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奇迹彰显中国奋进的力量 阅读答案
重建奇迹彰显中国奋进的力量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题及答案_重建奇迹彰显中国奋进的力量阅读答案②700多天前,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场强烈地震,使8万多同胞遇难,数十万人受伤,数千万人受灾,1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满目疮痍。
第一时间的生命大救援过后,重建家园成为历经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面临的一场严峻考验。
④“现在,走进四川灾区,最漂亮的是农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一名网友的观感集中表达了人们的评价;“这些项目的集中交付,展示的是跨越千里的援建深情,给予的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承载的是加快发展的美好希望。
”一个重灾市领导在对口援建项目交付仪式上的话语代表了灾区人民的心声。
⑧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特殊的历史境遇铸就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汶川灾后重建奇迹再一次昭示世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重建,对于灾区发展振兴乃至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实现而言仅仅是开始。
700多个日夜的卓绝奋战显示并化作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
凭借这力量,中华民族一次次渡过急流险滩走到今天;凭借这力量,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战胜未来的各种艰难险阻,在民族复兴的广阔征程上走向新的胜利。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4.第五段划线句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根据③④两段概括回答)(2分)15.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彰显在哪些方面?(3分)16.第七段当中加横线部分有什么作用?(3分)13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新生,彰显着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
14地震灾区的快速重建15这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精神的真实写照,这是中国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这是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艰辛探索。
16这是一个事实,举例证明了“这是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艰辛探索”的观点。
(或见证了中国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
)。
2021届高三语文三轮冲刺专题双击训练 语段综合应用(三)【含答案】

2021届高三语文三轮冲刺专题双击训练语段综合应用(三)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一世纪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
建党百年的历史长卷,写满了波澜壮阔,闪耀着璀璨荣光。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
新中国成立之初,亿万人民在党的带领下“敢教日月换新天”,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用汗水浇灌出一个可爱的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解除了“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中国共产党人“一片丹心天地间”,带领人民顽强拼搏,让团结迸发出改天换地的强大正能量。
接下来,如何更好地行进,值得每位国人思考。
征途漫漫,团结是金,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因为我们打心眼儿里知道“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所以我们满弓发力;因为我们心里还明白“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所以我们满载前行。
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团结一心,披荆斩棘,以坚韧奋斗成就新的更大奇迹。
(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C.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到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从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摧枯拉的解放战争,一批又一批先锋毁家纾难,就义成仁B.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到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一批又一批先锋毁家纾难,就义成仁C.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到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一批又一批先锋就义成仁,毁家纾难D.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到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到解放战争的摧枯拉朽,一批又一批先锋毁家纾难,就义成仁(3).文中画框句子可以改写成:满弓发力,因为我们深深懂得“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满载前行,因为我们深切体认“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0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假如我是一(cng) 荆棘,我愿意长成一道绿色的(zh) 栏,把房子守护;假如我是一(wān) 月亮,我愿意在凄寒的夜里伴你而行,让你不再寂寞;假如我是一(lǚ ) 阳光,我愿意穿越时空的距离,将万物温暖。
2.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如果说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如果说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
(1)沃壤千里(2)繁花似锦(3)星光灿烂A.(1)(3)(2)B.(2)(3)(1)C.(3)(2)(1)D.(2)(1)(3)3.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报道,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
(2分)本报讯:这瞬间我绽放,只愿为你而美丽这两天,走到上海世博园E 片区中国民企联合馆,游客首先听到的就是这首由华谊兄弟邀请国内顶尖音乐人为民企馆创作的主题歌曲《活力闪耀》,走进馆内,复星集团、新光集团、华谊兄弟等闪亮的金华元素又特别吸引游客的眼球。
4.古诗文默写。
(8分)(1),暂凭杯酒长精神。
(2)东风不识周郎面。
(3),猿则百叫无绝。
(4)落红不是无情物(5)《五柳先生传》引用黔娄之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6)《过零丁洋》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
5.综合活动。
(4分)社区是省级文明社区,十月一日国庆节期间举办系列庆祝活动。
考虑到今年十一,恰逢上海世博会展览,上海世博会积极实践低碳经济的许多做法得到广泛的赞誉。
因此,在社区的活动安排上,既要气氛活跃,又要节能、环保。
请你参与部分活动,并发挥你的重要作用。
(1)社区举办了联欢晚会,舞台两边的台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分)(2)请你对组织者提出做好节能、环保的两条建议(2分):二、现代文阅读。
(28分)(一)活在往事中(16分)①旧历小年第二天,正当人们忙着迎接春节的时候,我则坐在电脑前用冰凉的双手敲打春节前最后一个比较正式的文字。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2022年月1月28日以奋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月28日,以“奋斗的人民奋进的中国”为主题的2021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评选揭晓。
评选出的正能量建设者、文字、图片、动漫音视频及专题活动,聚焦庆祝建党百年这条主线,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展现全媒体时代新特点,强化全网参与、全民共享,以满满正能量,勾勒出了时代奋进的步伐,奏响了铿锵前行的鼓点。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品读这一个个作品,它们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发掘身边好人,讴歌时代楷模,礼赞凡人善举,以星星点点的善、绵绵不绝的爱,点燃了14亿多国人追梦的壮志豪情。
扎根边疆教育一线四十余年的张桂梅,守岛卫国三十二年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家乡的黄文秀……他们平凡而伟大,因为心中有爱、肩上有责,以义无反顾的身影、甘于奉献的情怀,给予了我们最真实的感动。
“我是什么样子,中国就是什么样子”。
平凡而闪耀的背后,是每一个中国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2021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评选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
(2)“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加以分析。
(3)某校举办“我是什么样子,中国就是什么样子”主题演讲会,请你列举两条发言提纲。
答案解析(1)①通过无数国人的模范作用,有利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全网参与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有利于引导人们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激励人们忠于党,忠于祖国和人民,奏响“正能量”更强音。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平凡的人民创造这个世界,真正的英雄也来自于人民。
2021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1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6题)1、徘徊(huái )嗔怪(chēn )炽热(chì )拈轻怕重(niān )B .吞噬(shì )屏息(píng )狩猎(shòu )振聋发聩(kuì )C .恪守(kè )栈桥(zhàn )诓骗(kuāng )戛然而止(jiá )D .稽首(qǐ )荣膺(yīng )龟裂(jūn )吹毛求疵(cī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帐篷娇媚铢两悉称世外桃源B .斑斓狼籍殚精竭虑前仆后继C .羁绊彗星根深蒂固无精打彩D .旁骛蛮横毛骨疎然无可奈何3、有关下面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003年,抗击非典勇挑重担;2020年,抵御新冠重披战甲。
钟南山院士的名字家喻户晓,但可能并不是人人都知道他已近耄耋之年。
此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作为我国呼吸系统疾病预防的领军人物,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让国人切身体会到“ 医者仁心”这四个字沉甸甸的分量。
A .“家喻户晓”可以换成“妇孺皆知”。
B .“耄耋之年”的“耄耋”指老年,高龄。
C .“呼吸系统”与“领军人物”都是偏正短语。
D .“医”字为半包围结构,第七笔的笔画是点。
4、下面文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A 牛是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象征,B“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已沉淀为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
如今,C 它们分别被赋予为民服务、创新发展、艰苦奋斗,D 传承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强大基因,揭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
A . AB . BC . CD . D5、依次在线处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未来的博物馆在哪里,长什么样?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一个个博物馆形象IP开发,让历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2019高考语文全国Ⅱ卷答案带解析

2019高考语文全国Ⅱ卷答案带解析1.B[解析]于文无据。
文中第二段仅提到“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多长”,并没有提到“他对古今中外各种诗歌文体都有正面评价”,故选B。
2.D[解析]强加因果。
由文中第三段“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可知,选项中的“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错误,故选D。
3.D[解析] A项“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无中生有,原文仅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并没有对杜甫之前的人进行评价。
B项,“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做出革新”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举例的目的是论证“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所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汇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C项,“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曲解文意,作者例举“逃避”“被击败”这二种回应危机的方式的目的是对杜甫“正面担荷”的欣赏和肯定。
故选D。
4.D[解析]冠戴。
由材料三可知,实现数据融合的是应用支撑层,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的才是数据层,故选D。
5.C[解析]于文无据。
“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错,文中虽然提到智能建造平台,但没有说是“首创的”,故选C。
6.①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②港珠澳大桥证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从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体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解析]题目问“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名片”,其实也就是让考生总结当今我国桥梁建筑有哪些发展,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然后考生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对其进行筛选总结即可。
7.B[解析]曲解文意。
“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生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错,由原文他的穿戴可知他并不是出身高贵,且细读下文可知他并不是“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8.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心的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第02讲 辨析并修改病句(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第02讲辨析并修改病句(基础题和拔高题)(2022新高考2卷)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22年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如约举行,在约400公里高的环地球轨道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人携手开讲,在近一小时的授课过程中,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在现场演示,还以天地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地面学生的问题,并通过多种媒体平台,向全球同步直播此次“天宫课堂”。
抛出去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没有沿抛物线方向下降坠落,而是给人以沿着直线匀速运动的感觉,植物油与水在小瓶中混合后,不能自然分离,而用绳子拴住瓶子甩上一阵后,水与油成功分离……第三次“天宫课堂”这些①的瞬间启发很多学生不断思考、回味,兴趣盎然地追寻背后的科学道理。
“天宫课堂”开始于2013年6月20日。
彼时,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同伴的配合下,华丽转身为② 的科学课教师,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独特的物理现象,并和地面的学生进行了③ 的天地互动交流。
此后又于2021年和今年两度开课,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1新高考I卷)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21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卷(word逐题解析版 ).

2021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卷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10分)1.(4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mì(),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jí()修辞之学使人善辩____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密lún zhòng辑B.密lùn chóng揖C.蜜lún chóng揖D.蜜lún zhòng辑(2)填入横线中的标点符号,最合乎作者原意的一项是A.,逗号B.?问号C.、顿号D.:冒号【分析】第一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时应认真阅读题目,运用日常积累的知识,细心做答。
第二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学生应掌握标点符号的分类和各类标点符号的用法。
【解答】(1)“周mì”应写作“周密”,“伦理”的“伦”应读作“lún”,“庄重”的“重”应读作“zhòng”,“逻jí”应写作“逻辑”。
故选:A。
(2)ABC.有误D.正确。
冒号有时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起到总结作用。
故选:D。
【点评】(1)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做题时更要耐心细致(2)冒号的用法:1、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如:“同志们:现在我们开会了。
”在书信、公文中常常出现。
有人时常忽略称呼语后边的这个冒号。
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
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3、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例如:“话题:诚信。
”“座右铭:不求最好,但求最亲。
”5、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例如: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建奇迹彰显中国奋进的力量
①
位于汶川县映秀镇的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封顶;汶川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四川及甘肃陇南地震灾区农房基本完成重建,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周年前夕,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新生,彰显着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
②
700多天前,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场强烈地震,使8万多同胞遇难,数十万人受伤,数千万人受灾,1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满目疮痍。
第一时间的生命大救援过后,重建家园成为历经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面临的一场严峻考验。
③
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党中央发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非战争性全国总动员令。
三年重建任务争取两年完成!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
地震两年过去,遭受重创的灾区呈现崭新面貌,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焕发活力,一条条道路穿山越水,一张张面庞重舒笑颜。
草长莺飞的川西大地和陇南、陕南地区生机盎然。
④
现在,走进四川灾区,最漂亮的是农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一名网友的观感集中表达了人们的评价;这些项目的集中交付,展示的是跨越千里的援建深情,给予的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承载的是加快发展的美好希望。
一个重灾市领导在对口援建项目交付仪式上的话语代表了灾区人民的心声。
⑤
这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精神的真实写照。
汶川特大地震带给中华民族巨大的痛苦,也把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磨砺得分外鲜明。
汶川不哭,中国加油我们都是汶川人——地震发生后响彻中华大地的呐喊,在灾后重建中化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举国援建行动。
19个对口援建省市10万多名援建人员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住板房、啃干粮,战严寒、斗酷暑,以令人惊叹的建设速度奉献出让灾区人民放心的优质工程。
第一时间奋起自救的灾区人在重建家园中自力更生、不等不靠。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青川县枣树村农户墙上的标语,表达了灾区人民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⑥
这是中国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灾后重建比抢险救援更为复杂艰巨。
它不是物质家园的简单复制,而是要实现作为灾难补偿的历史进步,全面建设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重建也不是只讲进度和效率,而是要好字当头、又好又快。
震后不到两个月,国务院发布的恢复重建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的原则。
为了又好又快地实现重建目标,建设者从一开始就冒着余震威胁在废墟上调查走访,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所有城镇的重建都先编制规划,再有条不紊地统筹安排、整体推进。
曾经被地震蹂躏得支离破碎的映秀镇中滩堡村,如今已成为融合民族特色与现代风情的旅游小镇,不但有世界级建筑大师设计的作品,而且集中应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抗震减灾科技。
所有重建地区都像这里一样,正在变成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家园。
⑦
这是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艰辛探索。
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总能从灾难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家不仅设立了防灾减灾日,而且制订、修订了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救灾条例、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政府以及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军队12分钟后就到达灾区,所有转诊伤员无一死亡,7天后灾后重建规划即启动,15天后灾区172所学校全部复课&&玉树抗震救灾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再次见证了中国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
⑧
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特殊的历史境遇铸就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汶川灾后重建奇迹再一次昭示世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重建,对于灾区发展振兴乃至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实现而言仅仅是开始。
700多个日夜的卓绝奋战显示并化作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
凭借这力量,中华民族一次次渡过急流险滩走到今天;凭借这力量,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战胜未来的各种艰难险阻,在民族复兴的广阔征程上走向新的胜利。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第五段划线句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根据③④两段概括回答)(2分)
3.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彰显在哪些方面?(3分)
4.第七段当中加横线部分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1.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新生,彰显着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
2.地震灾区的快速重建。
3.这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精神的真实写照,这是中国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这是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艰辛探索。
4.这是一个事实,举例证明了这是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艰辛探索的观点。
(或
见证了中国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