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声乐作品《长相知》的音韵美

合集下载

试析古典歌曲《长相知》的音乐特征与演唱

试析古典歌曲《长相知》的音乐特征与演唱

试析古典歌曲《长相知》的音乐特征与演唱发布时间:2021-11-10T07:12:46.356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17期作者:金桂娇[导读] 《长相知》这个作品是石夫受我国著名现代话剧作家曹禺的邀请,为他的历史剧《王昭君》所创作的一首插曲金桂娇浙江省三门县亭旁高级中学一、中国古典歌曲《长相知》作品概述(一)曲作者石夫简介及创作背景《长相知》这个作品是石夫受我国著名现代话剧作家曹禺的邀请,为他的历史剧《王昭君》所创作的一首插曲。

《长相知》改编自汉乐府民歌《上邪》,石夫把先进的现代音乐创作手法同我国古典诗词韵律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洋洋盈耳、婉转悠扬。

1978年《王昭君》在北京首演后,这首歌曲便风靡了全国,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并一举成为了音乐会和课堂教学的常用曲目之一。

(二)诗歌赏析原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出自乐府诗集的《鼓吹曲辞》,是汉乐府民歌中非常著名的一首。

感情强烈、荡气回肠。

诗歌以一位女性的口吻,简单而又直接的表达了她对爱情忠贞不渝、至死靡他的情感,是非常难得的佳作。

古代写“情”的诗歌中基本都是以年轻男女在恋情中的害羞含蓄态度为主基调。

而这首诗却以主角直抒胸臆的表达为基调,标新立异、别具一格。

明代作家胡应麟称其为“短章中神品”。

全诗语言简练而意思完备。

全诗只有短短三句,却笔势突兀、行云流水、气贯长虹。

女子用手指着天大声喊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不仅表现出女子的感念深切、难以忘怀,又透出她埋藏心底已久的愤懑与悲哀。

“上”指的是上天的意思。

“邪(yé)”为古代常用语气助词,可用“啊、呀”来解释。

“相知”指的是“相爱相守,结为知己”。

“命”是通假字,通“令”,这里是“使”的意思。

“陵(líng)”指的是“山峰”。

“雨(yù)”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因此“雨雪”在这里是下雪的意思。

浅谈歌曲《长相知》的艺术特色与演唱技巧

浅谈歌曲《长相知》的艺术特色与演唱技巧

浅谈歌曲《长相知》的艺术特色与演唱技巧作者:崔丹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19期摘要:歌曲《长相知》是我国古诗词歌曲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从它的歌词、旋律和意境出发去探讨它的艺术特色和演唱技巧,对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推广与演唱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更好的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歌曲《长相知》艺术特色演唱技巧歌曲《长相知》是作曲家石夫以古诗词为题材,运用现代作曲手法创作而成的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

这首作品将色彩性的转调和民族调式运用的恰到好处,充分表现出中国古典诗词的委婉韵味。

此外,尽管歌曲的音域不太宽,但音乐结构严谨、节奏和音程变化丰富,在旋律结构的安排上也独具匠心,旋律缠缠绵绵,纡回牵结,要求演唱者的演唱抒情且细腻,能深刻表达出歌曲的内涵,对演唱者的歌唱技巧也有一定的要求。

下面将对歌曲《长相知》的艺术特色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更好地演唱、把握《长相知》这首作品。

一、歌曲《长相知》源于古诗词,是我国古诗词歌曲的代表作古诗词歌曲《长相知》选自乐府诗中的《上邪》,是《饶歌》中的一首作品。

原歌词为:“上耶,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歌词架构极具民歌的特点,歌词用开头的“上耶”和最后的三呼“长相知”首尾相照应,情浓意长贯通始终。

这是一首用对唱的方式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品,开头是呼请声,结尾是嘱咐声,表达了青年男女用对唱的形式追求爱情。

歌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兴手法,形象化的表达了少女的爱慕之情,给人很强的心灵冲击,用五个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高山夷为平地、江水枯竭,冬雷震震、夏降大雪、天地相合来比兴,表达了少女对爱人坚定的誓言,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二、歌词言简意赅,具有很强意境美《长相知》这首诗歌虽然字数很少,却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寥寥几笔,女子的形象便勾画出来,女子的情感层层深入,深刻的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诗的起句“上耶”翻译过来就是”老天爷啊”!女子既然开口言天,可见她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说。

浅谈歌曲《长相知》的艺术特色与演唱技巧

浅谈歌曲《长相知》的艺术特色与演唱技巧
关键词 : 歌 曲《 长相知》 艺术 特 色 演 唱技 巧
歌 曲《 长相知 》 是 作 曲 家 石 夫 以 古 诗 比 一个 不可 能 发 生 . 更 深刻 的 表 达 了 女 子 至 死 不 渝 的誓 言
音 色表 现 出人 物 复 杂 的 内 心 情 绪 . 要 深刻 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 准 确 到 位 的诠 释 作 品。 五、 独特 优 美 的钢 琴 伴 奏
浅谈歌 曲《 长相知》 的艺术 特色 与演 唱技巧
一崔丹 西 安 文 理 学 院
摘要 : 歌 曲《 长相知》 是 我 国 古 诗 词 歌 曲作 品 中比 较 有 代 表 性 的 一 首 , 从 它的歌词 、 旋 律 和 意 境 出发 去 探 讨 它 的 艺 术 特 色 和演唱技巧 , 对 中 国 古诗 词歌 曲 的推 广 与 演唱 有 一 定 的推 动 作 用 , 从 而更 好 的 弘扬 中华 民 族 的优 秀传 统 文化 。
深 刻 表 达 出歌 曲 的 内涵 . 对 演 唱 者 的歌 唱 技 巧 也 有 一 定 的要 求 下 面 将 对歌 曲 《 长
知》 中. 作 曲 家 用 钢 琴 的 伴 奏 将 古 诗 词 里

《 长 相 知 》 中 中 将旋 律 和 歌 词 完 美 的 结 合
到 一起 . 长相 知中第一句 的演唱 。 装 饰 音 和 变化 音 的运 用 。使 作 品 似 古 琴 般 悠 长 . 使 人 回 味无 穷 . 第 三句 开 始 “ 山无 陵 ” 加 重 语 气 的 力度 . 把 坚 定地 信 念 很 好 的 表 现 出 来, 最后的三句“ 长相知 , 长相知 , 长相知 ” 声音有强到弱 . 把 女子 的 心情 充 分 的 表达 出来 . 一 个 对 爱情 忠 贞 不 渝 的 女 子 跃 然 于 纸 上 . 同时 运 用 了大 量 的 附 点 和 切 分 . 同 时 又 运 用 戏 剧 的 唱 法 演 唱 . 时 而 略 微 停 顿. 语气 时而重 时而轻 . 更 好 地 表 达 出 此

浅析声乐作品《长相知》的音韵之美

浅析声乐作品《长相知》的音韵之美

文化探索71摘要:作为我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中的佳作,《长相知》语言优美,富有浓厚的诗意,音乐旋律流畅,婉转动听。

乐曲在融入昆曲唱腔的同时,采用颤音等音乐手法来充分地体现旋律的音韵之美。

本文分别从歌词、曲调及唱腔等三个方面,探讨分析作品的音韵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作品的演唱艺术,希望帮助学习者深刻理解作品艺术特色的同时,能够掌握作品的演唱方法。

关键词:《长相知》;艺术特色;音韵美一、 古典声乐歌曲《长相知》简介《长相知》的歌词来源于汉乐府中的《上邪》。

乐曲篇幅较短,主人公指天为誓,表达自己对于爱情的强烈诉求。

《长相知》具有浓郁的口语化色彩,唱词简洁而有力,充分表达了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信仰。

作品最大的亮点在于歌词与曲调完美融合,高度统一。

此外,作品还采用了五声调式、装饰音及尾音等音乐手法,融入了多种民族戏曲元素,使得该曲的艺术效果更为动人。

《长相知》的旋律精致典雅,流畅柔美,古典意韵极其浓厚。

二、《长相知》的音韵之美1. 语言的音韵之美从古至今,关于“韵律”的论述屡见不鲜。

“韵律”属于美学范畴,不仅指文艺作品本身的优美境界,更是一种审美观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复杂而密切的联系,能够让演奏者、欣赏者都获得美的体验。

韵律之美,主要通过语言、声音及情感等方面得以体现。

词的音韵之美,主要通过字与词之间的搭配,以及音调的协和得以体现。

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一般通过押韵、对偶等方式得以体现。

在乐曲《长相知》中,作者恰当地运用上述几点,使整首曲子呈现出细腻委婉、真挚动人的音韵之美。

2. 曲调的音韵之美《长相知》的曲调含蓄委婉,如同少女的倾诉,娓娓动人,特别是乐曲当中的装饰音,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音韵之美。

装饰音在作品中的运用十分频繁,特别是小倚音和颤音的使用,使得作品的古典意韵更为浓厚。

同时也是女主人公最为出采之处,体现了女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塑造出一位栩栩如生的古典女性形象。

因此,装饰音的把握及运用对乐曲的情感表达极其重要。

《长相知》的古典韵味探析

《长相知》的古典韵味探析

艺术研究认知与解读丨2020-6《长相知》的古典韵味探祈华南师范大学/覃媚雪吴少华摘要:《长相知》由石夫先生作曲,根据汉乐府诗《上邪》进行创作。

歌曲篇幅短小,却体现了作曲家精湛的作曲技法,完美表达出古典诗词歌曲的意境与情绪色彩。

本文将从词、曲、唱这三方面进行探析,探析词的背景、体裁、涵义,曲的曲式、戏曲元素、钢琴伴奏,唱的气息、咬字以及润腔处理。

深入了解歌曲的创作,较为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意境与古典韵味。

关键词:意境古典韵味创作润腔《长相知》的歌词来源于汉乐府《铙歌十八曲》中的第十五首《上邪》,词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谓是渊源颇深。

石夫先生根据歌词进行了重新创作,运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戏曲的润腔方式,再结合悉心雕琢的钢琴伴奏,整首曲子体现出浓浓的古典韵味。

古典诗词对于我们来说是前人留给我们后人的珍贵宝藏,我们应该抓住诗词的内容、意境与涵义重新将其创作,让其重新融入新的时代。

本文将从歌曲的各个方面入手去探讨歌曲中所蕴藏的古典韵味,看看这首《长相知》创作的成功之处。

—、词的古典韵味(一)短章之神品《长相知》出自乐府,但在乐府中并不是叫《长相知》而是《上邪》。

《上邪》属《铙歌十八曲》,原列第十五。

旧说谓是"盟诅之词”,即结盟订约之际的誓言,今人大都视为情歌,认为是一个女子所唱的爱情誓言。

《上邪》具体来说产生于西汉,两汉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的变迁,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上邪》属于汉代鼓吹乐中的鼓吹,在鼓吹中加上乐器铙,用于军乐的称为“铙歌”或“短箫铙歌”。

今存文辞如《木兰辞》、《出塞》、《入塞》等。

《上邪》虽篇章短小,但情感真挚、想象丰富、气势豪迈。

明胡应麟的《诗薮•内编》中评价《上邪》为"短章之神品”。

(二)古诗体体裁中国诗体共有四类,分别是古体、自由体、格律体、新诗体。

古诗体包括诗经、楚辞、汉魏、六朝五言(乐府、民歌),同时又由于诗词字数的不同有三言、四言、五言以及杂言,诗词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论声乐作品《长相知》的演唱技巧与艺术处理 -毕业论文

论声乐作品《长相知》的演唱技巧与艺术处理 -毕业论文
汉乐府,是在《诗经》之后,我国古代民间歌曲的一次重大的会集,但,它和《诗经》又存在着差别,汉乐府对诗歌现实主义这种新的风尚进行了开创。汉乐府的民歌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女性题材的,其使用较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能够更加贴合人们生活的作品进行构造,从传统的杂言,逐渐转变成为五言,通常使用叙事手法,对人物能够细致入微的刻画,同时创造出来的人物个性比较有特色,其内容当中所拥有的故事情节也是比较完整的,更加能够让思想内涵得到突出,从而让叙事诗得以迈进一个更加成熟的新的阶段,是我国五言诗的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汉乐府在我国的文学历史当中,地位极其重要,能够和诗经以及楚辞相提并论。
乐府,是从我国秦朝开始,就开始建立的一个机构,主要是对乐曲进行配置,同时对进行演唱和演奏的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对民间的民歌进行收集的一个官方部门,而汉乐府主要指的就是我国汉朝时期所拥有的这一机构。这其中的诗歌,属于原来就在民间流行,最后通过乐府对其进行收集,从而能够让其得以保存的。后代文人雅士模仿这种手法进行创作的诗歌,也可以被称之为乐府诗。而乐府诗,是随着《诗经》《楚辞》之后而产生的的一种新诗体。
2.2.2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滚滚,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长相知,长相知,长相知”。
译文即为:天啊!我想和你相亲相爱,永远不衰绝。除非高山没有了山峰,江水干枯衰竭,寒冬雷雨震震,夏日大雪纷飞,天与地都合并在一起,我才会和你分离。长相知,长相知,长相知
2.2.3
Key words:"Chang Xiangzhi"; Han Yuefu; singing
第一章
1.1
1.1.1
《长相知》是中国代表性极强的一手古典诗词音乐作品,这首歌曲较难演唱,主要是通常进行演唱的人员都没办法对乐曲当中的韵味进行完美的表达,因此我通过对声乐作品《长相知》演唱技巧和艺术处理的研究,加深我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更好地把握这部作品的情感,也通过对此部作品的研究,加深我对中国古诗词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从视唱练耳域看中国古典诗赋歌曲以歌曲《长相知》为例

从视唱练耳域看中国古典诗赋歌曲以歌曲《长相知》为例

从视唱练耳域看中国古典诗赋歌曲以歌曲《长相知》为例作者:龙术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17期摘要视唱练耳是一门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

视唱练耳是结合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理论课程的学科。

我们在视唱时总是特别注意音准、节奏、节拍等基本要素,而往往忽视了对音乐的情感,本论文主要阐述从视唱练耳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情感色彩。

关键词音乐情感视唱练耳运用舞台艺术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1长相知的定义《长相知》是一首情诗,来源于属乐府《鼓吹曲辞》中《铙歌十八曲》之一的《上邪》。

整首诗以第一人称为主要角色表示的是一个女子指天为誓且表达对爱情的坚贞和永久。

在古代,民歌与文人诗词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文人诗词在内容上往往喜欢从少女初恋的角度来描写羞涩的情态,而民歌却喜欢从少女自述的角度来表现他们对于幸福和爱情的自由追求。

例如全诗共五句,第一句“上耶”二字就是指的如“天啊!”这样的感叹词;第二句“相知”就是“相爱”的意思,“长命无绝衰”中的“长” 指的是长远,长久之意,此句即永远相爱,不绝不衰的意思;第三句“山无陵……”一句至完,意思为除非高山变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地合并……我才会和你断绝。

《长相知》的故事来源于公元201年长沙王吴芮的王妃历史著名才女之一毛萍。

当时由于长年战乱,夫妻聚少离多。

一日,两人泛舟湘江庆祝吴芮四十岁生日,吴芮望远山,思念家乡,回忆起青年时在家乡河畔闻鸡起舞的日子,妻子毛氏吟咏道《长相知》此歌,吴芮听后心潮澎湃留言:“芮归当赴天台,观天门之暝晦。

”意思是说:死后请把我葬在家乡仰天台,要与父辈们一起述说,我尽最大努力做了他们嘱咐我的事,可以放心的和他们在一起,朝迎旭日东升,暮送夕阳西下。

这便是长相知的故事。

2长相知在视唱练耳中的特点及运用在《长相知》正谱演唱中,它的节奏型为4/4拍,4/4拍在视唱练耳中的表现形式为连贯、抒情,富涵情感色彩,像讲述一个故事这样把这个故事集合到拍子之中,而它的出色点在于它的第三拍,第三拍是抒情的重要体现。

古风歌曲《长相知》中民族声韵的诠释

古风歌曲《长相知》中民族声韵的诠释

古风歌曲《长相知》中民族声韵的诠释作者:付冰洁来源:《黄河之声》2019年第14期摘要:古风歌曲是我国声乐作品中最具特点的歌曲类别,歌曲的创作中将音乐与文学高度融合在一起,在歌曲的演唱的韵律处理方面又具有独特的风格。

演唱者对于古风歌曲的演绎离不开自身对于作品艺术风格的总体把握及演唱中的技巧处理。

因此,笔者以古诗词歌曲《长相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长相知》音乐创作特点的了解,以及对歌曲内涵的解读与声韵的把握。

帮助笔者更好地对歌曲进行诠释。

关键词:古风歌曲;《长相知》;声韵;演绎《长相知》是一首具极具影响力的古代情歌,现学界中对于该作品的研究大多是从文学角度入手,从音乐角度进行分析的研究明显不足,因此笔者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了解,以《长相知》为研究对象,将古诗词歌曲中所特有的“声韵”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模块,以此为出发点,总结如何在演唱实践中将歌曲中所特有的声韵呈现出来。

一、《长相知》的音乐创作特征歌曲《长相知》是作曲家石夫在借鉴我国昆曲特色的基础上加以改编创作完成的,因此歌曲中带有浓厚的戏曲韵味。

整首歌曲采用C羽五声调式,4/4拍与2/4拍交替出现,而且整首作品中并未采用变音。

歌曲的结构为并列单三部曲式,第一乐句是歌曲的引子部分。

作曲家在创作时借鉴了我国南方民歌中声多字少的特点,运用了大量的级进音型以及装饰音。

第一乐段共有三个乐句,前两个乐句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对比,第三个乐句是第一乐句下移五度之后的变化再现。

运用了带有主旋律的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柱式和弦作为伴奏织体,乐曲的整体速度较慢,最后开放终止于角音上。

第二乐段同样是由三个乐句构成,前两个乐句采用相同的音乐材料,与第三乐句之间形成对比,但整体的伴奏织体、旋律走向大体一致,情绪也较为统一。

最后结束于羽音。

前两个乐段中大多以级进为主,这也显示出南方音乐所特有的平稳感。

第三乐段是整首歌曲的扩展部分,由两个长度为两小节的乐句构成,情感上进行了强调,重复出现“长相知”,情感上总结了全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