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生平

蒙特梭利生平
蒙特梭利生平

蒙特梭利生平

玛利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

·20世纪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平权主义者

·唯一因幼儿教育连续三次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女性

·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医生

蒙特梭利学校的毕业生

·Larry Page和Sergey Brin(Google创始人)

·Will Wright (孢子和模拟人生系列设计者)

·Jeff Bezes(亚马逊的创始人)

·Bill Gates(世界首富)

·哈里王子,威廉王子

·比尔·克林顿一家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作者

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极富有创造力,有主见,可见,蒙氏教育对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生命中的五大阶段

·早年生涯

·医学院时期

·首次接触特殊教育(第一个奇迹)

·儿童之家的建立(第二个奇迹)

·全球蒙特梭利运动

早年生涯——出生

·1870年8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契阿瑞发立。

早年生涯——蒙特梭利一家

·父亲:亚力山卓·蒙特梭利

意大利统一战争中的军人,战后作为公务员任职于国立烟草公司的财政管理部门。

·母亲:芮妮迪·史多潘妮

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女子,并且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

蒙特梭利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对他很严格,从不溺爱她。例如:又一次蒙特梭利一家人外出旅游,三个月之后归来,蒙特梭利的父母想要先打扫完卫生在开火做饭,年幼的蒙特梭利想要吃饭,不依不饶的让母亲做饭给她,然后母亲把她带到了厨房,从橱柜里拿出一块放了三个月的已经发霉了的面包,说“你如果实在饿了的话,就把它先吃了吧,不然就等我们收拾完了在做饭。”

早年生涯——学校教育

·1875年,因父亲调职举家迁居罗马

·1883年(13岁),就读于公立米开朗基罗.鲍拿若堤技术学校

·1886年(16岁),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并进入当时只招收男性的技术学院,并一直维持很好的成绩于1890年毕业。

·1890年(20岁),在罗马大学攻读数学,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

医学院时期

·三大磨难:

·入学被拒

·父亲断交

·同学排斥

医学院时期——入学被拒

·校方拒绝蒙特梭利的入学申请

·女性就读医学院一度成为当时最热门的社会事件

·当时的意大利有严重的女性与职业的歧视

·引起了教皇里奥十三世(Leo XIII)的注意

·1982年(22岁)正式入读医学院

医学院时期——父亲断交

·再三忤逆父亲,被断绝关系,中断经济来源

·依靠母亲偷偷资助与自身的工读将医学院课程完成

医学院时期——同学排斥

·因为性别而遭到排挤

·男同学不愿与她共同进入一间解剖室,因此,蒙特梭利常常独自一人待在解剖室,与死尸独处

医学院时期

·挺过了艰苦的医学院生活,愈挫愈勇,完成前两年为医学做准备的科学基础后,又完成四年解剖和临床工作的课程,取得医学学位。

·1894年(24岁),因病理学科的优异表现获得Rolli奖以及一千里拉的奖学金。最高荣誉的奖学金!

·1896年(26岁),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代表意大利参加在柏林的国际妇女会议

首次接触特殊教育——伊塔与塞根

·接受并融会贯通两位巨人的思想

·伊塔(Itard)

-亚维农的男孩(又称狼孩)

-“特殊教育之父”

·塞根

-主张发展迟滞并非“大脑失常”,而是“神经系统失常”。

-使用“孤立单个感官进行刺激”的手法来教育与治疗迟缓儿童”

-其工作成果影响后世许多“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

首次接触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成功

·1890年,成为罗马培训特殊教师的机构负责人

·1900年,成为国际迟缓儿童学院的师范学校负责人

·两年下来,特殊学校的儿童不仅会写,会讲,也通过了当时罗马地区的为正常孩子举办的公共考试

蒙特梭利的第一个奇迹!

·特殊学校儿童通过考试这件事引起了蒙特梭利的思考,特殊学校的孩子都能通过的考试,为什么正常儿童还有不同通过考试的呢?1901年,蒙特梭利辞去了所有的工作,返回罗马大学重新研读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卫生学。

·同年,儿子马里奥出生

儿童之家的建立(1)

·1907年,第一所儿童之家建立

·意大利语:CASA dei bambini

·英语:Children’s House

·地址:罗马圣洛伦斯区一处公寓的房间

·成人教师:蒙特梭利+一个非专业的成人助理

·孩子数量:60人

·不教的教育:演示是为了能够让他自主完成这件事

儿童之家的奇迹

·“......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摘自《百度百科》

蒙特梭利的第二个奇迹!

全球蒙特梭利运动(1)

·1909年(39岁),墨西拿岛上设立了墨西拿地震孤儿学校

·同年4月和11月,第二、第三所儿童之家在该区相继建立起来,欧洲各国也纷纷效仿建立儿童之家·同年,意大利西西里岛墨西拿发生大地震,十万余人丧生

·同年,瑞士的意大利区将境内的孤儿院和幼儿园改成儿童之家,并以蒙特梭利教学方式和教具,取代福禄贝尔恩物

全球蒙特梭利运动(2)

·1914年(44岁)罗马开办第二届国际蒙特梭利训练课程,蒙特梭利手册出版

·1915年(45岁)在圣地亚哥开办第三届国际蒙特梭利训练课程

·1916年(46岁)搬到巴塞罗那并开办第四届国际蒙特梭利训练课程

·同年,[进阶蒙特梭利教学法]出版

·1919年(49岁)蒙特梭利博士首度访问英国,在伦敦开展一系列的国际教师培训课程

·1922年(52岁)奥地利第一所儿童之家成立

全球蒙特梭利运动(3)——巴拿马世博会

·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蒙特梭利接受美国国家教育协会赞助,参加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并建成以玻璃墙做成的示范教室,成为博览会最吸引人的景点

·同年,中国首次参加世博会,包括泸州老窖等一批展品在展会上获奖

全球蒙特梭利运动(4)——蒙特梭利在美国

·1913年,蒙特梭利生平首次访美·受到许多著名人士接见与访问·玛格丽特.威尔逊·托马斯.爱迪生·海伦.凯勒

·蒙特梭利引发美国教育界的巨大争议

·影响普及的关键人物:克伯屈克(Kilpartrick,1914)

·学术界对蒙特梭利学说的否定与当时的教育思潮与蒙特梭利理论的冲突

·蒙特梭利对教师培训与教具制造工作的独断负责

·1920年,蒙特梭利运动在美国式微,直至40年后才再次兴起

全球蒙特梭利运动(5)

·1922年(52岁),蒙特梭利博士被意大利任命为政府部门的学校都察员

·同年,墨索里尼发动暴乱夺取意大利政权,自任内阁总理

·1924年,蒙特梭利强调秩序这一点很吸引墨索里尼,为借助墨索里尼推广蒙特梭利在意大利的教育思想与理念,蒙特梭利与墨索里尼会晤,墨索里尼承认并答应广泛设立蒙特梭利学校

全球蒙特梭利运动(6)——国际蒙特梭利协会的成立

·1929年,国际蒙特梭利协会AMI(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在丹麦成立,召开第一届蒙特梭利大会,蒙特梭利任会长,旨在传承、维护蒙特梭利博士的成果

全球蒙特梭利运动(7)——蒙特梭利运动与法西斯政府

·1932年(62岁)蒙特梭利在意大利推行蒙特梭利理念变得困难重重

·1933年(63岁)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纳粹德国下令关闭德国境内所有的蒙特梭利学校

·1934年(64岁)墨索里尼政权勒令意大利境内所有蒙特梭利学校在一天之内全部关闭,查禁蒙特梭利所有著作。蒙特梭利被迫离开祖国,逃往西班牙

·1935年(65岁)AMI总会迁往荷兰阿姆斯特丹

·1936年(66岁)欧洲和平代表大会启动,其宗旨是处理与和平有关的政治问题

全球蒙特梭利运动(8)——二战中的蒙特梭利运动

·1936年(66岁),《童年之秘》(Secret of Childhood)出版

·1937年(67岁),丹麦政府提供哥本哈根议会厅作为蒙特梭利运动的会议场所,该会议主题是《致力于和平的教育》,蒙特梭利博士的演讲内容,已互为人类道德为主要内容

·1939年(69岁),蒙特梭利携其子马里奥一同离开荷兰,前往印度开办培训课程,战争期间会晤甘地、泰戈尔、尼赫鲁等人

·1940年(70岁),二战爆发,意大利与德军联盟,印度也加入二战,蒙特梭利博士被迫避居印度,她被允许在印度开展培训课程

·同年,马里奥被当成意大利间谍监禁

·同年8月30日,印度总督以释放马里奥作为蒙特梭利70大寿的贺礼

全球的蒙特梭利运动(9)

·1946年(76岁),发表《新世界的教育》

·1947年(77岁),应意大利政府邀请,返回祖国,重建被摧毁的蒙特梭利学会

·同年,发表《教育人类潜能》(To Educate the Human Pottential)

·1948年(78岁),《发现儿童》、《教育人类潜能》、《了解你的孩子》相继出版,并返回印度继续教学课程

·1949年(79岁),蒙特梭利应邀到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演讲

·同年,《吸收性心智》一书出版

·同年,首度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1950年,(80岁)再度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1951年,(81岁)最后一次出席国际蒙特梭利大会,第三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被阿姆斯特丹大学授予荣誉哲学博士称号

荷兰辞世

·1952年5月6日,葬于荷兰诺德维克天主教墓园,享年82岁

蒙特梭利的贡献与成就

1 婴儿自出生起即开始学习,若孩子到六岁才开始教育为时已晚,而三岁开始合适的教育并不嫌早

2 幼儿透过游戏和到处可见的“教具”来进行工作(学习)

3 孩子的智力需要在不断用感官观察与用手操作中发展

4 儿童与成人是不同的,并非只是成人的缩小版

5 若要有效教育,则须让家长参与教学

6 环境对儿童的学习有着绝对的影响力

7 提倡使用适合幼儿尺寸的家具

8 个别化的教学指导与观察

9 “吸收性心智”概念的提出

10“敏感期”概念的提出

11混龄模式

·三种年龄的学童在同一个班级学习,这样,年龄小的孩子自发地对年龄大的孩子的工作感兴趣,并向后者学习,还会得到后者的帮助。

蒙特梭利的相关著作

蒙特梭利之著作

·《童年之秘》(Secret of Childhood)

·《发现儿童》(Discovery of the Children)

·《吸收性心智》(The Absorbent Mind)

·《教育与和平》(Peace and Education)

·《新世纪的教育》(Education in New Century)

·《人的成长》(Formation of Human Being)

与她有关的著作

·《蒙特梭利与儿童教育》(E.M.Standing)

·《蒙特梭利传记》(Montessori:A Biography)

·《丛林之子》(Itard)

·《21世纪中的蒙特梭利学习——给家长与老师的指导书》(M.Shannon Helfrich , Montessori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A Guide for Parents & Teachers)

结语:

“很多人认为我就是一个慈祥和蔼的老奶奶,喜欢坐在壁炉边上的摇椅,给围在身边的孩子们讲故事……他们让我厌烦!我是一个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探寻着人类最为深奥神秘的秘密,而我从这些孩子们身上找到了答案。

——Maria Montessori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的介绍(一)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一) 思想背景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是继福禄倍尔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她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创办“儿童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她撰写幼儿教育著作,开办国际训练课程,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1)方法论:她受法国特殊教育专家及医学家依塔德及其弟子塞贡的影响尤深。蒙台梭利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时曾说:她的方法的成功是她10年研究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对依塔德及塞贡40年所做工作做总结。 (2)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蒙台梭利成年之际正处于19世纪末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时期,加之其本人曾学医,故除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孟德尔的遗传学说外,法国昆虫家法布尔,生物学家喀需尔及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对她的影响很大。法布尔主从自然环境中观察所研究对象的行为,德弗里提出有机进化的突变理论及昆虫生长的敏感期理论;喀需尔则从生理学角度大声疾呼要重视幼儿教育,这些主在蒙式理论都留下了痕迹。 (3)近代西方哲学与心理学: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宣传“生命的冲动”具唯一的实在,其向上的运动创造精神,也创造生命的形式,在社会历史的问题上,柏格森主用“个性自由”的“开放社会”来代替“暴力统治”的“封闭社会”。这些思想都对蒙台梭利产生了影响。在心理学上,蒙台梭利接受了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同的心理学思想,认为控制人类行为的本能是冲动,强调幼儿来自天生的自发的能动性的重要作用。此外,他们感官教育思想具有不同的心理官能,且可以分开加以训练的官能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4)教育思想:蒙台梭利早年正置身于新教育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她和新教育许多代表人物一样,接受了夸美纽斯(https://www.360docs.net/doc/0513602435.html,enius),卢梭(J.J.Rousseau),裴斯塔洛齐(J.H. Pestalozzi),福禄倍尔(F.W.A.Froebel)等人的儿童本位及发论思想。 (5)社会思想:一方面,都灵大学犯罪人类学教授赛塞洛.隆布洛索(Cesaro Lombr oso)对她的影响很大,他认为通过适宜的幼儿教育可以减少社会上的犯罪现象。另一方面,受她的老师罗马大学人类学教授吉斯佩.塞吉(Giuseppe Sergi)的影响,她注意研究幼儿

蒙特梭利生平

蒙特梭利生平 玛利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 ·20世纪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平权主义者 ·唯一因幼儿教育连续三次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女性 ·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医生 蒙特梭利学校的毕业生 ·Larry Page和Sergey Brin(Google创始人) ·Will Wright (孢子和模拟人生系列设计者) ·Jeff Bezes(亚马逊的创始人) ·Bill Gates(世界首富) ·哈里王子,威廉王子 ·比尔·克林顿一家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作者 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极富有创造力,有主见,可见,蒙氏教育对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生命中的五大阶段 ·早年生涯 ·医学院时期 ·首次接触特殊教育(第一个奇迹) ·儿童之家的建立(第二个奇迹) ·全球蒙特梭利运动 早年生涯——出生

·1870年8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契阿瑞发立。 早年生涯——蒙特梭利一家 ·父亲:亚力山卓·蒙特梭利 意大利统一战争中的军人,战后作为公务员任职于国立烟草公司的财政管理部门。 ·母亲:芮妮迪·史多潘妮 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女子,并且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 蒙特梭利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对他很严格,从不溺爱她。例如:又一次蒙特梭利一家人外出旅游,三个月之后归来,蒙特梭利的父母想要先打扫完卫生在开火做饭,年幼的蒙特梭利想要吃饭,不依不饶的让母亲做饭给她,然后母亲把她带到了厨房,从橱柜里拿出一块放了三个月的已经发霉了的面包,说“你如果实在饿了的话,就把它先吃了吧,不然就等我们收拾完了在做饭。” 早年生涯——学校教育 ·1875年,因父亲调职举家迁居罗马 ·1883年(13岁),就读于公立米开朗基罗.鲍拿若堤技术学校 ·1886年(16岁),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并进入当时只招收男性的技术学院,并一直维持很好的成绩于1890年毕业。 ·1890年(20岁),在罗马大学攻读数学,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 医学院时期 ·三大磨难: ·入学被拒 ·父亲断交 ·同学排斥 医学院时期——入学被拒 ·校方拒绝蒙特梭利的入学申请 ·女性就读医学院一度成为当时最热门的社会事件

蒙特梭利人物介绍

蒙特梭利人物介绍

蒙特梭利教育法简称“蒙特梭利”——由玛丽亚·蒙特梭利(1870-1952)博士创建,玛丽亚·蒙特梭利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蒙特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基亚拉瓦莱小镇。父亲是贵族后裔军人,性格平和、保守;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特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玛丽亚·蒙特梭利生平: 蒙特梭利成长于有教养的家庭。她的父亲亚历山大·蒙特梭利(Alessandro Montessori)在财政部工作,并管理国营烟草手工制造局。母亲芮妮尔.斯托帕尼(Renilde Stoppani)是神学兼地质学教授安东尼奥·斯托帕尼[1](Antonio Stoppani)的侄女。蒙特梭利结合神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发展出她的宇宙教育理论。早在学生时期,蒙特梭利即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因此就读一所科技高中。1890年蒙特梭利登记研读医学(这在意大利是在1875年才可能发生的事)。 在学业上,蒙特梭利特别专研胚胎学和进化论。她的科学观点原则为实证主义。在最后两学年中,她在罗马一家心理专科医院担任助理。蒙特梭利特别专注儿童医学,并且在罗马的大学儿童医院的儿童心理部门担任助理医师,同时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她重点针对那里需要特别照顾的、精神上有障碍的儿童。蒙特梭利被这些儿童没有尊严、无人照顾的

生活状况深深触动并致力补救。因此她将让·马克·加斯帕尔·伊塔尔和爱德华·塞金(Edouard Seguin)逐渐被遗忘的、关于“心理学方法”的教科书翻译成意大利文。 如同这两位前辈,蒙特梭利相信如何对待“弱智”或“智障”不是医学的问题而是教育的问题。因此她要求设立针对这些被折磨儿童的特别学校。 1896年蒙特梭利完成精神病学有关“对抗的幻觉”的博士论文。之后便开启她最重要的研究岁月。直到1907年蒙特梭利发展出人类生物学的理论,并且根据她的教育学和在儿童之家的实际实验,奠定神经精神病学的基础。 1898年蒙特梭利未婚生下儿子马利欧。她让人照顾他并且去乡下探望他。之后马利欧担任蒙特梭利的秘书,直到她去世,或许他也是蒙特梭利所构想出成长理论的创造者之一。直到马利欧40岁时,蒙特梭利才告诉他是她的儿子。 1899年蒙特梭利获得意大利教育部长圭多·巴切利(Guido Bacelli)授命,在罗马举行一系列关于精神障碍儿童的教育的演讲。得益于这门课程两年后成立了以蒙特梭利为领导者的医疗卫生教育机构。在这个时期蒙特梭利发展出针对语言课程和数学特别的教学法。 1901年蒙梭梭利离开这个机构,并且开始人类学、心理学和教育哲学的课业。1904年她在罗马大学教育学机构讲授人类学和教育学。

蒙氏教具88件 蒙特梭利教具88件简介

感官教具 A001 插座圆柱体 由4组圆柱体组成。培养儿童辨别大小、高低、粗细、深浅的触觉、视觉能力,依圆柱体顺序对应培养逻辑思考敏锐观察能力;把握圆柄可作握笔练习和写字前准备。 A002 彩色圆柱 由4盒、每盒10个圆柱组成。培养视觉上识别大小、对应概念,发展手眼动作的协调,手臂肌肉控制力,培养敏锐的观察和注意力。 A003 长棒 由10根方长棒组成。透过触觉、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长度的差别有正确的了解,发展手、眼与肌肉的协调性;数学教育(量,基本运算、十进位、分制系统)的直接准备教具。 A004 棕色梯 由10块长方体组成。透过触觉、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等次的差异有充分的认识,发展眼、手、肌肉的动作协调;了解递进、递减的关系;学习长方体的概念;培养逻辑思考(顺序性和专注观察能力。 A005 粉红塔 由10块立方体组成。透过视觉正确获得对三维空间差别变化的知觉;了解递进、递减的关系;培养立方体的概念、手眼协调和肌肉运动的控制力;积高时敏锐的观察力;数学教育(理解十进位法)的间接准备;逻辑思考(顺序性)的能力。

A006 嗅觉筒 通过嗅觉筒的配对操作,训练嗅觉器官辨别各种气味的能力,利用嗅觉器官感知事物的经验。 A007 音筒 两个木箱中各有6个木制圆筒组成,圆筒内装有石子、沙子、壳类、米粒、米糠等不同材料,摇动时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培养辨别声音强弱的听觉能力,发展腕部的肌肉运动。 A008 味觉瓶 由8个滴瓶组成。品尝各式味道,培养辨别基本味觉的能力。 A009 温量板 由金属、石材、木质、地毯片各2块组成,培养对温度的感觉,辨别温度的差异。 A010 铁制几何嵌板 金属几何嵌板是书写能力的直接预备,练习金属嵌板不仅强化三指抓的能力,加强腕肌的协调力,而且透过描绘的练习,更可增强笔触力道的熟练度,重叠描绘不同的几何图形板使图形变化无穷。 A011 构成三角形 由5盒不同的三角形块组成。透过视觉认识三角形,通过对多边形的组合与分解了解三角形与多边形的几何关系和相等概念。

蒙特梭利的生平

蒙特梭利的生平 开封市教育幼儿园石珂珂玛利亚·蒙特梭利(1870--1952) 1.20世纪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女权主义者 2.唯一一个因幼儿教育,连续三次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女性 3.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医生 蒙特梭利的出生 1870年8月31日,蒙特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契阿瑞发立一个靠海的美丽的小渔村。她的父亲亚力山卓·蒙特梭利是意大利统一战争中的军人,战后作为公务员任职于国立烟草公司的财政管理部门;她的母亲芮妮迪·史多潘妮是一名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女子,并且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蒙特梭利的家教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严格的,不过也因为她的母亲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才使得蒙特梭利成长为一名坚强、坚韧的女性。 生命中的五个阶段 一、早年生涯(学校教育) 1.1879年因父调职全家迁居罗马 2.1883年(13岁)就读于公立的米开朗琪罗·鲍拿若堤技术学校 3.1886年(16岁)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进入当时只招收男性的技术学院;189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4.1890年(20岁)进入罗马大学攻读数学 二、医学院时期的三大磨难 1.被拒医学院 当时的意大利社会正处于性别歧视与职业歧视,所以当玛利亚·蒙特梭利申请进入医学院就读时遭到了校方的拒绝,并且女性就读医学院一度成为当时最热门的事件。不过这件事引起了当时教皇里奥十三世的注意,里奥十三世公开发表言论支持蒙特梭利就读医学院;里奥十三世的支持,让蒙特梭利在1892年正式入读医学院。 2.父亲与其断绝关系 在蒙特梭利进入医学院之前,她曾想进入建筑设计学校被父亲以断绝关系为由放弃;进入医学院就读父亲也是不允许的,不过蒙特梭利坚持自己的求学道路。由于她的再三忤逆,亚力山卓·蒙特梭利也就是她的父亲跟她断绝了关系同时也切断了她的经济来源。无奈她只能靠自己勤工俭学挣的微薄收入和母亲的偷偷资助维持大学开销。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介绍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介绍 刚刚成为父母的年轻人,缺乏生活经验,往往急需一套正规的宝宝教育方案来启示他们。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正是对当代幼儿教育的一座里程碑。了解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你会知道早期教育的必要性,也会感觉到儿童教育方面的创新。下面我们就为您大致介绍一下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1、人的创造性 人类不只是有创造性,还在不断发挥创造性。人类在未成熟的状态出生,其后要靠以后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工作,这是一种自然性,创造是自然而生的。手的活动及语言在不断地保持调和,最后才能培养出孩子自己的人格,而人格在成长过程中发挥各种创造能力。 2、自发性的智能 学习的欲望,是受到与生俱来的智能所驱使,孩子内在有一种执著追求知识和求发展的冲动。那是内部发生的原动力,透过人格的选择及行动而表现出来。如孩子热衷做某一件事时,大多会不知不觉地进行分析、比一比、合起来、集在一起的工作。如果这种内在冲动不通过教育去启动他,将会使幼儿本身存在着的巨大能量迟滞、消磨。 3、使人成为人 第一个人是刚刚出生的生物性的人;第二个人是为人,为人就是受过教育,具备了教养、人格的人。蒙台梭利教育的意义,也就是人格形成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4、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对儿童的使命清楚了解所准备的,这个环境包含儿童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将所有不利于儿童成长的事物加以排除。 5、协助孩子自我发展 成人给儿童的教育是协助儿童自我发展,是给他出一己之力。传统的教育则是成人在那里不断地教导儿童怎样怎样去做,儿童就遵命式地去服从。那么,蒙台梭利教育就是让儿童发挥他自身的生命潜能,通过自身的实际的这种活动来发展自己各个方面,包括人格的养成,这是教育的真谛。

蒙特梭利介绍专业篇

蒙特梭利介绍(专业篇一) 目录 一、玛利娅.蒙特梭利简介 二、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 三、蒙特梭利教育的核心 四、家庭“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

一、玛利娅.蒙特梭利简介 (一)蒙特梭利生平 一、成长阶段(1870年-1986年) 1、1870年8月31日,玛利娅.蒙特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 那省的奇纳瓦里市。父亲亚历山德鲁.蒙特梭利,母亲瑞尼尔. 斯托帕尼。 2、1875年玛利娅.蒙特梭利五岁,举家迁居罗马。 3、1876年玛利娅.蒙特梭利进入公立小学一年级就读。 4、1883-1886年进入米开朗基罗技术学校(高中)。 5、1886-1890年进入达文奇工业技术学院,挑选了最喜欢的 学科-数学。 6、1890-1892年期间以杰出成绩就读罗马大学。 7、1892-1896年进入罗马大学医学院就读。1896年毕业,成 为意大利第一位女性医学博士。 二、准备阶段(1896-1906年) 1、1896年担任罗马大学附设医院-San Giovani Hospital之助理医师。在柏林举行的国际妇女会议上,已意大利代表身份出席会议。 2、1897年义务担任罗马大学精神医学科临床教学之助理医生。 3、1898年在柏林举行之教育会议上演说,并于罗马出版此演讲文《社会的不幸与科学上的新发现》。 4、1899年在意大利开始为期二周的演讲旅行,演说《新女性》与《现代慈善事业:儿童与和平》,获杰出医疗服务奖。

5、1900年担任罗马国立启智学校校长。 6、1901年辞卸校长一职,重回罗马大学修读哲学。 7、1902年受邀于拿坡里教育学术会议上演讲。 8、1904-1908年任罗马大学教育学院之自然科学与医学课程教授。 三、启蒙阶段(1907-1909年) 1、1907年在罗马的圣罗伦斯区设立第一所儿童之家。不久,第二所儿童之家相继成立。 2、1908年第三所儿童之家-米兰儿童之家成立。(依据史塔丁的说法:出版意大利版《教育人类学》) 3、1909年重要著作《蒙特梭利教学法》意文版。(意文版名称为《应用于儿童之家额幼儿教育之科学的教育方法》)。 四、发展阶段(1913-1952年) 1、1913年第一届国际训练课程在罗马开课。应麦克劳杂志之邀到美国演说,与卡内基大厅发表专题演讲。受邀至发明家爱迪生家中做客。 2、1914年荷兰儿童之家成立。著作《蒙特梭利手册》出版。克伯屈出版《检视蒙特梭利系统》严厉抨击蒙特梭利教育。 3、1915年于洛杉矶与圣地亚开设训练课程。第三届国际训练课程在美国旧金山开课。由美国教育协会赞助于旧金山的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上演讲。巴萨罗纳成立第一所蒙特梭利学校。 4、1916年在西班牙巴塞罗纳开训练课程。

蒙特梭利基本学习知识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学习蒙特梭利教育理论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 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总结了卢梭(J.Rousseau)、裴斯泰洛齐(J. H. Pestalozzi)、福禄贝尔(F.W.A.Froebel)等人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学科之大成,形成了她自己的儿童观思想,并奠定了她具有世界影响的蒙特梭利教育法(Monte- ssori Method)的理论基础。 二、相关教育家和教育理论简介: 1,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2,裴斯泰洛齐(1746-1827),瑞士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由于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就转而从事写作。 1780年出版的《一位隐士的夜晚时刻》概括了他的“教育必须顺乎自然”的理论。他坚信人性具有无穷的应变能力;人的道德修养和知识造诣由他自己负责,而教育则应发展人的天才,使他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在《格特鲁德是如何教育她的学生们的》一书中,详细讨论的虽然是智育的主要原理,但他却认为德育最为重要。法国大革命后,年过半百的裴斯泰洛齐才有了实践自己教育理想的机会,开始致力于儿童教育。他收养了许多战后孤儿;为了增强学生们的道德品质,他竭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家庭气氛的环境。他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愉快的时期。他还主办过两个学校作为教学实验基地,以证实他在德育、智育和体育三方面的教学法。其中一个学校闻名世界,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前往参观。其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自给、自立、自助和助人能力。当时这一教学法为教育界广泛接受,并促进了教师培训工作。他的很多教学原理贯注在现代初等教育中。 3,?福禄贝尔(Friedrich Frobel 1782-1852)是牧师的儿子。1782年出生在德国一个美丽的村庄,在他出生九个月时母亲去世,父亲再婚,继母对福禄贝尔很冷淡。年幼的福禄贝尔由舅舅抚养长大,舅舅也是一位牧师,他无微不至地关怀孤独的福禄贝尔,并将他送入学校学习,让他和同龄的朋友一样,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之中。 1797年16岁的福禄贝尔按照父亲的希望,学习几何、测量,当起了森林管理员,1799年进入“艾那大学”哲学系。1805年去葡萄牙开始教育生涯,他两次访问瑞士.J.H裴斯泰洛齐的伊韦尔东学院并在该校任教,他深受夸美纽斯(JO-Hann.amos Comenius 1592-1670)母亲学校的思想以及裴斯泰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1746-1827)家庭教育论的影响而成就其特有的幼儿教育思想。1837年,年已五十五岁的福禄贝尔开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同年四月,他邀请瑞士工匠紫格尔(Seigal)担任助手,开始为孩子制做“恩物”(Gabe gift)(即福禄贝尔教具),同时,动员家长制做教具,向家长讲解教具和手工的内容。1839年,他开设了幼儿教育辅导学习班,设置了游戏场所。1840年将此游戏场所命名为幼儿园,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四)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四) 此外,在蒙氏教育的施行上,有两点注意事项: 1.给孩子自由 “自由”是蒙氏“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简单的说,蒙氏认为强制的“教”法,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有害无益,除非把孩子的头脑解放出来,否则这些民族幼苗的发 展不会健全。 蒙特梭利认为“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却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在蒙氏教室中,孩子并没有被允许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他只能自由的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换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 “自由”该如何教育呢?蒙特梭利认为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教师必须掌握三大原则,即:○1预备符合成长需求的环境○2协助与观察孩子在环境中的需求○3订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并时常提醒孩子自我控制。 因此,对孩子应该以教育他们能独立为前提,允许儿童依其“内在需要”,自由的去选择“工作材料”——教具,自由地进行“工作”(操作)。 蒙特梭利表示:“你只要冷静的观望,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

在他们工作时不要干扰他”。 二、实施特点 蒙台梭利课程的实施中,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作为指导。可以在下面的几点特点当中体现出来。 (一)让幼儿自己做,也就是所谓的“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已建构完善的人格。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 (幼儿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对子女呵护的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其实,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 让我们来听听幼儿说: “我听到了, 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 (二)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生平介绍

玛利娅·蒙台梭利(意大利语:Maria 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者,的创始人。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于儿童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倡导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等概念。 代表作品《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 个人生平玛利娅·蒙台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1870年8月31日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Ancona)地区的基亚拉瓦莱(Chiaravalle)小镇。父亲亚历山德鲁·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蒙特梭利五岁时,因父亲调职而举家迁居罗马,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蒙特梭利虽是独生女,但父母并不溺爱她,而是注意对她的教育,如要求她守纪律,同情和帮助穷苦和残疾的儿童。因此她幼年时就特别关心那些不幸的儿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玛丽亚从孩提时代起,她的自尊心就非常强烈。有个老师对学生很严格,很权威,不尊重,不关心。有一次这位老师曾用略带侮辱的口吻提及她的眼睛,为了抗议,玛丽亚从此不在这老师面前抬起“这对眼睛”,她认为孩子也是一个人,也需要受到尊重。在安科纳上小学时,蒙台梭利也表现出关心、帮助其他儿童的倾向,对教师轻视儿童和侵犯儿童人格尊严的态度和行为极为反感。 十三岁时,她选择了多数女孩不感兴趣的数学,进入米开朗基罗工科学校就读。且于1886年时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奠定了数学基础。中学毕业后,在进入国立达芬奇工业技术学院,学习现代语言与自然科学。十六岁(1886年)进入工科大学,专攻数学。因后来发现对生物有兴趣,于1890年进入读生物。读了生物,蒙特梭利觉得对医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学医。“女孩子学医”在当时保守的欧洲社会里,可谓荒谬与决不可能。但蒙台梭利不顾父亲的反对(中断经济上的资助)以及教育制度的限制,凭着她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于获准进入医学院研读。由于她是班上唯一的女生,时常单独留在解剖室做实验,与死尸独处:再加上家人的反对,沉重的压力,无人可倾诉。不过蒙台梭利却能愈挫愈勇,因而培养出异于常人的毅力,为她日后献身儿童教育,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26岁获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罗马大学和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随即在罗马大学附属医院任精神病临床助理医生,诊断和治疗身心缺陷儿童,开始对低能儿童的研究发生了兴趣。她深入研究和检验了伊他(Jean itard)和塞贡(Edward Seguln)的教育低能儿童的方法,在此期间,曾去巴黎和伦敦参观和访问有关低能儿童的教育机构。 1898年在举行的教育会议上演说,并于罗马出版此演讲文《社会的不幸与科学上的新发现》。儿子马里欧·蒙特梭利诞生。 1899年在意大利开始为期二星期的演讲旅行,演说《新女性》与《现代慈善事业:儿童与和平》,获杰出医疗服务奖。 1900年担任罗马国立启智学校校长。 1901年辞卸校长一职,重回罗马大学修读哲学。

蒙台梭利生平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e 1870-1952),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著名的教育家,在幼儿早期教育方面,堪称旷世才女,她提出并倡导的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在全球的影响和地位非常深远。《西方教育史》称她为“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儿童教育家、医生,意大利第一个获得医学学位的妇女。曾任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院助理医师,研究残疾和低常儿童的心理和教育。1907年在罗马开办了“儿童之家”,招收了3-7岁的贫苦儿童进行教育实验,最终提出了“蒙台梭利”教育体系。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主要包括: ①强调感官训练与肌肉练习。蒙台梭利认为,感知—运动系统的训练是今后一切教育的基础;要使感知—运动训练取得最佳的效果,必须配有一定的材料,按照一定的练习程序进行训练;各种感知运动练习进行的速度必须适合每个儿童的学习速度;如果一种活动是多种感知觉动作的协同活动,那么就必须首先对各种感知觉动作进行适当的训练。 ②要求教师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所谓“有准备的环境”,一方面指充满爱与快乐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指经过教师组织与安排的物质环境,主要指各种可供幼儿操作使用的材料或教具,以及有关的设备如符合幼儿身材的桌椅等。蒙台梭利教具包括动作训练或实际生活训练教具、刚训练教具、读写算准备练习教具三类。 ③提出学习的重要原则是自动原则。为了实现这一原则,必须为幼儿准备教具或操作材料。有了教具或操作材料,才会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才能使幼儿专心的操作,才能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自我帮助,自我纠正。幼儿可以自己选择、决定操作什么教具或材料,但必须按照教师示范与讲解的方法来使用教具或材料。幼儿使用完了材料,必须把它放回原处,并照原样放好。教具的管理以及椅、柜、橱的清洁工作,都由幼儿自己负责,以培养幼儿守秩序与责任心。 ④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动作教育、感官教育和语言教育。动作教育包括动作的控制、照顾自己、待人接物等内容,也称实际生活训练,目的在于发展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责任感与耐心。感官教育帮助幼儿发展感知觉的敏锐性,区分和辨别相似以及细微差异的能力。听觉训练是语言教育的重点,一方面通过感觉材料对幼儿进行听觉训练,提高幼儿听声、辨音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向幼儿做发音示范,结合练习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读写算则以上述三种教育为基础,在上述三种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进行。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蒙台梭利以其毕生努力,研发出一整套以科学研究成果和发现为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方法、教材,并科学地研制了一系列教具(包括日常生活、感官、数学、科学、文化等教具),使人类从婴幼儿开始,能够几乎最大限度地成长合理、健康而有智能。更为重要的是,她以科学、爱和自由为孩子创造成长环境,尊重婴幼儿内在诉求,在孩子发展进程中的相应敏感期科学引导他们适时适性地成长。真正做到了使孩子在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中,发展并完善自己的人格,精神和独立自主的优秀意志力,完成满足自己生命发展和自我实现所需要的一切

蒙台梭利教育简介

蒙台梭利教育简介资阳车城幼儿园李燕蒙台梭利教育举世闻名。它不仅推动了幼教的发展,也使幼教工作的实践创新更加深入。我园2006年正式成立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实验班,我园的教师陆续送到北京、成都去进行蒙氏专业培训,取得《蒙台梭利教师专业证书》,孩子从二十名增加到近二百名,班级从一个班增加到八个班。在这几年的摸索实践中,我们借鉴蒙氏教育理念,结合精心设计的教具,有针对性的进行中国化的实验研究,幼儿在体、智、德、美方面得到了较和谐、全面的发展。 一、蒙氏教育培养了幼儿自我服务的技能,学会了规范的礼仪。 蒙氏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视日常生活教育,透过"日常生活练习"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及基本的品德行为,它所体现的是蒙台梭利"教育为了生活准备"的原则,是其他教学内容开展的基础。主要练习生活中的基本技能(抓、捏、贴、剪、撕、缝、洗等)与生活中的实物的操作,如:穿、脱、折叠衣物;清洗毛巾、玩具和生活用品;扫地、擦桌子、收拾玩具、用具;叠被子、做针线活等基本的劳动技能。经过练习,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劳动观念和习惯。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为集体服务。礼仪培养活动是蒙氏日常生活练习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是为社会生活顺利进行所必要学习的社会礼仪和规则。 二、蒙氏教育能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幼儿园的活动、环境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用蒙氏教育的话来讲,是"有准备的"。蒙台梭利教育强调环境的设计,是基于对幼儿特点,对幼儿天性的尊重与把握。在幼儿的眼中,蒙氏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因为这里有适合他们各自兴趣的、方便的、可操作的教具,他们可以轻松自在地工作。他们将心智集中在如何完成工作、如何解决问题上,安静、认真、自由地探索。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合作搭建粉红塔、棕色梯,然后请老师和同伴来分享他们的作品;他们也可以在语言区里进行有趣的自然识字活动,在数学区进行情景式的银行游戏。在户外,他们可以跳绳、拍球、进行身体训练、参加竞技比赛。同时他们也可以照顾一些小动物以及种植花草。他们彼此帮助、彼此照顾,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三、蒙氏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及心理品质。 蒙氏教育非常重视幼儿秩序性的培养。她认为"秩序是生命的第一需要,当他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真正的愉快情绪。相反,秩序乱了就会烦躁、不安。"因此,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规律的生活环境,各活动区摆放的教具尽量固定,并贴好标签,要求幼儿操作完后要物归原处,分类有序地摆放回原位。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教育活动,要求幼儿按程序、步骤、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从小培养幼儿独立做事的愿望及做事就要认真、有序、细心、善始善终,养成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困难的良好习惯和品质。 四、蒙氏教育有利于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每一种蒙氏教具都是按顺序排列的,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每种教具的使用都可以用不同的速度来进行,以适应活动时许多能力程度不同的现象,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加快学习的进度,提高学习的难度,在掌握了某种知识技能的情况下,可选择更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教具学习,可以不断接受不同的教具及不同使用方法的挑战。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放慢学习进度,降低学习难度,可选择自己能独立完成的教具进行学习,避免幼儿对学习产生自卑感和恐惧心理,增强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蒙氏混龄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蒙台梭利教育采取混龄制,将不同年龄的幼儿混合在一个班级里,极好地提供了一个幼儿互动的环境。蒙台梭利认为:混龄班有利于儿童的交往与合作。通常年龄较大的幼儿会自发地去帮助年龄较小的幼儿,特别是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会被小孩子重复时,就会要求自己为他们做出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而年龄较小的幼儿,则能从大孩子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和榜样,这种教导方法非常可贵。

教育家蒙台梭利的个人经历及思想小结

学员专用请勿外泄教育家蒙台梭利的个人经历及思想小结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其代表作有《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智》等。蒙台梭利于1907在罗马贫民窟创办了儿童之家,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与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观念与思想,并且其学前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极大的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曾就读罗马大学医学院,并且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毕业之后主要从事特殊儿童的治疗,但是也正是对于特殊儿童的接触,慢慢的对儿童的发展更加感兴趣,由此开始研究幼儿的发展。通过不断的观察与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论,并创设了独特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也被现代幼儿教育广为采用。 提起蒙氏教学法,我们不得不说一说蒙氏教学法的三要素,它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师、幼儿以及有准备的环境。蒙台梭利非常重视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提倡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所谓有准备的环境是指为幼儿提供教具、自由、结构与秩序等,这里蒙台梭利一方面强调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工作”的方式自由自主的发展,一方面又强调对于自由的概念并不是放任自流,而应当是有范围和限度的。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环境的提供者,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比较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孩子自由发展。同时教师还是幼儿学习的示范者、支持者和观察者,蒙台梭利在环境中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教具供幼儿使用,所以教师需承担起为幼儿示范操作的角色,在操作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发展状态。当有些孩子心不在焉、无法专注于任何事物时这时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导,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当幼儿对于活动感兴趣的时候教师也要学会退出,真正交给幼儿一个自由的空间进行操作探索,从而促进幼儿自主自由的发展。 蒙台梭利被誉为“20世纪幼儿教育改革家”,正是因为她创设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享有自由,作为成人要尊重幼儿的发展,儿童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作为成人老师不要横加干涉,限制孩子的发展,而应该是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从而使幼儿在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当中不断获得发展。对于幼儿的教育内容也主要涉及了以下5个方面:感觉教育、语言教育、纪律教育、数学入门教育以及日常生活教育。但是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感觉教育,因为在幼儿时期属于感觉敏感期,通过进行系统的感觉教育促进幼儿的思维智力的发展,其中感觉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触觉教育,主张通过幼儿自主操作,在与教具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纵观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对于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虽说蒙台梭利教育法有一定的弊端,比如说过分注重幼儿的智力发展而忽略幼儿的情感发展,但是其教育思想仍然是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力,值得我们进行学习。因为她非常注重幼儿的自主性,主张幼儿自由自主的发展,解放幼儿的天性,那么作为幼儿老师也要认真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真正理解其教育思想,从而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儿童观,为孩子带去一个快乐的童年。 1

最新蒙台梭利简介及相关知识

蒙台梭利简介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育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为表彰蒙台梭利对于幼儿教育和世界和平的特殊贡献。1950年她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贾米·托里斯·博佳曾经热烈地宣布:“玛丽亚·蒙台梭利已经成为我们期望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 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拉瓦莱镇。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的、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

家”。1909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年--1915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2000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地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的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蜡,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据此,蒙台梭利为学前儿童创造设计出一整套有效引导儿童迅速成长的训练方法。 蒙台梭利把幼儿的学习活动称为“工作”,她认为:工作使儿童肌肉和肢体动作协调,手脑并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通过儿童自由选择作业,独立操作,专心致志,从而磨练了意志,增强了自制力、勇气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自主精神,并且受到了严格的纪律训练;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要。蒙氏教法非常好地解决了孩子的纪律问题。

浅谈蒙台梭利五本著作

浅谈蒙台梭利五本著作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浅谈蒙台梭利五本着作 关于教师的论述 浅谈蒙台梭利五本着作关于教师的论述 【摘要】蒙台梭利对幼儿的教育有很深刻的研究,蒙式教育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他先后写了五本着作,在着作中都有她倡导的儿童观,并且她对教师的观点也有别于其它。在这篇论文里,我着重描述的是蒙台梭利的五部着作中对教师的描述。 【关键字】蒙台梭利蒙式教师蒙式教育法 一、蒙台梭利生平简介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拉瓦莱镇。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第一所“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的、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二、蒙台梭利五部着作简介 (一)《蒙台梭利方法》

是蒙台梭利博士的第一本儿童教育专着,被译成20多种文字,是她对自己亲手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对她所进行的教育创新背后的理论原则的揭示,向父母、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介绍了蒙台梭利方法的指导原则,传授了如何“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学习”。通过本书所介绍的方法,孩子能培养自己的秩序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育中的自发活动》 是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向小学阶段的延伸,扩充了原有的理论和方法,使之适合7-13岁学龄儿童。书中着重论述教育必须珍视和鼓励儿童的自发活动,引导儿童在适当安排的教育环境中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促进儿童思维、想象、情感、意志、道德的发展,培养儿童独立自主和主动地精神。 (三)《童年的秘密》 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蒙特梭利基本知识

蒙特梭利基本知识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学习蒙特梭利教育理论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 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总结了卢梭(J. Rousseau)、裴斯泰洛齐(J. H. Pestalozzi)、福禄贝尔(F.W.A.Froebel)等人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学科之大成,形成了她自己的儿童观思想,并奠定了她具有世界影响的蒙特梭利教育法(Monte- ssori Method)的理论基础。 二、相关教育家和教育理论简介: 1,卢梭(1712——1778)是着名启蒙、、、,是18世纪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主要着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忏悔录》等。2,裴斯泰洛齐(1746-1827),瑞士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由于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就转而从事写作。

幼儿园蒙氏日常教育——蒙特梭利的生平

玛利亚·蒙特梭利生平 蒙特梭利(1870-1952)是20世纪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平权主义者,是唯一一个因幼儿教育连续三次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女性,也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和女医生。医生看病人讲究先过程记录再确定治疗方案,所以医生出身的她在教学方法中很重视观察的作用,要求老师先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再分析幼儿的能力水平和心理发展,从而得出相应的教学引导方式和方法。 在蒙氏的教育环境中,要求对孩子不要过多的束缚,给予感官尽可能多的解放和自由,正是这样,通过蒙特梭利学校还是培养出了很多具有开创探索精神、勇敢、自律、独立的的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他们中有IT精英如谷歌的创始人模拟人生系列游戏的创始人亚马逊购物的创始人还有家喻户晓的比尔盖茨、英国皇家的哈里王子和威廉王子等等,他们身上都流露出蒙特梭利教学法给予的独立、创新的精神,这也是蒙特梭利教学法的精华和魅力所在。 玛利亚。蒙特梭利说过:环境塑造儿童,可见她是十分重视环境对于人的影响作用的,那么要了解蒙特梭利,就要了解她生命中的五大阶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到这位伟人的成长的经历和环境: 一、早年生涯 (一)蒙特梭利的一家 1870年8月31日蒙特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契阿瑞发立。父亲亚力山卓·蒙特梭利是一位军人,母亲芮妮迪·史多潘妮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女子,也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玛利亚·蒙特梭利优雅的气质和良好的素杨与严格的家教是密不可分的。 1970年意大利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国内环境归于平静,百废待兴。那个年代的人们正处于重建家园的特殊时期,吃苦耐劳和勇敢面对挫折的精神对蒙特梭利成长留下了影响。 (二)学校教育 1875年,因父亲的工作调动全家迁居罗马。 1883年,13岁的蒙特梭利就读于公立的米开朗基罗`鲍拿若提技术学校。玛利亚·蒙特梭利当时的数学成绩特别好,所以就想当一个工程师。在当时的社会中,女子就该在家相夫教子或最多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或保姆,像工程师、医生、律师等体面的工作和女人是沾不上边的,因此蒙特梭利想成为工程师的梦想遭到了有着传统思想的父亲的极力反对。 1886年, 16岁的蒙特梭利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进入当时只招收男性的技术学校。维持着好成绩于1890年毕业 随着工程师梦想的破灭,蒙特梭利对人的生命科学的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成为一名医生,这一次她不顾父亲的阻挠反对毅然走上了学医之路。1890年,就读于罗马大学。攻读数学、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为她的医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医学院时期(三大磨难) 在这一时期,她经历了三大磨难,也正是这些磨难,塑造了蒙特梭利坚韧的性格。 (一)入学被拒 玛利亚·蒙特梭利想要当一名医生并申请入学,却遭到了校方的拒绝。当时的社会非常保守,性别歧视非常厉害,医学院根本不收女性。女性就读于医学院一度成为当时最热门的事件当时意大利的各大报纸争相报道。这件事情引起了当时的教皇里奥十三世的注意,里奥十三世是一位资本主义家出身,所以他的思想开放变通,他很赞同玛利亚·蒙特梭利去医学院去上学并专门在报纸上发表声明。 有了政治人物的大力的支持,社会舆论倾向于支持蒙特梭利学医的倾向,1892年,玛利亚·蒙特梭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