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2)讨论:这些电器的各部分哪些是用导体材料做成的?哪些是用绝缘材料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插座中的铜片是导体,胶木外壳是绝缘体。胶木外壳是为了防止其他物体与插座中铜片接触而发生漏电事故。
②灯座外面的胶木是绝缘体,其余部分是导体。绝缘体可防止其他物体与通电部分导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鸟类,知道鸟也是脊椎动物,并且通过探究鸽子的羽毛,探究各种鸟的喙和足的特点,明白鸟的羽毛、喙、足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是鸟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一种结果。
?板书设计】
3、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点
研究鸽子的羽毛
观察鸟的喙
观察鸟的足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4
1、出示鸽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师引导:在鸟类中,鸽子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常常被人们看作是和平的象征,又是蓝天信使,能够为人们送信。今天我们要来探究的是鸽子羽毛的特点。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进展进行调整,以确保他们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在编写教案时,我们应该明确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我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预测,并说出依据;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在连接电路时,为什么总要先把导线两端的橡胶皮或塑料皮剥掉或把油漆刮掉后才连接呢?
2、学生回答
3、学生观察:看课本第22页上图,提问:
(1)这些导线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铜、铝等)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走进大自然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引入自然的话题,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资源。
2. 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心得和感受。
教学活动:1. 开场活动: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2. 户外观察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自然资源。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观察心得和感受,分享给其他同学。
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学生记录自己的观察心得,评估对自然的理解和感受。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分享的质量。
第二章:探索物质世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特性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物质世界的话题,引导学生观察常见的物质。
2. 进行物质特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实验观察和结论。
教学活动:1. 开场活动:展示物质变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兴趣。
2. 实验活动:让学生参与物质特性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实验观察和结论,分享给其他同学。
教学评价:1. 实验记录:学生记录自己的实验观察和结论,评估对物质特性的理解和认识。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分享的质量。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科学的关注和探索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生活中的科学话题,引导学生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
2. 进行生活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的科学原理。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实验观察和结论。
教学活动:1. 开场活动: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生活科学的兴趣。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
整
第一课:观察动植物
教学目标
- 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学会观察、比较不同动植物的特点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
教学内容
1. 动植物的基本特征
- 动物:有机体结构、运动能力
- 植物:有机体结构、光合作用
2. 动植物的分类
- 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 植物:种子植物、无种子植物
3. 动植物的观察
- 观察不同动物的外形、行为特点
- 观察不同植物的叶子、花朵等特征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动植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观察的愿望
2. 讲解:向学生介绍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让他们了解不同动植物的特点
3.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动植物的观察实验,让他们亲自观察、比较不同动植物的特征
4.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归纳总结动植物的分类规律、特征等
5. 练检测:布置相关的练题,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6. 课堂小结:复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资源
- 动植物图片
- 观察实验材料(不同动植物样本、放大镜等)
- 练题
教学评价
- 观察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表现
- 练题的正确率和问题解答情况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 带领学生参观动植物园,进一步拓展他们对动植物的了解。
四年级上册科学新苏教版教案(精选8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新苏教版教案(精选8篇)四年级上册科学新苏教版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2、能认识我们身边的导体和绝缘体。
3、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本课时的重点为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并总结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难点为判断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材料是否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教学准备课件、电路检测器、20种以上的材料、检测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教师出示未连接好的电路检测器,问学生这是什么?2、学生汇报。
3、让一名学生连接好电路检测器,使小灯泡发光。
4、教师介绍电路检测器,并把电线的两端包着塑料的地方连接起来,问学生小灯泡为什么不亮?学生回答。
5、教师出示一根铁棒,把它接到电路检测器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这个实验让一名学生来做。
但这个实验在另一个有问题的电路检测器中来做,小灯泡肯定不会亮,这时让学生推测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再连接到完好的电路检测器中。
学生推测。
6、教师小结:研究中预先测试检测工具是否有问题,是实验前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二)新课呈现1、教师出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2、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20种材料来检测它们是否导电,但检测之前我们首先来制定一个“我们的研究计划”,(教师提醒同学们今天的研究计划不用手写,小组讨论后口述一下,研究计划就是我们怎样来检测,以及具体的人员分工。
)3、学生小组讨论研究计划,并汇报。
4、教师提醒检测的方法:预测——检测——再检测——判断,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再次检测,指名学生回答。
5、小组开始检测20种材料否导电,并做好检测记录单。
6、如果学生做的比较快,鼓励他们检测身边的材料是否导电。
7、检测完后,学生汇报检测结果,其他小组有质疑的随时提问。
其他小组汇报时说他们和汇报了的小组不一样的地方。
8、教师提问:有的小组检测了手指,小灯泡不亮,有问题吗?学生讨论回答。
9、教师讲解人体和大地以及湿抹布都是导体,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测量与比较课时一课题:认识长度目标:- 理解长度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能够使用非标准单位比较长度活动:1. 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不同长度的物体2. 学生使用纸条或其他非标准单位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并记录结果3. 学生讨论比较结果,并得出一些规律4.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一些常见物体的相对长度课时二课题:认识容量目标:- 理解容量是物体可以容纳物质的大小- 能够使用非标准单位比较容量活动:1. 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不同,了解的容量概念2. 学生使用非标准单位(如勺子、杯子等)比较不同的容量,并记录结果3. 学生根据比较结果,总结出一些的相对容量大小课时三课题:认识温度目标:- 理解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指标- 能够使用非标准单位比较温度活动:1. 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不同温度的物体,了解温度的变化2. 学生使用手触摸物体,比较不同物体的温度,并记录结果3. 学生根据观察和比较结果,总结出一些物体的相对温度程度课时四课题:认识重量目标:- 理解重量是物体对地球引力的表现- 能够使用非标准单位比较重量活动:1. 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不同重量的物体,了解重量的概念2. 学生使用手提物体,并尝试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记录结果3. 学生根据体验和比较结果,总结出一些物体的相对重量程度课时五课题:测量长度目标:- 掌握使用标准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能够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活动:1. 学生研究使用标准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进行测量2. 学生使用标尺等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结果3. 学生交流并比较测量结果,讨论出可能的误差原因4. 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第二单元科学观察与实验(略)。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认识科学实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和工具。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2. 注意事项:安全操作、正确使用仪器、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3. 简单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放大镜、显微镜、温度计、天平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
2. 示范设计实验,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4. 讲解注意事项,并进行安全操作演练。
5.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和工具,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
2. 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是否合理。
第二章:探索自然界的规律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如四季变化、白天黑夜的交替等。
2. 学会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四季变化的规律:春天的植物生长、夏天的炎热天气、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寒冷。
2. 白天黑夜的交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其他自然现象:雨雪的交替、鸟类的迁徙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提出问题。
2. 讲解自然界的规律,并解释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3. 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实践活动。
4.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自然现象的意义和影响。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是否准确。
2. 评估学生对自然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三章:水的特性和运用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特性和运用,如水的溶解性、蒸发、沸腾等。
2. 学会进行水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水的溶解性:溶解其他物质的能力。
2. 蒸发: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3. 沸腾: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快速过程。
4. 水的运用:清洁、灌溉、发电等。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10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活动与健康第一课时:学会观察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惯;- 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观察器材。
教学重点:- 学会仔细观察,发现身边的事物;- 研究使用常见的观察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教学准备:- 观察器材:显微镜、放大镜;- 相关实物:昆虫标本、植物标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2. 介绍观察的意义和方法,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
3. 示范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进行观察,让学生亲自尝试。
4. 提供昆虫标本和植物标本,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5. 结束本节课,总结研究内容。
教学延伸:-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寻找不同的观察器材,如放大镜、望远镜等,并观察周围的事物,记录自己的发现。
第二单元:物质与能量第一课时:认识物质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常见的物质;- 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辨认常见的物质;- 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物质样本:水、纸张、铁钉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物质样本的特征。
3. 提问学生,根据特征将物质进行分类。
4. 给出物质分类的基本规则,让学生进行分类练。
5. 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展示学生正确分类的例子。
教学延伸:-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或厨房,观察更多的物质样本,并鼓励学生进行分类实践。
...第六单元:夏季与冬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难点
情感教育、制定分类标准并进行分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动物的运动
2.模仿动物的运动
3。按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4。进一步搜集动物运动速度的资料
T:上节课,让同学们收集观察各种动物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各小组交流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
二、在图上找位置——欢迎你到我家来。(出示深圳地图)
1、请每位同学找到自己学校和自己家的具体位置。
2、通过观察地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学生会讨论关于方位描述、比例尺、图形符号等方面的问题。)
三、分析我校校园的地图。
会制定简单的活动计划。
2.根据自己的计划或方案,制作出沙盘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与小组同学有效地进行分工合作。
2.能与其他小组交流评价各组的活动结果,并分析成败的原因。
关心校园环境,愿意设计新校园
[科学知识]
能在沙盘中摆出自己学校各种设施的位置。
个人批注
教学重点
1能根据学校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画出自己学校的平面示意图。
1.运动着的世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物体运动方式资料的能力,认识世界是运动的。2.培养学生讨论、表述的能力和能倾听同学观点。3.科学的学习态度,认真搜集、整理、制作资料。(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个人批注
重点难点
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一杯水、空杯、染料、香水、多媒体
教学方法
老师:出示挂图指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启示
学生:实验1
手握鸡蛋握不破
实验2
纸条(树叶)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仿生学方面的发明设想。
三、启发学生根据上述发明创造的原理,提出一些仿生方面的发明设想。
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设想
老师:对学生的设想进行评价
5、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能选择参照物,并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前后、左右、远近、东西、南北等)。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了解两个名词:心率、呼吸频率。
三、小组活动:测量每位同学的心率和呼吸频率。
注意:分工合作,看哪组做得既快又好。
测量在安静状态下的情况,不要故意做深呼吸等。
及时做好记录。
四、讨论小结。根据同学们测量的结果发现:......
五、全班集体活动,根据老师拍手的节奏原地跳或跑步。两分钟后赶紧测量此时的心跳,并进行记载。自己重复活动,测量运动后呼吸的频率,并进行记载。
教学准备
各种小物件(尺子、笔、塑料块、小木块、小球、书等等)、红色小方块、地形图。
教学过程
一、在校园内开展找红色小方块的比赛。
每组分发一张标有红色小方块位置的校园地图,同学们根据地图的指示在规定时间内分散到校园各个角落寻找红色小方块,老师做计时工作,看哪个组最快最准
准备工作:
1、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
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从常见现象认识物质在运动
2.从微观现象认识物质在运动
3。从宏观现象认识物质在运动
4。进一步搜集有关运动的资料
5.整理资料
T:课前,同学们收集了物体运动及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小组交流实例,并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S:小组汇报。
T:你是怎样知道的。(观察、查资料)
2根据自己的计划或方案,制作出沙盘模型。
教学难点
1能与其他小组交流评价各组的活动结果,并分析成败的原因。
2关心校园环境,愿意设计新校园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提问
引入
你见过沙盘模型吗?
沙盘模型是怎样制作的?
2、活动1制定计划
做校园沙盘模型
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画图
3、活动2分小组制作沙盘
4、按计划制作沙盘活动交流体会
讨论:这空杯是静止还是运动的?
S:两种观点。
T:说一说,为什么这空杯是静止的?(位置方向不变)
说一说,为什么这空杯是运动的?(宇宙运动资料。)
说明什么?
T:多媒体演示教师查的资料。
指导学生查找搜集资料。
(网络资源、书籍、直接观察、电视、询问长辈、同学交流)
2动物运动会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动物运动方式、运动速度资料的能力,认识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同,模仿体验动物肢体运动的过程及生理的变化。2.培养学生交流、表述、评价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3.给动物制定分类标准并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电化教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1:荡秋千
1、活动目标:
A、能对有关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提出问题。
B、能以不同的物体为参照物判断人或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C、在交流讨论中,能够认真地倾听别人的想法。
D、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活动过程:
A、引入问题:我们坐在行驶的车里观察车外的景物,会有什么发现?
4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方位问题。
5能够找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帮助人们准确确定物体位置的实例。
个人批注
教学重点
1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2如何确定一个物体地位置
教学难点
1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方位问题
2理解参照物,学会如何用参照物确定被研究物体地位置。
实验法
教学准备
胶水、剪刀、木料、细绳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活动1
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是怎样联系。
二、设计
选用那些材料,使用那些工具。画图
三、制作
分小组制作小吊车
四讨论交流
小吊车的臂是怎样工作的?
五发现归纳
活动2收和放推断人和动物的肢体是怎样运动的?
六交流总结
把自己的推想画出来。
4小吊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T:各小组模仿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说一说模仿动物时哪个部位用力大?哪个部位比较发达?各组评出超级模仿秀。
S:学生活动、评价。
T:模仿动物时,发现动物有几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S:学生归纳小结。
T:按动物的运动方式对动物分类,可分哪几类?
S:爬行、游泳、跳跃、飞行等。
T:讨论:还能用哪些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学生制定标准比较难,举例引导学生)
个人批注
教学重点
能选择参照物,并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方位问题。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准备
各种小物件(尺子、笔、塑料块、小木块、小球、书等等)、红色小方块、地形图。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记忆游戏。
1、每组分发一些小物件(用小塑盒装好)。在10秒钟内尽可能地记住桌上的物件的位置。转过身去,由另一同学迅速改变桌上物体原来的位置,再转回来,说出桌上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不要打扰其他班上课。
3、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在小方块旁边标明距离。学生根据比例尺进行推算。
二.小结,公布比赛结果。
每人画一张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画在19页)
三、1让学生说清身边物体地位置开始,由近及远、由校园扩展到生活
2参照物、方向、距离三者缺一不可。
6、做沙盘
一、教学目的
[科学探究]
1.能根据学校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画出自己学校的平面示意图。
3、科学知识目标:
能从位置、方向和快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F、小结: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物体的运动状况也不一样。所以,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一定要说明理由。
G、依照上面的活动,分析戴帽子同学的运动情况。(书上3幅画)
H、教师说出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提出:以什么为参照物,“竹排”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时,“青山”是运动的?
二、活动2:分析电扇工作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
C、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所需要时间的关系。
D、能通过实验小探究不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E、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
2、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A、能够主动地通过多次测量,如实记录所获得的相关数据。
B、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探究小车运动的情况,愿意把小组让小车跑得更快的方法告诉给其他组。
1、活动目标:
A、能用参照物、位置改变等概念去分析电扇各部分的运动状态。
B、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C、能用相对运动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物体的运动状态。
8、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A、能用两种方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与慢程度。
B、能用简单工具测量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B、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假如你站在路边,你认为这些房屋和树木还是运动的吗?
C、一个物体到底是动的还是静的,主要看参照物,参照物选得不一样,这个物体的状态也就不一样。
D、活动“荡秋千判断:秋千上女同学坐在男同学对面不动,秋千上女同学说对面的男同学对于自己是静的还是动的?
E、判断地面上的同学说:秋千上的同学对于自己是静的还是动的?
T:讨论: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
S:两种观点。
T:说说理由。
T:出示一瓶香水开盖过一会。
嗅到什么?
讨论:为什么能嗅到香味还是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