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当堂达标

合集下载

近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近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8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目标1.观察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知道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4.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将教材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

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错误!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我们先来看两组图,回顾一下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国家的自然灾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

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自然灾害相关知识。

出示板书课件第四节自然灾害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54~60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人教版新课标地理八上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

人教版新课标地理八上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

课题:第四节自然灾害课标与教材:教材分析: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的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也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考虑的基本地理条件。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自然灾害的内涵和种类、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我国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媒体看到或听到的灾害地震、泥石流、台风等,因此对当地的自然灾害都有一定的认识基础,所以本节课学习起来相对简单。

提倡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主,通过自学了解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通过探究了解我国众多的自然灾害类别,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难度偏大,教师指导或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难点: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创新支点的设计:利用相关的图文资料,结合课堂实际,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名称和分类。

2、运用图文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3、运用读文资料分析我国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4、运用景观图,说明我国在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自然灾害的分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地理国情,从而为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打下基础;联系实际树立客观面对灾害的基本观念,感受到灾害防御的可能性。

教学评价:采用口头评价或评价量表的形式来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学习方法与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法、谈话法学习过程: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形成“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的认识。

一、知识链接:(设计意图:以判断题的形式出现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黄河和长江知识的识别能力和读图判断能力)判断正误:(1)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中游河段。

()(2)通过B城市的南北向铁路干线是京广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RJ上册教案 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4节自然灾害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RJ上册教案 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4节自然灾害

第四节自然灾害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自然灾害的概念,常见自然灾害的种类,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主要灾害的分布及成因,防灾减灾知识,结构清楚、层次分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形成“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地理国情之一”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自然灾害和破坏环境的关系,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教材编写紧扣课标的要求,重点突出三个方面。

第一,在认知程度上把握“了解”,不涉及较深的原因分析。

第二,在认知内容上立足“中国”,以中国的自然灾害为案例讲述自然灾害的一般知识。

第三,在认知方法上从“身边”入手,以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相结合。

学生在生活中和网络上已经对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有着促进作用,加上七年级一年基础地理知识的积累,对该部分的理解会更加容易。

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其平均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在全年级来看是可观的,所以在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上不用占用太多时间进行解释,反而在本节课的影响部分要多加引导和调整,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与重难点内容。

教学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一、导入新课播放自然灾害的新闻片段。

这些新闻片段报道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什么是自然灾害?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有哪些?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然灾害。

二、探究新知(一)常见的自然灾害1.教师提问:我们遇到过一些灾害,也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灾害,究竟什么是自然灾害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4~55图文资料,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自然灾害?(2)自然灾害分为哪两类?各包括什么自然灾害?具体有什么含义?提示:(1)自然环境中发生的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的分类如表所示:2.教师安排学生分组完成下列问题,理解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区别。

(1)讨论教材P55~56“活动”第1题中列举的现象或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并说明原因。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自然灾害》教案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能会判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2、学会用地图阐述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大致分布区域。

3、深入理解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农业灾情重的大国国情,树立因地、因地制宜的减灾区域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

教学重难点1、自然灾害的分布大势.2、掌握常见的、实用的救灾措施。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播放有关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视频,众多的自然灾害频发,引起人们的不断关注。

引出本节课题《自然灾害》。

(直观地引入视频,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板书第四节自然灾害一、常见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分类。

明确:自然灾害: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教师展示我国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图片,教师展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气象灾害,哪些是地质灾害,加深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印象。

板书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指导学生读图2。

48,2。

49,并让学生谈谈他所发现的问题,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分布情况:旱灾: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地震: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滑坡、泥石流:西南为多发区;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台风:东南沿海为多发区。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3)测试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小测试或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自然灾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2. 作业评价
(1)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掌握情况。
简短介绍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自然灾害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影响。
过程:
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类型和特点。
详细介绍自然灾害的种类,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自然灾害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灾害的特性和重要性。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主要内容包括:
1. 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
(2)自然灾害的分类: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等)、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海洋灾害(如海啸、风暴潮等)以及其他灾害(如生物灾害、森林火灾等)。
(3)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地震、山体滑坡等。
(3)自然灾害的预警与防治:自然灾害的预警与防治涉及到多学科知识,如气象学、地质学、生态学等,学生难以掌握。

人教课标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精选文档

人教课标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精选文档

《当险情降临时》教学设计【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四节“自然灾害”。

【课标要求】知道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种类和概念;知道防灾减灾的措施和避震的正确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模拟活动使学生掌握地震、雷电、火灾应急常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学习,也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条件下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过程与方法:三个模拟表演组:地震模拟小组、雷电模拟小组、火灾模拟小组;六个问题组:每个表演组表演之后,场下同学根据表演者的处理情况方式进行评论,评委老师按组打分;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与宝贵,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要意识到互相协作、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种应急情况的正确处理方法;教学难点:三个活动的模拟演示;【教学方法】情景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找,查找的资料包括干旱、台风、雷电、沙尘暴、泥石流、地震等灾害的预防准备、灾害发生时的互救与自救;三个模拟灾害活动小组自编活动内容,自备道具。

【知识背景】学习了八上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

学生已经了解了自然灾害含义、分类及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的种类和主要分布地区。

【本课课型】活动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出示ppt:余姚水灾、北京沙尘暴、贵州干旱。

(引入语)师:同学们,图片中出现的都属于自然灾害的那一类?生:气象灾害。

师:我国是一个各种灾害频发的国家,除气象灾害外,地质灾害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破坏。

出示第二部分ppt: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的泥石流。

(过渡语)为表达对汶川地震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避险自救能力,国务院自2009起将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这里的“灾”就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灾害了(为火灾内容做铺垫)。

(课堂进程)基于相同的目的,我们今天进行一节活动课《当险情降临时》。

2024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 自然灾害

2024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设计说明视频导入,播放九寨沟震前震后的变化。

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及分布,学习我国防灾减灾的措施,增强个人防灾减灾意识。

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分布。

2.知道防灾减灾的措施,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3.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重点难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分布。

教学方法提问讲解法、合作探究法、图像记忆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搜集资料,列举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并说一说它们的危害。

二、学习任务教学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模块视频导入:九寨沟震前震后的对比视频,让学生谈一谈地震后的影响,并列举其他自然灾害,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

1.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教师:什么是自然灾害?请同学根据预习找出定义并分析。

学生: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教师点拨:定义的关键词是自然环境、异常和危害。

教师: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学生: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教师小结: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体现在种类多、频率高、范围广、灾情重。

2.自然灾害频发合作探究:自读教材第56页图2.48、第57页图2.49,探究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

教师:人们常说祸不单行,台风、洪水等发生时,还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呢?山区河谷地区发生地震时,还会引发什么灾害?学生:台风、洪水可能会在山区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在山区发生地震,还可能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从山上落下的岩石还会堵塞河道,造成水位上涨,形成堰塞湖,导致洪水暴发。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第一篇: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自然灾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5、了解防灾减灾的环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

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情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2、关注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与趋势,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 •• 教学难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教学过程: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意识(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吗?由于当时强烈的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同学们还知道那些灾害,同学们知道这些灾害中,有一些是属于自然灾害的,那什么是自然灾害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自然灾害。

同学们先预习书本p54第四节的内容,找出自然灾害的概念和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二)、新课讲解【师】同学们找到自然灾害的概念了吧,让我们来齐读自然灾害的概念。

【生】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师】大家注意,自然灾害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自然异变和损害。

我们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要把握两点,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是否对人类造成了损害。

我们来看下p50的活动题,下列现象或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呢?【承转】自然灾害一般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几种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当堂达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2018年8月7日立秋后一段时间,甘肃省大部分地方星现多雨状况,与往年同期相比,酒泉市、兰州市、白银市北部、临夏州、定西、庆阳市北部及陇南等地降水偏多1﹣6倍。

此次强降水可能会引发的地质灾害有()A.滑坡、泥石流B.地震、海啸C.洪涝、干旱D.梅雨、台风
2 . 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
B.洪涝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C.干旱主要分布在南方地
D.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有一种灾害性天气,常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它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中心附近的风力可达到或超过12级,具有很大的摧毁力。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 . 这种灾害性天气是
A.寒潮B.季风C.台风D.霜冻
4 . 在我国,受这种灾害性天气影响较大的地区是
A.东部沿海地区B.东北地区
C.西北内陆地区D.青藏高原地区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 . 甲地区的地形名称为()
A.平原B.丘陵
C.高原D.盆地
6 . 丁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是()
A.种植业B.渔业C.林业D.畜牧业
7 . 受暴雨影响,下列地区易发生泥石流的是()
A.甲地区B.乙地区C.丙地区D.丁地区
8 . 防灾减灾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你认为下列做法更合理的是
A.大家一定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杜绝各种危险行为
B.下雨时可躲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避雨防雨淋
C.暑期小伙伴们自由到河里练习游泳可以锻炼身体
D.上学时遇到大风天躲在广告牌子下面走可以避避风
9 .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下列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早灾仅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水灾发生在南方地区
B.遇到泥石流时,我们应向山坡下方跑或顺着泥石流的逆向跑
C.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D.自然灾害是单独发生的,一般没有其他次生灾害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公路的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 蜿蜒曲折的公路线设计,主要是考虑了()
A.气候因素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D.工业分布
11 . 该区域多发性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B.寒潮
C.泥石流D.洪涝
12 .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原因是()
A.河流蜿蜒曲折B.山河相间分布
C.地势西高东低D.地形复杂多样
13 . 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我国北方多省区遭遇严重干旱。

山东省临沂市是此次特旱区之一,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损害。

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自认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B.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C.春夏季节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常见旱灾
D.洪涝灾害只在四川省发生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 下图中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5 . 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夏秋时节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A.台风B.寒潮C.水污染D.干旱
二、解答题
16 . 读“汶川地震图”,分析回答问题。

(1)按照自然灾害的分类,地震属于哪种灾害?______________
(2)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我国西南地区多地震原因。

(3)关于我国的自然灾害,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
17 .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31°N,103°E)发生8.0级地震。

人员伤亡惨重,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我国地势的________阶梯与_______阶梯的交界地段。

(2)该地震波及范围广,图中示意受灾省区:①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②简称:D._______ A._______B._______。

③行政中心:H.______C.________。

(3)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险方法是(______)
A.在室内迅速跳窗逃生 B.在室内迅速抱头蹲在墙角
C.在室外迅速抱住电线杆 D.在室外迅速跑入建筑物内躲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