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教案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描述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线索,明确农耕、畜牧、定居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2、能够从岩画、器物等反映人类早期文化成就的实物资料中观察先民的精神世界。

3、感悟、思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知道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二、能力目标1、能初步比较我国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类型。

2、运用基本概念(例如原始农业、畜牧业等)说出课文所述新石器时代先民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线索。

三、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2、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远古人类比如人、山顶洞人为了生存,他们每天都在做什么?生:采集植物的果实、块根,猎取动物、捕鱼师:他们拿什么工具去干活?生:打制的石器、木棒、少量磨制的石器师: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并且人口也增加了,仅靠采集、狩猎无法满足人类的生存,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远古人类将会采取哪些方法来解决食物问题?生:他们将会种植农作物,饲养动物师:对,也就是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

请同学们看图《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找出、西亚、中美洲的主要农作物和动物。

并说出水稻、粟和玉米的故乡分别在哪儿?生:水稻和粟的故乡在,玉米在美洲。

师: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但是,远古人类如果仍拿着打制的石器去从事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行吗?生:不行,应该采用磨制的石器师: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生:农业生产的周期性要求农业耕作者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有保障的农产品为人类定居提供了物质条件。

师:下面就来看一看古代的村落。

比较典型的房屋结构有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房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课件 新人教版

青海出土舞蹈纹彩陶盆
3.原始舞蹈
鸟形象牙圆雕
山顶洞人的项链——装饰品
4.装饰品---原始的审美意识
小资料
项链的起源
一种看法认为项链是“抢婚”习俗的演变,项链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 父系氏族转变的时期。当时,人类以狩猎和种植为生,男子在经济上已处于 支配地位,私有观念开始产生,这导致女子从氏族核心地位退下来,成为男 子的附庸。在氏族或部落战争中,胜者把对方部落的女子做为战利品掳来。 为防止她们逃走,常用一根链子或绳子捆住他们的脖子和手。后来,便逐渐 演变成了一些地方的习俗,即在男女正式成婚时,以“抢”的方式把女方接 到男方处,同时以金属饰物套在女子脖子或手上,以示束缚。如今抢婚早已 被淘汰,而为了防止女人逃跑的链子却演变成为用金、银、珠宝制成的装饰 品,成为今天的项链(项圈)和手镯(手链)。 另一种看法认为人们戴项链最初是为了显示力量和勇敢。因为考古发现, 几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已经使用串饰。那时的串饰是用兽 骨、兽牙、贝壳等串成,并用染料染成红色。在与猛兽的搏斗中,人们发现, 失去鲜红的血就失去了生命,同时也深感猛兽的牙齿、四肢和利爪的力量。 人们在捕猎获胜后,把吃胜的兽骨、兽牙、兽爪串在一起,并染成红色,一 来显示自己的勇敢和力量,二来也企望由此而吸收猛兽的力量和生命力。项 链应运而生。
骨耜是用动物肩胛骨加工制成,用于翻地掘土用的复合工
具。 河姆渡遗址大量骨耜的出土,说明当时的人类已开始在 农业生产中推行耜耕技术;经过耜耕的土地,土质结构疏松、 肥沃,可以增强耕作效果,提高产量。
这是根据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水井遗迹复原而成的。河姆渡 水井遗迹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水井遗迹,说明河姆渡的远古 居民已经知道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他们对水的饮用要比以 前方便多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1.2《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1.2《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教案一、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

②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河姆渡氏族和半坡氏族。

③河姆渡氏族和半坡氏族距今的年代、生活的地区、生活的环境、生活和生产方式;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实物资料,培养了解、分析历史的能力,分析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了解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明确农耕、畜牧、定居是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②通过对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了解自然环境因素、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对人类生活以及历史进程的影响,感悟并思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知道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③通过观察岩画、器物的图片和实物(陶塤、小口尖底瓶)来了解先民的精神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出土文物图片的分析,体会史前时代的历史是先民不断努力创造的,从中体会到我们的先民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②通过陶塤的试吹、小口尖底瓶的汲水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以及对先民、对祖先的敬慕之情,激发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重难点突破:教师通过一个个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及一组组出土文物的图片,使学生分析出先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教师利用具体实物,如:吹奏陶塤和小口尖底瓶汲水的实验,使学生切身体会先民的精神生活以及科学知识的萌芽。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准备)用塤吹奏的乐曲、陶塤、小口尖底瓶、水桶。

二、教与学的过程●新课导入【播放】用塤吹奏的乐曲。

【提问】请大家猜一猜这首优美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吹奏的?【提问】这个陶塤是老师从陕西买来的,谁知道陶塤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这是新石器时代远古先民发明的乐器。

)【承转】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已经相当丰富了,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相比,当时人们的生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之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之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之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八年级历史上册之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对于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的复习,我们做下面提纲要求。

原始农业和我们祖先的家园1、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原始农牧业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的转变,这是食物生产的革命(有稳定的食物和衣服来源)。

① 生产工具显著改进,磨石工具出现,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 它促进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如陶器、皮革、纺织品等以女性为主的手工业;③ 它促进了农业村庄的出现,并逐渐实现了人类的定居生活。

3、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石工具和陶器的使用上。

作为磨石工具的代表,石镰刀专注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用具,关注生活领域4、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p12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以及磨石工具和陶器的出现,人类逐渐开始定居并形成农业村庄。

聚落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

它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5、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半洞穴房屋。

黄河流域的气候冬冷夏暖,黄河流域的房屋冬冷夏暖。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干栅栏木结构建筑。

位于扬子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多雨。

这种房子有利于通风和防潮。

6、先民的精神世界体现在哪些方面?艺术、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科学萌芽,图腾崇拜等方面学生们可以很好地掌握上述关于原始农业和我们祖先家园的回顾大纲的学习。

稍后,我们将对复习大纲进行更多的研究。

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课时)

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课时)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

②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河姆渡氏族和半坡氏族。

③河姆渡氏族和半坡氏族距今的年代、生活的地区、生活的环境、生活和生产方式;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实物资料,培养了解、分析历史的能力,分析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了解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明确农耕、畜牧、定居是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②通过对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了解自然环境因素、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对人类生活以及历史进程的影响,感悟并思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知道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③通过观察岩画、器物的图片和实物(陶塤、小口尖底瓶)来了解先民的精神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出土文物图片的分析,体会史前时代的历史是先民不断努力创造的,从中体会到我们的先民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②通过陶塤的试吹、小口尖底瓶的汲水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以及对先民、对祖先的敬慕之情,激发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学习第一课,我们知道了人猿相揖别,人类便踏上了自己的发展历程。

在漫长的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

人工取火的成功,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大家是否知道,在此之后,人类在史前时代又取得了哪些巨大的进步?[展示] 陶塤图片[师述]可见,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已比较丰富了,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相比,当时人们的生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一起来学习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二)讲授新课[活动] 出示现在的农作物、家畜和它们在自然界的远亲图片。

请同学们辨认并寻找出他们的亲戚[师述]这些农作物和家畜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三一文库()/初中二年级〔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1]〕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第1课时站立起来的祖先基础训练1. C2. D3. B4. A5. B6. A7. B8. 问题一:云(或滇);昆明;云贵高原;二;长江问题二:炭屑表明元谋人在当时已学会用火,元谋人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用火人。

问题三:旧石器时代;标志着人类的诞生。

问题四:提示:大约在一千多万年以前,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变化,森林面积减少,为了生存,一部分古猿被迫从树上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随着双手的解放,古猿开始用手拿工具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人手逐渐形成,脑逐渐进化成人脑,语言也产生了。

这样,古猿最终进化成人类。

问题五:图3;图3所示的人类已经是直立行走并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拓展与探究问题一:亚洲、非洲、欧洲。

问题二:气候适宜,水源丰富,植被较好。

第2课时“北京人”的足迹基础训练1. C2. A3. B4. A5. D6. B7. D8. 问题一:北京人;山顶洞人问题二:北京;山顶洞;山顶洞问题三:北京人保留猿类的一些体质特征,山顶洞人外貌和体质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问题四:打制石器(或旧石器);骨针问题五:打制(或砸击、敲打、碰撞);钻孔9. 问题一:北京人。

问题二:因为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但是没有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火可以用来烤东西吃,还可以用来防御野兽,所以他们对火种的保护格外重视。

问题三:人类利用火驱赶野兽,避寒取暖,烤熟食物,有利于人类大脑的发育和人类的进化等。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问题四: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远古人类有可能是在打制石器或刮削木棒时,逐渐察觉到燧石碰撞会出现火星,木棒摩擦也会发热。

经过若干万年的摸索、尝试,他们终于在实践中掌握了打击、磨、钻等人工取火的方法。

人类学会人工取火后才算真正掌握了火,不但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使用火,同时也节省了保存火种的人力物力,也可避免因为争夺火种而引发的战争。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历史与社会复习知识点八单元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历史与社会复习知识点八单元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一、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1、人类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称为史前时代,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以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

2、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

会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在龙骨山顶部洞穴里生活着,已会人工取火。

二、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1、原始农业、畜牧业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实物的生产者,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促使人类的定居,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承。

2、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陶器的使用。

3、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4、中国境内的原始聚落:一、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w W w .x K b 1.c o M1、四大文明发祥地:住和发展生产。

3、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因为尼罗河为埃及提供了水源,它的定期泛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4、欧洲文明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特里克文明与迈锡尼文明最早的奥尔梅克文明(距今3000多年前)。

5.中美洲出现的文明玛雅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一、中华文明的曙光:1、距今一万年前黄河、长江流域一些地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出现了早期农业。

北方和南方分别形成了粟作农业区和稻作农业区。

还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

2、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良渚遗址的玉琮,牛河梁的女神头塑。

二、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1、炎帝发明耒耜,叫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号称轩辕氏。

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2、炎帝、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3、尧—舜—禹:禅让制;禹—启:世袭制。

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史社复习资料123范文

史社复习资料123范文

1、什么是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一般被称为史前时代。

)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什么工具过着怎样的生活?(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和木制的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

)2、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一、人猿相揖别1、什么时候哪国科学家谁研究发现,高级生物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达尔文,高级生物是由古猿进化而来。

)2、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什么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劳动)为什么?(因为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3、古人类学家把什么看作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直立行走)4、人类特有的本领是什么?(制造工具)5、人类诞生以什么为标志?(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是人类诞生的标志。

)至今有多少年历史?(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6、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叫什么?(元谋人)距今多少年?(170万年)在哪里发现的?(云南元谋)7、北京人距今多少年?(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北京周口店)开始使用什么火?(天然火)火的使用有什么作用?(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过着什么样生活?(群居生活)8、山顶洞人距今多少年?(距今约三万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它是怎样取火?(人工取火)生活的群体是按什么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血缘关系)9、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体貌特征的什么区别?(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颚,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化基本相同。

)二、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1、根据什么变化,可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变化)这两个时代的工具有什么不同?(旧石器时代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是磨制石器)2、什么时候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大约一万年以前)怎样出现的?(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一议:
农业村落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实现了定居。这对于人类 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你看来: 1、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 实现有什么关系?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 的出现,为村落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 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 的发展,食物有了保障,人们的生活更加稳定, 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 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 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堂感悟
新石器时代世界不同地区的先民 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 精神世界,主要体现在——艺术、 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科学萌芽等 方面,透视了先民对自然界的崇拜 与畏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画上刻画的形象多数是[
B ]
A 人物
B
动物
C 植物
D 陶器
2、山顶洞人在人的尸体周围撒上红色粉末,说明他们有了[ B ] A 审美意识 B 宗教意识 D C 科学知识
图中所画事物主要以什么为主?
这些画面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
当时人们的生活主要以狩猎为主,对 动物非常了解;先民在绘画上也取得 了一定成就 。
七嘴八舌
考古学家发现了远古时期 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 被称为“史前西斯廷小教堂”, 对于课文的两种观点,谈谈你 的观点?
山顶洞人的项链 让你感悟到了……
时代叫新石器时代。
石斧
开垦耕地
石磨盘及磨棒
石铲
石镰
收割庄稼
加工谷物
这些陶器可以 用来做什么?
存放东西、煮东 西、舀水等
陶器的出现说 明了什么?
原始手工业出现
两河流域 苏美尔人
1、这个村落有哪些部分组成?房屋是什么样式的? 2、那里的人们从事哪些生产活动?驯养了哪些动物? 3、他们使用怎样的家具和生活用具? 4、村落居民是怎样与外界保持沟通、往来的?
出现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 新石器时代;
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逐步实现了 定居生活。
旧石器是打制的, 旧 新 比较粗糙; 石 石 器 器 新石器是在打制石 器的基础上,在砺 石上加水夹砂磨光, 是磨制的,平整光 滑、刃部锋利,反 复磨制刃部,还可 以多次使用,因此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 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旧石器时代
原始的审美意识萌芽
新 石 器 时 代
这是什么?它反映 了什么历史信息?
这是新石器时代远 古先民发明的乐 器——陶埙(xun)
舞蹈纹彩陶盆
原始人的舞蹈彩陶盆反映了什么 历史信息?
出现了原始舞蹈和宗教
对自然现象、天灾无法理解,产生敬畏
自 然 崇 拜
图腾:
源于印第安人阿尔昆琴部 落语“toten”,意为“他的族 类”或“他的氏族”。原始人 把自然物加以神化,作为本氏 族的祖先、保护神,并将其作 为本氏族标志或族徽,这种自 然物就被称为“图腾”。
小试身手
1、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 D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2、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 A ] A 半坡居民 B蓝田人 C河姆渡居民 D山顶洞人 3、下列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是[ B、C ] A山顶洞人 B半坡氏族 C河姆渡氏族 D北京人 4、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现在[ D ] A 中国 B 非洲 C 欧洲 D 西亚地区 5、半坡遗址位于[ C ] A陕西蓝田 B云南元谋 C陕西西安 D浙江余姚 6、河姆渡遗址位于[ B ] A 云南元谋 B 浙江余姚 C 陕西西安 D 北京
3、小口尖底瓶是在[ A 河姆渡遗址
]出土的 C 北京人遗址 D 半坡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4、小口尖底瓶的出现,说明人们形成了[ B ]的萌芽 A 宗教意识 B 科学知识 C 审美意识 D 环保意识
黄河流域,冬季较 冷,夏季较热,半 地穴式房屋冬暖夏 凉。
长江游流域,气候 温暖潮湿,干栏式 房屋有利于通风、 防潮。
半坡 半地穴式
河姆渡
干栏式
河姆渡出土
骨 耜
翻地掘土用的复合工具
炭化稻谷 黑陶
西安半坡出 土
石磨盘
鱼钩
石斧
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
遗址 生活 自然环 建筑 粮食 饲养 制作 不同的自然条件会让人们产生不同 河姆 渡遗 址 半坡 遗址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文化的异同) 人类的生活是与环境相互依存的,
区域 境特征 形式 作物 动物 陶器 的生产、生活方式。
长江 气候湿润 干栏式 水稻 流域 水网密布 黄河 气候干燥 半地 粟 流域 河流较少 穴式 小麦 牛 猪 黑陶 彩陶
相同 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会建筑房屋,建立了村落,过定居生活,从事 点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新石器时代“新”在哪里?
生产方面:生产工具新,主要使 用磨制石器; 生活方面:生活用具新,主要使 用陶器。 靠人工种植的粮食和饲养的家畜 为生,出现了定居的村落。
距今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距今7000年 长江流域
说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位置和距今时间
判断下面分别是哪个遗址的房屋, 请说明各自特点和判断依据。
半坡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
观察小口尖底瓶的吸水过程,想一想, 瓶子为什么被做成这个样子?
这说明了先民们积累了许多生产生活的
经验,初步懂得了重力平衡原理,形 成了科学知识的萌芽。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有了审美观念和灵魂的观念
出现了自然崇拜和宗教崇 拜等宗教形式。 科学知识的萌芽。
艺术(审美观念): 绘画、音乐、舞蹈、饰物 ※初步的科学知识 ※宗教信仰的萌芽 ※图腾崇拜
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Altamir Cave )
阿尔塔米拉洞窟位于桑坦德省,这些 岩洞在距今11000~17000年前已有人 居住,是史前人类活动遗址。发现的 大多数石器和特别著名的巨大洞穴里 赭石上的壁画,红黑色调,描绘出各 种野生动物的形象──野牛、马、鹿 和野猪等,可追溯到马德格林期,即 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人类为何要培养这些农作物、 驯养这些家畜?
原始农业是怎样产生的?
采集业 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
狩猎业 原始畜牧业
墨西哥:玉米
土耳其、 希腊:牛
西亚:小麦、 大麦、羊
中国:粟、 水稻
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