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专业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人防工程术语

人防工程术语

1防护类别:按照预定防御的武器不同,国家把人防工程(包括防空地下室)划分为甲类和乙类,并规定甲类人防工程需防常规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以及核武器的袭击;乙类人防工程需防常规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袭击,不考虑对核武器袭击的防护。

2 防爆波:对爆炸波防护的简称。

“防爆波”对于甲类防空地下室包括对常规武器爆炸和核武器爆炸所形成的空气冲击波和土中压缩波的防护;对于乙类防空地下室是指对常规武器爆炸所形成的空气冲击波和土中压缩波的防护。

“防爆波”要求所有(包括战时室内有人员停留和无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结构应该具有足够的抗力,各孔口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防毒剂:对化学毒剂防护的简称。

“防毒剂”对于甲类防空地下室包括对化学毒剂、生物战剂以及放射性灰尘的防护;对于乙类防空地下室包括对化学毒剂和生物战剂的防护。

“毒剂”会对人员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对于空袭时室内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以下简称“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要求其人防围护结构要做到密闭;各孔口应采取相应的密闭措施。

4 防辐射:对辐射线防护的简称。

“防辐射”对于甲类防空地下室包括对早期核辐射、热辐射和城市火灾的防护;对于乙类防空地下室是指对战时城市火灾形成的长时间高温烘烤的防护。

“辐射”会对人员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对于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暴露在室外空气中的人防围护结构(如顶板、临空墙等)应该满足防护厚度要求,出入口应该满足通道形式和通道长度要求。

5 防护区:指防空地下室的防护密闭门(及防爆波活门)以内的区域,即战时空气冲击波不能自由到达的区域(扩散室除外)。

对于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防护区包括主体(即清洁区)以及防护密闭门内的染毒区(口部房间、通道等);对于无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防护区与主体一致。

6 非防护区:指防护密闭门(及防爆波活门)以外的空气冲击波能够自由传播的区域。

非防护区一般包括防护密闭门外的通道、楼梯间、竖井以及相邻的普通地下室等。

人民防空工程基本术语rfj1-1991

人民防空工程基本术语rfj1-1991

人民防空工程基本术语rfj1-1991人民防空工程基本术语是指在防空工程领域中使用的特定的术语和概念。

这些术语的准确理解和正确应用对于设计、建设和管理防空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侦察与预警1.预警:指对来袭的空中威胁进行及时发现和警报的行为。

2.侦察:指对来袭威胁的情报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过程。

3.预警信号:用于发出威胁警报的信号,通常采用声光电设备发出。

4.预警系统:指用于侦察和预警的一系列设备、传感器和通信系统的组合。

5.监视:指对来袭威胁进行持续观察和监测。

6.侦察机:专门用于执行侦察任务的飞行器。

7.无人侦察机:无人驾驶的飞行器,用于执行侦察任务。

8.侦察卫星:用于从太空中收集情报的卫星。

二、指挥与控制1.指挥中心:用于监控和指挥防空行动的中央指挥部。

2.指挥官:负责指挥和控制防空行动的高级军事官员。

3.指挥车:提供指挥和控制功能的移动车辆。

4.通信中心:用于处理和传递信息的中心。

5.接收站:用于接收和处理侦察和预警信息的设施。

6.指挥所:指定领导和管理防空行动的设施。

7.管理系统:用于收集、分析和传递威胁信息的系统。

8.通信网络:用于指挥和控制的信息传递网络。

三、防空设施1.防空洞:用于躲避来袭威胁的地下洞穴。

2.防空堡垒:用于保护人们和设备免受威胁的坚固建筑物。

3.防空掩体:用于遮蔽人员和设备的临时掩蔽物。

4.防空壕:用于保护人员免受威胁的有盖地下洞穴。

5.灯光控制:使用高强度灯光对来袭飞行器进行干扰和控制。

6.空袭警报装置:用于发出空袭警报的设备。

7.防空巡逻车:用于巡逻、监视和巡逻防空区域的车辆。

8.防空火力:用于对来袭威胁进行阻击和摧毁的火力。

四、装备与武器1.防空导弹:用于拦截和摧毁来袭空中威胁的导弹。

2.防空炮:用于对来袭飞行器进行火力压制和摧毁的炮兵装备。

3.防空雷达:用于监测和跟踪来袭威胁的雷达设备。

4.防空飞弹:用于拦截和摧毁来袭空中威胁的飞弹。

5.导弹发射装置:用于发射防空导弹的设备。

了解一下人民防空常用术语(一)

了解一下人民防空常用术语(一)

人民防空:简称人防。

它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和组织城镇居民采取防护措施,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避免或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保存战争潜力。

它是国防的组成部分。

人防建设:人民防空系统各项活动的统称,包括建立防空组织,组建人防专业队,建立人防通信、警报网,建造人防工程,开展防空知识教育和训练,计划组织人口、工业疏散和经济防护,管理人防经费、物资,等等。

人防重点城市:国家或地区确定进行人防建设的城市。

国家人防重点城市:由国家确定的重点开展人民防空建设的城市。

国家人防重点城市的防护类别、防护标准,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

省人防重点城市:由省(或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重点开展人民防空建设的城市。

其分类和建设标准由省(或自治区、直辖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所在军区人防主管部门等有关规定确定。

防护重点:城市(尤其是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是敌人空袭的主要目标,是人民防空的防护重点。

做好城市的防护工作,对保存战争潜力,赢得反空袭斗争的胜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家对城市实行分类防护。

城市的防护类别、防护标准,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防护类别:国家对开展人民防空的城市,按地位和作用划分的若干类别,其目的是有重点、有计划地实施人民防空建设。

城市防护类别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防护标准:人民防空重点城市应达到的防空袭能力的标准。

城市防护标准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城市防空袭方案:亦称人民防空方案,是关于人民防空行动实施办法的设想,是指导人民进行防空建设准备和组织人民防空行动的基本依据,是指挥员决心的具体体现。

通常由基本方案、行动方案和保障方案构成。

基本方案:人民防空方案的总纲。

主要内容包括:敌情判断、我情分析、任务区分、指挥协同和各种保障要求等。

行动方案:针对不同的敌情、不同的防护对象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而编制的具体防空行动的方案。

主要包括指挥所开设、信息防护、心理防护,以及人口疏散、重要经济目标保护、城市管制等消除空袭后果的行动计划方案。

人防术语

人防术语

附录A 术语解释1 防护类别:按照预定防御的武器不同,国家把人防工程(包括防空地下室)划分为甲类和乙类,并规定甲类人防工程需防常规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以及核武器的袭击;乙类人防工程需防常规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袭击,不考虑对核武器袭击的防护。

2 防爆波:对爆炸波防护的简称。

“防爆波”对于甲类防空地下室包括对常规武器爆炸和核武器爆炸所形成的空气冲击波和土中压缩波的防护;对于乙类防空地下室是指对常规武器爆炸所形成的空气冲击波和土中压缩波的防护。

“防爆波”要求所有(包括战时室内有人员停留和无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结构应该具有足够的抗力,各孔口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防毒剂:对化学毒剂防护的简称。

“防毒剂”对于甲类防空地下室包括对化学毒剂、生物战剂以及放射性灰尘的防护;对于乙类防空地下室包括对化学毒剂和生物战剂的防护。

“毒剂”会对人员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对于空袭时室内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以下简称“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要求其人防围护结构要做到密闭;各孔口应采取相应的密闭措施。

4 防辐射:对辐射线防护的简称。

“防辐射”对于甲类防空地下室包括对早期核辐射、热辐射和城市火灾的防护;对于乙类防空地下室是指对战时城市火灾形成的长时间高温烘烤的防护。

“辐射”会对人员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对于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暴露在室外空气中的人防围护结构(如顶板、临空墙等)应该满足防护厚度要求,出入口应该满足通道形式和通道长度要求。

5 防护区:指防空地下室的防护密闭门(及防爆波活门)以内的区域,即战时空气冲击波不能自由到达的区域(扩散室除外)。

对于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防护区包括主体(即清洁区)以及防护密闭门内的染毒区(口部房间、通道等);对于无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防护区与主体一致。

6 非防护区:指防护密闭门(及防爆波活门)以外的空气冲击波能够自由传播的区域。

非防护区一般包括防护密闭门外的通道、楼梯间、竖井以及相邻的普通地下室等。

人防术语定义

人防术语定义
三、防化分级
防化分级是以人防工程对化学武器的不同防护标准和防护要求划分的级别,防化级别也反映了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武器和核放射性沾染等相应武器的防护。防化级别是依据人防工程的使用功能确定的,与其抗力级别没有直接关系。
四、
清洁区:指最里面一道密闭门以内的部分。防爆波、防毒剂、防辐射。
染毒区:指最外面防护密闭门(防爆波活门)之内,最里面一道密闭门以外的区域。防爆波、不防毒剂、不防辐射。
十五、
外墙:指室内与室外岩土之间的墙体。(土中压缩波)
密闭隔墙:清洁区与染毒区之间的隔墙。
防护单元隔墙:两个相邻防护单元之间的墙体。
临空墙:室内与室外空气(包括普通地下室)之间的墙体。(空气冲击波)
防护区=清洁区+染毒区。主体=清洁区,口部=染毒区+非防护区
2.无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
染毒区:只有一道防护密闭门,指防护密闭门(防爆波活门)之内的区域。防爆波、不防毒剂、不防辐射。
防护区=染毒区=主体;口部=非防护区。
八、
主要出入口:战时空袭前、空袭后都要使用。设洗消设施。
次要出入口:战时空袭前使用,空袭后可不使用。不设洗消设施。
五、
主体:指能够满足预定防护要求和功能要求的部分。
口部:指主体与室外的连接部分。主要指出入口、通风口、柴油机排烟口。
六、
防护区:指最外面防护密闭门(防爆波活门)之内区域。防爆波
非防护区:指最外面防护密闭门(防爆波活门)之外区域。不防爆波。例:通道、楼梯间、竖井等。
七、
1.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
染毒区:密闭通道、防毒通道、洗消间、滤毒室、除尘室、扩散室等。
定义:
一、防护类别
甲类:防常规武器、生化武器、生物武器、核武器。例:核5级和核6级

人防专业知识点总结

人防专业知识点总结

人防专业知识点总结一、人防基本理论1. 人防概念及作用:人防是指采取措施,组织和管理人员,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秩序安全的防空防护工程体系。

人防的作用主要是在国防体系中发挥其独特的功能,用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

2. 人防的主要任务:人防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军民融合体系,发挥军事力量的国防作用,有效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3. 人防的基本原理:人防工程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宗旨,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建设完善的人防设施,组织开展人防设备管理与维护,提高人防应急能力和处置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二、人防建筑设计1. 人防建筑分类:人防建筑根据用途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地下人防工程和地面人防工程两大类。

2. 地下人防工程设计:地下人防工程是指建造在地下的人防设施,其设计应考虑地下压力、地下水位、地质条件等因素,保证其结构安全和功能完善。

3. 地面人防工程设计:地面人防工程是指建造在地面的人防设施,其设计应考虑地面敌情、城市规划、人口密度等因素,保证其有效防护作用。

4. 人防建筑设计原则:人防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标准,保证其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结构稳固、防护效果显著、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三、人防设备管理1. 人防设备分类:人防设备主要包括人防门窗、空气净化器、报警器、灭火设备等,其功能是为人防工程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手段。

2. 人防设备采购:人防设备的采购应符合相关政策法规,保证设备质量,提高效能,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有效防护作用。

3. 人防设备维护:人防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对于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保护效果至关重要,应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

四、人防应急管理1. 人防演练:人防演练是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扑火、防毒、救援等培训锻炼活动,以提高人民自我保护、自我救援的能力。

2. 人防演练内容:人防演练内容主要包括人防组织、人防装备使用和维护、人防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

人防专业名词解释

人防专业名词解释

火灾疏散照明灯 当民防工程内发生火灾时,用以确保疏散走道能被有效地辨认和使用的照明灯具。 火灾疏散标志灯 火灾备用照明
单元间平时通行口 为满足平时使用需要,在防护单元隔墙上开设的供平时通行、战时封堵的孔口。 滤毒室 防护密闭门 密闭门 防爆波活门 扩散室 建筑面积 结构面积
口部外通道面积 工程第一道防护门或防护密闭门以外的通道净面积。 口部面积 辅助面积 使用面积
掩蔽面积 疏散出口 安全出口 疏散走道 避难走道 防烟楼梯间 火灾疏散照明
2010年业务学习资料一
民防工程术语
术语 平时 战时 临战期 民防工程 指挥工程 医疗救护工程 释义 和平时期的简称。指国家或地区既无战争又无明显战争威胁的时期。 战争时期的简称。指国家或地区自开始转入战争状态直至战争结束时期。 临战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自明确进入战前准备状态直至战争开始之前的时期。 即指人防工程,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单独修建的地 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保障人防指挥机关战时工作的民防工程。 战时对伤员独立进行早期救治工作的民防工程。按照医疗分级和任务的不同,医疗救护 工程可分0年业务学习资料一
民防工程术语
术语 室外出入口 释义 通道的出地面段、敞开段(无顶盖段)位于防空地下室上部建筑投影范围以外的出入口 。 装有通风滤毒设备的专用房间。 既能阻挡冲击波又能阻挡毒剂进入的门。 用于阻挡毒剂进入的门。 冲击波到来时即能自动关闭的消波设施。 利用内部空间来消弱由通风口或排烟口进入的冲击波能量的房间。 工程各层及出入口(不包括采光井、防潮层及其保护墙)外边缘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之和。某层如有部分层高超过2.2m的楼层者,亦应计算建筑面积。 工程各层的墙、柱等结构所占水平面积之和。 工程第一道防护门或防护密闭门以内、最后一道密闭门以外的通道和设备设施房间(含 扩散室)的净面积。 工程最后一道密闭门(战时汽车库为防护密闭门)以内的生活设施、设备设施等辅助房 间(如:厕所、风机房、泵房、水库(箱)及楼梯间等)所占的净面积。 工程第一道防护门或防护密闭门以内能提供人员使用、物资储存、车辆停放及生活设施 、设备设施使用的净面积。 “使用面积”=“建筑面积”+“结构面积”+“口部外通道 面积” 工程最后一道密闭门(战时汽车库为防护密闭门)以内能提供人员使用、物资储存、车 辆停放的净面积。人员掩蔽部工程之“掩蔽面积”亦称“人员使用面积”。“掩蔽面积 ”=“建筑面积”+“结构面积”+“口部外通道面积”+“口部面积”+“辅助面积”=“ 使用面积”+“ 口部面积”+“辅助面积” 用于人员离开某一区域至另一区域的出口。 通向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和室外的疏散出口。 用于人员疏散通行至安全出口或相邻防火分区的走道。 设置有防烟等设施,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出口的疏散走道。 在每层楼梯间和主体建筑之间设置有专用防烟设施,能达到防烟目的的楼梯间。 当民防工程内发生火灾时,用以确保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能被有效地辨认和使用,使人 员安全撤离危险区的照明。它由火灾疏散照明灯和火灾疏散标志灯组成。 当民防工程内发生火灾时,用以确保疏散出口或疏散方向标志能被有效地辨认的照明灯 具。 当民防工程内发生火灾时,用以确保火灾时仍要坚持工作场所的照明,该照明由备用电 源供电。

人民防空术语

人民防空术语

人民防空术语主要用于描述与防空有关的概念、装备、组织和行动。

以下是一些与人民防空相关的术语:
1. 人防:人民防空的简称,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平时组织人民进行防空准备和防护工作的系统性工程。

2. 防空警报:在空袭来袭时发出的紧急警报,通常包括空袭警报、解除警报等。

3. 防空洞:专门用于避难和防护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用于保护人民免受空袭威胁。

4. 防空演练:定期组织的模拟空袭袭击情景的训练活动,以检验人们对于防空措施的熟悉程度和应对能力。

5. 防空设施:包括防空导弹发射基地、雷达站、指挥中心等,用于监测、指挥和应对空中威胁。

6. 防空导弹:用于拦截和摧毁敌方飞行器的导弹系统。

7. 防空体系:由各种防空武器、雷达、指挥控制系统等组成的系统,用于全面防范和应对空中威胁。

8. 空袭警报:在敌方飞行器接近时发出的紧急警报,通知人们采取相应的防空行动。

9. 空中探测雷达:用于监测空中目标的雷达系统,用于提前发现潜在的空袭威胁。

10. 人民防空志愿者:自愿参与人民防空工作的志愿者,包括参与防空演练、巡逻、通信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术语反映了人民防空体系的各个方面,从警报、避难设施、武器装备到训练和志愿者等都是构成人民防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概念和术语在建设国家防空能力和维护人民生命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业务学习资料一
民防工程术语
术语 平时 战时 临战期 民防工程 指挥工程 医疗救护工程 释义 和平时期的简称。指国家或地区既无战争又无明显战争威胁的时期。 战争时期的简称。指国家或地区自开始转入战争状态直至战争结束时期。 临战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自明确进入战前准备状态直至战争开始之前的时期。 即指人防工程,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单独修建的地 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保障人防指挥机关战时工作的民防工程。 战时对伤员独立进行早期救治工作的民防工程。按照医疗分级和任务的不同,医疗救护 工程可分为中心医院、急救医院和救护站等。
单元间平时通行口 为满足平时使用需要,在防护单元隔墙上开设的供平时通行、战时封堵的孔口。 滤毒室 防护密闭门 密闭门 防爆波活门 扩散室 建筑面积 结构面积
口部外通道面积 工程第一道防护门或防护密闭门以外的通道净面积。 口部面积 辅助面积 使用面积
掩蔽面积 疏散出口 安全出口 疏散走道 避难走道 防烟楼梯间 火灾疏散照明
火灾疏散照明灯 当民防工程内发生火灾时,用以确保疏散走道能被有效地辨认和使用的照明灯具。 火灾疏散标志灯 火灾备用照明
2010年业务学习资料一
民防工程术语
术语 室外出入口 释义 通道的出地面段、敞开段(无顶盖段)位于防空地下室上部建筑投影范围以外的出入口 。 装有通风滤毒设备的专用房间。 既能阻挡冲击波又能阻挡毒剂进入的门。 用于阻挡毒剂进入的门。 冲击波到来时即能自动关闭的消波设施。 利用内部空间来消弱由通风口或排烟口进入的冲击波能量的房间。 工程各层及出入口(不包括采光井、防潮层及其保护墙)外边缘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之和。某层如有部分层高超过2.2m的楼层者,亦应计算建筑面积。 工程各层的墙、柱等结构所占水平面积之和。 工程第一道防护门或防护密闭门以内、最后一道密闭门以外的通道和设备设施房间(含 扩散室)的净面积。 工程最后一道密闭门(战时汽车库为防护密闭门)以内的生活设施、设备设施等辅助房 间(如:厕所、风机房、泵房、水库(箱)及楼梯间等)所占的净面积。 工程第一道防护门或防护密闭门以内能提供人员使用、物资储存、车辆停放及生活设施 、设备设施使用的净面积。 “使用面积”=“建筑面积”+“结构面积”+“口部外通 道面积” 工程最后一道密闭门(战时汽车库为防护密闭门)以内能提供人员使用、物资储存、车 辆停放的净面积。人员掩蔽部工程之“掩蔽面积”亦称“人员使用面积”。“掩蔽面积 ”=“建筑面积”+“结构面积”+“口部外通道面积”+“口部面积”+“辅助面积”= “使用面积”+“ 口部面积”+“辅助面积” 用于人员离开某一区域至另一区域的出口。 通向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和室外的疏散出口。 用于人员疏散通行至安全出口或相邻防火分区的走道。 设置有防烟等设施,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出口的疏散走道。 在每层楼梯间和主体建筑之间设置有专用防烟设施,能达到防烟目的的楼梯间。 当民防工程内发生火灾时,用以确保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能被有效地辨认和使用,使人 员安全撤离危险区的照明。它由火灾疏散照明灯和火灾疏散标志灯组成。 当民防工程内发生火灾时,用以确保疏散出口或疏散方向标志能被有效地辨认的照明灯 具。 当民防工程内发生火灾时,用以确保火灾时仍要坚持工作场所的照明,该照明由备用电 源供电。

保障防空专业队掩蔽和执行某些勤务的民防工程,一般称防空专业队掩蔽所。一个完整 防空专业队工程 的防空专业队掩蔽所一般包括专业队队员掩蔽部和专业队装备(车辆)掩蔽部两个部分 。 人员掩蔽工程 配套工程 冲击波 冲击波超压 地面超压 土中压缩波 核爆动荷载 主体 口部 主要出入口 密闭通道 防毒通道 简易洗消间 洗消间 密闭区 非密闭区 密闭隔墙 防护密闭隔墙 抗爆隔墙 防护单元 抗爆单元 门框墙 临空墙 口部建筑 防倒塌棚架 主要用于保障人员掩蔽的民防工程。按照战时掩蔽人员的作用,人员掩蔽工程共分为两 等。 指战时的保障性民防工程,主要包括区域电站、区域供水站、人防物资库、人防汽车库 、食品站、生产车间、人防交通干(支)道、警报站、核生化监测中心等工程。 空气冲击波的简称。核爆炸在空气中形成的具有空气参数强间断面的纵波。 冲击波压缩区内超过周围大气压的压力值。 民防工程室外地面的冲击波超压峰值。 核爆炸作用下,在土中传播并使其受到压缩的波。 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土中压缩波对民防工程结构形成的动荷载。 民防工程中,能满足预定的防护要求,并能体现其主要功能的部分。一般指最后一道密 闭门(若无防毒要求时,指防护门)以内的部分。 民防工程中主体与地表面的连接部分。一般包括出入口和进排风口的门外通道、竖井、 扩散室、密闭通道、防毒通道、洗消间(简易洗消间)、滤毒室以及窗井等。 指战时主要出入口。战时空袭后,人员或车辆出入较有保障,使用较方便的出入口。 在出入口的防护密闭门与密闭门之间或两道密闭门之间靠密闭隔绝作用阻挡毒剂等侵入 工程内部的空间。 具有通风换气条件,依靠超压排风阻挡毒剂侵入的密闭通道。在室外染毒情况下,允许 人员由此通道出入。 在防毒通道一侧设置的供染毒人员清除局部皮肤上或衣物上有害物的房间。 在防毒通道一侧设置的供染毒人员通过并清除全身有害物的房间。通常由脱衣间、淋浴 间和检查穿衣间组成。 也称清洁区,民防工程中有集体防化功能的区域。 也称染毒区,能抵御预定的核爆动荷载作用,但允许短时间轻微染毒的区域。 主要用于阻止毒剂等通过的隔墙。 即能抗御预定的核爆冲击波和炸弹气浪作用而又能隔绝毒剂的隔墙。 主要用于阻止毒剂等通过的隔墙。 在防护和内部设施方面均能自成体系的使用空间。 为限制炸弹的爆炸波及碎片的破坏范围,在较大防护单元中用抗爆隔墙划分的使用空间 。其防护和内部设施上不要求自成体系。 民防工程中在门洞四周保障门扇就位并承受门扇传来的荷载的墙。 民防工程中一侧受核爆空气冲击波直接作用,另一侧为民防工程内部的墙体。 为便于管理和防雨、防堵塞而在室外出入口通道敞开段上部建造的地面建筑。 建造在出入口或风口敞开段上方,在预定冲击波或地面建筑倒塌荷载作用下不致坍塌, 可使出入口或风口不被堵塞的建筑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