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461-2009环境信息网络管理维护规范

合集下载

一、清洁生产标准

一、清洁生产标准
HJ/T 360-2007
2007-8-1
2007-10-1
清洁生产标准 平板玻璃行业
HJ/T 361-2007
2007-8-1
2007-10-1
清洁生产标准 烟草加工业
HJ/T 401-2007
2007-12-20
2008-3-1
清洁生产标准 白酒制造业
HJ/T 402-2007
2007-12-20
制糖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18-2012
2012-10-17
2013-1-1
铬渣干法解毒处理处置工程技术规范
HJ 2017-2012
2012-3-19
2012-6-1
环境工程 名词术语
HJ 2016-2012
2012-3-19
2012-6-1
水பைடு நூலகம்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2015-2012
2012-3-19
HJ 443-2008
2008-9-27
2008-11-1
清洁生产标准 味精工业
HJ 444-2008
2008-9-27
2008-11-1
清洁生产标准 淀粉工业
HJ 445-2008
2008-9-27
2008-11-1
清洁生产标准 煤炭采选业
HJ 446-2008
2008-11-21
2009-2-1
制浆造纸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11-2012
2012-3-19
2012-6-1
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HJ 607-2011
2011-2-16
2011-7-1
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应用系统运行管理维护技术要求规范

应用系统运行管理维护技术要求规范

《环境信息应用系统运行管理维护技术规定》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环境信息应用系统运行管理维护技术规定》编制组2010年07月目 录1 项目背景 (3)1.1 任务来源 (3)1.2 工作过程 (3)2 技术规定的必要性分析 (3)2.1 国家及环保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3)2.2 现行环保标准规范、技术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 (4)3 技术规定编制的依据与原则 (4)3.1 技术规定编制的依据 (4)3.2 技术规定编制的原则 (5)4 技术规定主要技术内容 (5)4.1 技术规定适用范围 (5)4.2 技术规定结构框架 (5)4.3 术语和定义 (5)5 对实施本技术规定的建议 (5)《环境信息应用系统运行管理维护技术规定》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1) 我国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污染减排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为此,国务院提出建立和完善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包括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和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

环境保护部针对污染减排“三大体系”的要求,进行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项目建设、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建设、环境监察执法项目建设、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项目建设。

为了保障“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项目顺利实施,需要建立相应的减排能力建设类技术规范,保障系统建设上下级之间标准一致,为环境信息管理和资源整合与协同共享奠定基础。

(2) 《环境信息应用系统运行管理维护技术规定》来源于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

根据环保部信息中心文件(环信发[2009]9号)“关于征集《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标准规范编制工作参加单位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污染物在线监控中心被确定为《环境信息应用系统运行管理维护技术规定》的协作单位。

1.2工作过程(1) 本技术规定的制定任务从2010年1月正式启动,由环保部信息中心牵头,内蒙古自治区污染物在线监控中心组成课题编写组,负责具体的编写工作。

hj484-2009标准

hj484-2009标准

hj484-2009标准HJ484-2009标准是中国环境保护部于2009年发布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的标准,该标准主要是规定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以确保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是用于监测水体中各种污染物浓度的一种重要设备,对于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HJ484-2009标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首先是系统应具有高度的自动化性能,能够实现全天候、连续、自动监测水体中各种指标的浓度。

其次是系统应具备高准确度和高灵敏度,能够准确测量水体中微量的污染物浓度,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同时,系统还应具备高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保持正常运行,并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

此外,系统还应具备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将监测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根据HJ484-2009标准的要求,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传感器和监测仪器、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监测控制系统。

传感器和监测仪器是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核心部件,用于测量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传感器和监测仪器测得的数据,数据传输系统用于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监测控制系统用于监测系统的运行和控制。

HJ484-2009标准对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性能指标也有详细的规定,包括测量范围、测量精度、灵敏度、稳定性、响应时间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选择和配置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以确保系统的性能和数据的准确性。

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监测水质状况,保护水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总的来说,HJ484-2009标准是中国环境保护部颁布的关于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的标准,是确保水质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依据。

遵循该标准,选择和配置合适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对于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HJ460-2009

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HJ460-2009

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全国环境信息三级骨干网络网际互连,以及全国信息网络建设的原则、基本流程、骨干网络建设、局域网络建设,IP地址和域名规划,机房建设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保护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省级环境保护厅(局))和地市级环境保护局环境信息网络建设工作。

区、县级环境保护局及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直属单位、派出机构亦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030-2005 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GB 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17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T 1988-1998 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18233-2008 信息技术 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GB/T 19668 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GB/T 20275-2006 信息安全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GB/T 20278-2006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技术要求GB/T 20280-2006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测试评价方法GB/T 20281-2006 信息安全技术 防火墙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GB/T 50311-200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2-2007 综合部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21671-2008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局域网系统验收测评规范GA 372-2001 防火墙产品的安全功能检测YD/T 1096-2001 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低端路由器YD/T 1097-2001 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高端路由器YD/T 1098-2001 路由器测试规范-低端路由器YD/T 1099-2005 千兆比以太网交换机设备技术规范YD/T 1141-2001 千兆比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YD/T 1156-2001 路由器测试规范-高端路由器YD/T 1170-2001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总体YD/T 1255-2003 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YD/T 1287-2003 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IEC 61935:2005 按照GB/T 18233/ISO/IEC 11801的平衡通信布缆测试 第1部分:已安装布缆IEC 61280-4-1:2003 纤维光学通信子系统试验程序 第4-1部分:光缆设备及链接 多模光缆设备的衰减测量IEC 61280-4-2:1999 光纤通信子系统基本试验程序 第4-2部分:光缆设施 单模光缆设施衰减RFC 2544 网络互联设备基准测试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安全网送检规定

安全网送检规定

安全网送检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全社会对安全网的监管,确保安全网的运行安全和数据保护,维护公民权益,根据《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安全网是指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企业,向在其平台上注册并使用服务的用户提供安全服务,并承担相应责任的网络平台。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网上支付平台、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等。

第三条安全网运营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安全保障和用户信息保护的义务,保证网络服务的正常运行。

第四条用户注册安全网服务时应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个人信息,并承担与个人信息安全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第五条安全网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和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的安全威胁。

第六条安全网应建立健全安全技术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的保护。

第七条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安全网的监管,建立安全网运营者的信用评价制度,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第二章信息安全第八条安全网应建立完善的用户信息保护制度,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并合法、合规地使用用户信息。

第九条安全网不得向任何第三方出售、出租、分享用户的个人信息,不得非法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第十条安全网应采取技术措施,防止信息泄露、篡改、破坏等安全事件发生,及时修复和恢复受损信息。

第十一条安全网应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应急演练,确保灾难发生时数据的安全和可恢复性。

第十二条安全网应配备专门的安全运维团队,负责监测和应对安全事件,及时处置威胁。

第十三条安全网应积极推广信息安全知识,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章支付安全第十四条安全网提供的网上支付服务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支付交易的安全和可靠。

第十五条安全网应建立风控系统,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识别和防范支付风险。

第十六条安全网应与各银行、支付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击支付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第四章责任与违规处罚第十七条安全网运营者应对用户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承担相应责任,如发生安全事故,应及时向用户公告,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通用法律法规清单

通用法律法规清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0年 颁布的《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 》同时废止 原石油工业部1986年颁布的《 海洋石油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同时废止
2006/1/17 35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 2006/9/19 36 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2005/9/3 38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3年2 月18日公布的《安全生产行政 复议暂行办法》和原国家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 全监察局)2003年6月20日公布 的《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复议规 定》同时废止
14 07/11/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15 国务院关于修改〈物业管理条例〉的决定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同时废止
6
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年修订)
2009/6/26
7 8 9 10 11 12 13 14
总局第116号令《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 总局第115号令《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
2009/7/3 2009/7/3
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 HJ 460-2009 ) 2009/3/20 2009/6/1 环境信息网络管理维护规范(HJ 461-2009) 2009/3/20 2009/6/1 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HJ 462-2009) 2009/3/6 2009/6/1 民用机场管理条例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最新发布的法律法规清单
更新时间:2009-6-15
序号 1 2 3 4 5

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建设指南

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建设指南

—2—附件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建设指南—3—目录前言 (6)1 适用范围 (7)2 规范性引用文件 (7)3 术语和定义 (8)3.1 环境监察移动执法 (8)3.2 便携式移动执法终端(PDA) (9)3.3 车载移动执法工具箱 (9)3.4 车载移动视频监控传输系统 (9)3.5 地理信息系统(GIS) (9)3.6 虚拟专用网/虚拟专用拨号网(VPN/VPDN) (9)3.7 环境管理数据库 (10)3.8 环保业务专网 (10)4 系统建设原则 (10)5 系统总体架构 (12)6 基础设施平台建设要求 (15)7 网络传输平台建设要求 (16)8 前端移动执法终端系统建设要求 (17)8.1 PDA执法终端 (17)8.2 车载移动执法工具箱 (17)8.3 车载移动视频监控传输系统 (18)8.4 现场执法业务管理软件 (18)9 后台支撑系统建设要求 (23)9.1 后台支持硬件 (23)9.2 后台业务管理支撑软件 (23)10 环境管理数据库建设要求 (27)—4—10.1 污染源一厂一档基础数据 (27)10.2 环境执法业务数据 (39)11 标准规范体系要求 (43)12 信息安全体系要求 (45)13 系统整合及集成要求 (46)—5—前言为进一步提高环境监察执法的信息化水平,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廉洁、高效执法,指导各地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建设,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可帮助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系统、全面、直观地了解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的建设原则、内容及要求。

本建设指南由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提出。

本建设指南由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解释。

—6—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建设指南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全国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建设,内容包括了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建设原则、系统总体框架、网络传输平台、前端移动执法终端系统、后台支撑系统、环境管理数据库、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体系和系统集成的要求。

环境空气 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抗坏血酸还原-钼蓝分光光度法 (暂行)(HJ 546—2009)

环境空气 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抗坏血酸还原-钼蓝分光光度法 (暂行)(HJ 546—2009)

目次前言 (iv)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方法原理 (1)4 干扰和消除 (1)5 试剂和材料 (1)6 仪器设备 (2)7 样品 (2)8 分析步骤 (3)9 结果计算 (3)10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3)环境空气五氧化二磷的测定抗坏血酸还原-钼蓝分光光度法(暂行)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空气中五氧化二磷的抗坏血酸还原-钼蓝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空气中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本标准的检出限为0.8 μg/50 ml,当采样体积为5 m3时,检出限为0.2 μg/m3,测定下限为0.8 μg/m3;当采样体积为300 L时,检出限为0.003 mg/m3,测定下限为0.012 mg/m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3 方法原理用过氯乙烯等滤膜采集空气中五氧化二磷,采样后,加水与五氧化二磷生成正磷酸。

在酸性介质中有酒石酸锑钾存在下,正磷酸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杂多酸,用抗坏血酸还原为蓝色的络合物,于70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即可计算出空气中五氧化二磷的含量。

4 干扰和消除当五价砷大于5 μg/ml、四价硅大于8 μg/ml、六价铬大于16 μg/ml时对本法测定有干扰,加入亚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溶液可消除干扰。

5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水,GB/T 6682,三级。

5.1硫酸:ρ (H2SO4)=1.84 g/ml,优级纯。

5.2磷酸二氢钾:ρ (KH2PO4)=2.34 g/ml,基准试剂。

5.3 硫酸溶液:c(1/2H2SO4)=5 mol/L。

量取140 ml硫酸(5.1),边搅拌边缓缓注入盛有500 ml水的烧杯中,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 000 ml,混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461-2009环境信息网络管理维护规范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andmaintenance2009-03-20发布 2009-06-01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2009年第13号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促进环境信息化建设,现批准《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等两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一、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HJ 460—2009)二、环境信息网络管理维护规范(HJ 461—2009)以上标准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查询。

特此公告。

2009年3月20日目次前言 (iv)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1)4 总体要求 (2)5 网络管理 (3)6 设备及软件系统维护管理 (4)7 机房维护管理 (6)8 安全维护管理 (7)附录A(资料性附录)网络管理维护表格范例 (8)HJ461—2009前言为规范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网络管理工作,提高网络管理维护水平,保障各级环境信息网络运行平稳、有效,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北京思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9年3月2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HJ461—2009环境信息网络管理维护规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环境信息网络管理维护的内容,对网络管理、设备维护管理、机房维护管理、安全维护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管理所属的环境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所进行的维护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9361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T 20269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0270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1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2 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3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82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GB/T 21028 信息安全技术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40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 50052—19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174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BMB 5—2000 涉密信息设备使用现场的电磁泄漏发射防护要求GA/T 387—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网络技术要求GA/T 6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终端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技术要求HJ/T 416—2007 环境信息术语HJ 460—2009 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YD/T 1289.2—2003 同步数字体系(SDH)传送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二部分: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YD/T 1289.3—2003 同步数字体系(SDH)传送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三部分:网络管理系统(NMS)功能ITU-T Q.811 Q与X接口的底层协议框架(Lower layer protocol profiles for the Q and X interfaces)ITU-T Q.812 Q与X接口的高层协议框架(Upper layer protocol profiles for the Q and X interfaces)3 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HJ/T 416—2007、HJ 460—2009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2 符号和缩略语ACL 访问控制列表 Access Control ListCPU 中央处理单元 Central Processing UnitHJ461—2009IDS 入侵检测系统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P 互联网协议 Internet ProtocolITU-T 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MAC 介质访问控制 Media Access ControlMSTP 多业务传送平台 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NAT 网络地址转换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SDH 同步数字体系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TCP 传输控制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UPS 不间断电源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VLAN 虚拟局域网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PN 虚拟专用网 Virtual Private Network4 总体要求4.1 网络管理维护范围网络管理维护范围包括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的网络、设备、软件系统、机房的运行维护以及安全维护管理。

网络管理维护对象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终端计算机、机房空调系统、UPS设备、消防设备、软件系统等。

4.2 运行维护制度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制定并落实网络管理维护制度。

4.3 对维护人员的要求各级环境保护信息管理部门应配有网络管理维护人员。

4.4 维护周期维护周期应保证每24小时对各设备循环检查一次,节假日例行检查。

范例参见附录A.1。

4.5 软件系统维护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建立软件系统资产清单,记录软件系统维护、备份和升级情况。

范例参见附录A.2。

4.6 备份管理应明确规定数据及系统备份的频率、备份内容、备份方式,并记录备份工作情况。

范例参见附录A.3。

4.7 线路端口维护应对线路、端口使用标签标识,规范标签命名,并建立线路端口维护记录。

范例参见附录A.4。

4.8 设备维护应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的硬件设备编号,建立设备维护记录。

范例参见附录A.5。

4.9 终端计算机维护终端计算机维护应由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填写维护记录。

记录内容应包括事件说明、维护方式、时间等。

范例参见附录A.6。

4.10 设备故障处理流程a)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故障范围;b)查看故障所引起的相关问题;c)通知相关负责人;d)查找故障原因;HJ461—2009e)解决故障问题;f)整理备份资料,以便恢复数据;g)记录故障日志,并建立故障档案。

4.11 紧急事故处理程序紧急事故包括:a)各种通信事故、严重设备故障、严重电路障碍、网络异常等情况;b)出现危及通信设备、人身安全的问题或出现事故征兆等异常情况;c)各项工作中发现的严重失、泄密问题;d)应及时处理的各类紧急通知;e)上级管理部门要求的其他紧急报告。

应建立紧急事故处理程序,包括事故判别及事故级别、应急预案及处理方法、通信联络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以及技术储备与保障等。

4.12 安全管理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信息系统在被确定安全等级后,负责部门应依据国家对不同安全等级的信息系统应达到的安全保护能力要求进行安全保护实施和运行维护工作。

4.13 维护文档管理宜建立维护文档管理数据库系统,记录维护工作、统计维护内容、维护事件、解决方式等,为配置变更、事件处理提供完整的维护记录。

4.14 维护情况综合汇报和分析应定期编写维护情况综合汇报,并对维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定期评估配置、策略是否优化。

5 网络管理5.1 网络管理要求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对环境信息网络所用的设备、链路等进行集中监视。

国家级环境信息广域网、省级环境信息广域网及环保系统城域网的网络管理系统应满足HJ 460—2009中对网络管理平台的要求,其中采用SDH技术的网络应满足YD/T 1289.2—2003及YD/T 1289.3—2003对网络管理功能的要求。

网络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功能:a)配置管理:对设备配置和端口配置进行管理;b)性能管理:对设备的各种性能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分析,并给出分析结果;c)网络拓扑管理:包括拓扑视图、网络浏览、网络监视和拓扑编辑等功能;d)故障管理:包括告警的监视与显示、告警过滤、告警信息定位、告警信息存储、告警信息查询统计等功能;e)业务管理:业务配置信息上报和查询、业务保护倒换状态查询等功能;f)安全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权限控制和登录日志管理等;g)报表管理:根据用户需要生成报表,用于分析和保存;h)备份管理:应提供网络管理数据的备份功能,包括自动和手工备份,需要时可将备份数据恢复;i)用户管理:应限制未授权操作人员,支持分权分域管理。

5.2 网络管理接口a)MSTP设备之间及MSTP设备与网络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采用ITU-T Q.811和Q.812规定的无连接模式协议栈或TCP/IP协议栈;b)网络设备应提供基于SNMP协议的网络管理接口;c)网络管理系统之间应具备接口,能够根据要求进行网络管理信息的交换,包括配置、故障和性HJ461—2009能数据。

该接口可选择开放的国际协议标准,如Web Service等标准接口。

5.3 网络管理其他要求a)网络管理信息与环境信息网络设备、运行的实际数据应保持一致;b)网络设备运行正常情况下,告警平均响应时间(指从发生告警到显示告警)不大于20秒。

在系统满负荷情况下,告警响应时间应不大于以上指标的150%;c)各种日志文件应至少保存12个月的事件;d)原始告警信息保存时间不小于1个月,原始性能信息保存时间不小于3个月,处理后的告警数据、性能数据保存时间不小于3个月,各类统计分析结果数据保存时间不小于6个月。

6 设备及软件系统维护管理6.1 服务器及软件系统维护管理6.1.1 服务器监控宜采用服务器监控管理系统集中监控管理服务器系统。

6.1.2 服务器维护要求a)服务器应放置在专业机房内,并安装固定在标准机柜中。

b)检查服务器资源利用率是否满足要求,包括CPU、内存、磁盘空间等。

c)应定期检查服务器硬件状态,查看面板指示灯有无异常和告警,如出现告警,应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解决。

6.1.3 软件系统维护要求a)检查服务器上运行的操作系统、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软件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