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 界 近 现 代 史1

合集下载

世界近代史的相关论文

世界近代史的相关论文

世界近代史的相关论文世界近代史的相关论文篇一《探讨世界近代史的体系问题》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应构建一个与现有体系有所不同的新的世界近代史体系。

钱乘旦提出的“现代化体系”具有很多优长之处。

但是在构建世界近代史体系时,需要注意世界通史的整体性、内容与主题的联系性、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在其内涵的提法和表述上具有一致性,并且应有明确的时间概念和重大历史事件作为世界近代史起始和结束的标志。

关键词:世界近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现代史;现代化体系世界近代史的体系问题,是国内史学界,特别是世界近代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编写世界近代史,或者说以什么作为世界近代史的主题、主线或中心思想,并按这个中心思想将近代时期的世界历史系统地、有机地组合起来。

到目前为止,国内已先后出版了多种《世界近代史》。

这些著作大多作为高校教材使用,内容大同小异,由于主导思想和史实编排的差异,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是不同的体系。

该书是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的组成部分。

这部著作虽说是按照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的观点来编写世界近代史,但仍将世界近代史与资本主义相联系(只是在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并将世界近代史的起点定在1500年,终点则定在1900年。

综合起来看,第一种与第二种起点相同,终点不同;第二种和第三种终点相同,起点则不同。

三种体系的共同点是将世界近代史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只是第三种体系强调世界历史是在近代时期(即资本主义时期)由分散而发展成为整体的。

我们认为,世界近现代史是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时期:近代和现代。

第一个时期的历史是世界近代史,第二个时期的历史是世界现代史。

在我们看来,所谓近代,就是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第一个时期。

现代化过程的第一个时期(世界近代史)开始于工业革命。

这是因为,工业革命使人类开始进入工业社会(或工业经济时代)。

模块六 世界现代史 模块综合复习-2023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模块六 世界现代史 模块综合复习-2023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模块六:世界现代史
易错易混
主题四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1、电子计算机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 及。 2、准确掌握下列组织的英文缩写: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合组织 (APEC),欧洲联盟(EU),联合国(UN). 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两级对峙, 1946年-1991 美苏“冷战” 建立霸权 年
二战后,成为军事、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与苏 联形成两极格局
霸主地位动 1991年 摇
多极化趋势
两级格局瓦解,随着一些国家的强大,霸主地 位动摇,世界多极化方向发展
模块六:世界现代史
罗斯福新政“新”的表现
考点纵横
新的理论和政策 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人物)三位改革家都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具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等; 他们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国国情,走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爆发标志 时间 作战双方 主战役 新式武器 战争性质 战争结束 战后国际组织
考点纵横
项目
背景

同 点
人物
内容
不 性质 同 点 作用
相同点
苏俄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国内战争结束后, 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 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政 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 矛盾尖锐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 神枷锁,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

治。对外:①侵略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占领中国150万平方公里领土);②20世纪初,
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

前言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的历史。

这段历史以1500年为起点,以1900年为终点。

本书从现代化的视角来阐述世界近代历史的演进、嬗变过程。

如何确定世界史体系?如何划分历史阶段?这在国内外学术界已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探讨,“人类对世界史体系构建的客观条件,至今尚在成熟的过程中”。

1在西方史学界,关于世界史体系的构建,坚持“欧洲中心论”,并成为其学术的主流,这当然不能客观地描写人类文明历史演进的进程和规律。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西欧的世界中心地位造成严重冲击,也开始动摇“西欧中心观”的根基。

一些历史学家对“西欧中心论”提出质疑,并开始以新的眼光看待欧洲以外的历史和文明,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是其奠基者,他的代表作是《西方的没落》,提出了文化形态史观。

随后英国史学家A.J.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继承并发展了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观,揭示了各种文明形态的起源、生长、衰落和解体的一般规律,从而最终确立了文明形态史观的历史哲学体系。

汤因比的文明形态史观,虽然在本质上仍然没有摆脱“西欧中心论”,但是他把多种文明相提并论,并认为西方文明最终也会衰落,这在一定意义上又是对“欧洲中心论”的突破。

在国际学术界,最早系统提出以“全球史观”撰写世界历史的是巴勒克拉夫,他在1955年出版的论文集《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中,提倡史学研究要“跳出欧洲、跳出西方、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所有的时代”;在1978年出版的《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中进一步指出,“认识到需要建立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是当前的主要特征之一。

”于是,西方史学界在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撰潮流。

回顾我国世界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我国的世界历史工作者经历了从否定“西欧中心论”到逐步确立“全球史观”的历史过程。

194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周谷城撰写的《世界通史》,该书反对“西欧中心论”,将各大洲和各民族均视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并强调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开拓价值。

中国近现代史--年表

中国近现代史--年表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些船坞和工厂。这些外商企业,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剥削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这样,中国无产阶级就先于中国资产阶级在外商企业里诞生了。中国无产阶级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它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随后,在洋务派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厂矿里,也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
最初同当时清朝大部份秘密团体一样,反对满族统治,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遭到镇压。随着中国形势的发展,以帝国主义侵略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改名为“虎神营”,口号也改为“扶清灭洋”
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军纪严明,战果辉煌,攻克南京,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是,没有从根本上去巩固政权。
首先,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出不足,则迁彼出?????”。这种平均主义可以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但是,“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方法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发展生产力,建立一个绝对平等的理想社会只能是空想,更谈不上去满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这个纲领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目标,实际上没有直接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表现出革命纲领本身的落后性。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章 17世纪到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节 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国家 第三节 欧洲启蒙运动 第四节 17到18世纪中叶的东方诸国 第五节 西欧列强的海外扩张及其后 果 教学重点:第一,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法国和欧洲 主要国家的封建专制制度;第三,明末清初的中国、日本;第四,西 欧殖民扩张的两重性。 教学难点:分析东西方社会差距形成的原因。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两大内容:一是西方 资产阶级革命的准备时期,即革命的“前夜",西方国家处于上升曲 线;二是东方及欧洲以外地区国家的衰落,即下降曲线。掌握形成这 一局面的原因。增强奋发图强和爱国意识。达到既知“西”又知“中 ”之目的。
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776——1849)
第一节 美国革命
第二节 法国大革命
第三节 拿破仑帝国
第四节 维也纳会议与19世纪前半期的革命运动
教学重点: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
教学难点:分析比较美国、法国、拉美和欧洲革命的共同特点及 不同之处,总结出各个革命的性质、特点、成果和局限性。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美国、法国资产阶级 革命的内容;了解并分析比较美、法、拉美、欧洲革命的特点及异同 ,总结各个革命的性质、特点、成果和局限性;达到深入了解资本主 义世界历史的目的。
第四章 工业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
第一节 英国工业革命
第二节 工业革命的扩散及其影响
第三节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世界近代史是为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本科学生开设 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世界近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转型 的关键时期,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世界 近代史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抓住世界 近代史的本质、主要矛盾和重点,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立 足于全世界全人类,从宏观的角度掌握1500—1900年世 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向全世界 扩张的历史,了解整体世界历史的形成,认识人类历史在 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7节新思想的萌发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7节新思想的萌发

年级高一学科历史版本人教版内容标题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编稿老师蒋桂平【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资政新篇》。

●教学难点1. 如何认识鸦片战争后所萌发的新思想的内涵和本质?2. 如何正确评价《资政新篇》?●教学过程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在中国历史步入近代以后,面对外国的侵略和清朝统治者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中国的农民阶级所做出的反应,即太平天国运动。

在清王朝统治日益腐朽,出现严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思想界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那些封建“士人”面对历史的大变局,提出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农民阶级的剧烈反应。

然而,对于清王朝封建经济的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已有了清醒的认识,同时,鸦片战争的炮火又使更多的知识分子以及一部分封建官僚对严峻的现实进行思考。

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思想界,用“死水微澜”来形容是十分恰当的:程朱理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而乾嘉学派则把自己埋在故纸堆里,虽然也出现了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但其社会影响力却极其有限。

而鸦片战争就像一块巨石,使中国思想界这泓“死水”开始激荡起来。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思想界是“万马齐喑”,死气沉沉?在政治思想方面,维护封建统治的程朱理学严重束缚着自由民主思想的发展;在学术思想方面,由于清王朝的文化专制政策,人们不愿、不敢谈论政治,使学术研究越来越脱离实际;在价值取向方面,大多数读书人为求取功名,埋头于无用的八股文……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思想界程朱理学(专制)乾嘉学派(考据)要求改变这种状况的主张,实行革故鼎新的思想是否在鸦片战争后才出现的呢?不是的,在龚自珍的著述较早地反映了要求革新的思想。

他那首反映对封建制度下死气沉沉文化局面强烈不满的七言绝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世界近代史问答题汇编

世界近代史问答题汇编

1、概述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世界资本主义的历史,是承世界现代史之前,启世界中世纪史之后的世界范围内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也是世界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从社会形态上说,世界近代史就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和开始走向衰亡的历史;(2)从时间上讲,世界近代史指的是上起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下止1918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共近280年的世界历史.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是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及其残余的斗争;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人民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以及殖民地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斗争.2、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

1500年左右完成的地理大发现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及技术准备。

1,首先是经济上的动因。

14—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使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急剧增加,黄金作为货币的职能日益突出,成为最贵重的交换手段,占有黄金就意味着占有一切。

《马可波罗行记》对中国、印度等地的夸张描述,使西欧贵族、商人、航海家把东方看成遍地黄金,到东方实现黄金梦是促进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原因。

2,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使西欧迫切希望加强东西方贸易,为工业品寻找新的市场。

而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三条通道都以东部地中海为中心。

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商路为阿拉伯人控制,东方商品需多次转手才能到西欧,价钱非常昂贵。

因此西方商人和贵族为了发展同东方的直接贸易,迫切需要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直达东方的航路。

3,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

基督教以人类博爱为教旨,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命,充满着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

中世纪发动的十字军东侵,即是以武力扩张基督教信仰的反映。

东方祭司王约翰信奉基督教的传说盛行于西欧,使西欧基督徒梦想与之联合攻打穆斯林,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

世界近现代史时间轴

世界近现代史时间轴






19901991 19931999









1914 1918 1919
1894
1900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1898
1911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下册第一单元时间轴



世 界 大 战
十巴 月黎 革和 命会
华 盛 顿 会 议
经罗 济斯 大福 危新 机政
20世纪 1914 1917 1918 1919 1921 1922 1928 1929 1933 1937
三国轴心
绥靖政策 的顶峰
二 战
二 战
二 战
第 二
二 战
开扩 转战结
始大 折场束
下册第三单元时间轴

冷战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杜 鲁北华 门约约 主成成 义立立
日 匈本 牙经 利济 改第 革二
欧 盟 成 立
20世纪
70
1939 1945 1947 1949 1955 19601968
印 度
非 洲
年 代
五四运动 新经济政策 苏联建立 苏联建设十年
下册第二单元时间轴
意 大 利 法 西 斯
德 国 法 西 斯
日 本 法 西 斯
慕 尼 黑 阴 谋
德 国 闪 击 波 兰
德日 国本 闪偷 击袭 苏美 联国
斯 大 林 格 勒
诺雅德 曼尔、 底塔日 登会投 陆议降
20世纪 1922 1933 1936 1938 1939 1941 1942 1944 1945
世界近现代史时间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英国议会
英国议院
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内战中 崛起,共和国 成立后掌权, 1653年底宣布 为“护国主”, 多次解散议会, 成为军事独裁 者。1658年病 死后政局陷于 混乱。
克伦威尔及其军队
处死国王
查理一世被斩首示众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处死,其意义在于否定了 君权神授。
一、17——20世纪世界历史的分 期
3、1945以来,世界当代史。对于当代史阶段的 划分,如果按照集中反映国际政治格局形态的 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5──50年代末):两大阵营对抗。 第二阶段(60年代──80年代):两极与多极互 动。 第三阶段(90年代):世界格局大转换。
二﹑“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 史”、“世界当代史”的含义 • 1、“世界近代史”的含义 • 从社会形态上看,它是资本主义的 行程史。从历史角度看,世界近代 史是世界从地区间相互分散隔绝到 形成统一整体世界的过程;是资本 主义发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历史。
二﹑“世界近代史”、“世界现 代加深史”、“世界当代史”的 含义
世界近现代史
17——20世纪 人类世界的行程
导论……
没方 这 今 。面 一 天 ,局的 资面世 本是界 主长已 义期是 和渐一 资变个 产的︻ 阶结地 级果球 功。村 不在︼ 可这,
一、17——20世纪世界历史的分 期
1、1640——1917或1918年,世界近代史时期 (1)、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时期。 (2)、19世纪上半期:进入工业资本主义的时 代。 (3)、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 界确立的时代。 (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稳定发展 并开始进入垄断的时期。
• 2、“世界现代史”的含义
• 它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大固有矛盾以及 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 盾的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行程史; 是世界初步多样化发展和一体化加深发 展的行程史。
二﹑“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 加深史”、“世界当代史”的含 义
• 3、“世界当代史”的含义 • “世界当代史”,则是全球性现代化进 程的展开和世界体系的重构史。
三、世界近现代史的主要内容
• 1、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是世界近代史的主旋 律。一方面,封建制度的衰亡而被资本主义制 度所取代,或者朝这个方向转化;另一方面, 民族间、地区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世界联为 一个整体而日益服从于资本主义工业世界,两 大方面构成近代两大基本趋势。相应地,资产 阶级革命、劳资斗争、民族解放斗争、国际交 往,构成了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1640——1688): (一)长期议会的召开揭开革命序幕(1640年11月) (二)内战(1642——思考:为什么说 1648 ):1.议会军 ——王军对 1640年议会的召开标 立;2.领导人:克伦威尔; 3.关键战役: 1644年7月 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马斯顿荒原战役、 1645年6月纳西比战役。4.结束内 战。
(三)、处死查理一世和成立共和国——高潮 1.处死查理一世:1649年1月30日; 2.成立共和国1649年5月19日——顶点 3、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1653——1659): 对内:以武力维护统治, 发展工商业,厉行清教法规;对外: 征服爱尔兰、苏格兰 (四)、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五)、1688年宫廷政变 (六)、《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
2、1917——1945年,世界现代史。 (1)、1917—1923年,这是战争、危机、革 命交织的年代。 (2)、1924—1929年,这是世界相对稳定时 期。 (3)、1929—1939年,是三十年代大危机及 其影响的阶段。 (4)、1939—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阶 段。
一、17——20世纪世界历史的分 期
三、世界近现代史的主要内容
• 2、现代:(1)、世界进一步联系为一个整体。 (2)、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大固有矛盾以及社 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发展 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 所谓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大固有矛盾,是指资本 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 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帝国 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三、世界近现代史的主要内容
• 3、当代:两大阵营间及其各自内部之间 的交往关系;世界一体化和多样化发展;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效能日益突出。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前的英国
都铎王朝
专制统
专制加强
瓦解
阻 碍
宗教改革 重商主义 圈地运动的 开 始
资产阶级 革 命
查理二世
詹姆士二世
詹 姆 士 二 世 逃 亡
三、英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 1、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 2、在英国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为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 广阔的道路。
致 导
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
都铎王朝的君主们:亨利七世(1485-1509)、亨利八世(15091547年)、伊莉莎白一世(1558-1603年)
(1)资本主义发展与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 制统治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根本原因 (2)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发展。——经济 基础 (3)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资产阶级化的贵族) 联合。——领导阶级,阶级基础 (4)清教徒运动为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5)苏格兰人民起义(1638)——导火线
一、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 命的原因与条件
詹姆斯一世
查理一世
图:穿白领黑衣,表情 冷漠、不苟言笑 的清 教徒。
在伊丽莎白末年, 英国就开始了清教运动。 清教徒觉得英国国教即 安立甘宗的新教带有太 多的天主教残余,要求 进一步削减教会的仪式 和活动,反对国王干预 教会,并攻击僧侣和贵 族的奢侈浪费和道德败 坏,提倡过清廉、勤劳 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