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最新 2018年高三历史第三次高考模拟-人教版[整理] 精
![最新 2018年高三历史第三次高考模拟-人教版[整理] 精](https://img.taocdn.com/s3/m/9804cf24376baf1ffc4fade1.png)
2018年高三历史第三次高考模拟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商鞅推行变法,以立法形式确立的封建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B.土地私有制C.赋税制度D.郡县制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是为了A.强调“君权神授”B.宣扬“天人合一”C.实现“大一统”D.颁行“推恩令”3、隋唐时期,从洛阳出发沿大运河到江都,途经的河段依次是A.通济渠、邗沟B.永济渠、通济渠、邗沟C.邗沟、江南河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4、明朝政府为宣扬国威,决定A.重修长城B.派遣郑和下西洋C.肃清倭患D.营建、迁都北京5、康熙年间,废除了“织机不得逾百张”的限制。
这项决定有利于A.解决政府财政困难B.实行推扩植棉的措施C.扩大棉织品的出口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6、鸦片战争前夕,广东成为当时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是因为①“海外图说毕集”②“经世致用”思想盛行③有全国唯一的通商口岸④译馆“所得夷书,就地翻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集中地除广东外,还有①上海②武汉③天津④安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的宪法,因为它规定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②政府奖励和保护实业③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④实行责任内阁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9、民国初年,激发民族资产阶级投资新式工业热情的根本原因是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B.政府鼓励兴办实业C.封建专制制度的结束D.企业利润的刺激10、国民革命运动期间,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的租界是A.海、汉口法租界B.汉口、九江英租界C.汉口、天津、俄租界D.上海、广州英、法租界11、抗日战争期间,朱德赞扬“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的战役是指A.平型关伏击战B.淞沪会战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12、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最主要的职能是A.开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工作B.管理全国行政事务C.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D.参政、议政,民主协商13、1957年,中共中央决定开展整风运动。
2018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试卷文综历史(三)(解析版)

2018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试卷(三)文科综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若名历史学家白寿蚱指出东周初始,“以天为宗”“以德为本”的观念逐渐哀落,中原大地处于无政府状态。
为实现一统天下,诸侯国在构建、变革体系秩序的过程巾,必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秩序,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春秋战国时局的变化说明A.宗法分封制的瓦解推动了社会变革B.“以德为本”的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C.法家思想的诞生是时局变化的必然D.平民政治取代官僚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25.图6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治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D.铁器巳得到全面的推广26,《唐律疏议》中提道:“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与孔子“推崇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儒家思想随时代发展不断完善B唐代立法深受主流思想的影响C.法冶思想植根于悠久的历史传统D.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7.有学者说:“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的访华是中英间第一次通使。
英国借为乾隆祝寿之名出使中国最终的是借以打动乾隆皇帝,同意两国互派使节,开放天津等港口贸易,把中国纳入西方文明体系。
但双方没有经过谈判,清政府便拒绝了英国一切的敕书’。
这一年,实际上是中国历史的重要彤点。
”作者的主旨是A.中国早在1793年已进入近代史 B.马嘎尔尼访华酝醌腿了后来的侵华C中国丧失了主动融人世界的机会 D.英国对华战略意图并没有实现28.1862年2月8日,洪秀全的宗教教师罗孝全发表声明说:“我相信他是个疯子……他同他的那些态度冷漠的王们亦无法组织一个政府,无法与人民同享利益,甚至无法与旧的帝国政府相比。
”最能证明罗孝全这一声明的是A.北伐失败B《天朝田亩制度》C,天京事变 D.洪仁玕主政29.下表所示为1872-1910年中国进口棉纱和棉布的数量。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018.5一、选择题24.“一个商业性民族,往往会在物质、艺术上产生一定的飞跃,频繁的人口迁徙导致了文字系统的正式成型,我们終于迎来了可以通过考古发现的,正统王朝一商的时代。
”材料反映A.商业发展促进艺术进步C.商朝开始方有考古发现B.人口迁徙导致文字形成D.商有专制已为考古证明25.《水浒传》XXX涉及打点官差狱头、收买人心等都离不开银子;据史料记载,宋初全国白银总产量维持在20多万两的年产水平,当时每年全国财政收人有数千万贯,换算成白银达数千万两甚至上亿两,GDP更是这个数字的数倍。
据此可知A.白银在北宋已是主要货币C.北宋并没有呈现财政危急B.文学作品没有史料代价D.明朝可能遍及畅通流畅白银26.汉唐以来,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经常呈现由北到南的格局,而清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移动,首创了由东向西大移民的先例。
上述资料解释A.古代后期经济重心有西移之势C.清前期四川比湖南广东更稳定B.经济格局影响人口分布D.集权制度决意移民走向27.下表为明清两代进士家庭出身情况统计表。
相对于明代,清代前三代无任区分何功名者明代进士总数清代进士总数47.5%19.1%员功名者2.3%18.1%生员功名者50.20%62.8%前三代有生前三代有高于A.血缘关系是士人晋升上流阶层主要阶梯B.累世公卿局面逐渐形成C.家族积淀更能为人才向上流动提供助力D.科举考试更加公平客观易第1页(共8页)A.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C.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B.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D.造成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29.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对1946—1949年XXX之间的战争定性为“人民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反动战争”。
不过,近些年来也有学者入手下手以“内战”一词来概括这场战争。
对这一变革的熟悉精确的选项是A.前者强调了战争的性质,后者强调了战争的结果B.前者受反动史观的影响,后者受社会史观的影响C.前者只强调了战争的一方,后者则强调了战争的双方D.前者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后者是对历史的客观评价30.下表反映了建国后某时期连续4年的经济建设情况,为此我国政府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粮食产量(万吨)国家职工人数(万人)国家财政收支(亿元)2451453245615044+6.-21.8-65.8-81.8A.调整城镇人口总量C.优先发展农村经济B.开展农业个人化运动D.调整农村土地所有制31.XXX指出:“谬误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根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精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露了关于谬误标准的讨论带来的最紧张的社会影响是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思想C.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D.增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32.在古希腊人心目中,酒神XXX象征着协调融合和同一。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文科综合历史(三)(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三)本试题卷共26页,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A. 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B. 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C. 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D. 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答案】B【解析】根据“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表明孔子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和经世济民情怀,反映了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并非“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即作为君子应该具备的人格,不属于“政治主张”,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无法体现“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排除D。
点睛:思想文化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社会现实,孔子主张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希望匡正社会秩序,体现孔子经世济民的情怀。
山东省潍坊市2018届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18届高考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第Ⅱ卷必须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公元前705年,周桓王伐郑,大败,被射中肩膊,郑庄公未乘胜追击并遣使慰劳桓王。
公元前554年,晋师侵齐,半路听说齐侯死,闻丧而还。
这表明当时A.儒家思想影响统治者决策 B.礼制仍影响贵族政治生活C.周王室权威尚未受到冲击 D.争霸战争服从于政治需要25.两汉时孝廉只须甄别而不经考试,东汉自顺帝起,凡诸生举孝廉须试章句,文吏举孝廉须试笺奏;郡国孝廉须年四十以上才得应选,其中若有茂才异行者,则不拘年齿。
这一变化A.说明对官员才能的重视 B.打破贵族世代为官陈规C.体现公开公平选官原则 D.意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26.苏轼说:“自两税之兴,凶地之广狭痔腴而制赋,因赋之多少而制役。
户无常赋,视地以为赋,人无常役,视赋以为役,是故贫者鬻田则赋轻,富者加地则役重。
”苏轼认为两税法A.缓解了政府财政困难B.体现了税制公平原则C.使土地兼并更加严重D.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27.清学者戴震撰《孟子字义疏证》,小采取传统“疏证"(阐释考证)体例,而遵循先下定义,次列公理,然后解题、推论的顺序展开,批评宋明理学家的“理”只是意见,并非真理。
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山西省晋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4.《周礼.考工记》记载,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同为“国之六职”。
_由此可见当时A.社会等级观念的强化B.民营手工业分工很细C.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亚D.国家经济倚重已变化25.东晋南朝时期,与北方都市发展经历的起起落落相比,江南三吴地区的宣城、吴郡、东阳以及长江中游的襄阳、江陵、长沙等日益繁华,尤其是南海(今广州)周边“人竞商贩、不为田业”。
这表明当时江南A.经济地位逐渐上升B.工商业市镇的大量兴起C.政府商业政策松弛D.弃农经商现象逐渐增多26.唐高祖时,交州总管丘和“有子十五人,多至大官”;唐高宗时,宰相李义府“诸子孩抱者,并列清官”。
这种“子凭父贵”现象的长期存在表明唐代前期A.中央集权尚需加强B.士族势力左右政局C.门第观念仍很浓厚D.科举制度流于形式27.南宋遗民文天祥的爱国思想中,渗透着浓厚的忠君思想;而明代遗民顾炎武的爱国思想中,却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决定这种不同的因素是A.社会主流思想B.社会分化的程度C.经济发展程度D.政治权力的变迁28.19世纪末,中国自建铁路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而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新建的铁路主要集中在南京周围。
这表明影响近代铁路布局的因素之一是A.列强的经济侵略B.政治中心的转移C.经济布局的变化D.政治局势的稳定29.19世纪中期,来自西方的自行车在中国销售很是有限,但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富商巨贾、电影明星等纷纷加人到骑自行车的行列中来。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社会风气逐渐开放B.民族工业迅速发展C.实现了交通近代化D.民众思想完全西化30.下列文字来自一位美国人日记里对中国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残缺记载。
据此可以推断这一事件应是A.辛亥革命B.义和团运动C.抗日战争D.国民大革命31.“一五”时期,上海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只有14.5%,低于全国18%的发展速度;尤其是1955年,比上年反而下降了2.85%。
2018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南京市 2018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本卷分第I 卷()和第II卷(非)两部分,共120 分。
考用100分。
注意事:答前,考生势必学校、姓名、班、学号写在答卡的指定地域内。
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卡上;非的答案写在答卡上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卷......上无效。
考束后,交回答卡。
第I卷(选择题共60 分)一、:本大共 20 小,每小 3 分,共 60 分。
在每小列出的四个中,只有一是最吻合目要求的。
1.《庄子·天道篇》:“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有明法而不,万物有成理而不。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荀子·天》:“ 天行有常,不存,不桀亡。
之以治吉,之以乱凶。
”两者都A. 人与自然的和共C. 世万物都是相的B.D.自然,无而治天人感,天人合一2. 史学家柳翼:“ 始皇代⋯⋯以一政府而制方数千里之中国,⋯⋯凡秦之政,皆待行之。
秦人启其端,人竟其。
”以下表述与此点不符的是..A. 出匈奴、牢固疆 C. 以吏、以法教B.置郡、管地方D.控制思想、文化制3.右是中国古代耕技表示,技的使用A.推灌技的展B.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C.促成小的形成D.反响播种技的步4.《京梦》:“ 每日如宅舍院前⋯⋯器、衣箱、磁(瓷)器之⋯⋯新、西水、万,生有数千担入⋯⋯十字街南去,姜行⋯⋯去乃潘楼街,街南曰店,只下客,皆真珠匹帛,香席⋯⋯行(街)北去,乃小行楼、大骨傅,直达正系旧封丘,两行金紫医官。
”资料主要体了北宋A. 市分布化C. 商帮盛B.D.彩瓷交易繁途运繁荣5.“从文以道的桎梏中脱出来的明清奇文人作家,表出两种作向:一是言情,一是和情理。
他文学念的波好像,而倾向道,而倾向言情,但保持着一种超定的均衡状。
” 表示明清文学A. 拥有离叛道的代特点 C. 以奇作主要表形式B.D.以个性其主要目依旧遇到理学的大影响6.太平天国运期《政新篇》提出:“ 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其利,限准别人仿做。
[推荐学习]2018届高三历史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推荐学习]2018届高三历史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209bdff90f76c660371a24.png)
日照市2018年5月高三校际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上表是西周天子所设五种大学。
由此可知西周A. 大学教育已趋向成熟B. 学校教育为贵族垄断C. 学校存在着等级划分D. 民间教育受政府压制【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不同的大学学习的内容和负责者等等均是不同的,这体现的是等级森严,也就说明了西周的学校是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划分的,但是材料并未反映出大学教育成熟、学校教育为贵族垄断以及民间教育受政府压制等三个选项所述的问题,所以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2.关于玄武门之变,《旧日唐书》记载:“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李世民被逼无奈,先下手为强,杀死建成、元吉,《新唐书》也有类似的记载:《资治通鉴》记载:“建成颇仁厚,遽止之(拒绝先下手为强)”;当今一些史学家研究认为,李世民是政变的主要策划者,已经身为太子的李建成没有必要冒巨大的政治风险,据此可以认定A. 争权中李世民由被动变为主动B. 《旧唐书》试图隐瞒历史真相C. 学者研究结论与史实完全吻合D. 李世民取得皇位在程序上非法【答案】D【解析】不论是《旧日唐书》还是《新唐书》、《资治通鉴》、史学家等均强调了李世民取得皇位在程序上是存在问题的即是非法的,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的说法只适合《旧日唐书》和《新唐书》,所以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的说法缺乏其他观点的支持,不符合题意,排除;学者研究结论与史实完全吻合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3.据记载,宋代江淮地区的“衣冠士人,狃于厚利,或以贩盐为事”;四川地区的士子们在赴京赶考之际,亦不忘经商,甚至因经商耽搁了进京赶考的日期;有的士人干脆“捐弃笔砚,为商贾之事”。
这表明宋代A. 商业发展促进经济重心南移B. 传统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冲击C. 科举考试内容亟需进行改革D. 儒学思想的义利观发生转变【答案】B【解析】“亦不忘经商、因经商耽搁了进京赶考、为商贾之事”等字眼意在强调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士人们的传统观念,即材料反映了传统观念受到了商品经济冲击,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到经济重心南移和科举考试内容方面的问题,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学思想的义利观并未发生转变,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1.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 宗法制被后世完全承袭B. 编修家谱具有敬宗收族的作用C. 家训家规渗透理学思想D. 族谱都能解释姓氏的演变历程【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以得出,四则材料均体现出家谱的编撰,以明确血缘关系的亲疏,说明编修家谱具有敬宗收族的作用,B符合题意;A“完全”说法过于绝对;材料没有体现宋明理学的内容,C不正确;D与材料主旨不符。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宗法制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辨别和应用等,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寻求其共同点,以此来确定其所阐述的共同史实,以此作答即可。
2. 唐代中后期,枢密院是宦官掌握的内廷机枢。
五代时,枢密院变为武夫掌控的、文臣俯首的权力机构。
到宋代,枢密院的正副职则多由文臣担任,文官参预典掌枢密。
这一变化有助于A.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B.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C. 增强军队的有效指挥与实际作战能力D. 消除将权对君权的潜在威胁【答案】D【解析】材料“枢密院的正副职则多由文臣担任,文官参预典掌枢密”与宋代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密切相关,文官掌管枢密院,可以防止武将专权,威胁皇权,D符合题意;A与材料无关;BC说法均不正确。
3. 公元1023年,北宋设立了益州交子务,开始正式发行官方交子。
交子采取分界发行的办法,每界到期时,用新发行的交子替换旧发行的交子。
每界交子发行以1256340缗为限。
其直接目的是A. 健全金融信用体系B. 确立交子发行规则C.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D. 缓解政府财政困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交子的发行的相关内容,材料“开始正式发行官方交子。
交子采取分界发行的办法”可以得出,政府规定了交子的发行办法,即规则,B符合题意;A与材料无关;C是根本目的;D与材料无关。
点睛:本题考查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交子采取分界发行的办法,每界到期时,用新发行的交子替换旧发行的交子”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作答即可。
4. 史载,明代苏州孙春阳的南货铺“天下闻名……其为铺也,如州县署,亦有六房:日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
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
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
这反映出A. 商铺受政府的直接监管B. 商店经营管理比较完善C. 商帮注重血缘亲族关系D. 商人严格遵守道德规范【答案】B【解析】据材料“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
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
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可以得出,南货铺的经营管理较为完善有序,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政府行为,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帮,C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人的经营原则问题。
5. “机器可以富国,用机器开矿,矿可以发达,以之耕田,禾谷可以多出。
无论何种工厂,造何种货物,不用机器必不能发达……所以机器可以灌溉文明,可以强国,我中国如不速起研究机器,我四万万同胞俱不能生存。
”上述言论A. 诠释了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B. 推动了我国工业合理布局的形成C. 反映了关注实业发展的思想D. 揭示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根源【答案】C【解析】材料“所以机器可以灌溉文明,可以强国,我中国如不速起研究机器,我四万万同胞俱不能生存”体现了采用机器,发展实业以强国,挽救危亡,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体西用,A不正确;材料强调机器的重要性,没有涉及工业布局,B不正确;D与材料无关。
点睛:近代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挽救民族危亡之路,民族资本家们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企图通过发展实业,促使中国的强大,以挽救民族危亡。
6. 1924年6月'邓泽如、张继等人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了《弹劾共产党案》,声称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确于本党之生存发展有重大妨害”,“不宜党中有党”。
8月,张继等又抛出《护党宣言》,公开反对“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纲领。
这表明A. 国民党右派排挤和攻击共产党的倾向渐露端倪B. 北伐战争受挫导致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出现裂痕C. 争夺国民革命领导权的斗争导致国共关系破裂D. 奋斗目标本质不同使国共缺乏合作的政治基础【答案】A【解析】据材料“‘确于本党之生存发展有重大妨害’,‘不宜党中有党’。
8月,张继等又抛出《护党宣言》,公开反对‘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纲领”可以得出,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右派开始排挤攻击共产党,A正确;B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C国共关系破裂说法与史实不符;第一次合作能够实现在于二者有着合作的政治基础,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大革命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声称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确于本党之生存发展有重大妨害’,‘不宜党中有党’。
8月,张继等又抛出《护党宣言》,公开反对‘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纲领。
”的理解和掌握。
7. 下图是一幅政治讽刺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作者创作这幅漫画的主要意图是A. 讽刺敌人的外强中干、色厉内荏B. 揭示日军在正面战场溃败的事实真相C. 揭露日寇的嗜杀凶残、阴险狡诈D. 增强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斗志和信心【答案】D【解析】依据图片的时间信息可知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内容为日本侵华的失败,由此可以得出,其旨在鼓舞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斗志和信心,D正确;AB均与史实不符;C与图片信息无关。
8. 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
”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
这一条例A. 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彻底否定B. 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C. 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D. 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答案】C【解析】据材料时间信息“1962年9月”即内容可以得出材料强调的是三年困难后,党中央农村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探索的史实,C符合题意;A“彻底否定”说法不正确;B与史实不符;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工业化的进步,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十年探索的相关历史知识,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充分利用材料所给的时间信息,明确所处的时代,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加以回答即可。
9. 罗马皇帝曾有句名言:“朕诚为陆上之主,但海法乃海上之王。
”罗马皇帝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制定一部统率臣民的法律,但他却不能任意制定一部海商法,因为海商法体现的是各国人民的海商贸易惯例及客观法精神。
这反映出古罗马A. 万民法仅适用于帝国陆地范围B. 力图革除习惯法的不合理因素C. 尊重公平和理性的自然法精神D. 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规定【答案】C【解析】据材料“他却不能任意制定一部海商法,因为海商法体现的是各国人民的海商贸易惯例及客观法精神”可以得出,君主不能随意制定海外贸易法律,因为经济贸易有其自己的规律和原则,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ABD均与材料所述无关。
10. 在18世纪中叶前,英国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还并不多,半个世纪中才达到100多项。
但18世纪中叶后,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迅猛增长:70年代为642项,90年代为506项;19世纪最初十年达到空前的906项。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 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造成了粮食需求的增加B. 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阻碍了农业发展C. 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有利于英国社会经济转型D. 农民收入增加扩大了国内工业品的销售市场【答案】C【解析】据材料时间信息“18世纪中叶以后,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迅猛增长”可以得出英国圈地运动的发展,符合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转型,即工业革命的展开,C符合题意;A与材料无关;圈地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农村,促进农业的发展,B不正确;圈地运动是农民丧失了土地,而不是收入增加,D不正确。
11. 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
当时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
就连一些并无特长的法国人,仅仅因为会说法语,亦纷纷被各国的富商巨贾请入家中担任家庭教师。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法国启蒙运动的成就显著并顺应了时代潮流B.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高居欧洲首位C. 欧洲各国对法国大革命成功实践的普遍推崇D. 民主共和制得到了欧洲各国民众的一致认同【答案】A【解析】据材料时间信息“18世纪”可知处于启蒙运动时期,而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较大,顺应了各国发展的需求和时代潮流,才会有材料中所述现象的发生,A正确;B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涉及法国大革命,C不正确;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是在1875年,D不正确。
12. 1953年苏联农庄向国家和合作社出售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收入为41.4亿卢布,1960年为141.6亿卢布,即在产品量增长0.6倍的情况下,收入增加2倍以上。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 斯大林模式遭到了彻底否定B.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C. 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大力推进D. 对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以得出,1960年苏联农业和畜牧业有所发展,结合时间信息1960年可以得出,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D符合题意;A“彻底否定”说法与史实不符;B与史实不符;C 与赫鲁晓夫改革内容无关。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年亨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87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1699年通过“羊毛法案”禁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
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造业为目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1760年至1830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是1815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1846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后,英国才通过取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工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次石油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在美国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
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和老贸易保护主义相比,过去主要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而现在更侧重非关税壁垒。
一些非关税壁垒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干预外贸、限制进出口的主要政策措施。
为了实现本国的贸易利益最大化,美国举双手赞成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GATT和WTO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