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天葵的栽培管理要点
大棚紫背天葵栽培技术

大棚紫背天葵栽培技术紫背天葵,又名红背菜、紫背菜、血皮菜、观音苋、两色三七草等,是菊科三七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原产我国南部地区,在广东、福建、江西、四川、海南、台湾等地仍能发现野生种群,在我国及日本长期作为半驯化野菜进行栽培。
紫背天葵一般取其顶部10cm左右的嫩梢作蔬菜食用,可凉拌炒食,还可作汤及下火锅等,其风味特别、口感润滑,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还含有较多的黏液蛋白、必需氨基酸、多糖、黄酮、花青素、生物碱等功能成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具有降血糖和血脂、调节免疫力、抗肿瘤、抗菌消炎、提高造血功能、抗氧化、抗衰老等多种保健功能,是近年来才开始兴起的药食同源蔬菜,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是一种值得发展推广的高档营养保健绿叶蔬菜。
1 品种类型目前,我国各地栽培的紫背天葵品种大多为野生资源驯化而来,虽然有较好的营养食用和药用保健价值,但由于在食用时略有土腥味一直未能普及推广。
近年来,以紫背天葵为亲本材料,与同属的野菜(如白背天葵等)杂交,已培育出口感较好的品种,紫背天葵才成为大众消费的蔬菜得以推广。
生产上应选择分枝强盛、抗逆抗病、适口性好且既耐高温又较耐低温的品种栽培,以保证四季生产,周年供应。
根据植株茎叶颜色差别,紫背天葵又分为紫茎红背叶种和紫茎绿背叶种两大类。
①紫茎红背叶种紫茎红背叶种的天葵叶背、茎及新芽叶片均为紫红色,随着茎的成熟,渐变成绿色。
按照叶片大小,紫茎红背叶种天葵可分为小叶种天葵和大叶种天葵。
小叶种叶片小,黏液少,节间长,较耐寒冷,适于冬季较为冷凉的区域栽培; 大叶种叶大而细长,先端尖,黏液多,节间较长。
②紫茎绿背叶种紫茎绿背叶种的天葵下部茎秆呈浅紫红色,节间短,分枝性少,叶小、椭圆形、先端渐尖,叶面及叶背深绿色,有短茸毛,黏液少,口感差,但较耐高温、干旱。
近年来,白背天葵也逐步在生产中发展,其营养价值、栽培技术、消费特点与紫背天葵相似。
白背天葵又称富贵菜、白(百)子菜、菊三七、玉枇杷、鸡菜、长命菜等,中药名为白背三七(或白三七草),为菊科三七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紫背天葵怎么种植

紫背天葵怎么种植紫背天葵(Scientific Name:Heliotropium arborescens)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受到许多花卉爱好者的喜爱。
紫背天葵的花朵呈现出紫色或淡紫色,十分美丽,能够增添花园的色彩。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下紫背天葵的种植方法。
1. 紫背天葵的生长环境紫背天葵喜欢温暖、充足阳光的环境,一般可以在春季或秋季进行种植。
在气温较高(20摄氏度以上)的季节,紫背天葵的生长速度更快。
它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高,能够适应多种土质,但最好选择疏松、肥沃的土壤进行种植,以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排水良好的条件。
2. 种子的处理在种植之前,可以对紫背天葵的种子进行处理,以提高发芽率。
可以将种子放在湿润的纸巾中,放入一个密封袋中,放置在室温(20-25摄氏度)下,等待种子开始发芽。
一般来说,种子会在7-14天内发芽。
3. 播种在进行播种之前,可以在种植盆或种植床中铺设适量的腐熟有机肥,以提供丰富的养分。
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上,然后轻轻将土壤覆盖在种子上,保持适度的湿润。
为了保持湿度,可以在播种后覆盖一层湿润的保鲜膜或湿棉布,以防止土壤表面快速蒸发。
4. 养护在播种后的第二天,可以将保鲜膜或湿棉布取下。
为了保持土壤湿润,可以每天喷水一次,但不要过量,以免导致淹水。
同时,要注意控制室内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对幼苗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一般来说,紫背天葵的幼苗在7-10天后会开始出苗。
出苗后,可以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将幼苗移至充足的阳光下,以促进植株的正常生长。
5. 移栽当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可以进行移栽。
选择营养土壤疏松的盆或床进行移栽,将每株幼苗单独移至新的花盆或新的位置。
移栽时要注意保持植株的根系完整,轻轻将幼苗取出,将土壤围绕根系进行移植。
移栽后,要及时浇水,并保持土壤湿润,以确保幼苗的正常生长。
6. 日常管理紫背天葵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光照,因此要选择充足的阳光照射处进行栽培,一般情况下需要每天6-8小时的阳光照射。
延龄草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延龄草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延龄草,又称紫背天葵,是一种常见的室内净化植物。
它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和空气净化功能,因此备受人们青睐。
本文将介绍延龄草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培育和护理这一美丽的植物。
正文:延龄草(Ctenanthe setosa)是一种来自巴西的观赏植物,由于其漂亮的叶片和良好的净化空气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延龄草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培养出健康茂盛的延龄草。
1.种植条件:延龄草适宜生长在半阴湿的环境中,对温度和湿度有着一定的要求。
它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保持在50-70%之间。
因此,在种植延龄草时,可以选择室内半阴的位置,避免暴露在强烈阳光下。
2.土壤选择:延龄草喜欢温暖和湿润的环境,其理想的土壤pH值为5-6.5。
在栽培时可以选择排水性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如泥炭土或腐叶土,并加入一定量的沙子以提高通透性。
3.浇水:延龄草对水分需求较高,但不耐积水。
因此,每次浇水时应保持土壤湿润,但要避免过量浇水导致根部腐烂。
一般来说,每周浇水2-3次,保证土壤保持湿润,但不会积水。
4.肥料施加:延龄草在生长期需要适量的营养物质,可以每月施加一次稀释后的液体肥料,以补充所需的营养成分。
但要注意使用过量的肥料可能导致植物叶片的茂盛而影响整体生长。
5.光照管理:延龄草适合生长在半阴的环境中,不耐强烈的阳光,容易受到日晒伤。
因此,在管理延龄草时,可以选择种植在室内离窗户较远的位置,或者使用遮阳网保护植物免受过多直射阳光的照射。
6.温度和湿度控制:延龄草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保持在50-70%之间。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冬季要避免寒冷和干燥的环境,可以利用加湿器或放置小碟子盛水等方法提高室内湿度。
7.注意虫害防治:延龄草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蚜虫和螨虫的侵害。
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用肥皂水喷洒或者使用合适的杀虫剂来控制虫害,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
紫背天葵日光温室优质栽培措施

紫背天葵日光温室优质栽培措施作者:暂无来源:《吉林蔬菜》 2015年第5期紫背天葵是一种很好的集营养保健价值与特殊风味为一体的高档蔬菜。
每100克叶片中含水分92.79克、粗脂肪0.18克、粗蛋白2.11克、粗纤维0.94克、维生素A5644国际单位、维生素B10.01毫克、维生素B20.13毫克、维生素C0.78毫克、钾136.41毫克、钙89.66毫克、铁1.61毫克、磷18.73毫克、烟酸0.59毫克。
鲜嫩茎叶和嫩梢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还含有黄酮苷等。
据测定,每100克干物质中含钙1.4~3.0克、磷0.17~0.39克、铜1.34~2.52毫克、铁20.97毫克、锌2.60~7.22毫克、锰0.47~14.87毫克。
具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等功效,对肿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在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日光温室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周年生产供应。
1 育苗紫背天葵很少结子,茎节易生不定根,在生产上,一般采用扦插育苗方式。
截取中上部嫩茎梢,并剪成长10厘米的节段,按株行距20厘米扦插于育苗畦中,并浇透水,经过14~21天扦插苗生根成活。
2 定植在日光温室全年均可栽植,以春、秋两季最为适宜。
定植前,撒施土杂肥5000千克/亩,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0千克/亩,耕翻深30厘米,做成宽1.2米的南北向畦,畦面平整无坷垃,畦埂硬实,在畦内按40厘米×40厘米规格刨埯,种植量为4000株/亩左右,栽后浇水。
3 田间管理3.1 冬、春季管理:紫背天葵性喜温暖,耐热畏寒,怕霜冻,生长适温在20~30℃。
10月下旬,即应盖好棚膜,上好草苫,此时气温不是很低,白天可以大通风,夜间关闭风口;11月中下旬,夜间加盖草苫;深冬季节,草苫适当晚拉和早盖,晴天中午短时通风;立春之后。
随外界气温升高,逐渐加大通风量,3月底撤除草苫。
深冬及早春低温季节,掌握不旱不浇、浇小水的原则,结合浇水少量冲施速效肥,并应用植物动力2003的1000倍液或爱多收4000~6000倍进行叶面施肥。
【优良特菜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特菜品种

【优良特菜品种及其栽培技术】特菜品种紫背天葵栽培技术紫背天葵又名紫背菜、红背菜、血皮菜等,为菊科三七草属宿根常绿草本植物。
它分布在我国南方温暖湿润地区,适应性广,栽培容易,营养丰富,食用方便。
其茎叶质地柔软嫩滑,具有特殊的风味,可凉拌、做馅、用来炒蛋、糖醋腌渍或作涮火锅的配菜。
它含有丰富的铁素、维生素A、黄酮类化合物以及作为酶的活化剂锰元素等,具有较高的保健药用价值,长期食用能活血止血、解毒消肿,对痛经、血崩、咯血、创伤出血、溃疡久不收口、支气管炎、盆腔炎等有一定的疗效,同时还有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作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
其茎紫红色,叶背紫色,花黄色,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因此是一种集莱用、药用、观赏于一体的优良特菜品种。
一、特征特性植株直立,丛生状,株高60~90厘米。
茎光滑无毛,分枝性强,紫红色或绿色,茎节处易发生不定根,可进行扦插繁殖。
食用部分为茎的先端嫩茎和嫩叶。
嫩茎含有一定的黏液,略有土腥味。
叶互生,长卵状宽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成耳状,叶缘有浅锯齿;叶长10~16厘米、宽4~6厘米、厚1毫米,稍肉质,叶面光滑有蜡质,正面深绿色或略带紫色,背面紫色或淡紫色;叶柄短,紫红色,上部叶几乎无柄。
花橙黄色,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数个花序排列成疏散的圆锥状或伞房状花序;花序柄细长;花为管状两性花,在浙江南部地区10~12月开花,一般不能结籽。
紫背天葵喜温暖润湿的气候,耐高温多雨,也耐干旱,但不耐寒。
生长适温为20~25℃,温度在10℃以下时停止生长,遇霜冻即全株凋萎。
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健壮,也较耐阴。
在北方地区,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旺盛;在南方地区保护地中,可周年生长。
其不择土壤,较耐瘠薄。
为了获得优质高产,以选择肥沃的壤土种植为宜。
二、品种类型紫背天葵有红叶种和紫茎绿叶种两类。
红叶种叶背和茎均为紫红色,新芽叶片也为紫红色,随着茎的成熟,逐渐变成绿色。
根据红叶种叶片的大小,又可分为大叶种和小叶种:大叶种叶大而细长,先端尖,黏液多,叶背、茎均为紫红色,茎节长;小叶种叶片较少,黏液少,茎紫红色,节长,耐低温,适于冬季较冷的地区栽培。
陕西关中地区紫背天葵栽培技术

陕西关中地区紫背天葵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紫背天葵的形态特征、药用价值和生态习性,总结了陕西关中地区紫背天葵栽培管理技术,包括繁殖方法、整地做畦、施基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母株的保存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紫背天葵;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陕西关中地区紫背天葵(Gynura bicolor DC)为菊科三七草属多年生宿根常绿草本植物,又名补血菜、土三七、两色三七草、红背菜等。
紫背天葵原产于我国南方地区,西安市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2010年从南方引进,经过5年多的栽培试验,已成功种植。
紫背天葵营养丰富,品质柔嫩,风味独特,而且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并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作用,市场前景看好。
加之,紫背天葵抗逆性强,耐高温、耐旱、耐瘠薄,栽培简单容易,整个生长期病虫害少,是一种经济效益较好的无公害高档药膳同用植物,既可入药,又是良好的保健蔬菜。
1 特征特性1.1 形态特征及药用价值紫背天葵属多年生宿根草本,全株肉质,植株的高度为30~60 cm,分枝旺盛。
根系发达,侧根较多,根再生较容易。
茎直立,近圆形,基部稍带木质,绿色,略带浅紫色。
嫩茎紫红色,叶互生,呈长卵圆形,边缘有锯齿,被绒毛。
叶面绿色略带紫色,叶背面紫红色,表面蜡质有光泽。
顶端尖,叶柄短或无柄,叶肉较肥厚,叶脉明显,在叶背突起。
顶生或腋生头状花序,在花梗上呈伞状排列,两性花,黄色或红色,果实为瘦果[1-2]。
紫背天葵茎叶中富含造血功能的铁元素V A原、黄酮类化合物与酶化剂锰元素,对儿童和老人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特别是紫背天葵中富含黄铜苷成分,可以延长VC的作用,减少血管紫癫。
紫背天葵可提高抗寄生虫和抗病毒能力,对肿瘤有一定预防作用;还具有较强的降血压、降血脂、抑制糖尿病和缺铁性贫血等病症的保健功效,在中医治疗上更是把紫背天葵作为一种补血的良药,适宜产后妇女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
1.2 生态习性紫背天葵抗逆性强,喜温暖的气候条件。
绿色保健蔬菜紫背天葵栽培技术

绿色保健蔬菜-紫背天葵栽培技术紫背天葵,又名观音菜、补血菜,是菊科多年生宿根常绿草本植物,原产我国南部地区,属半野生蔬菜,其嫩茎、嫩叶均可食用。
紫背天葵除含一般蔬菜所具有的营养物质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黄酮苷成分及钙、铁、锌、锰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其中的黄酮苷成分,可以延长维生素C 的作用,有提高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能力,并对肿瘤有一定抗效。
紫背天葵是集菜用、药用、观赏为一体的半栽培种,茎紫红、叶背紫、花黄,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紫背天葵在栽培中病虫害很少,基本不需喷施农药,由于紫背天葵是绿色、药用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种植和销售形势看好。
适宜在农业观光采摘园、家庭农场种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绿色保健蔬菜。
一、紫背天葵的特性紫背天葵全株肉质,根粗壮,植株长势和分枝性强。
叶互生,长卵形,叶缘锯齿,叶面绿色或浓绿色,叶背呈紫色或淡紫色,叶面有蜡质和光泽,叶长约16厘米,宽约4厘米。
茎无毛,有分枝,茎长可达60—90厘米,茎基部随生长而木质化,在植株基部发生大量分枝,成为丛生状;茎节处易发生不定根,可进行扦插繁殖。
紫背天葵抗逆性强,特别耐热,在南方大部分地区能全年正常生长,可周年供应。
在北方地区除严冬进入休眠外,其余时间均能生长。
紫背天葵喜温暖,耐热畏寒,生长适温为16—26℃。
一般在5℃以上时植株不会受冻,气温下降到2℃时,地上部全部冻死,零下3℃时整株全部冻死。
紫背天葵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耐瘠薄,又耐旱,在阳光充足条件下生长健壮,但又较耐阴。
栽培较容易,适于商品性栽培,也适于在庭院种植。
二、紫背天葵栽培技术要点1、地块选择紫背天葵抗逆性极强,耐瘠薄,在北方大棚内一年四季都可栽培,生产基地选择没有污染且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良好的壤土,土壤为微酸性、排灌方便的地块,有利于其丰产。
2、种苗繁育由于紫背天葵很少结籽,茎部容易生不定根,生产上多在春秋季采用扦插育苗繁殖。
紫背天葵及其栽培

紫背天葵及其栽培紫背天葵别名红背菜、观音菜、血皮菜、天青地红、双色三七草和地黄菜等,属菊科,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1.营养与食用紫背天葵以嫩梢和嫩叶作蔬菜,营养丰富,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98克,还含有铜、锰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1、B2等,其中铁含量是大白菜、萝卜和瓜类蔬菜含量的20~30倍,与芹菜等含铁量高的蔬菜相当,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将它作为一种补血的良药,是产后妇女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
紫背天葵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恶性生长细胞有抗效,同时还有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作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
紫背天葵的嫩茎叶质地柔软嫩滑,风味独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集营养保健价值与特殊风味为一体的高档蔬菜。
2.生长特性紫背天葵全株肉质,根系较发达,侧根多,浅生,再生能力强。
株高45~60厘米,分枝性强。
茎近圆,直立,叶背和嫩梢紫红色,叶面绿略带紫色,叶柄短。
头状花序,花黄色,很少结籽。
紫背天葵性喜温暖湿润,生长适温为20~25℃,耐高温多雨,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耐阴、耐旱、耐热、耐瘠薄,但不耐寒,10℃以下生长不良,遇霜冻即全株凋萎。
在南方表现为常绿,可周年露地种植;北方只能在无霜期可露地栽培,但随着保护地的发展,也可实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
紫背天葵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免受农药污染,栽培容易,市场供应期长,可作蔬菜市场的淡季补充品种。
3.栽培技术(1)育苗紫背天葵主要采用无性繁殖,有扦插和分株两种方式,生产上以扦插为主。
扦插四季都可进行,但多在春季4~6月或秋季9~11月进行。
在健壮母株上取嫩茎作插条,截成长约8~10厘米,顶部留3~5片叶,于10毫克/千克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0分钟,斜插于苗床上(可用壤土或细沙土作苗床),入土约2/3,行株距8厘米×6厘米。
插后遮阴保湿,7~10天便可发根成活,18~20天即可移栽。
(2)定植选择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微酸性的壤土为宜,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施腐熟农家肥2000千克作底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背天葵的栽培管理要点
紫背天葵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土三七,原产于我国的南部地区,其嫩梢和嫩叶可供食用,并且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由于紫背天葵在成长过程中尚未发现病虫害,所以属于无公害蔬菜。
紫背天葵
一、紫背天葵的栽培的育苗
紫背天葵的茎节部易生不定根,目前多采用扦插养殖育苗。
春季从健壮的母株上剪取6厘米——8厘米的顶芽,若顶芽很长,可再剪成1段——2段,每段带3节——5节叶片,摘去枝条基部1叶——2叶,插于苗床上,苗床可用土壤,或细沙加草灰,也可扦插在水槽中。
扦插株距为6厘米——10厘为,枝条入土约2/3,浇透水,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保持20℃),经常浇水,经10——15天成活,而后即可带土移植。
在无霜冻的地方,周年可以养殖,在北方应在保护地内育苗。
二、紫背天葵的栽培的定植
应选择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良好的壤土,土壤为微酸性。
每平方米施4.5公斤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深翻,耙平,做成平畦。
三、紫背天葵的栽培的田间管理
灌溉的原则是土壤见干见湿,雨季注意排水防涝,在开始采收后,每采收1次追肥1次。
每平方米施腐熟的人粪尿1.5公斤,
或尿素15克——22克。
四、紫背天葵的栽培的采收
摘取嫩稍长15厘米,先端具5个——6个叶片每一次采收时,在茎基部留2节——3节叶片,使新发生的嫩茎略呈匍匐状,约半月后,又可进行第二次采收。
从第二次采收起茎的基部只留一节,这样可控制植株的高度和株形。
南方地区周年均可收获,北方地区温室生产可周年采收,8月——9月为采收旺季。
五、紫背天葵的栽培的母株的保存
初霜前,在田间选择健壮的植株,截取顶芽,扦插在保护地内,留作母株来年使用。
保护地内的温度应控制在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