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童年》名著阅读指导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精彩片段的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通过不同朗读方法,分析小说中几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3.让学生感受阿廖沙的不幸童年,了解他在苦难中成长的经历,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坚强的人。
重点:通过精彩片段的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难点:让学生如何从作品中感悟到小主人公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经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童年》。
每位同学都有过幸福的童年,今天让我们走进阿廖沙的“童年”,真情体会特殊的在苦难中成长的童年。
二、作者作品:作者是一位苏联作家,他一生写了无数的作品,为世界文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生答:高尔基。
(补充)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社会文学的创始人。
列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过渡:《童年》是高尔基以“苦难”为主题的作品,作品以他自己3岁到10岁之间的童年生活为原型,小说写了主人公阿廖沙在悲惨黑暗的童年生活中经历苦难和磨练成长起来的故事。
三、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后名著导读精彩片段,说说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或情节。
学生自由回答。
过渡:下面我给同学们推荐精彩片段深入了解阿廖沙经历了哪些苦难又心酸的童年生活。
四、精彩片段:(一)“深重的苦难”1.齐读片段一《一起生活了50年后分家》问题: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外祖父?(吝啬自私)这种性格体现在哪些事情上?小结:通过以上片段的赏析我们看到了一个贪婪吝啬的外祖父,也看到了一件件和他有关的家庭丑事。
过渡:有人说在外祖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许多的弱点和不足。
再看片段二《我失去了知觉》2.一生朗读片段二《我失去了知觉》问题:通过语段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外祖父?他是如何对待家人的?并从语段中找出依据。
知道外祖父毒打我的原因吗?(残忍粗暴,不顾亲情,蛮横无理,丧尽天良等)过渡:难道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中仅仅只耳闻目睹了这些事情吗?不,不是!请看:就让我们用朗读来读出阿廖沙那些痛心疾首的伤心经历吧!3..男女生分别朗读片段三《各种不可思议的故事场景》问题:读了这些不可思议又让人义愤填膺的故事场景,以及对外祖父这一家之主所作所为的了解,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能用一两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吗?问题:读着这一桩桩丑事,一幕幕悲剧,让我不由地疑惑重重:为什么都是一家人却将亲人变成仇人,让本应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是一个人如此,还是每个人都如此,是一个家庭这样,还是每个家庭都这样呢?阿廖沙在自编的儿歌这样唱:在我们大门口,无数孤儿和老头,哀号乞讨,到处奔走……我们将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个现实社会呢?小结:阿廖沙的悲剧经历不仅仅是来自这个小市民家庭的愚昧无知和自私自利,更是和腐朽衰败的旧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指向写作思维的《童年 》整本书阅读展示课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学会阅读的方法,在文本中慢慢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学会阅读过程中的联系自身的经历,加大对文本的感知能力。
能力目标:
(1)学会写读后感,深切的体会读书带给我们的影响与思考。
(2)学会多角度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形象。
(3)通过分享探究成果,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情感目标:
(1)通过分享思维导图,梳理小说人物以及家的解体过程,明了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轨迹。
我会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是否敢于否定
我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
是否欣赏自我
我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否自由表达
我在本课学习中,学会了习作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习作思路。
能否学以致用
总分
(27—35分中;36—44分良;37—45优)
八、实践反思
对于这堂《童年》整本书阅读展示课,在教学设计中将整体的泛读与局部的精读结合得很好,整体的概括、人物关系图的呈现包括最后主旨的提炼,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整本书阅读整体的把握;而部分环境描写、情节设置的剖析又让学生能够形成对人物特点的理解。首先,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可以通过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来体会的;结构也往往蕴含着作者的创作意图,比如《童年》这本书中的首尾设置,从父亲之死到母亲之死构成了“我”悲惨的童年,此外还可以关注章节与章节、标题之间的关系等等;另外,作者在书中描写的环境是怎样的,情感基调就往往是怎样的;还要关注语言形式,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有的是直接通过文本语言表达出来的,有的是蕴含其中的。这样,四个问题就可以形成联系而不是独立开来的,这是一个基本的阅读路径,能对学生产生更多的方法指导。
1、成长轨迹——以“家的分解”为线索 图示分享
师:高尔基《童年》中“阿廖沙”的生活因“家”的一次次迁移解体而陷入悲惨的境地,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迁移解体中让阿廖沙认识各色各样不同的人。因此它是以“家”的空间,逐渐展开叙事的时间流。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童年》,使学生了解阿廖沙的生活背景和成长经历,感受其乐观、坚强、勇敢的品质。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主动探究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取有用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高尔基及《童年》背景,学生自读第1-27章。
2. 第二课时:交流阅读体会,讨论阿廖沙的品质,学生自读第28-59章。
3. 第三课时:分析人物形象,学生自读第60-85章。
4. 第四课时:总结阅读收获,学生自读第-106章。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外拓展,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简要介绍高尔基及《童年》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生自读,提取信息学生按照课时要求,自主阅读相应章节,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提取关键信息,为后续交流讨论做准备。
3. 交流讨论,深入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讨论阿廖沙的品质,如乐观、坚强、勇敢等。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证据,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4. 总结收获,提升素养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阅读收获,引导学生学会从作品中汲取成长力量。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5. 课外拓展,分组讨论教师给出拓展话题,如“谈谈你对阿廖沙家庭教育的看法”等,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以外的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完成情况,包括阅读进度、阅读笔记等。
2. 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表现,如观点阐述、逻辑思维等。
3. 学生课外拓展活动的参与度,如分组讨论、汇报展示等。
五、教学资源:1. 《童年》文本。
2. 高尔基及《童年》的相关资料。
3. 课外拓展话题及讨论指导。
4. 教学PPT、黑板等辅助教学工具。
五、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童年》,了解阿廖沙的成长历程,积累阅读感悟。
童年教学设计(共7篇)

童年教学设计(共7篇)《童年》教学设计一、阅读教学目标:1、充分利用图书馆资,让图书馆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场地,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带动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的转变,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堂是师生共同的天下,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读书、说话、展示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鲜活的阅读替代教师对文本肢解性的解读,让学生自己和作家、作品对话,读出作者,读出社会,读出自己。
3、交流《童年》一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方法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p ,并从中受到启发,珍惜生活。
4、通过阅读示例,使学生掌握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摘读法的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享受读书乐趣,奠定自学基础。
三、课时设计:2课时四、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增强阅读兴趣,增加阅读容量。
五、教学过程:一、读书方法指导 1.导入课程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也知道没有书的生活如同没有阳光,我们更知道读书可以让你披上美丽的光彩。
我更愿意把总理在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时说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为了让我们自己充满希望,为了我们的民族充满希望,让我们共同走进教科书以外的书的世界,去共同感受课外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精彩!今天我们来谈一个轻松的话题——有关课外阅读的问题:“大家课外都喜欢读什么样的书?”2、学生交流互动,谈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情况小结,出示板书:读书要有选择性——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作品读书要有目的性——启迪智慧、升华思想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些阅读方法希望大家学习后都能够有所感、有所悟,更能有所行动!4、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读书方法” 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外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龙集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案《童年 》

处的仁爱之光。
她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能歌善舞,善于讲形形色色的传说、童话、民间故事。
她的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的艺术形象之一。
小茨冈——他是个被遗弃的孩子,虽然他被逼迫在每次赶集买食物的时候都偷东西,被两个舅舅将这些赃物据为已有,但是他依然快乐豁达、乐观向上。
“好事情"——“好事情”是一个性格孤僻但内心友善的人,对于阿廖沙的接近他十分乐意而没有拒绝。
“好事情"身上有着一种专注的品质,很喜欢看书。
他有着对知识的渴望,一心一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科学家”,整天都在屋子里做一些小实验。
正因为他的执着和专注,不善于与人交往,周围的人们不是很喜欢他,总是觉得他很神秘,不接地气。
六.主题思想《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阿廖沙的成长故事。
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
尽管在那个时代有那么多惨不忍睹的惨事与丑事,但仍然要像阳光透过云层一样拥有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
阿廖沙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力拼搏,冲破种种阻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
作者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
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即使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
七.经典考题选讲(一)填空题(8分)1.《童年》的作者是,他是 (国家)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
2.高尔基的三部曲是、、。
3.《童年》属于小说,它讲述了个人的成长和生活经历,也是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
4.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是,这个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而得来的。
5.《童年》真实地记载了主人公儿时在外祖父家中的所见所闻,对他优秀性格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人是。
6.在污浊的环境下,阿廖沙的身边也有一些好人,如多次舍身用自己的胳膊挡住外祖父打阿廖沙的。
7.《童年》中塑造的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童年》的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童年》作品简介2. 阅读方法指导3. 重点章节解析4. 人物形象分析5. 主题思想探讨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童年》作品背景和作者阿廖沙。
2. 阅读方法指导:如何阅读名著,提高阅读效果。
3. 重点章节解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章节进行详细解读。
4.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5.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手段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阅读方法和人物形象。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重点章节,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阅读《童年》过程中的理解能力。
2.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课后阅读其他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3. 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评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六、教学任务1. 通过阅读《童年》,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如速读、精读、批注等。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童年》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3. 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4. 学生能够就作品中的主题进行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七、教学资源1. 《童年》原著书籍或电子书。
2. 相关的人物角色分析表。
3. 主题讨论问题指南。
4. 阅读记录表或读书笔记模板。
5. 参考资料或额外阅读清单。
八、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介绍《童年》及其作者,概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第二课时:教授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和批注,并指导学生如何应用这些方法。
3. 第三课时:分小组阅读和讨论,学生选择重要章节进行深入分析。
4. 第四课时: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特征,探讨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童年》的热情。
2. 帮助学生理解《童年》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导入与阅读指导a. 介绍《童年》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b. 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c.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及技巧d. 分发阅读材料,学生自主阅读2.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a. 讨论阿廖沙的性格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b. 分析其他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及其与阿廖沙的关系c.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3. 第三课时:主题思想探讨a.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b. 讨论作品表达的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c.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交流4. 第四课时:阅读感悟与反思a. 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b.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c. 讨论如何将作品中的正能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a.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阅读成果b. 推荐与《童年》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视野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采用互动交流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进行评价。
2. 学生对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分析能力,通过课堂分享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学生阅读感悟的深度,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反思报告进行评价。
4.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通过课后阅读记录和阅读心得进行评价。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高尔基的《童年》这部作品。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物性格。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反映了俄国沙皇时期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生活。
2. 阅读指导:如何阅读《童年》,关注作品的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
3. 重点章节解析:第一章至第四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高尔基及其作品《童年》。
2. 阅读指导:讲解如何阅读《童年》,提出阅读要求。
3. 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章至第四章。
4. 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对人物、情节、环境的看法。
5.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解答,重点解析第一章至第四章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检查学生对作品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把握。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
五、教学资源1. 《童年》原著: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
2. 阅读指导PPT:展示教学内容和阅读要求。
3. 相关视频资料: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4. 学生阅读笔记模板:规范学生的阅读笔记书写。
六、教学内容1. 重点章节解析:第五章至第八章。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分析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历程。
七、教学步骤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简要回顾第一章至第四章的主要情节。
2. 学生自主阅读:第五章至第八章。
3. 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对人物心理描写和阿廖沙成长历程的看法。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解答,重点解析第五章至第八章的内容。
八、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检查学生对作品人物心理描写和阿廖沙成长历程的把握。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
九、教学内容1. 重点章节解析:第九章至第十二章。
2. 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探讨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永年三中郝利平
教学目的:
交流《童年》一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方法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从中受到启发,珍惜生活。
教学准备:
1、初步了解高尔基,了解《童年》写作背景
2、熟读《童年》一书,对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有自己的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作者高尔基,交流《童年》的写作背景,理清小说梗概。
第二课时
一、畅谈童年,激情导入
1、有人说童年是蓝色的因为它值得回忆;有人说童年是红色的因为它美丽;也有人说童年是白色的因为它纯洁——你呢?你觉得童年是什么样的呢?——播放歌曲《童年》,背景为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照片。
2、请同学用简洁的话说说自己的童年是怎样的?
3、导语:前段时间,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本书,这本书就叫《童年》。
它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内容包括了高尔基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片断。
作者着力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板书: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
二、品读《童年》,分析人物
课前我已经布置同学们对这三位人物进行初步的分析,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重点理解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3、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我发现许多同学都知道要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细节描写、侧面
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进行分析。
4、举例说明。
(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随机举一个例子,启发学生)
三、对比童年,感悟生活
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看完这本书后,你觉得高尔基的童年是怎样的呢?
把大家的童年与高尔基的童年比一比,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总结童年,珍惜拥有
是啊,阿廖沙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但没受不好风气的影响,最后还成为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对比高尔基的童年后我们也发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可贵,希望大家珍惜拥有的一切。
五、感悟童年。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想在课后为自己布置点什么作业呢?
六、总结: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别让童年的欢乐就这样默默地走掉,让我们一起用心捧起童年的雨滴,一起用双手挽留童年的风,珍惜生活!
第三课时
继续交流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形象,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对小说进行初步的总结。
板书设计:
童年
高尔基
阿廖沙坚强、正直……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外祖母善良、能干……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外祖父凶狠、贪婪……侧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