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及管理的效果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几点管理体会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几点管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方法。
通过强化责任意识、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合理分工、加强监测、回访沟通机制。
结果提高了集中供应效率,未发生院内感染群体性事件,临床满意度大幅提高。
结论提高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水平可以有效促进临床工作效能、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管理方法医院消毒供应室是为医院各个临床科室提供无菌物品的服务科室,其管理工作、服务质量、供应效率不但直接影响着临床各科的医疗质量,也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我院自2009年按照卫生部颁布的行业标准执行以来,采用集中消毒供应,通过多项管理措施,明显提高了供应能力、临床科室满意率,现将主要管理措施及体会总结如下:1 加强责任心教育消毒供应室不但是医院内临床科室需要灭菌物品回收清洗的地方,也是医院无菌物品配发的地点,处于物品供应源头位置,与临床科室呈点-面关系,稍微的疏忽或差错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加强教育,使供应室工作人员认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增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自觉性至关重要。
2 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合理人员层次搭配,我科调整人员组成从以往的以消毒员占主体转化为主管护师、护师、护士、以专业护士为主体的组成模式。
经常安排不同层次的院内外学习、交流,掌握先进理论及技术操作规程,及时了解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
定期理论考核及技术操作考核,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
3 规范工作流程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中包括回收、清洗、消毒、存储、发放等多个环节,工作量大,工作环节衔接紧密,但工作程序又单调重复,所以既有医疗行业的特点,又有工厂车间的工作特点。
我们所以针对每个环节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并装订成工作手册,各个工作区域制定出简明工作流程图悬挂,严格按照程序工作。
既起到指导工作的作用,又起到了比对、核查的功能。
4 区位定岗定责定人供应室内回收区、清洗区、打包区、消毒区、分发区各区做到相互隔离,合理安置,各区所以做到定岗、定责、定人、打包、消毒、分发做到“一查一对”,各司其职,层层把关。
如何提高供应室器械消毒灭菌质量的合格率?

如何提高供应室器械消毒灭菌质量的合格率?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医疗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部门,既是医院感染控制中心部门,也是为医院提供无菌物品的重要场所。
消毒供应室不仅需要对医院各个科室的医疗物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还需要承担提高医疗设备的重要工作。
因此,医院必须重视做好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加强对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管理,最大限度上降低医疗感染等风险事件的发生。
因此,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对于每个医院都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1.完善消毒供应室的规章制度器械消毒灭菌质量跟清洗质量有关,想要全面提高消毒供应室的消毒灭菌效果,工作人员必须要全面提升清洗质量,完善消毒供应室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符合质量标准。
消毒供应室的每个环节工作都需要严格按照质量要求进行操作,制定出评定标准,对每项操作流程也要按照明确规定完成。
同时,供应室的各个工作各个角落都需要完全达到质量标准。
而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促进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良好的工作秩序可以预防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保证了供应室人员的业务能力、责任、经验等问题,造成工作上出现失误,促使供应室工作可以井然有序的完成。
1.合理布局供应室对消毒供应室进行合理的布局,消毒供应室主要回收医院污染物品、器械和发放无菌物品、器械。
为了能够保证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需要将这些物品进行分开处理。
尽量避免这些物品出现混合、交叉感染等情况,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供应室的工作效率,需要合理布局供应室的污染区域、配装区域和无菌区域。
供应室应当设置洗手设备,在进入供应室前需要更换衣物、区域专用鞋并勤洗手。
每个供应室区域不同,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需要明确区分,工作服专用鞋同样需要进行区分。
在每个区分的区域,需要设置标识,尽量设置全自动清洗机或者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隔离。
在供应室中流动的物品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清洗消毒,然后包装灭菌。
供应室的负责人员需要监督工作中的每个环节。
如何做好消毒供应室的监测及管理工作

包 中 的 五种 试 剂 的量 有 时候 不是 很 匹 配 , 中一 种 吸 不 到 就会 其 报 警 , 果 的 确 是 没 有 试 剂 了 , 么更 换 试 剂包 就 能 解 决 问 题 ; 如 那
如果 试 剂 还 有 很 多 , 么 就 要 进 入 系 统 测 试 做 维 护 流 量 测 试 , 那 S ND A、 、 D 的 流 速 应 该 在 1 1 0 1 5 0之 间 , 果 不 TA B c、 0 ~ 0 如
灭 菌 后 的 物 品 进 入 无 菌 间 内分 类 放 置 , 按 近 期 灭 菌 的在 并
后 , 期 灭 菌 在 前 的顺 序 放 置 , 专 人 管 理 , 人 发 放 , 做 到 远 由 专 再
每 日清 点 1次 , 查 有 无 过 期 物 品 , 放 时 进 行 “ 查 四 对 ” 检 发 三 。
或 者 两 条 泵 管 长 短 不 一 , 换 旧 泵 管 也 是 解 决 故 障 的 一 个 方 更
法。
血 气 分 析 仪 的 电路 部 分 发 生 故 障 的可 能 性 一 般 很 小 , 故 其 障 主 要 发 生 在 管 道 、 极 部 分 , 平 时 的 工 作 中 应 主 要 对 这 些 电 在 部 位 进 行 保 养 , 天 标 本 量 多 的 医 院应 定 期 用 去 蛋 白液 清 洁 管 每 路, 日标 本 少 的 应 定 期 用 新 鲜 肝 素 抗 凝 血 做 全 血 保 养 , 以激 活 电极 Ⅲ , 气 分 析 仪 应 由专 人 负 责 维 护 保 养 , 样 就 可 以减 少 血 这 仪 器 故 障 的发 生 , 长 仪 器 的 使 用 寿 命 。 延
在 范 围 考 虑 试 剂 结 晶 , 下 试 剂 包 , 上 清 洗 板 , 入 系 统 维 取 插 进 护 , 标 移 至 “ 剂 ” 选 择 “ T D A” 把 连 接 在 参 比 电 极 上 光 试 , S AN ,
消毒供应室质量工作总结

消毒供应室质量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卫生健康的重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也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医疗设施和相关场所的卫生安全,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工作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首先,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规程,确保消毒过程符合标准化要求。
他们需要熟练掌握各类消毒设备的操作方法,确保消毒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指标符合规定要求,杜绝疏忽大意和马虎行事的情况发生。
其次,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消毒药剂的管理和使用。
他们需要定期检查消毒药剂的储存情况,确保药剂的质量和有效期,严禁使用过期或变质的消毒药剂。
在使用过程中,他们要按照标准用量进行配制和使用,杜绝浪费和滥用的情况发生。
此外,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对消毒设备和器械的维护和保养。
他们需要定期对设备和器械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效果。
在使用过程中,他们要做好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杜绝交叉感染的风险。
最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消毒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他们需要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消毒的彻底和有效。
在发现消毒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他们要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消毒效果,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总之,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工作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消毒供应室的作用,为社会的卫生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二、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1、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检查。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三、灭菌质量的监测1、通用要求(1)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2)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5)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2、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1)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2)化学监测法①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②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生物监测法①应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方法见附录A。
②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入5类化学指示物。
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管理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分析

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管理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随着我国医学领域的飞速发展,国家对医疗器械的管理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故本次实验将探究对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采用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下半年本院将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进行常规管理,将2022年上半年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采用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后比对两个年度结果。
结果:将2022年上半年与2021年下半年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两者均有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的重点场所,该措施不但能够将消毒供应室的无菌物品管理得规范细致,还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大幅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同时也降低无菌物品供应存在的风险率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为本院的医疗安全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管理;管理能力;专业技能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执行医疗诊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物品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均属其工作范围内,如消毒供应室不能按照规范对无菌物品处理,如对无菌物品管理不当,没有很好地执行标准,无菌供应室是无法正常运转的,致使院方在医疗诊治的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医疗事故,所以应该严格管理消毒供应室的无菌物品,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
护理人员保证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是执行医疗工作的重要前提【1-2】。
故需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人员应该掌握专业的无菌物品处理操作技能,同时提升自我工作能力。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本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工作人员10名,其中护士6名,护工3名,消毒员1名,所有工作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0±0.5)岁。
同时选择本院20个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并收集此期间所有与我科无菌物品相关的资料和记录。
1.2研究方法我院在2021年对本院的消毒供应室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对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进行日常监督工作,按照消毒供应室的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完成日常的清点、记录、整理、保管存放等工作,对无效或不合格产品进行上报给负责人做好记录,监督负责人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工作【3】。
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医护人
员的防护意识不强,除口罩佩戴超过95% 正 常 外 , 其 余 如 防 护 眼 镜 、手 套 、防 护 帽 子、防护衣的使用率均低于50%。
消 毒 供 应 室 无 菌 物 品 的 清 洗 、消 毒 区与使用区域的严格区分,不仅能够更加 科学的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还给患者 提供一个宽松舒适安全的就诊和工作环 境[4]。但是有调查显示只有部分医院的清 洗、消毒区与使用区严格区分,很多医院 通过传递窗的方式将消毒物品从诊室直 接取用,造成交叉污染。 1.3 消毒相关硬件投入少
【收稿日期】2011-08-23
中国卫生产业·第八卷·九月·下旬刊 117
毒,以及一次性器械的使用,可使患者得 到放心的治疗。 2.3 加大消毒波手机消毒 器、冷灭菌设备。比如某某市为整合医疗 资源,减少医院投入和运行成本,确保群 众就医安全,该市决定对全市可重复使用 的医疗器械实施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目 前,该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每天有专 门车辆、专职人员定时分批到相关医院进 行下收下送,每天灭菌近20锅次,发放无 菌治疗包2000多个,运送无菌物品近20车 次。完善手卫生与设施的投入,并进一步 规范手消毒剂的使用,防止交叉感染;进 一步做好医疗垃圾及污水管理,开展污水 大肠杆菌及致病菌的监测。 2.4 加强从业人员防护意识
2 加强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管理的措施 2.1 健全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院感管理三 级网络组织,定期组织感控医师与感控护 士的学习培训,做到医院-院感科-临床 科室之间更好的协作,共同做好院感的防 控。针对院感知识的薄弱,加强对院感相 关 知 识 及 法 律 法 规 的 学 习 和 培 训 。开 展 以《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 范》、《手卫生相关知识》、《多重耐药菌 的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全院性业务学习, 医务人员接受培训,并组织保洁人员培 训,指导医疗废物收集的相关知识及个人 防护意识,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2.2 科学设置消毒供应室布局
浅谈做好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及管理工作

浅谈做好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及管理工作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及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管理不到位,将导致患者的感染,进一步增加治疗费用和医患矛盾。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及管理工作,以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和医院的标准化运行。
一. 监测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主要包括物品进货检验和使用过程中的检测,下面来谈谈具体的实施方法。
1. 进货检验(1)准备工作准备检测设备,包括微生物样品采集棒、菌液培养基等。
(2)检测过程选择数个货物进行抽样,采集样品后送到医疗器械检验机构进行检测,如果发现有细菌和真菌等相关微生物,就不能将其投入使用。
2. 使用过程的监测(1)封闭空间无菌监管对存放无菌物品的封闭空间进行监管,定期检测空气中的菌落总数和霉菌菌落总数,这样可以了解存储环境是否严密,是否具备安全性。
(2)物品使用前检测在使用无菌物品之前,定期随机抽取多个批次的物品进行检测,如果发现有微生物污染,需要立即报告并更换。
二. 管理监测无菌物品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而管理是确保监测工作能够得到长期有效实施的保证。
下面针对具体的管理措施进行讲解。
1. 做好文件管理制定相关的文件管理制度,包括无菌物品使用前的检测、记录及报告等,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为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管理能力。
2. 设备设施的管理检测无菌物品质量的设备设施要求严格,必须定期维护与更换,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另外,需制定设备设施的操作规范,让操作人员做到规范化操作。
3. 建立管理制度在医院中,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比如,对于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管理,可以设立专人负责,这样更好地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减少管理层次中的疏漏和对号入座的责任规范。
4. 不断改进管理方式随着管理工作的不断开展,也需要针对管理工作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和监管规范。
精细化管理让管理工作变得更为精细、更有效率,满足受众的需求,提高管理相应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及管理的效果
作者:刘红艳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5年第15期
[摘要]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及管理方法,进而更好地控制院内感染。
方法 2014年1月—2014年12月开展消毒供应室相关管理活动,对无菌物品进行专项监测和管理,并将2014年度管理效果与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该院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消毒情况做比对,比较两个年度院内感染情况。
结果 2014年度由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引起院内感染2例,明显低于2013年度(13例),两个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监测管理;院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5(c)-0092-02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开展无菌物品消毒的重要场所,能够为临床科室相关医疗用品提供消毒灭菌服务。
加强对其的监测和管理力度,能够不断减少院内感染。
该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消毒供应室管理质量,为此对该院开展供应室无菌物品监测活动前后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该院消毒供应室共有55名工作人员,包括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8名,初级职称37人,其他工作人员9名,年龄25~53岁,平均年龄32.6岁。
1.2管理方法
未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前,该院消毒供应室按照常规管理方法对无菌物品进行管理。
2014年1月,消毒供应室对无菌物品消毒工作开展专项管理,方法如下。
1.2.1夯实基础工作对该院门诊和所有相关临床科室全部诊断治疗器械、物品(可重复使用)进行集中回收、消毒、杀菌,做好检查包装工作,并对无菌器械进行储存,需要时分发给各个科室使用。
对临床科室、换药室、治疗室及ICU病房护理行为进行监控,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高危住院人群实施密切监视。
定期检测细菌培养情况,并根据反馈情况适当修改控制方案。
1.2.2开展技能培训开展相关活动,加强宣传力度,不断深化无菌物品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树立积极控制院内感染的工作理念。
定期对供应室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开展理论、技能水平测试,保证每个工作人员在执行无菌物品消毒工作前,均要通过专业技能培训的考核,并坚持持证上岗制度,进而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并完全掌握无菌物品消毒要点。
1.2.3完善相关制度制定符合实际工作的供应室管理制度,并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执行,根据供应室消毒技术、规范来开展无菌物品消毒工作。
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对无菌物品消毒制度进行完善,建立质量监督控制制度、查对制度、差错事故上报制度,并根据临床实际对内容进行不断丰富。
例如,对影响消毒效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调查。
加强消毒用品监督和管理,物理检查不符合标准的消毒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和使用[1]。
1.2.4引入奖励机制为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应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奖惩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对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奖励,充分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定期对供应室无菌物品消毒工作效果进行检查,详细记录检验结果,将消毒责任落实到个人。
例如,可在实际工作中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并对供应室工作做出有效指导。
每月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查相关原因,必要时追溯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同时提出改进措施,保证供应室能够为各个临床科室提供最佳服务。
切实做到定期评估、定期分析,发现问题后不仅要及时采取对症措施进行整改,也要及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关处理,发挥以儆效尤的效果。
1.3指标观察
比较2013年和2014年由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引起院内感染,观察两个年度消毒物品检测的相关数据,观察比较检测合格率。
同时,对无菌物品消毒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做好统计学分析。
1.4统计方法
将数据录入到SPSS 18.0统计软件中,计数数据均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014年度由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引起院内感染2例,明显低于2013年度(13例),两个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重要科室,对无菌物品消毒工作开展专项管理,不仅对提升该院医疗质量能产生促进作用,还能在该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加强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消毒管理,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能够使供应室管理水平和管理模式发生彻底改变[2-3]。
该院在开展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渐将技能培训、工作制度、奖励机制等新型管理模式应用
到消毒供应室日常工作中,并对各个临床科室、病房、医疗物品开展集中消毒处理,进一步减少临床护理人员非专业性质工作量,取得良好效果。
该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度由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引起院内感染2例,明显低于2013年度(13例),两个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掌握各个环节质量管理核心,切实保证消毒质量,需要各个环节密切配合。
规范供应室质量控制,并不断完善无菌物品消毒管理,能够有效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并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国消毒学杂志》第29卷(2012年)总目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12):1172-1173.
[2] 胡玮,应瑶蓉,占利.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2):122-123.
[3] 陈金雅,邓小英,刘春彩,等.压力蒸汽不同灭菌方式、干燥时间与灭菌效果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4):154.
[4] 孙雪莹,王华生,梁树生.消毒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0(10):1253-1254.
[5] 陈春喜,王红,刘霞,等.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社区医学杂志,2011,15(21):162-163.
(收稿日期:2015-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