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17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松鼠》教案2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松鼠》教案2一. 教材分析《松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17课,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的关系。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插图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课文还涉及到了一些关于动物的科普知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述性的语言有一定的接受度。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动物的科普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补充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朗读、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
2.难点: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科普知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课文插图。
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动物科普资料。
4.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插图或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停顿,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结束后,邀请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例如:“松鼠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课文中有哪些描述松鼠生活的句子?”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松鼠的生活场景。
每组选一位学生扮演松鼠,其他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型描述松鼠的行为。
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作者特地准备了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5篇,期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鉴戒学习!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
2.感情读文,知道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并能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复述故事。
3.联系上下文,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孙膑善于分析,顺手推舟的聪明才智。
重难点:1.掌控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知道课文内容,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方法:自我领会法、口语表达法、讨论交换法教学准备:了解孙膑、庞涓的相干情形;三十六计;教学课件课时: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故事的起因。
重、难点:掌控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有诗词歌赋、武有兵法韬略。
关于中国古代兵法,你有哪些了解?生回答师:咱们班同学知识真是丰富,刚才有同学提到“三十六计”,在三十六种计策中,你知道哪几种呢?生尝试回答师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计——围魏救赵。
(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读后质疑)可能提出的问题:(是谁围魏救赵?他们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杰出的故事,去了解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去感受大军事家孙膑的聪明。
二.初读课文,梳理进程: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总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逸痹佯怠兼惶盔溃(1)带拼音读(2)去拼音读(3)找生读、正音(4)找易错字词语:所向无敌势如破竹危在旦夕成竹在胸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丢盔齐甲溃不成年落荒而逃(1)齐读(2)指名读正音(3)齐读师:同学们扫除了文字障碍,请同学们再读这个故事,完成老师出示的问题:课件出示: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孙膑投状、齐军大胜。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松鼠》教案(含两课时)

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②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 来表现它的警觉;③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④从蹦跳 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⑤从被惹恼时发出的不高兴的叫声来表 现它丰富的感情。
在精读课文 的基础上理清 作者的思路,有 利于让学生把
统领全文的作用。从这句话中我们大致了解了松鼠的主要特征。 握课文内容,明 明确: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白课文的重点。 2.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交流感受。 问题:①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②松鼠在外形、性格、行为和生活习性上分别有什么
后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积累。
(3)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生词带入课文中朗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松鼠的特点。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画出文中能表现出松鼠的特点的 句子。 (2)学生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 预设:文章第 1 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全文的总起句,起到了
教案序号:
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课题:17.松鼠 授课日期:
1.认识本课“驯、矫、歇”等 8 个生字,会写“鼠、秀、玲”等 11 个生字。 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 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学会观察动物,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活动进行说明。
较阅读的方法初步感受本文与《太阳》一文在语言特点上的差异。
预设:教师出示卡片内容,指名朗读。可以鼓励学生课外搜
集更多有关松鼠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给松鼠建立一个档案,以
激发学生自主积累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1【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灯塔的可贵品质。
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灯塔的可贵品质。
2.了解课文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灯塔吗?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灯塔在大海中为人们指引方向。
)2.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灯塔有关的文章。
二、自主学习,初读课文1.读通读顺全文,并且积累你觉得精彩的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3.文中写了哪几种事物?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种?(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一读。
)三、深入探讨,品读交流。
1.积累词语,说说用得精彩的地方。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文中写了哪几种事物?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种?(讨论、交流)重点讨论灯塔的形象:A.大海上有一座灯塔,日日夜夜指示着航海的船只,使它们避免了触礁和搁浅的危险,胜利地完成航行的任务。
B.但是灯塔毫无畏惧,毫不动摇,依然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冲破黑暗,放射着光芒,指示着航行的方向。
C.灯塔微笑地回答:“因为我做着对人们有益的事,心里踏实得很!”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讨论:应该怎样处理语气、语速,才能读出情感。
2.自由练读,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在你的心目中,灯塔是什么?(小练笔)灯塔,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身边有没有像灯塔这样的人?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他(她)就像灯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松鼠》教案1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松鼠》教案1一. 教材分析《松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17课,选自布封的作品。
课文主要描绘了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以及生活习性,从而使读者感受到松鼠的可爱和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描述细腻,适合学生朗读和体会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课文的表面意义,但对于一些细节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可能还需要引导。
在写作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但如何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内心的情感结合起来,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写作纸张和文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松鼠的可爱。
同时,展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例如:“松鼠的外形特点是什么?”“松鼠的性格特点有哪些?”“松鼠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描述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松鼠》教学设计

17 松鼠教材分析《松鼠》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
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太阳》有很大不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习作要素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从编排的内容来看,本单元编排了《太阳》《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这四篇文章都是为写好说明性文章服务的,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习作支架。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提取信息,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体会课文抓住松鼠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的写法;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明白说明文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此外,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松鼠的特点,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语段,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写,积累语言。
2.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结合课文所学,初步尝试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抓住具体特点并融入情感生动地介绍一种事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阅读,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难点:结合课文所学,初步尝试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具体特点并融入情感生动地介绍一种事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课题(1)播放松鼠的视频)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不能用一两个词来形容?(活泼可爱)(2)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动物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法国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2.书写"松鼠"(1).板书课题,齐读。
(2).学生练写"鼠"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17课教案

当堂批改,评价——10分钟左右
五、“一对一”优辅差——3分钟左右
六、总结——2分钟左右
粘贴——《练习册》
导学:切勿“脚踩西瓜皮”
重点抓:基础
着眼:语文素养+应试
记录——
指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指示、指导自学(正式讲读之前1-5周,至少自学3次)
任务、要求:主要是读书——求……印象、兴趣……
查工具书——求音准(第二次还不会读的字要求“注音”)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体会父爱。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课时安排:二课时
粘贴——《语文书》双横线、四方格生字
粘贴——《英才教程》-词语解释+近、反义词
粘贴——《语文书》课后习题
粘贴——《英才教程》课后题解
课后反思:
备教材
备学生
备教程
17、地震中的父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写写生字——求印象(一边写一边读)
调查,个别教(早自习或它时)——做记录:
1,见《语文书》;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松鼠》说课稿

17.《松鼠》说课稿一、说教材《松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说明文。
这篇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松鼠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
让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说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储备,并且,这篇文章也不难懂,因此,根据本班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思路。
使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
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从中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四、说学法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学习基础知识,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重难点,提升学生们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图片导入在导入时,我向同学们展示了大量的关于松鼠的图片,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松鼠形成印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是对课文内容和字词的初步把握。
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生字词;同时,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样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精读课文做准备。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体会情感在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上,我引导学生从松鼠的外形特征、性格特征和生活习性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段落的阅读和感悟,把握特点,体会作者对松鼠喜爱的情感。
(四)小结方法、拓展延伸学习文章,是为了平时更好地运用它。
所以,我在教完这篇文章之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了本文之后,你们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并改写《白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程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
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
汲取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体会父爱。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
汲取的力量。
课时安排:二课时
粘贴——《语文书》双横线、四方格生字
记录——
指名——
()
()
()
()
()
()
()
()●指示、指导自学(正式讲读之前1-5周,至少自学3次)
任务、要求:主要是读书——求……印象、兴趣……
查工具书——求音准(第二次还不会读的字要求“注音”)
写写生字——求印象(一边写一边读)
●调查,个别教(早自习或它时)——做记录:
1,见《语文书》;
2,见《练习册》;
3,见手机或其它
●预习(正式讲读之前1-2天)
任务、要求:读书——求正确、流利
查工具书——求断词断句基本正确、重点词义略知一二
做《练习册》——求自觉主动认真
(选择T1/2/3……)
⏹课前观看“大地震视频”
⏹播放360浏览器“收藏夹”之“五年级课文朗读”
正课第一课时
一、导入——3分钟左右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读课文——5分钟左右
以中等生、差生为主
三、学习生字新词——5分钟左右
粘贴——《英才教程》-词语解释+近、反义词粘贴——《语文书》课后习题()
()
()
()
()
()
()
()
()
()
()
()
()
()
()
()
重点:普遍有理解困难的
四、讲读课文——22分钟左右
听-说-读-写,注重“双基”,精讲精练
(视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重点训练项目:指导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机介绍作者、背景
相机指导朗读课文
相机学习课后习题、《练习册》(不少于5~8分钟)
五、练习——5分钟左右
内容:随机选择
正课第二课时
一、回顾,检查,纠正,导入——5分钟左右
二、再读课文——5分钟左右
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讲课文——15分钟左右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随机作业,提高拓展
选择《练习册》、《长江作业本》重要的讲解
四、独立完成《长江作业本》若干题目,
粘贴——《英才教程》课后题解
课后反思:
导学:切勿“脚踩西瓜皮”
重点抓:基础
着眼:语文素养+应试
当堂批改,评价——10分钟左右
五、“一对一”优辅差——3分钟左右
六、总结——2分钟左右粘贴——《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