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寒假文言文阶梯阅读及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1)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1)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1)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莹,华阴人也。

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

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

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

高祖历诸镇皆从之,累使阙下,官至御史大夫,赐金紫。

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以粗縗随幕,人或短之。

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

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

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

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

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

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

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

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恩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

”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

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

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

契丹主闵而许之。

及卒,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

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莹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B.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C.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D.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解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始任官职。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志斋说宋·虞集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

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

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

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1)也。

不以圣贤为准的(2)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

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

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

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

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

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

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

”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此之谓也。

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各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

尝遣济也受业于予。

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

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

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

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释】①正鹄:靶心。

②准的:标准。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挽必圆,视必审审:仔细B. 其亦可以少警矣乎警:警惕C. 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渝:说明D. 援笔书所欲言援:持,执持(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B. 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 和而有制,严而不离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D. 尝遗济也受业于予不拘于时,学于余(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用射箭作比喻,是为了形象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读者对“立志”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叶生蒲松龄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

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

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

见其文,奇之。

召与语,大悦。

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

公期望綦切。

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

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

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

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

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

无何,寝疾。

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

函致生,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

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

”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

”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

公喜,逆而问之。

生日:“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

今幸可从杖履。

”公乃束装戒旦。

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

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

然绝慧,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

益之公力,遂入邑庠,旋中亚魁。

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

惨然不乐。

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

公子又捷南宫,授部中主政。

携生赴监,与共晨夕。

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

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日:“此去离贵乡不远。

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

” 生亦喜。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

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

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

今阿大亦已成立,勿作怪异吓生人。

”生闻之,怃然惆怅。

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

妻惊视之,大恸,抱衣悲哭。

公子闻之,涕堕垂膺。

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

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

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天下之昂藏①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节选自《聊斋志异·叶生》,有改动)【注释】①昂藏:仪表堂堂,气度不凡。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寒假训练09文言文阅读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寒假训练09文言文阅读

寒假训练09文言文阅读(辽宁盘锦二高2018-2019学年高一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太傅曰:“请入,图之。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

”田光曰:“敬奉教。

”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即起,趋出。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

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遂自刭而死。

荆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

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战国策》是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高一语文寒假集训:文言文阅读

高一语文寒假集训:文言文阅读

高一语文寒假集训:文言文阅读一、(山东济南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拓跋仪,秦明王翰之子。

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

太祖幸贺兰部,侍从出入。

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太祖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

垂问仪太祖不自来之意。

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东与燕世为兄弟。

仪之奉命,理谓非失。

”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

”及还,报曰:“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

”太祖以为然。

太祖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

太祖大喜,徙封东平公。

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

慕容宝之寇五原,仪摄据朔方,要其还路。

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仪入。

太祖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臣推诚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辄自安。

忽奉夜诏,怪有之,惧实无也。

”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

先是,上谷侯岌、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闻仪待士,先就仪。

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成败要害,造次备举。

谦等叹服,相谓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

”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

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伏武士伺太祖,欲为逆。

崇子遂留伏士中,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

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

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

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

太祖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庶人礼。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B.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C.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D.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常见于开国皇帝,因创立基业,功劳甚大,故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

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4古诗文阅读语言运用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4古诗文阅读语言运用含答案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

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

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

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

”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

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

”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

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如:到…去B. 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枉:白白地C. 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要:邀请D. 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就:完成2. 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B. 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C. 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D. 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注],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论语·里仁》)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

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朱熹《论语集注》)【注释】约:贫困。

(1)按照朱熹的解读,孔子用“水”“山”来说“知者”“仁者”,使用的是________手法。

孔子弟子中“处约”“安仁”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

(2)综合上述材料,从环境影响角度谈谈“仁德”修养对个人的作用。

【答案】(1)比喻;颜渊(2)①孔子认为具备“仁德”的人容易克服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没有“仁德”的人容易受环境影响,会变得胡作非为。

②因为具有“仁德”修养的人“安于仁”“安于义理”,天性就接近仁,能如同山一样沉稳,安于穷困,不受环境影响。

【解析】【分析】(1)首句翻译为“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故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

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

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

所以孔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水”“山”来说“知者”“仁者”。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进学斋记张耒①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徳无须臾而不进。

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莅官治民、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礼。

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徳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徳日进而不可止。

②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

士会①食而问肴烝,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子病而易大夫箦,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②,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

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

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③元丰之乙丑,余官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

既洁()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

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注释】①士会:春秋时晋国卿士。

②土苴:糟粕。

(1)可填入第3段括号处的虚词是()A. 之B. 其C. 则D. 以(2)对第1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列举生活事实,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 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从古人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来阐述。

C. 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出入之际坚持“进学”的事实来阐述。

D. 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古人仰观俯察探究事理的事实来阐述。

(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后世君子为官数年后言行志趣迥异于前。

B. 后世君子往往留恋官场,无意追求修身进学。

C. 后世君子大多数会贪求世俗享乐,忘记本心。

D. 后世君子踏入仕途往往进学之心消磨殆尽。

(4)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5)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D(2)B(3)A(4)论证了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都在进学修身的观点;再以后世君子与古之君子作对比,论证了后世君子不如古之君子能坚持进学修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寒假文言文阶梯阅读及练习第一阶一、汤敦甫善待卖菜翁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

翁捽(zuó)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

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

”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

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

”公为之窘。

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

”翁始惶恐,叩首乞哀。

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

”指挥如数与之。

翁叩谢去。

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注释】①捽(zuó):揪。

②詈(lì):骂。

③起居:问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卖菜翁弛.担坐 ( ) (2)公为之窘.( ) (3)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 ) (4)假.贯钱足矣( )2.结合文章内容,请对汤敦甫作出简要评价:二、拷打羊皮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

久未果,遂讼于官。

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

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

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1.下列加点词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负.箧曵履行深山巨谷中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C.负.势竟上,互相轩邈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2)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3.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三、恶圆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

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

及见之,趋焚之。

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

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

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

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

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

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

③圆:圆滑。

④卿:公卿,泛指高官。

⑤季川:元结的堂弟。

⑥预:参与。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有戏儿之器闻:听说B.及.见之及:等到C.趋.焚之趋:追逐D.长必好.之好:喜欢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悦婴儿A.何以.战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皆以.美于徐公D.以.光先帝遗德3.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4.请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5.【补充】(1)“宁方为皂,不圆为卿”一句中的“皂”,指代的是。

(2)从全文看,文题“恶圆”包含了两层含义:①;②四、食喻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

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

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

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⑤。

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

”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⑥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

②直指使:官职名。

③属吏:部下。

④款:款待。

⑤箸:筷子。

⑥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俟.其来款之( ) (2)无人治具..(3)自朝.过午( ) (4)直指谕.其训( )2.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

B.直指使食甘餍肥、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

C.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

D.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译文:(2)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译文:4.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刘麟教育学生的过程及结果,并对他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

过程:结果:评价:第二阶五、义犬潞(lù)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

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

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

呵逐使退。

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

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

视犬已远,乃返辔(pèi)疾驰,抵郡已暮。

及扫腰橐(tuó)③,金亡其半,涔涔(cén)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

候关出城,细审未途。

又自计南北冲衢(qú)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

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

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zhǒng)云。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

②郡关:州府。

③橐(tuó):钱袋。

④冲衢:交通要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既.走,则又从之( ) (2)犬始奔去.( )(3)返客疾.驰( ) (4)金亡.其半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六、哀溺文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注释】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永之氓咸.善游( ) (2)中济.,船破,皆游( )(3)有顷,益怠.( ) (4)又摇其首。

遂.溺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2)何不去之!(3)汝愚之甚,蔽之甚!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七、妇人夫饰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表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

”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 (2)公使吏禁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公何以不使内勿服?译文:(2)逾月,而国莫之服。

(3)译文:3.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用今天的熟语怎样表述?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4.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八、小人无朋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②,则反相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③。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选自《朋党论》)【注释】①党引:结成私党,互相拉拢;②交疏:交情疏远;③保:关心爱护。

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2.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小人无朋”的原因,至少说两点。

第三阶九、海鸥与巷燕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

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

”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

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

”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

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憎。

然则,见爱者其危哉!”燕不喻而去。

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

(选自刘熙载《寤崖子》)【注释】①病:困苦。

②忮(zhì):嫉妒。

③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我至子所. ( ) (2)不乐依.人焉( )(3)燕不喻.而去(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鸥于.海渚遇巷燕贤于.材人远矣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安陵君其.许寡人3.这则故事的寓意是:十、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ěn):丰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