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一)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5_冀教版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课件公开课

混合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混合运算。 我们已经认识的混合运算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乘加、 乘减、除加、除减。
8 24
+ - ×÷
要求:不改变这三个数字的位置,添加两个运 算符号,使它变成一道完整的两步混合运算。 (运算符号可以重复使用,不用计算结果)
8 24
+ - ×÷
8+ 2 +4
8+ 2 4 8 ÷2 ÷4 8 ×2 ÷4 8 ÷2 4 8 ÷2 +4 8 ×2 +4
8 24
8 2+4 8× 2 ×4 8÷2 ×4 8 ×2 4 8 + 2×4 8 2×4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8+ 2 +4
8+ 2 4 8 ÷2 ÷4 8 ×2 ÷4 8 ÷2 4 8 ÷2 +4 8 ×2 +4
把下列分步算式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1)、52-9=43 43+5=48写成一 个综合算式是( 52-9+5=48 )。
(2)、8 ×3=24 24÷6=4写成一 个综合算式是( 8×3÷6=4 )。
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6+8+2=26 62-12-16=34 18÷2÷3=3
37+25+5=67 64÷8×5=40 12×2÷6= 4
8 ÷2 +4 8 + 2 ÷4
8 ÷2 4 8 2÷4
8 × 2 ÷4 8÷ 2 ×4
46+12-16= 42 65-12-8= 45 3×6×2= 36
请你拿出转盘,自己转三次,记 录下来,并用这三个数编几道混合运 算式题,写在书写纸上,让你的同桌 算一算。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四则混合运算(一) 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精品课教案_3

四则混合运算(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综合算式计算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理解两级混合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情感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感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准确计算。
难点:理解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三、教学用具教具:课件、四、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老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四则基本运算,那么今天我们就把他们结合在一起来计算。
例题1,现在有三箱饮料和12瓶饮料,我们求一求它们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已知一箱饮料有24瓶。
理解题意:求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就是求3箱饮料的瓶数与12瓶的和。
(1)用连加的方法计算:24+24+24+12=84(瓶)(2)先算出3瓶有多少,再加上1224×3=72(瓶)72+12=84(瓶)(3)写成综合算式24×3+12 12+24×3=72+12 =12+72=84(瓶) =84(瓶)答:一共有84瓶饮料。
例题2一箱葡萄酒480元,(一箱6瓶)零售1瓶86元。
买整箱的葡萄酒,平均每瓶比零售价便宜多少元钱?理解题意:先求出一箱葡萄酒,每瓶的价钱,再用零售价减去每瓶的价钱,即可。
(1)可以分步做:480÷6=80(元)86-80=6(元)(2)写成综合算式:86-480÷6=86-80=6(元)答:平均每瓶比零售价便宜6元。
归纳总结: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减法,要先算乘法、除法。
练一练:1、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24+246÷6=24+41 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6540×5-162=200-162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38240-24×6=240-144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96220-175÷5=220-35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1852、电子城上半月卖出计算机850台,下半月卖出计算机的台数是上半月的2倍。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5四则混合运算(一)教案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结合买书包和鞋的问题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
2. 能力目标: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式题。
3. 情感目标:在与他人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创设师:小华带100元钱到商店买了一个书包和一双运动鞋,小华还剩多少元钱?师:要想知道小华还剩多少元,必须先知道什么?(让学生弄明白问题与条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生: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探究体验观察情景图师:你从图里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我们怎么就知道小华还剩多少元了呢?你们会算吗?(自己在本上写一写,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算法)师巡视,找不同算法来展示并请学生说一说生:我知道了小华买书包花了20元,买鞋花了56元。
生:我知道了小华带了100元。
①生:我是这样算的100―29=71(元)71―56=15(元)我想先用100减去买书包的29元钱等于71元,再用71减去买鞋的56元钱就是剩下的钱。
师: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师:你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师:你的想法和刚才那位同学的一样,只是写的算式不一样。
那你在计算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呀?师:你说的真棒!这样的算式是连减算式,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要从左往右算。
那你们能用完整的竖式把它计算出来吗?师:好,在你的本上试着算一算。
师:谁愿意把你的计算过程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师:大家和他的计算方法一样吗?师:除了这两种算式之外,你还有不同的算式吗?师:真不错,这种方法也很简便,还有谁是用这种方法做的呢?你们都很聪明!师:你还有和他们不一样的算式吗?师:你这个算式挺有意思,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吧!生:我是先算29+56=85,在用100减85就是剩下的钱。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没有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冀教版

《没有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尝试探究没有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养成认真计算、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没有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计算题74-22+10 6×4÷3 15+10-8 21÷3×7师:谁来说一说这些计算题有什么特点?该怎样计算呢?(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综合算式,学习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没有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掌握算法教学例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2主题图。
2、师:仔细看图,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该如何列式计算呢?(生小组内讨论交流)3、指生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前面学的算式中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这道题的算式中含有加法和乘法)4、师:那么该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自学。
(教师提示学生:阅读教材右下虚线框中的内容)5、学生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把计算的过程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把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6、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7、课件出示练习题:4+12÷38、师生共同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课内训练,巩固新知1、教材第48页“做一做”。
2、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第1行、第5题、第6题。
四、思维训练,拓展新知1、把下面三道算式写成一道综合算式。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概念。
2.掌握其中一个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方法。
3.运用带括号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概念。
2.其中一个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运用带括号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以先出示一张包含加减法的小学算术题,并请学生先运算,并以抢答的方式回答。
例如:12+3+5−1,然后相互交流解题思路。
2. 引入1.转入今天的主题:“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2.出示(2+3)×4,然后提示学生:“右边的4是不是 2+3 的倍数呢?”3. 展示1.出示(2+3)×4。
2.手执 5 个花朵,将这些花朵分别摆放成 2 个和 3 个两组。
3.然后把这两组花朵分别摆成一个矩形,每组花朵摆放在矩形的一侧。
4.再将这些花朵从矩形的一侧摆放到令 4 个粉色花放入矩形的另一侧。
发现矩形中有 5 朵花。
4. 操练1.进行多组练习。
例如:(3+4)×5。
2.邀请学生自己摆花,重复提示学生:“右边的 5 是不是 3+4 的倍数呢?”5. 讲解1.通过上面的练习,学生们大概可以了解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是什么意思。
2.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优先级和没有括号的运算规则完全一样。
6. 实战举例: 1. 计算(2+3)+4×6。
- 先进行括号内运算:(2+3)=5。
- 然后进行乘法运算:4×6=24。
- 最后进行加法运算:5+24=29。
答案为:29。
2. 计算5×(5+3)−6。
- 先进行括号内运算:5+3=8。
- 然后进行乘法运算:5×8=40。
- 最后进行减法运算:40−6=34。
答案为:34。
7. 巩固教师提供一些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完成并交给老师批阅。
五、教学方式1.演示法2.交互式互动讲解法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概念,并掌握了其中一个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拓展课件:第5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一)-冀教版

第3课时 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
把
7.把每组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并计算。
分
步
12×5=60
算
算式
14×6=84
84÷4=21 18÷2=9
式改 写
60+84=144
21-9= 12
成 综
12×5+14×6=144 84÷4-18÷2=12
合
8.把每组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并计算。
生
活
24×5+38=158(页)
中
的 问
答:这本故事书共有158页。
题
3.一箱奶粉320元,每箱8袋,每袋奶粉售价45元,
如果买一整箱奶粉,平均每袋比零售价便宜多
少元钱?
45-320÷8=5(元)
答:平均每袋比零售价便宜5元钱。
第2课时 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把
4.把每组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并计算。
冀教版三年级上
第1课时 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把
1.把每组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并计算。
分
步
7×8=56
72÷9=8
算 算式
77+56=133
47-8=39
式改
写
77+7×8=133
47-72÷9=39
成
综
合
2.桥桥读一本故事书,他每天读24页,读了5天,
解 决
还剩下38页,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
(150-70)÷4=20(页) 答:每天要看20页。
谢谢观赏
草地每天能制造15克氧气。 (1)8平方米阔叶林和8平方米草地每天共能制造
精编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5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一)

第5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第1课时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66~67页例1、例2及第67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为列综合算式计算的过程。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感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在学生分步解答的基础上,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教学难点】运算顺序的概括总结。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课设计的两个例题,如果不要求用综合算式计算,学生都能解答。
所以本课的重点我放在学生分步计算的基础上,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的部分,让学生通过例题中实际的情况理解并掌握为什么先算乘法或除法。
[不足之处]总结归纳时,我着急结束课程,直接归纳给出结论,没有给学生总结的时间。
[再教设计]再教学时,在完成两个例题后,要让学生观察、分析两个算式和计算顺序,试着总结归纳出不带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
第2课时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3、例4及第69页练一练第2题。
【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为列综合算式计算的过程。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带括号的简单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把分步计算改写为综合算式的初步经验。
【教学重点】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PPT课件。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以及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学习的。
因此我安排从复习小括号入手,通过例题在让学生探索从分步计算到综合列式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小括号的作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有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
混合运算教案

混合运算教案混合运算教案1教学内容:《混合运算》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混合运算》是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本节课是“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不带括号的两极混合运算。
教材编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即:饮料问题及购鞋问题。
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分析,归纳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既锻炼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又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分析: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些学生在课外还接触了两级混合运算,并从父母或其它渠道获得了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可以说,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有一定运算基础的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同时,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促使其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教具准备:CAI教学重点: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主要知识点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以后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知识的基础,因而其作用是承上启下的。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本着生活化、问题化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一)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5_冀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为综合算式计算的过程。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事例,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情感目标: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感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准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课的开始部分,我带领学生做一个“口算”抢答游戏,目的为了缓解孩子们的紧张心情,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适应听课的紧张氛围与环境,更是为了运用旧知引出新知。
25+25×3的算式给予学生新知探索的同时也为以后的乘法结合律概念做铺垫。
【讲授】二、经历探究,建构新知
(课件先出示(例1)计算饮料主题图,让学生从图上收集数学信息及问题。
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总量问题,要先计算3箱的数量,再加8瓶的总数量。
并让学生独立完成解题过程,及改写为一道综合算式过程。
24×3+8 与8+24×3综合算式的比较,是为了强化两级运算的计算顺序教学、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2)通过让学生审题,从图中找出信息和问题,并分析信息。
求“买整箱葡萄酒,每瓶葡萄酒比零售的每瓶便宜多少元钱?”让学生理解先求什么?再算什么?通过这样思路引导,达到大多数学生理解每一步的运算含义,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
上课实录:
师: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读题,独立完成)
带着2个问题去写:如何列式?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
24 ×3=72(瓶)
72+8=80(瓶)
师: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并说出计算顺序?每一步表示什么?
先加上8瓶和后加8瓶,影响计算顺序吗?
24×3+8
=72+8
=80(瓶)
8+24×3
=8+72
=80(瓶)
“代换法”讲解:
一看:①24×3=72(瓶)
②72+8=80(瓶)
第2步,8为已知信息,72为第1步算式的得数。
二换:将得数72更换为第1步算式。
三抄写:抄写算式。
计算步骤与分布计算相同。
(在理解运算顺序前提下,讲解改写综合算式的方法和意义。
这里采取展示互动环节:
①、学生代表黑板展示。
②、教师根据学生展示,引导、补充进而完成,让学生理解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
③、观察例1、例2,总结计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
除法,又有加法、减法,要先算乘法、除法,后算加减”。
)
上课实录:
“代换法”讲解:
一看:①24×3=72(瓶)
②72+8=80(瓶)
第2步,8为已知信息,72为第1步算式的得数。
二换:将得数72更换为第1步算式。
三抄写:抄写算式。
计算步骤与分布计算相同。
例2是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探寻和交流,并在老师引导下分析完成,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推理做好准备与铺垫。
从而更好的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上课实录:
师:哪些数学信息?如何列式,每一步计算的是什么?
320÷4=80(元)
86-80=6(元)
综合算式:
86-320÷4
=86-80
=6(元)
总结:有哪些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减法,要先算乘法、除法。
”
【练习】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练习是巩固新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我设计了“抢树大战”游戏,利用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有效地巩固所学新知。
1、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师:同学们今天还有一项艰巨的任务,保护森林和光头强进行“抢树大战”。
每棵树后有一道数学题,利用今天所学知识完成它,若做错则光头强就会伐倒一棵大树。
总结: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减法,要先算乘法、除法,后算加减。
2、电子城上半月卖出电脑850台,下半月卖出电脑台数是上半月的2倍
(1)这个月共卖出多少台电脑?
(2)下半月比上半月多卖出电脑多少台?
(集体订正)
3、练一练
(强化练习,结合实际生活应用)
4、数学门诊
巩固深化,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测试】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巩固深化,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最后环节,我设计了总结评价的环节,让学生对本课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更好地巩固所学新知。
同时正确的评价又能很好的指引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作业】巩固双“基”,深化练习
通过今天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熊大和熊二争吵的作业,你能帮它改正吗?(渗透乘法结合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