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我不是废人-范文
我曾是个废柴,如今成为了成功的楷模

我曾是个废柴,如今成为了成功的楷模我曾是个废柴,如今成为了成功的楷模曾经的我,是一个毫无目标、毫无方向的废柴。
我没有出众的才华,没有出色的成绩,更没有令人羡慕的家庭背景。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默默地生活在这个繁忙的城市里。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勤劳朴实,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我从小就没有什么特长,学习成绩也平平。
在学校里,我总是默默无闻,被同学们忽视,甚至嘲笑。
每天都是无尽的重复,没有任何的激情和动力。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本书中读到了一句话:“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跳舞。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开始寻找内心的激情和动力。
于是,我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事物。
我参加了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尝试着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虽然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成就,但我并没有放弃。
我坚信只要努力,总会有一天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和我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但他们却有着不平凡的梦想。
我们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互相鼓励和支持。
在这个团队中,我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和力量。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对艺术有着特别的喜好。
我喜欢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
我开始参加各种绘画和写作比赛,虽然一开始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我并没有气馁。
我相信只要坚持,总会有一天能够成功。
终于有一天,我在一次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我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并且为之努力奋斗。
从那以后,我开始专注于艺术创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技巧和水平。
如今,我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楷模。
我的作品在各个展览中展出,得到了专业人士和观众的认可和赞赏。
我也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被邀请参加各种艺术讲座和交流活动。
我从一个废柴变成了一个成功的人,这一切都源于我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梦想的追求。
回首过去的日子,我深深地明白,生活并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跳舞。
我是一个废柴,却成为了全球最受尊敬的人

我是一个废柴,却成为了全球最受尊敬的人我是一个废柴,却成为了全球最受尊敬的人清晨的阳光透过薄纱窗帘洒进房间,照亮了我平凡的生活。
我是一个废柴,一个在人群中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却因为对生活的态度而成为了全球最受尊敬的人。
我的生活并不出彩,没有华丽的背景,没有令人羡慕的成就。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勤劳朴实,为了让我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辛辛苦苦地工作,省吃俭用。
然而,我却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的骄傲。
我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平平,总是在班级的中游徘徊。
我没有特长,没有突出的才华,更没有什么特别的优点。
在我看来,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废柴。
然而,正是因为这个废柴的身份,我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意义。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也不是光鲜亮丽的。
它是一个充满坎坷和挫折的旅程,需要我们去面对和努力。
我慢慢明白了,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跳舞。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人们往往追求名利和物质的满足。
然而,这些似乎并不能给我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
相反,我发现,真正让我感到幸福的是那些平凡而温暖的事情。
当我看到街头的小猫被人们温柔地喂食,当我看到老人们牵手散步,当我看到孩子们开心地奔跑嬉戏,我才真正明白了生活的意义。
家、亲情、友情、爱情,这些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生活就像一幅画,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感受。
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和珍惜。
金黄色的秋叶舞动在微风中,清晨的露珠滑落在绿叶上,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确幸,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我明白了,生活中的美好并不在于追求外在的成功和成就,而在于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或许,我是一个废柴,但我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我感谢父母的辛勤付出,感谢朋友们的陪伴和支持,感谢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正是这些让我成为了全球最受尊敬的人。
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跳舞。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我们不能控制生活的风暴,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它。
无论是风雨交加的日子,还是阳光明媚的时刻,我们都应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去珍惜。
我不是“废人”

我不是“废人”【摘要】这篇文章将围绕着个人成长经历展开,强调自己并不是“废人”,同时探讨社会对“废人”的定义和刻板印象。
分析了“废人”标签对个人心理和社会地位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变这一标签的方法。
同时分享如何实现自我,摆脱“废人”标签。
在强调了自我肯定的重要性,并呼吁社会给予“废人”更多理解和支持。
文章的目的是让人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潜力,不应该被简单的标签所定义,同时也倡导社会更多的包容和支持。
【关键词】个人成长经历、废人、社会定义、刻板印象、心理、社会地位、影响、改变、标签、自我实现、结论、自我肯定、理解、支持。
1. 引言1.1 介绍文章背景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废人”的定义和刻板印象越来越严重。
许多人往往将无法适应社会规范或者受到各种困难困扰的个体贴上这样的标签,将他们视为“废人”,甚至嘲笑和排斥他们。
这种现象在各个领域都存在,不论是在职场、学校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看到“废人”这个标签对个体产生的负面影响。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一现象,并找出解决之道,为那些被贴上“废人”标签的人提供更多理解和支持。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个人成长经历,强调并不是“废人”,并探讨社会对于这一标签的定义及影响,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
1.2 阐述主题意义“我不是‘废人’”这个主题意义重大,不仅关乎个人的自我认知和社会地位,更涉及到社会对弱势群体的认知和态度。
在当今社会,对“废人”的定义往往是片面的和刻板的,很容易让那些遭受负面标签的个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正确认识和改变“废人”这一标签对个人心理健康和价值观建立至关重要。
通过分享个人成长经历和摆脱“废人”标签的方法,可以帮助更多人找到自我实现的路径,重塑自己的社会地位。
在呼吁社会给予“废人”更多理解和支持的也应该不断强调自我肯定的重要性,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自尊和自信,敢于面对自己的弱点,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正是为了引发人们对“废人”标签的认识和反思,激励每个人积极探索自我的内心世界,尽情展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我不想成为没用的人作文

我不想成为没用的人作文
《我不想成为没用的人》
嘿,大家好!今天我来唠唠我为啥不想成为没用的人。
有一天,我和妈妈去逛街。
在路上,我们看到一个乞
丐在路边乞讨。
那个乞丐看起来很可怜,衣服破破烂烂的,头发也乱糟糟的。
我心里很难过,就对妈妈说:“妈妈,
我们给他点钱吧。
”妈妈点点头,给了乞丐一些钱。
看着乞丐感激的眼神,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想,要
是我以后也变成这样没用的人,那可怎么办呀?我可不想
像他一样,只能靠别人的施舍过日子。
回到家后,我一直在想这件事。
我觉得我一定要努力,不能成为没用的人。
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能
自己养活自己,还能帮助别人。
从那以后,我学习更加认真了。
上课的时候,我不再
走神,而是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回家后,我也会主
动完成作业,然后再看一些课外书,增长自己的知识。
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次志愿者活动,去养老院看望
老人。
我积极地报名参加了。
在养老院里,我和同学们一
起给老人表演节目,陪他们聊天,还给他们打扫房间。
老
人们都很开心,夸我们是好孩子。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很
有价值。
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我知道,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
是我不怕。
我会一直努力下去,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我
不想成为没用的人,我要成为一个能让自己骄傲,也能让
别人骄傲的人。
嘿嘿,这就是我的决心。
我不是一个没用的人记事

我不是一个没用的人记事星期三放学时,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边走边叹道:我是个没用的人哦呃呃这是什么情况!我的情绪跌到了最低谷?!让我们看一遍回放,看看周三放学时我到底做了什么!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放学时,谢格非走到我跟前,问我踢不踢球。
我当然是爽快地答应了,可一到球场我才发现:我们要跟实力极强的三班踢球!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因为我想起三班的骨折事件。
想到这里,我有点想要临阵脱逃的感觉。
不过我从来不会对足球sayno。
我鼓起勇气站上了球场,心里却还做着斗争。
到底打,还是不打呢?我难以抉择。
想到这时,三班的守门员林声名已经捡到了球。
碰的一声把球踢得老高。
他居然能把那么硬的球踢得那么高,真是个奇葩啊!我非常害怕,一转身准备跑时才发现:潘通途已经落荒而逃了!谢格非走过来,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对我说:你要走就走,别在那里磨磨蹭蹭的!听到这话,我就安心了。
正准备走的时候,我听见谢格非偷偷地说了一句:反正你呆在这也没用!前一句我还接受得了,可最后这一句话却给了我致命的一击。
我心中那个要踢球的念头完全被打败了。
之后的24个小时我都在郁闷和不爽这两种情绪中度过。
直到星期四的下午,林皓欣做值日时在前台的桌子上偶然发现了英语百词大战的成绩。
我一看,就震惊了:居然有至少三分之二的人不及格!我看了看谢格非的卷子,他居然只考了三十二分!而且我考了九十一分!我的心里平衡了,而且还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呀哈哈!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啊!哈哈哈!我在心里快乐的大叫着。
更多小学生作文进入写事大全:。
我不是“废人”——演讲稿

我不是“废人”——演讲稿尊敬的主持人、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听众: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演讲。
我的演讲主题是“我不是‘废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价值,但是我们逐渐地开始忽视、排斥那些看似“无用”的人。
我们把这些人称之为“废人”,认为他们除了给社会制造麻烦之外毫无用处。
但是,我想告诉大家,是我们在不断地制造这些所谓的“废人”,他们才变成了“废人”。
我不是“废人”,每个人都不应该成为“废人”,因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无论是身体上的缺陷还是看似毫无用处的才能,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特长和优势。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从来没有被认为是“废人”。
我的家人和朋友一直给予我鼓励和支持,他们认为我有自己的价值,有自己的长处。
正是因为他们的鼓励,让我有了追求梦想的勇气,尝试了很多人们认为我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最终取得了成功。
但是,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的人被认为是“废人”。
他们因为种种原因,被人们视为无用之人,被人们忽视和排斥。
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因为我们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我们应该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去尊重每个人的不同,找到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
我们应该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不要让任何人变成配角。
我们应该让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够为自己、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我的看来,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赏识他们。
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的价值,看到他们的优点和特色。
我们如果愿意,我们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最后,我想说一句话:我不是“废人”,我相信你也不是。
我们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特长,我们应该好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
谢谢大家!。
我要人生感悟短文:证明自己不是废物

我要人生感悟短文:证明自己不是废物我写了将近两年的书《因为青,所以涩》终于出版了,并且在一个月左右卖了很好的数字,在武汉的图书销售排行榜上,我的书排到了知名作家王跃文的《龙票》前面。
刹那之间,我这个最被别人瞧不起的中专生,似乎真的成了作家了?当很多读者拿着书要我签名的时候,我真想告诉他们:其实,我只是“坐家”——一个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几乎要被社会抛弃了的人!回想写书之前的混沌日子,感慨万千。
因为无知与平庸,初中毕业后我进了一所中专学校;因为不愿放弃自己的未来,我开始认真记录自己的生活,近乎“写真”地书写一个叫“张翼翔”的男孩的非优秀生活。
在这个大学生遍地的时代,中专生几乎就是废物的别称,但是,仔细看看我的内心,充满了青春的烦恼、平庸和涩痛,于是,我感到废物也是人。
我要摘掉废物的面具,做个真实的人。
“当我明白尽管我们的教育制度不完善,但这不该成为我不好好学习的借口时,我发现一切都回不去了。
”坐在家里大概已经一年多了,也许快两年了,没研究过为何会这样,也没想过去研究。
2003年6月我中专毕业后就开始“坐家”生涯了。
这一年多我很坦然地过着改稿、然后向出版社送稿、然后再改稿、再送的生活。
虽然依旧是靠父母养,但我却无数次告诉自己收回拳头是为了最后的重重一击。
我中专的同学此时大多都在某专卖店前拍着巴掌喊着“欢迎光临”,我不要那样近乎宿命的生活。
我不甘心拿了中专文凭就等于放弃了理想和追求,那对我来说和提前50年死去没有任何区别。
开始动笔写《因为青,所以涩》这本书是在2000年的年底,那时我16岁,无所谓跟风,因为那时还没有“风”,更无所谓妄想改写人生,因为要一个16岁的孩子谈什么人生未来之类的,无异于让中国足球队谈谈2016年如何在德国拿回大力神杯一样不实际。
那时开始写书仅仅只是为了一种记录,记录自己想表达的,仅此而已。
小时候上幼儿园,老师问同学们长大了想做什么,于是乎诞生了N个未来科学家,N个未来工程师,还有飞行员、宇航员之类的,如果谁要是说想当一经理或是别的什么,那就叫没追求。
我不是“废人”——演讲稿

我不是“废人”——演讲稿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的话题——我不是“废人”。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觉得自己是一个“废人”,一无是处,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我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时刻,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仿佛是一个被世界遗忘的人。
但是,我想告诉大家,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我们只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向,付出努力,就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是“废人”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我们缺乏自信。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的缺点或者失败而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无法改变现状。
但是,我们要明白,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只需要不断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就能够变得更好。
其次,我们缺乏目标。
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因此,我们要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当我们有了目标,就会感到有动力,有方向,不再迷茫。
最后,我们缺乏行动。
很多人只是空想而不行动,这样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我们要敢于尝试,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尝试新的事物,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那么,如何摆脱“废人”的标签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首先,我们要学会自我认知。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所在。
这样,我们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为之努力奋斗。
其次,我们要制定可行的计划。
计划是我们实现目标的重要工具。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计划,并为之付出努力。
这样,我们才能够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
最后,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改变自己的人生需要时间和耐心。
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不断尝试新的事物,克服困难和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摆脱“废人”的标签,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我的亲身经历。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感到非常迷茫和无助,觉得自己是一个“废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不是废人
同志们,朋友们:
“废人”这个词汇在《辞海》里是指“无用的人”,我这个研究生就曾被人认为是“废人”。
要问这是为什么,不得不从我的童年讲起。
我曾经有过无忧无虑的童年。
虽然我生在农村,家境贫寒,但四岁之前我和其他健康儿童一样天真活泼。
我母亲说,那时候的我是个很淘气的小男孩。
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病,使本来活蹦乱跳的我躺在了炕上,多方求医,也没有使我站起来。
父亲看着终日躺在炕上的我,说我是“废人”,意思是我已和废弃的物品一样毫无价值了。
这个可怕的字眼从父亲嘴中说出来,表明我的父母对我的未来已不抱希望。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什么叫人生,不懂得什么叫挫折,更不知道父亲把“废人”这两个字赋予我究竟意味着什么,只知道每天躺在炕上很难受。
我多么想站起来,走到蓝天白云之下,去感受春风的抚摸?多么想和伙伴儿们去玩去耍?我必须站起来,必须重新学会走路!于是,我先是在炕上挪,而后用双手扶住窗台,试着站起来。
一次,二次……头被窗台碰破了一次又一次,我终于站起来了,继而又迈出了一步,两步……父亲给我做了一辆四轮小木车,扶手正好齐到我的腰。
在我扶着窗台练习了半年迈步之后,我可以推着小木车在炕上走了……当我扔掉小木车能徒步走到
院中时,我幼小的心灵里终于体验了能走路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然而,这并没改变世人对我的看法。
在好多人眼中,我仍然是个“废人”。
一向学习成绩优秀的我初中毕业被剥夺了上高中的权利。
我不甘心升学机会就这样丧失,去县文教局讨公道,我问:我这样的人该不该上高中?一位副局长告诉我,残废人能认识自己的名字,会算帐就不错了,就算上了高中又有什么用?一句“又有什么用”表明在这位局长大人的心中,我是个“废物”。
他的不冷不热的话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邻居特地向我请教的一
个问题。
他问我:“你说,大骡子大马残废了可以杀肉吃,人要残废了怎么办?”意思是说人要残废了什么用处也没有。
真没想到文教局的副局长和我的邻居有着惊人相似的看法,因为局长的这种看法,我最终没有上成高中,但我第一次向自己提出了这个问题:你是“废人”吗?
不,我不是“废人”!我要用行动,用事实证明这一点。
不是不让我上高中吗?我照样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
十五岁的我,拖着残疾的腿到生产队参加力不从心的繁重的体力劳动,劳动一天无论多么累,我都坚持自学到深夜。
那时,我独自住在地震后盖起的简易茅草屋中,小屋四面透风,买不起煤,生不了火,严冬的季节里,我肌肉萎缩的胳膊腿都生了冻疮,有的地方露出了鲜红的嫩肉和白骨。
我翻烂了几十本书,演算了几千道习题。
几年的时间,我自学了高中所有课程和大学数学专业的必修课。
恢复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后,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我以同等学力报考
了大学理科。
不少人用奇怪的目光看着我,他们不相信初中生也能考上大学。
我那位邻居又用他那套“大骡子大马”理论开导我:“小兔子能拉车,谁还买大骡子大马?”不过这次他没把我当成“废物”,只是看成不能和大骡子大马相提并论但毕竟可以杀肉吃的小兔子。
我的邻居和那些用奇怪目光看我的乡亲们都没想到,全公社几十名报考者,只有我这初中生上了初选线。
消息传开,好多人看我的目光都变了,说我脑瓜聪明,从小就有志气,将来一定有出息。
当我没过去体检关时,这些人又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早就说瘸子上不了大学,他要是能上大学,中国人还不都成了大学生?”有些人就是这样,你成功了他夸你,你失败了他贬你,如果为这些言论所左右,那你就永无成功之日。
我不听邪,第二次、第三次上了考场,成绩一次比一次好,可失败得也一次比一次惨。
身为国家干部的兄长向父亲下了最后通牒,说他不会再往家里交一分钱,因为他不能把钱让我这个“白吃饱”浪费在买书上。
本来就把我当成“废人”的父亲不得不劝我放弃考学的努力,他说我家祖坟上没有上大学那棵蒿子,残废人别想得太高,庄稼活儿干着吃力,该趁年轻时学点手艺。
哥弟们都指望不上,当爹当妈的不能陪我一辈子,自己的路还得自己走。
父亲的话把我从梦幻中唤回现实来。
22岁的我,是得考虑生计问题了。
理想不能当饭吃,伸手向别人要求施舍的人才是真正的“废人”。
腿残疾了,我还有双手和大脑,还可以干很多事情。
那一年我走上了谋生之路。
为了生存,我自学了服装裁剪、无线
电修理;在东北干过临时工,当过乡农业技术学校教师、乡文化站站长……什么样的讽刺话都听过,什么样的白眼都看过,我真正体会到了一个残疾人自立于世的艰难。
1985年,国家放宽了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又一次点燃了我求学深造的希望之火。
为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我决定直接报考研究生。
当时我在乡里当文化站站长,白天工作,晚上自学英语和大学经济类课程。
1987年,我报考陕西财经学院财政系硕士研究生,英语考了40分,成绩通知单是别人给我拆开的,
他们没有理会我的总成绩,只是注意到了成绩通知单上的四个字:不能录取!一夜之间在我们家乡冒出不少自命“通晓世事”的人。
他们高论满腹,什么“初中生考研究生,自古没听说过”,什么“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什么“人贵有自知之明,有的人就是没有自知之明”之类的讽刺嘲笑话一起向我飘来。
我走在大街上,会有人戏称我为“博士”。
我的同事问我对别人的议论有什么想法,我告诉他:“于无声处”。
他一笑,劝我别白费功夫,还是好好在文化站干,省得领导有看法。
老了以后,往西边一挪了事。
文化站的西院是乡幸福院,专门收养无依无靠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
我的同事把我的归宿都想好了,他认定我这一生不会有什么作为,年老之后只能进幸福院。
我对别人怎么看我从没往心里去,但我坚信我自己不是个“废人”。
1988年7月5日,我终于收到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录取我为硕士研究生的通知书。
以成败论英雄的乡亲们对我换了一副面孔。
那一段时间,我
着实风光了一番:给中学生做报告、上电视、上报纸……临到北京报到的前一天,我把同事们请到家中聚餐。
席间,劝我年老后入幸福院的那个哥儿们对我说:“这一来你用不着入幸福院了。
我举起杯,对我的同事们说:“来,为几十年后幸福院为我节省一大笔开支而干杯!
“请相信,我不是‘废人’!”这是我对自己常说的一句话。
今天,我把这句话送给和我同样不幸且仍处在逆境中的朋友们。
谢谢大家!我不是废人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