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同课异构课件4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下语文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

人教版九下语文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

☆课堂提高☆
做的怎样?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 “我”心痛的事?
☆课堂提高☆ 找到窍门了吗?
响收成,孩子上学没有学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你知道吗?
☆课堂提高☆
3.分析选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 点敲下来……
☆课堂提高☆
你知道吗?
【答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敲雪时动作的小心翼翼,表现
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生怕不小心敲断树枝,影响收
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
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
☆课堂提高☆
灵活运用哟
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
☆课堂提高☆
你知道吗?
(17)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
起来吧,我吃一个!”
(18)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原文有删节)
你知道吗?
☆课堂提高☆
1.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3分)
☆课堂提高☆
你知道吗?
【答案】关爱子女,重视教育,坚韧,吃苦耐劳。(答出三点
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
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
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
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精选)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精选)

《音乐之声》讲的是发生在1938年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 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 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的民歌和爱 国歌曲。这部影片成为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有:《音 乐之声》、《孤独的牧羊女》、《雪绒花》、《多来咪》、《晚安,再见 》 等。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9
作者介绍
勒曼(1888——1976),美籍德国女高 音歌唱家、剧作家。她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 抒情斯宾托女高音之一。主要著作有《开始 和发展》、《不只歌唱》等。1902年发表了 《我的歌唱艺术》一书,对她的歌唱体会进 行了详尽的总结,在声乐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10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19
2.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
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 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 天性。
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 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 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 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呈现了她纯真 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24
仅供学习交流!!!
戏剧是时代的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录者。 ——莎士比亚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26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同课异构课件3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同课异构课件3

对白式的、带有夸张式的歌唱,则富有喜剧风格。二者都体现了
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课文对主人公是如何刻画的?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
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的刻画了少女玛
利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
萨尔茨堡野外的玛丽亚: 天真活泼、纯真快乐、热爱生活、喜欢歌唱、渴望自 由、充满活力的姑娘。
因此,影视剧本注重可以转为视觉形象的描绘性语言,而较
少使用不能转化为视觉形象的叙述性语言和心理描写。课文中对
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
动作、表情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音乐故事片是以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欧美以
及其他一些地区和国家,早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电影艺术类型。
艺术特色
一、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二、生动的画面感。
在修女们的眼中,玛丽亚是怎样一个人呢?请结合剧本的有关 台词或唱词来解说一下。 修女们眼中的玛丽亚:
率真活泼、喜欢唱歌、不受约束、总爱闯祸,既可爱又让人头
痛的姑娘。
请结合玛丽亚自己的各种表现来说说她是怎样的姑娘。
美国剧作家勒曼是怎样表现她的形象的?请你概括地说说。 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 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 象宛然在目。
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影视 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 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 画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影视中实际的视觉形象或读者 头脑中想像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节选)课件(新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节选)课件(新版)

写作背景
该剧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 个真实的故事: 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 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 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 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 到处演唱奥地利的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 片成为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广为流传的经 典音乐有:《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人》 《雪绒花》《多来咪》《晚安,再见》等。
2、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对女主人公形象的 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有什么艺 术效果?
示例: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时的情形,是对 玛丽亚形象的正面描写;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则是 侧面描写。 第一个场景描写玛丽亚在野外歌唱的情形,其中歌词的内容着重展示了她 的内心感情和精神世界;第一、二个场景中都有对玛丽亚的动作、表情的 描写,则从外在形象上展现了她的性格。第二个场景中描写院长与众嬷嬷 的对话和对唱,着重于玛丽亚的日常行为举止,由她们口中道出玛丽亚的 种种表现,以及她们对她的看法、态度,从她们的眼中映现出玛丽亚的形 象。 课文对女主人公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 丽亚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侧面描写很见艺术功力:它丰富了人物的性格,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 而艺术地加以表现;活泼风趣的议论,增添了轻松欢快的喜剧气氛。
3.玛丽亚放声歌唱《音乐之声》表现了 什么? 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展示了她 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 性。
4.这个场景的最后一句“忽然…跑下山来”运用了 怎样的描写方法?表现了玛丽亚怎样的性格? 动作描写。活泼自由。
阅读第二个场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不动声色”来形容院长,突出她 性格中的什么特点? 老成持重,城府很深 2.你是如何理解“反正我看黑羊身上的毛也一 样暖和”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的? 言外之意是说玛丽亚做修女也未尝不可, 一样合适。 3.众人对玛丽亚的评说虽褒贬不一,但我们依然 能够看出她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用自己的话 概括一下玛丽亚的个性特点。 天真活泼,热爱自由,不守常规,无拘 无束,大胆而富有活力,可爱而又让人头疼。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部分来自《点拨》
13.众说纷纭: 指各种各样的说法杂乱不一致。 例句:经历了长达 一周的猜测,第三季《中国好声音》的导师阵容确定
将发生变化,而罗大佑离席的原因则众说纷纭。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音乐之声(节选)》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部分来自《典中点》
1.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写什么?
【答案】 全文共有两个场景,分别是:
第一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 萨尔茨堡的野外,玛利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 歌唱。 第二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 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利亚的议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部分来自《典中点》
2.课文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请概括回答。 【答案】 玛利亚在郊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正面描写。 修道院内众人对玛利亚七嘴八舌地议论→侧面描写 玛利亚风风火火地闯进修道院→正面描写
部分来自《点拨》
(2)热闹繁华的南京路上,临街店铺鳞次栉比,街上的
行人比肩接踵。
3.肃穆: 严肃而恭敬。
4.流连忘返:
形容留恋某事,不忍离去。 例句:进入雨季,万年县 珠田乡珠溪河近10里河段烟雨蒙蒙,美好的生态,清澈
的河水,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令游人流连忘返。
5.涟漪: 细小的波纹。
部分来自《点拨》
16 音乐之声(节选)
戏 剧
1. 学习目标
4. 检查预习 7. 句段品析
2. 背景透视
5. 听读课文 8. 疑难探究 9. 板书设计 12. 拓展延伸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16课音乐之声教学课件共39张共39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16课音乐之声教学课件共39张共39张

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 忍不住笑。
各种说法又多又杂,很不一致。
整体感知
细读感悟 听朗读,完成下列问题。 《音乐之声》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 答:是世界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写什么?
全文共有两个场景,分别是: 第一场景:
第二场景:
(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利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 纵情歌唱。
《音乐之声》这部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得益于她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课文在这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玛丽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带有夸张式的歌唱,则富有 喜剧风格。二者都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玛利亚在萨尔茨堡郊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正面描写 修道院内,众人对玛利亚七嘴八舌地议论→侧面描写 玛利亚风风火火地闯进修道院→正面描写 很好地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答:老成持重,城府很深 2.你是如何理解“反正我看黑羊身上的毛也一样 暖和”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的?
答:言外之意是说玛利亚做修女也未尝不可,一样合适。
3.众人对玛利亚的评说虽褒贬不一,但我们依然能够看出她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玛利亚的个性特点。
答:天真活泼,热爱自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大胆而富有活力,可爱而又让人头疼。
(“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利亚的议论。
阅读第一个场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剧本开头是怎样描写阿尔卑斯山的风光的? 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答:全方位由远而近,由高而低地描写。这 一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与玛利亚的歌唱 相映衬,情景交融,烘托出玛利亚的自由快乐。
2.“流连往返”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答:留恋得忘记返回。表现了主人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精选)

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精选)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2019/7/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玛利亚风风火火地闯进修道院→正面描写
《音乐之声》的成功之处: 形象美-----率真活泼、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玛丽亚如一股清泉流入
我们的心田,洗尽生活给我们染上的污垢。
音乐美-----玛丽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抒情风格,众嬷嬷的 对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剧风格,这些歌声让我们体会到音乐故事片的特 色,享受到音乐的魅力。 画面美-----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萨尔茨堡的野外,庄严肃穆的修道
玛丽亚就像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任你有再大的本领,你 也无法把她捕捉到,她是不可捉摸的。 玛丽亚像田野里的小花,没有精心修饰,还带着田野里的泥土 气息,但她真实而美好。
玛丽亚像一条小溪,她欢快地在生活中流淌,带给世界快乐和
活力。
写作特点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很好地 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玛利亚在萨尔茨堡郊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正面描写。 修道院内,众人对玛利亚七嘴八舌地议论→侧面描写。
1.剧本开头是怎样描写阿尔卑斯山的风光的?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全方位由远而近,由高而低地描写。这一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
与玛利亚的歌唱相映衬,情景交融,烘托出玛利亚的自由快乐。 2.“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留恋得忘记返回。表现了主人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3.玛利亚放声歌唱《音乐之声》表现了什么?
到处演唱奥地利的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成为最经典的音乐片
之一。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有:《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女》
《雪绒花》《多来咪》《晚安,再见》等。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写玛丽亚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 第二写众嬷嬷在修道院内对玛丽亚的议论。
阅读第一个场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院,让我们领略到异国风情,带我们走入如画的美境。
剧照欣赏
读完全文后,你认为课文是怎样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 课文中玛利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
众嬷嬷对白式的、带有比喻、夸张的歌唱,则具有喜剧风格,
这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请接
着院长的话说下去,用另一个比喻来形容她。
4.通过众人之口来表现玛利亚这个人物的形象,这种方法叫什么?
这样写的好处是是? 侧面描写。能更全面、更完整地塑造人物形象,使玛利亚这个形
象真实地、丰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5.从选文中选择一个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性格特点。 贝尔塔。性格固执,对玛利亚一直报有偏见,只看见玛利亚的不 足,看不见她的优点。
勒曼
音乐故事片有哪些特点? 以音乐为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
表现手段,并将音乐与主人公的生活和命运紧紧相连 。
背景概要 《音乐之声》讲的是发生在1938年,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
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
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展示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
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4.这个场景的最后一句“忽然…跑下山来”运用了怎样的描
写方法?表现了玛利亚怎样的性格? 动作描写。活泼自由。
阅读第二个场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不动声色”来形容院长,突出她性格中的什么特点? 老成持重,城府很深
2.你是如何理解“反正我看黑羊身上的毛也一样暖和”这句
话的言外之意的?
言外之意是说玛利亚做修女也未尝不可,一样合适。
3.众人对玛利亚的评说虽褒贬不一,但我们依然能够看出她是
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玛利亚的个性特点。 天真活泼,热爱自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大胆而富有活 力,可爱而又让人头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