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古代日本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日本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经历了弥生时代、古墳时代,到大化改新、律令制度确立,再到平安时代的繁荣与变革。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日本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日本文化的起源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学生可能较为陌生,且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也相对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寻找关联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古代日本历史的知识框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大化改新、平安时代等关键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日本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对邻近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大化改新、平安时代等关键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对古代日本社会制度、文化的理解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地图、介绍日本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日本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大化改新、平安时代等关键历史事件。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就古代日本社会制度、文化特点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共20张PPT)

意义 武士和武士集团
武士集团的形成 幕府统治的建立
武士道
思维迁移
1、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
C 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D.将军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
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
B 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 “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
B 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4、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
大化改新意义:
大化改新使 日本发展成 为一个中央 集权制的封 建国家。
改新之后,大和正式改名为 日本,意为”日出之国“。
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 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 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 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武士和武士集团
请同学们三至五分钟认真阅读课本53~54页,用 铅笔画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是一种怎样 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什么? 2、幕府统治开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开创者是 谁?形成标志是什么? 3、幕府与天皇的关系是怎样的?
幕府统治
(1)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 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 组成庄园。
• 大和政权组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共20张PPT)
日本孝德天皇参照 起源于日本本土的 政治经济制度又吸 收了中国唐朝的政 治经济制度,于大 化二年(公元646年) 元旦,发布《改新 之诏》,实施了一 系列革新措施。

化 改
中 臣 镰 足
孝 德 天 皇

内容: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 中央派官治理。
中央集权的建立有利于统治根基和国内 局势的稳定。
②经济上: 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 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 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 不能买卖;c.统一赋税。 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日本政府的综合实力 。
让所有的公民都有田可种,提高了人 们的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有了保障就 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了剥削,使 不会出现部民起义那样的动乱,从而 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稳固了统治根基。
按照不同功劳、职 位、地位等把土地 分给所有国民收租
为了刺激大家积极性天皇 改变了想法,日本土地私 有化开始
10世纪左右经过100多年土地 私有化各地出现了不同规模 的庄园
2.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出现
武士: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 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 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 为“武士”。
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大化改新
背景(原因) (1)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 (2)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催化因素)
孝 德 天 皇
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 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时间: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 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 称日本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共29张PPT)
②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 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 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 买卖;统一赋税;(租庸调制、班田收授制)
③文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极汲取中国文化。
5、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6、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文字
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就是利用汉字的草书与 楷书的偏旁创制的。
服饰
中国唐服
日本和服
建筑
中国:岳阳楼
日本:京都平安神宫
铸币
中国唐朝铸币
日本铸币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 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西 市
朱 雀
东 市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西街 东
课堂小结
地理特点 6世纪前的日本
大和政权统一
古 代 日 本
时间、原因 大化改新
内容、作用
武士和武士集团
含义
依托武士集团建立 的幕府统治
合作探究2:
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总结7—10世纪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
发展的影响之后,有一段值得引人深思的论述:
自唐朝建立以来,由于留学生、留学僧学满带回的中
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日本遣唐使,面 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
一、大化改新:
2、背景(原因): 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根本原因) ②国际:中国唐朝先进文化制度(催化原因)
3、时间、人物: 646年,孝德天皇,仿效中国唐朝典章制度。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介绍了日本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史实。

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包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以及大化改新等重要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为学生展示了古代日本的面貌,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日本的历史发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但对于古代日本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线索,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的认知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大化改新等重要历史事件;认识日本与中国在古代时期的交流与合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大化改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对古代日本社会制度的认识,大化改新与日本封建社会建立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日本的历史风貌。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古代日本》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日本的图片,如神社、宫殿等,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日本的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古代日本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46张PPT)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46张PPT)
②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 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 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 买卖;统一赋税;
③文化:积极汲取中国文化。
5.大化改新的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6.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 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幕府统治
王室衰微 地方做大 社会动荡
武士阶层崛起
10世纪时期日本的城堡分布
幕府统治
武士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 己的庄园,组成一种 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 结合的军事集团,成 员成为“武士” 对抗对象 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 地方政府对抗 有时响应朝廷号召去 征战
幕府统治 武士效忠对象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 治全国。
今日日本称自己是大和民族的由来
大 和
初步统一
经济形态 领地经济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王室和贵族的关系?
王室只是地位高于普通贵族,属于大贵族阶层。
古代日本领地上的部民与哪里的什么居民相似?
西欧庄园里的农奴。
大化改新 背景
人物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 接影响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 学习中国的吗?
茶 道
九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
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安京平面图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⑶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 位,年号大化。
孝7德世天纪皇中叶即,位日后本,由宣大布奴模隶主仿贵中族国苏建我立氏年父号子实,行定专 年为制中孝统大德号大治兄天为化,皇皇大元天 子 。化年皇 联,。无 合迁实 贵都权 族,中难各臣波种镰京矛足(盾发今空动大前政阪激变市化夺。 取)6政。45权6年,4,5拥年皇立即室
地位: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影响: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4.幕府与天皇的关系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 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 “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 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 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 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 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1)出现小国
6世纪前的日本 (2)统一
材料二:《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光武帝
当建武时中日元本二分年(为517年00)多,个倭小奴国国奉,贡与朝中贺,国有 “光武通帝使刘”秀关赐以系印,绶多。次向中国进贡。
材料三:《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 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2.5世纪时的日本
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 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中央集权的建立有利于统治根 基和国内局势的稳定。
2.内容
②经济上:
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了剥 削,使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
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活有了保障。
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
公地、公民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
大和兴起的地方
5世纪初,在本州中 部兴起的大和政权 统一了日本。
3.大和的社会结构
最高大统王治者 部民
贵族
部民制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 历史上册第11课_古代日本【课件】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 历史上册第11课_古代日本【课件】
迫或弃逃亡,或聚众劫掠,强盗、窃盗并大起之,不可止。”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3料、8贵:(族政威治胁上皇)权大,贵族政“局苏混我乱氏。父子专权,大和国朝廷出现统治危机。”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①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贰 第一位师唐朝的太子 — 大化改新
二、第一位师唐朝的太子 1.改革背景
问题4:分析材料思考大化改新的国外背景。
圣德太子
推崇佛教并想要改革自救的圣德太子, 在听到高句丽僧人慧慈 “大隋官制完整,
使国势臣强小盛野,妹笃子信拜并保见护天佛朝法皇”帝的谏言后, 陛下,决定我遣在使此入奉隋上朝我进行主取国经书,:由此也开启了 “东天日本皇遣敬隋白唐西使皇活帝动。……”
材达料。”9:②着“国日大唐际本国: (者中 催,国 化法文 因式化 素备定直 ),接珍影国响也,常须
问题6:分析幕府统治出现的背景(经济、 政治)。
是我想的 那个庄园 吗?
不太一样, 我可没有封 君。
经济:
随允着许封公建地制的发展, 农 严私民重有受,大剥量削逃越亡来越,
二、第一位师唐朝的太子 3.改革内容
问题4:如果你是当时回国的遣唐使,请你为天皇写一份改革 方案。
孝德天皇
天皇陛下:
臣以为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所以臣建议:
1.政治上:
这样可以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 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 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削 弱地方贵族实力
2.经济上:
这样可以
问题2:阅读史料,分析日本的统一历程并制作时间轴。
1-2世纪
小国林立
3世纪
大和出现
5世纪
统一日本
材料1:乐浪海中①有小倭国人林,立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汉来书献·。地理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考点】:
识记: 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 在中国史中学习 过的遣唐使吗? 他们在哪个朝代 来中国的?目的 是什么?对日本 有什么影响?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
第11课 古代日本
1、出现小国:1-2世纪,100多个小国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 ,使人自称大夫,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传》
2、统一
(1) 3世纪时, 本州中部出现一个 较强大的奴隶制国 家,叫“大和国”;
(2) 5世纪时, 大和统一了日本;
3、社会结构
(1)大和国的最
高统治者称为“大 王”,大王依靠贵 “族东统天治皇全敬国白。西皇帝。”
遣唐使船
遣唐使印
大化改新
一、背景: 1、国内: 社会矛盾尖锐 (根本因素) 2、国际: ①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 ②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催化因素
3、时间: 646年 开始, 孝德天皇 效仿唐朝的典 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此后,大和正式改成日本国。
4、内容
诏书规定:
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 授法”(“班”是“分、赐”的意思); 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的租庸调制; 第三日、本确大立化中改央新集与权中国国家制度; 第四隋、唐效政法治隋经唐济的制科度举有制,以才选官。
茶 道
日本和服
中国唐服
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日本都城平安京的。
西







唐长安城平面图
朱 雀 大 街
西



平安京平面图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始铸于621年) (始铸708年)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 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 样的情况?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 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地位近似奴隶
由于土地和财富不断集中,社会矛 盾空前尖锐,奴隶、部民和平民纷纷造 反逃亡。社会陷入混乱。统治阶级不得 不考虑寻找新的出路,于是,一场改变 日本命运的改革开始酝酿——
动荡不安
大和国宫廷政变——乙巳之变
中大兄皇子联合中 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 权臣苏我入鹿,拥立孝 德天皇。
孝德天皇即位后, 效仿中国定年号为“大 化” ,迁都难波京 (今大阪市)。
促进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三世一身法》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 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形成 为保护庄园,出现武士和武士集团
武士和武士集团
地方豪强为了维护自身 利益,争相蓄养武士。
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 壮大,在此后的日本历史 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建立时间:12世纪晚期
建立者:源赖朝(征夷大将军)
哪些相似的地方?
内容 中国隋唐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
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
政治
中央集权、央集权制度 科举制 ②地方设国、郡、里三级,
由中央改派官治理。
经济
均田制、 租庸调制
①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 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 公地、公民
②计口授田,六年一颁,不 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 ③统一赋税等。
大化改新前
皇权旁落,豪强贵族
政治 权倾朝野。
贵族之间征战不休。
经济 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
土地和劳动者
大化改新后

大化改新前
大化改新后
政治
皇权旁落,豪强贵族权 倾朝野。 贵族之间征战不休。
天皇制中央集权
经济
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 土地和劳动者
土地国有,征收赋 税,发展迅速。
意义
(1)沉重打击了日本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使日 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为日本以后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初唐时期(即贞观年间),唐太宗
假设你是大和国的遣唐
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
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
调制和科举制。由于政治清明,经济发
况,你会怎么办?
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 称之为“贞观之治”。
繁荣稳定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地位: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 权力。
影响:
①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 的幕府统治时期。
②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 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 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源赖朝
(1147——1199)
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 特殊状况下,演变成曾一度凌驾于天皇 之上的权力机构。常以“挟天子以令诸 侯”的方式来进行对国家统治,其最高 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
3、社会结构
(3)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部民主要来自被征服者、 中国和朝鲜的移民。这些人只 能用于赠与,不能买卖和随便 杀害,地位近似于奴隶。在贵 族和部民之间是平民,他们的 地位由于财产变化也在变化, 时刻有沦为部民的危险。
最高统治者称“大王”
王室、贵族 私有民 奴隶 部民
私有领地 生活其中
以后称“天皇”。 据《日本书纪》记载,
中国隋炀帝时,日 本在国书中首次在 外交场合使用“天 皇”一词。
——《日本书纪》
3、社会结构
(2)部民制:王室和贵 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 式组织生产。 ①从事农业:“田部”, ②从事海洋捕捞:“海部”。 ③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 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锦织 部、锻冶部等。
首领:征夷大将军 地位:凌驾于天皇之上 影响: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武士道。
武士道精神
1、内容: 忠君、节义、廉耻、勇武等。
效忠的对象他的主公,事亲之 孝、待妻之义、对子之慈都必须让 位于对主公的忠诚。
2、实质:以勇敢和牺牲精神 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3、结果:对日本民间社会逐 渐产生了影响。
(1)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 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2)应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与时俱进。
(3)注意保持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 学习中国的吗?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 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 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的基础 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 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