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小学 罗永军
技术改变课堂能力提升简报(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小学20160606)

技术改变课堂
——杭州市教科所附小2016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活动2016年6月6日下午,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小学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线下现场展示观摩活动在三楼报告厅举行。
全体老师观摩学习了本次活动,上城区教育学院蓝杰老师作为专家指导,也亲临现场,为本次校本研修活动问诊把脉。
骆洲老师为全体老师带来的是一节题为《探索宇宙》的科学微课,课中骆洲老师将时下最热门的AR、VR技术运用于课堂,使宇宙这个浩然天体如身临其境般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让老师们充分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的强大,进一步感受到信息技术对传统课堂带来的变化。
课后,骆洲老师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备课思路以及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设想。
然后我校科学老师郑洪良老师和数学教研组长分别就骆洲老师的科学课提出了自己看法和建议。
最后,上城区教育学院蓝杰老师也对骆洲老师的课堂进行了专家点评,并对我校科学微课这门课程提出了宝贵意见,令老师们受益匪浅。
自2016年开始,我校47位老师分批参加了省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至2 016年7月份,我校全体老师都将完成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培训。
这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培训线下研修,通过课堂教学观摩、互动研训、名师点评等多种方式向全校老师展示了研修成果,进一步促进了我校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了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关于2014年杭州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人选的公示

序号
姓名
县市区
单位
1
谭鑫
上城区
浙江省杭州第六中学
2
李红敏
上城区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杭州中学
3
朱莉
上城区
杭州市开元中学
4
俞琪
上城区
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5
罗萍
上城区
杭州市胜利小学
6
刘海燕
上城区
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
7
陈丽娇
上城区
杭州市娃哈哈小学
8
孙文豹
上城区
杭州市始版桥小学
9
王丽蓉
235
陶正
直属
杭州市美术职业学校
236
陈威民
直属
杭州市江滨职业学校
237
于伟伟
直属
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
238
章建芬
直属
杭州聋人学校
239
汪劲秋
直属
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240
俞晓东
直属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共60名)
序号
姓名
县市区
单位
1
蓝杰
上城区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2
詹萍
上城区
上城区社区学院
65
金珍珍
西湖区
杭州市西湖区政苑幼儿园
66
郤云江
西湖区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信息与装备中心
67
葛加尧
风景名胜区
杭州市西子湖小学
68
潘晓晴
滨江区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
69
汪雪琴
滨江区
杭州高新实验学校
70
基于校本培训的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探索

师的“ 教学实践性知识” 。
专家及学校 教师实践者 主持 , 承担 角色 。并特别注重挖掘 本校老 师教 学生
当前 , 教师即研究者” 。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显得 尤为突 出。苏 霍 活中比较成 功、 创意 的经验 , 供大家学 习。这 点笔者深 有感触 , 与本县 许多 姆林斯基说过 :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 能够给教师带来 乐趣 。 “ 使天天上课 学校轻视 教师的教 学、 管理 经验 , 忽视 教 师创造性 教学 活动形 成了鲜 明对 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 就应 当引导 每一位教 师走 上从事研 比。要使教 师的专业素养提 高, 那你 使教 师感 到教学 生活 的幸福感 和满足 感 , 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 学院派的一整套操作来研究 , 们一线 的老 师能行 吗7 答案 是不可 能 , 我 不 除了让教 师接受高端 的理论培训外 , 更要学 学杭师 附小这 种基于本校 实践 杭师附小的操作课程一般 是指课 堂的教 学实践 , 包括课 堂观 摩、 课例 但是我们教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研究?如果 要求教师像专 家那样 , 者 。 用 以身“ 显法” 的培训理念。
一
教育科研 能力 科研素养
训。全员培训有计划进 行。 包括 了教研 组 的活动、 以及 师德培训。这 些所
、
背 景
2 世纪 7 0 O年代 以来, 教师 即研 究者 ” “ “ 、 反思 的实践者 ” “ 、 行动研 究 有的活动、 训 , 培 都统一纳入教 师培训课 程这个范畴 , 师培训课程 又 小 学 教 师 教 育 科 研 能 力 的培 养 探 索
◆ 潘连飞
( 永嘉县实验小学 , 浙江 永嘉 )
【 摘要】杭 师附小以“ 校本课程” 为研 究主线 , 以校本培训 为载体 , 开展 “ 煲汤式” 师培训。这些教 师培训分为班 主任 培训、 员培训、 教 全 新 教师培训 。所有的活动 、 培训都 纳入 了教师培训课程。 同时 , 教师培训课程又分为理论课程 、 操作课 程、 健康课程、 体验课程 四大课 程 , 从 多方面、 多角度进行培训 , 提升教师教育科研 能力。杭 师附小这种“ 汤式” 师培训及制 定的有力措施及 配套 管理方 法, 煲 教 为我们提升 小 学教 师教 育科研 能力带来了一些启示及借鉴的价值 。 【 关键词】校本培训
数学实验:导向学生的隐性知识增长

数学实验:导向学生的隐性知识增长
罗永军
【期刊名称】《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年(卷),期】2018(000)012
【摘要】教育要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必须着力培养学生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隐性知识的重要性由此也变得日益凸显.研究表明,数学实验活动具有的具身认知特点,能让学生生成更多的实践感悟;数学实验材料是生成性资源,易于学生形成个性化见解;数学实验任务引人入胜,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动力.这些特性都非常有利于增长隐性知识,在教学时,教师应着眼这些特性的发挥,重视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实验任务的设计.
【总页数】5页(P7-11)
【作者】罗永军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附小 3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持续竞争优势导向下基于知识增长的企业学习能力构成维度研究 [J], 高章存;汤书昆
2.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 [J], 邢敏;高庆;张志军
3.以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的德育项目化设计与实践研究 [J], 王艳君
4.用"数学实验"实现课堂教学的"隐性目标" [J], 田敏
5.博士生教育内涵式发展中关键培养环节分析——基于个体隐性知识增长的视角[J], 吴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立足数学课堂教学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立足数学课堂教学㊀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佘海燕(铜陵市杨家山小学㊀㊀安徽铜陵㊀㊀244000)摘要:近年来,数学核心素养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如何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对学生施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线教师深思和解决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积极依托教材内容实施 活教 ,巧妙创设生活情境启发 多思 ,精准把握问题关节鼓励 探究 ,努力完善课堂评价谋求 跃升 .关键词:课堂教学㊀㊀数学核心素养㊀㊀多元评价㊀㊀自2014年 核心素养 的概念由教育部明确提出后,作为核心素养的载体和体现,数学核心素养日益引起了数学界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数学核心素养内涵的深刻领悟,笔者认为,空间观念的建立㊁逻辑思维的缜密㊁问题解决的严谨㊁意志品质的养成等,是数学教学所承担的任务,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标志.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同人参考和探讨.一㊁积极依托教材内容实施 活教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科具体内容.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以学习内容作为关键载体,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如低年级学生学习 空间与图形 时,限于年龄和知识基础,由二维平面图形再现三维立体几何图形的能力较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出示正方体实物,引导学生由具体实物想象出正方体图形,再出示正方体图形,让学生在脑中构建各种正方体形状的实物.这一教学过程,由具体的实物到抽象的模型,再由抽象的模型到具体的实物,在演示操作中,让学生逐渐清晰立体图形的概念.又如教学五年级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立体图和展开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再设计一些 由面到体 由体到面 的活动任务.如先出示几个不同形状的六边形,要求学生将每个图形都分割成三个平行四边形,并涂上不同颜色.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上的立体效果,把正六边形分割成三个平行四边形,可以看到平面图形上呈现出的长方体模型.接着,教师出示两种不同切分法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并阐述分别看到了长方体的哪些面.最后揭示:把一个六边形分割成三个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后平面图形就显现出立体效果,而切法迥异的分割就如站在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从而看到不同的面.这种灵活的 面体转换 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画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经历由平面到立体的对比,在平面与立体的变换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二㊁巧妙创设生活情境启发 多思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他们所熟知的㊁感兴趣的㊁喜闻乐见的生活问题时,往往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多方位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创设生活问题情境,以此来激活学生思维,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㊁更加缜密,从而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浙江省优秀教师罗永军在教学 比的认识 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他首先抛出一个生活问题: 有谁知道,我们所在的教学楼有多高?有什么办法去测量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积极思考,争先发言,各抒己见.有的说 只要量出一层楼的高度,再乘4就可以了 ;但他的观点立刻遭到其他同学 每一层楼的高度不一定相同 的反驳;有的说 爬到房顶上去量 ;有的说 升一个氢气球到房顶,并在绳子上做好记号,再收下来量一量 ;还有的952019年12月上㊀第23期㊀(总第39期)建议 打听一下这个房子的设计师是谁,问一下就可以了 罗老师首先对这些方法都予以肯定,之后告诉学生这些方法虽然理论上成立,但实际运作条件并不具备,所以不能测出楼房高度.正在大家为难之时,一个学生提出: 书上讲到用影子来测量,但不知具体方法 .罗老师适时说: 外面正是阳光明媚,我们不如到教室外,想一想怎样用影子来测量的方法吧! 学生们来到操场,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测量得到老师㊁同学㊁竹竿及大楼的相关数据(如下表).经过讨论研究,发现实际高度与影子高度都存在着大约1.1倍的关系,从而顺利解决楼房高度的问题.老师学生竹竿大楼影子高度(c m)1401271831556实际高度(c m)165143201?㊀㊀实践证明,该问题情境设置巧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有效激活学生自主思考的兴奋点,并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不但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发挥了很好的助推作用.三㊁精准把握问题关节鼓励 探究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经历探寻知识形成的过程㊁学习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去自主学习㊁独立思考㊁积极探索㊁合作交流 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学习方法,培养数学能力,提升核心素养.数学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与本质,教师要抓住问题教学,精准把握问题关键点,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素材.如在六年级上册 圆的面积 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 怎样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先让学生将圆形的硬纸板等分成若干偶数份,然后通过动手剪一剪㊁拼一拼等方法,将这些剪下来的若干小纸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通过观察㊁比较,发现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联系,进而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剪㊁拼㊁贴等方法,自主探究,经历转化, 化圆为方 ,再通过比较和推理,最终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得到了有效提升,学习过程中学生大胆参与㊁积极思考㊁勇于探究,极大调动数学学习积极性,严谨清晰的逻辑思维得到了发展,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四㊁努力完善课堂评价谋求 跃升长期以来,受中考㊁高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考分的多少成了衡量学生学业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导致课堂评价呈现 结果制约过程 的现象,这显然违背了核心素养的培养规律和要求.因此,完善课堂评价㊁建立多元化评价体制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要摒弃以往单一的评价机制.在评价内容上,既要关注学生接收信息㊁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理解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评价方式上,应把教师评价㊁学生自评㊁小组互评㊁生生互评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在评价方向上,要从结果性评价转向过程性㊁发展性评价,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各环节的具体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在评价时语言要丰富㊁形式要多样㊁目标要多元,还可借助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手段,使评价更具体㊁更科学.事实证明,这种不拘内容㊁不拘形式㊁具体真实㊁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形成,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形成 添砖加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前,教师在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㊁引领者.要充分用好㊁用活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把握问题关键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全方位发展.要让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的全程中,各种能力有所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培养,从而为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参考文献:[1]刘玉华.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评价研究[J].兵团教育学报,2019,29(03).[2]罗永军.数学实验,让素养丰厚起来[J].小学数学教师,2019(03).责任编辑:赵潇晗06。
小学数学教师行动学习路径的设计与实施——以“结构化视野下数的运算一致性”主题学习为例

小学数学教师行动学习路径的设计与实施——以“结构化视野下数的运算一致性”主题学习为例
葛素儿;王敏军
【期刊名称】《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年(卷),期】2024()1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行动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之一,它将学习活动“嵌入真实的工作情境”,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
以名师工作室开展的“结
构化视野下数的运算一致性”主题研修为例,具体可通过研究式阅读、卷入式研讨、变革性实践等行动,帮助教师经历以洞察性提问、反思性观察、概念化抽象、迁移
性应用为主要环节的学习迭代过程,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构建优质教研团队。
【总页数】5页(P33-37)
【作者】葛素儿;王敏军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发展中心;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五小
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学习科学视野下的数学教育游戏设计、\r开发与应用研究\r——以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例
2.小学数学教学数的认识与运算一致性的研
究与实践——以“数与运算”总复习为例3.聚焦一致性,促进结构化教学——以
“数与运算”主题教学为例4.以核心概念统领教学的整体性与一致性——以小学数学“数与运算”主题学习为例5.循证地理跨学科学习知识结构化的行动路径——以“双碳”主题学习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项改进小数乘法竖式教学的实验研究

一项改进小数乘法竖式教学的实验研究
罗永军;许兆琛
【期刊名称】《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年(卷),期】2024()4
【摘要】小数乘法竖式计算中,存在一些常见且易导致学生出错的问题。
对此,教师展开了实验研究。
在分析小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用面积模型来建立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的运算一致性,为小数乘法的整数化提供算理基础。
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改进后的小数乘法竖式进行计算,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可以有效避免小数点的干扰。
这项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教学指导意义,也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供教材编写选用。
【总页数】4页(P59-62)
【作者】罗永军;许兆琛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山南小学;浙江省杭州市凤凰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
【相关文献】
1.用整数乘法笔算推算小数乘法——一则深入错因剖析以后的教学改进
2.从具体到抽象,让乘法竖式有模有样——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与思考
3.C语言实验设计与实现之竖式乘法模拟器
4.在拓展中巩固竖式模型——“乘法竖式数字谜”教学实践与反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3年具有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任职资格公示名单201312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学校 代码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3 153 153 153 153 154 154 155 155 156 156 157 158 158 158 159 姓 名 高世明 盛晓丽 闻小红 夏国芳 朱杰 李维君 马吕 吴晓菲 方敏燕 符治星 傅育 陈丽群 张平 沈艳艳 王英颖 杨娟 许建永 李军 邬冬丽 沈锡敏 王建飞 刘松青 工作单位 余杭区实验小学 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 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 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 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 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 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余杭区临平第二小学 余杭区临平第二小学 余杭区小林中心小学 余杭区小林中心小学 余杭区乾元中心小学 余杭区乾元中心小学 余杭区双林中心小学 余杭区南苑中心小学 余杭区南苑中心小学 余杭区南苑中心小学 余杭区星桥中心小学 最高学历 本科 本科 本科 大学专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大学专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大学专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任教学科 数学 语文 英语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科学 语文 英语 信息技术 体育与健康 美术 英语 体育与健康 英语 音乐 音乐 体育与健康 语文 语文 语文 英语 英语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大学专科 大学专科 大学专科 大学专科 大学专科 大学专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大学专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中专
英语 语文 英语 数学 英语 体育与健康 数学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 语文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 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小学罗永军
内容分析:在现代社会中,随机事件随处可见,例如:天气预报中的明天降水概率、某球队下一场获胜的概率、投资风险评估等。
概率知识和相关经验已成为商业、经济、社会科学、医学等行业作决策分析所必须。
因其知识为现代人所必备,因此,已成为学校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达成下面的能力指标:能运用生活经验来了解不确定事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以了解概率的初步概念;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虽然随机事件常见,但也容易产生错觉,例如:赌徒错觉问题─相同的独立试验,在连续失败多次后,赌徒会以为下一次成功的概率就越大;生日问题─一群人中有人有相同生日的概率,一般人以为其概率很小,其实如果这一群人的数大于或等于23人,这一群人有相同生日的概率已超过二分之一。
正确概率概念的获得有其困难之处:随机性意味着结果难以重复验证——相同的事件发生结果不确定。
另外,在做概率试验时,所想要的结果偏偏不一定发生,也使学生获得概率概念的成为困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可能性,认识事件出现的随机性。
2.让学生体验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是可以预测的:随着重复试验次数的增多,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趋向于一稳定的值,这个值可以作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计值。
3.获得一些计算可能性大小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新数学读本》第七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思考
1.教师出示盒子。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见面礼。
”摇动盒子,让里面的东西碰撞发声。
生雀跃,“乒乓球!乒乓球!”
师:“这里面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乒乓球一共10个,你有哪些方法可以知道每种分别有几个?”(板:红、黄、白共10个)
生:打开来看看就知道了。
师:“这是一个方便的办法,如果不直接看,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生:“摸出来看看。
”
师:“每次摸一个,摸几次呢?”
生众:“3次!”
师摸出一个,是红球;放回,又摸出一个,是白球;又放回,第三次摸出的还是白球。
师:“我们已经摸了3次(红、白、白),现在你知道了吗?”
生迷茫状:好象是白球多一点?怎么黄球没有呢?
生悟:“你要摸好多次,我们才能知道。
”
师:“为什么3次还不够?‘好多次’是几次?”
生:“10次”,(为什么?)10个球呀。
10个球每次摸出一遍,就是10次。
师摸球10次。
学生发现每摸一次,10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有的重复可能被摸到,有的可能一次也没摸到) ,10次还是不够多。
教师引导,次数要增加,时间不够怎么办?大家合作。
【评析:在引入部分,常见的设计是摸球游戏,一般教师会事先告知学生每种球的个数,然后让学生猜测哪些球被摸到的可能性在,进而要求学生验证。
这固然是一种比较“顺”的学习方式,但对于“学生为什么要去摸球”,则显得动因不足。
在本学案设计中,从“猜测每种球的个数”出发,引出根据摸球结果进行合情推理,让学生在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中,比较自然地结合统计推断,开始概率学习。
】
二、统计推断,感悟生成
1.明确出示合作要求:
(1)分组,每人各摸5次,填好统计表1。
①每次摸一个
②记录后放回,再摇一摇
③不“偷偷看”统计表1
学生各自活动,师巡回指导,查看数据。
2.深入思考:将小组同学的实验数据汇总到表2后思考:现在你认为每种球分别有几个?请写在表3上。
3.展示各小组汇总表。
师:看了统计结果,请你根据需要修改你的猜测结果。
(学生猜测结果集中为两种结果:红球1个、黄球3个、白球6个;红球1个、黄球4个、白球5个)
师:到底是哪一种结果呢?(学生认为次数还是少了一点)为什么次数少,我们很难预测?
生:摸到的颜色可能下一次还会摸到。
所以连续摸出的不一定就是多的。
生:摸一次,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
……
4.师:“现在我们一起共同实验了200(该班40人)次,如果有时间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不过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还可以请电脑来帮忙。
”
师根据学生的要求,演示了摸1000次、2000次和10000次。
其中10000次的演示中暂停2次,分别在500次、1500次和3000次左右时。
演示结果如下:
师:看电脑演示。
你可以发现什么?
生:摸1000次预测的红、黄、白的个数,和摸2000次预测的红、黄、白的个数差不多。
生:摸10000次的那次,在4000次之后,摸到红、黄、白的个数在变,可是预测的红、黄、白的个数好象没变。
生:摸的次数越多,预测的结果越接近。
5.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写出你的预测。
师打开盒子,“我们来看结果”。
很多学生欢呼、握拳、“耶”。
6.在这个游戏中,你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生:摸球时,数量多的就会多摸到几次。
但有时侯也可能凑巧摸到的是少的。
生:合作可以让我们的结果正确起来。
生:实验的次数越多,结果越正确。
生:500次以上才有点可靠……
7.计算古典概率。
师:可能性的大小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如果我们已经知道具体个数,我们可以计算出摸出球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红球:101、黄球:103、白球:10
5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0个球,每一个都有可能被摸到,所以每个的可能都是
10
1,红球是1个,所以可能性就是1/10;黄球3个,可能性就是103;白球5个,所以可能性就是105。
【评析:用统计频率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关键是实验次数要多。
经电脑模拟实验得知,本随机事件发生在2000次以上,结果才比较稳定。
在本学案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个人”、“小组”、“全班”、“电脑模拟”的不同结果,使学生体会到,随机事件大量发生后,可能性逐渐趋于稳定值,进而发现古典概率的计算方法。
整个发现过程,学生操作有目标,推理有依据,体验结合思考,感悟生成理解,从而达到预设的多元学习目标。
】
三、变式练习,巩固提升
课本:第七册P63
1.盒子里有1个红色木块,20个绿色木块,从中摸出一个木快,摸出红色木块的可能性大,还是绿色木块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2.盒子里有1个红色木块和1个绿色木块,从中摸出一个木块,摸出红色木块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3.盒子里有10个红色木块和5个绿色木块,从中摸出 一个木块,摸出绿色木块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4.盒子里有4个红色木块,3个绿色木块,2个蓝色木块,从中摸一个木块,摸出红色木块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摸出绿色木块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摸出蓝色木块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5.请你来设计
(1)用橡皮泥做成形状不一的3颗特殊骰子:
①号骰子每次一定掷不到6 。
②号骰子掷到6的可能性最大,也有可能掷到其它数。
(2)利用盒子里的一些乒乓球,要使摸到黄色的可能性为二分之一,想一想可以怎么放?③骰子每掷两次,和是6的可能性最大。
6.小结
学到这里,我们已经清楚了什么?还有什么要问的?
【评:在练习中,除常规的根据已知计算概率外,还设计了逆向问题——设计骰子,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地巩固了简单随机事件的古典概率计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