型:通过切割等方式,将大片的太阳能电池板分割成一块块独立的太阳能电池片。
这些太阳能电池片将进一步进行封装和组合,以形成太阳能电池模组。
8.测试和质量控制:对每个太阳能电池片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检查,以确保其光电转换效率和长期稳定性符合设计要求。
9.封装和组合:将太阳能电池片通过焊接或粘贴等方法,封装在玻璃或塑料外壳中,并添加电缆等连接设备。
这样,太阳能电池模组就可以与外部电网连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应给使用者。
总结起来,光伏镀膜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制造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和技术。
通过将透明导电涂层、p型半导体层、n型半导体层和反射层等层次结合起来,太阳能电池能够更高效地吸收和转化太阳能。
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和测试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每个太阳能电池片的质量和性能都符合标准。
太阳能真空管三靶镀膜技术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太阳能真空管三靶镀膜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被广泛关注和应用于全球各地。
而太阳能真空管作为太阳能利用的重要组件之一,其性能和效率的提升对于太阳能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太阳能真空管中,镀膜技术被广泛采用,以提高热量吸收和保温性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辐射并减少热量损失。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太阳能真空管三靶镀膜技术进行全面地概述说明与解释。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目的,并概述太阳能真空管以及镀膜技术的基本情况。
其次,在主体部分中将详细讲解太阳能真空管和镀膜过程的概述,着重介绍三靶镀膜技术。
然后,我们将探讨这种镀膜技术所带来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接下来,我们还会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方法来验证该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重点,并对镀膜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与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详细介绍太阳能真空管三靶镀膜技术,包括其概念、背景、镀膜过程和优势,以及面临的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
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方法,验证该技术在太阳能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我们也希望为镀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进一步推动太阳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太阳能真空管三靶镀膜技术:2.1 真空管概述:太阳能真空管是一种用于收集和转换太阳能的装置,它由内外两层玻璃管构成,中间的真空层可有效减少热量传输和损失。
通常情况下,真空管内壁会镀上特殊的涂层以增强其吸收太阳光线的效果。
2.2 镀膜过程:太阳能真空管内部涂层是利用镀膜技术实现的。
镀膜过程首先需要进行表面清洗和处理,以保证涂层附着力和均匀性。
然后,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物理或化学气相沉积,将金属或化合物材料沉积在玻璃管壁上形成涂层。
这些镀膜可以提高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并减少辐射热损失。
2.3 三靶镀膜技术介绍:三靶镀膜技术是一种常用于太阳能真空管制造中的高级镀膜工艺。
太阳能电池黑边el镀膜工序指标流程

太阳能电池黑边el镀膜工序指标流程太阳能电池片是利用太阳能光电转换原理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设备。
作为重要的太阳能电池片组件之一,太阳能电池片黑边el镀膜工序是影响电池片性能和品质的重要环节。
下面就太阳能电池黑边el镀膜工序的指标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工序指标流程
1. 检查黑边长度和形状:在el镀膜工序之前,首先需要检查太阳能电池片的黑边长度和形状,确保黑边符合要求,避免el液体渗透到电池片内部导致失效。
2. 清洁表面:在进行el镀膜之前,需要对太阳能电池片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渍,确保el膜的附着力和镀膜效果。
3. el涂覆:将el液体均匀涂覆在太阳能电池片的黑边部分,保证el液体能够完全覆盖黑边,并且涂覆均匀,避免出现漏点和片间跳蚀的情况。
4. 镀膜处理:将太阳能电池片放入el镀膜设备中进行镀膜处理,控制镀膜液体的温度、浓度和时间,确保el液体可以完全渗透到黑边内部,并且形成均匀的保护膜。
5. 烘烤固化:镀膜结束后,需要将太阳能电池片进行烘烤固化处理,使el膜在黑边处形成坚固的保护层,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6. 检验质量:最后一步是对el镀膜后的太阳能电池片进行质量检验,检查el膜的厚度、均匀性和附着力等指标,确保太阳能电池片的品质符合要求。
以上就是太阳能电池黑边el镀膜工序的指标流程,通过严格控制每个步骤的要求和流程,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品质和性能,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
ald镀膜工艺

ald镀膜工艺ald镀膜工艺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ald镀膜工艺的原理、应用和优势。
一、ald镀膜工艺的原理ald镀膜工艺全称为Atomic Layer Deposition,是一种通过原子层沉积的方法在材料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薄膜。
其原理是通过交替地吸附和反应两种气相前体分子,逐层生长薄膜。
ald镀膜工艺的前体分子通常是有机金属化合物和气体源,它们在真空环境下交替进入反应室,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沉积的薄膜。
每个前体分子吸附在表面后,通过气体源的流动将未反应的前体分子排出反应室,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前体分子。
这样循环多次,逐层生长出所需的薄膜。
1. 微电子领域:ald镀膜工艺可以用于制备高介电常数的绝缘膜、金属电极和金属晶体管的栅极。
2. 光电子领域:ald镀膜工艺可用于制备光学薄膜,如抗反射膜、滤光膜和反射膜。
3. 能源领域:ald镀膜工艺可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的电极和电解质膜。
4. 生物医学领域:ald镀膜工艺可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人工关节和药物释放系统等。
三、ald镀膜工艺的优势1. 高均匀性:ald镀膜工艺可以在几个原子层的尺度上控制薄膜的生长,使得薄膜厚度均匀性非常高。
2. 高精度:ald镀膜工艺可以通过控制前体分子的进入时间和反应时间来实现对薄膜厚度的精确控制。
3. 低温生长:ald镀膜工艺通常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不会对底层材料产生热损伤,适用于对温度敏感的材料。
4. 薄膜质量优良:ald镀膜工艺可以得到致密、均匀、无孔隙的薄膜,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机械性能。
ald镀膜工艺是一种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具有高均匀性、高精度、低温生长和薄膜质量优良等优点。
它在微电子、光电子、能源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ald镀膜工艺将进一步完善和应用,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pecvd镀膜要点总结

pecvd镀膜要点总结PECVD镀膜是一种常用的薄膜制备技术,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从PECVD镀膜的原理、设备、工艺参数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PECVD镀膜技术。
一、PECVD镀膜的原理PECVD(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镀膜技术是利用等离子体的作用,在较低的温度下将气相中的化学物质沉积到基底表面上,形成一层薄膜。
其原理是通过电离气体形成等离子体,然后将预先选择的气体通过等离子体激活,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并沉积在基底表面上,最终形成所需的薄膜。
PECVD镀膜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材料的薄膜制备,如氮化硅、氧化硅、氮化硼等。
二、PECVD镀膜的设备PECVD镀膜设备主要由真空系统、气体供给系统、电源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真空系统用于提供良好的真空环境,以保证反应的进行;气体供给系统用于将所需的气体输送到反应室中;电源系统则提供能量激活气体,产生等离子体;控制系统用于监控和调节各个参数,确保镀膜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三、PECVD镀膜的工艺参数PECVD镀膜的工艺参数包括沉积温度、沉积压力、气体流量、功率密度等。
沉积温度是指反应室内的温度,它会影响薄膜的结晶性、致密性和机械性能等。
沉积压力是指反应室内的气压,它对等离子体的形成和薄膜的成分有重要影响。
气体流量是指输入到反应室中的气体量,它决定了反应物的浓度和速率。
功率密度是指等离子体中的功率密度,它对等离子体的激活和反应速率有影响。
四、PECVD镀膜的应用PECVD镀膜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微电子领域,PECVD镀膜被用于制备薄膜晶体管(TFT)和光学薄膜等。
在太阳能电池领域,PECVD镀膜技术可以用于制备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在显示器和光学器件领域,PECVD镀膜技术可以制备透明导电膜和抗反射膜等。
此外,PECVD镀膜技术还广泛应用于防腐蚀涂层、功能涂层和生物医学领域等。
PECVD镀膜技术简述

PECVD在反应过程中,利用辉光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对薄膜进行轰击, 有效降低了杂质和气体分子的沾污,提高了薄膜的纯净度。
03
薄膜附着力
由于PECVD技术中基材温度较低,避免了高温引起的基材变形和薄膜
附着力下降的问题,使得薄膜与基材之间具有更好的附着力。
生产效率
沉积速率
PECVD技术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能 够大幅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自动化程度
批量生产能力
由于PECVD技术适用于大面积基材的 镀膜,因此在大规模生产中具有显著 的优势,能够满足大规模、高效的生 产需求。
PECVD设备通常采用自动化控制,能 够实现连续稳定生产,减少了人工干 预和操作时间。
适用材料
玻璃基材
PECVD技术适用于各种玻璃基材, 如浮法玻璃、导电玻璃、石英玻 璃等。
塑料基材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 塑料材料被开发出来,而PECVD 技术也能够在一些特定的塑料基材 上进行镀膜。
其他材料
除了玻璃和塑料外,PECVD技术还 可以在陶瓷、金属等材料上进行镀 膜,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环保性
清洁生产
PECVD技术中使用的反应气体在反 应过程中被完全消耗,生成物为无害 的固体或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
06
PECVD镀膜技术应用案 例
玻璃镀膜
总结词
利用PECVD技术在玻璃表面沉积功能膜 层,提高玻璃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VS
详细描述
玻璃镀膜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家电等 领域,通过PECVD技术,可以在玻璃表 面形成均匀、致密的膜层,提高玻璃的隔 热、防紫外线、防眩光等性能,同时还能 增强玻璃的耐候性和抗划伤性。
设备维护与清洁
太阳能电池片镀膜中硅烷和笑气反应

太阳能电池片镀膜中硅烷和笑气反应太阳能电池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率的提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而在太阳能电池片制造过程中,镀膜是一个关键的步骤。
而其中的硅烷和笑气反应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简单介绍太阳能电池和镀膜的基本概念开始,并逐步深入探讨硅烷和笑气反应的机理和在太阳能电池镀膜中的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太阳能电池片镀膜中硅烷和笑气反应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
一、太阳能电池片和镀膜简介1. 太阳能电池片的作用和应用价值:简单介绍太阳能电池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2. 镀膜在太阳能电池片制造中的作用:解释太阳能电池片镀膜的意义和作用,为后续讨论做铺垫。
二、硅烷和笑气反应机理1. 硅烷和笑气的化学性质:介绍硅烷和笑气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为后续探讨太阳能电池镀膜中的应用提供基础。
2. 硅烷和笑气反应机理:详细描述硅烷和笑气反应的化学过程和反应机理,解释为什么这个反应在太阳能电池片镀膜中具有重要性。
三、硅烷和笑气反应在太阳能电池片镀膜中的应用1. 硅烷和笑气反应的前景和意义:阐述硅烷和笑气反应在太阳能电池片镀膜中的潜在应用和优势,为后续讨论提供背景。
2. 在太阳能电池片镀膜中的具体应用:介绍硅烷和笑气反应在太阳能电池片镀膜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包括提高太阳能电池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方法。
3. 当前研究进展和挑战:概述硅烷和笑气反应在太阳能电池片镀膜中的研究进展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1. 对硅烷和笑气反应的认识和看法:分享个人对硅烷和笑气反应在太阳能电池片镀膜中的认识和看法,以及对其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
2. 对太阳能电池发展的影响:探讨硅烷和笑气反应在太阳能电池片镀膜中的作用对太阳能电池发展的影响,包括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等方面。
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在本文中,我们从太阳能电池片和镀膜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深入探讨了硅烷和笑气反应的机理以及在太阳能电池片镀膜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lass Substrate 1100 1250 mm 2
η:8.75% (i), η:7% (s), a-Si
η:10.38 % (i) , :9.45 % (s), 1cm2, aSuS
☺ 40MHz PECVD ☺ Single Chamber for p,i and n layer ☺ HF PECVD for a-Si (in-line ) ☺ 27MHz PECVD for μc-Si (cluster) ☺ Target: G8.5 (Cluster) ☺ 13.56MHz PECVD PVTC MSL
102
10
1
Copyright 2013ITRI
P.1
Copyright 2013ITRI
P.2
Copyright 2013ITRI
P.3
Reserves of Various Energy Sources
Copyright 2013ITRI
P.4
•
(
)
Copyright 2013ITRI
P.5
PV Module
Copyright 2013ITRI
P.28
Clean Bench
Rena( ) BOC Edwards ( ) Manz Auto ( ) NTC( )
PVD, LPCVD
Exitech ( ) InnoLas ( ) Manz Auto ( ) EO Technics
PECVD
P10 :ANASYS : ( CFDRC ) RGS
PLC PC
G3.5
Copyright 2013ITRI
Cluster type
P.33
1. Showerhead 2. 3.
→ →
Copyright 2013ITRI
P.34
•
Ref: /
Turnkey On-line end point
point
end
On-line
end point On-line
end point On-line
:MES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D.R.
3torr 23 6.6% PVD 80nm 4.32% 150nm
5.26Å/sec 4.63% 25 Ag 4.24% 300nm 4.53%
Copyright 2013ITRI
150
P.31
55cm 70cm
Copyright 2013ITRI
P.32
55cm 70cm
Maker User Maker
P.13
Copyright 2013ITRI
P.14
•
PV產値約 ECFA
135
2
• localize • ) • • 180μm → ( TCO 8GW 150μm → ) PV
Copyright 2013ITRI
PV PV
(85%) turnkey
CIGS
(
PV GW 2.5
•
P.15
Copyright 2013ITRI
Glass Substrate 1100 1400 mm 2
η:7 % (s), a-Si solar cell only
η:10 % (i) , 5cm 5cm, a-Si cell
η:9.5% (i), 1cm2, a-Si
Glass Substrate 1950 2250 mm 2
•
Copyright 2013ITRI
P.6
(
)
(
)
LED
Copyright 2013ITRI
P.7
Copyright 2013ITRI
P.8 8
Source:Photon Itnl;IEK(2011/04)
Copyright 2013ITRI
P.9
Copyright 2013ITRI
P.10
Cell ( (
a-Si a-SiC
) )
a-SiGe
16~22% 10~17% 8~13% ) 18~30% 10~12% 8~12% 7%
14~15% 12~14% 6~9%
III-V II-VI
GaAs( CdS
, CdTe
CuIn(Ga)Se2
TiO2/Dye
Copyright 2013ITRI
MOTOR SNS NS N SNS NSN SN S N SN 33mm 2mm 2mm
10mm (
(880X1120X6t) ) PT (3 )
(550x700x4t)
O-Ring
Heater
(
)
Copyright 2013ITRI
P.38
Copyright 2013ITRI
P.39
11
21 32
P
262.9
MOTOR
264.6 265.6 267.1 267.0 260.1 263.04
SNS NSN SNS N SN SNS NSN
N W 5 0
(550x700x4t)
Heater
o Ave. 263.04 5.26 A /sec time 500 max min 278.8 244.5 non uniformity 6.55% max min 278.8 244.5
η:10.2% (i),
1cm2,
aSuS
P.24
(AF)
: 13.56 MHz
(RF) (MW)
40, 60, 80 MHz 0.915 GHz 2.45 GHz
Copyright 2013ITRI
P.25
/
Aurel( ) ICOS( ) Sinicco ( ) VIVITEK(
( ) RENA ( ) Schmid ( ) ASTEC( ) STANGL( ) BOC Edwards(
(b)
(a)h.a.i.m elektronik( EETS( ) Belval ( ) (b)Manz Auto ( ) (a+b) Berger( ) NPC( ) Wacom( ) Spire( ) Schmid ( ) )
Copyright 2013ITRI
P.27
EVA Tedlar
PV Module
Si thin film Textured ZnO:B Glass Substrate
p (n-Type)
Source: ITRI / MSRL
Copyright 2013ITRI
P.47
~
~
Copyright 2013ITRI
P.48
( texture )
LPCVD NhomakorabeaZnO ITO
Aurel( ICOS( Sinicco ( VIVITEK( ) ) ) )) NPC( ) Meier Vakuumtech ( ) Schmid( ) Turn Key:
Copyright 2013ITRI
P.29
B.
C.
高穏定性
55cm 70cm : 1.5m 80.56% (400800nm) 10Ω/sq 5.08% D.
Boundary layer Boundary layer
Copyright 2013ITRI
Source: ITRI / MSRL
P.52
80.56% (400-800nm) 1.5m 80.56% (400-800nm)
5.08% 5.08% 10Ω/sq
Copyright 2013ITRI
31
plasma
22 91
11 12
12
Copyright 2013ITRI
P.40
Copyright 2013ITRI
P.41
Copyright 2013ITRI
P.42
(
2m)
SiH4
NH3
Copyright 2013ITRI
P.43
(MSWP)
(HFSS
)
Copyright 2013ITRI
P.11
台灣產値約
Clean Bench
PVD,LPCV D
PECVD
Copyright 2013ITRI
P.12
NT/kWh
18
PV
17
10 8
ITRI
AIST
7 5
2 2002 2007 2010 2020
Copyright 2013ITRI
2030
Copyright 2013ITRI
P.20
clean
Saw damage Etching, Texturing n
Diffusion
PSG Oxide Remove
AR-Coating
Printing/ Drying/ Sintering
Separation F/R side
IV-Testing & Sorting
Copyright 2013ITRI
P.16
•
In
Copyright 2013ITRI
P.17 17
CdTe 16.5% μc-Si:H 16% a-Si:H 12.1%
CIGS 19.9%
Copyright 2013IT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