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工程术语讲解学习
人防工程常用术语普及(值得收藏)

人防工程常用术语普及(值得收藏)1.防护门:能阻挡冲击波但不能阻挡毒剂通过的门。
2.防护密闭门:既能阻挡冲击波又能阻挡毒剂通过的门。
3.密闭门:能阻挡毒剂通过但不能阻挡冲击波通过的门。
4.门框墙:在门孔四周保障门扇就位并承受门扇传来的荷载的墙(包括与之相连的顶、底板部分)。
5.防爆波活门:简称活门。
装于通风口或排烟口处,在冲击波到来时能迅速自动关闭的防冲击波设备。
6.密闭阀门:保障通风系统密闭的阀门。
包括手动式和手、电动两用式密闭阀门。
7.自动排气活门:靠阀门两侧空气压差作用自动启闭的具有抗冲击波余压功能的排风活门。
能直接抗冲击波的称防爆超压排气活门。
8.防护密闭隔墙:既能抗御核爆冲击波和炸弹气浪作用,又能阻止毒剂通过的隔墙。
9.密闭隔墙:主要用于阻止毒剂通过的隔墙。
10.防冲击波闸门:防冲击波由管道到进入工程内部的闸门。
11.平时:和平时期的简称。
指国家或地区既无战争又无明显战争威胁的时期。
12.战时:战争时期的简称。
指国家或地区自开始转入战争状态直至战争结束时期。
13.临战期:临战时期的简称。
国家或地区自明确进入战前准备状态直至战争开始之前的时期。
14.冲击波:空气冲击波的简称。
核爆炸在空气中形成的具有空气参数强间断面的纵波。
15.冲击波超压:冲击波压缩区内超过周围大气压的压力值。
16.地面超压:人防工程室外地面的冲击波超压峰值。
17.核爆动荷载: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土中压缩波对人防工程结构形成的动荷载。
18.主体:人防工程中,能满足预定的防护要求,并能体现其主要功能的部分。
一般指最后一道密闭门(若无防毒要求时,指防护门)以内的部分。
19.口部:人防工程中主体与地表面的连接部分。
一般包括出入口和进排风口的门外通道、竖井、扩散室、密闭通道、防毒通道、洗消间(简易洗消间)、滤毒室以及窗井等。
20.主要出入口:指战时主要出入口。
战时空袭后,人员或车辆出入较有保障,使用较方便的出入口。
21.密闭通道:在出入口的防护密闭门与密闭门之间或两道密闭门之间靠密闭隔绝作用阻挡毒剂等侵入工程内部的空间。
人防工程建设的基本知识及术语

第一章人防工程建设的基本知识及术语第一节人防工程建设基本知识一、人民防空和人防工程人民防空,是指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中袭击,消除空袭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简称人防。
国外把民众参与实施的战时防空与平时救灾相结合,称为民防。
人民防空工程(简称人防工程),是战时防备敌人空中袭击,有效地掩蔽人员、物资,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场所,是实施人民防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人防工程的防护性能人防工程对各种武器破坏因素的防护性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核武器地面冲击波的防护2、对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和放射性沾染的防护3、对早期核辐射、光辐射的防护4、对火灾(次生灾害)的工程防护5、对常规武器的防护6、对核电磁脉冲和核爆地震的防护三、人防工程分类和分级1、人防工程的分类:(1)按战时功能可分为:1①指挥工程②医疗救护工程(中心医院、急救医院、救护站)③防空专业队工程(队员掩蔽部、装备掩蔽部)④人员掩蔽工程(一等人员掩蔽所、二等人员掩蔽所)⑤配套工程(人防物资库、区域电站、供水站、食品站、生产车间、人防交通干(支)道、警报站、核生化监测中心等)(2)按施工方法和所在环境条件可分为:①掘开式②附建式③坑道式、地道式(3)按受空袭威胁环境可分为:①甲类:可抗常规武器、核武器、生化武器的袭击②乙类:可抗常规武器和生化武器的袭击甲、乙类人防工程的具体分类主要是根据城市所处的战略地位以及工程在城市所处的位置并结合城市人防工程总体规划和工程的职能等因素综合论证确定。
2、人防工程的防护分级(1)抗力分级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级主要用以反映人防工程能够抵御敌人核武器、常规武器、生化武器袭击能力的强弱,其性质与地面建筑的抗震烈度有些类似,是一种国家设防能力的体现。
目前,我国设防城市中常见为甲、乙类单建掘开式人防工程和附建式人防工程,其抗力分级规定如下:2①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5级和6级(简称常5级和常6级);②防核武器抗力级别4级、4B级、5级、6级和6B级(简称核4级、核4B级、核5级、核6级和核6B级)。
人民防空工程基本术语rfj1-1991

人民防空工程基本术语rfj1-1991人民防空工程基本术语是指在防空工程领域中使用的特定的术语和概念。
这些术语的准确理解和正确应用对于设计、建设和管理防空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侦察与预警1.预警:指对来袭的空中威胁进行及时发现和警报的行为。
2.侦察:指对来袭威胁的情报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过程。
3.预警信号:用于发出威胁警报的信号,通常采用声光电设备发出。
4.预警系统:指用于侦察和预警的一系列设备、传感器和通信系统的组合。
5.监视:指对来袭威胁进行持续观察和监测。
6.侦察机:专门用于执行侦察任务的飞行器。
7.无人侦察机:无人驾驶的飞行器,用于执行侦察任务。
8.侦察卫星:用于从太空中收集情报的卫星。
二、指挥与控制1.指挥中心:用于监控和指挥防空行动的中央指挥部。
2.指挥官:负责指挥和控制防空行动的高级军事官员。
3.指挥车:提供指挥和控制功能的移动车辆。
4.通信中心:用于处理和传递信息的中心。
5.接收站:用于接收和处理侦察和预警信息的设施。
6.指挥所:指定领导和管理防空行动的设施。
7.管理系统:用于收集、分析和传递威胁信息的系统。
8.通信网络:用于指挥和控制的信息传递网络。
三、防空设施1.防空洞:用于躲避来袭威胁的地下洞穴。
2.防空堡垒:用于保护人们和设备免受威胁的坚固建筑物。
3.防空掩体:用于遮蔽人员和设备的临时掩蔽物。
4.防空壕:用于保护人员免受威胁的有盖地下洞穴。
5.灯光控制:使用高强度灯光对来袭飞行器进行干扰和控制。
6.空袭警报装置:用于发出空袭警报的设备。
7.防空巡逻车:用于巡逻、监视和巡逻防空区域的车辆。
8.防空火力:用于对来袭威胁进行阻击和摧毁的火力。
四、装备与武器1.防空导弹:用于拦截和摧毁来袭空中威胁的导弹。
2.防空炮:用于对来袭飞行器进行火力压制和摧毁的炮兵装备。
3.防空雷达:用于监测和跟踪来袭威胁的雷达设备。
4.防空飞弹:用于拦截和摧毁来袭空中威胁的飞弹。
5.导弹发射装置:用于发射防空导弹的设备。
人防工程知识讲座

人防工程知识讲座pptx 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人防工程概述•人防工程的规划与设计•人防工程的施工与监理•人防工程的应用与前景•人防工程实例分析•结语01人防工程概述人民防空工程,简称人防工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人防工程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有效地掩蔽人员和物资,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是坚持城镇战斗,长期支持反侵略战争直至胜利的工程保障。
人防工程的定义地道工程、坑道工程、堆积式工程和掘开式工程。
人防工程的分类按构筑形式分类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和配套工程。
按防护性质分类指挥、控制、通信工程;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卫生防疫工程;人员掩蔽、人员生活工程;交通设施、供暖供电等配套工程。
按战时功能分类人防工程的历史与发展01人防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各国为了应对敌人的突然袭击,开始修建地下掩体和隧道。
02新中国成立后,人防工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03现代人防工程已不再局限于战争时期的防护作用,而是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如平时作为地下商场、停车场、交通设施等,战时则可以用于人员掩蔽和物资储备。
02人防工程的规划与设计1规划原则与方法23人防工程的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突出重点区域和目标,实现全面覆盖。
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适宜的工程规划方案,确保工程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划时应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适度超前规划,以满足未来防护需求。
着眼长远,适度超前设计要素与标准根据防护需求,确定人防工程的防护等级和抗力指标。
防护等级工程布局通风与空调照明与电气合理安排工程的内部布局,确保工程内部各功能区域的协调和流畅。
设计合理的通风与空调系统,保证工程内部的空气质量和温湿度。
人防术语汇总

人防术语汇总1、战时用途(战时功能)2、人员掩蔽工程主要用于保障人员掩蔽的人防工程(包括防空地下室)。
按照战时掩蔽人员的作用,人员掩蔽工程共分为一等人员掩蔽所和二等人员掩蔽所。
3、一等人员掩蔽所示图03指供战时坚持工作的政府机关、城市生活重要保障部门(电信、供电、供气、供水、食品等)、重要厂矿企业和其他战时有人员进出要求的人员掩蔽工程。
4、二等人员掩蔽所示图04指战时留城的普通居民掩蔽所。
5、防空专业队工程保障防空专业队掩蔽和执行某些勤务的人防工程(包括防空地下室),一般称防空专业队掩蔽所。
一个完整的防空专业队掩蔽所一般包括专业队队员掩蔽部和专业队装备(车辆)掩蔽部两个部分。
但在目前的人防工程建设中,也可以将两个部分分开单独修建。
防空专业队系指按专业组成的担负人民防空勤务的组织,其中包括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防化防疫、通信、运输、治安等专业队。
6、专业队队员掩蔽部示图06有防毒要求,战时应设置三种防护通风方式(清洁通风、滤毒通风、隔绝通风)。
7、专业队装备掩蔽部示图07通常只设置清洁通风和隔绝防护。
8、医疗救护工程示图08战时对伤员独立进行早期救治工作的人防工程(包括防空地下室)。
按照医疗分级和任务的不同,医疗救护工程可分为中心医院、急救医院和救护站等。
9、配套工程系指战时的保障性人防工程(即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和人员掩蔽工程以外的人防工程总合),主要包括区域电站、区域供水站、人防物资库、人防汽车库、食品站、生产车间、人防交通干(支)道、报警站、核生化监测中心等工程。
10、防护类别11、甲类防空地下室(防核武器)战时需要防核武器、防常规武器、防生化武器等。
12、乙类防空地下室(不防核武器)不考虑防核武器,只防常规武器和防生化武器。
13、抗力级别14、防核武器:核5、核6、核6B15、防常规武器:常5、常616、防生化武器:甲、乙、丙、丁17、通风18、平时通风示图03、示图04、示图18保障防空地下室平时功能的通风。
人防工程术语解释

人防工程术语解释防空地下室:分为甲类、乙类防空地下室(1)、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5级和6级(简称为常5级和常6级)(2)、防核武器抗力级别4级、4B级、5级、6级和6B级(简称为核4级、核4B级、核5级、核6级和核6B级)1、防空地下室:具有预定战时防空功能的地下室。
在房屋中室内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2的地下室。
2、人员掩蔽工程:主要用于保障人员掩蔽的人防工程。
分一等人员掩蔽所和二等人员掩蔽所。
3、配套工程:系指战时的保障性人防工程(人防物资库、人防汽车库、食品站、生产车间、人防交通干道、警报站、核生化监测中心等工程)。
4、主体:防空地下室中能满足战时防护及其主要功能要求的部分。
对于有防毒要求的防空地下室,其主体指最里面一道密闭门以内的部分。
5、清洁区:防空地下室中能抵御预定的爆炸动荷载作用,而且满足防毒要求的区域。
6、染毒区:防空地下室中能抵御预定的爆炸动荷载作用,但允许染毒的区域。
7、防护单元:在防空地下室中,其防护设施和内部设备均能自称体系的使用空间。
8、抗爆单元:在防空地下室(或防护单元)中,用抗爆隔墙分隔的使用空间。
9、人防围护结构:防空地下室中承受空气冲击波或土中压缩波直接作用的顶板、墙体和地板的总称。
10、临空墙:一侧直接受空气冲击波作用,另一侧为防空地下室内部的墙体。
11、口部:防空地下室的主体与地表面,或与其它地下建筑的连接部分。
对于有防毒要求的防空地下室,其口部指最里面一道密闭门以外的部分,如扩散室、密闭通道、防毒通道、洗消间、除尘室、滤毒室和竖井、防护门以外的通道等。
12、室外出入口:通道的出地面段位于防空地下室上部建筑投影范围以外的出入口。
13、室内出入口:通道的出地面段位于防空地下室上部建筑投影范围以内的出入口。
14、防护密闭门:既能阻挡冲击波又能阻挡毒剂通过的门。
15、密闭门:能够阻挡毒剂通过的门。
16、密闭通道:由防护密闭门与密闭门之间所构成的,并仅依靠密闭隔绝作用阻挡毒剂侵入室内的密闭空间。
人防工程基础知识

人防工程基础知识一、人防工程概述人防工程是指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建造的具有防空、防火、防水、防震等多重功能的地下建筑物。
其主要作用是在战争时期提供避难场所,同时也可以在平时作为公共设施使用。
二、人防工程的分类1. 地下壕堑:主要用于疏散和避难。
2. 地下掩体:主要用于军事指挥和通信。
3. 地下仓库:主要用于储存物资。
4. 地下机场:主要用于军事航空活动。
5. 地下车站:主要用于地铁等交通系统。
三、人防工程的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保证人员在其中的安全。
2. 经济性原则:尽量节约建造成本。
3. 实用性原则:满足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功能。
4. 美观性原则:符合城市规划和环境美化。
四、人防工程的建设标准1. 建筑结构标准: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需求确定结构形式和尺寸。
2. 防护标准:确定适当的防护措施,如防水、防火、防爆等。
3. 通风标准:保证空气流通,避免二氧化碳积聚。
4. 照明标准:保证光线充足,避免黑暗环境造成的心理影响。
5. 消防标准:设置灭火设施,保证安全疏散。
五、人防工程的施工要点1. 地质勘察:根据地质情况确定建筑结构和尺寸。
2. 施工材料:选用高强度材料和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
3. 施工技术: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保证施工质量。
4. 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确保施工过程中无事故发生。
六、人防工程的运行管理1. 设立专门机构: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人防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2.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人防工程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应急预案制定:制定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各种应对措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运行。
七、人防工程的未来发展1. 多功能化:加强人防工程的多功能化,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2. 智能化:引入先进技术,使人防工程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和控制功能。
3. 绿色化:将人防工程和城市绿地相结合,实现绿色生态环境建设。
八、结语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防工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人防工程术语教学提纲

1 防护类别:按照预定防御的武器不同,国家把人防工程(包括防空地下室)划分为甲类和乙类,并规定甲类人防工程需防常规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以及核武器的袭击;乙类人防工程需防常规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袭击,不考虑对核武器袭击的防护。
2 防爆波:对爆炸波防护的简称。
“防爆波”对于甲类防空地下室包括对常规武器爆炸和核武器爆炸所形成的空气冲击波和土中压缩波的防护;对于乙类防空地下室是指对常规武器爆炸所形成的空气冲击波和土中压缩波的防护。
“防爆波”要求所有(包括战时室内有人员停留和无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结构应该具有足够的抗力,各孔口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防毒剂:对化学毒剂防护的简称。
“防毒剂”对于甲类防空地下室包括对化学毒剂、生物战剂以及放射性灰尘的防护;对于乙类防空地下室包括对化学毒剂和生物战剂的防护。
“毒剂”会对人员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对于空袭时室内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以下简称“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要求其人防围护结构要做到密闭;各孔口应采取相应的密闭措施。
4 防辐射:对辐射线防护的简称。
“防辐射”对于甲类防空地下室包括对早期核辐射、热辐射和城市火灾的防护;对于乙类防空地下室是指对战时城市火灾形成的长时间高温烘烤的防护。
“辐射”会对人员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对于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暴露在室外空气中的人防围护结构(如顶板、临空墙等)应该满足防护厚度要求,出入口应该满足通道形式和通道长度要求。
5 防护区:指防空地下室的防护密闭门(及防爆波活门)以内的区域,即战时空气冲击波不能自由到达的区域(扩散室除外)。
对于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防护区包括主体(即清洁区)以及防护密闭门内的染毒区(口部房间、通道等);对于无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防护区与主体一致。
6 非防护区:指防护密闭门(及防爆波活门)以外的空气冲击波能够自由传播的区域。
非防护区一般包括防护密闭门外的通道、楼梯间、竖井以及相邻的普通地下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防护类别:按照预定防御的武器不同,国家把人防工程(包括防空地下室)划分为甲类和乙类,并规定甲类人防工程需防常规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以及核武器的袭击;乙类人防工程需防常规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袭击,不考虑对核武器袭击的防护。
2 防爆波:对爆炸波防护的简称。
“防爆波”对于甲类防空地下室包括对常规武器爆炸和核武器爆炸所形成的空气冲击波和土中压缩波的防护;对于乙类防空地下室是指对常规武器爆炸所形成的空气冲击波和土中压缩波的防护。
“防爆波”要求所有(包括战时室内有人员停留和无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结构应该具有足够的抗力,各孔口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防毒剂:对化学毒剂防护的简称。
“防毒剂”对于甲类防空地下室包括对化学毒剂、生物战剂以及放射性灰尘的防护;对于乙类防空地下室包括对化学毒剂和生物战剂的防护。
“毒剂”会对人员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对于空袭时室内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以下简称“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要求其人防围护结构要做到密闭;各孔口应采取相应的密闭措施。
4 防辐射:对辐射线防护的简称。
“防辐射”对于甲类防空地下室包括对早期核辐射、热辐射和城市火灾的防护;对于乙类防空地下室是指对战时城市火灾形成的长时间高温烘烤的防护。
“辐射”会对人员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对于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暴露在室外空气中的人防围护结构(如顶板、临空墙等)应该满足防护厚度要求,出入口应该满足通道形式和通道长度要求。
5 防护区:指防空地下室的防护密闭门(及防爆波活门)以内的区域,即战时空气冲击波不能自由到达的区域(扩散室除外)。
对于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防护区包括主体(即清洁区)以及防护密闭门内的染毒区(口部房间、通道等);对于无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防护区与主体一致。
6 非防护区:指防护密闭门(及防爆波活门)以外的空气冲击波能够自由传播的区域。
非防护区一般包括防护密闭门外的通道、楼梯间、竖井以及相邻的普通地下室等。
7 清洁区:在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中不仅满足防爆波要求,而且满足防毒剂、防辐射要求的区域,即指室内满足集体防护要求(掩蔽人员不需要配戴防护器材)的区域。
清洁区的范围是指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中最里面一道密闭门以内的部分。
8 染毒区:在防空地下室中满足防爆波要求,但允许染毒,且不考虑防辐射的区域。
对于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染毒区指最里面一道密闭门以外,防护密闭门(及防爆波活门)以内的房间、通道。
对于无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防护密闭门(及防爆波活门)以内的区域(亦称防护区)均为染毒区。
10 主体:指防空地下室中能够满足预定的防护要求和功能要求的部分,如专业队队员掩蔽部的队员休息室及其辅助房间,专业队装备掩蔽部的车库部分和通风机房等。
对于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主体应满足防爆波、防毒剂、防辐射等防护要求和相应的战时使用要求,其主体与清洁区一致;对于无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主体应满足
防爆波要求(对防毒剂、防辐射等不作要求)和相应的战时使用要求,其主体与防护区一致。
11 口部:指防空地下室的主体与地表面(或与其它地下建筑)的连接部分。
口部主要指出入口和通风口、柴油机排烟口等。
对于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口部应包括防护密闭门(防爆波活门)内的染毒区(如密闭通道、防毒通道、洗消间、滤毒室、除尘室、扩散室等)以及防护密闭门(防爆波活门)以外的通道、竖井、楼梯间等;对于无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口部仅指防护密闭门(防爆波活门)以外的通道、竖井、楼梯间等。
12 主要出入门:指战时空袭前、空袭后都要使用的,而且是空袭后较有保障的,且人员、车辆进出方便的出入口。
设计中在其设置位置、口部防爆波(包括口部防护设备、围护结构和防护密闭门外的通道、楼梯)、防堵塞、防毒剂和设置洗消设施等方面,均应根据战时的防护要求和使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个防护单元应设置一个主要出入口。
13 次要出入口:指战时主要供空袭前使用、空袭后可不使用的出入口。
该出入口除了需要满足口部防护设备、围护结构的防爆波、防毒剂、防辐射等要求以及方便人员进出以外,对于防护密闭门外的结构(如楼梯)抗力、防堵塞、设置洗消设施等方面都不需要考虑。
一个防护单元需要设置一个或数个次要出入口。
14 备用出入口:指战时空袭前一般不使用,空袭后当其他出入口无法使用时,应急使用的出入口。
备用出入口一般采用竖井式,而且通
常与通风竖井相结合设置。
备用出入口不设洗消设施,但应该满足口部防爆波(包括口部防护设备、围护结构和防护密闭门外的通道、竖井)、防堵塞、防毒剂等方面的要求。
15 外墙:指防空地下室的室内与室外岩土之间的墙体。
外墙战时承受土中压缩波的直接作用,外墙是应满足规定抗力要求的墙体。
16 临空墙:指防空地下室的室内与室外空间(包括普通地下室)之间的墙体。
临空墙战时承受空气冲击波的直接作用,临空墙是应满足规定抗力要求的钢筋混凝土墙。
当在临空墙上开设门洞时,需设置防护密闭门。
17 密闭隔墙:指防空地下室中的清洁区与染毒区之间(以及染毒浓度不同的区域之间)的墙体。
密闭隔墙战时用于隔绝毒剂,密闭隔墙
是应满足规定厚度要求的钢筋混凝土墙。
当在密闭隔墙上开设门洞时,需设置密闭门。
18 防护单元隔墙:指防空地下室中两个相邻防护单元之间的墙体。
防护单元隔墙战时承受可能来自墙两侧的冲击波不同时作用,防护单元隔墙是钢筋混凝土防护密闭隔墙。
乙类防空地下室的防护单元隔墙可按构造要求设置;甲类防空地下室的防护单元隔墙还需满足相应的受力要求。
当防护单元隔墙上开设门洞时,一般需在墙的两侧各设一道防护密闭门,或设一道能够承受正反两个方向爆炸动荷载的防护密闭隔断门。
19 抗爆隔墙:指防空地下室中用于分隔抗爆单元的墙体。
当在抗爆隔墙上开设门洞时,一般采用在隔墙的一侧设置抗爆挡墙的做法。
按
照墙体构筑的时机可分为平时构筑的抗爆墙和临战时构筑的抗爆墙。
不同构筑时机的抗爆墙的材质、厚度要求有所不同。
20 门框墙:指在门洞处安装有防护密闭门或密闭门的墙体。
防护密闭门门框墙应能承受空气冲击波和门扇传来的动荷载作用。
21 防护密闭门:用来阻挡空气冲击波和毒剂通过的人防门。
防护密闭门是设置在出入口最外侧的或设置在连通口(包括防护单元之间连通口)处的人防门。
22 密闭门:用来阻挡毒剂通过的人防门。
密闭门是设置在密闭隔墙洞口处的人防门。
23 消波设施:设置在空袭时处于敞开状态的通风口、柴油机排烟口的,用来削弱冲击波压力的防护设施。
消波设施一般由防爆波活门
和扩散室(或扩散箱)组成。
24 防爆波活门:设置在空袭时处于敞开状态的战时通风口(柴油机排烟口)最外端的,当冲击波到来时能够迅速自动关闭的防护设备。
防空地下室的战时通风口(柴油机排烟口)一般采用悬板式防爆波活门。
25 扩散室:设置在防爆波活门与通风管之间的,利用其空间扩散作用削弱冲击波压力的,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小房间。
26 滤毒室:设置在进风口附近的装有过滤吸收器(一种通风滤毒设备)的专用房间。
滤毒室属于染毒区,并且应该通过密闭通道(或防毒
通道)与室内清洁区和室外地面相连通。
27 除尘室:设置在进风口附近的装有通风除尘设备的专用房间。
通风量较大的工程通常设置除尘室。
设有滤毒通风的除尘室属于染毒区,宜设置在进风扩散室和滤毒室之间。
28 掩蔽面积:指供掩蔽人员、物资、车辆使用的有效面积。
其值为与防护密闭门(和防爆波活门)相连接的临空墙、外墙外边缘形成的(即防护区)建筑面积扣除结构面积和下列各部分面积后的面积:
①口部房间(扩散室、密闭通道、防毒通道、除尘室、滤毒室、洗消间、或简易洗消间)面积;
②通风、给排水、供电、防化、通信等专业设备房间面积;
③厕所、盥洗室面积
防护墙:能够阻挡冲击波的墙;
防护密闭墙:既能阻挡冲击波又能阻挡毒剂渗透的墙;(防护密闭门周边的墙体)
密闭墙:能够阻挡毒剂渗透的墙;(密闭门、人防门周边的墙体)
临空墙:每个防护单元的外墙,与室外直接接触。
人防工程中的某一个防护单元内用于区分清洁区与染毒区的墙通常是密闭墙或防护密闭墙,有防冲击波及防毒要求的则是防护密闭墙,在防护或防护密闭墙内侧,但有防毒要求的则是密闭墙。
根据防冲击波及防毒要求,及需要判断之墙在图纸中的位置,基本上不会搞错。
临空墙:一侧直接受空气冲击波作用,一侧为防空地下室内部墙体。
人防外墙:防空地下室一侧与室外土壤接触,直接收土中压缩波作用的墙体。
很简单,一侧暴露在外或者空间里为临空墙。
一侧与土壤接的是人防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