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综合训练试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小明在家自制了一个绳长为20cm的摆,在第一个10秒内摆动了8次,则第二个10秒内摆动次数最可能是( )。
A.6次B.8次C.10次2.当今计时最精确的工具是( )。
A.秒表B.原子钟C.石英钟表3.下列不适合作为摆锤的材料是( )。
A.泡沫块B.小卵石C.铁块4.在研究摆的快慢是否与摆绳的长短有关的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
A.摆锤的质量B.摆绳的长短C.摆幅的大小5.某小组探究“一炷香”的时间,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应将香平均标记成几段B.风不会影响香燃烧的快慢C.实验前应该检查香是否受潮6.下列计时仪器中第一个摆脱天文现象的是( )。
A.沙漏B.日晷C.摆钟二.填空题(共6题,共22分)1.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 )有关,与 ( )无关,与摆角无关。
2.摆钟的计时已经精确到了( ),它是人类计时器发展史上伟大的突破。
随着人们对时间的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就需要更精高的计时器。
3.当今世界最精确的计时仪器是( )。
4.钟表以( )来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 );秒针每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 )。
5.自制水钟的水流速度先( )后( )。
6.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摆绳变长,每分钟摆动次数( )。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摆锤的质量变大,每分钟摆动次数( )。
(填“变多”“变少”或“不变”)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用水来计时的关键在于控制水流速度均匀。
( )2.当今计时最精确的是原子钟。
( )3.利用钟表可以辨识自己所在的位置。
( )4.摆在摆动时会发生摆幅逐渐变小的现象。
( )5.任何情况下香燃烧变短的速度是均匀的,可以用来计时。
( )6.燃香不可以用来计时。
( )四.连线题(共1题,共10分)1.将下列计时工具与相关原理连接起来。
五.简答题(共5题,共45分)1.生活中没有电的时代里,夜晚人们会点燃一枝铅笔状拇指粗的蜡烛,来计量时间。
教科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 第3课时 我们的水钟

3.用如图所示的饮料瓶来制作水钟时,关于刻度的划分,最好的做 法是( C )。 A.从瓶底开始 B.从顶端开始 C.从瓶底以上形状规则处开始
二、填空题。 1.影响水钟计时准确度的因素有 水位高低 、 孔径大小 、
盛水容器的形状(合理即可) 等。 2.水流速度的不固定会影响水钟计时的准确性,我们可以 不断加 水使水位保持不变 ,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三种水钟的示意图。
甲
乙
丙
图甲是沉箭漏:人们用竹片或木片做成箭舟浮在漏壶内部的水 面上,箭舟上竖立一支箭尺,箭尺上有刻度。再在漏壶上加一有孔 的盖,将箭尺从孔中插进去。漏壶的底部侧面有小孔,壶中的水由 小孔流出,箭尺就随着水位的不断降低而下降。
图乙是燕肃莲花漏:上匮(盛水的容器)能持续不断地供水给下 匮,下匮有一个分水孔,当下匮中的水面超过分水孔时,水就会通 过竹注筒流到减水盆中。下匮中的水通过一根叫“渴乌”的细管流 向左侧的壶内,壶内有莲花箭,箭上有刻分(刻度)。每经过一个固 定的时间段,壶中的水就会积满,人们就可以通过壶底的退水孔将 水放完,再重新开始计时。
厘米位置比水位从1厘米位置下降到2厘米位置所花的时间要 短
(填“长”或“短”)。
2.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B )对水流速度有影响。
A.滴水孔大小
B.水位高度
C.瓶身粗细
3.如果给这个水钟标上刻度,刻度标注可能正确的是图 乙 (填 “乙”或“丙”)。此简易水钟属于 泄水 型水钟。
点拨:刚开始时,水位高,水流速度快,刻度间隔大。
甲
乙
丙
图丙是浮箭漏:使用浮箭法的漏刻由两只漏壶组成,一只供水 壶,一只受水壶,安在箭舟上的箭尺随着壶内水位的上升而上浮。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B卷(含解析) 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B卷)36一、填空1.________和________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它能使局部地形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的变化。
2.改变地形的力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
如图所示的蘑菇石是在________力作用下形成的。
3.在河流的下游以________作用为主,在河流入海口形成________。
4.在自然界中造成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5.如图所示,将土壤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我们会闻到有烧焦的羽毛味,这种现象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6.地球内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土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8.杭州东北部一般海拔在20米以下,属于________地形;北高峰海拔355米,属于________地形。
二、判断9.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形成的。
()10.只有流水对土壤有侵蚀作用。
()11.地震会产生湖泊。
()12.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13.地球表面各种地形、地貌都是随着地球的诞生一起形成的,并且永不改变。
()14.中游河床由于流速减缓,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
()15.在地形图上,海洋的颜色是不同的,不同的颜色表示海洋的深浅不同。
()16.我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地势西低东高。
()17.高原的特征是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18.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19.地球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了火山。
()20.河水流出沟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也逐渐加快。
()21.地球表面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全都表现得很猛烈。
()22.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综合练习试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三单元A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21 分)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来计时。
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而然成了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3、水钟的准确度与水钟的大小()。
4、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的。
5、在相同时间内,摆的摆动快慢与()有关,与()()无关。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2 分)1、下面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描述时间所用的语言,其中比较精确的是()。
A、一小会儿B、一顿饭的时间C、一刻钟。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睡觉时候时间不流失B、玩游戏时候时间流逝快C、时间一去不复返3、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照亮的古代计时工具是()A、日晷B、蜡烛C、水钟4、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工具是()。
A、日晷B、浑天仪C、水钟三、判断题(每空3分。
共45 分)1、燃香不可以用来计时。
()2、人类曾经经历过一段没有钟表的时期。
()3、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
()4、精确计时不重要,知道大概的时间就可以。
()5、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日影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 )6、人类为了精确计时而做出了许多努力。
( )7、石英钟表是最精准的计时工具。
( )8、利用钟表可以辨识自己所在的位置。
( )9、精准计时在生活中很重要。
( )10、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 )11、机械摆钟不受天气和温度的影响。
( )12、同一个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并不相同。
( )13、机械摆钟是一种利用摆来计时的钟表。
( )14、任何摆的速度都是一样的。
( )15、我们能相信只做了一次的实验结果。
()四、简答题。
1、怎样控制水滴的速度?(7分)2、说一说在没有计时工具的情况下,我们能根据哪些自然现象判断时间?(8分)3、请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7分)答案:一、填空题。
1、太阳2、昼夜交替3、无关4、相同5、摆线长短、摆的大小、摆锤质量二、选择题1、C2、C3、B4、A三、判断题1、错2、对3、对4、错 5对 6、对 7、错 8、对 9对 10对 11、对 12、错 13、对 14、错 15、错四、简答题1、控制开口的大小等。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三单元 A卷 教科版(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一、填空1.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________,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2.火山和________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3.雨水除了蒸发的、被土地吸收的和被拦阻的以外,沿着地面流走的水叫________。
4.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________。
5.土壤是沙、小石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6.土地被侵蚀的程度跟有无________覆盖、________的多少、________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7.________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________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人海口往往是________。
8.杭州玉皇山海拔200多米,属于________地形;天目山清凉峰海拔1787米,属于________地形。
二、判断9.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10.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对减少土地的侵蚀作用不大。
()11.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12.土壤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没有任何关系。
()13.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14.上游河床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和细沙。
()15.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
()16.我国五种地形都具备,是个地形地貌丰富的国家。
()17.喜马拉雅山是由两个大陆板块的岩层被拉伸而逐渐形成的。
()18.岩层在地壳运动中受挤压而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岩层受挤压或伸拉过度,发生断裂错位形成断层。
()19.暴雨时径流浑浊,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泥沙。
()20.地球表面形成海洋、陆地、高原、平原、山脉等多样的地形,离不开地球内部和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
()21.地球表面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有的则表现得极其缓慢。
()22.冬天,即使气温比较低,风化现象也不会停止。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卷B卷(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B卷)一、填空1.________和________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它能使局部地形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的变化。
2.改变地形的力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
如图所示的蘑菇石是在________力作用下形成的。
3.在河流的下游以________作用为主,在河流入海口形成________。
4.在自然界中造成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5.如图所示,将土壤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我们会闻到有烧焦的羽毛味,这种现象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6.地球内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土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8.杭州东北部一般海拔在20米以下,属于________地形;北高峰海拔355米,属于________地形。
二、判断9.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形成的。
()10.只有流水对土壤有侵蚀作用。
()11.地震会产生湖泊。
()12.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13.地球表面各种地形、地貌都是随着地球的诞生一起形成的,并且永不改变。
()14.中游河床由于流速减缓,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
()15.在地形图上,海洋的颜色是不同的,不同的颜色表示海洋的深浅不同。
()16.我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地势西低东高。
()17.高原的特征是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18.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19.地球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了火山。
()20.河水流出沟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也逐渐加快。
()21.地球表面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全都表现得很猛烈。
()22.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三、选择23.珠穆朗玛峰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B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了()使岩石爆裂的特征。
A . 冷热作用B . 流水作用C . 植物作用D . 动物作用2. (2分)(),就会使土地被侵蚀得越厉害。
A . 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B . 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C . 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3. (2分)在一条大河的中游堆积了很多的()。
A . 大石头B . 细沙C . 鹅卵石4. (2分)珠穆朗玛峰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A . 板块的碰撞B . 板块的漂移C . 风的侵蚀D . 板块的张裂5. (2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形成的。
A . 板块分离B . 大陆板块碰撞C . 火山爆发6. (2分)某小组研究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A . 有无覆盖物和雨量大小B . 土地坡度和雨量大C . 有无覆盖物和土地坡度7. (2分)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了()可使岩石爆裂的特征。
A . 冷热作用B . 流水作用C . 植物作用8. (2分)土壤中的微粒按颗粒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沙砾一粉沙一黏土一沙B . 黏土一粉沙沙一沙砾C . 沙砾一沙一粉沙一黏土9. (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B .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C . 中国的地势是“东高西低”10. (2分)如下图,地震经常发生在()处。
A . 甲B . 乙C . 丙11. (2分)土壤中的微粒按颗粒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16分)1、同一块橡皮泥无论怎样改变形状,它的轻重是________的。
2、用________的实验方法可以知道液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3、磁铁磁力最大的部位是________。
4、影子产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和遮挡物。
5、水受热时体积________,受冷时体积________,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________。
6、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我们背书包,感到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
这就是________。
力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7、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____。
因为相同体积的糖浆最重,水第二,油最轻。
8、我还知道,植物的生长除了需要空气、水、温度之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方向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A.相同B.相反C.无关2、下面的()可以使马铃薯在水中浮起来。
A.往水里加盐B.水倒掉一些C.水里加纯净水3、下面()是应用了轮轴原理。
A.钥匙B.斧头C.镊子4、下列现象是液体热胀原理造成的是()A.水管冻裂B.沸水外溢C.河水结冰D.地面冻鼓5、大脑接受了来自()的刺激以后,就产生了冷热、疼痛和压力等感觉。
A.皮肤B.眼睛 C.耳朵6、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
A.轻的容易浮B.轻的容易沉C.沉浮情况一样7、把杠杆、滑轮、轮轴组合起来的机械是()。
A.带鱼线轮的钓鱼竿B.手摇削铅笔刀C.手摇升降机8、岩浆冷却后变成的是岩石,说明岩浆的成分()。
A.与岩石接近B.与岩石完全一样9、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船形和碗形,都能浮在水面上,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A.船形的大B.碗形的大C.一样大D.无法判断10、用手电筒照射一个木块,手电筒保持不动,当木块远离手电筒时,影子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9分
1、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和()都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
2、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火山活动与()和()运动有关。
2、由于受()、()、气温或()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土壤是()、()、()、()、()和()等物质的混合物。
5、土地坡度的大小、()、()都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二、判断。
每题2分,共30分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
2、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
4、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
()
5、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
6、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
7、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开始的。
()
8、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9、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
10、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
11、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速激烈的,有时是缓慢的。
()
1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
13、河流上游一般是鹅卵石。
()
14、冰川、风、海浪的侵蚀,形成各种各样的地形。
()
15、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想办法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
三、选择。
每题2分,共24分
1、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地势特点为:()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中间高,东西面低
2、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是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
A、沉积
B、风化
C、侵蚀
3、沉积实验中,我发现()
A、细沙和黏土先沉积
B、轻的颗粒先沉积
C、重的颗粒先沉积
4、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的条件。
()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5、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其中不属于的结构名称为()
A、地壳
B、地幔
C、地心
6、下列做法不能减少土地的侵蚀是()
A、建造更多的高楼大厦
B、退耕还林
C、退耕还草
7、下列不属于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作用和目的的是()
A、疏松土壤
B、寻找腐殖质
C、获取地下水
8、下列关于表达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正确的语句为()
A、陡坡处容易形成土壤沉积
B、缓坡处水流速度较大
C、水
流速度大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
9、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多高山,()多平原。
A、东部
B、西部
10、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风化
B、沉积
C、侵蚀
11、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会形成断裂谷。
A、碰撞
B、相互拉张
12、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最终会变成()
A、土壤
B、腐殖质
四、连连看。
每连一线2分,共16分。
1、地形特点及例举:
高原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
山地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
平原地势较高,陡峭起伏
盆地面积广大,海拔高,
2、土壤和生物关系:
蚂蚁分解动植物残留体
细菌使空气和水容易进入土壤
植物的根茎叶在土壤中群居
蚯蚓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五、回答问题。
(11分,第1题5分,第二题6分。
)
1、请你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岩石风化过程。
2、请你制定一份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的实验方案,注意写明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