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测井地质分层和曲线特征讲诉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点及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的第二大沉积盆地,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整个盆地呈现西高东低的倾斜状。
为了有效开发盆地资源,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针对这里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希望深层次研究盆地地层特点与油藏地质。
1 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历史与地层基本构造分析1.1 形成历史鄂尔多斯盆地雏形形成于早太古代~晚太古代之间,它从地台基底雏形阶段逐渐过渡形成独立基底,在早元古代快速发展,并在晚元古代与古生代随着陆表海沉积逐渐成型。
而在中生代发展阶段,鄂尔多斯盆地出现了坳陷盆地阳台,直到新生代才完全形成现代地貌特征。
1.2 基本构造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典型的沉积盆地,它西高东低且在西部位置拥有大面积缘断褶带与天环坳陷。
东部与中部拥有大量挠褶带与自然斜坡。
更重要的是,该盆地中蕴藏着大量的油田,其中大部分油田就位于西缘断褶带位置,也有一部分油田分布于中部斜坡位置。
从油气聚集的自然条件来看,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构造主要可以基于以下3点内容展开分析。
第一,鄂尔多斯盆地存在复合鼻状构造,它是指由于地壳不规则运动所形成的陡峭程度较低的平原地带(只有少部分局部区域存在凸起高点)。
这些地方是比较显著的油藏形成位置,容易集聚油气资源。
第二,鄂尔多斯盆地四周陡峭且大起大落,最高处高耸入云端,最低处却深不见底,反差相当之大。
这种特殊的鼻隆带结构显然是因为区域的历史构造运动所形成的。
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一般坡的隆起度为10m/km,倾角相对平缓(小于1°),而且这种小斜坡在鄂尔多斯盆地中占据了不小比例(超过12万km2),已经达到整个盆地总面积的1/2。
第三,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存在一层层沉积物所沉积形成的局部隆起地带,它与该区域的差异压实作用有关。
这里所提到的“差异压实”就代表在同一层沉积物中其本身也并非是均质且同一的,而是由不同沉积环境下的不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因此它的岩层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岩层在成岩以后无论是质地还是厚度都存在巨大差异。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地层岩性测井响应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地层岩性测井响应特征俞礽安;司马献章;李建国;王善博;杨君;刘晓雪【摘要】为了准确划分直罗组地层岩性、识别地层及解译矿层,通过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4个主要铀矿集区侏罗系直罗组地层的定量伽马、自然电位、三侧向电阻率、密度4条测井曲线参数,采用归类统计和测井曲线形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直罗组的伽马照射量率数值差异不大,东南缘地区电阻率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密度值变化呈现“南高北低”特征;垂向上直罗组上段的伽马背景值和电阻率相对直罗组下段偏低,密度值变化不大;区域上直罗组地层中从粗砂岩到泥岩的伽玛背景值逐渐增高;密度值略微增高,电阻率和自然电位异常幅度由大变小.根据不同类型岩石测井参数和相系差异,建立了东北缘地区电阻率与密度交会图版岩性识别模型.煤田钻孔测井岩性解译时具有放射性异常的砂岩段粒度应提高1~2个级别.【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8(046)006【总页数】8页(P33-39,51)【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地层;测井;岩性识别【作者】俞礽安;司马献章;李建国;王善博;杨君;刘晓雪【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非化石能源矿产实验室,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非化石能源矿产实验室,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非化石能源矿产实验室,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非化石能源矿产实验室,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非化石能源矿产实验室,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非化石能源矿产实验室,天津3001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煤、油气、铀多种能源矿产“聚宝盆”,也是我国最早开始基础地质研究、石油勘查、煤炭勘查的北方盆地之一。
地质分层

伽马值变小 双八幅度差增大
苗52-28井环河组和华池组曲线响应对比图
3 .2
侏罗系 上侏罗统芬芳河组在本地区很少见。
安定组:高伽马、高电阻、低声波时差。
直罗组:以大井眼为主要特征,声波时差 值也随之增大。
在晚三叠世末期,由于印支运动使盆地整 体抬升,沉积了侏罗系延安组的一套河流- 沼泽相煤系地层。所以煤层为延安组的主要 标志。(但很多区块无煤层,例如陕北的安 塞、志丹、靖边的一些区块)
Y4+5:为一段电阻率高的块状泥岩,部分井含有煤层,厚度1-2米。
大块泥岩
西井延4+5曲线响应特征图
Y7、 Y6:在其砂体顶部发育一个煤层, 厚度2-4米。 Y8: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大,为明显的增 阻侵入,微电极“中”、“均”、“正”。
双八曲线为增阻侵入特征 微电极“中”“均”“正”
西井延8曲线响应特征图
三 中生界地质分层及其曲线特征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过程中,遵循先寻找 区域标志层,再寻找辅助标志层,先对大段, 再对小段,旋回控制,参考厚度等原则。鄂 尔多斯盆地的中生界包括三系、七统、十四 组。以下将依次对它们从地质特点和测井曲 线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 .1
白垩系
上白垩统及下白垩统的泾川组和罗汉洞组 在大多数地区很少见。 环河组和华池组均为砂泥岩互层。 环河组:以高伽马和高电阻率为特征。 华池组和环河组的区别在于:华池组双八 曲线幅度差更大且自然伽马值较低。 洛河宜君组:以纯砂岩为主。
丹井延长组K8、K9标志层曲线响应特征图
丹井延长组K1、K2、K3标志层曲线响应特征图
纸坊组与延长组以自然电位幅度最大为分界。纸坊组、和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主讲:马振芳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一、盆地勘探概况(一)盆地概况: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盆地范围北起阴山,南抵秦岭,西至六盘山,东达吕梁山。
盆地面积37万km2,本部面积25万km2。
行政区划分:内蒙15万km2, 陕西11万km2。
地形地貌:北部为沙漠、草原及丘陵区,地势相对平坦,平均海拔1200-1350m ;南部为黄土塬。
(二)地质概况1. 盆地演化:是典型的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
盆地演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天然气主要在晚古生代,石油主要在中生代。
2. 构造单元划分:主要依据白垩系划分六个二级构造单元。
主要特征为南油北气。
a. 伊盟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b. 天环坳陷:主要发育构造、地层油气藏。
c. 伊陕斜坡:主要发育古地貌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
d. 渭北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e. 晋西挠褶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f. 西缘掩冲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3. 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系(0)、志留系(S)、泥盆系(D)外,其余地层均发育存在。
沉积岩厚度平均约6000m,纵向上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即中生界产油,古生界产气,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山西组、太原组和马家沟组。
部分地区本溪组也有。
4. 含气层系:主要有两套层系十八个地层组。
下古生界:以奥陶系(O)马家沟组顶部马五1~马五4白云岩气田为主。
上古生界:以二叠系(P)、石炭系(C)砂岩气田为主。
二叠系又以石盒子组盒8底部砂岩、山西组山2、太原组太1 砂岩为主要产气层;石炭系以本溪组底部砂岩为主要产气层。
(三)勘探历史阶段:1907 年第一口油井到现在近百年历史。
分六个阶段:1.1907 年~1949 年:延1 井发现油苗经历了清末官办期(1907年~1911 年)和中美合办期(1911 年~1919 年)。
2.1949 年~1969年:构造指导期,发现断层。
3.1970 年~1979 年:长庆油田会战阶段,第一个储量增长阶段。
鄂尔多斯盆地部分油区长6地层划分及特点

127研究区域属于鄂尔多斯盆地构造,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地史过程中长期稳定发育起来的大型盆地。
该盆地中生界发育有大量的石油资源;在不同地质时代中发育有石油、煤及其它矿产资源,它的地形构造比较复杂。
在地质分层上也是在不同区块有其各自的特点,在有些区域出现了地层缺失。
研究区钻遇的地层中最多的地层从上到下是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
为了能明确的区分不同的地层,对于不同地层的特点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在我们所钻遇的地层中部分油区的主力层位在长6地层,如何很更好的把握长6地层的特点、精细的划分地层,在资料解释中显得特别重要。
测井资料解释中,在进行地质分层时,依据的是测井成果图中的曲线,测井曲线直观的反映地层的岩性、电性、物性、含油性。
测井曲线基本上都会显示出自己明显的特征。
在解释时依据这些特征来进行地质分层。
研究区域地层一般都比较浅,大多都是到长6底就结束了,由于这些井一般地层比较浅,曲线的特性反映的明显,所以也就比较好分层,在解释这些井时基本上能够很准确地把握主力油层。
1 长6油层组研究区域长6油层组可划分为长61、长62、长63、长64共4个亚组,一般长110~160m。
各组之间在伽玛曲线上一般都会有明显的尖子,可以用之作为分层的标志。
只要能准确的把握长6的特点基本上就能够进行正确的分层,然后依据测井曲线反映的特性进行测井解释,把相应的测井资料解释得比较合理,有效。
该油层组含多套薄的斑脱岩,它们不仅沉积稳定,分布广泛,而且测井曲线特征明显,易于识别,是本区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标志层。
长6电性特征及各亚组划分标志如图1所示。
1.1 长61油层组长61与长62分界是以长62顶部一层不太稳定的斑脱岩组成,对应的电性特征为高伽玛,自然电位为泥岩基线,中-低电阻率。
分界放在其顶部或上部砂岩的底界。
长61一般长30~40m。
1.2 长62油层组长62与长63的分界是以长63顶部一套薄的斑脱岩为标志层,测井曲线上显示为明显的高自然伽玛,自然电位为泥岩基线,中-低电阻率,声速曲线呈高尖单峰。
常规测井曲线的识别及应用(精简总结版)

第一讲测井曲线的识别及应用钻井取芯、岩屑录井、地球物理测井是目前比较普及的三种认识了解地层的方法。
钻井获取的岩芯资料直观、准确,但成本高、效率低。
岩屑录井简便、及时,但干扰因素多,深度有误差,岩屑易失真。
测井是一种间接的录井手段,它是应用地球物理方法,连续地测定岩石的物理参数,以不同的岩石存在着一定物性差别,在测井曲线上有不同的变化特征为基础,利用各种测井曲线显示的特征、变化规律来划分钻井地质剖面、认识研究储层的一种录井方法;具有经济实用、收获率高、易保存的优势,是目前我们认识地层的主要途径。
鄂尔多斯盆地常规测井系列分为综合测井和标准测井两种。
综合测井系列:重点反映目的层段钻井剖面的地层特征。
测量井段由井底到直罗组底部,比例尺1:200。
由感应、八侧向、四米电阻、微电极、声速、井径、自然电位、自然咖玛八种测井方法组成。
探井、评价井为了提高储层物性解释精度,加测密度和补偿中子两条曲线。
标准测井系列:全面反映钻井剖面地层特征,测量井段由井底到井口(黄土层底部),比例尺1:500,多用于盆地宏观地质研究。
过去标准测井系列较单一,仅有视电阻率、自然咖玛测井等两三条曲线。
近几年完钻井的标准测井系列曲线较完善,只比综合测井系列少了微电极测井一项。
一、测井曲线的识别微电极系测井、四米电阻测井、感应—八侧向测井、都是以测定岩石的电阻率为物理前提,但曲线的指向意义各异。
微电极常用于判断砂岩渗透性和薄层划分。
感应—八侧向测井用于判定砂岩的含油水层性能。
四米电阻、声速、井径、自然电位、自然咖玛用于砂泥岩性划分。
它们各有特定含义,又互相印证,互为补充,所以,我们使用时必须综合考虑。
1、微电极测井大家知道,油井完钻后由井眼向外围依次是:泥饼、冲洗带、侵入带、地层。
泥饼是泥浆中的水分进入地层后,吸附、残留在砂岩壁上的泥浆颗粒物。
冲洗带是紧靠井壁附近,地层中的流体几乎被钻井液全部赶走了的部分;其深入地层的范围一般约7—8厘米。
鄂尔多斯盆地测井地质分层和曲线特征

石千峰组(P3q)
厚度一般为250-300米,上部棕红、紫红色、紫灰色泥岩加紫红、暗紫 红、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砂岩,下部桔红、紫红色、浅灰色不等粒长石砂岩、 底部砾状长石砂岩。
下石盒子每套储盖组合一般都是由总厚度5-35米的一至三个砂层,其上
封盖20-60米左右的泥质岩组成。盒7、盒8砂岩发育,厚度大,泥岩薄。
地层岩性特征 岩性:上部为暗棕色泥岩夹浅灰、灰白色砂岩;中部为暗棕色、浅灰 色泥岩与灰绿、惠色砂岩互层,下部属半氧化环境下的内陆河流相沉积。 按岩性组合自上而下分为四个沉积正旋回-盒5-8,每个旋回一般都是由总
石盒子底界砂体
石盒子组的砂体岩性较纯, 层厚一般在10米以上
石盒子底界砂体
石盒子组的砂体岩性较纯, 层厚一般在10米以上
山西组(P1s)
一般厚90-120m,该组有湖泊沼泽相、湖成三角洲平原相两大沉积 体系。根据沉积的韵律及岩性组合序列依次分为山1、山2上下两段:
上段山1层厚40-50m,由分流河道相岩屑砂岩与灰绿色泥岩及灰黑
分层依据:进入本组地层泥岩颜色加深,有煤层,炭质泥岩出现气
测基值抬高,电性上表现为高电阻、高伽玛。与上伏地层太原组呈假整 合接触。
山西组底界 山西组然伽玛成中-高值, 电阻率呈高值,井径不规则, 以煤层结束
太原组(P1t)
太原组一般厚60-80m,(2000年,长庆油田已将长庆石油勘探局划 分的原太2地层划为本1地层。此层的标志层很多,有:东大窑灰岩、七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在地理上,鄂尔多斯盆地是指河套以南,长城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可昭盟地区。
而地质学中的鄂尔多斯盆地范围则广阔,它东起吕梁山,西抵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一线,南起秦岭山坡,北达阴山南麓。
包括宁夏东部,甘肃陇东,内蒙古伊可昭盟、巴彦单尔盟南部、阿拉善盟东部,陕北地区,山西河东地区。
面积约37万K㎡。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约25万K㎡。
)黄土高原是盆地主要地貌特征,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位于盆地北部,周边山系海拔1500~3800m,平均2500m左右。
盆地内部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00~1800m左右;西北部的银川平原、北部的河套平原、南缘的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前二者海拔高度1600m左右,关中平原仅300~600m)。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沿盆地周缘流过。
盆地内部发育有十几条河流,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在东南角汇入黄河,属黄河中游水系;像著名的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流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盆地内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初,1907年在地面油苗出露的陕北地区,用日本技术钻了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始于1970年。
到目前,不但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上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在地质理论研究、钻采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世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成功经验。
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地质学上讲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周边隆起,中部下陷,内部西低东高,不对称的地史时期的沉积盆地;并非现今的地貌盆地。
按地层的分布形态划分为:(盆地一级构造单元)1 、(北部)伊盟隆起2 、(南部)渭北隆起3 、(西部)西缘断褶带、天环坳陷(天环向斜)4 、(东部)晋西挠褶带5 、(中部)陕北斜坡(西倾单斜构造)陕北斜坡是目前我们研究时间最长、认识比较清楚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
由于它的存在,盆地内同一个时期的地层(同一套储层),在西部埋藏深度大,东部埋藏浅。
例如:马岭油田主力含油层延10在庆阳埋深1400m左右,在延安出露地表,西峰油田的长8油层在陇东埋深2200多米,在陕北延河入黄河口处则高悬在山崖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石千峰组后,为大段紫红色泥岩加紫红色中-细粒长石砂岩,泥岩
质纯,色泽鲜艳醒目,以红为主。在电性上自然伽玛、电阻率曲线幅度差异 极为明显,声速曲线在泥岩段呈高峰锯齿状,与上覆刘家沟组在岩电上均形 成鲜明对比。该标志层在全盆地范围内均可对比,为一区域性标志层。
地层岩性特征
岩性:上部为棕色、棕褐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浅棕、浅灰色细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测井地质分层 和曲线特征
2015年7月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岩地层的岩性组合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吕梁、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等主要地壳运动, 沉积岩地层的地质时代虽然大体相同,但因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 省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各套地层分区块在沉积物源,沉积环境,沉积厚
度、剥蚀程度,成岩后生变化等方面差异较大,因而各地层在横向上岩性必
低于山西组,呈尖峰状,自然伽玛低值。
分层依据:本组地层顶部灰岩为一重要标志,电性特征明显。与下 伏本溪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太原组灰岩
本溪组(C2b)
本溪组地层厚度10-40m,自东向西超覆于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之上。 岩性复杂,主要为泥质岩夹煤层、生物灰岩、铝土岩等。仅在局部地区 岩奥陶系风化壳古侵蚀低凹带及沟槽沉积各类海退、潮汐砂丘、砂咀、 砂坝,直接覆盖于风化面上,并沿古沟槽分布。本溪组在盆底内根据沉 积序列及岩性电性组合变化规律由上而下可分为本1和本2两段。(2000 年,长庆石油已将长庆石油勘探局划分的原本1、本2地层划为本2地层) 底部本2段为铁铝质泥岩与奥陶系区分,测井曲线呈明显低阻和高自然 伽玛值;上部本1段为一套局部夹生物灰岩及煤线的砂岩。
马五4
岩性:上部为灰色细粉晶云岩,褐灰色角砾状孔洞云岩与灰色角砾状含泥
灰质云岩、含灰泥云岩互层;中、下部为灰色含泥云岩、灰黑色含云含灰 泥岩、灰绿色凝灰质泥岩及灰色膏质云岩。 白云岩:成分中白云石含量为87-93%,泥质占5-6%,方解石占2-7%。 凝灰质泥岩:细腻、具滑感,易剥落。 膏质云岩:成分中白云石约占75%,膏质与泥质约占25%。 电性:自然伽玛顶部表现为低平,中下部呈锯齿状。
本溪组煤层
马家沟组(O1m)
马五段 马五1又分为: 马五11储层;马五12储层;马五13储层;马五14储层;马五1段底部的一 套凝灰质岩石是划分化壳小层的重要依据。
马五2层:硅化作用突出此段主要特征;
马五3层:岩性特征和厚度变化规律是卡取马五4顶部气层的重要依据。
马五41 层的细粉精白云岩中溶孔发育。
石盒子底界砂体
石盒子组的砂体岩性较纯, 层厚一般在10米以上
石盒子底界砂体
石盒子组的砂体岩性较纯, 层厚一般在10米以上
山西组(P1s)
一般厚90-120m,该组有湖泊沼泽相、湖成三角洲平原相两大沉积 体系。根据沉积的韵律及岩性组合序列依次分为山1、山2上下两段:
上段山1层厚40-50m,由分流河道相岩屑砂岩与灰绿色泥岩及灰黑
地层岩性特征 岩性:是在海陆变互频繁背景霞的添平补齐,快速沉积的产物,岩 性较杂,泥岩、石英砂岩、煤层、薄层灰岩、透镜体、铁铝土岩。 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次圆状,泥质胶结,疏松。 泥岩质纯,具吸水性及可塑性差,较硬。 电性:低电阻,自然伽玛高值,井径较规则。 分层依据:进入本组地层以大段灰黑色泥岩为主,电性上与下伏地 层形成明显分界。与下伏马家沟组地层不整合接触。
部,反映在电测曲线上灰岩及煤层为高阻值。
太原组砂岩极不发育,砂岩层厚2-7m,石英的含量一般均在90%以上。
地层岩性特征 岩性:灰褐、深灰色泥晶灰岩与灰黑色碳质泥岩及煤层互层,底部 夹灰白色粉砂岩。 灰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见少量陆源碎屑,遇盐酸反映剧烈,具 贝壳状断口。 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半棱角状,泥质胶结,软疏松。 电性:电阻率自上而下由高变低,井径较规则,声速曲线顶部明显
色泥岩组成:砂层,一般厚度2-10m,主要岩性为灰色或浅灰色中粒岩屑 石英砂岩。
下段山2层以湖沼相煤系地层为主。砂岩加煤线及暗色泥岩,由于 砂岩(北砂沟砂岩)中富含高岭石、白云母及岩屑、炭屑组分,所以易
于与下伏的太原组滨海相纯石英砂岩区别;同时山2电测曲线反映的高
时差、大井径及低密度也与山1的平缓曲线易于划分;与石盒子组相比, 双侧向电阻率值增高,煤层对应,声波曲线呈尖峰状,自然伽玛呈锯齿 状起伏。岩性主要为粗-中粒石英砂岩,厚度5-30米以上。
然有所不同,甚至标志层也有变异。这里所叙述到的地层岩性,只是近年钻 井勘探中带有共性的岩性组合规律,重点是剖析含油、气层,从沉积学理论 上进行探讨。而在实际录井中应根据区块不同,具体地层具体分析、切忌生 搬硬套,以免贻误认识地层的真实面目。
石千峰组(P3q)
厚度一般为250-300米,上部棕红、紫红色、紫灰色泥岩加紫红、暗紫 红、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砂岩,下部桔红、紫红色、浅灰色不等粒长石砂岩、 底部砾状长石砂岩。
岩性为细粉晶云岩加薄层泥岩,以第2个高伽玛底分层。进入马自然伽玛
出现低平,岩性为细粉晶云岩及孔洞云岩,以低伽玛低分层。进入马五自 然伽玛出现高-低-高特征,岩性为两层泥岩夹云岩,底部由薄层凝灰质泥
岩,以高伽玛底部凝灰质泥岩分层。
马家沟组
马五2
岩性:褐灰色泥粉晶云岩,深灰色含泥云岩、泥质云岩及角砾状泥质云
马五5层:深灰色泥晶灰岩和深灰色云(化)质泥晶灰岩,夹有薄层
含骨屑泥晶灰岩,偶见泥晶含藻屑球粒灰岩。 马五6层-马五10层主要为粗粉晶白云岩,含有变形蝌蚪状的内碎屑,但这 些地层很少取心,故不赘述。
马五1
岩性:浅灰色、灰色细粉晶云岩、孔洞云岩,深灰色含泥、泥质云岩, 角砾状泥质云岩,黑色含云、云质泥岩及深灰色凝灰质泥岩,白云岩,成 分中白云含量占85-96%,泥质占4-8%,黄铁矿占1-5%。 凝灰质泥岩:成分主要为火山碎屑,次为泥质,易碎,呈鳞片状。 电性及分层依据:进入马五声速平缓,自然伽玛由低变高,岩性为细 粉晶云岩,以高伽玛底分层。进入马五自然伽玛曲线出现两低两高特征,
岩。 白云岩:成分中白云石含量92-95%,泥质占5-8%。 电性:声速低,自然伽玛表现出低-高-低特征。 分层依据:以自然伽玛第二个低伽玛即云岩低分层。
马五3
岩性:褐灰色云岩、深灰色含泥、泥质云岩与灰黑色含云泥岩互层,底
部角砾发育。 白云岩:成分中白云石约占90%,泥质及方解石约占10%。 电性:声速略有起伏,自然伽玛值普遍偏高。 分层依据:马五3底部角砾发育,岩石颜色较深,以高伽玛底分层。
厚度5-35m的一至三个砂层,其上封盖20-60m座有的泥质岩组成。盒7盒8砂
岩发育,厚度大、泥岩薄,砂岩以浅灰、灰绿色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居 多,中-粗粒-不等粒为主,自上而下由细变粗,由北至南变细,厚度140160m.
电性:电阻率为低值,成小锯齿状,井径不规则,自然伽玛曲县高低 值变化明显。 分层依据:进入本组地层泥岩大段出现,砂岩颜色变浅,电阻率明显低 于山西组。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下石盒子每套储盖组合一般都是由总厚度5-35米的一至三个砂层,其上
封盖20-60米左右的泥质岩组成。盒7、盒8砂岩发育,厚度大,泥岩薄。
地层岩性特征 岩性:上部为暗棕色泥岩夹浅灰、灰白色砂岩;中部为暗棕色、浅灰 色泥岩与灰绿、惠色砂岩互层,下部属半氧化环境下的内陆河流相沉积。 按岩性组合自上而下分为四个沉积正旋回-盒5-8,每个旋回一般都是由总
分层依据:进入本组地层泥岩颜色加深,有煤层,炭质泥岩出现气
测基值抬高,电性上表现为高电阻、高伽玛。与上伏地层太原组呈假整 值, 电阻率呈高值,井径不规则, 以煤层结束
太原组(P1t)
太原组一般厚60-80m,(2000年,长庆油田已将长庆石油勘探局划 分的原太2地层划为本1地层。此层的标志层很多,有:东大窑灰岩、七
与下伏石盒子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石千峰底界
石千峰组底界自然伽马较低,电阻比 石盒子组高,声波偏低,井径不规则
下石盒子组(P2h)
下石盒子组属半氧化环境下的内陆河流相沉积。总厚120-160m左右, 跟据砂泥岩组成的沉积地层旋回可分为盒5、盒6、盒7、盒8四个岩性段。 层理构造发育,常见的有大型板状斜层理和交错层理,由于物性普遍较好 而成为找气的主要目的层。
中部为棕褐色、棕红色泥岩与浅棕、浅灰、灰白色细砂岩互层;下部为浅 灰色细粉砂岩与暗棕色泥岩呈不等厚互层。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 之,半棱角-次圆状,泥质与铁质胶结,较疏松-致密。泥岩质纯,具吸水 性及可塑性。
地层岩性特征 电性:电阻率为中-高值,井径不规则,自然伽玛曲线高低值变化大,对 砂泥岩分辨明显。 分层依据:进入本组地层泥岩颜色以红为主,电阻明显高于石盒子组。
里沟砂岩、斜道灰岩、毛儿沟灰岩、庙沟灰岩。还有油田现已划分为本1
段的9#煤层、吴家峪灰岩、晋祠砂岩。
长庆石油勘探局根据沉积组合韵律及岩性、电性变化原分为上下两
段:上段太1,为区域海侵形成的含生屑灰岩继海退形成的泥岩及薄煤层,
并且灰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四个次级旋回,层内还有火山灰、玻屑凝灰 岩:下段太2以砂岩为主,岩性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夹有少量灰岩,底部 夹有3-5m的可采煤层,其煤层则是与下伏本溪组分界的标志层。 太1与太2区别是以薄层凝灰岩作太1底,最厚的第一个煤层作太2的顶
地层岩性特征 岩性:上部为灰、褐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浅灰、灰白色细砂岩;
下部为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白色细砂岩,炭质泥岩及煤层,
是一套海退厚的湖洛相三角洲平原相沉积。 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半棱角-次圆状,泥质胶结,较致 密-较疏松。泥岩质纯,较硬,具吸水性及可塑性好-差。
电性:电阻率呈高值,井径不规则,声速曲线上部平缓,下部起伏 变化大,呈尖齿状,自然伽玛成中-高值。
电性:声速、自然伽玛曲线呈锯齿状。 分层依据:进入本组地层膏岩发育,自然伽玛曲线升高。
谢 谢 大 家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