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黄I号片治疗肝细胞性黄疸临床观察
降黄合剂I号治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湿热瘀毒型65例

去氧胆酸 、 加诺等退黄药物。治疗组加服降黄合剂 I 茵陈、 号( 山栀、 生大黄、 虎杖、 茯苓 、 丹参 、 猪苓 、 赤 芍 、 寄奴 、 刘 白茅根 、 山楂 等 )每 日 1 , 生 , 剂 制成 饮剂 2 袋分装 ( 院药剂科提供 )每袋 10m , 袋 脓 , 本 , 5 l1
3 .5岁 ; B L 2 9 4 90 T I (6 .5±9 .7 mo/ 急性 病毒 8 3 ) ̄ lL;
治疗组 6 5例 , 显效 ( 用药 <4周 , 临床 症状 消
失, 总胆 红素 复 常或 1 . ~3 . mo/ , 功 能 正 7 1 4 2 ̄ lL 肝
常或接 近正常 )3 , 4 例 有效 ( 用药 4周 , 临床症状明 显减轻 , 总胆红素降至 8 . n l 55t o L以下 , a / 肝功能明 显好转 )8 , 1 例 无效 ( 治疗 4周 , 临床症状无缓解 或 加重 , 肝功能无 明显好转或者加重 ) , 4例 总有效率
1 临床 资料
并逐渐养成每天按时排便 的习惯 , 当进行体育锻 适
炼。
2 结 果
1 1 一般 资料 本组 3 例 , 3 例 , 6 ; . 6 男 0 女 例 年龄 6 -7 岁 , 0 8 平均(65 .) ; 6 . ±16 岁 便秘时间 4 个月 ~ 8 , 年 平均 2 5 年 ; .6 大便 3 天 1 ~5 次者 2 2例 ,~7 5 天1 次者 1 例 , 2 超过 7天 1 次者 2 。排 除器质性 例 疾病及其它疾病所致便秘 。治疗前 , 多数患者 常服 用牛黄解毒片 、 果导片等药物间断治疗 , 部分患者还 加 番泻 叶 、 酸 镁 , 硫 甚至 甘露 醇 以及 肥皂 水灌 肠 等治 疗, 但效 果 不显 , 当时 服用 有效 , 用 又复 发 。 或 停 12 治疗方法 清燥救肺汤加减 : 桑叶 1 , . 冬 0g 石 膏 1 , 0g阿胶 1 ( 0g烊化 )麦冬 1 , , 0g 杏仁 6g 枇杷 ,
黄疸的临床表现

黄疸的临床表现文章目录黄疸的临床表现1、黄疸的临床表现发热:黄疸伴发热多见于急性胆管炎,同时还伴有畏寒。
肝脓肿、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均有中等度发热,甚至高热;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时常先有发热,而后才出现黄疸。
腹痛:黄疸伴上腹部剧烈绞痛或疼痛者,多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
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与钝痛;肝脓肿或肝癌也可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隐痛或胀痛。
皮肤瘙痒:黄疸伴皮肤瘙痒者多见于肝内、外胆管梗阻(胆汁郁积)性黄疸,如胆总管结石、癌肿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复发性黄疸等。
部分肝细胞性黄疸者也可伴有皮肤瘙痒,而溶血性黄疸常无皮肤瘙痒。
尿、粪便的颜色:梗阻性黄疸时尿色深如浓茶,而粪便颜色可变淡,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似陶土色。
溶血性黄疸者尿如酱油色,粪便颜色也加深;而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色轻度加深,粪便色泽呈浅黄色。
2、黄疸的病因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后,非结合胆红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运输至肝脏,必然使肝脏(肝细胞)的负担增加,当超过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与结合能力时,则引起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
此外,大量溶血导致的贫血,使肝细胞处在缺氧、缺血的状态下,其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必然会进一步降低,结果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更为增高而出现黄疸。
3、黄疸如何诊断黄疸只是一种症状/体征,并非疾病。
对于黄疸的诊断并不难,但是鉴别诊断很重要。
只要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34.2umol/L(1~2mg/dl)时,而肉眼看不出黄疸者称隐性黄疸。
如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34.2umol/L(2mg/dl)时,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则为显性黄疸。
黄疸如何预防1、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2、妇女如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者,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
活血化瘀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42慢性 气管炎的主要表现是 炎、咳、痰、喘四大主症 .
一
般单味药, 不易对 四大主症 同时有疗 效。 我们根据中医
药 的基本理论,特别是辨证与辨病,四气五味,升降况及性味 归经等理论与 临床 紧密结合 , 并参考中、西药学及有关研究资
进行 了简 易肺 功能测 定 ( 吹灯试 验 ) ,患者于治 疗前能 吹来
易大量用栀子茵 陈等 苦寒药长 期服用,以免伤脾败 胃,近年 来我们在祖 国医学理 论指导下 ,在辩 证论治基础上 ,根据小 儿病理生理特 点,和 多年来用药 实践,摸 索出以活血凉血 。 清热利湿 。祛瘀退黄 为原则选先 出的五味中药组成 的 “ 退黄 汤” ,在黄 疸的消退 ,肝功 能改善较 传统 的清热利湿 方药茵
维普资讯
・
临床研 究 ・
20 年 6 07 月第 4 第 6期 WolH ah iet 卷 r el D gs d t
统一规定。 2药物组成
中药:金银花 1g 5 ,白芥子 1 g 0 ,厚朴 1 g 0 ,白茅根 3 g 0,
复发 5例。
久咳 ,气短喘促 。肉桂、附片 引火 归元,温肾纳气 。但本 品
1 O日为 1 程 ,共 2个疗程 。结果 为:单 纯型气管 炎 疗 1 临床控制 8 % 8例 0 ,显 效 1% 4 ,好转 6 ;喘息 型 1 % 4例相应 为 临床控 制 7 % 6 ,显 效 1% 5 ,好 转 9 ;并 发肺气肿 1 % 8例相
茵陈蒿汤 4 % 3 为高 。
更不可 固执 苦寒 清热利湿 到底 。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 ,更 不
・1 6 ・ 6
维普资讯
20 07年 6月第 4 第 6期 卷
Wo d el D gs r H at iet l h
中医拔黄术配合药物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及护理体会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虚弱,按摩此穴可运脾健脾、调和脾胃、补中益气、扶正祛邪,又可通过刺激调整局部气血;三阴交具有健脾、益肾、疏肝、理血之功,梁丘、阳陵泉、风市、血海均为局部取穴,诸穴合用可疏筋止痛、除风祛湿、活血行气、滑利关节。
《素问·血气行志》曰:“经络不通,生病于不仁,治之以按摩……”。
因此我们取穴血海、梁丘、风市、足三里、三阴交及阳陵泉等对局部进行穴位按摩法治疗,尽快促进局部经脉修复,以利于气血运行,促进肿胀消退,调和局部气血,防止关节粘连,调动患者机能,促进皮肤、神经、血管等组织修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多为肝肾亏虚型,兼有风寒阻络、气血瘀滞之征象,术后局部气血损伤,瘀滞明显,但患者整体辨证以肝肾亏虚为本,以气滞血瘀为标。
本院采用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祛风除湿之功的中药,结合现代医学治疗手段,采用离子导入治疗,使药物由皮走经,由经至骨,直达病所,直走经脉,提高有效利用率。
此法可扩张局部毛细血管,促进静脉回流,使药物达到深层次组织结构,促进关节内渗液的吸收,缓解疼痛和肿胀[11]。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药物吸收,以达到减轻肿胀、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观察时间延长,VAS评分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干预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
这促使患者康复得更快,同时也可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家庭的照顾压力,提高患者的自我舒适度,使患者对后期康复治疗更有信心,对重返社会更渴望。
总之,临床对于疼痛的管理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去研究,尤其是对于高龄患者、复杂手术、关节置换类手术患者,我们更应深入研究,采用多手段、多方式、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形式给予全面干预。
参 考 文 献[1]施桂英.关节炎概要[M].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社,2005:422 425.[2]马登越,葛群,王磊,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近期疗效[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30(3):102 106.[3]赵昌盛,钟群杰,林剑浩.中国膝关节骨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现状[J].广东医学,2016,37(13):2050 2052.[4]庄玲玲,林华阳,汪( ),等.中西医结合镇痛护理干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福建中医药,2012,43(4):59 60.[5]旷忠韶.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7,15(33):4173 4175.[6]杨芬,王幸双,魏磊,等.不同镇痛方法对全膝置换术后疼痛控制和炎性细胞因子反应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24(5):437 440.[7]郑晓静,马国华.中医适宜技术在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的疼痛管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4):128 129.[8]蔡俊华,刘丽,周宇,等.磁珠耳穴贴压在手外伤患者术后换药疼痛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1):139 141.[9]马媛媛,刘蓉蓉,尹惠,等.隔附子饼灸结合耳穴埋豆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护理效果观察[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95):282,285.[10]王田,李娟,阮婷玉.早期手法推拿结合冰敷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1):41 43.[11]刘桂花,于铁淼,童莉,等.中药离子导入联合阶梯式康复锻炼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4):349 351.(本文编辑:曾丽琼)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0.34.069工作单位:400021 重庆 重庆市中医院肝病科谭静:女,本科,护师收稿日期:2019-04-14中医拔黄术配合药物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及护理体会谭 静 樊 玲 马 俊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拔黄术配合药物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及护理体会。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疾病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检验指标鉴别诊断高胆红素治疗方法及抽血注意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疾病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检验指标鉴别诊断、高胆红素治疗方法及抽血注意事项黄疸是由于血清总胆红素(TBI1)含量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正常血清胆红素为 1.7-17.1UnIOI/1。
当胆红素在17.1-34.2UmOI/1,但肉眼无见黄疸,临床不易察觉,此时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
胆红素超过34.2umo1∕1称为临床黄疸。
经肝脏处理后的胆红素称为直接胆红素(DBI1),又称结合胆红素;未经肝脏处理胆红素称为间接胆红素(UB11),又称非结合胆红素黄疸又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疸。
包括先天性溶血性黄疸和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黄疸。
其颜色主要是浅柠檬色。
发生机制: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水平而出现黄疸。
临床特点:血清总胆红素增加,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而直接胆红素代偿性升高,至肠道内尿胆原增加,粪胆原随之增加,粪色加深。
急性溶血时可发热、头疼、寒战、呕吐,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严重者可有急性肾衰竭。
9 A1T 两CWSU既移∙(AIT) 21.2 7-^45 Q--80010 AST 天门冬SWaSU融(AST) 17.7 13-40 0-800I1 AST/A1T 天门笺赛歌氨酶AST/A1T) 0.83 0.8-1512 TP S≡8∏P)66.9 60-85 ..B A1B 日碰白(A1B) 43.4 35-5514 G1B HtKB(G1B) 23.5 20-40 8∙∞IS A/G 白球比(A/G) 1.8 1.2-2.416 AFU 血清α-1石燃酣∙(AFU) 16.8 0--40 UA17ITBB DB11eef11(T8I1)55.9t2.52-25.76umo(∕118H»®I«(DBI1) 4.2T0-4UmO(/119UB11间划趣!索(UBI1)S1.7T0-18UmoiZ120 GGT V-SfURttttWv-GGB 23.0 7-45W1—患者,女,36岁,体检时发现胆红素项目异常,后经诊断为溶血性黄疸,病因在查找中,该患者总胆红素55.9umo1∕1>34.2umo1∕1,属于临床黄疸,间接胆红素升高远远大于直接胆红素(51.7umo1∕1>4.2umo1∕1),符合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特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细胞性黄疸28例临床观察

12 治疗方法 .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 如休息 、 清淡低脂
低糖饮食 、 富于营养 的流食或 半流食等 , 对照组 给予 5 葡萄 %
糖 氯 化 钠 20m +还原 型谷 胱 甘 肽 12g+ 利 欣 0 1 +门 0 l . 甘 .5g 冬 氨 酸钾 镁 2 l静 脉滴 注 ;0 葡 萄糖 注 射 液 50m +维 生 0r , n 1% 0 l 素 C30g 维 生 素 B . +肌 苷 06g+ 0m 辅 酶 . + 6 2g 0 . Ar 2 g+ P
杜 永杰 付 其 波
将笔者所 在医院 3 例肝 细胞性黄疸 8 【 摘要】 目的 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细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 。方法
患 者 随 机 分成 两组 进 行 治疗 , 疗 组 2 治 8例 , 照 组 l 对 O例 , 照 组 给 予 常 规 护 肝 保 肝 、 酶 、 黄 、 管 等 对 症 支 持 疗 对 降 退 扩 法 ; 组 除使 用 西 医常 规 疗 法 以外 , 部 加 用 中 药 汤 剂 口服 或 者 针 刺 治 疗 , 治 疗 观 察 时 间 均 不 超 过 一 个 月 。结 治疗 全 且
发为 阳黄 ; 阳不 足 , 从寒 化 , 致 寒湿 为 患 , 为 阴黄 。 中 湿 则 发
至 丁急黄则 为湿 热 夹 时邪 疫 毒所 致 , 与脾 胃阳 气盛 衰 相 也 关。不过 , 如《 正 丹溪心法 ・ 》 疸 所言 : 疸不 用分其 五 , “ 同是
湿 热 。 临床 以 湿 从 热 化 的 阳 黄 居 多 。 阳 黄 和 阴 黄 之 间 在 一 ” 定条 件下也可相互转化 , 阳黄 日久 , 泄 湿 留 , 过 用 寒 凉 之 热 或 剂 , 伤脾 阳 , 湿 从寒 化 而转 为 阴黄 ; 黄重 感湿 热之 邪 , 损 则 阴 又 可 发 为 阳 黄 。 可 见 黄 疸 的发 病 与 中 医 脾 胃关 系 密 切 , 主 脾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6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评价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愈39例,显效23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5%。
对照组治愈24例,显效29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6%。
两组临床疗效经比较,(χ2=8.15,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字]中西医结合;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疗效为了提高急性黄疸性肝炎的临床疗效,笔者对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6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36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
治疗组68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岁37.9±5.8;对照组68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37.2±6.1岁。
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巩膜、皮肤黄染及小便发黄,实验室检查均有血清alt、ast异常及血清总胆红素增高。
对两组患者男、女性别比例和年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低盐、低脂、清淡饮食[1],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西结合治疗。
疗程12天。
西医治疗:10%葡萄糖液500ml加门冬氨酸钾镁30ml 混合液,静脉滴注;甘利欣胶囊50mg,每次3粒,3次/天,联苯双酯滴丸15mg,3次/天。
中医治疗:茵陈蒿汤,基本药方(茵陈50~80g,大黄10~20g,栀子15~30g,白茅根30g,黄芪20g,枳壳15g,赤芍15g,板蓝根15g,丹参15g,柴胡10g,牡丹皮10g,茯苓10g,厚朴9g),茵陈、大黄、栀子的用量根据患者的年龄及黄疸程度酌情加减。
退黄合剂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42例

退黄合剂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42例
杨孝勤;李堪印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17)1
【摘要】我们于1990—1992年采用自拟退黄合剂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42例,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治疗对象:病例均选用1990—1992年的住院病人。
根据1990年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讨论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急性肝炎的诊断标准而确诊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
1.2一般资料:男、22例,女20例。
【总页数】1页(P10-10)
【关键词】退黄合剂;黄疸型;肝炎;中医药疗法
【作者】杨孝勤;李堪印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126
【相关文献】
1.退黄降酶汤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5例 [J], 方华珍;丁成华;胡珂;兰佳;程雪姣;王玉臣
2.退黄合剂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00例 [J], 吴遂德;钱志霜;雷陵;黄学军;张玉清;匡颖文;朱光兴;余礼兰
3.清肝退黄合剂直肠滴入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 [J], 石捷
4.清肝退黄合剂直肠滴入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 [J], 石捷
5.中药苦黄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0例退黄观察 [J], 刘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二组实验病例临床资料比较 Tab 1 The clinical data of experiment of cases in the two groups
项目及症状体征
T -BiL ≥171μmol·L -1 ≥85 .5μmol·L -1 35 ~ 85.5μmol·L -1 ALT ≥1000μ·L -1 ≥500μ·L -1 ≥80μ·L -1 肝胆脾 B 超 肝回声增强 肝网状结构欠清晰 肝肿大 胆囊水肿 胆囊壁毛糙 脾大 乏力 纳差 恶心 呕吐
[ 3] Olivier G , Jorge D , Pat rick C , et al .BDNF controls dopamine D3 receptor expression and t riggers behavioural sensiti zation[ J] .N at ure , 2001 , 411 :86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ducing Jaundice Tablet No .1 to liver cell jaundice .Methods Reducing Jaundice Tablets No .1 were taken po , tid and were compared with Kuhuang Injection in 10 % Glucose Injection iv qd .Results Reducing Jaundice Tablet No .1 showed marked effect to liver cell jaundice ,which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Kuhuang Injection group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ed Reducing Jaundice Tablet No . 1 is an effective , safe and promising preparation . KEY WORDS :Reducing Jaundice Tablet No .1 ;Kuhuang Injection ;Liver cell jaundice
① 作者简介 :申继征(1948-), 女 , 河北保 定人 , 副主任 药师 。 中国 药学会 河北 分会会 员。 研究方 向 :肝 炎治疗 中药 研究 。 Tel :(0312) 5037530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4 年 10 月 第 20 卷 第 5 期 Pharm J Chin PLA Vol 20 No 5 Oct 2004 · 329 ·
达 D3 受 体的方 向分 化 , 这 与 Oliver 等 人的观 点相 符[ 4] 。但另一种可能则是 BDNF 抑 制了分化 , 因为 在我们的实验中观察到 BDNF 处理后的细胞从形态 学上没有明显的分化特征 。 究竟 BDNF 对 D3 受体 转录及对干细胞的分化起什么作用还需进一步的实 验证实 。
[ 9] Gurevich EV , Joyce JN .Distribution of dopamine D3 receptor expressing neurons in the human forebrain :comparison with D2 receptor expressing neurons[ J]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1999 , 20 :60 (收稿日期 :2003 -12 -10 ;修回日期 :2004-06 -01) (本文编辑 魏 萍)
[ 7] Scheffler B, Horn M , Bluemcke I , et al .Marrow -mindedness :a perspective on neuropoiesi s[ J] .Trends Neurosci , 1999 , 22 :348
[ 8] Suslov ON , Kukekov VG , Laywell ED , et al .RT-PCR amplification of mRNA f rom single brain neurospheres [ J] .J .Neurosci .Meth , 2000 , 96 :57
由嗜肝病毒以及其它病原微生物或损肝药物所 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疸 , 由于肝细胞肿胀 、坏死 , 使肝 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 、结合 、排泄等功能发生障碍 , 临床上出现黄疸 。目前 , 用于退黄的药物种类很多 , 但有的价格贵 , 有的疗效差 , 使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 制 。我院总结 40 余年临床经验研制的祛黄 I 号片 , 是中药复方制剂 , 有明显的消炎 、利胆 、退黄的作用 , 且药源充足 , 价格低廉 。 为进一步验证祛黄 I 号片 的临床疗效 , 我们进行了祛黄 I 号片的临床观察 。
参考文献 :
[ 1] Stuart CS , C .W .O lanow .Dopamine receptors :from structure to behavior[ J] .TINS , 2000 , 23(10)(suppl .):S34
[ 2] Jeffrey N .Joyce , Dopamine D3 receptor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antipsychotic and anti parkinsoni an drugs [ J ] .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 2001 , 90 :231
D3多巴胺受体在脑内表达量很低 , 其分布与 D2 受体有互补的倾向[ 2] 。说明在发育过程中不同多巴 胺受体的亚型之间有一个重新分布的过程 , 调控这 一重新分布的机制决定了每个神经元的不同去向 。 我们的实验中观察到神经球细胞在分化过程中 D3 受体表达的减少或下调现象与分化相关 , 说明启动 分化的机制很有可能也是关闭 D3 受体表达的机制 , 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 D3 受体表达的关闭仍然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 328 · 解放军药学学报 第 20 卷 第 5 期 祛黄 I 号片治疗肝细胞性黄疸临床观察 申继征
血清培养而不加因子诱导并不能使 D3 受体转录减 少 。 说明因子诱导产生的细胞分化对于 D3 受体转 录下调是必须的 。而血清中可能存在某种因素对抗 这一下调过程 。 值得深入研究 。
降黄疗效确切 。 结论 祛黄 I 号片降黄效果肯定 , 安全性好 , 价格低廉 , 药源充足 , 具有开发前景 。 关键词 :祛黄 I 号片 ;苦黄注射液 ;肝细胞性黄疸
Effect of Reducing Jaundice Tablet No .1 to liver cell jaundice
SHEN Ji-Zheng ,XU Xiao-Xi , CAO Ming , LIU Ke-Feng , XIE Shuang , LI Yong-Qin (Infectious Hospital of Baoding , Baoding 071000 ,Hebei China)
文章编号 :1008 -9926(2004)05-0328 -03 中图分类号 :R胞性黄疸临床观察
申继征① , 许晓曦 , 曹 明 , 刘克峰 , 谢 爽 , 李永勤
(保定市传染病医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 要 :目的 研究祛黄 I 号片临床降黄效果 , 为临床选择应用 提供依据 。 方法 设治 疗组 31 例 , 给祛黄 I 号片 7 片 po , tid, 阳性对照组 30 例 , 用苦黄注射液 30ml , 加在 10%葡萄糖注射液中 , iv qd , 进行疗效比较 。 结果 祛黄 I 号片与苦黄注射液临 床 降黄效果及其它辅助检查指标 , 临床症状改 善显著 , 但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 异(P >0.05)。 表 明祛黄 I 号片治疗细胞性黄 疸的
[ 4] Ki rschenbaum B , Nedergarrd M , Preuss A , et al .In vitro produ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by precursor cells derived f rom the adult human forebrain[ J] .Cereb Cortex , 1994, 6 :576
[ 5] E .Arenas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 s disease[ J] . Brain Research Bulletin , 2002 , 57 :795
[ 6] A .Rolletschek , H .Chang , K .Guan , et al .Differentiation of embryonic stem cell -derived dopami nergic neurons is enhanced by survival promoting factors[ J] .Mech .Dev , 2001 , 105 :93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 2001 年 3 月至 2002 年 12 月住院患者 , 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诊断标准[ 1] 。其中 , 病毒性肝炎 58 例 , 酒精性肝炎 1 例 , 药物性肝炎 2 例 。 将入选 61 例病例随机分为 两组 , 治疗组 31 例 , 病程 1 个月 ~ 10 年 , 男 18 例 , 女 13 例 , 年龄 12 岁 ~ 65 岁 , 平均 35 .6 岁 。 对照组 30 例 , 病程 1 个月 ~ 11 年 , 男 16 例 , 女 14 例 , 年龄 12 岁 ~ 65 岁 , 平均 36 .8 岁 。 二组患者性 别 、年龄 、病 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 具有可比性 。 1 .2 剔除病例标准 治疗过程中 , 发现肝占位性病 变者 。 治疗 过程中 , B 超或 CT 检查证 实为胆道 结 石 , 或胆道占位性病变 , 肯定为阻塞性黄疸者 。治疗 过程中 。因其它原因中断治疗或改变治疗方案者 。 因严重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 。 1 .3 治 疗 药 物 祛 黄 I 号 片 (本 院 制 备 , 批 号 20030426), 阳性对照药苦黄注射液(江苏常 熟制药 厂 , 批号 20030108)。 1 .4 二组治疗前临床资料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 异(P >0 .05)。 见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