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五结尾第04课新题含解析
【精选】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四主体第04课新题含解析

第04课新题一、(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前,有学者撰文称:四大名著不适合儿童阅读一一《水浒传》讲打家劫舍,《三国演义》充斥阴谋诡计,《西游记》宣扬虚无主义,《红楼梦》大讲色空幻灭。
这个观点引起了激烈讨论,有人撰文反驳:学者所指的负面内容并非四大名著的主旨,在整体上,四大名著何其大雅,负面影响何其微小;相比之下,社会复杂,人心难测,现实环境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远胜四大名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莫让灰尘掩住名著之光日前,有学校撰文称四大名著有太多负面影响,因此不适合儿童阅读。
这一观点在社会上引起激烈的讨论。
诚然,四大名著中确实有负面的内容:毕竟《水浒》中有血腥场景,毕竟《西游记》单调乏味,毕竟《三国演义》有阴谋诡计,毕竟《红楼梦》悲剧收场。
但这只不过是一些“缺点”,是一些灰尘罢了。
我们应该做的,不是被灰尘迷住双眼,而是“拂其尘,彰其光”,看到四大名著的美。
因为,从《水浒》我们学到了忠义,从《三国演义》我们学到了胆识与谋略,从《西游记》我们学到了坚韧,从《红楼梦》我们学到了世事无常。
儿童是一张不谙世事的白纸,用纯洁无瑕的白色映射着世界的斑斓。
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永远呵护这一片白色,而应当拿起画笔,小心翼翼地勾线、上色,直到其成为独一无二的美丽画作。
因此,处于成长初期,懵懂无知的儿童,正在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正需要价值理念和文化素养的建立和积累。
为此,“四大名著”不失为一个最佳选项。
但我们不能一味要求阅读而忽视了指导。
因为儿童全凭兴趣阅读,难免会“跑偏”,受到负面内容的误导。
这时,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便凸显了出来。
“拂其臣,彰其光”,教育者们此时便应充当“向导”的角色,使儿童们避开负面内容的险沟,绕开“封建思想”的暗石,同时,看到“忠义智勇”的光芒,学到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传统故事,积累起传统文化的因子,为以后的成长打下传统文化的基础。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分析综合)第04课新题(含解析)(2021学年)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分析综合)第04课新题(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分析综合)第04课新题(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分析综合)第04课新题(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第04课新题一、(江苏省阜宁中学2017年高三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宁古塔余秋雨①我正站在从牡丹江到镜泊湖去的半道上,脚下是清代称之为“宁古塔”的所在。
有那么多的清廷大案以它作为句点,“宁古塔"三个字是清廷官员心底最不吉利的符咒。
②据《研堂见闻杂记》记载,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
当时另有一个著名的流放地叫尚阳堡,但与宁古塔一比,尚阳堡还有房子可住,还能活得下来,简直好到天上去了.也许有人会想,有塔的地方总该有点文明的遗留吧?这就搞错了。
宁古塔没有塔,这三个字完全是满语的音译,意为“六个”(“宁古”为“六”,“塔"为“个”),据说很早的时候曾有兄弟六人在这里住过.③当时的流放有着很大的株连规模。
全家流放、祸及九族,甚至邻里,几十人、百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
到了目的地,选出一些女的卖给娼寮,选出一些男的去换马。
最好的待遇是在所谓“官庄”里做苦力,当然也完全没有自由。
照清代被流放的学者吴兆骞记述,“官庄人皆骨瘦如柴”、“一年到头,不是种田,即是打围、烧石灰、烧炭,并无半刻空闲日子".④当官衔、身份、家产一一被剥除时,剩下的就是生命对生命的直接呼唤。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鉴赏评价)第04课新题(含解析)(2021学年)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鉴赏评价)第04课新题(含解析)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鉴赏评价)第04课新题(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鉴赏评价)第04课新题(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第04课新题一、(北京市昌平区2017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过尽行人君不来——梅岭古道随想王威廉①这世间已有太多的路,但只有极少数的道路,才能借助历史的机缘,在蒙蒙的时间尘埃里脱颖而出,被永恒铭记。
②我是站在梅岭古道的关隘处,想到这些的。
两侧逼仄..的山崖,逼人警觉,仰视,仿佛山石随时塌陷.向山脊南北眺望,是望不到边际的葱绿。
梅岭古道山体上那些被墨绿色苔藓遮盖的斧凿痕迹依然鲜明,没有炸药的年代,面对顽石,人们只能以硬碰硬,山间全是叮叮当当的巨大回音,虎口震裂,石屑飞溅,才有了一道道或深或浅的刻痕,那样的艰辛,无法想象。
我伸开双臂丈量,怀疑最宽处都不足五米,上上下下的石阶被上千年的踩踏,已经不成形状,我要不断低头看路,小心着脚下的石头.而路边的荒草,在风中摇摆着,显得更加茂盛,不可一世。
③这条路纵使早已废弃,却绝不会被遗忘。
这条路就是那种从时间的尘埃里脱颖而出的道路。
离古道向南再继续走一阵,就到了珠玑巷,据说那是北人南迁而来的第一站,正是从那里开始,一批批中原人扎进了岭南的密林,一直走到东亚大陆的尽头……④这条路最让人怀念的,却不是它的地理意义,它和人类的其他事物一样,所能彪炳千秋....的,依然是沉淀下来的文化风采。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七文体第04课新题含解析201711281136

第04课新题一、(江苏省常熟中学2018届高三10月阶段性抽测)根据下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体验,自选角度,完成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2)不少于800字。
(3)除诗歌,文体不限。
站得高,望得远。
反之亦然。
在很多时候,高度决定了人们的眼界。
【答案】眼界无穷世界宽“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
这就是中华儿女传扬和践行的“眼界格局说”——眼界无穷世界宽!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异。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眼中充满自我的孤芳自赏,桀骜中透着孤寒,所以它只能绚烂一隅。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是满眼功名的你争我抢,积极进取中透着自我,所以它们只能哀叹春之归去。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渡人渡己的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着高尚与豁达,所以桂花与秋永恒。
它不将群芳争艳视为进取,也不将自我封闭视为高洁,而是将全部精神用于酝酿:每一粒花都凝聚了秋之精华,每一次呼吸都散发着灵魂的芳香!为什么柳永热情地歌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什么人们殷切地期望“蟾宫折桂”?因为桂花是深深体味秋之真谛的哲人,是深沉、浓郁、成熟的象征。
它彰显了秋天,也彰显了自己。
人在理解宇宙的运行中提升境界。
“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原来阳光与人都在成长。
当阳光的眼界与身影由窗棂间、窗户、庭户扩大至天下时,它拥有的世界也由一床、室央、一堂扩大至四方。
魏源正是在太阳的运行中领悟了眼界和境界提升的关键:所受者小,所见者浅;所受者大,则所见者博。
满足于一米阳光的人怎能体味真正的光明与温暖;睁开双眼看世界才能拥抱时代,拥抱世界。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庄子笔下望洋向若而叹的河伯,用巨钩巨饵、踞会稽、投竿东海的任公子,井底之蛙与东海之鳖,还有“抟扶摇羊角而上”的大鹏......汪洋恣肆的笔端分明流淌着两个词:眼界与格局。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一审题第04课新题含解析-含答案

第04课新题一、(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德国国柏林一个公园里,有十几条长椅,椅下藏有4厘米长的锥形钢刺。
只要人们坐下来时间超过10分钟,椅子就会发出警告,钢刺就会冒出来。
许多游客说这样的椅子中看不中坐,而当地居民知道,这长椅是最人性化的设计。
对此你有何看法或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套作、抄袭。
【答案】另一种人性化有一种人性叫钢刺。
柏林公园中,那藏着钢刺的长椅,在游人看来是如此的不合理。
殊不知,那正是最人性化的设计。
当你闲庭漫步,坐在长椅上逐渐沉浸于手机的虚拟世界中,那钢刺的出现正是为了提醒你要适可而止。
这是多么人性化的一面啊!我们并非圣贤,总会被乱花迷了眼,被浅草没了蹄。
这时,请为自己准备一些钢刺吧。
悬梁刺股亦为人性。
也许我们会讶异,少年受此摧残,还曰人性,岂不笑话?但若无那悬梁之绳吊住他的头发,若无那刺骨之锥将他扎醒,有哪有那努力与勤奋呢?若非如此,恐怕早就进了梦乡,只能在梦里金榜题名了吧。
虎妈狼爸亦显人情。
提及此只怕我们大多数人不敢苟同,严厉至此,何谈人情?一声呵责,一次鞭笞不就是那钢刺吗?有了错误,屡说不改,若就不闻不问,宽容骄纵,难道就可以称之为人性吗?果然如此,那么也许那些顽童早就成了流连于网吧,混迹于社会的小混混吧。
而那些看似不近人情的呵责和鞭策,才是真正的将你从悬崖边往回拽的绳索,人性如此,无需多言。
想必“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言也正是此意,棍棒有时也是人性。
有人把人性比作一张吊床,柔软才应是它本来该有的面目。
而钢刺的出现,实在让人难以苟同。
可是,你是否留意过架起吊床的钢钉?柔软舒适依然存在,但那结实的钢钉也着实不可或缺。
钢钉用它的坚硬与力量托起了柔性的吊床,那其中的柔情与人性化又怎能不被人知晓?我们不能只看到吊床的柔软,看不到钢钉的坚持与执着。
乱花迷眼,浅草没蹄在如今的社会早已变了调调。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4课蜀道难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new)

第04课蜀道难·知识概览·【作者简介】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迈,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
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他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它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重点理解】通假字所守或匪亲(“匪”通“非”)词类活用砯.崖转石万壑雷(名词作动词)冲击西.当太白有鸟道(名词作状语)在西面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问君西.游何时还(名词作状语)向西 侧身西.望长咨嗟(名词作状语)向西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使人听此凋.朱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砯崖转.石万壑雷(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 猿猱欲度愁.攀援(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一词多义错误!绝错误!坐错误!或{云霞明灭或.可睹(副词也许或许)左右或.欲引相如去(代词,有人)一食或.尽粟一石(副词,有时,偶尔),所守或.匪亲(连词,倘若去错误!特殊句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状语后置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宾语前置句)但见悲鸟号古木。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温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第04课新题(含解析)

第04课新题一、(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一:浅阅读是大体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阅读式、娱乐式的阅读方式,他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
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进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参与。
阅读内容主如果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
(摘编自百度百材料二:固然,课外不念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
他们是想念书的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这次调查中取得验证。
由81.44%的受访者以为。
他们之所以课外阅读少。
主如果因为作业多,很少有时间和心情念书。
也因此有54.64%的学生以为即便要念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
可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却从中看到了问题。
他担忧长此下去这部份学生会换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
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
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读的急躁之心。
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
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正在受到孩子的追捧。
杨教授所称的那些包含深刻思想的读本。
却被他们抛在一边为何非要读而有所收获呢。
这是今世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
(摘编自离亮《调查:中学生阅读行浅阅读归天》)材料三:另外,大学生平均天天上网时间是3.27小时,而天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却只有1.58小时,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念书时间少。
即便如此,将上网时间全数用于阅读的学生也仅占3.69%,大部份学生上网仍是以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
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调查显示,在诸多原因中,学校竟成了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
调查中有39.26%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
29.86%的同窗以为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网络媒体的冲击、缺乏教师引导和图书价钱偏高等成为相对次要的原因。
仅有8.72%的学生以为社会上“念书无用”等观点的影响致使学校缺乏念书气氛。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开头)第04课新题(含解析)

第04课新题一、〔四川省双流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网络女主播与朋友想骑共享单车出行,却无奈发现不少车被挂了私锁,无法使用。
性格刚直的女主播表示不能向这种无赖行为妥协,一定要带头抵抗这种行为。
随即向附近的五金店老板借来电锯,在朋友的帮助下,不仅将自己需要的两辆车锁剪掉,还将另外一辆上私锁的车锁一并剪掉。
女主播把这个过程拍成视频发到网上,受到众多网友的力挺,在短短的20分钟内有数万网友围观,收到打赏超过1万元人民币。
阅读上面的材料后,对这一事件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考虑写一篇文章,要求任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共享单车考验国民素质有人说,共享单车是一面国民素质的“照妖镜〞。
确实,自行车不是人,不会开口告诉人们终究是谁私自给它上了锁。
但这种行为本身绝不能只用“素质低〞来搪塞,而已经成为涉嫌破坏公共财物的一种违法行为了。
在国内目前的大环境下,素质低下的问题实在严峻。
共享单车的出现使得这些在社会中藏存的问题全部被曝于阳光下。
人性的贪心、自私,市民的投机取巧,都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
人性的劣根性与道德沦丧参与到这场共享单车的角逐中,无疑是给这个新生的市场一个宏大的冲击。
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绝不是一个地域的问题,在很多城市都已经发现。
终究是谁在和共享单车过不去?北京科教频道就报道了,研究生学历、月入过万的关某,却因一时贪念将路边的ofo小黄车占为己有,不仅重新喷漆还装上了儿童座椅的事情。
较高的收入,良好的学校教育,却仍然不能让一个人的素质进步,想来也是挺令人痛心的。
这种低素质行为,不但推高了车身本钱,降低了消费者体验,也直接推高了运营本钱。
有单车的运营人员经常需要到居民楼中寻找被藏匿到使用者家中的自行车,甚至需要到物业部门调看监控视频来确定单车停放在哪一层哪一户,这些人力最终都会形成本钱上的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4课新题
一、(广东省汕头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864年的一天,哈佛大学图书馆突发火灾,数百本哈佛牧师捐赠的重要图书被焚毁一空,只有一本书幸免于难——前一天晚上,它被一位学生违章(哈佛大学校规规定图书馆的珍贵图书只能留在图书馆阅览)带回了宿舍。
次日,这名学生把书交还给学校,这本书也成了哈佛牧师捐赠图书的孤本。
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哈佛大学召开校会,校长对该学生提出了表彰,对他保留了学校最珍贵的图书表示最高的谢意,然后当众宣布开除这名学生。
在中国一所中学,课间,两名学生打闹,不慎将走廊的橱窗玻璃打碎。
当时周围虽然没有其他人,但是两名学生还是主动到校长室去说明情况,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打闹了。
校长表扬了两名学生,并认为他们认错态度极好,便不要求他们赔偿学校玻璃被打碎的损失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莫用道德绑架规则
哈佛图书馆遭受大火肆虐,唯一存在的珍本却是一名学生违规带出的。
在规矩和道德之间,哈佛毅然选择了规矩,开除了那个学生。
或许有人认为霍里厄克校长的做法未免太过刻板,太过不近人情。
古人说:“不以一眚掩大德”,这个学生能归还图书,是应该表扬的。
但我想说:“不以一德掩大眚”。
人应该在规则的框架里,再谈美德,莫用道德绑架规则!
不可否认的是,道德是社会的底线,是我们判断是非的一个准则,但若事事都用道德评判,让道德占领人性的制高点,而让法律、规则屈尊其后,必然会导致良知的泛滥,一切公正、公平亦将不复存在。
对于那些既做了好事又做了坏事的人,只有法律、规则能予以最公正的审判!
规则是高悬于我们头顶上空的达摩克利斯剑,它以最为公平而肃穆的目光审视我们的一言一行,裁断我们的一举一动。
当我们难以克制心中的欲望,试图触碰并打开潘多拉魔盒时,锋利的剑刃便虎视眈眈,令我们胆怯却步,远离堕落。
《简爱》中有言:“人们死后,每个人的灵魂都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不单是上帝,规则面前亦是如此。
无论是穷凶极恶还是盗亦有道,规则会以最严苛的目光透视违规者的内心深处,冷漠,公正,不带有分毫私心。
规则是公正与和平最为冷酷而称职的守望者。
“汶川大地震”时的救人小英雄雷楚年,用他的奋不顾身拯救了七名同学,一时间成为人人赞誉的对象,全国的道德楷模。
而六年时间过去了,当时的英雄已堕落成一个诈骗犯,让他一生的光环消失殆尽,做了错事也迎来了法律的审判。
不能否认,雷楚年的义举带给了我们很多感动,可是再多的感动也不能抹去他欺诈的事实。
法律的正义不会被他曾经的壮举而蒙蔽,法律会对他做出最公正的判决。
林肯曾经说过:“法律是显露的道德。
”法律、规则依据道德修订,是道德的体现。
触犯法律、规则,是对道德的亵渎。
那些妄图以道德之名行触犯规则之实的行为本身就是对道德的违背!理性之光不能被黑暗所遮蔽,我们也不能让规则的天平在道德的影响下摇摆。
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这是做人的根本!
人民大学校长陈玉露在毕业典礼上劝导学生:“人大学子应身怀为民立命之道,抓紧规则这一准绳,守护信仰,守护规则。
”莫让道德绑架规则,我们应该守护好规则这一社会准绳,以我们的行动,给社会带来一种正义的风气,让人人手中都持有一把规则的量尺,规划自己行为的边界,规划自己心灵不可逾越的范围!
材料二:两名学生打闹,不慎将走廊的橱窗玻璃打碎。
当时周围没有其他人,如果不承认,没有人知道,但如果隐瞒,虽个人利益不受损,但内心必不安,会受道德谴责;如果主动承认,要赔偿玻璃,会受校规惩处。
但他们还是主动到校长室去说明情况,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打闹了。
校长表扬他们,是因为他们的诚实,肯定他们的人品,所以也可以从“诚实是为人之本”“承担责任”“道德感化”的角度立意;校长不要求他们赔偿学校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