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作文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语文作文系列获奖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语文作文系列获奖教案高考语文复习语文作文系列获奖教案第一、二课时“反弹琵琶〞作文学教案-—逆向思维的运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2、学会在写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教学难点:学会在写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一、导入二、什么是逆向思维?“反弹琶琶〞即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
所谓逆向思维,即克服思维定势,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显露出新的思想,塑造新的形象.逆向思维法就是反过来想一想,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
逆向思维法具有挑战性,常能出奇制胜,取得突破胜解决问题的方法。
“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即反其意而用之,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形式和结果,是经过了多种多样方向的\"求异\”之后,最终确定了朝原来的\”信息\"相反(或相对)的方向发展的一种表现,即是一种逆向求异思维。
运用逆向求异思维的方法,立意才会有新的意境,发人深省.例如:1、阿拉伯的一个大财主,对两个儿子说,你们去赛马,终点是沙漠中的绿洲,谁的马后到,我的全部财产就给谁。
两个儿子听后,都骑上自己的马,缓慢的行走,太阳炙热,沙漠烤人,没过多久,两个人便热得支撑不住了。
正巧一个“智多星〞路过这里,给他们出了一条妙计,让两人换马骑。
因为父亲说要看哪匹马后到,两人一换马,比慢的赛马就变成了比快的赛马。
换了马,骑的是对方的马,对方的马先到了,自己的马就会后到.这个办法看起来只是换了一种骑法,实际上是换了一种思维方式,换了一个角度分析问题。
这个问题若只是从正面讲话进行思考,是根本解决不了的,只有从反面去考虑,才可将问题解决。
2、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牧师在准备讲道。
那天下着雨,他的妻子没在家,他的小儿子吵闹不休,令他心烦。
他无可奈何地他拿起一本杂志,一页一页的翻着,他翻到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大图画——世界地图。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教案.doc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教案3、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不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
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
(5分)宛风:①李老师:噢,宛风啊。
宛风:②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宛风:③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
宛风:④李老师:好的,再见。
【参考答案】①李老师,你好,我是宛风②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你,你看行吗?③老师,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你呢?④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你。
老师再见!【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简明得体,一定要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得体),还要注意不罗嗦(简),让听话人明白(明)。
4、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划线部分。
不得改变原意。
不超过80 个字。
(5分)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
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
溪边坐着一位长髥老者,面容清瘦,双面炯炯有神。
答案示例:一条小溪哗哗地流着,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
溪边坐着一位长胡子的老爷爷,脸瘦瘦的,胡子长长的,那双眼睛可有神了。
5、写一段语言描写。
某某同学违反了纪律,他不承认最后承认了,请设计一段这个同学与老师之间的语言描写,不少于三百字。
6、在高三读书的赵新天在新华书店购书时遇到了小学时的班主任黄老师。
写一段200字的师生对话,可有少量的神态、动作描写。
7、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
有一天他们一路走到了一个荒郊野地,又饿又渴,于是分头寻找食物。
真巧,他们每个人都看见了一个绿油油的大西瓜。
你猜猜,他们分别会说些什么?8、以“饭桌上的对话”为内容,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
高三语文作文专题复习教案5

命题作文审题指导1 、训练目标训练学生全面准确理解话题词语的含义,选好切入口,化大为小。
2 、写作指导命题作文,是作文命题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题目已经确定,不必再自行拟题。
如:《愿景》、《北京的符号》、《肩膀》、《财富》、《纪念》、《我想握住你的手》、《提篮春光看妈妈》《举手投足之间》《好奇心》《带着感动出发》《他们》等。
这看似没有审题的难度,其实命题作文的针对性很强,带有明显的指向性。
我们要注意这样几点:(1)要仔细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
(2)题目由哪些词语构成,它们都有怎样的含义,关系怎样。
(3)命题作文的材料范围往往是个人经历与社会生活。
(4)命题作文一般各种文体都可以写。
3、审题指导示例一请以“高度”为题目,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60)范文点评高度人生匆匆,只有追求高度,创造辉煌,才无悔在人间走这一遭。
人的一生就像在爬一座高山。
若止步不前,只能见到平凡不过的风景。
若勇敢攀登,奇花异草,天地湖海尽收眼底。
试想,若你心存高远,想成为天空中那最灿烂夺目的明月,我想你通过不懈努力,就有可能真的实现自己的梦想。
就算不能,你至少也能成为天空中那最耀眼的明星。
明星不也为人们所欣赏的吗?可见追求高度的重要性。
大鹏从一出生就努力向天空中腾翔,高度虽不可观,可其一直不愿放弃。
斥晏(池边的小鸟)讥笑说:“你何必费如此大的力气?我们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何不在杂草间嬉戏游玩?”然而,结果是大鹏从东海飞往南海,在更广阔的海面上自由翱翔,斥晏只能在杂草间荒度一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斥晏不愿追求高度,一生只会碌碌无为。
大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泰勒斯与常人一同行走,泰勒斯走高地,常人走低地。
泰勒斯不小心从高处滑落下来,常人耻笑他。
泰勒斯却说:“你无需笑我,你连想掉下来的机会都没有,你是悲哀的。
”于是,泰勒斯又费力重新走在高地上。
是啊!如果你只甘于现状,连从高处掉下来的机会也没有。
伟大的人必能在掉下来后自省,通过继续奋斗,到达一个更高的高度,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天才,创造无数首世人推崇的名曲。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高三语文作文教学教案篇一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涉江采芙蓉》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
3、个人朗读。
四、(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二)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
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
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还有灞桥折柳,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
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专题讲座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专题讲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和解题技巧。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作文评分标准与要求2. 常见作文类型及写作要点3. 作文审题与构思技巧4. 作文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5. 作文实战演练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作文评分标准与要求2. 作文审题与构思技巧3. 作文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评分标准、常见作文类型及写作要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3. 实践训练法:进行作文实战演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高考作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作文评分标准与要求,让学生明确作文答题要点。
3. 分析常见作文类型及写作要点,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技巧。
4. 讲解作文审题与构思技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5. 讲解作文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 进行作文实战演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8. 总结讲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练习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对作文评分标准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对作文审题与构思技巧的掌握。
4. 学生对作文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的应用。
5. 学生小组讨论的活跃程度及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文档。
2. 优秀作文案例分析。
3. 作文练习素材。
语文作文专题复习教案

语文作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式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帮助学生分析作文中的常见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结构:开头、中间、结尾2. 作文要求:主题明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表达准确3. 词汇和句式的运用:同义词、反义词、过渡句、连接词等4. 作文中的常见问题:主题不明确、条理不清晰、语言不流畅、表达不准确5. 修改和润色作文的方法:增删、调整、替换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讲解词汇和句式的运用方法。
2. 示例法: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作文的结构和要求,以及词汇和句式的运用。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作文中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步骤:1. 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让学生了解作文的组成部分和写作标准。
2. 讲解词汇和句式的运用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词汇和句式进行写作。
3. 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指导学生如何开头、中间和结尾,以及如何使用词汇和句式。
4. 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作文,分析作文中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
5. 修改和润色作文,提高作文的质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学生修改和润色作文的效果,评价学生的作文质量。
4. 学生对作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选取学生常见的作文问题案例进行分析,如主题不明确、条理不清晰等。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3. 案例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法。
七、作文修改技巧:1. 增删:对作文进行增删修改,使文章更加精炼。
2. 调整:调整句子和段落的顺序,使文章结构更加合理。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教案四 锤炼思想 学习写有文采的作文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教案四:锤炼思想学习写有文采的作文【教学重点】修辞与句式对于提高语言能力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语言表达技巧由日常训练向写作运用的迁移。
【课时分配】一课时讲评,两课时写作(本教案教学方法可穿插在日常训练中)【知识与能力】学习“提高语言文采”的一般方法,并具备实践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讲练结合,通过实例增强感性认识;2.比较分析,通过对比明确改进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浯感,提高语言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孔子有言:“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他认为说话写文章不仅要有思想,还要有文采,没有文采,文章也不会留传下去。
语言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浯言的内核。
语言跟着思想走,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明白;思想如行云流水,下笔才如有神助;认识事物深刻,文句才富有底蕴。
朱光潜先生认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写文章其实应是一个“整理思想和经验,使之正确化、条理化”的过程。
但思想毕竟不等同于语言。
同样的思想在不同的语言承载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表达效果。
思想要纯粹,但表达更要讲究艺术技巧。
要避免出现“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道)不出来”的情况,就必须讲究文采。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表现出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著;“最简单的笔调,需最艰苦的练习”则道出了泰戈尔成功的秘诀……古今中外的大作家们尚且如此讲究文采,重视锤炼语言,更何况我们这些初学写作的学生呢?对于一篇好的文章而言,它除了必须具备好的立意(深刻的思想)以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尤其是在高手林立的考场,要想从众多的竞争对手的包围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杀手锏”。
语言功夫是最本质最核心的作文能力,它与文面书写——同构成了作文的外在仪表。
高三语文作文课教案【精选7篇】

高三语文作文课教案【精选7篇】高三语文作文课教案【精选7篇】教案对于教师是非常必要的。
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随着教案的完成,对于教材和知识点的把握更有力度,更有利于将来的讲课。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三语文作文课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作文课教案【篇1】系统学习法如果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那么我们会在自己的大脑中构建出一个合理的知识框架,这一点对于任何学科都适用,但是如果想要将语文知识系统的学习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位同学应该要坐好准备,而且对于考试内容一个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构建出一个完美的知识框架。
多积累对于语文这一学科而言,积累真的很重要,如:多看课外书籍,可以积累素材。
多阅读课外古诗文可以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等知识,对我们的做题是很有帮助的。
高三同学想要进行语文的积累主要有四个途径:摘抄、背诵、记忆和训练。
积累的方法有三种:单元积累法、考点积累法和易混点积累法。
各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用哪种途径,哪种方法来进行积累。
高三同学在积累有关语文方面的知识时,主要积累一下几点:1)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3)词类的活用。
古汉语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有其他一种语法,这是顾客语文必考知识点,要重视。
4)偏义复词,是指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也会常考考点之一。
5)积累古诗文名篇。
不止是会背诵,还要记住其中的字的写法。
6)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
可以当做作文素材使用,使自己的作文更加动人。
常训练不要以为语文这一学科就不需要训练,这是不对的,只不过文这一学科的训练是有套路的,不用像其他学科那样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开拓自己的眼界,语文这一学科我们只需要掌握住答题套路就好了,在进行语文方面的训练时主要训练以下几点:1)语病题:这是一个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钉子户”在做题时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使用:审读法、紧缩法、类比法、类比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教案学习语言描写关键词:语言描写独白对话个性化动作性形象、情节与主题精练对比结合【概念诠释】语言描写也称对话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语言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精练、生动和性格化的语言描写,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透视人物的心灵,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深刻表现主题。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1、内心独白法,也叫"自白"法,就是通过人物"自言自语"或默想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把人物心灵最隐秘的部分直接袒露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成功的运用内心独白法,一定要慎重。
一般是在人物处于冲突之中,采取重大行动之前,内心紧张,思绪复杂多变时,为了使读者能准确、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人物的心灵状态,才用这种方法。
因此它不宜多用,更不能滥用。
另外,运用内心独白法,语言一定要简练,结构一定要严谨,要注意开合转换处的衔接过渡。
最后,运用内心独白,一定要表白出内心深处的隐秘,一定要揭示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特征来。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有时也归于心理描写。
2、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表现主题作用非常大。
【方法引领】语言描写要注意的问题:1、语言要能显示并且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2、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3、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4、语言描写要为文章中心服务,要有选择,不能有言必录。
5、尽量用口语,使语言描写真实、生动,最重要的是符合人物特点,有利于表现主题。
一、语言描写要个性化、主题化。
鲁迅先生曾说:好的对话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即语言描写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经历、年龄、教养、气质、习惯爱好、思想、性格等。
要在描摹语态,叙写对话过程中表现出“这一个”的个性特征来。
诸如阿Q的精神胜利,孔乙己的腐迂,周朴园的虚伪冷酷,吴荪甫的狡诈恃强,觉新的委曲求全,虎妞的泼辣粗野,三仙姑的装神弄鬼,李双双的热情爽直等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优秀作品在人物语言个性化化都很突出。
曹操错杀了父亲的好友吕伯奢家人以后,又故意杀了吕伯奢以灭口,居然大言不惭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临死不忘一生聚集的巨额财富,命令女儿欧也妮:“把一切照顾地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李逵初见宋江,当面就大咧咧地问戴宗:“哥哥,这个黑汉子是谁?”等弄清楚是宋江后,又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这些个,也叫俺铁牛欢喜!”“言为心声”,曹操一句话,入木三分地写出了他的奸雄性格;葛朗台死不瞑目,还嘱咐女儿来日到阴间去向他交帐,一个地地道道的吝啬鬼;李逵不愧是江湖了的黑旋风,他的性格是这样的豪爽、狂放。
因此我们要要做到从“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的具体性格,千万不能把街头乞丐的语气写得趾高气扬,又或是把老人的语言写得太过“儿童化”,从而失去了人物个性。
语言描写能使主题更加深刻。
主题是写作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和时代的特征。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外衣。
”人的语言带有时代特点,在一定情境中,人物说什么和怎么说,直接受时代影响。
如《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得知小狗是将军哥哥的宠物时说:“这条小狗怪不错的。
……挺伶俐。
……一口就把这家伙的手指咬破了!哈哈哈哈!……咦,你干吗发抖?呜呜,……呜呜。
……它生气了,小坏蛋,……好一条小狗……”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奥楚蔑洛奴颜媚骨、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
通过这样的语言描写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使得主题更加深刻。
二、语言描写要情境化、心理化。
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特定语境下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的心理活动,使语言动作化。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读者应该从人物独白中清楚地看到人物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行为的动机,追求的目的,行将采取的措施等等。
而人物之间的对话,则应该随着情节的开展逐步表现不同性格的人物不同的感情,显示人物之间的内心交流。
它虽然不如独白那样直接、坦露,却同样应该使人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的变化,触摸到人物的心灵深处。
注重不同情境下的语言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 只见面皮渐渐地变了。
……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前一句鲁提辖侠肝义胆、打抱不平的英雄本色可圈可点,而后一句写出他打死了人是要吃官司的,不如及早走人,表现出了他还是粗中有细,能急中生智的,刻画得鲁提辖这个人物有血有肉。
语言描写能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背影》一文: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说明父亲担心儿子过分悲痛。
其实,此时最难过的就是父亲,但他怕影响儿子的学业,便把悲痛之情压在心底,表面上显得比较想得开。
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优秀作品总是能写出特定情境下人物的特定语言。
《红楼梦》中写贾母拿出三十两银子给宝钗做生意时,凤姐没有当面吹捧老祖宗如何疼爱子孙,反而装出一副小气的样子责怪贾母:“这个够酒的够戏的呢?”“找出这霉烂的三十两银子来做东,意思还叫我赔上!”其实,凤姐是很懂说话要符合语境的,她表面上指责贾母小气,实则是逗贾母欢心,是辣味的指责中藏着甜味的奉承。
这是她在特定环境(可以讨宠的大观园中)、特定时机(贾母同姐妹们开心逗趣的情况下)、对特定的对象(成天无所事事,喜欢有人逗趣的贾母)所说的符合人物个性(口齿伶俐、工于心计)的特殊语言。
三、语言描写可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语言描写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
语言描写时,要把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语调等一起描写,这样描写,不但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有的同学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文章干巴、乏味。
《荷花淀》中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就把几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使两个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体会这篇写买东西的习作:买完烧饼,爸爸又想去买点儿熟肉,他走进一家肉店,说:“买半斤熟肉!”老板连看爸爸一眼都没看,麻利地称好了肉,态度冷冰冰的,还边称边漫不经心地和别人说话,一点儿也不热情。
当老板去接爸爸手中的钱时,看见了工商制服,立刻由刚才的冷冰冰变成了笑眯眯,他连忙拿回已递到爸爸手中的熟肉,慌忙说:“让我再给您称一遍!”爸爸说:“为啥要再称一遍?”老板说:“刚才称错了!”爸爸说:“你咋知道称错了?”老板说:“这,这……”爸爸说:“这什么?”老板说:“这是两块五毛钱的肉,不够半斤。
”爸爸说:“你竟敢缺斤少两,跟我走一趟吧!”改文:当老板去接爸爸手中的钱时,看见了工商制服,立刻由刚才的冷冰冰变成了笑眯眯,他连忙拿回已递到爸爸手中的熟肉,慌忙说:“让我再给您称一遍!”爸爸奇怪地问老板:“为啥要再称一遍?”“刚才称错了!”老板边说边手忙脚乱地重新称肉。
“你咋知道称错了?”老板用手抹了一把脸上沁出来的汗珠,脸红得跟柜台里面的猪肝似的,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这,这……”爸爸严厉地问老板:“这什么?”老板低下了头,小声说:“这是两块五毛钱的肉,不够半斤。
”爸爸冷冷地看了看卖肉的老板,说:“平常看你怪老实的,谁知道你竟敢缺斤少两,欺骗顾客,跟我到局里走一趟吧!”五、语言描写运用对比法。
对比有横比和纵比两种。
横比是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或某一人物说出不同话语,来展示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
如《红楼梦》中,写宝玉挨打这个事件,宝玉受贾政毒打后,从贾母、王夫人、宝钗、黛玉以至亲戚、丫环、麽麽等众多人物的语言,表现出她们各自不同的关系、心情、态度。
纵比是描写同一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说出不同的语言,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儒林外史》中,范进在中举前,穷愁潦倒。
有一次向他岳父借乡试盘费,胡屠户不但不借,还将范进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条心。
”范进中举后,同是这个胡屠户,却换了一副嘴脸:“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两处谈话,前倨后恭,反差极大,活画出胡屠户这个势利小人的丑恶面目。
【描写误区】一、人物语言假、大、空,作者代替人物说话。
高尔基曾指出:“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
”也就是说:对话,不应该成为作者的传声筒,应该是精炼、生动、性格化的,要能够透视人的心灵的。
如:有一天,我去外婆家做客。
当车开到茶亭站时,上来一位约莫六七十岁的农村老奶奶。
她驼着背,拄着拐杖,颤巍巍的,手里提着半篮子鸡蛋,好像要去农贸市场出售。
一位佩戴红领巾的少年忙上前扶着老奶奶,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老奶奶激动地对旁边的乘客说:“现在的形势真是一片大好,学习雷锋蔚然成风,社会上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你看,这位红领巾就是一个‘活雷锋’……”这段话中,老奶奶说的话就成了作者思想的传声筒,是作者想表现的主题,而不是老奶奶应该说的话。
作为一个农村老奶奶,不会说出那么多大道理,更不会用上“蔚然成风”、“层出不穷”等成语。
她可能会说:“这孩子真乖。
”二、语言不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等,缺乏个性。
语言描写要防止千人一腔,应该根据不同的人物,写出不同的语言特点,人物对话要力图写得自然、真切、恰当、准确。
如:两个小孩绕着那个井口转来转去,小男孩问那个小女孩那个洞有多深,“大约有十来米深。
”小女孩怎么也说不清楚,她就踮起脚尖,四处张望,突然发现了目标,指着路旁的一棵大树,“井的深度和这棵大树的高度差不多。
” 显然,这两处语言都不符合小女孩的年龄和情景特点,小女孩是不会做出数字的估算的,也不会运用专业的术语进行比较。
如果换成“妈妈告诉我了,有这么深,这么深”“有这么高”就符合了人物的身份特点而具有真实性。
三、人物语言不简洁,不能表现主题。
语言描写让"人物"说个没完,语言拖泥带水,没话找话,为了对话而写对话,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毫无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