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术后患者情况一览表

合集下载

肝移植个案护理

肝移植个案护理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肝功能指标;观察患 者有无排斥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指导患者
进行康复训练及自我护理。
术中护理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做好手术室护理 工作。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信心;加强 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共同支持患者康复。
手术过程
手术历时5小时,术中出血量 少,无并发症发生。
术后恢复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肝功能恢 复正常,术后1个月出院。
随访情况
术后定期随访,患者生活质量 良好,无排斥反应发生。
护理经验总结
术前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和恐惧; 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导尿等;评估患
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术后护理
康复指导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摄 入。
活动与休息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逐步恢复体力。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
05
肝移植个案护理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
01
02
03
04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年龄45岁,男性,因慢 性肝炎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 竭,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
术前检查
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术前检 查,如血液检查、影像学 检查等,确保手术顺利进 行。
术前准备
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 准备,如禁食、备皮、灌 肠等,确保手术过程的安 全。
心理护理
心理评估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 解其心理状况和需求,为 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 案提供依据。
心理疏导

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医学文案)

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医学文案)

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据中国肝脏移植注册系统(CLTR)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已完成肝脏移植近20000例。

2008年CLTR报告显示,良性肝病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为82.3%、77.4%、73.8%。

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血管并发症、感染并发症、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原发病复发及免疫抑制剂相关疾病等。

血管并发症肝脏移植手术涉及的血管重建包括肝动脉、门静脉以及静脉流出道三大部分。

Bekker等分析了999篇文献中的71项研究,发现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4%,其中成人患者为2.9%,儿童患者为8.3%,病死率为33.3%。

我中心一个外科小组报道,活体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发生率为 2.7%(3/110)。

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可表现为肝脏缺血性坏死、缺血性胆管炎,进而发生胆漏、腹膜炎、菌血症,以及肝功能异常。

晚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则由于侧支循环的建立,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

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是评价肝动脉血栓形成非常有效的、非侵入性的影像方法,仍需进一步诊断时可行腹部增强CT或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造影进行确诊。

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及手术治疗,对早期发现的肝动脉血栓形成可行溶栓治疗,如失败可立即行手术切开取栓,也可以采用介入治疗放置支架。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和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大约在2-3%。

术后常规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即可做出初步诊断,而行腹部增强CT或血管造影可进一步确诊。

术后门静脉血栓若早期得以发现并诊断,可行手术取栓恢复门脉血流,而对于晚期门静脉血栓,往往主要需针对门脉高压症进行处理。

而对门静脉狭窄的患者而言,若狭窄程度较重者,可行球囊扩张或放置支架治疗。

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发生率约为1%。

但随着活体肝移植开展,手术难度增加,肝脏重建中肝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发生率升高,国外统计的发生率为6.7%-16.6%。

多米诺肝移植临床效果分析(附2例报告)

多米诺肝移植临床效果分析(附2例报告)
9.
26 mmo
l
应用阿托伐他汀 + 依 折 麦 布 降 低 血 脂,维 持 TC 在
3。同期将受者 3 术中切除的完整肝脏以 DLT 的方
式移植给受者 4。两组 DLT 供、受者的手术均 系 同
受者 2 术后早期并 发 门 静 脉 血 栓 以 外,其 余 均 未 出
脏恶性肿瘤综合 治 疗 后。 供 者 2 行 在 体 肝 劈 离 术,
en
t
s;L
i
v
i
ngdono
r
s;Tr
e
a
tmen
tou
t
c
ome;Ca
s
er
epo
r
t
s
p
肝脏移植是终 末 期 肝 病 最 有 效 的 治 疗 手 段,但
供肝来源短缺一直是限制肝移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
素。现今国内外各大移植中心已普遍将亲体肝移植
和劈离式肝移植这两种手术方式作为扩大供肝来源
的方式。此外,扩大 供 肝 来 源 尚 还 有 多 米 诺 肝 移 植
p
p
g
j
yn
d
r
ome.Dono
r2wa
sabr
a
i
n
de
addono
ra
spe
rt
hei
n
t
e
r
na
t
i
ona
l
l
t
anda
r
d
i
z
edde
f
i
n
i
t
i
ons,r
e
c
i
i
en
t3 (

中国肝移植术后随访技术规范(2019版)

中国肝移植术后随访技术规范(2019版)

■诊疗规范■中国肝移植术后随访技术规范(2019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摘要】随着肝移植受者数量的增加和生存时间的延长,加强术后随访对提高受者生存质量和移植肝长期存活至关重要。

为进一步规范肝移植术后随访,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肝移植专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并结合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针对肝移植术后随访项目、随访频率、免疫抑制剂应用注意事项、生活指导和儿童受者生长发育监测等方面内容,制订《中国肝移植术后随访技术规范(2019版)》&!关键词】肝移植;随访;免疫抑制剂;生长发育1随访项目肝移植受者术后大多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并定期监测肝功能和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等项目&移植医师通过定期随访了解受者康复情况,并根据相关指标变化做出综合判断,从而制订下一步治疗方案&1.1肝功能指标肝肝移植合疗的最指,包括总蛋白、白蛋白、ALT、AST、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和胆汁酸等&1.2目前,肝移植术后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有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和环抱素&服用他克莫司和西罗莫司的受者需监测血药浓度谷值,服用环抱素的受者则需监测血药浓度谷值和峰值&1.3影像学检查肝移植术后随访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胸部X 线、胸部和上腹部CT(酌情决定是否采用增强扫描)、MRI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最常用于严密监测移植肝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肝动脉以及胆道情况,超声难以诊断时,可进一步行CT或MRI检查&2随访频率肝移植术后3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和免疫抑D0I:10.3877/cma.j.issn.1674-3903.2019.04.005通信作者:夏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Email:xiaqiang@)制剂血药浓度&术后3个月时应全面复查,除以上项目外,增加乙型肝炎血清学五项指标、CMV和EB病毒DNA以及移植肝超声检查;成人肝移植受者还需行肺部CT,必要时行上腹部增强CT&术后3~6个月内,每2周随访1次&早期并发症常在术后6个月内发生,故此阶段随访频率较高&术后6~12个月,每月随访1次⑴&3免疫抑制剂应用注意事项(1)必须在规定的时间点服用免疫抑制剂,通常于6时和18时服用,变动范围不应超过20ml&(2)应空腹服用免疫抑制剂,服药前、后1h内不能进食&(3)—旦出现漏服、呕吐或腹泻,应及时报告移植医师,以调整和补充相应药物&漏服免疫抑制剂和服药后呕吐的处理措施见表1、2&表1肝移植术后漏服免疫抑制剂处理措施漏服药物距下次服药时间(h)处理措施<4立即补服全量,下次服药时间推迟2h4〜6尽早补服全量,下次服药剂量减半>6尽早补服半量,下次服药时间适当推后,两次服药间隔时间不能<8h表2肝移植术后后呕吐处理措施服药后呕吐时间(min)处理措施0T<10加服全量10T<30加1c2量30T60加1c4量>60无需追加4生活指导4.1日常自我检查(1)注意观察食欲、体力和体质量的变化,学会检查脉搏、血压和体温等,观察睡眠及大小便情况,若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差、头晕、乏力、发热、腹泻或便秘以及24h尿量<400mL,应及时就诊。

肝移植术后的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评估

肝移植术后的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评估

肝移植术后的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评估吴琼;牛广明;韩晓东;张颖【摘要】目的:探讨MRCP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诊断胆道狭窄的价值。

方法:收集已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病人43例,术后胆总管吻合口有不同程度狭窄的病人均行MRCP复查,比较有临床症状及无临床症状病人的MRCP的差别,并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MRCP能客观评价胆总管吻合口狭窄程度,狭窄指数大于0.67与小于0.33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出现临床症状的机率不同,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 MRCP作为一种非侵袭性影像检查方法,能快速诊断肝移植术后出现的胆道狭窄,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5)005【总页数】4页(P346-349)【关键词】肝移植;术后;MRCP【作者】吴琼;牛广明;韩晓东;张颖【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MRI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5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肝移植正逐渐成为肝病终末期的有效治疗手段。

国外最早的肝移植开始于1963年[1]。

肝移植是指严重不可逆的肝脏疾病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时,以手术植入一个健康的肝脏,并使其发挥功能。

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包括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和排异反应等。

肝移植术后10%~20%的病人有胆道并发症,是导致肝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和生化检查没有特异性,需影像学检查来诊断。

黄疸是胆道并发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CT、MRI、ERCP及PTCD等影像技术对术后移植肝胆道的并发症能进行有效的检测和治疗,并发挥了不同作用。

目前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已成为移植病人术后胆道检查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研究探讨了MRCP在移植术后的科学意义。

因为移植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是延长移植物生存时间的关键,MRCP检查的主要作用在于重点观察胆管吻合口情况,评估其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肝脏功能的MELD评分

肝脏功能的MELD评分

■术后监测:
●入ICU:手术时间长,术中低血压, 失血多,心肺手术
●急性肝衰:黄疸,腹水,肝性脑病
中文文献
1. 慢性重型肝炎MELD评分分析赵燕芹,胡肖兵,李粤平,周颖 文献来自: 现代临床医学 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4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MELD评分系统在国内是适用 的 ,MELD评分是一个可靠的预测终末期肝病病人死亡危险的方法 ,重症肝炎患者MELD 评分分值与病情严重和预后有关 ... 被引用次数: 5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ld-Turcotte-Pugh score(CTP评分):
●门体分流术 →肝病患者行肝或非肝手术
●生化3项:PT,Alb,Bil
临床3项:营养,腹水,肝性脑病
●腹腔手术:缺点:主观性,亚组差异
A级
B级 C级
并发症(%) 10
30
82
死亡率(%) 10
30
82
■The 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 score (MELD评分) :1999,Mayo Clinic
13. 应用MELD评分系统预测血浆置换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于建武,王贵强,赵勇华, 王淑琴,李树臣 文献来自: 第三届中国国际医疗新技术应用论坛暨第四届全国医疗 卫生技术应用管理研讨会会刊 2005年 CAJ下载 结果一、患者治疗前临床数据按照 MELD模型公式计算患者的MELD评分,发现所有病例的MELD评分均)30,.根据MELD分值不 同分为2个亚组:30一39;)40。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化指标比较见表1。各组患者治疗 前的临床生化数据与她LD评分经t检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
10. MELD评分体系在慢性重型肝炎预后分析中的应用赵清,姚宏昌 文献来 自: 山东医药 2006年 第11期 CAJ下载 PDF下载慢性重型肝炎患者MELD评 分分值与病情严重和预后有关,随MELD评分增加,病死率增加。证实MELD评分 动态变化能更准确的判断病情变化及预后。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十分复 杂,年龄、并发症、衰竭脏器的多少、治疗措施等均为影响其转归 ...

肝移植后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移植后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移植后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孔祎彬;王绮夏;马雄【摘要】在因各种原因而行肝移植的患者中,部分会于术后出现典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表现.因非AIH原因行肝移植后发生的AIH称为肝移植后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de novo AIH).de novo AIH在成人和儿童中均可发生,其临床表现与典型的AIH相似.自身抗体阳性是目前唯一对预测de novo AIH发生较有价值的指标.该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同种异体抗原导致的免疫反应触发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其发生的机制之一.de novo AIH的诊断依赖于排除其他疾病及临床综合判断,诊断难点在于与术后各种排异反应的鉴别.其治疗包括强化激素治疗、增加或更换免疫抑制剂.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预后较好.【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年(卷),期】2013(033)004【总页数】4页(P238-241)【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移植;新发【作者】孔祎彬;王绮夏;马雄【作者单位】200001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200001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200001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1998年Kerkar等[1]首次报道肝移植后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de novo AIH),在对180例肝移植术后患儿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过程中,有7例出现移植肝的功能异常,中位发病时间为术后24个月。

其症状与典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十分相似,包括血清IgG水平升高,自身抗体中1例抗核抗体(ANA)阳性,2例合并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1例胃壁细胞抗体(anti-GPC)阳性,3例抗肝肾微粒体抗体(anti-LKM)阳性,肝组织学表现为界面性肝炎、血管周围细胞坏死、桥接样纤维化和坏死等。

de novo AIH对抗排异治疗(如大剂量激素、环孢素A等)无反应,但对针对AIH的治疗反应良好。

肝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

肝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

定义:肝脏移植手术后发生 EAD 的手术人数占同期肝脏 移植手术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术后 EAD 发生率=
发生 EAD 的手术人数 ×100%
同期肝脏移植手术总人数
说明:符合下列一个或多个标准的病例视为发生 EAD:
(1)术后第 7 天总胆红素(TB)≥171 umol/L(10mg/dL)。
(2)术后第 7 天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应用 抗凝药物原因除外)。
定义:肝脏移植某一时间(1 年、3 年、5 年)随访尚存
活的受者人数占同期肝脏移植手术受者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良性肝病肝脏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LIT-04-02A)。
肝脏移植手术后某一时间随访尚存活的
良性肝病肝脏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
良性肝病受者人数
×100%
同期良性肝病肝脏移植手术受者总人数
2.肝癌肝脏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LIT-04-02B)。
肝脏移植手术后某一时间随访尚存活的
肝癌肝脏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
肝癌肝脏移植受者人数
×100%
同期肝癌肝脏移植手术受者总人数
(三)肝癌肝脏移植受者术后无瘤生存率(1 年、3 年、 5 年)(LIT-04-03)。
定义:肝癌肝脏移植某一时间(1 年、3 年、5 年)无瘤
存活的受者人数占同期肝癌肝脏移植手术受者总人数的比
例。
计算公式:
肝癌肝脏移植受者移植后某一时间
肝癌肝脏移植受者术后无瘤生存率=
无瘤存活的受者人数
×100%
同期肝癌肝脏移植手术受者总人数
意义:反映肝脏移植的中远期疗效,与医疗机构手术技
术、术后医疗管理质量等情况密切相关,与同级医疗机构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