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对策

合集下载

论我国加入WTO后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加入WTO后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参加WTO后的几个问题及对策论我国参加WTO后的几个问题及对策一、从环境和贸易的“对立统一”中寻找主动进攻的策略中国参加WTO后,中国经济将更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

兴旺国家一方面对中国产品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却高筑贸易的技术壁垒,试图以苛刻的技术标准来限制中国产品出口,环保标准就是其中严厉的措施之一。

环境与贸易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概念,假如统一起来,开展环境贸易,却可以产生宏大的经济效益。

1.“环境标准”可以成为出口竞争力的要素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产品的价格、质量和技术含量作为出口竞争力的要素,很少考虑其它标准。

随着环境保护问题的全球化趋势,进出口产品的环保标准越来越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热点。

兴旺国家一方面不惜投入巨资开展环保产品,施行补贴政策;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法规、环境标志、绿色标准等制度,为其产品树立良好的形象。

这些政策和措施大大地进步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学习兴旺国家的经历,将产品的“环保标准”作为竞争力要素,在我国可以产生两方面的优势:其一,环保产品兼有带动高新技术开展和促进企业改革的双重特点。

它针对有关企业技术程度低、资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等问题,目的明确地要求企业从解决环保问题入手,促使产品消费向技术程度高、资利用率高、污染尽可能少、经济效益好等方面改良,使环保产品的消费成为促进产业构造晋级的'切入点;其二,可以充分发挥我国产品在价格方面的优势,防止所谓“低价倾销”或政府补贴之类的无端刁难。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修改后的国际补贴与反补贴规那么,环保产品的这类补贴属于不可申诉的补贴范围。

因此,我国既可以名正言顺地对环保产品提供专项补贴、低息贷款,又可以进一步发挥劳动力本钱低的优势,大大进步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我们可以通过“以内需促外贸”的途径,大力开展环保产品,促使出口产品符合环保标准。

要消除那种“产品不外销就不能促进外贸开展”的错误观念,要让企业家明晰“绿色壁垒”问题,辨识高增长中的潜在危机和宏大的内需市场的关系,引导我国企业开发比拟绿色环保产品,迎接WTO挑战。

加入WTO与我国粮食生产对策

加入WTO与我国粮食生产对策

我国是一个人 口大国 , 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粮 食生产问题 , 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尤其是改革开 放以后 , 粮食总产不断迈上新台阶 , 产也取得 了 单 很大 的增长 , 人均 产量 日益迈 出 40k O g大关 ( 表 1 。但是粮食生产所面 临的一些基本问题 不仅没 )
有解 决 , 反而 有 加剧 的 趋势 。
资料 来源 : 新中国五十年农业统 计资料》 2o 年 中国人 口统计年鉴》 由《 及(o 0 整理计 算得出。
收 稿 日期 :0 1 2 1 20 —1 —1 .
作者简 介: 法竹(95 , , 士 , 姜 16 一) 男 博 副教授 , 研究方 向 : 农业经济管理
维普资讯
a oabgop r nt t po ut no C i s r na e jis n O. hns r npo u— l i pot i rd co f hn ega f r o t WT C eeg i rdc s u yo i e i t n io i a t nwl scesi WT f euetel e f r n sl—sp r a dajs c p—pat g i uc n o i s O i rd c h e l a e - u p t n dut r - l i v ogi f o o n n
维普资讯
第 l卷 第 4 8 期
20 O2年 8月
哈 尔 滨 商 业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 学版 )
J u n lo r i iest fC ) ie c t r lS n e i o oa u a de esEdt n y R i
第 4期
姜法竹 : 加入 WT O与我 国粮食生产对 策
( ) 口数量的不断增加 。我国素有人 口大国 1人 之称 , 且由于建国之初 的错误认识 , 口增 长率很 人 高 。2 世纪 8 0 0年代 , 我国人 口已突破 1 亿大关 , 0 尽管此后采取了严格 的限制人 口增长的措施 , 口 人 增长率降至 8 o年代 的 15 .%以下 ,0年代平 均增 9

加入WTO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加入WTO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而粳稻生产的相对比较优势又会促使其产量上升 ,出 口量 增 加 。玉 米 和 大豆 有 可 能 形 成 “ 进 ”和 “ 出 南 北
南 进 ” 的格局 。 ( )对农 产 品流 通体 制 产 生深 刻 的影 响 ,对 国有 四 企 业 和 中小型 企 业带 来 冲击
加 入 WT ,我 国 就 要 遵 守 乌 拉 圭 回合 《 业 协 O 农 议 》的规定 ,降低关 税 、提 高配额 、非关 税 措施 关 税 , 不 再 增加 并 减 少 扭 曲 贸易 的 国 内补 贴 ,除 特 定 产 品 清 单 中 的商 品 外 ,逐 步 授 予 所 有 贸 易 实 体 贸 易 机 会 等 。
方 面 4 多年 来 ,我 国一 直 采 用计 划 配额 管理 ,加入 0
WT O以后 ,关税的降低 、配额的增加和私有贸易实体
的进 入 ,将 会 刺 激 小 麦 、玉 米 、棉 花 、油 籽 、豆 油 、 肉类 、乳 制 品 、水 果 、糖 料 等 的进 口,只 要 国 内有 需 求 就 会有 进 口。在 这 种进 口压力 下 农 民所 面 临 的 压力


入 世 将 使 我 国 农 产 品 进 出 口
WT ,对 我 国粮 棉 主 产 区 的粮 棉 油 生 产 的影 响将 是 挑 O 战 大 于机 遇 。从 基 本走 势看 ,粮 食 生 产 和供 给 的重 心 将进 一 步 向 中西 部 和北 方 地 区转 移 ,而 东南 沿 海 地 区 的粮 食 需 求 将 部 分转 向 国际 市 场 。国 内结 构 调 整 和 购 销 政 策 的 双 重 影 响 ,将 迫使 不 具 比较 优 势 的春 小 麦 、
大 于机 遇 。 ( ) 临农 产 品进 口的压 力 ,我 国农 产 品进 出 口 一 面 贸易有 可能 变 成逆 差状 态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品质在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品质在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定数量的优质米 。 12 小 麦 .
我 国的小 麦 品种基 本 上是 软粒 小麦 , 白质 和 面筋 含量 蛋 低、 面筋强度弱 、 面筋 质量极差 、 能磨制强力粉 和适宜制作高级 面包 和优 质面条 的小麦 少 ; 小麦专 用粉仅 十几种 , 产量不及 其
小 麦 面 粉 总 产 量 的 1 , 发 达 国 家 小 麦 专 用 粉 有 上 百 个 品 O 与 种 、 产 量 占 面 粉 总 产 量 9 以 上 的水 平 差 距 很 大 { 我 国 小 其 O 用 麦面粉制成 的面 包体积 小 、 渣 、 包 评分在 3~ 7 掉 面 O 0分 , 用 而 国外 面 粉 制 成 的 面 包 评 分 均 在 9 分 以 上 。 态 的看 , 国 小 麦 5 动 我
国 玉 米 的 加工 转 化 也 处 于 较 低 水 平 , 加工 玉 米 比例 不 到 深
质差 , 我国 的稻 米在 国际 市场上缺 乏竞 争力 , 使 虽然其 价格具
有 比较 优 势 ( 表 2 , 口量 却 很 少 。即 使 在 国 内市 场 , 些 收 见 )出 有
入较 高的 居民也趋 于 消费进 口米 , 为了满 足 国内市场 的需求 , 在国内稻 米生产 已属 过剩的情况 下 , 国每年还不得不进 口一 我
求 , 小麦更是积压严 重 , 春 优质专用 小麦则大量进 口。
表 1 我 国主要农产品 的关税配额情 况表 ( t 万 )
自由化进程对 我国主要粮食作 物的影响 , 对于我 国农业结构的
战略性调整具有 重要意义 。
1 目前 我 国 主 要 粮 食 作 物 品 质 的现 状 及 存 在
我国 已经加 入世界贸 易组 织 , 世界经济全球 化趋势不断 在 增强 的背景 下 , 国 的国 民经 济运 行将 面 临一个 新 的外 部环 我 境, 与世界经济 的关联度 日益增强 。 从长 期发展趋势看 , 经济全 球化将有 利于拓 宽我 国农产品 的国际 市场 , 缓解 国 内市场农产 品相对 过剩的矛 盾。从短期影响看 , 目前我 国农产品生产成 本 总体水平都较高 , 加入 WTO后 , 中国农产 品关税 的下调 ( 见表

国家储备粮库建设应对加入WTO的对策分析

国家储备粮库建设应对加入WTO的对策分析
国 家储 备 粮 库 的规模 和 布局 也 应在 考 虑世 界 粮食 生 产和 贸 易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布 局 调 整 , 照 全 国 “ 盘 按 一 棋” 的思 想 , 破 地 区分 割 , 全 国 乃 至 世 界 粮 食 大 打 从
中央政 府 的粮 食 市 场 调 控 能 力 , 保 国家 粮 食 安 全 确
的粮 库仓 容 规 模 提 供 保 障 条 件 。 然 而 , 当前 我 国 国 家粮 库 仓 容缺 口仍 然 较 大 , 有关 方 面 提供 的 数据 , 据
我 国 粮 食 总 产 量 与 仓 容 之 比为 1 0 3 , 美 国 为 : .3 而 2 2 1 法 国 为 1 2 1 都 远 远 高 于 我 国 的仓 容水 平 。 .:, .:, 因此 , 决 粮食 仓 储设 施 不 足 的 问题 应 引起 高 度 重 解
粮库 建 设提 出一 些新 要 求 , 对 这些 因素 的变 化 , 面 国 家 储备 粮 库应 采 取 相应 的对 策 。
府 对 粮食 市 场 的宏 观 调控 能 力构 成 了障碍 。为 了在
我 国加 入 WT 以后 能最 大 限 度地 稳 定 粮食 供 应 和 O
确保需要, 在任 何 时候 都 能 获取 应 有 的粮食 , 国家 使
维普资讯
第3 l卷
国家储 备粮 库 建 设应 对加 入 WT 的 对 策分 析 O
・3 ・
国家储 备 粮 库 建 设 应 对 加 入 WTO 的对 策 分 析
赵 予 新
( 州工程 学院经 济 贸易 系 郑
摘要
4 05 ) 5 0 2
文 章 通 过 对我 国粮 库 仓 容缺 口现状 分析 、 未来 国 内粮 食 流通 格局 的预 测 、 食 流 通 粮

跨国粮商对我国粮食产业的控制战略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跨国粮商对我国粮食产业的控制战略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跨国粮商对我国粮食产业的控制战略及我国的应对措施肖怡文【摘要】Food are important strategic goods for a nation.At present, four major multinational food dealers with their abundant finan-cing captured China's grain market, expanding interventional field unceasingly, speeding up seepage year by year and implementing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control strategy of"seed-planting-processing-transportation-storage-sale".In order to ensur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cultivate leading enterprises, strengthen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cooper-ation and set up security review mechanisms and financial support mechanisms, promot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so on.%粮食是国家重要战略物资,而目前四大跨国粮商凭借雄厚资金在中国粮食市场攻城略地,介入领域不断扩大,渗透速度逐年加快,并实施从“种子-种植-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的全产业链控制战略。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府及社会各方应采取措施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横纵协同合作,建立安全审查机制和金融支持机制,并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等。

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摘要】在世界商品的国际贸易中,农产品的出口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产品的稳定对中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国加入WTO之初,曾有不少人士担忧中国农产品将遭受来自国外农产品的强劲冲击,因而动摇中国的国本。

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产品在挑战中发展了自己,出口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出口可以高枕无忧了。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复杂,应对工作更艰巨。

为此,我们需要全面的理解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我们目前存在的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才能确保农产品稳步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文化元素品牌【正文】一、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根据海关统计,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呈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从农产品出口的品种结构来看,我国出口农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如蔬菜、茶叶、水产品和水果等。

在国际市场方面,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为日本、欧盟、美国、东盟、中国香港和韩国。

在国内市场方面,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省份是山东、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辽宁等。

进入新千年以来,尤其是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后,伴随着与WTO成员国之间相互降低关税水平的进程加快,同时伴随着对货物配额管制的放松,以及与世界其他国家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得到了迅速增长,进出口净额也一直保持巨额顺差。

出口的长期强劲态势,也使得近几年中国的GDP持续高速增长。

近年来,在国际贸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的进口贸易额和出口贸易额都有所增长,然而增长幅度却各不相同。

从2002到2004连续三年期间,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长幅度远超出出口增长幅度,使得2004年的进出口净额出现了负值,这也是我国二十年来的首次贸易逆差。

加入WTO与中国粮食生产对策

加入WTO与中国粮食生产对策
关 键 词 : 食 生产 ;对 策 ; T 粮 W O 中 图 分类 号 : 3 6 1 F 2.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o 9 9 0 ( 0 2 0 一o 1 —o 1o — 1 7 2 0 )4 oO 5
20 0 1年 1 1月 , 国 正 式 加 入 W T 在 一 片 商 我 O, 机 面 前 , 国 的 经 济 发 展 前 途 光 明 。 同 时 , 加 入 我 为 w T 我 国 政 府 在 农 产 品 市 场 准 人 、 税 下 调 方 面 O, 关
声成 本 上 升 四 大 问 题 的 困扰 。 入 W T 在 关 税减 让 、 税 配 额 增 加 及 限制 国 内支 持 三 方 面 对 我 国 加 O 关 粮 食 生产 产 生 巨大 冲 击 的 同 时也 将 带来 极 大 的机 遇 。控 制 人 口增 长 , 护 农 业 资 源 , 整 农 业 产 业 保 调 结构 和 作 物 种植 结 构 , 降低 粮食 自给 率 , 使 我 国粮 食 生产 立 于 不 败 之 地 。 可
府 在 农 业 板 块 的 贸 易 上 做 出 了 若 干 重 要 让 步 , 对 将 国 内 的粮食 生 产 产 生 巨大 的 冲击 。
( ) 击 途 径 分 析 - 冲 加 入 W T 后 , 击 我 国粮 食 生 产 的 主 要 途 径 O 冲
如下 :
平 均 增 长 率 为 1 3 6 但 人 口总 量 仍 以每 年 1千 多 . 4/, 9


中 国粮 食 生产 现 状 及所 面 临 的 问题
我 国是 一 个 人 口大 国 , 因此 , 政府 非 常 重 视 粮 食
做 出 了 巨大 的 让 步 。我 国粮 食 生 产 能否 承 受 住 国外 粮 食 的 冲击 , 形 势 下 我 国 粮 食 生 产 何 去 何 从 , 新 加入 WTO 粮 食 生 产 是 “ 大 于 弊 ” 是 “ 大 于 利 ” 问 利 还 弊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而失之交臂。 总 之 , = 由 传统粮 食贸易体制使粮 食内、 贸分属两个 外 系统, 销脱节、 产 内外 贸脱节 . 既结粮食购销 、 需和供 求 的 产 总 黾平衡带来 了诸多问题 , 又使有 关粮食流通 的客观调控措
趋 于紧张 . 尤其是 l9 3年 后. 9 粮忻飞 速上涨 . 同期粮食 出 但 口量却 大幅提 高 .9 2年 至 l9 19 a年. 9 累计 l 2 ‘l 0万 吨. 3 从 而加剧 了国内粮食 紧张状 况. 助 厂 关粮难 。而 I9 5 9 年粮 食产量 高达 a 、6 66 2玎吨, 是个破记录 的丰收年 , 应多 理
著 要国家补 贴. 中一个重要原 隔. B 其 就是外 贸羟 营权与责任 脱 节, 国家利益关心不够。 对 (1进 出 l机制不灵活 , 3 j 导致粮食进 出口贸易往往错失
求的具有较 高综台素质的粮食外贸人才。
1改革传统粮 食贸易体 制
我国现行粮食贸易体制还是 5 0年代初模仿前苏联模式 建立起 来的。这种 内外贸易分 的体制在我 国计划经济体 制下通过对 内贸和外 贸的直接调j 曾对我 周内贸和外 贸舯 宇. 发展 发挥 过积极 的作『 。但在拽 周逐 渐 向社 会主义 市场经 ¨ 济体制转轨的夸 大, 尤其是在我国业 已加入 WTO 的新形势
关键词 人世 中国 粮食 申图分类号 F 5、51 7 26 .
进 出口贸易 文献标识码 :A
的规定 , 出1商 品的决策权应在货主方面 但在独家代理 进 2 1
中国加 入 WT 意 味着 中国 经济将 与世界经 济 接轨、 O, 中国粮食进 出 贸易将 置于 国际多边 贸易体系 中. 这对 巾囝
粮食市场粮 价波动较大时 , 往往导致我 们错过 了许 多商机。 9 O年 代 以难, 囝际市 场上 主要粮 食品种 的价格渡动 幅度都 在 7 % 左右 , 0 其中小麦 价格最 高时达到每吨 2 0美元 , 3 最低
11传统粮食 贸易体制 主要弊端 , ()人 为地将 粮食 内、 贸分 割开来 , 1 外 不 于充 分利用 国内和围外两个市场、 两种 资源 。粮 食内贸部门不能直接参 与粮食进出 L贸易昀客观调控 . 食外 贸部 不能直接参与 】 粮 ] 国 内市场 的安排 . 难 全 而地 r 同 内粮 食市场 情况 , 解 导致 粮食进出 几贸易往往滞后 一 ( 与市场供求变 化. 围内粮食 பைடு நூலகம்对
维普资讯
2 0 第 2期 02年
文章编号 :10- 9 7(0 20- 0 l—0 0 8 582 0 )2 0 9 3
粮食 与 油 脂
l 9
加入 WT O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对策

摘 要

( 南京 经济 学院 , 南京
200 j l0 3
加 几 WT O给 中苫粮食 进 出 口贸 易带来 了机 遇与挑 战 我们要抓 住凡世 的机 遇 , 对凡 应 世 的挑 战、 究与制定正 确的对策 , 研 就必颊加 大时传统 粮食 贸易体制 的琏革力度 , 建立产 销 结合 、 内外 贸一体化 的粮食 贸 易体制 . 并根 据 中国国情、 粮恃制 定出相 应 的粮食进 出口 战略 。同时. 还要在 WT O框 架下对中 国粮食进 出口贸 易采取恰 当的政策措施 、 重视 培养 适应凡世要享的县有较 高综合素质的粮食外 贸人 于。
出门些粮食 . 我 J 反而大量进 l粮 食 . 由单一进 口小 麦 却 : 并 调整 为进 口小 麦、 米和大米 年共进 r 200万吨 出 全 I 4 而
施往往 箱于顾此失彼 的窘境 . 同时还导致粮 食进 出口常常在 客观上形成对国 内粮食总龟平衡的逆向调 节, 从而大大削弱 r 观 佩控 的力度, 客 加大 r客 观调控的成 本 因此, 改革传 统糇 食 易体 制 已成为加 入 WTO 中国粮 食进出 口贸易对 策 中的 首先要解决的一个极 重要的问题。 12改 革传 统粮 食贸易体制构想 . 改革传统粮食贸易体制的 的指导思 想是 , 以开放促 进 改革 , 以改革适应开放 ;其总体思路是 , 按照 产销结合、 内外 贸一体化 的原则 . 建立政策统 一、 竞争有序 、 高效畅通的经营 机制灵活 的联合对外 的粮食进 出 『贸易体制 , 适应 人世的 1 需要 其具体 构想如下 : 门)耍进 一步下放 粮食贸易权限 , 增加粮食 贸易 的灵活 性和适 应性。 首先要逐步 减少粮 食 贸易 许可证 的使用 范围 和数量 , 简亿稂食进 出 n业务行政 审批 权限 , 最终实现非 关 税措施的关税 化。 其次 , 要将处于垄断地位的 r同粮油 进出口公司划 归国 i _ 家粮食储备 局管 理 , 建国 家储备粮 进出 口公司 , 组 作为政策 性企业纳入 周家储备 的客观调控体系, 专营储备粮进出 口及 相 关业务。 以实现 国内粮食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 搞活粮
的独 家垄 断情况下 , 货主方却无 从比较和选择 , 决策权实 际 掌握在代 理企业手 巾 而进 出 【粮食 品质 、 _ = 】 价格 、 运费等 与 外贸代理 企业 又没有直 接的利害 关系。这种 权、 利的脱 责、 节、 势必导致进出 口粮 的高成本. 低效益。多年来 . 国往往 我 按国际市场 的最高价进 口粮 食, 以最低 价出 口粮食 , 进出 口
下. 这种 内外 贸分立的体制 已显然不适应现代 市场 经济 的要 求, 非改革不可。
商机。 由于粮 食内、 贸分属两十 系统 , 外 严格划 分了内外 贸 经营权 . 出 F机制缺乏 灵活性和适应性 . 进 I 以至每一笔粮食 进 出 口郁要 经过两 个 以上 的企 和 部 门. 粮食进 出 口价 世 在 格、 量、 间等主要方面 都要进行反复 协商. 数 因此 . 国际 当
市场形成 逆向调节 . 糇 受紧张 时大量 出几, 粮食剩余 时反 而大量进 r。如 19 年同 内粮食生 产停滞 不前 , ] 1 9 粮食供 应
不到 9 0美元 其价格波 动幅度如此之 大 , 疑为我们提 无 供了大好的粮食进 出口贸易机会 , 但由于我 们内外贸分立 的 僵化的粮食 经营体 制不能适应 瞬 皂变化 的围际市场 竞争需
来说 . 既是 太好 的机遇 , 又是严 峻f  ̄ 战。我们 要抓住入世 lJ gt 的机遇 . 应对 世的挑 战 , 研究与制定王确的对策 . 载必须加 大对 传统粮 食贸易体制的 改革力度 , 快建立产销结 合、 尽 内
外贸 一体化 的粮食 贸易体制 . 并根据 中国围情、 情制定 出 粮 相应的粮 食进 出 【战 略 同 珂, ] 还要在 WT O框架下对 中国 粮食进 出门贸易罘取恰 当的政策措施 . 重视培 养适应入世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