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文化空缺词语探析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空缺词汇的翻译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空缺词汇的翻译策略研究

2016年2月上旬刊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空缺词汇的翻译策略研究朱海静李秀娟鞠海娜(黑河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摘要】由于中俄两国文化差异而形成的词汇空缺现象既是翻译中的难点,也是语言教学中的重点。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词汇空缺的现象如果我们处理不当,就会给汉语学习者造成困难。

为了消除这一现象,本文总结出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创造新词等翻译文化空缺词汇的方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词汇空缺翻译策略【基金项目】黑河学院2013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俄汉语教学中中俄文化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RWY201316)【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56-02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民族文化。

中俄两国在社会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差异,这势必会形成一种文化空缺现象,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翻译较难解决的问题。

一、词汇空缺现象及其分类在俄罗斯,空缺(лакуна)这一概念最早在В.Л.Муравьев(1975)的《词汇空缺———以法语和俄语词汇材料为例》一书中提及到。

俄罗斯后来的学者С.Г.Терминосова,И.А.Стернин,З.ДПопова,Г.В.Быкова等对空缺理论做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分别在跨文化交际学、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等方面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但他们没有将这一概念引入到教学和翻译中。

学者С.Г.Терминасова指出:“同一事物、现象和概念在不同语言中具有不同的表达形式,有的较完整,有的不够完整。

与外语学习者的母语相比,语言思维的分歧表现在表达同一概念时,其形式的富余或不足。

”[1]Ю.С.Степанов在对比分析法语和俄语时指出,所有的无等值词均可视为空缺。

空缺现象不仅表现在词义上,还表现在词的使用范围、词的分布和使用频率上。

[2]词汇空缺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空缺现象加以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空缺及其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空缺及其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空缺及其教学策略发布时间:2021-08-05T09:37:25.511Z 来源:《教育学》2021年6月总第252期作者:梅雪晗[导读] 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种现象的成因,并在教学中避免因词汇空缺而带来的交际障碍。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本文以汉语文化词为研究对象,阐述词汇空缺的分类,并探讨消除词汇空缺带来的教学阻碍的方法,以期进一步完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使汉语学习者能够更好地领悟中华文化。

关键词:词汇空缺对外汉语教学策略语言扎根于文化之中,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

各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而结晶在词汇层面上。

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

对外汉语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由于文化词汇的空缺,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做出望文生义、词不达意等现象。

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种现象的成因,并在教学中避免因词汇空缺而带来的交际障碍。

一、词汇空缺的分类词汇空缺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 在1957年最早提出的。

郭爱先认为词汇空缺指“由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的差异,一种语言中表示特有事物或概念的词语或语义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等成分,从而形成异族文化的空缺。

”这种语义项的缺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不可避免的难题。

词汇空缺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完全空缺、部分空缺和冲突空缺。

1.完全空缺。

完全空缺词,是指两种语言中无法找到相对应的词。

汉语中的熟语、时令、历史故事、地域方言、中医词汇等都属于这一类。

成语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古传承下来的,如果不了解其中的典故,就很难理解它的意义。

2.部分空缺。

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只有部分对应,或是有的基本意义相同,文化内涵意义却不同。

这种情况在中西方的称谓语中常见。

中国人喜欢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有些物品会被赋予精神上的意义。

如:常用“梅”比喻傲霜斗雪、坚强不屈,“莲”则象征着正直清廉;另外“红豆”虽然在字面意义上相同,但在汉语里红豆还寓意着爱情,中国人的婚床上会放置大枣、花生、桂圆、莲子,也是取早生贵子谐音之意。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对策
随着外语教学的发展,词汇空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越来越成为一
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本文主要讨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空缺现象
及对策。

首先,我们来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空缺现象。

词汇学习在
学习汉语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对外汉语学习者及其老师们往
往发现自己对常用词汇的熟悉度很低,甚至比汉语母语者更低,往往
会受到传统语料库和词汇含义的限制,无法及时准确地学习和理解更
多的词汇和语言用法,由此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接着,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应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空缺现象。

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口语和文本,并根据学生的熟悉度、水
平等给予合理的解释;其次,在课堂上采用口询制、小组活动等多种
形式,让学生用汉语进行表达;第三,回顾重点词汇,在不断核查中
用以加深记忆;第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拓展词汇量;最后,定期组织词汇测试和比赛,以及实施动态练习,勉励学生克服
英语缺乏恐惧。

从以上不难看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空缺现象会引发不良后果,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多角度出
发采取有效的对策,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循序渐进地扩大汉语
词汇量,为他们掌握汉语打下基础。

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汉语热的升温,对外汉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新词语方面,由于时代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新词语的教学难度较大,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问题。

本文通过对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探讨了当前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的现状目前,随着汉语热的升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在新词语方面,由于时代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新词语的教学难度较大。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选择回避新词语,或者简单地将新词语作为成语或熟语进行处理,而忽略了其字面意义。

另外,一些教师在教授新词语时,也没有注重词语的搭配和用法,导致学生在使用新词语时,出现搭配不当、用法错误等问题。

二、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1. 对新词语的认知不够准确很多教师在教授新词语时,只是简单地解释词语的字面意义,而没有注重词语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这样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词语的字面意思,但是却无法真正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从而影响学生的汉语水平。

2. 没有注重新词语的搭配和用法在教授新词语时,教师应该注重新词语的搭配和用法,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新词语的使用。

但是,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记忆新词语,而没有注重其用法和搭配,导致学生在实际使用新词语时,出现搭配不当、用法错误等问题。

3. 缺乏对词语的文化元素的讲解汉语中的新词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而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注重词语的字面意思,而忽视了词语的文化元素。

这样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词语的字面意思,却无法真正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从而影响学生的汉语水平。

三、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的对策1. 加强新词语的认知和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新词语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了解新词语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新词语的字面意思,并且能够更好地使用新词语。

2. 注重新词语的搭配和用法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新词语的搭配和用法,让学生了解新词语的使用方法和搭配方式。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空缺词汇的翻译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空缺词汇的翻译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空缺词汇的翻译策略研究作者:朱海静李秀娟鞠海娜来源:《教学考试》2017年第03期摘要:由于中俄两国文化差异而形成的词汇空缺现象既是翻译中的难点,也是语言教学中的重点。

如果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词汇空缺的现象处理不当,就会给汉语学习者造成困难。

为了消除这一现象,本文总结出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创造新词等翻译文化空缺词汇的方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词汇空缺;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03-0020-02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民族文化。

中俄两国在社会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差异,这势必会形成一种文化空缺现象,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翻译较难解决的问题。

一、词汇空缺现象及其分类在俄罗斯,空缺(лакуна)这一概念最早在В.Л.Муравьев(1975)的《词汇空缺—以法语和俄语词汇材料为例》一书中提及到。

俄罗斯后来的学者С.Г.Терминосова,И.А.Стернин,З.ДПопова,Г.В.Быкова等对空缺理论做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分别在跨文化交际学、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等方面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但他们没有将这一概念引入到教学和翻译中。

学者С.Г.Терминасова指出:“同一事物、现象和概念在不同语言中具有不同的表达形式,有的较完整,有的不够完整。

与外语学习者的母语相比,语言思维的分歧表现在表达同一概念时,其形式的富余或不足。

”[1]Ю.С.Степанов在对比分析法语和俄语时指出,所有的无等值词均可视为空缺。

空缺现象不仅表现在词义上,还表现在词的使用范围、词的分布和使用频率上。

[2]词汇空缺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空缺现象加以描述。

我们可以理解为,空缺是一种语言现象,即在一种语言中存在,而在另外一种语言中不存在的语言单位。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浅议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汇教学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语言的四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而文化词汇在外国留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对外汉语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活动中文化词汇的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词汇;教学活动一、文化词汇概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的教与学是非常重要的。

就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语音与文化的关系最不密切,语法次之,而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词汇。

有的学者将词汇分为一般词汇与文化词汇,指出“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文化词汇与其他一般词汇的界定有以下两点:一是文化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的含义。

文化词汇的另一特点,是它与民族文化,其中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有各种关系,有的是该文化的直接反映,如‘龙、凤、华表’等;有的则是间接反映,如汉语中的‘红、黄、白、黑’等颜色词及‘松、竹、梅’等象征词语;有的和各种文化存在着渊源关系,如来自文化典籍的词语及来自宗教的词语等。

”①二、英、汉文化词汇的简单比较(一)英、汉文化词汇中的对称现象在英、汉众多的文化词汇中,颜色词是比较突出的一类,它们承载的文化信息比较明显,下面就颜色词“white”与“白”进行比较说明。

在文化信息的层面上,“white”在西方总是代表着光明,在《圣经》中也一直是上帝,耶稣基督,真理和美德的化身。

在基督教中,“white”是最神圣的象征。

天堂里的天使和智者往往用插着“white wings”和身着“white gown”来展示着他们的纯真与智慧。

另外,在西方人的婚礼上,新娘的结婚礼服颜色为white,象征纯洁。

在词汇层面上,由“white”构成的单词或短语也都代表着积极向上的方面。

例如:white hands单纯或诚实的人(an innocent or honest man)white hat好人(a good man,used to refer to the man wearing whit e hat in acowboy movie)与此相同,在汉语中由语素“白”构成的词往往也具有褒义色彩。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汇的空缺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汇的空缺

Vo.1 No 1 1 , . 2
浅谈对 外汉语教学 中文化 词汇的空缺
汪灵 灵
( 大连外国语学院 汉学院, 辽宁 大连 1 60 ) 1 02
关键词 : 对外 汉语教 学; 文化词 汇; 空缺 摘 要: 有关 空缺 的理论研 究 已进行 了2 余年 。但是 , 0 在对 外汉语教 学领域 中, 缺理 论 的应用 还没有 空 ;起学术界足够 的重视 , l 特别是 在词汇 的文化 意义这 一层面上存在着 大量 的空缺现泉。 中图分 类号 : 9 H15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6 2—4 5 (0 6 0 ~0 2 17 7 5 2 0 )1 14—0 2
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即使词汇的一般性意义与本民族语言相同但在联想意义方面也会因民族观念认知心理的不同而总是存在着不能对等的空白之处更何况因为文化风俗的不同两种语言之间还存在着大量由民族特有事物特殊背景而引起的文化空缺之处
维普资讯
第 2卷 l
第l 期
Jun l f u n nFnne& E o o e i ri o rao n a i c Y a cnmi Unv s y s。如红色象征着吉祥 、 热情及革 命; 黄色则长期作为帝王之色 , 高不可攀; 绿色本为生 命之色, 可在汉语里也有戴“ 绿帽子” 这样侮辱性的含
义。
常用来象征个人或民族的气节 ; 梅花比喻不侵艰苦 、 不 屈不挠 ; 而松、 、 竹 梅则被称为“ 岁寒三友” 松 、 梅、 ; 竹、 兰又被称作“ 四大君子” 等等。很多植 物都或 多或少 、 或褒或贬地具有 一定 的象征意义 , 而这些意义在其 他 语言中却不见得能找到对等之项。 第三, 颜色 。颜色本为 自然之色 , 但汉语的颜色词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汇空缺现象 词汇是一种语言的建筑基础 , 是语言大系统赖 以 存在的支柱 , 也是其 民族文化的承载体。对 一种语言 的词汇不理解或把握 不准, 往往导致对异文化文本的 陌生。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 了一般性 的意义以外 , 除 还有者复杂的联想伴随意义。对于母语非汉语 的学习 者来说 , 即使词汇的一般性意义与本民族语言相同, 但 在联想意义方面也会 因民族观念 、 认知心理的不 同而 总是存在 着不 能 对 等 的 空 白之 处 , 何 况 因为 文 化 风 更 俗的不同, 两种语言之问还存在着大量 由民族特有事 物、 特殊背景而引起的文化空缺之处。因此 , 对对外汉 语教学中的文化词汇的空缺现象进行整理、 归纳是非 常必要 的。根据笔者 的教学 经验大致可 分为 以下 几 类: ( ) 一 由词语 的文 化伴随 意义 形成 的空 缺 第一 。 动物。如汉语的“ 乌龟 ” 在表示 “ 爬行动 物” 基本词义之外, 还表示一种侮辱性 的语言 ;凤凰、 ” “ 龙 本为不存在的动物, 可中国人却把它们想象成高贵 、 吉 祥的动物, 并在封建社会长期作为皇家 的象征, 赋予其 特殊的意义; 是人类 忠实 的朋友 , 狗 可汉语 里 “ 腿 狗 子”“ 、哈巴狗”“ 、狗急跳墙” 等没有一个是褒义 的; 牛是 人类农耕社会不可或缺 的畜力工具 , 但除了“ 老黄 牛” 具有褒义之外 ,老牛拉破 车” “ 等大 多是讽 刺、 不满 之 意; 还有猪、 驴 、 、 马、 猫 鼠等很 多动物都被赋予 了不同 的含义 , 表达了人们或憎或爱的感情 。 第二, 植物。植物是 自然界最普遍存在的, 但在长 期的生活中, 人们观察到植物的不 同特点 , 结合本民族 的心理文化定势便产生 了不同的联想、 象征意义 。松 树, 中国人历来用它象征坚强 、 高风亮节的品质; 子 竹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语的界定与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语的界定与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语的界定与教学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语的定义及教学研究。

在我们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指出了文化词语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接着阐述了本研究的意义,即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文化词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在我们从概念界定、分类、教学方法、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教师提供了详细的教学指导。

结论部分总结了文化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希望进一步完善文化词语的教学理论和实践。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用文化词语,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词语、界定、分类、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现状、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语的界定与教学研究引言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传播中国文化和语言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语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文化词语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中国文化,加深他们对汉语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实际教学中,文化词语的教学存在诸多挑战和困难。

学习者往往对中国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难以理解和运用文化词语,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文化词语的概念界定、分类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文化词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2 研究意义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语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词语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汉语国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和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文化词语,学习者可以逐步融入中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增进与中国人的交流和理解。

文化词语的教学也有助于拓展学习者的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

许多文化词语具有独特的表达形式和意义,掌握这些词语可以使学习者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地道,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扬州 大学文学院 , 江苏 扬州 2 1 5 5 0 0 )
摘要: 通过 检 索 2 0 0 0年 版 商务 印 书馆 的《 现代 汉语 词 典》中所 收 录的词语 , 对照 相 关的 英语 词
典, 列 出了有关文化空缺词语的若干词项 , 理清 了文化空缺词语 的主要 类别, 并逐一列举例证。 目 的首先在 于丰富对 外汉语教 学的 内容 , 使读 者 , 特 别是 对 外 汉语教 师 , 充分认 识 到 在 对 外汉语 教 学
词语是 汉语 中所 特有 的词 语 , 承 载 着 中华 民族 所 特有 的文 化 , 是 其 他 国家 或者 民族 语 言 中所 没 有 的, 或 者是 没 有 与之 直 接 相 对应 的词 语 。简 单 说
中图分 类号 : H1 9 5 文 献标 志码 : B 文章 编号 : 1 6 7 3— 0 8 8 7 ( 2 0 1 5 ) 0 4— 0 l 1 0— 0 4 领 悟 中华 文化 的真谛 。

对外 汉 语 教学 , 在 内容上 是 指对 母 语 是非 汉
语的对象进行 中国语 言文化 的教学 , 即“ 以汉语 作 为第 二语 言 或者 外 语 教 学 的教 育 ” ①。在 实 际
第3 3 卷 第4 期
2 0 1 5年 8月
常 州 工 学 院 学 报( 社科 版)
J o u na r l o f C h a n g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旨在丰富对外汉语教学 的内容 , 使不 同 文化 的汉 语 言学 习 者 能够 更 好 地
收 稿 日期 : 2 0 1 5—0 7—1 8
中都提到了文化 , 并进一步解释是各 民族文化之 间的差异 才造成 了词语 的空 缺 。正是 因为 文化 差
作者简介 : 周逸灵( 1 9 9 2 一
谭 载喜在 英语学 界最 早提 出 了词 汇空 缺这 一
个 概念 , 他说 : “ 文 化 个 性 反 映到 词 汇 里 , 便 出现
了词 汇 空 缺 以及 词 汇 冲 突 的 现 象 。 ” ④周 玉 忠 认 为: “ 一 般来说 , 各 个语 言 之 间都存 在 着 相关 的对 等 成分 , 但 同时 由于文化 和语 言 的差 异 , 一 种语 言
中加 强文化 空缺词语 教 学的 必要 性和 重要性 , 并向其提 供 针 对 文化 空缺词 语 的 练 习素材 ; 其次, 希
望使不同文化背景的汉语言学习者在其汉语 学习中能够更好地领悟中华文化的真谛; 最后 , 文章也
试 图激发 出研 究 文化 空缺 词语 的更 大兴趣 。
关键 词 : 文化 空缺词语 ; 对 外汉语 教 学
西, 另 一种 语 言 则 可 能 要 兜 圈 子 才 表 达 出来 。 ”
王秉钦 认 为 : “ 空 白是 指 原语 中存 在 某 种 为 异 族 文化 接受者 所不 明 白 、 莫名其 妙 的 、 易 于误解 的东
西, 造成异 族 文 化 的 空 白。 ” 郭 爱 先 认 为 : “ 词 汇
空缺 由于各 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 一种语言 中表 达特 有实物 或概念 的词 语或语 义 在另一 种语 言 中 找不 到对等 成分 , 从而 形成 异族 文化 的空缺 。 ” ⑦
仔细分 析上 述五 位先生 对词 汇空缺 概念 的界
定, 不难看 出他 们 每 个人 对 词 汇 空缺 概 念 的解 释
V o 1 . 3 3 N o . 4
A u g . 2 0 1 5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0 8 8 7 . 2 0 1 5 . 0 4 . 0 2 7
对 外 汉语 教 学文 化 空 缺词 语 探 析
周 逸 灵
有 的词 在另一 种语 言 中也 许并 没有 对应 或者 契合 的词语 , 这就 是词 汇空 缺 现象 。 ” 而柯 平 则 提 出 :


文化的载体 , 而文化是语言的内容。 文化 的含义 有 广义 和 狭 义 之分 , 广 义 的 文化
概念 指人类 在社会 历 史发展 过程 中所创 造 出来 的
) , 女, 硕士研究生。
第 4期
周 逸灵 : 对外 汉语 教学 文化 空缺 词语探 析 家、 墨 家等哲 学学 派 , 都对后 世 的 中华 文化 产 生 了
巨大 的影 响 。 ( 三) 涉 中国传统 宗教 的文 化 空缺 词语
异导致 了不 同语 言 中的空 缺词语 , 因此 , 这 些 空缺 词语也 经 常被称 为文 化空 缺词语 。汉 语 文化 空缺
表5涉网络新词的文化空缺词语谐音词果酱过奖稀饭喜欢斑竹版主河蟹自助自主旅游爱好者神马什么等词义变异恐龙长得很丑的女生青蛙长得很丑的男生等缩略词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人艰不拆人生如此艰难请不要拆穿累觉不爱觉得自己很累不会再爱了不动然泼来自网络上很红的求爱事件何弃疗为什么要放弃治十其他文化空缺词语由于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其文化空缺词语除了上述几大类以外还有其他许多小的类型其中主要见表6
对 外汉语 教 学 的过 程 中 , 我们 发现 , 如果要 较好 地 完 成对 外汉 语 教学 中 的教 学 目标 和 教 学任 务 , 就 必 须使 留学 生打下 比较 扎实 的汉语 文化 功底 。 因 为文化 与语 言 是 密切 相 关 、 无 法分 割 的 。语 言 是

文 化 空 缺 词语 的概 念 界 定
国的文 景 文化 的语 言是 不 可 能存 在 的 , 从 而产 生 了对 外汉 语教 学 中的文化 空缺 词语 现象 。鉴于文 化空 缺词
语 的独特性 和重 要性 尚未 引起学 界足够 的重 视 和 研究 , 本 文拟 通过 系统 文 献综 述 和 大 量例 证 列举 从概 念界 定和 主要分 类两 个方 面对文 化空 缺词 语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 , 如文 学、 艺术、 教 育、 科 学 等 等②。狭 义 的文 化 概 念 指
的是语 言学 习 和使 用 的过 程 中所 涉 及 的文 化 , 也
指那 些特定 的语 言词 汇 中所 承 载的文化 。由于各
种 语 言 只 需 要 用 单 个 的 词 语 明 确 标 记 的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