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利用java实现UDP协议

合集下载

9Java程序设计教程 第九章 网络编程

9Java程序设计教程 第九章 网络编程

Java程序设计教程
Java程序设计教程
第 11 页
UDP协议和TCP协议简单对比
第九章
网络编程
TCP协议可靠,传输大小无限,但是需要连接建立时间,差 错控制开销大。UDP协议不可靠,差错控制开销较小,传输 大小限制在64KB以下,不需要建立连接,通信效率很高。
Java程序设计教程
Java
语 言 程 序 设 计
Java程序设计教程
第2 页
第九章 网络编程
Java程序设计教程
第3 页
学习目标
任务1:网络通信协议 任务2: TCP/IP协议 任务3: UDP协议
第九章
网络编程
(1) Java网络通信 (2) U程
Java程序设计教程
第4 页
网络通信协议
第九章
网络通信协议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1)一是语义部分,用于决定双方对话的类型; (2)二是语法部分,用于决定双方对话的格式; (3)三是变换规则,用于决定通信双方的应答关系。
网络编程
Java程序设计教程
Java程序设计教程
第5 页
TCP/IP协议
第九章
网络编程
TCP/I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网络协议,它在通信的两端各建立 一个Socket,从而在通信的两端之间形成网络虚拟链路。一
集信息包,并将其按适当的次序放好传送,接收端收到后再 将其正确地还原。
Java程序设计教程
Java程序设计教程
第8 页
TCP/IP协议
第九章
网络编程
TCP协议保证了信息包在传送过程中准确无误。TCP协议使用 重发机制,当一个通信实体发送一个消息给另一个通信实体 后,需要收到另一个通信实体的确认信息,若没有收到另一 个通信实体的确认信息,则会再次重发刚才发送的信息。

《计算机网络》课程整体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整体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整体设计方案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 计算机网络 ________ 课程代码所属学院(部)适用专业总学分2总学时24编制人审批人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计算机网络》课程整体设计一、课程性质学分:2学分总学时:32课时授课对象:移动互联专业学生本课程是移动互联专业的核心专业必修课。

课程的设置结合了当前教育行业最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CDIO,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置了大量的实践操作例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本课程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架构,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思想,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常用协议,为学生以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一)能力目标:1、综合能力目标:学生首先要对计算机网络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架构,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HTTP. TCP/IP和UDP等协议,能够对小型的网络进行配置和错误检测。

(二)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物理层>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链路层>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层>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运输层>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层(三)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上机实验,不仅让学生学到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架构和设计思想,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

(2)课程内容设计本课程采用最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CDIO教学法,同时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所以我们把整个课程分为6个单项技能训练模块,如下表所示:(3)授课计划表(教学FI历)本学期时数共计32学时,其中:讲授20学时,实验12学时考核方案设计(一)采取传统考核方式,其考核方案设计如下:1 .考核目标通过考核既要检测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又要检测学生对相关实习的理解,重点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实习的掌握程度。

广工计算机网络课设——基于UDP的ping

广工计算机网络课设——基于UDP的ping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学院___ _计算机学院_______ 专业______软件工程_______年级班别______12级4班_______学号3112006291学生姓名______ 林炳城_ __ ___指导教师____ 梁路________ 成绩目录一、设计环境 (4)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4)三、理论基础 (4)四、基本要求 (5)五、设计思想 (6)六、源程序 (7)七、测试用例 (13)八、总结 (17)九、附带半成品作业截图 (18)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环境操作系统:win8开发环境:JDK1.7IDE:eclipse二、课程设计的目的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在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的基础上,了解网络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设计方法和思想,希望能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达到巩固和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原理和知识,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编程实现基于UDP的ping,使用java语言编程,编写一个实验程序、仿真模拟Ping命令,通过观察实验结果,从而判定本次程序设计是否成功完成任务。

三、理论基础3.1 UDP简介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中文名是用户数据包协议,是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规范。

UDP在IP报文的协议号是17。

UDP协议全称是用户数据报协议[1] ,在网络中它与TCP协议一样用于处理数据包,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

在OSI模型中,在第四层——传输层,处于IP协议的上一层。

UDP有不提供数据包分组、组装和不能对数据包进行排序的缺点,也就是说,当报文发送之后,是无法得知其是否安全完整到达的。

UDP用来支持那些需要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网络应用。

包括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内的众多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应用都需要使用UDP协议。

传输层课程设计

传输层课程设计

传输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传输层的功能、服务模型及其在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作用;2. 掌握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的工作原理及其差异;3. 学会使用套接字编程实现基于TCP/UDP的网络通信;4. 了解拥塞控制、流量控制等传输层机制。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网络通信中的实际问题;2. 培养运用套接字编程实现简单网络应用的能力;3. 提高网络协议分析和调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学习的兴趣,激发主动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 增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认识到传输层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传输层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传输层概述:介绍传输层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服务模型,涉及网络体系结构中传输层的位置和作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2章 传输层简介2. 传输控制协议(TCP):讲解TCP的工作原理、连接建立与终止过程、可靠传输机制、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3章 传输控制协议(TCP)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介绍UDP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4章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4. 套接字编程:讲解基于TCP/UDP的套接字编程方法,包括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的编程实现。

参考教材章节:第5章 套接字编程5. 传输层应用案例:分析实际网络应用中传输层协议的使用,如Web浏览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6章 传输层应用案例6. 传输层安全问题:探讨传输层面临的威胁及其防护措施,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参考教材章节:第7章 传输层安全问题教学内容按照上述大纲进行安排,共计6个部分,每部分分配适当课时,确保学生能够系统掌握传输层的知识体系。

《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大纲适合于软件技术专业。

Java实训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Java实训的先修课是《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Java基础》。

它们为本课程提供了基础知识。

本课程为学生将来毕业的就业打下了既专业又实用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基于C/S结构和B/S结构的网络编程技术。

理论教学上达到学生能撑握基于C/S结构和B/S结构的网络编程的应用协议和常用类的API,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实践上能让学生编写基于C/S结构和B/S结构的网络应用程序。

三、课程要求本课程教学计划84课时,其中理论课时:28课时,实践课时:56课时。

本课程在教学上应结合当前市场需要,紧跟软件设计技术前沿,考虑学生实际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参考社会培训机构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

并要求教师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四、课程内容(一)理论教学1、Java基础技术。

(2学时)教学内容:主要介绍Java语言基础、面向好对象程序设计、程序流程控制语句。

常用javaAPI应用程序接口的介绍,数据转换、时间日期、多线程、文件管理等常用类的使用方法、使用案例。

GUI组件、事件处理。

重点:常用javaAPI应用程序接口的应用和GUI程序设计。

难点:GUI程序设计中事件处理。

知识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利用GUI编程技术编写应用程序。

2、java多线程机制(2学时)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多线程机制的原理及实现。

重点:Java多线程同步控制技术。

难点:Java多线程同步控制技术。

知识目标:让学生能掌握Java多线程同步控制技术,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主要介绍C/S设计模式以及Socket网络编程原理。

用Java实现网络编程的原理与技术。

重点:C/S设计模式以及Socket网络编程原理。

难点:用Java实现网络编程的原理与技术。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发展整体了解的基础上,掌握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协议的概念及原理,初步掌握以TCP/IP协议族为主的网络协议结构,培养学生在TCP/IP协议和LAN、W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学会网络构建、网络日常维护以及网络管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网络组网和建设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运用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思想,按照需求分析、规划、设计、配置的基本流程,经历一个完整的网络工程过程,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档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一、格式要求及须知:(1)使用学院网站的课程设计模版,要求格式美观,字体及编号要求见表1;表1 字体及编号要求(2)参考文献:参考课本的参考文献格式附录C;但编号换成1、2……(3)附录:课程设计中的代码或得到的数据包等数据将作为该设计附件或附录,题目需要但没有的相应代码及数据包文件的将记整组不及格,需要重做; (4)成绩记录:该设计成绩将记录到教务处成绩管理系统中;6 如发现两组设计雷同或抄袭互联网,该组重做二、任务完成形式:交付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作品需要验收;设计作品指的是完整的源程序代码对于第二类题目为仿真文件;课程设计说明书纸质+电子版,内容包括:设计任务、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相应地给出关键的代码、设计总结评价/遇到的问题/体会/建议等、使用说明等;设计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根据所选题目,合理安排进度计划,总体上需要40个小时;以下仅供参考:1. 原理知识 4小时2. 程序设计技术 4小时3. 开发环境与程序调试环境 4小时4. 总体设计、关键环节的详细设计 8小时5. 系统实现编码与调试 12小时6. 课程设计说明书 8小时成绩评定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x10﹪+软件演示与陈述x45﹪+课程设计说明书x45﹪设计题目与任务:每组自由分组从下列题目中任选其一,班长统计每组题目,报给指导老师;注意题目不能重复辅导时间、验收时间安排:辅导时间:1、网络答疑群号2、现场答疑:第4,5周周二下午 5678节周五上午 1234节周日上午 1234节辅导答疑地点:14307上机指导地点:14410验收时间:周日 14410 8:30~12:00课程设计报告上交时间周五上午11:00交到14307第一类:网络编程类题目以软件形式验收要求:1推荐采用图形界面实现;2程序代码书写规范,有充足的注释;3绿色软件:程序运行不需安装,避免写系统和注册表;4开发平台、开发语言不限;5 明确题目的意图,设计上应有足够的工作量题目1 基于C/S模式的简单聊天程序2人1、设计要求使用Socket实现网上聊天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端并进行网上聊天;聊天时可以启动多个客户端;服务器端启动后,接收客户端发来的用户名和密码验证信息;验证通过则以当前的聊天客户列表信息进行响应;此后接收客户端发来的聊天信息,转发给客户端指定的聊天客户即私聊或所有其他客户端;在客户断开连接后公告其退出聊天系统的信息;客户端启动后在GUI界面接收用户输入的服务器端信息、账号和密码等验证客户的身份;验证通过则显示当前系统在线客户列表;客户可以与指定对象进行私聊,也可以向系统中所有在线客户发送信息;实现本程序需要了解网络基础知识,掌握C/S结构的工作特点,掌握数据结构、高级语言及网络编程知识,可以选择Visual C++、C或Java等语言实现;2、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 给出系统的结构;2 给出程序的流程图;3 分别给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程序源码;4 给出程序的部分运行测试结果;题目2 基于C/S模式的通讯录查询程序2人1、设计要求采用C/S模式,编写程序,实现通过客户端查询服务器端的通讯录的功能;1 服务器端接收客户端的查询请求,验证客户身份,如通过身份验证,则将客户要查询的通信录记录返回客户端;客户身份数据及通信录数据均为虚拟数据,可自行编制,客户身份至少应有客户ID、客户密码登录密码,通信录记录包括:人员编号ID、姓名,单位地址、手机号码、单位电话、宅电等;所有字段的数据类型可自行设计;2 客户端以GUI方式接收用户输入的查询请求,向服务器发出查询并接收和显示查询结果;3 其他说明客户端需包括如下的按钮:连接;连接到查询服务器,回应:连接成功/失败;登录;用户登录由服务器验证用户的身份;回应:若用户不存在,提示“无此用户”;若用户存在,提示“密码:”,用户输入密码后,若正确提示“登录成功”,若不正确提示“密码错”;查询;根据用户ID或姓名查询用户信息;回应:若用户号或姓名不存在,提示“错误的用户号或姓名”;若用户号或姓名存在,给出该记录的详细信息;退出;退出查询系统,断开与服务器的连接;服务器端的通讯录保存在数据库中,数据库类型不限;实现本程序需要了解网络基础知识,掌握C/S结构的工作特点,掌握数据结构、高级语言及网络编程知识,可以选择Visual C++、C或Java等语言实现;2、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 给出系统的结构;2 给出程序的流程图;3 给出服务器端的数据表结构;4 分别给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程序源码;5 给出程序的部分运行测试结果;题目3 FTP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2人1、设计要求遵循FTP协议,实现一个FTP的客户端程序,根据账号和密码登录指定的FTP 服务器,可以查看服务器内容列表,下载选定的文件,重命名或删除指定的文件/文件夹,也可以把本地文件上传到服务器上;实现本程序需要了解网络基础知识,掌握FTP的工作过程,了解FTP的相关命令,掌握高级语言及网络编程知识,可以选择Visual C++、Java或C等语言实现;2、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 给出相关的原理和设计思路;2 给出程序的流程图;3 给出程序源码;4 给出程序的部分运行测试结果;题目4 PING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2人1、设计要求设计并实现程序,实现类似Windows自带PING程序的功能,可以向指定的域名或IP地址发送Echo 请求报文,并根据响应报文显示出Ping的结果;程序仅支持-t 选项即可;实现本程序需要了解网络基础知识,掌握Ping命令的使用、ICMP报文的作用和结构、高级语言及网络编程知识,可以选择Visual C++、C或Java等语言实现;2、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 给出相关的原理和设计思路;2 给出程序的流程图;3 给出程序源码;4 给出程序的部分运行测试结果;题目5 一个单工的停-等协议及支持重传确定协议的实现2人1、设计要求对一个单工的停-等协议及支持重传肯定确定协议进行解释说明,并分别给出一个单工的停-等协议及支持肯定协议的例子,对函数进行解释说明;2、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 给出设计的需求分析,包括概要设计,详细设计;2 列出程序代码;3 给出程序实现结果抓图;题目6 路由器查表过程模拟 2人1、设计要求编程模拟路由器查找路由表的过程,用目的地址掩码下一跳的IP路由表以及目的地址作为输入,为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找出正确的下一跳并输出结果;2、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 给出路由表的相关知识和原理;2 详细描述设计过程;3 给出设计思路;4 列出程序代码;5 给出查找过程的测试结果;题目7 基于多线程的端口扫描程序 2人1、设计要求使用Socket实现简单的端口扫描功能;分别针对TCP和UDP,采用多线程技术实现端口扫描,给出扫描结果;实现本程序需要了解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掌握C/S结构的工作特点,掌握高级语言及网络编程知识,可以选择Visual C++、C或Java等语言实现;2、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 给出程序的流程图;2 给出程序源码;3 给出程序的部分运行测试结果;题目8 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的实现 2人1利用结构体或数组模拟网络数据包结构;2编码实现CRC算法,并将得到的校验位附加到网络数据包相应的位置;3根据数据包的长度,随机生成一个数据包产生突变的位置,并对该位置的bit 位模拟突变的产生;4重新利用CRC算法校验该数据包,并指出产生的结果;5CRC能够检出所有的错误吗如果不能,你能构造出无法检错的实例吗2、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 给出程序的流程图;2 给出程序源码;3 给出程序的测试结果;题目9 子网划分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2人1、设计要求1编程实现一个子网划分的简单工具;2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网络地址和子网掩码,判断出用户输入的合法性及网络的类别A、B、C地址;3能够计算出下列参数:子网数及有效子网、每个子网的主机数、每个子网IP范围及广播地址;4应有相应的帮助提示及良好的结果输出组织,易于用户使用和查看结果; 2、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 给出程序的流程图;2 给出程序源码;3 给出程序的部分运行测试结果;题目10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软件仿真比较2人软件编程语言不限实现将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节点交换机数目和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然后用将同样的报文用电路交换的方式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2、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给出将报文划分成若干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和目的端接收到数据后将数据报文还原成原始报文的算法;2模拟报文在路由器之间存储转发的过程;3比较两种传输方式的效率;题目11 RIP路由协议原型系统的实现 2人1、设计要求在了解RIP路由协议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实现其原型系统;路由节点能够利用广播发布本地节点的路由信息,其它节点接收信息并选择最优路径;2、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描述并分析RIP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2撰写设计文档;3实现RIP路由协议原型系统,该系统具备的功能包括:广播本地路由,接收其它节点路由信息,根据路由信息选择最佳路径,支持最大不超过15跳的特性;4测试原型系统功能,撰写报告;题目12 TCP头部校验和计算方法的实现2人1、设计要求在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网络上的数据都要通过差错控制来保证其数据的正确性;进行差错检测和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发送放在需要发送的数据后面增加一定的冗余信息,这些冗余信息通常是通过对发送的数据进行某种算法计算而得到的;接收方对数据进行同样的计算然后比较冗余信息以检测数据是否正确;2、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对比TCP头部中校验和计算方式描述校验和计算方法2画出计算校验和算法的流程图;3计算编写程序完成校验和的过程;4给出一个数据,计算其校验和并验证,写出结果;题目13 基于C/S的时间同步服务器的实现2人1、设计要求时间服务器是在局域网中作为发布统一时间的服务器,它利用电脑网络把时间信息传递给用户;要求参照现有的时间服务器的原理以及效果实现一个时间服务器的服务端和客户端;服务器端开放指定的端口发布时间到网络中,其他客户端从网络中获取该时间并将本地时间与之同步;2、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给出相关的原理、设计思想和设计过程;2画出时间同步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的算法流程图;3实现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并给出使用说明;4测试服务器端与客户端,写出测试结果;题目14 基于TCP的数据包发送和接收程序的实现2人1、设计要求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TCP协议工作在网络层IP的基础上;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设计一个发送和接受TCP数据包的程序,其功能是填充一个TCP数据包,发送给目的主机,并在目的主机接收此TCP数据包,将数据字段显示显示在标准输出上;2、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 给出TCP传输的原理和过程;2 分别给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设计的思路;3 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程序代码;4 给出测试结果截图并撰写课程设计报告;题目15 网络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 2人1、设计要求Jpcap是使用java语言编写的一个开源库,使用该库的函数可以方便的捕获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要求使用该库函数实现捕获经过一个网卡的所有流量,并能显示出来或存入数据库并按照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2、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用java 的Jpcap开源库捕获数据包;2通过编程实现抓取通过一个网卡的所有数据包,并把这些数据包存入数据库;3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对数据包进行分析,并把分析所得的结果用友好的界面呈现;4给出相关的原理和设计思路、程序的流程图、程序源码及运行测试结果; 题目16 网络U盘2人1实现远程主机上管理自己的文件:如创建、打开、复制、删除文件或目录以及远程文件上传、下载;2程序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客户端使用图形用户界面发出各种管理命令;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操作结果;服务器为每个用户建立一个目录网络U盘,服务器维护用户对目录操作权限的列表,负责验证用户对文件的操作权限;接收和执行授权用户的命令并返回操作结果;3用户界面:服务器端界面显示用户登录及认证信息和操作日志;客户端界面可以设置远程主机名;显示远程文件列表;操作命令可以采用菜单、按钮及弹出菜单来实现;要求界面布局合理、简洁美观;4运用Socket 技术,使用TCP协议题目17 模拟以太网帧封装1人要求:根据给出的原始数据,组装一个格式的帧;默认的输入文件为二进制原始数据;封装得到的帧输出到二进制数据文件中;题目18 网卡驱动程序设计2人要求:熟悉Windows DDKDriver Development Kit编程机制,了解NDISNetwork Device Interface Specification提供的一些库函数的使用方法和各种数据结构的定义;掌握用Visual C++ 开发中小型项目的方法,并学会使用Driver Studio集成DDK来建立网络驱动程序的基本框架;应用Visual C++ + WINDOWS DDK + Driver Studio实现一个简单的Realtek8139小端口网卡驱动程序;题目19网络流量统计2人要求:监控网络,捕获一段时间内网络上的IP数据包,按IP数据包的源地址统计出该源地址在该时间段内发出的IP数据包的个数,并将其用图形表示出来;题目20包过滤防火墙的设计与实现2人要求:要求实现一个简单的包过滤防火墙,能够根据 IP 地址范围阻塞或允许客户机对 FTP 服务的访问;题目21 简单电子邮件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1人要求:完成一个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要求能够收取邮件、发送邮件、书写新邮件、具有图形化界面;提示:可选用基于JavaMail网络包实现;题目22 综合扫描器程序的实现2人1ARP扫描实现2ICMP扫描实现3TCP扫描实现4UDP扫描实现题目23 利用组播实现网络教学2人1通过socket接口,引用UDP协议,设置成组播通信方式2分别设计教师机端程序、学生机端程序,3教师机端程序将本机屏幕画面,定时地以多播方式传给学生机端程序显示题目24 本地计算机基本信息管理1人要求:如:获取计算机的名称和IP地址;获取计算机的子网掩码;获取计算机的DNS设置;获取计算机的网卡地址;获取计算机安装的协议;获取计算机提供的服务;获取计算机的所有网络资源;修改本地计算机的网络设置;获取计算机TCP/IP的所有信息;题目25 点对点语音聊天程序设计2人要求:程序主要由语音采集、语音发送、语音接收、语音播放四个部分组成;通信协议采用UDP;图形化界面;语音采集与播放采用windows APIACM接口;题目26 TCP通信仿真课件设计2人要求:设计一个课件程序,采用图形化设计,主要功能:1 能读取wireshark或sniffer工具所捕获的数据文件2 能以直观形式表达TCP连接的建立、释放过程3 能以直观形式表达报文序号变化、应答机制4 能以直观形式仿真报文的丢失与重传5 能以直观形式表达流量控制题目27 网络对弈程序设计1人要求:运用tcp协议设计一个五子棋联机对弈程序,采用图形化方式设计;题目28 网络游戏开发1人要求:开发一个网络游戏,如坦克大战、网页小游戏等;题目29加密解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2人要求:根据对称密钥密码体制或公钥密码体制加密解密算法的原理,设计并实现一个加密解密软件;题目30 网络对时程序实现2人1设计一个程序从internet上某个时间服务器,获取时间信息,准确地更新本地机时钟2采用ntp协议3支持手动、定时自动两种方式第二类:网络工程类题目以方案设计为主,以网络仿真为辅,仿真部分需要验收要求:1论文论述详尽;2论文包括设计任务、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方案与拓扑图、系统主要设备报价、软硬件设备选取、关键设计或配置、网络安全方案、其它如网络管理方案、综合布线设计、设计总结;3对方案中关键设计,尽可能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配置与测试;组网仿真软件建议采用packet tracer只能仿真cisco的部分中低端网络设备,当然为了能在该软件中进行仿真,对原方案中的设计进行必要的简化、设备作必要的变通是必然的;4题目中的XX,必须为具体的单位名称最好为自己所熟悉的5目标网络规模为中等规模的园区网络信息节点数为500个到5000个之间6VLAN技术、RIP或OSPF技术必须运用到设计中7支持internet接入8支持远程用户访问题目1 某企业组网方案设计 2人a、设计要求给出本课程设计的可行性分析,用户需求分析,网络规划,设备选型清单,系统配置,网络安全及管理措施,基于需求分析进行网络规划;b、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 完成需求分析;2 企业网络拓扑方案设计;3 列出所需网络设备、服务器、PC机的设备清单;4 给出部门PC机的IP地址分配方案;5 给出第三层VLAN设计方案;6 给出路由器配置方案;题目2 一个简单的校园网设计与实现 2人a、设计要求为所在学校设计一个简单的基于三层交换技术的校园网络;具体要求:1 每部门1个单独的子网,自定义子网需要的IP地址数,至少有4种不同的地址规模;23 计算每个部门的网络地址、掩码,并指定网关地址;4 每个子网1个单独的VLAN,并使用三层交换机互连各VLAN;b、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 计算各VLAN信息;2 绘制网络拓扑图,要求包含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等节点,并标注各VLAN 信息;3 完成交换机配置,具体包括:①三层交换机中创建VLAN,为VLAN分配IP,配置与二层交换机互连的Trunk链路;②二层交换机中创建VLAN,配置与三层交换机互连的Trunk链路,并体会跨二层交换机的VLAN配置;4 基于PacketTracer,实现校园网原型,并测试网络的可用性;题目3 校园无线网络组网方案设计2人a、题目内容和要求:⑴了解FIT AP和FAT AP的几种典型的组网方式;掌握无线网络的两种体系结构;掌握网络b、系统设计方法;⑵理解无线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无线网络控制器AC、无线网络接入点AP、无线网桥、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防火墙、入侵检测、行为审计以及流量控制等设备的选型方法;⑶了解传统校园网服务的工作原理,掌握服务如DNS、WEB、FTP等的配置方法;⑷理解校园无线网络的室内外覆盖原则;掌握信道规划原理;⑸设计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并给出相应的校园无线网络的室内外覆盖方案和信道规划方案;⑹完成设备配置及测试;⑺按照要求撰写学年设计报告并准备答辩;题目4 某学院计算机大楼的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设计2人a、题目内容与要求:⑴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熟悉各子系统相对应的设计原则;⑵能够对综合布线系统中用到的各种材料,譬如:支架、pvc管材、线缆、配线架、机柜等进行选型;⑶能够熟练使用综合布线系统中用到的相关安装工具和测试工具;⑷绘制出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图、布线路由图、信息点分布图等;⑸按照要求撰写学年设计报告并准备答辩;大楼的基本情况:大楼为6层结构,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有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办公室、学生科技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等功能用房;一楼是办公区,二楼、三楼为教室,四楼、五楼为实训室;大楼除通常用的信息网络和语音电话外,在出入口、楼梯口、走廊和实训室安装了网络监控点,每层楼安装两个网络考勤点,该大楼的信息点的种类和数量如下表所示5. XX医院网络规划与设计2人6. XX社区网络规划与设计2人7. 其它单位网络组网方案设计2人8. 网络应用服务器的搭建2人1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在虚拟机环境下2DNS、DHCP服务器3邮件服务器4P2P服务器5防火墙6VPN远程访问、远程管理参考资料:1.Winsock编程2.Winpcap编程3.Windows DDKDriver Development Kit编程机制;4.NDISNetwork Device Interface Specification提供的库函数5.Java网络编程基础(1)Internet地址操作(2)URL和URLConnection(3)套接字ServerSocket和Socket编程(4)JMail包6.组网技术7.网络技术与组网工程参考教材:1 吴功宜.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计算机课程设计与综合实践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络编程实用教程第2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windows网络与通信程序设计第二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适合高手5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CCNA ——路由协议和概念6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CCNA ——LAN交换和无线。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6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6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一、实验内容IPV4协议实验六: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二、实验原理一. 进程到进程的通信在学习UDP协议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主机到主机的通信和进程到进程的通信,以及这两种通信之间的区别。

IP协议负责主机到主机的通信。

作为一个网络层协议,IP协议只能把报文交付给目的主机。

这是一种不完整的交付,因为这个报文还没有送交到正确的进程。

像UDP这样的传输层协议负责进程到进程的通信。

UDP协议负责把报文交付到正确的进程。

下图描绘了IP协议和UDP协议的作用范围。

图6-1 UDP与IP的区别1. 端口号在网络中,主机是用IP地址来标识的。

而要标识主机中的进程,就需要第二个标识符,这就是端口号。

在TCP/IP协议族中,端口号是在0~65535之间的整数。

在客户/服务器模型中,客户程序使用端口号标识自己,这种端口号叫做短暂端口号,短暂的意思是生存时间比较短。

一般把短暂端口取为大于1023的数,这样可以保证客户程序工作得比较正常。

服务器进程也必须用一个端口号标识自己。

但是这个端口号不能随机选取。

如果服务器随机选取端口号,那么客户端在想连接到这个服务器并使用其服务的时候就会因为不知道这个端口号而无法连接。

TCP/IP协议族采用熟知端口号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每一个客户进程都必须知道相应的服务器进程熟知端口号。

UDP的熟知端口号如下表所示:表6-1 UDP的熟知端口号在一个IP数据包中,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起着不同的寻址作用。

目的IP地址定义了在世界范围内惟一的一台主机。

当主机被选定后,端口号定义了在这台主机上运行的多个进程中的一个。

2. 套接字地址一个IP地址与一个端口号结合起来就叫做一个套接字地址。

客户套接字地址惟一地定义了客户进程,而服务器套接字地址惟一地定义了服务器进程。

要使用UDP的服务,就需要一对套接字地址:客户套接字地址和服务器套接字地址。

客户套接字地址指定了客户端的IP地址和客户进程,服务器套接字地址指定了服务器的IP地址和服务器进程。

udp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

udp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

udp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
《UDP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UDP协议的实验,加深对计算机网络中传输层协议的理解,
掌握UDP协议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二、实验环境
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服务器和一台客户端,它们通过局域网连接,并且安装了
相应的网络调试工具和UDP通信软件。

三、实验内容
1. UDP协议的特点
UDP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协议。

它不需要建立
连接,也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顺序性,因此传输效率较高。

2. UDP协议的优缺点
优点:UDP协议的头部开销小,传输效率高;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视频会议、在线游戏等。

缺点:UDP协议不提供可靠性保证,容易丢包;不支持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
对网络负载和稳定性要求较高。

3. UDP协议的适用场景
UDP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数据量较小、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应用场景,如音频、视频的实时传输,以及一些简单的网络通信协议。

四、实验结果
通过对UDP协议的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UDP通信,
实时传输了一些简单的文本数据,并观察到了UDP协议的特点和优缺点。

五、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UDP协议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对于今后的网络应用开发和调试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六、实验感想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层协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增强了我们对网络通信技术的兴趣,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利用java实现UDP协议实现UDP协议系别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4110415姓名张振指导教师王聪xx年7月4日1、需求分析程序是如何通过网络进行相互通信的呢?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用物理链路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就形成网络。

通信是人与人之间同过某种媒体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

网络通信一般指网络协议。

当今网络协议有很多,其中基本最常用的就是TCP/IP 协议族。

UDP协议就是属于TCP/IP协议族中的协议。

在网络中它与TCP协议一样用于处理数据包。

在OSI模型中,UDP协议在第四层传输层,处于IP协议的上一层。

与TCP相比,UDP有不提供数据报分组、组装和不能对数据包的排序的缺点,也就是说,当报文发送之后,是无法得知其是否安全完整到达的。

本文利用Java语言网络编程的思想,编写UDP协议程序,实现UDP协议在网络中所要完成的功能。

在Java语言为实现程序的相互通信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抽象应用程序接口(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这类应用程序接口被称为套接字(sockets)。

因此,本文UDP协议的编程所需要用到的接口就是套接字。

2、实验环境开发环境: 个人PC+win8、1+myeclipse103、实验原理以及相关内容3、1 UDP简介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中文全称是用户数据包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

在网络中它与TCP协议一样用于处理数据包。

在OSI模型中,UDP协议在第四层传输层,处于IP协议的上一层。

与TCP相比,UDP有不提供数据报分组、组装和不能对数据包的排序的缺点,也就是说,当报文发送之后,是无法得知其是否安全完整到达的。

UDP用来支持那些需要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网络应用。

包括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内的众多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应用都需要使用UDP协议。

3、2 使用UDP原因UDP协议从问世至今已经被使用了很多年,虽然其最初的光彩已经被一些类似协议所掩盖,但是即使是在今天,UDP仍然不失为一项非常实用和可行的网络传输层协议。

这是因为UDP 有以下特点:(1)UDP是一个无连接协议,传输数据之前源端和终端不建立连接,当它想传送时就简单地去抓取来自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尽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网络上。

(2)由于传输数据不建立连接,因此也就不需要维护连接状态,包括收发状态等,因此一台服务机可同时向多个客户机传输相同的消息。

(3)UDP信息包的标题很短,只有8个字节,相对于TCP的20个字节信息包的额外开销很小。

(4)吞吐量不受拥挤控制算法的调节,只受应用软件生成数据的速率、传输带宽、源端和终端主机性能的限制。

(5)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因此主机不需要维持复杂的链接状态表(这里面有许多参数)。

(6)UDP是面向报文的。

发送方的UD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给IP层。

既不拆分,也不合并,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因此,应用程序需要选择合适的报文大小。

3、3 UDP套接字UDP协议提供了一种不同于TCP协议的端到端服务。

实际上UDP协议只实现两个功能:(1)、在IP协议的基础上添加了另一层地址(端口);(2)、对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数据错误进行了检测,并抛弃已经损坏的数据。

由于其简单性,UDP套接字具有一些与我们之前所看到的TCP套接字不同的特征。

例如,UDP套接字在使用前不需要进行连接。

TCP协议与电话通信相似,而UDP协议则与邮件通信相似:你寄包裹或信件时不需要进行“连接”,但是你得为每个包裹和信件指定目的地址。

类似的,每条信息(即数据报文,datagram)负载了自己的地址信息,并与其他信息相互独立。

在接收信息时,UDP套接字扮演的角色就像是一个信箱,从不同地址发送来的信件和包裹都可以放到里面。

一旦被创建,UDP套接字就可以用来连续地向不同的地址发送信息,或从任何地址接收信息。

UDP套接字与TCP套接字的另一个不同点在于他们对信息边界的处理方式不同:UDP套接字将保留边界信息。

这个特性使应用程序在接受信息时,从某些方面来说比使用TCP套接字更简单。

最后一个不同点是,UDP协议所提供的端到端传输服务是尽力而为(best-effort)的,即UDP套接字将尽可能地传送信息,但并不保证信息一定能成功到达目的地址,而且信息到达的顺序与其发送顺序不一定一致(就像通过邮政部门寄信一样)。

因此,使用了UDP套接字的程序必须准备好处理信息的丢失和重排。

4、实验内容4、1 流程图UDP应用程序原理图UDP应用程序流程图4、2 实例解析3、3、1 UDP服务器端UDP服务器要执行以下三步:(1)、创建一个DatagramSocket实例,指定本地端口号,并可以选择指定本地地址。

此时,服务器已经准备好从任何客户端接收数据报文。

(2)、使用DatagramSocket类的receive()方法老接收一个DatagramPacket实例。

当receive()方法返回时,数据报文就包含了客户端的地址与端口,这样我们就知道回复信息该发送到什么地方。

(3)、使用DatagramSocket类的send()和receive()方法发送和接收DatagramPacket实例,进行通信。

//服务器类UDPServerBean、javapackage UDP;import java、io、*;import java、net、*;public class UDPServerBean {private DatagramSocket dSocket;private int ClientPort;private intServerPort;private InetAddress ServerIP;private InetAddress ClientIP;private String content;// 无参构造函数public UDPServerBean()throws SocketException,UnknownHostException {ClientPort =1111;ServerPort =1001;content = "";ClientIP = InetAddress、getLocalHost();ServerIP = InetAddress、getLocalHost();dSocket = newDatagramSocket(ServerPort);}// 信息发送函数,将接收到的信息发回给用户public void sendToClient()throws IOException{byte[] Buffer = ("服务器已经收到:\n "+content)、getBytes(); // 将要发送的信息给Buffer变量DatagramPacket dPacket = newDatagramPacket(Buffer,Buffer、length,getClientIP(),getClientPort()); //创建DatagramPacket对象dPacket,并设置客户机的IP地址与端口号dSocket、send(dPacket); //发送信息}// 以下全是UDPServerBean类的各个成员变量的get和set方法public InetAddress getServerIP(){return ServerIP;}public void setServerIP(InetAddress serverIP)throws Exception {ServerIP = serverIP;}public DatagramSocket getdSocket(){return dSocket;}public voidsetdSocket(DatagramSocket dSocket){this、dSocket = dSocket;}public int getClientPort(){return ClientPort;}public void setClientPort(int clientPort){ClientPort = clientPort;}public int getServerPort() {return ServerPort;}public void setServerPort(int serverPort)throws SocketException {ServerPort =serverPort;}public String getContent(){return content;}public void setContent(String content){this、content = content;}public InetAddress getClientIP(){return ClientIP;}public voidsetClientrIP(InetAddress clientIP){ClientIP = clientIP;}}//服务器端代码,UDPServer、javapackage UDP;import java、awt、*;import java、awt、event、*;import java、io、*;import java、net、*;import javax、swing、*;public class UDPServer extendsJApplet{private UDPServerBean server;private Thread thread;private JTextField jtf_ServerPort = new JTextField(10);private JButton jbt_Strat = new JButton("启动");private JButton jbt_Exit= new JButton("退出");private JTextArea jta_Server = new JTextArea();public UDPServer(){JPanel jplServer11 = new JPanel();jplServer11、add(new JLabel("服务器端口:"));jplServer11、add(jtf_ServerPort);JPanel jplServer21= new JPanel();jplServer21、add(jbt_Strat);jplServer21、add(jbt_Exit);JPanel jplServer0= newJPanel();jplServer0、setLayout(newGridLayout(2,1));jplServer0、add(jplServer11,BorderLayout、NORTH);jplServer0、add(jplServer21);add(jplServer0,BorderLayout、NORTH);add(new JScrollPane(jta_Server),BorderLayout、CENTER);// 使用线程thread = new Thread(newRunnable(){public void run(){receiveForemClient(); //调用发送函数 }});//启动按钮事件jbt_Strat、addActionListener(newActionListener(){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int serPort = Integer、parseInt(jtf_ServerPort、getText()); // 从jtf_ServerPort文本区中取服务器的端口号try {server = new UDPServerBean(); //创建服务器UDPServerBean的类对象server、setServerPort(serPort); //将取得的服务器端口serPort给server对象jta_Server、setText("设置服务器端口为 "+jtf_ServerPort、getText()+" ,服务器开启、、、\n"); // 将服务器端设置好的信息显示在jta_Server文本域中thread、start(); //启动线程} catch (SocketException e2){e2、printStackTrace();}catch (UnknownHostException e1){e1、printStackTrace();} catch (Exception e1){e1、printStackTrace();}}});// 退出按钮的触发事件jbt_Exit、addActionListener(new ActionListener()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System、exit(0);}});}// 接收客户端的信息,并将接收到的信息发回给客户机public void receiveForemClient(){String rec_str = null;byte[] Buffer = new byte[1024]; try {server、setdSocket(newDatagramSocket(server、getServerPort(),server、getServerIP())); // server对象调用setdSocket()函数,创建新Socket对象(此时服务器端口号为设定的端口号)} catch (SocketException e){e、printStackTrace();}DatagramPacket dPacket = new DatagramPacket(Buffer,Buffer、length); //创建DatagramPacket对象dPacketwhile(true){ // 用循环监听信息接收try {server、getdSocket()、receive(dPacket); //接受信息,将接收到的信息存放在dPacket对象中rec_str = newString(dPacket、getData(),0,dPacket、getLength()); //取出dPacket对象中接收到的信息server、setClientPort(dPacket、getPort()); // 将dPacket对象中包含的客户机的端口号给server对象 server、setClientrIP(dPacket、getAddress());// 将dPacket对象中包含的客户机的IP给server对象 server、setContent(rec_str); // 将接收的信息给server对象jta_Server、setText(jta_Server、getText()+"收到IP地址为"+server、getClientIP()+",端口为 "+server、getClientPort()+" 的客户机的信息有:\n "+rec_str+"\n");// 将客户机的信息与接收的信息显示在jta_Server文本域中server、sendToClient(); //将信息发送回去} catch (IOException e){e、printStackTrace();}}}}UDP客户端UDP客户端首先向被动等待联系的服务器端发送一个数据报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