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跳跳班22-24个月
蒙氏生活班教案-19-21个月教案-第六周教案

第六周课程一、教学名称:舀固体二、教学目标:1、锻炼三指捏物体,发展中指、食指、大指的精细动作。
2、训练手腕的移物与控制能力,加强顺序感(由左到右)。
3、培养宝宝学会利用工具解决问题。
丰富宝宝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加强自我服务意识。
三、教具构成:1、塑料托盘1个2、塑料小碗2个3、彩色小铃铛适量4、小勺一把5、教具架摆放教具舀固体6-8份穿珠子3-4份锤盒2份五指抓通心粉、塞球、拉线玩具各1份四、教学过程:1、课前两分钟接待宝宝与家长进入教室。
两位教师同时在门口迎接宝宝与家长,一位教师负责给家长发鞋套,另一位教师引导拖完鞋的宝宝与家长进入教室准备走线。
2、导入――走线目的:帮助宝宝稳定情绪,更好地进入课程的学习。
训练宝宝良好的身体姿态。
(1)主课老师带领宝宝走线,走线过程中将走线目的讲给家长,请家长协助宝宝安静完成走线活动。
(2)配课老师协助维持课堂秩序,开、关走线音乐,同时接待晚到的宝宝。
(3)音乐渐停后,主课教师请宝宝与家长坐在线上准备看老师操作教具。
3、教师引导展示(1)、主课教师双手取工作毯,将工作毯铺于宝宝对面的蒙氏线上,边铺边说:“铺工作毯。
”(2)、取教具放于工作毯中间。
(教师取教具时,要表现出对教具非常喜爱)。
(3)、教师双腿跪在工作毯边说出教具名称:“舀固体。
“把两个碗取出,左边碗装固体,右边空碗。
(4)、双手拿装有铃铛的碗摇一摇(吸引宝宝的注意力),放好碗,左手拿勺子,右手示意三指捏的动作,缓慢捏住勺柄从左碗舀出固体慢慢倒到右碗中,(要求把左碗中的固体全部舀入右碗)这时把勺子放下,拿着刚才装满固体的小碗展示给宝宝看,摇摇头示意已经没有了,再放下说:“好,现在我们再来练练我们的左手”再把右碗的固体舀回左碗(做法和第一遍一样)。
(5)、整理教具,把教具整齐放入托盘,向家长讲述教学目的与家庭延伸方法。
(6)、双手拿托盘将其送回原来的位置:“玩具不玩了要从哪拿的送回哪去。
”(7)、卷工作毯,将工作毯放回工作毯架上。
蒙台梭利幼儿生活班教学教案第二阶段(22-24个月)

(1)、主课教师收好工作毯后,单腿跪在工作毯架旁:“现在请宝宝自己来取工作毯。”(提示家长注 意宝宝安全,不要发生碰撞。)
(2)、配课教师协助取完工作毯的宝宝将工作毯整齐的铺在蒙氏线的两边上。 (3)、主课教师在教具架旁协助宝宝拿取教具。所有宝宝全部选完后,两位教师开始分工做 个性化指
将其它小棍插入洞中。 (5)、整理教具,把教具整齐放入塑料筐,向家长讲述教学目的及家庭延伸方法。 (6)、双手拿教具将其送回原来的位置:“玩具不玩了要从哪拿的送回哪去。” (7)、卷工作毯,将工作毯放回工作毯架上。 变化延伸:
可以让宝宝插牙签等。 家庭作业:
回家后,给宝宝准备一些可以练习插的玩具让宝宝练习。 宝宝自由工作时间;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 (1)、主课教师收好工作毯后,单腿跪在工作毯架旁:“现在请宝宝自己来取工作毯。”(提示家长注
2、 导入――走线
目的:帮助宝宝稳定情绪,更好地进入课程的学习。 训练宝宝良好的身体姿态。
(1)主课老师带领宝宝走线,走线过程中将走线目的讲给家长,请家长协助宝宝安静完成走线活动。 (2)配课老师协助维持课堂秩序,开、关走线音乐,同时接待晚到的宝宝。 (3)音乐渐停后,主课教师请宝宝及家长坐在线上准备看老师操作教具。
3、教师引导展示
(1)、主课教师双手取工作毯,将工作毯铺于宝宝对面的蒙氏线上,边铺边说:“铺工作毯。” (2)、取教具放于工作毯中间。(教师取教具时,要表现出对教具非常喜爱)。 (3)、教师双腿跪在工作毯边说出教具名称:“塞硬币。”把教具取出放于工作毯中间,托盘放于工作
毯右下角。 (4)、主课教师:“我要将硬币塞进存钱罐中,看我怎样做。” 右手二指捏住硬币,将其从碗中取出,
(二)、学习新内容 A、主课教师向家长讲解《小鸟飞》教学目的。 B、 主课教师:“先看老师怎样教娃娃学小鸟飞,妈妈也要认真看呀,一会儿妈妈要教宝宝。”主课教师
亲子教案--22-24个月(最全实用)

亲子教案--22-24个月(最全实用)亲子启蒙课程教案(七)亲子启蒙七班教程适宜月龄:22个月—24个月课堂流程:活动一:礼仪问候—3分钟师生问好,宝宝能高兴的向大家问好说出自己的名字,培养宝宝大胆表述的能力。
培养宝宝礼貌积极乐观向上的性格,帮助宝宝建立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表现力。
活动二:综合认知—15分钟通过手部精细动作的练习,以培养宝宝良好的秩序感、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训练宝宝有意识地操作玩具,逐步过渡到手腕的动作,两手配合操作,到手指的动作(两指配合完成。
如:捏的动作),从而达到提高手的准确性和手眼协调性的目的。
有语言认知、图形、颜色等等认知,发展婴幼儿的语言,观察,判断,记忆思维等能力。
活动三:叮当韵律—5分钟以律动、儿歌和部分打击乐器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让宝宝感受美妙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调动其愉悦的情绪。
活动四:巧手宝贝—10分钟十指尖上显智慧,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和表现美,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观察力造型能力培养;加强动手能力、促进智力开发;培养综合审美能力。
活动五:运动宝贝—10分钟我们会通过专业的感统教具和丰富的亲子运动游戏对宝宝进行训练,以促进婴儿大动作及前庭、四肢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培养勇敢、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和品质。
增进母子间亲情与了解,培养婴幼儿良好情绪与个性,同时通过宝宝相互间的配合,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活动六:育儿宝典—2分钟根据婴幼儿的生心理发展指标,做好教育评价和家长沟通做家庭教育指导。
总结课程活动情况,做出教育评价。
请宝宝主动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说再见,并给予宝宝奖励,鼓励宝宝唱再见歌做动作说再见。
亲子课程启蒙七班教案教学科目:亲子启蒙课程适合年龄:22—24个月教案编号:07—01 亲子文明公约随音乐进入教室师生问好,教师主动和家长及宝宝热情问好让宝宝熟悉教师教室,有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
教师给家长说说亲子活动须知做好上课前的准备,爸爸妈妈上课前让宝宝小便喝水上卫生间等,爸爸妈妈要把手机关机或调为振动。
[教学设计]蒙氏生活班-19-21个月-第二周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蒙氏生活班-19-21个月-第二周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a7c29b1a37f111f1855beb.png)
第二周课程一、教学名称:塞球二、教学目标:1、训练宝宝塞的动作,增加宝宝学习的兴趣。
2、训练宝宝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宝宝的专注力3、为练习“插”的工作打下基础三、教具构成:1、手纸桶1个2、筐一个3、弹力球8个,塑料碗1个4、教具架摆放教具:塞球6-8份拉线玩具3-4份套塔2份绕珠架2份四、教学过程:1、课前两分钟接待宝宝及家长进入教室。
两位教师同时在门口迎接宝宝及家长,一位教师负责给家长发鞋套,另一位教师引导拖完鞋的宝宝及家长进入教室准备走线。
2、导入――走线目的:帮助宝宝稳定情绪,更好地进入课程的学习。
训练宝宝良好的身体姿态。
(1)主课老师带领宝宝走线,走线过程中将走线目的讲给家长,请家长协助宝宝安静完成走线活动。
(2)配课老师协助维持课堂秩序,开、关走线音乐,同时接待晚到的宝宝。
(3)音乐渐停后,主课教师请宝宝及家长坐在线上准备看老师操作教具。
3、教师引导展示(1)、主课教师双手取工作毯,将工作毯铺于宝宝对面的蒙氏线上,边铺边说:“铺工作毯。
”(2)、取教具放于工作毯中间。
(教师取教具时,要表现出对教具非常喜爱)。
(3)、教师双腿跪在工作毯边说出教具名称:“塞球。
”把教具取出放于工作毯正中(左边放手纸桶,右边放装右弹力球的小碗),小筐放于工作毯右下方。
(4)、主课教师:“让我把小球放入小桶中。
一定要认真看呀。
”左手扶着手指桶,右手从碗中拿弹力球,将球塞入手纸桶上面的小洞中,依次将碗中的小球塞入桶中。
(5)、全部塞完后,将球从桶中拿出,放入小碗中。
(6)、整理教具,把教具整齐放入小筐,向家长讲述教学目的及家庭延伸方法。
(7)、双手拿小筐将其送回原来的位置:“玩具不玩了要从哪拿的送回哪去。
”(8)、卷工作毯,将工作毯放回工作毯架上。
变化延伸:由五指抓换成三指捏,把大球换小球,换小瓶口的瓶子。
家庭作业:回家后,用类似手纸筒的物品,准备一些核桃,让宝宝练习塞。
4、宝宝自由工作时间;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1)、主课教师收好工作毯后,单腿跪在工作毯架旁:“现在请宝宝自己来取工作毯。
《蒙氏生活班 22——24个月 第二周 教学设计教案》最新精品优秀获奖完美完整实用打印版

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第二周课程一、教学名称:塞硬币二、教学目标:1、增加宝宝拇食指的配合能力,锻炼宝宝小肌肉群的发展。
2、培养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增加宝宝的专注力。
三、教具构成:1、小猪存钱罐1个2、一角硬币10个3、托盘1个,小碗1个4、教具架摆放教具塞硬币6-8份大抓手嵌板3-4份锤盒、塞铃铛、舀固体、穿珠子各1份四、教学过程:1、课前两分钟接待宝宝及家长进入教室。
两位教师同时在门口迎接宝宝及家长,一位教师负责给家长发鞋套,另一位教师引导拖完鞋的宝宝及家长进入教室准备走线。
2、导入――走线目的:帮助宝宝稳定情绪,更好地进入课程的学习。
训练宝宝良好的身体姿态。
(1)主课老师带领宝宝走线,走线过程中将走线目的讲给家长,请家长协助宝宝安静完成走线活动。
(2)配课老师协助维持课堂秩序,开、关走线音乐,同时接待晚到的宝宝。
(3)音乐渐停后,主课教师请宝宝及家长坐在线上准备看老师操作教具。
3、教师引导展示(1)、主课教师双手取工作毯,将工作毯铺于宝宝对面的蒙氏线上,边铺边说:“铺工作毯。
”(2)、取教具放于工作毯中间。
(教师取教具时,要表现出对教具非常喜爱)。
(3)、教师双腿跪在工作毯边说出教具名称:“塞硬币。
”把教具取出放于工作毯中间,托盘放于工作毯右下角。
(4)、主课教师:“我要将硬币塞进存钱罐中,看我怎样做。
” 右手二指捏住硬币,将其从碗中取出,左手扶存钱罐,右手将硬币塞入罐中。
依次用同样的方法将其它硬币塞入存钱罐中。
(5)、整理教具,将硬币倒回小碗中,放于托盘中。
(6)、向家长讲述教学目的及家庭延伸方法。
(7)、双手拿托盘送回原来的位置:“玩具不玩了要从哪拿的送回哪去。
”(8)、卷工作毯,将工作毯放回工作毯架上。
变化延伸:如果宝宝已能很流利的塞入硬币,教师可以将存钱罐开口变化方向让宝宝再次塞硬币家庭作业:回家后,家长要让宝宝多练习手部小肌肉动作。
早教中心亲子课程教案(22_24个月)

爱心三班 B 亲子教育活动目标(22 个月一24 个月)一、相识礼仪通过相识礼仪引导宝宝学会在同伴面前自我表述姓名、性别, 勇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以多种方式与同伴进行问候, 交流。
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 激发宝宝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会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二、热身运动通过热身运动发展宝宝发展爬、站、下蹲、独立行走和跑跳基本动作, 逐步学习独自上下楼; 发展扔、滚、拖、拉、穿线等双手的协调动作和身体协调能力。
通过大量的感统器材以及感统训练活动, 发展宝宝的前庭平衡和四肢协调能力, 为宝宝的触觉提供丰富的刺激。
三、综合认知活动在综合认知活动中, 通过活动发展宝宝的视、昕、触等感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扩大宝宝眼界, 增长观察、注意、记忆等能力: 通过有趣味的活动激发宝宝愉快的情绪,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
四、音乐感知通过音乐活动发展宝宝昕觉, 培养初步欣赏能力: 学唱简短歌曲, 能随音乐节拍做简单动作和游戏, 初步培养节奏感。
五、语言节奏在语言环节中, 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宝宝模仿说话的兴趣, 学说简单词句: 在活动中发展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学会注意倾听及简单地表达。
六、感觉统合活动通过感觉统合训练活动, 发展动作协调能力及前庭平衡能力, 促进宝宝的身体健康发育。
感统器材不但有利于预防宝宝感统失调现象的产生, 还有利于培养宝宝坚强、勇敢的性格。
七、课程线索本期课主要的课程线索是以宝宝常识了解为主。
我们每节课都设置了让宝宝了解常识的环节, 如摸摸是什么、小水滴搬家、浮起来, 沉下去等.教学活动流程一、课前说明:所需时间: 3 分钟具体方法: 将本节课的活动名称写在彩虹桥上。
主要内容: 利用彩虹桥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和目标:提示家长那些需要注意或配合的地方:宝宝可以在室内自由活动, 熟悉教室环境。
背景音乐:二、相识礼仪:所需时间: 5 分钟具体方法: 教师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示范, 请家长和宝宝模仿。
蒙台梭利幼儿生活班教学教案第三阶段(25-27个月)

3、1)、主课教师双手取工作毯,将工作毯铺于宝宝对面的蒙氏线上,边铺边说:“铺工作毯。” (2)、取教具放于工作毯中间。(教师取教具时,要表现出对教具非常喜爱)。
(3)、教师双腿跪在工作毯边说出教具名称:“夹夹子。”把教具取出放于工作毯上,左边碗里放弹力 球,右碗空,夹子放于碗后面。塑料筐放于工作毯右下方。
第 1 页 共 44 页
(3)音乐渐停后,主课教师请宝宝及家长坐在线上准备看老师操作教具。
3、教师引导展示
(1)、主课教师双手取工作毯,将工作毯铺于宝宝对面的蒙氏线上,边铺边说:“铺工作毯。” (2)、取教具放于工作毯中间。(教师取教具时,要表现出对教具非常喜爱)。 (3)、教师双腿跪在工作毯边说出教具名称:“倒豆子。”把托盘放于工作毯中央。(左边杯子空,右
圆柱插进工作台的洞中,边插边说颜色名称,插满后用小锤敲击露在外边的圆柱体。让宝宝想一
第 5 页 共 44 页
想会掉出什么颜色的圆柱。 (5)、用同样的方法将其它圆柱插进洞中并敲出。 (6)、整理教具,向家长讲述教学目的及家庭延伸方法。 (7)、双手拿塑料筐将其送回原来的位置:“玩具不玩了要从哪拿的送回哪去。” (8)、卷工作毯,将工作毯放回工作毯架上。 变化延伸:
导。 (4)、听音乐请宝宝将教具收回原处,一位教师:“音乐响了请宝宝把玩具收好从哪拿的送回哪去。”
指导宝宝收玩具,另一位教师协助宝宝收工作毯。 (5)、主课教师:“收好工作毯的宝宝和妈妈一起坐到蒙氏线上和老师一起拍拍手。”引导宝宝坐回蒙
氏线上,准备唱名活动。 (6)、配课教师关掉收玩具音乐,准备好电子琴为唱名活动伴奏。
B、配课教师弹琴伴奏。 C、唱完所有宝宝的名字后 ,主课教师用语言引导宝宝进入下一环节。 (2)、游戏活动 教学名称: 小猫操
24个月的幼儿早教方案

24个月的幼儿早教方案幼儿早教是指通过专门设计的活动和教育方法,以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潜能的开发。
以下是一个24个月的幼儿早教方案,详细介绍了每个月的主题和活动。
第1个月:感知发展-活动:观察周围环境,听音乐,摸软绵绵的毛绒玩具。
-目标: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提高感知发展水平。
第2个月:手眼协调-活动:给幼儿提供各种大小的玩具,让他们尝试抓取。
-目标: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精细动作能力。
第3个月:语言发展-活动:和幼儿进行对话,频繁使用简单的词语。
-目标: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增加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第4个月:认知发展-活动:玩各种形状的拼图和积木,刺激幼儿的认知能力。
-目标: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
第5个月:社交技能-活动:与其他幼儿进行互动游戏,如传球、拥抱等。
-目标: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增强他们与他人的互动能力。
第6个月:肢体运动-活动: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训练,如爬行、跳跃等。
-目标:促进幼儿的肢体运动发展,增强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第7个月:认物品-活动:给幼儿展示一些常见的物品,帮助他们识别并说出物品名称。
-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提高认物品能力。
第8个月:音乐感知-活动: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第9个月:绘画-活动:给幼儿提供彩色笔和纸,让他们用手指涂鸦。
-目标: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第10个月:物体辨识-活动:给幼儿出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品,要求他们辨别并说出物品名称。
-目标:提高幼儿的物体辨识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第11个月:决策能力-活动:给幼儿提供一些选择,让他们进行简单的决策。
-目标:培养幼儿的决策能力和自主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第12个月:触觉发展-活动:给幼儿提供各种材质的玩具,让他们感受不同的触觉刺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跳班(一)一、走线过程:引导宝宝跟随教师进行线上活动,在教室里摆放三个万象组合桥板,请宝宝跟随教师转弯。
目的:培养宝宝的平衡感,练习转弯,训练身体的控制能力。
二、Hello时间目的:学会与人问好,从小培养社交礼仪。
三、教师展示拧螺丝目的:培养专注力,增进手腕灵活性。
准备:工作台过程:教师出示三指,将工作台上的螺丝拧下来,再对应将其拧回去。
四、幼儿操作教师对其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辅导,仔细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并与家长做好沟通。
五、宝宝魔法眼:《房子和船》目的:培养宝宝的观察力及想象力,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过程:教师出示图片给宝宝和家长看,并询问这像什么?给宝宝时间,鼓励宝宝自己思考,教师可引导宝宝说出答案。
教师将图片藏到身后,将其翻转,再展示给宝宝看,这幅图像什么?当得到宝宝的回答后,将图再次翻转,让宝宝知道他们是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注:配合图片,教师还需引导宝宝学习一首,与该图片相关的儿歌。
)儿歌:《月牙船》月牙船,银闪闪,悄悄划进大水田。
青蛙见了好欢喜,噌的一声跳上船。
谁知船儿不结实,一下变成碎片片。
吓得青蛙呱呱叫,扑通扑通逃老远。
六、唱名字目的:培养自信心;激发表现欲,增强本体意识,在与同伴交往中感知尊重和被尊重。
过程:教师先作试范自我介绍:叫什么名字?几岁了?最喜欢(谁)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帮宝宝做自我介绍并表示年龄。
请其他的宝宝拍手欢迎。
词谱:1 3 5 5 /5 —/ 1 6 5 5 /5 —/ 1 3 5 5 /5—/ 5 4 3 2 / 1 1 1×××你/好 / ×××你/好 / ×××你/好 / 我们都是/好朋友七、音乐游戏:《举你的右手摆一摆》目的:感知音乐节奏,引导宝宝学习分辨左右。
准备:音乐碟片过程:教师与宝宝对面对站立,引导宝宝跟随音乐指令做动作。
儿歌:来来来,小朋友,把你的双手摆一摆,向前摆,向后摆,绕一个圆圈蹲下来。
来来来,小朋友,把你的身体摆一摆,向左摆,向右摆,绕一个圆圈跟我来。
八、律动:《五指歌》目的:培养宝宝的模仿能力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训练肢体的协调性。
过程:教师引导宝宝和家长,跟随音乐做动作。
九、体能训练:跳跃摘物目的:培养竞争意识,训练身体的协调能力。
准备:彩绳、蔬果卡片、小筐过程:两位教师在教室的一端拉开系有蔬果卡片的彩绳,请宝宝从教室的另一端出发,跑到彩绳处跳起来摘上面的卡片,摘到后跑回起点处放到小筐里。
看哪个宝宝摘的多。
跳跳班(二)一、走线过程:引导宝宝跟随教师进行线上活动,在教室里摆放三个万象组合桥板,请宝宝跟随教师转弯。
目的:培养宝宝的平衡感,练习转弯,训练身体的控制能力。
二、Hello时间目的:学会与人问好,从小培养社交礼仪。
三、教师展示扫物目的:训练双手配合打的动作,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准备:黄豆、扫帚组过程:教师将绿豆倒出,再拿起扫把将绿豆扫起来。
四、幼儿操作教师对其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辅导,仔细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并与家长做好沟通。
五、宝宝魔法眼:《人和仙人掌》目的:培养宝宝的观察力及想像力,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过程:教师出示图片给宝宝和家长看,并询问这像什么?给宝宝时间,鼓励宝宝自己思考,教师可引导宝宝说出答案。
教师将图片藏到身后,将其翻转,再展示给宝宝看,这幅图像什么?当得到宝宝的回答后,将图再次翻转,让宝宝知道他们是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注:配合图片,教师还需引导宝宝学习一首,与该图片相关的儿歌。
)儿歌:《小睡莲》小睡莲,真漂亮,粉红小脸桃花样。
小睡莲,睡得香,荷叶当枕湖做床。
六、唱名字目的:培养自信心;激发表现欲,增强本体意识,在与同伴交往中感知尊重和被尊重。
过程:教师先作试范自我介绍:叫什么名字?几岁了?最喜欢(谁)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帮宝宝做自我介绍并表示年龄。
请其他的宝宝拍手欢迎。
词谱:1 3 5 5 /5 —/ 1 6 5 5 /5 —/ 1 3 5 5 /5 —/ 5 4 3 2 / 1 1 1×××你/好 / ×××你/好 / ×××你/好 / 我们都是/好朋友七、游戏:《倒车运物》目的:训练宝宝倒着走及运球的能力。
提高宝宝的平衡能力。
准备:玩具、小筐过程:请家长站在教室的一端,宝宝站在另一端,双手抱着玩具倒着走,把玩具运给家长。
八、律动:《五指歌》目的:培养宝宝的模仿能力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训练肢体的协调性。
过程:教师引导宝宝和家长,跟随音乐做动作。
九、体能训练:《开坦克》目的:发挥宝宝身体的自我保护功能。
准备:彩虹接龙过程:教师给每个家长发一个软圈,请宝宝趴在软圈中,做向前爬的动作带动软圈前进,家长在旁边保护。
跳跳班(三)一、走线过程:引导宝宝跟随教师进行线上活动,在教室里摆放三个万象组合桥板,请宝宝跟随教师转弯。
目的:培养宝宝的平衡感,练习转弯,训练身体的控制能力。
二、Hello时间目的:学会与人问好,从小培养社交礼仪。
三、教师展示按彩钉目的:训练手眼协调按的动作,发展拇指力量。
准备:彩钉板过程:教师出示二指拿一个彩钉放在彩钉板上,出示拇指将彩钉按下去。
四、幼儿操作教师对其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辅导,仔细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并与家长做好沟通。
五、宝宝魔法眼:《树和裙子》目的:培养宝宝的观察力及想像力,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过程:教师出示图片给宝宝和家长看,并询问这像什么?给宝宝时间,鼓励宝宝自己思考,教师可引导宝宝说出答案。
教师将图片藏到身后,将其翻转,再展示给宝宝看,这幅图像什么?当得到宝宝的回答后,将图再次翻转,让宝宝知道他们是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注:配合图片,教师还需引导宝宝学习一首,与该图片相关的儿歌。
)儿歌:《柳树影》柳树站在小河边,柳枝映在小河面。
小狗想捞柳枝玩,河水一晃:“我不干!”六、唱名字目的:培养自信心;激发表现欲,增强本体意识,在与同伴交往中感知尊重和被尊重。
过程:教师先作试范自我介绍:叫什么名字?几岁了?最喜欢(谁)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帮宝宝做自我介绍并表示年龄。
请其他的宝宝拍手欢迎。
词谱:1 3 5 5 /5 —/ 1 6 5 5 /5 —/ 1 3 5 5 /5 —/ 5 4 3 2 / 1 1 1×××你/好 / ×××你/好 / ×××你/好 / 我们都是/好朋友七、游戏:《象吹泡泡》目的:发展宝宝手部小肌肉协调性,增强归类能力。
准备:大象、小象的图片,大的、小的圆形彩色卡片(若干张)、小筐过程:教师出示大象、小象的图片,将大小圆形卡片放在小筐里发给宝宝,家长和宝宝将大泡泡粘在大象的图片上,小泡泡粘在小象的图片上。
八、律动:《五指歌》目的:培养宝宝的模仿能力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训练肢体的协调性。
过程:教师引导宝宝和家长,跟随音乐做动作。
九、体能训练:《小兔子采蘑菇》目的:在运动中训练宝宝的平衡感,练习连续跳。
准备:万象组合(或呼啦圈)、蘑菇卡片过程:教师将圆圈摆成一竖排,蘑菇卡片散放在一端,宝宝站在另一端。
教师告诉宝宝小兔子要出去采蘑菇给妈妈吃了,请宝宝连续跳过2-3个圈,采到蘑菇后宝宝跑回来。
跳跳班(四)一、走线过程:引导宝宝跟随教师进行线上活动,在教室里摆放三个万象组合桥板,请宝宝跟随教师转弯。
目的:培养宝宝的平衡感,练习转弯,训练身体的控制能力。
二、Hello时间目的:学会与人问好,从小培养社交礼仪。
三、教师展示动物的晚餐目的:了解事物的关联性。
准备:按图找位过程:教师取出动物板介绍动物的名称,将动物板摆放在工作毯上,取出动物的事物散放,根据动物找相应的事物放在旁边。
四、幼儿操作教师对其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辅导,仔细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并与家长做好沟通。
五、宝宝魔法眼:《萝卜和鱼》目的:培养宝宝的观察力及想像力,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过程:教师出示图片给宝宝和家长看,并询问这像什么?给宝宝时间,鼓励宝宝自己思考,教师可引导宝宝说出答案。
教师将图片藏到身后,将其翻转,再展示给宝宝看,这幅图像什么?当得到宝宝的回答后,将图再次翻转,让宝宝知道他们是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注:配合图片,教师还需引导宝宝学习一首,与该图片相关的儿歌。
)儿歌:《小金鱼》小金鱼,水中游,又摇尾巴又点头。
圆眼睛,小嘴巴,就像水中一朵花。
六、唱名字目的:培养自信心;激发表现欲,增强本体意识,在与同伴交往中感知尊重和被尊重。
过程:教师先作试范自我介绍:叫什么名字?几岁了?最喜欢(谁)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帮宝宝做自我介绍并表示年龄。
请其他的宝宝拍手欢迎。
词谱:1 3 5 5 /5 —/ 1 6 5 5 /5 —/ 1 3 5 5 /5 —/ 5 4 3 2 / 1 1 1×××你/好 / ×××你/好 / ×××你/好 / 我们都是/好朋友七、音乐游戏:《呼噜噜》目的:感受诙谐歌曲的乐趣。
能通过动作、歌唱表达自己的感受。
准备:小猪头饰过程:教师请宝宝们带上小猪的头饰,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表演。
儿歌:1=C2/43 5 5 | 1 3 3 | 6 2 2 | 7 6 5 | 1·6 | 1·6|. . . ..小小猪胖呼呼,耳朵大腿儿粗,走路摇摇1 3 3 0 | 5·3 | 5·3 | 4 32 | 1 - | × -| × - ||小尾巴,唱起歌儿呼噜噜。
(白)呼、呼。
八、律动:《捏拢放开》目的:培养宝宝的模仿能力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训练肢体的协调性。
过程:教师引导宝宝和家长,跟随音乐做动作。
九、体能训练:《快乐彩虹》目的:练习宝宝听指令做动作的能力。
准备:彩虹接龙过程:教师在地垫上放好与宝宝人数相等的彩虹接龙(软圈),请宝宝和家长听着音乐按教师指令“跑”或“走”,音乐一停,教师发出指令:“手摸彩虹接龙”或“脚踩彩虹接龙”等,请宝宝在家长引导下,按指令做出相应动作。
跳跳班(五)一、走线过程:引导宝宝跟随教师进行线上活动,在教室里摆放三个万象组合桥板,请宝宝跟随教师转弯。
目的:培养宝宝的平衡感,练习转弯,训练身体的控制能力。
二、Hello时间目的:学会与人问好,从小培养社交礼仪。
三、教师展示系鞋带目的:训练手眼协调的能力,培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准备:小鞋子过程:教师取出小鞋子,出示三指示范系鞋带。
四、幼儿操作教师对其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辅导,仔细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并与家长做好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