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鱼病肉眼鉴别症状和发病季节

合集下载

肉眼观察病鱼的一般方法 稻田养鱼鱼病防治方法

肉眼观察病鱼的一般方法 稻田养鱼鱼病防治方法

肉眼观察病鱼的一般方法稻田养鱼鱼病防治方法为帮助广大养殖户更好地防治鱼病,提高养殖效益,增加收入,现将本人在养殖过程中肉眼观察病鱼的一般方法,以及稻田养鱼鱼病防治方法讲一下:一、肉眼观察病鱼的一般方法鱼有病可用肉眼观察,更可用显微镜观察,下面介绍肉眼观察的一般方法:1、正常鱼、健康鱼的鱼体色鲜艳,鳞片、各鳍条完整,行动迅速,群游。

见食打强,吃得欢快。

病鱼鱼体发黑,行动缓慢,离群独游或狂窜。

2、正常鱼鳃丝鲜红,光滑,完整,有活力。

病鱼鳃的颜色异常,或为白桃红色,或为紫红色或发白,不吃食或很少吃食。

3、正常鱼肠道充满食物,肠道淡红,肛门红肿发炎略外翻,也可见体腔内有虫体。

4、当巡田检查养殖情况、观察鱼病时,如发现鱼的情况异常,就应该注意观察,如看体表、看鳍条、看鳃丝、看肛门等。

二、挂篓挂袋法所谓挂篓挂袋法即在竹篓和布袋内装上药物,让药物在水体中渐渐溶化,待病鱼吃食时,可受到药物的浸泡而消毒杀菌从而消除疾病,这种方法十分安全。

如果小竹篓中或小袋中药物浓度大,鱼受不了,可一闪而过,马上远离药场,对鱼无害。

如果鱼体上有病菌可快速杀灭,当然在这水体中的病菌和寄生虫很快就会被杀灭,药物消失后可再加药。

鱼病消失后可取篓取袋,挂袋可预防某些强度的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

三、药物泼散法鱼病季节、鱼病到来之前,用药物化水全池泼洒,可以预防或减少、减轻鱼病发生,达到预防鱼病的目的。

泼洒时应该有重点有目的地泼洒。

这个重点和目的应该是根据养殖鱼类的生活特性来泼洒。

如草食及杂食性的鲤、草鱼的鱼苗喜欢沿池边泼洒。

而鲫、青鱼、鲢、鳙鱼四种鱼喜欢全池找食物,所以对这四种鱼的泼洒药物应该全池泼洒。

因鱼而异,采取不同的泼洒法,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的关键。

四、全池泼洒防治鱼病的药物1、漂白粉鱼病发病季节,每半月泼洒1次,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漂白粉适于治疗细菌性鱼病。

2、生石灰生石灰防治鱼病效果比漂白粉全面,它对寄生虫也有效果。

如果稻田中水质过酸,就养不好鱼,因鱼喜欢微碱性的水质。

常见鱼病的发病季节和肉眼鉴别症状

常见鱼病的发病季节和肉眼鉴别症状

赤皮病全年,5~9月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充血,发炎,鳞片脱落疖疮病全年,5~9月体表有脓疮,用手触摸有脓肿感觉…细菌性烂鳃病 4~10月体色发黑,鳃丝腐烂发自,尖端软骨外露,鳃上污泥、粘液多,成鱼有“开天窗”症状肠炎病 4~10月肛门红肿,严重者轻压腹部有血黄色粘液流出,肠道紫红色l肠空打印病 5~7月尾部或腹部出现圆形、卵圆形红斑,严重者肌肉腐烂成炕竖鳞病 3~5月竖鳞,鳞下聚集透明梭体,靖附近皮下充血白头白喷病5~8月头部和骧圈周围量灰白色水霉病全年,2~5月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丛,象旧棉絮状鳃霉病5~7月鳃呈苍白色,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继而腐烂隐鞭虫病2~5月,7~9月寄生于鳃:体黑,鳃丝鲜红,黏液多不腐烂;寄生于皮肤;体瘦口丝虫病 2-5月体黑,鳃和皮肤覆盖有灰白色黏液层,鳃丝淡红色或皮肤充血粘孢子虫病 5~7月虫寄生于体表和鳃上时,肉眼可见许多形状和大小都不规则,轮廓不清楚的包囊车轮虫病全年寄生于皮肤、鳃,来回滚动小瓜虫病 4~10月寄生皮肤、鳍条、鳃.市满小点状的囊泡,为白点状斜管虫病3~5月,12月皮肤和鳃表面呈苍白色,或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淡蓝色灰薄膜白点病 12~6月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白色小点状囊泡毛管虫病 6~IO月鳃丝鲜红,粘液多球虫病4~7月鳃苍白,前肠壁有许多白色小结节病灶.同时肠管粗大指环虫病 5~6月鳃粘液多,鳃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

严重者鳃部显著浮肿三代虫病 4~5月仔细观察可见虫体,严重病鱼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粘液膜复口肠虫病 5~8月脑部充血,嘴圈发自,眼球突出,有的眼珠混浊,呈乳白色,脱落头槽绦虫病 5~6月,12~1月肠遭有白色虫体.肠前端膨大,肠皱壁萎缩,食物减少舌状绦虫全年腹部肿大,剖开可见白色带状虫体红线虫病3~5月,11~12月肉眼可见鳞片下盘曲的红色虫体钩介幼虫 5~6月脑部充血,嘴圈发白,仔细观察可见嘴部、鳍、鳃有米色小点中华鳋病 6~lo月肉眼可见鳃丝未端挂有象蝇蛆一样的小虫锚头蛭病全年,6~11月多肉眼可见体表虫体鱼鲺病全年,4~8月多肉眼可见体表上大如指甲',小如米粒大的虫体气泡病 5~6月肠中有气泡或体表、鳍条、鳃丝上附有较多气泡,漂浮水面。

夏季中六个节气常见鱼病及中草药防治措施

夏季中六个节气常见鱼病及中草药防治措施

夏季中六个节气常见鱼病及中草药防治措施《夏季中六个节气常见鱼病及中草药防治措施》夏季是鱼类生长繁殖的旺盛季节,然而,高温、湿热的气候条件也给鱼类带来了一系列的疾病。

为了保证养殖水体中的鱼类健康,我们需要及时识别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这些常见的鱼病。

本文将介绍夏季中六个节气常见鱼病及中草药防治措施。

一、立夏——锈病立夏时,水温逐渐上升,鱼类易患锈病。

主要症状为鱼体表面出现红色或深褐色细小斑点,随后蜕皮,鱼体出现溃烂。

草药防治措施可选用黄柏、苦参等,将其煎汤后浸泡鱼体30分钟,每周重复一次。

二、小满——冻疮病小满时,夜间温度下降,水温骤降易导致鱼类冻疮病。

其特点是体表出现白色块状或颗粒状粘液,鱼体发黑、肿胀,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中草药防治可选用苦参、黄柏、广防己等,浸泡于水中约30分钟,每周重复一次。

三、芒种——白点病芒种时,鱼体易患白点病。

该病特点为鱼体出现白色点状细小斑点,可导致鳃病、烂鳃,严重时引发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中草药防治可选用苦参、黄柏、连翘等,将其煎汤后浸泡鱼体30分钟,每周重复一次。

四、夏至——毒素感染夏至时,水体温度升高,容易导致饲料残渣、排泄物等腐殖质堆积,引起细菌的大量繁殖,导致鱼类患上毒素感染。

草药防治可选用黄连、蒲公英等,将其煎汤后加入养殖水体中,每周重复一次。

五、小暑——鳃黄虫病小暑时,水温进一步升高,鱼类容易感染鳃黄虫。

该病主要表现为鱼鳃腐败、红肿、溃烂,呼吸困难。

草药防治可选用蒲公英、黄柏、银杏等,将其煎汤后浸泡鱼体30分钟,每周重复一次。

六、大暑——河蚌病大暑时,气温高,水体容易形成稀薄的蓝绿藻水华,鱼类易感染河蚌病。

其特点为鱼体出现白色粘液和锈色斑点,鱼鳃出现肿胀、坏死。

中草药防治可选用金银花、紫茉莉等,将其煎汤后浸泡鱼体30分钟,每周重复一次。

总之,夏季的高温、湿热气候条件容易导致鱼类感染各种疾病。

中草药防治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鱼类疾病的发生,还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图文并茂细说病鱼症状(一)

图文并茂细说病鱼症状(一)

图文并茂细说病鱼症状(一)展开全文一、细菌性疾病发病时间:水温14~15℃发生,20℃以上高发。

主要从春天到秋天发病,加温越冬的冬天也会发生。

夏季的鱼苗和一岁鱼,发病迅速,死亡率很高。

(附图参考)①细菌性烂鳃:游姿发现是很困难的,注出水口、鳃盖骨内白色的东西看得见的情况,仔细观察鳃盖。

鱼没有精神、食物吃的量少,一会起一会睡觉,有可能是烂腮病。

早期,鳃的尖端和一部分变白病变,或鳃腔黄色的小附着物出现,鱼体有分泌大量粘液。

第二鳃瓣是充血,暗红色,成为小出血点大量出现。

食欲低下,动作缓慢,离群独游。

症状鳃部有灰白色地变色,中心灰色和黄色变成开始腐烂,或缺损。

呼吸次数增加,浮头,。

靠近出水口~病情较重者,横滚,狂奔游泳,撞缸死亡。

缺损部分有菌细菌附着感,一但是这种情况基本死亡,救治的机会渺茫。

(附图参考)②细菌性口腔疾病:口腔和口部周辺红色或黄色的发炎。

口腔糜烂烂,眼部凹陷或凸眼,口部尖端黄色至灰白色地变色,口腔和鱼体逐渐糜烂。

食欲衰弱,靠近出水口,或在沉底独游,或水面浮游,。

基本不能进食,出水部位死亡。

③细菌性烂鳍:各鳍红充血,尖端部开始慢慢白地变色,容易发现。

鳍条成扫把状分布。

极易传染,严重的是全身感染死亡的。

初期游姿无异常。

④皮肤细菌性炎症:体表有黄色白色附着。

身体有白色的粘膜覆盖,脱鳞和粘膜的剥离产生,有白色絮状糜烂。

另外,魚体浮肿,浮头,静止,游姿异常。

死亡率很高。

外伤也有可能导致感染,但更多的时候是皮肤细菌性感染,,眼球凸出。

采取的治疗方式,为体外药物治疗。

初期细菌性疾病,缸养我一般采取加温到28度,千分之5的大盐,10克黄粉,可以辅助每吨水20支80万青霉素。

切记停食~保持良好水质,尽量不换水。

鱼感染严重,发现较晚,出现死鱼我采取的方式除上述外,体外注射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15CM以下0.15毫升20到35,0.3毫升注射.30到60部5到0.6毫升肌肉注射。

如果鱼还可以少量进食,可伴土霉素稀释伴入饲料喂食。

看图识鱼病——精选推荐

看图识鱼病——精选推荐

看图识鱼病图文常见鱼病诊断方法!鱼类易诱发多种疾病,而且鱼一旦发病,只能通过全池泼洒药物的办法来防治。

夏季又是鱼病发生的高峰季节,所以,及时预防和鉴别传染性鱼病非常重要。

现将常见传染性鱼病的感官鉴别技术介绍如下。

1.细菌性烂鳃鳃丝粘液增多,肿胀,附着物增多,严重的腐烂露出鳃丝软骨,鳃盖“开天窗”,鳍基充血,鳞片脱落。

2.赤皮病 病鱼表皮腐烂或鳍条蛀断,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腹部最为明显。

3.打印病 此病由外部烂入。

病鱼尾柄或腹部两侧出现圆形、卵形或椭圆形红斑,严重时肌肉腐烂成小洞,可见骨骼或内脏。

4.白皮病 背鳍后部至尾柄末端的皮肤发白,呈白雾状,与前半部颜色显著不同。

5.疖疮病此病由内部烂出。

病鱼背部两侧有浮肿脓疮,用手触摸有浮肿感觉。

剪开病鱼表皮,肌肉呈脓血状。

6.白头白嘴病常发生于鱼苗和初期夏花阶段。

病鱼体瘦发黑,漂浮在岸边,头顶和嘴的周围发白,严重时会发生腐烂。

7.水霉病由于水霉等菌丝深入肌肉,蔓延扩展引起。

病鱼体表长有似旧棉絮状的苗丝,最后病鱼瘦弱致死。

8.车轮虫病病鱼鳃部充血,头部发红,嘴圈周围有时呈白色。

病情严重时,病鱼常群集在塘边形成“跑马”9、斜管虫病病鱼体表粘液增多,表面常形成一层淡蓝灰色薄膜。

10.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布满白色小点状的脓疱。

10.指环虫、三代虫病病鱼鳃丝发白,粘液增多。

鱼体躁动不安,经常跳出水面。

11.中华蚤病鳃丝末端肿胀、发白,肉眼可见挂着许多白色蝇蛆一样的小虫。

严重时鱼头朝下尾朝上。

12.锚头蚤病寄生于皮肤、鳃、口腔、鱼鳍等各个部位。

严重时外表看像蓑衣。

13.卵涡鞭虫病病鱼的鳃表面,其次是体表和鳍等处有许多小白点,最初病鱼在池中挤在一起或在水面形成几个圆圈环游不息。

随着病情加重鱼最后衰弱而死。

易与小瓜虫病混淆影响准确用药,生产中要注意镜检鉴别。

14.黄颡鱼烂头病病鱼食欲减退,离群独游,后期头部中间出血发红,颅骨正上方形成一条带状凸起或出血性溃疡,严重的头顶穿孔,头盖骨开裂。

观赏鱼疾病的目检判断及防治

观赏鱼疾病的目检判断及防治

观赏鱼疾病的目检判断及防治前言观赏鱼常被养在家庭水族箱中,如果它们得了疾病,会给养鱼者带来很大的烦恼。

对于观赏鱼的疾病,目检是最常用的判断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观赏鱼疾病的常见症状,通过目检判断鱼是否得病,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观赏鱼疾病常见症状腹部肿胀如果你发现观赏鱼的腹部肿胀,很有可能鱼得了消化道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肠堵塞,这将导致鱼的死亡。

软体水肿软体水肿通常发生在观赏鱼的眼睛、鳃盖和体表等部位,感染这种疾病的鱼会经常在水面上呼吸,这是因为水肿使它们呼吸更加困难。

观察其鳃盖的颜色也可以判断是否患有水肿。

鱼鳞开裂或脱落如果观察到鱼身上的鳞片脱落或破裂,可能会引起细菌感染。

此时,鱼身上可能有红斑或其他异物,这些都是细菌的痕迹。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则鱼会死亡。

泥浆病泥浆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鱼体表和鳃盖上生长着白色或灰色的泥浆状物质。

这种疾病传染性极强,如有一只鱼染上,其他鱼很快也会受到感染。

眼球突出当观察到鱼眼球突出时,很有可能是病菌感染所致。

这是因为鱼的眼球周围的血管受到了感染,导致眼球突出。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

观察鱼是否得病通过仔细观察观赏鱼的行为和外观,可以初步判断鱼是否得病。

观察其活动观察其活动,看是否患有鳃结、泥浆病等疾病。

这些疾病会导致鱼无精打采,不愿意游动,甚至无法活动。

观察其外观仔细观察鱼的外观,看是否有腹部肿胀、嘴唇变白、眼睛突出等症状。

通过观察,可以初步了解其是否患病。

测试水质测试水质可以了解水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例如氨、硝酸盐和硬度等,这些都会对观赏鱼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以上方法初步提示鱼可能患有疾病,可以进行目检判断和更加细致的观察。

目检判断目检判断是一种常见的确定鱼是否得病的方法。

通过目检判断,可以确定鱼的疾病类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外观目检判断外观目检判断是最常见的判断方法之一。

观察鱼的体表、鳞片、鳃盖、眼睛等部位是否有异常,如有异常,则说明鱼可能患有疾病。

鱼的八种常见病害

鱼的八种常见病害

鱼的八种常见病害一、爆发性流行病:⑴发病季节。

2-11月,以5-9月为甚。

⑵症状。

轻症: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重症:鱼体表严峻充血,以至出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

⑶防治措施。

平均水深1米用硫酸铜500克、硫酸亚铁250克、食盐250克,充分溶解后全池泼洒。

二、赤皮病:⑴发病季节。

终年可见,以5-9月为甚。

⑵症状。

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腹部最为明显,表皮腐烂或鳍条蛀断。

⑶防治措施。

漂白粉(含有效氯30%),先溶于水,滤掉残渣,然后全池遍洒,使池水成1-1.2克/立方米浓度;还可全池遍洒大黄、黄芩、苦参、鱼腥草等中草药。

三、烂鳃病:⑴发病季节。

4-10月。

⑵症状。

体色发黑,特殊是头部变得乌黑,鳃丝腐烂发白,尖端软骨外露,鳃上污泥、粘液多,严峻者鳃盖骨内表面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章的透亮小窗。

⑶防治措施。

漂白粉(含有效氯30%),先溶于水,滤掉残渣,然后全池遍洒,使池水成1-1.2克/立方米浓度;还可全池遍洒大黄、黄芩、苦参、鱼腥草等中草药。

四、肠炎病:⑴发病季节。

4-10月,以5-6月和8-9月为甚。

⑵症状。

肛门红肿,严峻者轻压腹部有血黄色粘液流出,肠道呈紫红色,肠空。

⑶防治措施。

内服和外用药物结合进行。

外用药物一般用1克/立方米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或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水深1米,用量为15-25公斤;内服选用磺胺胍,每10公斤吃食鱼第一天用药1克,第3-6天用药量减半。

五、粘孢子虫病:⑴发病季节。

5-7月。

⑵症状。

寄生部位一般可见胞囊。

⑶防治措施。

全池遍洒0.3-0.5克/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

六、车轮虫病:⑴发病季节。

4-8月。

⑵症状。

鱼体瘦弱,离群独游,行动缓慢,无其他特殊明显症状。

⑶防治措施。

0.7克/立方米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

七、指环虫病:⑴发病季节。

5-7月。

⑵症状。

鳃粘液多,鳃丝暗灰或呈苍白色,严峻者鳃部浮肿,鳃盖张开。

春季观赏鱼常见病

春季观赏鱼常见病

春季观赏鱼常见病春季是观赏鱼疾病的高发季节,如果你在这个季节不注意防护的话,很容易会让你的观赏鱼感染上疾病。

马上又要迎来一年的开春了,就为你整理了一些春季在观赏鱼身上比较常见的疾病,新手鱼友可要注意做好预防工作,以免影响了观赏鱼的健康。

一、水霉病病鱼在染菌初期肉眼看不见什么症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体已进入鱼体伤口,并深入肌肉蔓延扩展,向外生长的菌好象灰白色的棉团状,也就是我们用肉眼可见的鱼体呈灰白色絮状东西。

由于霉菌产生大量的酵素分解鱼体组织,使鱼体受到强刺激,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在水中焦躁不安,最后使鱼体组织坏死,食欲减退。

防治方法:①鱼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可以减少此病发生。

②在捕捞和投放搬运过程中要尽量仔细,切勿使鱼体受伤。

③用1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鱼体20分钟。

或用0.2ppm的孔雀石绿全池泼洒。

④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二、赤皮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的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基充血,鳍条末端腐烂,病鱼还伴有肠道发炎及烂鳃症状。

防治方法:①在放养及捕捞过程中要仔细,避免鱼体受伤。

②鱼种放养前可用10ppm漂白粉浸洗20分钟左右。

②用10—20ppm的呋喃唑酮浸洗鱼体20—30分钟。

④内服鲤暴平药饵,外用10ppm漂白粉全池泼洒。

三、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病鱼的皮肤、鳃瓣和鳍条上肉眼可见布满了白色的小点状的白泡,严重时体表好似一层白色的薄膜,鳞片脱落,鳍条裂开,腐烂。

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②用0.2—0.4ppm的孔雀石绿浸洗鱼体2小时。

③用2ppm的硝酸亚汞浸洗病鱼,水温在15℃以下浸洗2-2.5小时,水温在15℃以上洗1.5—2小时。

四、气泡病病鱼的肠道中或体表,鳍条,鳃丝上附有较多的气泡,鱼漂浮水面,沉不下去,各种年龄鱼均发生,尤以鱼苗危害性较大。

防治方法:迅速注入清水,每亩水深0.7米,用0.4-O.6公斤食盐水,向浮有气泡病鱼水面均匀泼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月 5-6月 4—5月 5—8月 5-6月、12-1月
鳃苍白色,前肠壁有许多白色小结节病灶,同时 肠管粗大
鳃黏液多,鳃丝暗灰或呈苍白色。严重者鳃部显 著浮肿,鳃盖张开
肉眼仔细可见虫体,严重病鱼皮肤上有一层灰白 色黏液膜
眼球充血和突出,甚至眼球脱落,脑部亦充血, 后期眼珠浑浊,呈乳白色
肉眼可见肠道内有白色虫体,肠前端膨大像胃, 肠皱襞萎缩,食物减少
终年可见以4-8月甚 终年可见
肉眼可见体表上大的如小指甲、小的也有米粒大 小的虫体
鱼体胸鳍基部都有一个黄豆大小的洞,洞内肉 眼可见虫体
常见鱼病发病季节、肉眼鉴别症状
病名
发病季节
肉眼鉴别症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打粉病 气泡病 跑马病 弯体病 蒌瘪病
5—6月 5—6月 5—6月 6-7月 终年可见
鱼体全身像裹了一层米粉的样子
肠道中有气泡,成鱼体表、鳍条、鳃丝上附有较 多气泡,鱼漂浮水面,沉不下去
鱼围绕塘边集队狂游,长时间不止,像跑马一样
鱼体弯曲,有时鳃盖骨、嘴部、下下腭和鳍条都 出现畸形
鱼体干瘪、枯瘦,头大尾小,背似刀刃
红线虫病
3-5月、11月-12月
肉眼可见鳞片下有盘曲的红色虫体
毛细线虫病
5-7月
解剖肠道,肉眼可见虫体
棘头虫病
5-8月
解剖肠道,肉眼可见虫体
钩介幼虫病
5-6月
肉眼仔细可见嘴部、鳍或鳃上有米色小点
中华鳋病
6—10月
肉眼可见鳃丝末端挂着像蝇蛆一样的小虫
猫头鳋病 鲺病
鱼怪病
终年可见以6-11月甚
肉眼可见体表上的虫体
寄生于鳃,体黑,鳃丝鲜红,黏液多,不腐烂。 寄生于皮肤,体瘦,无其他明显症状
体黑,鳃和皮肤覆盖有灰白色的黏液层,鳃丝淡 红色或皮肤充血发炎
粘孢子虫病
5-7月,10-2月
寄生部位一般可见胞囊
疯狂病
4-12月
鱼体瘦弱,尾巴上翘,在水中间隙性旋转狂游, 脑颅内可找到胞囊
常见鱼病发病季节、肉眼鉴别症状
病名
鳗赤鳍病
4-11月
胸、腹鳍出血,肛门红肿,肠管出血发红等,严 重者体表出现溃疡
水霉病
终年可见,以2-5月甚 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丛,像旧的棉絮状
鳃霉病 车轮虫病 隐鞭虫病 口丝虫病
5—7月 5—8月 7-9月,2-5月 2-5月
鳃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继而 腐烂
鱼体瘦弱,离群独游,行动缓慢,无其他特别显 著症状
发病季节
肉眼鉴别症状
舌杯虫病 斜管虫病
5-6月 12月,3-5月
离群独游,行动缓慢,体黑,无其他特别显著症 状
皮肤和鳃的表面呈苍白色,或皮肤表面形成一层 淡蓝灰色薄膜
白点病
12-6月
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白色小点或点状囊泡
毛管虫病
6-10月
鳃丝鲜红,黏液多
球虫病 指环虫病 三代虫病 复口吸虫病 九江头槽绦虫病
体色发黑,鳃丝腐烂发白,尖端软骨外露,鳃上 污泥、黏液多,成鱼尚有“开天窗”症状
肛门红肿,严重时轻压腹部有血黄色黏液流出, 肠道发紫红色,肠空
尾部或腹部两侧出现圆形卵形或椭圆形红斑,严 重者肌肉腐烂成小潭,可见骨骼或内脏
白头白嘴病
5—7月
头部或嘴圈周围呈灰白色
鳞立病
3—5月
竖鳞,鳞下聚集透明液体,鳍附近皮下充血
常见鱼病发病季节、肉眼鉴别症状
病名
发病季节
肉眼鉴别症状
出血病
7-10月
肌肉、肠道等处出血
白皮病
5-11月
尾部发白、与前部颜色显著不同
赤皮病
终年可见,以5-9月甚
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
疖疮病
终年可见,以5-9月甚
体表有脓疮,用手摸有浮肿感觉
细菌性烂鳃 细菌性肠炎
打印病
4—10月 4—10月 6—1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