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练习
《登高》同步练习(含答案)

《登高》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士龙,字伯高,宜兴人。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授杭州推官。
熹宗即位,擢刑科给事中,首劾姚宗文阅视乖张。
杨涟去国,抗疏请留。
天启改元,正月疏论“三案”,力言孙慎行、杨涟等有功社稷,而魏浚辈丑正害直之罪。
帝是之。
是年五月,魏进忠用事。
进忠广开告密,诬天津废将陈天爵交通李承芳,逮其一家五十余人,下诏狱。
士龙即劾锦衣骆思恭及诬告者罪,请究治妖言奸党并主使逆徒,进忠益憾。
至九月,士龙劾顺天府丞邵辅忠奸贪,希孔、允成亦劾之,辅忠大惧。
刘朝等因诱以超擢,令攻士龙。
辅忠遂讦士龙官杭州时盗库纳妓,进忠从中下其疏。
尚书周嘉谟等言两人所讦,皆风闻,请宽贷。
进忠不从,削士龙籍,辅忠落职闲住。
进忠后易名忠贤,显盗国柄,恨士龙未已。
四年冬,令其私人张讷劾之,再命削籍。
明年三月入之汪文言狱词,谓纳李三才贿三千,谋起南京吏部,下抚按提讯追赃,遣戍平阳卫。
已而辅忠起用,骤迁兵部侍郎。
六年十二月,御史刘徽复摭辅忠前奏,劾士龙纳访犯万金,下法司逮治。
士龙知忠贤必杀己,夜中逾墙遁,其妾不知也,谓有司杀之,被发号泣于道。
士龙乃潜至家,载妻子浮太湖以免。
庄烈帝嗣位,忠贤伏诛。
朝士为士龙称冤,诏尽赦其罪。
士龙诣阙谢恩,且陈被陷之故。
帝怜之,命复官致仕。
竟不召用。
至崇祯十四年,里人周延儒再相,始起漕储副使,督苏、松诸郡粮。
明年冬,入为太仆少卿。
又明年春,擢左佥都御史。
时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惠世扬皆未至,士龙独掌院事。
帝尝语辅臣:“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①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士龙闻,劾逮福建巡按李嗣京。
十月谢病归。
国变后卒。
注:①纛dào: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B.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登高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选择题《登高》练习题B、颔联视野开阔,气势宏大——“无边”与“不尽”从平面上极写数量之大;“萧萧下”与“滚滚来”则从立体上表现壮阔的气势。
C、写《登高》时,杜甫住在夔州,地处长江之滨,瞿塘峡口。
此处向以水急、风大、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潦倒(liáo)多财善贾(gǔ)传记(zhuàn)杳无音信(miǎo)B、双鬓(bìng)前后相属(zhǔ)伺候(cì)洁身自好(hǎo)C、萧条(xiāo)人才济济(jì)静谧(mì)博闻强识(zhì)D、混淆(xiáo)渚清沙白(zhǔ)徜徉(cháng)稳操胜券(qu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浊酒旋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C、呼啸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协迫邂逅穷困潦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选出下列诗句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高远B、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C、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象声词,风吹落叶的声音D、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一百年4、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A、首句“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
“无边” “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5、选出错误的一项()A、杜甫字子美,原籍襄阳,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杜甫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
C、杜甫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后世称为“诗史”。
2《登高》课时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登高》课时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时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面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万里”指诗人为生活所迫,漂泊异乡,离家很远。
B.“百年"指诗人离家时间很长,表达了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C.“多病”指诗人疾病缠身,身体衰弱。
D.“独"是形容诗人独自一人登台,孤独寂寞的境况。
2.有人将《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压缩为“落叶萧萧下,长江滚滚来"。
你觉得压缩好不好?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有何特点?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4.《登高》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颔联“灯火”“星河",颈联“风吹古木”“月照平沙"都是“夕”中之景。
B.诗歌的颔联,下写江城万家灯火四面闪烁,上写天际星斗在银河两边闪烁,同首联所写海天茫茫、山高水阔,相互辉映。
C.诗中用寻常景物组合出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就像一幅疏朗悠远的山水画,最后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幅画更增加了人情之美。
D.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
登高

《登高》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风急天高猿啸哀啸:啼叫B. 无边落木萧萧下木:木头C. 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的小块陆地D. 潦倒新停浊酒杯新:刚刚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中学毕业后去了海外,后来一直________澳大利亚,将近三十年了,我和他没见过一面。
②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乔治·奥巴马多年来住在肯尼亚的贫民窟里,生活穷困________。
③今晨,北京突然刮起4级北风,气温也出现小幅下降,秋风________,凉意袭人。
A. 作客落寞萧瑟B. 作客潦倒萧瑟C. 做客潦倒萧森D. 做客落寞萧森3、对《登高》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 一、二句着重描写了眼前景物,绘形、绘声、绘色、绘态,渲染了秋景的特点。
B. 三、四句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偶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C. 五、六句重在表现情感,从时间方面着笔,由眼前写到未来凄凉晚景,充满了伤感之情。
D. 这首七律诗八句皆对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堪称“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4、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
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B. 颔联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江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 颈联由写景转向抒情。
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境,流露出生不逢时之感。
D. 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
“艰难苦恨繁霜鬓”表现了他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仍不忘忧国忧民的情怀。
5、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
B. 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打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登高 杜甫练习题附答案知识交流

登高杜甫练习题附答案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病,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 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 “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
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
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3、诗歌的前四句描画出一幅深秋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后四句触景抒怀,渗透出诗人____________的心境。
4、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 ______ 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 _____ 描写,整句属于 _________ 的写法。
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 _______ 写法。
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 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 ____________ 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 ________ ,感情更加 ___________ 。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 ___ 的风格。
5、首联写了哪些景?景的特点如何,给人怎样的感受?其作用是什么?6、这首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请作分析。
(完整版)登高杜甫练习题附答案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病,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 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 “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
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
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3、诗歌的前四句描画出一幅深秋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后四句触景抒怀,渗透出诗人____________的心境。
4、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 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 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 的写法。
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 写法。
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 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 ,感情更加___________ 。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 ___ 的风格。
5、首联写了哪些景?景的特点如何,给人怎样的感受?其作用是什么?6、这首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请作分析。
登高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登高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高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登高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登高》同步练习 (含答案)

《登高》同步练习一、基础检测1.文学文化常识填空杜甫,字,自号,是唐朝伟大的主义诗人,被后人尊为“ ”。
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被誉为“ ”。
诗风,体裁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
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B.无边/落木/萧萧/下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
4.本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理解性默写(1)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2)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3)诗人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本诗对此直接描述的句子是:,。
(4)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西阁夜① 杜甫恍惚寒江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释】①大历元年(776),诗人移居夔州,在西阁居住过一段时间。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③《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里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于时间,“风”“月”着眼于景物,富有层次感。
C.本诗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D.尾联直抒胸臆,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诗人仍关注时局,心忧百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练习
1.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急/天高/猿啸/哀
B.无边/落木/萧萧/下
C.百年/多病/独登/台
D.潦倒/新停/浊酒/杯
2.下列对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B.无边落木萧萧
..下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C.万里
..悲秋常作客万里:很远的地方
D.潦倒
..新停浊酒杯潦倒:衰颓,失意
3.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
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景物,进行了
生动细致的描绘。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
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
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
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
“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4.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登高》中
“, ”两句就对他这种状况做了生动
的概括。
(2)杜甫在《登高》中以“, ”两句,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3)《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体现秋季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5.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
答: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不尽”二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7.大学生李明在校自主创业,经营一家水洗店。
下面是他设计的水洗店操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
过90个字。
(6分)
答: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9分)
秋雨叹①(其三)
杜甫
长安布衣谁比数②,反锁衡门③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④。
【注】①《秋雨叹》组诗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
那一年
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庄稼歉收,粮食匮乏,房屋毁坏,民不聊生。
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
”②谁比数:没人关心。
③衡门:贫者所居。
④仇北鳌《杜诗详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一句运用了反问句强调自己贫困潦倒、无人关心的不幸境遇。
“比数”即相提并论。
B.颔联写出了诗人看到稚子在风雨中无忧无虑地奔跑的身影时愉悦的心情,反
衬出“老夫”的衰老。
C.颈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处境。
D.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诗人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及国事
的感慨。
(2).《杜诗详注》说此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
”请结合尾联加以分析。
(6分)
答:
答案:
1、C 【解析】应为“百年/多病/独/登台”,“独”应单读,“登台”是一个词连贯起来。
2、D 【解析】潦倒,指年老因疾病困顿。
3、C 【解析】“怨天尤人”与“孤独”错。
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贯的,他并不孤独。
4、(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深秋晴空如海,猿啸空谷传响,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无穷的落叶和不尽的长江,一幅壮阔图景。
极力渲染雄浑悲凉的气氛。
6、不能。
因为这两个词扩大了诗的意境,有了它们,后面的“萧萧”和“滚滚”才有附着点,才能更显出秋之悲凉广旷,使空间在横向纵向无限扩大,使人联想到无边落木之声,不尽长江汹涌之状,气势磅礴。
【点拨】:词语的作用只有放在大的语境里,与整体联系起来才能凸显其作用。
7、【解析】:此流程是某洗衣房的工作流程图。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流程图的内容,根据框架流程图的流程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答案示例】:收集待处理的布草,先分拣或预处理,再将可以清洗的布草进行水洗,洗净衣服后要烘干、烫平,包装好运送给货主。
在烘干或烫平时,发现有问题的布草要送回返洗,重新处理。
8、(1)B 【解析】以稚子无忧来反衬诗人对民生困苦的时局的担忧。
(2)【参考答案】
①诗人用“未曾见白日”“泥屋后土”指君臣失道的时局,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昏庸、奸臣当道的愤懑之情。
(3分)
②“泥污后土何时干”一语双关,表面上指希望天气好转、让百姓生活好转,暗指希望奸臣当道的局面尽快结束。
(2分)
③尾联寄寓了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