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5五年级语文(上册)初稿
2014——2015上学期五年语文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节
组长:
日期:月日
第(2)周No.6、7
课题
单元测试
课型
测试课
课时
第1、2课时
教
学
目
标
1、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以针对不足及时改进。
2、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重点
读懂题
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
试卷
学具
课堂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预设
一、交待本节考试要求。
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背诵名言
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
拓展积累
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板书
设计
回顾拓展一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教学
反思
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兴趣浓厚,乐于积累,并能把自己积累的进行交流。少数学生还要加强记忆指导。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
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难点
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具
多媒体
学具
课堂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预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三、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精品文档135页

1窃读记学习目标a.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c.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2.自学生字新词.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第一课时直奔“窃读”.整体感知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整体感知课文.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b.认读生字词.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品味“窃读”,感受渴望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c.相机指导朗读.深悟“窃读”,回归整体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2.学生自由读文.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2.汇报交流.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4.诵读句子.回归整体,理清层次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积累内化,课外拓展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过程学习目标认识本课生字.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揭示课题.质疑问难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深入感悟,明白道理.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积累运用.培养能力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拓展活动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3走遍天下书为侣学习目标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2.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第二课时激趣读文,深入感悟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积累运用,升华认识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拓展活动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布置作业1.背诵第7自然段.2.抄写生字词.3.完成课后“小练笔”.4我的“长生果"学习目标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教学过程谈话导入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细读课文.感悟体会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词语.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积累语言.交流感受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2.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口语交际·习作一学习目标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课前准备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组内讨论,人人参与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全班互动,交流评价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开展辩论.启迪思维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第二、三课时习作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阅读提示.明确要求投影出示习作内容:读书故事;采访记录;记一次辩论活动.试写初稿,反复修改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朗读佳作,共同赏评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誊写作文,制作小报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回顾·拓展一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课前准备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教学过程回顾“词语盘点”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交流平台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日积月累1.激情导人.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3.背诵名言.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5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课前准备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游介绍,激趣导入(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2.板书诗题,读题.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整体感知.直奔重点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赏析诗句.感悟诗境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5.指数名学生说.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1◆.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学生口述)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品评诗句.升华情感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回归整体.深化体验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练习背诵.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第二课时乐调情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读入情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品悟情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2.指名答.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1◆.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议深情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记生字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4.学生练写.6 梅花魂学习目标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课前准备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2.自学生字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揭题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3.揭题释题.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b.外祖父对。
2024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8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
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深情导入:1、教师配乐朗诵改编诗《故乡》。
2、学生谈谈从诗中感受到的思乡之情。
3、引出课题《小桥流水人家》,齐读课题,问:在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4、配乐欣赏江南小景图片,跟随作者一同走近心中的小桥流水人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2)边读边划出直接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
2、检查读书情况:a 读生字新词,发现两组词语的特点:清澈见底的小溪依依多情的杨柳潺潺地环绕随风飘动细细的流泉柔软的柳枝粼粼的波纹婀娜的舞姿灌溉田园清洗衣物采摘茶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b 谈谈读了课文后的初步感受。
c 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语句,读一读。
三、研读课文,情感体验:1、出示: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思考:“那段日子”指的是什么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在文中指的是什么?2、引导学生概括出:溪中捉鱼虾事桥上送野花(趣) 找出描写这些趣事的语句,品读感受。
茶山摘茶叶【重点感悟】“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学生体会说话:流水把野花送到了远方,也把( )送到了远方。
五年级语文上册

五年级语文教案(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白凤芝2013年9月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每个单元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整体.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
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5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
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
“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只记不写。
教材后面有生字.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
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如,导语、资料袋等)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
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
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在文中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一)专题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但专题的角度、内容更加灵活多样。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本册在编写中进一步加强整合。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本册各组的导语大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
在语言叙述上,有的导语比较平实。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行者无疆文化传播目录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3)1 白鹭 (5)2 落花生 (11)3 桂花雨 (17)4 珍珠鸟 (22)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24)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28)语文园地一 (31)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35)5 搭石 (37)6 将相和 (42)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快 (47)8 冀中地道战 (57)习作“漫画”老师 (68)语文园地八 (71)第三单元大单元说明 (76)9 猎人海力布 (78)10 牛郎织女(一) (86)11 牛郎织女(二) (94)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100)习作习作故事 (102)语文园地三 (105)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112)12 古诗三首 (114)13 少年中国说 (125)14 圆明园的毁灭 (134)15 黄继光 (144)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151)语文园地四 (155)第五单元单元说明 (159)16 太阳 (160)17 松鼠 (168)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177)习作例文 (180)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184)第六单元单元说明 (187)18 慈母情深 (189)19 父爱之舟 (198)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07)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214)习作我想对你说 (218)语文园地六 (221)第七单元单元说明 (225)21 古诗词三首 (227)22 四季之美 (239)23 鸟的天堂 (247)24 月迹 (254)习作 ______即景 (260)语文园地七 (263)第八单元单元说明 (267)25 古人谈读书 (269)26 忆读书 (277)27 我的“长生果” (286)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291)习作推荐一本书 (294)语文园地八 (297)第一单元单元说明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
2014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最新北师大版)

2014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教案最新北师大版2014年秋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教材分析《标》对进入第三学段(~6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
教材编写者认为,理解这些目标,既要基于前两个学段的水平,又应把它们看成一个需要经过两年努力实现的学习任务。
第九册教材是给刚刚进入第三学段的学生使用的,教师只有瞻前顾后,熟悉前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熟悉前八册教材,同时大略翻阅一下六年级的教材,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好第九册教材。
第九册教材秉承了前八册“培养兴趣、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
第九册共10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马、奇观、变化、韵味、水、方法、面对错误、危急时刻、礼物、家园的呼唤。
1.关于单元数量第五册到第八册(中年段)每册都有12个单元,进入五年级(小学高年段)后,为什么单元数量减少呢?这是因为,第一,内容相对加深了,要求提高了。
表现在:①内容时空跨度大,涉及的问题广泛。
②化含量增大。
比如《‘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名作,触及人性的许多问题,景物、人物、情节的描写都值得认真探究,学生阅读后会有大量想要交流的看法。
③比较前几册,体式的多样性更突出,而童话和儿童故事则减少了。
例如:《负荆请罪》剧本。
④要求提高了。
比如,前几册在学习现代的基础上对照学习古片断,从第九册开始,则以学习古为主,对照学习现代。
还比如,自读要学习写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比起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也是比较难的。
2.关于体例九册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和“语天地”两部分组成,以保持教材的连贯性。
但是有四点比较明显的变化。
①“语天地”中不再安排“日积月累”,改为每篇后面有一栏“日积月累”,而且内容较少。
这些词句并非如前几册那样表示保底的学习内容,而只是象征性地提示要注意在阅读中积累字词句。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这是因为,第一,前四年已经学习了读写中最常用的200字,积累了不少词语、句子,学习了诸如多音字、同音字、多义词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在阅读和写作的大量实践中反复深入地学习它们,学会运用它们,更好地发挥它们的工具作用。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14年秋)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总路咀小学张建军一、学情分析本班学生50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2人。
班级学生两极分化明显,优秀的学生语文能力强:习作能力强,热爱阅读,书写也美观。
但是学困生阵容不容忽视,一类是屡考屡不及格的;一类是语文能力较弱的“次困生”,他们虽然能考及格,但常常在80分左右徘徊。
他们中有的是接受能力不强导致,有的则因学习态度不端正引起的。
如何提高后20%学生的语文能力呢?兴趣、习惯等的培养至关紧要。
所以“分层教学”与“赏识学习”仍然是我教学的两大重要思想。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较已往相比,本学期每单元增加了1篇略读课文(共2篇)。
“语文园地”的名称变为“回顾与拓展”。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
2.教材的主要特点(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五)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阅读教学(1)精读课文的教学指导朗读、默读。
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精读内容,领会方法。
(2)略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积累
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 宝库的大门。 阅读,是一位向导,帮我找到智慧 的源泉。 阅读,是一架望远镜,让我看得很 远很远。
②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 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 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 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 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 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 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 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课文分析
①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 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 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 的,都是正课。 “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 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 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 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 交流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 童年的例子。季老对童年时阅读印象深刻, 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
掌握开头四要素
北京大学季羡林家―――→地点 1999年8月21日――――→时间 季羡林,苗苗―――――→人物 (小苗与大树)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事件
①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几方面的问题? ②对于读书,季老提出了哪些见解? ③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做好批注) ►►划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 自读课文后全班流.
①读课文,说说苗苗和季老 交流了哪几方面问题?
1、看闲书
2、偏科
3、学习外语
②对于读书,季老提出了哪些见解?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 学 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涟水县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测题学校_________班级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成绩________(试卷总分:110分测试时间:90分钟)一、语言文字积累(40分)1.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3分)教诲.(huǐhuì)戛.然(jiáɡá)扁.舟(biǎn piān)振.动(zhân zhâng)衣襟.(jīn jīnɡ)正.月(zhēnɡ zhânɡ)2.读拼音,写词语。
(8分)3.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只填序号)4+2=6分)①()()动听②身()其境③引人入()④专心()()⑤戛然而()⑥坚韧不()下课了,我在座位上地看《水浒传》,书里的故事真是,我被书中人物那种的精神深深打动了。
突然,嘈杂声,我抬头一看老师已经到教室了。
4.句子万花筒(8分)(1)老师的教诲之恩,我怎能忘记?(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2分)(2)啊,老师!课堂上你是琴手,能拨动学生的每一根心弦;你是导游,;你是幽默大师,;你是,(仿照画横线部分,续写句子)。
(3分)(3)下列错乱的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2分)①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②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
③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穷。
④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
⑤还有的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A.③①⑤④② B. ③②⑤④① C. ③②⑤①④ D.③⑤①④②5.课文直播室(15分)(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老师的教诲之恩,我______________ !(《师恩难忘》)(3分)(2)如果我们能用陶校长的“”激励和鞭策自己,就一定能在、、、各方面有长足的发展。
(《陶校长的演讲》)(5分)(3)《寻隐者不遇》是代诗人的作品。
诗中,童子是这样回答作者的:,。
这让人想到了《清明》这首诗中描写牧童回答路人的诗句:,。
《所见》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是_____代诗人_______的作品。
其中“,”生动地写出了孩子准备捕蝉的样子,尤其是“”这个词,写得尤为生动形象。
我还知道写儿童的诗句:,。
(《古诗两首》)(6分)(4)一( )一( )一( ),一丈丝纶一( )。
(《题秋江独钓图》)(2分)二、语言文字感悟(30分)6.阅读百宝箱(5+10+15=30分)A.师恩难忘(片段)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
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1)这片断选自《师恩难忘》,作者是,课文原题是(1分)(2)片段中、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1分)(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第一个“树”是的意思,第二个“树”是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
(2分)(4)田老师对我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我想用杜甫《春夜喜雨》中的“,”来赞美田老师。
(1分)B.陶校长的演讲(片段)根本一坏,()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要讲究‚公德‛,()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
我们到学校里来,()要学习文化知识,()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1)这里的“陶校长”是指我国人民教育家_______________。
(1分)(2)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分)(3)文中“公德”指的是,“私德”指的是,“真人”指的是,请简要说一说我们应如何学做“真人”(5分)(4)这段话让我们想到陶校长的一句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1分)C.高明的琴师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
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
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
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
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
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沙滩上。
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
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
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
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1.在第1自然段中的□内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分)2.为下列词语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打“√”)(2分)“明.白”①明亮②清楚③公开“苦.学”①痛苦②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③有耐心地;尽力地3.将词与合适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3分)一望无际使人害怕的大风浪扣人心弦使人心情十分激动惊涛骇浪一眼望不到边4.阅读第1自然段,然后填空。
(3分)俞伯牙是时代的琴师。
他曾拜为师,苦学三年,创作了一部名叫《》的乐曲。
5.仔细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再填空。
(4分)俞伯牙修改乐曲时,面对的是,身后是,“高明的琴师”主要指点的两种声音是①②6.读短文中画“”的句子,回答句中的“他”指谁?(1分)三、语言文字运用(30分)7.口语交际场(2+2+1=5分)五年级(2)班的小芳有一道题不会做,便打电话请教数学王老师,请你发挥想象,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芳:‚ 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老师:‚噢,小芳啊。
我是王老师。
”小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老师:‚别着急,我讲给你听……‛小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老师:‚不用谢,再见!‛小芳:再见。
8.习作实践园(25分)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其中哪位老师对你的帮助和教育让你至今难忘?用一..两件典型事例来介绍这位老师。
要求: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智力大冲浪(附加题)(10分)将下列诗句或名言补充完整,想想这些句子都是和什么相关的?春蚕到死丝方尽,。
捧着一颗心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
学而不厌,。
儿童散学归来早,。
牧童归去横牛背,。
儿童急走追黄蝶,。
小娃撑小艇,。
蓬头稚子学垂纶,。
童孙未解供耕织,。
涟水县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自测题学校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试卷总分:11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一、语言文字积累(40分)1.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用“——”画出。
(3分) 胸襟.( j īn j īn ɡ ) 迷恋.(li àn ni àn ) 鸟栖.虫居( q ī x ī ) 苍劲.(j ìng j ìn ) 刹.那间(sh à ch à) 金蝉脱壳.( k ã qi ào ) 2.读拼音写词语。
(8分)n duàn ji sh o s ōu su xi ã ti á 3指手( )脚 五彩( )纷 ( )精会神 名.( )其实.. 枝( )叶( ) 满( )而归 凶相( )露 ( )( )不舍4.句子万花筒(12分)(1)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改成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1分)(2)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只填序号)。
(6+2=8分)①八仙过海——_________________ ②周瑜打黄盖—— ③千里送鹅毛—— ④铁杵磨成针——__________ ⑤丈二和尚——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 —— 节节高 A .参加“才艺大赛”的选手们个个是____,不时赢得观众的一阵阵掌声。
B .今天下午我放学刚到家,爸爸冲着我就是一通臭骂,骂得我是______。
C .开学前,我们为灾区的学生寄去了学习用品,这真是 。
D .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可真是 。
(3)以“时间”为内容,写一个比喻句。
(2分)_______________ 。
(4)下列错乱的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2分)①一根芦苇应该说是渺小的,脆弱无力的,被大风一吹很容易折断。
②盛夏时节,每根芦苇从秆到叶都鲜绿,翠嫩欲滴。
③因此,只要有芦苇的地方总是成林成海,不惧怕风吹浪打,永远从容挺立。
④它们潇洒淡雅,迎风摆动,显示出一种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⑤这时候,你一点也不会觉得芦苇弱小,给人留下的是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
⑥也许芦苇深知自身这个弱点,从来不会单独存在,而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
A.②③④①⑥⑤ B.②④①⑥⑤③ C.②④①⑥③⑤ D.①②④⑥③⑤ 5.课文直播室(10分)(1)青山说:攀登吧,____________,满怀少年的豪情!绿水说: ,·奔向浩瀚的大海,________________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3分)(2)这条变色龙全身_______。
_______的头上长着_______的嘴,两眼凸起,_______。
身躯呈_______,隆起的背部酷似_______,腹部两侧长着______,尾巴_______。
(《变色龙》)(4分)(3)在大自然这本“____________”中,有_______的空气,有________的翠竹,有会唱歌的_________,有似蛇非蛇的_________,有神奇有趣的_________......它们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原因是这些作者都十分善于观察,这让我想到了______ 的名言。
(4分)二、语言文字感悟(30分)6.阅读百宝箱(8+9+13=30分)A.金蝉脱壳(片段)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
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
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是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
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
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
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又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的蝉尾就出来了。
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
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1)把短文补充完整。
(2分)(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比作。
(2分)(3)读了短文,你知道了蝉脱壳过程的部位顺序依次是:、、、。
(2分)(4)“金蝉脱壳”在原文中的意思:。
现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