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三课时 人口普查(1)(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人 口 普 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人 口 普 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人口普查》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人口普查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2)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关注人口问题;(3)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人口普查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3. 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人口普查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1)人口普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2)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教材,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封面,引出本课课题《人口普查》;(2)教师简要介绍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人口普查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3)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师生共同总结人口普查的方法。

3. 实践应用(1)学生分组进行人口普查实践,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2)教师点评学生实践成果,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3)学生分享实践心得,提高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总结延伸(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2)布置作业: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个人口普查方案;(3)预告下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2. 结果评价:检查学生的人口普查方案,评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分享实践心得,评价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人口普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课件呈现中国地图)师:你了解我们的祖国——中国吗?学生各诉己见。

师: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拥有着56个名族,而且在人口方面也位居世界前列。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近的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情况。

(板书课题:人口普查)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1.亿以内数的读法(课件出示普查人口的数据)师:在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知道了北京有19612368人,安徽有59500501人,香港有7097600人,广东有一亿零四百三十万三千一百三十二人,台湾有二千三百一十六万人,澳门有五十五万二千三百人……,我国总人口有1370536875人。

师:你能读出全国总人口数吗?小组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然后交流反馈。

方法一:按级读数,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方法二: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读。

师:再读这些数,边读边想,你是怎么读出每一级上的数的。

(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的读法读,末尾加一个“万”字或“亿”字。

)师:你能读出北京、安徽、香港的人数吗?学生试着读一读这些数。

师:这三个数中有的数中有很多的0,哪些0读了?哪些0没读?(学生自由说一说)2.亿以内数的写法师:你能写出香港、澳门和广东的人口数吗?试着写出这些数。

(学生自由写一写)师:说说是怎么写的?学生自由说一所,师用课件演示。

3.总结方法师:你是怎么读数和写数的?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小结:在读数时,先读亿级再读万级和个级,每一级的读法相同,读完后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哪一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其它数位上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

都只读一个零在写数时,应先弄清有几级的数,然后从最高位写起,写出每一级上的数。

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1.“练一练”的1题学生独立完成,师指导交流。

2.“练一练”的2题由学生快速连线,再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课题是《人口普查》。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教材中的第36页例1和第37页的练习题,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掌握人口普查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人口普查的调查工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技巧,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人口普查的资料和图片,以及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口普查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向学生介绍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重要性。

2. 讲解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技巧:我通过展示一些人口普查的资料和图片,向学生讲解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

3. 练习人口普查:我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人口普查的调查工作,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中。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些关键词,如“人口普查”、“意义”、“方法”等,通过这些关键词,让学生能够对人口普查有更清晰的认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设计一份人口普查表,并填写完整。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答案会有所不同。

2. 题目:请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班级的情况,设计一份人口普查表,并填写完整。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答案会有所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生对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课后,我打算让学生们多做一些实际操作的练习,以提高他们的人口普查能力。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们思考一下,人口普查的结果如何运用到实际中,以提高学生对人口普查的认知水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3课《人口普查》。

本单元主要围绕亿以内的数进行学习,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更大的数,并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本课主要通过人口普查这一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并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亿以内的数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2.教学难点:(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2)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学情分析本课是认识更大的数的第3课,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亿以内的数,并掌握了亿以内数的写法。

但是,对于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尤其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因此,本课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并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人口普查的调查表格,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字,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普查的意义。

教师可以问学生,这张表格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让学生思考人口普查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说出亿以内的数,并强调亿以内数的写法。

讲授新课(1)教师出示亿以内的数,例如100000000,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读数方法,逐步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3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3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3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人口普查,为何要进行人口普查;2.能够正确填写人口普查表格;3.能够查找并计算人口普查表格内的信息。

二、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人口普查,为何要进行人口普查;2.能够正确填写人口普查表格。

三、教学难点1.能够查找并计算人口普查表格内的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人口普查。

那么,什么是人口普查?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呢?2. 知识讲解1.什么是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指国家周期性地对其人口、家庭、房屋、经济活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普遍调查和统计。

2.为何要进行人口普查(1)政府了解人口、家庭、房屋及经济活动等的基本情况(2)政府用于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并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机构提供参考数据(3)数据会被用于编制国家发展计划、统计国家人口结构、估算消费能力和旅游需求。

3.人口普查表格的填写方法在人口普查表格上,我们要填写以下信息:(1)姓名(2)性别(3)年龄(4)出生地(5)是否为户主(6)每户人口数3. 拓展练习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下面的人口普查表格,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是否为户主每户人口数小明男8北京是3小红女7上海否4小刚男8广州否4小芳女7深圳否31.这一表格中共有几个人?本表格中共有4个人。

2.这一表格中有几户人家?共有3户人家,分别为小明一家、小红一家和小刚、小芳一家。

3.这一表格中有几个男孩,几个女孩?本表格中共有2个男孩,2个女孩。

4.每户人口数的平均值是多少?本表格中每户人口数的平均值是3.3人。

4. 练习册上的练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完成本章练习册上15页的练习。

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人口普查的总结,要求包括什么是人口普查、为何要进行人口普查以及人口普查表格的填写方法。

2.完成本章练习册上15页的练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让学生认识到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能够正确填写人口普查表格。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说课稿)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说课稿)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进行人口统计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养成珍惜生命、关心社会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根据给定数据进行人口统计计算。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初步接触社会科学知识,对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尚不了解。

但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数学技能,例如加减乘除、图表阅读等。

因此,本课时教学重点需要关注在学生的基础知识上,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例如:人口普查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进行人口普查。

2.学习新知(20分钟)以数据统计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具体操作,包括人口普查填报表格的内容、人口普查的方式以及人口普查的结果。

引导学生理解人口普查结果能够对国家和全球的政策和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3.引导探究(25分钟)以实例为例子演示如何进行人口统计计算,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练习。

4.课堂巩固(10分钟)利用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并及时纠正错误。

在巩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所留的课后作业,巩固复习当堂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以及了解人口普查的实际操作。

同时,通过实例的演示和练习的引导,让学生实践所学知识。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尽量使教学过程活跃有趣。

六、教学评价除了平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考察外,本课程的评价重点在于课后留的作业,可以通过看学生的作业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口普查》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人口普查这一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学会利用统计图来表示和解释数据。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简单的人口普查数据到复杂的人口统计图,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据和信息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统计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对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统计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知道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解释统计图中的信息。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解释统计图中的信息。

2.难点:让学生学会通过统计图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人口普查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统计知识。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人口普查的相关课件,展示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人口普查数据表格和相关问题。

3.统计图模板:为学生准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模板。

4.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和统计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精品】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教案:第三课时_人口普查(1)

【精品】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教案:第三课时_人口普查(1)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三课时人口普查(1)教学内容:课本P6 —P7 。

教学目标:1、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昨天,我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比较大的数,还记得有几位吗?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计数单位?指名回答:我们认识了9个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从右往左)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了万以内数的读法。

你们还记得吗?能读出这些数吗?7424600 800010000 32155095 97010提问:谁能说一说读这些数的方法?你们想知道你们收集到的比万大的数如何读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二、自主学习1、展示收集的数据。

例如:长江流域的面积是1807199平方千米;赤道长40076千米;马里亚纳海沟距离海平面11034米;2010年我国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约为1370000000人,北京市约有19610000人,香港约有709000人。

读出上面的数据。

三、反馈交流研究末尾有0 的数的读法。

(1)介绍数位。

这些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了,各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如4958,是由4个千,9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8 个一是在右边第一位,就是个位;5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9个百在右边第三位,就是百位;4个千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数位。

(2)展示数位顺序表。

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成为一个数位顺序表: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几?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多少?万位呢?千万位呢?小结: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第三课时人口普查(1)
教学内容:
课本 P6 —P7 。

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昨天,我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比较大的数,还记得有几位吗?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计数单位?
指名回答:我们认识了9个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从右往左)
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了万以内数的读法。

你们还记得吗?能读出这些数吗?7424600 800010000 32155095 97010
提问:谁能说一说读这些数的方法?
你们想知道你们收集到的比万大的数如何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
的读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自主学习
1、展示收集的数据。

例如:长江流域的面积是 1807199平方千米;赤道长 40076千米;马里亚纳海沟距离海平面11034米;2010年我国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约为1370000000人,北京市约有19610000人,香港约有709000人。

2、读出上面的数据。

三、反馈交流
研究末尾有 0 的数的读法。

(1)介绍数位。

这些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了,各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如4958,是由4个千,9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8 个一是在右边第一位,就是个位;5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9个百在右边第三位,就是百位;4个千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数位。

(2)展示数位顺序表。

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成为一个数位顺序表:
...... 千
亿
位百
亿


亿

亿




















(3)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几?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多少?万位呢?千万位呢?
小结: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

追问: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学生答:不相同,因为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

四、精讲点拨
(1)认识数位分级。

按照我国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万”。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面板书:个级、万级,制成下表:
(2)学习末尾有 0 的数的读法。

在上表的下方依次把学生分类的数据板书出来。

如:
指导:1265830000先读亿级,十二亿,再读万级,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合在一起读作: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学生尝试读出1295330000 和6780000、13820000。

提问:以上这些数中的0都在什么位置?读数时读0了吗?质疑:1807199 这个数读不读这个 0呢? 同桌之间交流。

这个数读作:一百八十万七千一百九十九。

所以零不读。

提问:0在什么位置时不读出来呢? 小组交流。

小结:当0在级的末尾时不读出来。

五、当堂训练
研究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指导:40076先读万级,四万,再读个级,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读作:四万零七十六。

...... 亿级 万级
个级 ...... 千
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强调:百位上的零必须读出来。

学生尝试读出:11034、10030040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万级、亿级。

还学会了含有三级数的读法。

七、布置作业
教材第7页第 1 题
板书设计:
读法法则
从数的右边开始,每四位一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用读个级数的规则来读万级数,但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每一级末尾的零不读,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和前面学过的“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联系、转化,因为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教师在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唤醒学生的旧知,让他们自觉把旧知和新知进行疏通,这样就能主动、轻松地用旧知来建构新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