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常见的动物(第三课时) 导学案(浙教版七年级上)

合集下载

2024年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教案

2024年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教案

2024年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24章《常见的动物》。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类群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分类特征;详细内容涉及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以及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代表性动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认识不同类群动物的特征,并能够识别常见的动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动物形态结构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物分类原则及各类群动物的特征。

难点:理解并掌握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动物图片、模型、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常见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动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讲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

3. 新课讲解:a. 无脊椎动物:以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为例,讲解其特征。

b. 脊椎动物:分别介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特征。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动物,分析其特征,并确定其分类。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动物分类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动物分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动物分类a. 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b.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并举例说明。

2. 答案: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主要是体内有无脊椎。

例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属于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动物分类的兴趣浓厚,但部分学生对某些动物类群的特征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七年级科学上册 2.4 常见的动物教案3 (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2.4 常见的动物教案3 (新版)浙教版
2.先完成 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对有困难的问题,可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合作解决。
那么在我们“人”所处的各分类等级中,分别还包含着哪些生物呢?这些生物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为了和大家一起解决这个问题,老师挑选了包括我们人在内的6种动物。
大家觉得这几种动物中,我们“人”和哪种动物的相似点最多?和哪种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近?又和和哪种动物的相似点最少?和哪种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远?
然后老师又通过查阅动物的检索表,将这些动物分别分配到了我们“人”的分类等级中。
请大家根据这张图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活动单第三模块“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二.小组合作学习
有些同学可能觉得我们人类有些残忍,其实很多时候,为了自然界更好地发展, 我们的很多科学事业都需要牺牲一些动物。为了感谢这些动物对科学事业的贡献,我们通常会给他们树立“慰灵碑”,这张图就是科学家为研究“非典”而牺牲的 恒河猴树立的慰灵碑!
同样要从125万种动物中选出代表性的动物,以便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先对动物进行分类?
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科学家,尝试着对屏幕上的5种动物进行分类
先请大家认真阅读活动单第一模块的题干和例题,然后将你的分类依据和结果填写到活动单上
出示图片:鸽子,蝴蝶,金鱼,海豚,老虎
1.请一位同学上来将黑板上的动物分成两类,并说出自己这样进行分类的依据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
了解各分类等级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能依据生物间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对几种常见动物进行逐级分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在不断地完善着
树立科学事业是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是代代相传的事业的观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4 常见的动物 学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4 常见的动物  学案

常见的动物【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用前面学过的分类方法根据动物的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知道脊椎动物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五个大类群。

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根据不同的特征对鸡、蚕、鲫鱼和蝙蝠进行分类。

2.通过观察鱼、兔、鸟、蛙等动物的骨骼标本或图片,找到它们的共同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常见动物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方法的价值。

2.通过说出一些常见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感受动物界的丰富多彩,培养对动物的关心和热爱。

【学习重难点】重点:1.动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2.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

难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体内有没有________。

鱼、兔、鸟、蛙等动物体内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所以是脊椎动物。

人属于________动物,因为人也具有____________。

蛇呢?____________。

2.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类,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_。

3.鱼都有鳃和鳍,鳃是鱼的________器官,鳍是鱼的________器官。

二、合作探究1.地球上的动物有多少种?为什么要对它们进行分类?2.阅读课本,思考:人们根据什么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根据有没有__________。

你能在课本图中找出4种动物骨骼的共同特征吗?它们都有由__________构成的脊柱。

3.你知道哪些动物是没有脊椎骨的吗?请在课本的“讨论”中尽可能多地写下你所知道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4.脊椎动物的种类也很多,你知道人们根据它们的不同特征,又可将它们分为哪些类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课本中的图片,你发现鱼类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们都生活在____中,用____呼吸,用____游泳,身体表面覆盖着________。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 学案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 学案

一、学习目标1、能理解分类在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简单的会对身边的事情进展分类。

2、说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名称。

二、重点难点1、带着“分类〞这个思想去学习脊椎动物的分类2、五大类脊椎动物的特点三、课前自习1、分类是一种把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科学方法。

对事物进展分类后,他们之间的就会变得更加清晰。

2、人们以生物的、以及生物之间的等为依据对生物进展分类。

并根据他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以构成分类的七个等级。

其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

每一种生物在分类系统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及其。

3、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可以将动物分为和。

是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

4、脊椎动物可分为五大类:①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是;②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卵生的是;③体表有角质鳞片,适应陆地生活,卵生,有卵壳的是;④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上陆生活,用肺呼吸的是;⑤体表有鳞片,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的是。

5、脊椎动物五大类中体温恒定的有、;卵生的有、、、。

水中产卵,水中受精的有、;体内受精,卵生,卵外被壳,适应陆地生活的是、;地位最高等,体内受精,胎生、哺乳的是。

四、拓展交流1、你能否将鸡、蚕、鲫鱼、蝙蝠进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至少三种分类方法〕2、脊椎动物共有哪五类?它们分别具有哪些特征?3、请列表比拟5大类脊椎动物的区别类型体表呼吸体温繁殖例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4、判断青蛙、猫、鸡、蛇、草鱼各属于哪类动物,并说明理由。

5、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分在哪里?被毒蛇咬伤后该怎么应急处理?五、当堂检测1、以下动物中,都有脊椎骨的一组动物是〔〕A、蛇和兔子B、蝗虫和鲫鱼C、青蛙和对虾D、家蚕和家鸽2、以下动物中,不属于爬行动物的是:〔〕A、龟B、蛇C、壁虎D、蝾螈3、以下动物中,用鳃呼吸的是〔〕A、鳙鱼B、娃娃鱼C、鳄鱼D、鲸鱼4、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A.生活在陆地上,以卵繁殖后代B.恒温,终生用肺呼吸C.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D.体内受精,幼体发育摆脱了水环境5、以下常见动物中,生理功能最完善、最高等的是〔〕A、鲫鱼B、青蛙C、鸽子D、老鼠六、校本作业1.鱼能在不同水层里游动或停留,主要依靠( )A.口腔B.鳃C.鳍D.鳔2.青蛙成体在陆地上进展气体交换的部位是( )A.口和鼻B.皮肤与鳃C.肺和鳃D.肺和皮肤3.以下各组动物中,都属于两栖类的是( )A.鳄鱼和眼镜蛇B.鲸和蟾蜍C.娃娃鱼和红瘰疣螈D.海龟和河马4.爬行动物被称为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最主要的原因是( )A.皮肤外具有鳞片或甲的构造B.有陆上运动的四肢C.进展体内受精,摆脱了水的限制D.加强了肺呼吸5.区分毒蛇和无毒蛇的主要特征是( )A.毒牙和毒腺B.头呈三角形,尾骤细C.体色鲜艳D.咬的齿痕6.以下动物中,体温恒定的一组是( )A.东北虎和牛蛙B.变色龙和猫头鹰C.蟒蛇和金丝猴D.白鳍豚和鸵鸟7.哺乳动物是现今动物界中____________ 最广、____________最完善的动物,它们全身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各系统功能完善,体温____________ 。

七年级科学上册《2.4 常见的动物》教案 (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2.4 常见的动物》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4节常见的动物【教学目标】1、能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

2、能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

3、说出五大脊椎动物的特征及代表动物【知识罗列】一、动物分类1、自然界中的物体,根据、、等特征,将它们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

2、科学的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构成分类的七个等级。

3、学习林耐与分类学二、常见的脊椎动物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1、鱼类: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靠鳍运动,身体表面常覆有鳞片。

代表动物: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黄鱼,带鱼,鲨鱼2、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腮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娃娃鱼(大鲵),蝾螈3、爬行类: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

代表动物:蛇,龟,鳄鱼,蜥蜴4、鸟类: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卵生。

代表动物:鸽,鸡,鸭,鹅,鹦鹉。

5、哺乳类: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代表动物:大熊猫,狗,猫,猴,虎6、易错的物种:海马、鲨鱼是鱼类;鲸鱼、美人鱼、蝙蝠是哺乳类;鳄鱼、甲鱼食爬行类;娃娃鱼是两栖类;鲍鱼是软体动物;企鹅、鸡、鸭、鸵鸟是鸟类。

三、常见的无脊椎动物1、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约有100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可分为四个纲,分别是昆虫纲(典型动物一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一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一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一蜈蚣、马陆)。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都分节,并且拥有外骨骼。

2、昆虫的特征。

要判断它是否是昆虫,就要知道昆虫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分节的足,一般有两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酪。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2.4常见的动物 导学案 (学生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2.4常见的动物 导学案 (学生版)

2.4常见的动物导学案、动物根据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4.7万种)和无脊椎动物(120万种)。

、五种脊椎动物形态特征比较、八种无脊椎动物、动物界中节肢动物最多,有100多万;节肢动物中昆虫类的种类和数量是生物界(二)昆虫1.猜谜语:“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膀三对足,这是哪种动物?明确:昆虫。

讲解: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它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万种。

2.你知道昆虫长在肉外头的“骨头”是什么吗?讲解:是外骨骼。

节肢动物的体表都有一层柔韧的外骨骼,保护着内部柔软的器官。

外骨骼不会随着虫体的生长而生长,要褪去外骨骼才能继续生长。

(1)与C同科的生物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A同目的生物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A同纲的生物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F同门的生物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表中的数字代表生物,与①亲缘关系最远的生物是(A. ②B.【例3】蜻蛉俗称“豆娘”,属于蜻蜓目束翅亚目,蜻蜓则属于蜻蜓目差翅亚目。

以下是区分它们的检索表及它们休息时的图片:为蜻蜓。

)“亚目”是介于目与科之间的一个分类单位,则蜻蛉和蜻蜓在分类上属于同(填“纲”或“种”)的生物。

与虎的亲缘关系最近;___与虎的亲缘关系最远。

)猫与豹所共有的分类等级中单位最小的是___。

这个分类等级上与抹香鲸分开。

析生物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虎鲨和抹香鲸都生活在海洋中,且外部形态也很相似,但在分类上却相差较远,因为动物分类除了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___________。

2 常见的动物 学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2 常见的动物 学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2.4常见的动物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名称;2、知道昆虫的形态特征。

3、能说出益虫、害虫的益处或害处。

4、能自制和利用简单的检索表。

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常见的无脊椎动物认真阅读教材P65-67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各项:1、地球上大约有4.7万种脊椎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则约有种,因此大自然中的动物大部分属于动物。

2、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可分为八大类:、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和棘皮动物等。

3、节肢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目前已知道的种类大约有种。

这类动物的体内没有,但在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

4、查一查: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很密切,有些昆虫对人类有益,如,也有一些昆虫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如。

二、例题讲解例题1、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 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B. 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C. 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D. 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例题2、在一个夏日的夜晚,在森林里要召开一个别开生面的“昆虫”聚会,以研究怎样更适应现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大会组委会不应向下列的哪种动物发出邀请()A.蟋蟀B.蝴蝶C.蜈蚣D.螳螂例题3、你有在菜园栽培植物的经历吗?春天翻耕土地时,经常会看到蠕动的蚯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他们。

(1)在观察蚯蚓时,把蚯蚓放入纸筒内,发现它的移动会发出声音,用放大镜观察,原来是由于________在摩擦纸面;如图甲所示,用棉签轻触少量醋,靠近蚯蚓的A、B两端,________端对醋反应较为敏感(填字母)。

(2)如图乙是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蚯蚓习性的实验装置图,他们探究的问题是()A. 蚯蚓对光线有怎样的反应B. 湿度对蚯蚓生活有怎样的影响C. 蚯蚓对环境有怎样的影响D. 蚯蚓是怎样运动的例题4、在调查身边生物的活动中,小敏和同组的三位同学一起来到了学校旁边的社区花园进行调查。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三课时教学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设计意图】:突出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

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生活实际,突出STS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1理解分类在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简单的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分类。

2、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

3、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的名称。

4、说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名称。

5、看到动物,会根据分类标准进行归类。

【方法与过程】通过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积极了解常见动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实验,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和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贯穿这堂课的是分类的思想,让学生带着这个思想去学习脊椎动物的分类。

脊椎动物的逐级分类通过学生按兴趣进行小组研究,然后班级交流的形式进行归纳,老师把握主线的方法进行学习。

难点:学生能否把五大类脊椎动物的特点转化为一种逻辑判断的依据,有条理的去理解动物的分类【课前准备】:不同的动物名字,各种杂乱的东西放在纸箱里,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

【教学手段】探究式:设疑、观察、讨论、游戏活动、汇报交流、归纳;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思路】1从身边的分类引入,让学生更亲密的感受分类思想。

一些商品原本是洋品牌,考虑到支持国货,改成了国产品牌。

对于人的分类,学生可以很好的进行。

分类的意义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得出。

从生活自然地引入到学习动物分类。

2、通过视频观察,让学生对这四种动物有更形象的认识,因此对于按特征逐级进行分类,能提出更多的观点。

强调“标准”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

找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

除了指示的标志外,对于商品的分类也是非常重要的,请尝试对以下商品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名称以及分类的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七上2.4《常见的动物》第三课时导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学号评价
一、【学习目标】
了解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代表动物的名称
二、【预习检测】
1.地球上大约有种脊椎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则约有种。

2.无脊椎动物有很多类,请写出他们的简单特征及代表动物:
原生动物的特征:,代表动物:。

腔肠动物的特征:,代表动物:。

线形动物的特征:,代表动物:。

环节动物的特征:,代表动物:。

软体动物的特征:,代表动物:。

棘皮动物的特征:,代表动物:。

节肢动物的特征:,代表动物:。

三、【学习与互助】
活动与展示一:
1.花3分钟时间独立阅读书本66页无脊椎动物分类表及读图,并独立补充完成66页检索表。

2.组内讨论活动题答案,并展示。

活动与展示二:
1.独立观察节肢动物身体,读图67页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书上。

2.个别同学回答并评价。

3.小组讨论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并展示。

活动与展示三:探究蚯蚓是怎样生活的?
1.小组讨论课外探究的时间、地点、如何操作等事项,先列出实验探究计划。

2.小组讨论并画在白板上,展示并评价。

四、【目标检测】
1.下列各组动物全部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
A.蝗虫、蜜蜂、蜈蚣、蜗牛 B. 苍蝇、蚂蚁、蜈蚣、蜘蛛
C. 蜻蜓、蚕蛾、蚯蚓、蟑螂
D. 对虾、河蟹、河蚌、章鱼
2.2012年,科学家从200个候选动植物里挑选出了10种最具代表性的新物种,
其中包括在雨天打喷嚏的塌鼻猴、蓝色狼蛛、只在晚上开花的兰花物种等等。


荷属加勒比海博奈尔岛发现了类似箱形风筝水母新物种。

它外表好看,却带有剧
毒。

这里的风筝水母属于( )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软体动物 D.原生动物
3.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试选出最合理的一种()
A.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取一大一小活力相当的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用玻璃封闭,乙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投放于甲、乙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
后冷却的河
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4.下图为大熊猫、蚯
蚓、鲫鱼、扬子鳄四种动物,请回答:
⑴鱼有许多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其主要是用_______呼吸,用鳍游泳。

⑵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鲫鱼、蚯蚓、大熊猫、扬子鳄 B.蚯蚓、扬子鳄、鲫鱼、大熊猫
C.蚯蚓、鲫鱼、扬子鳄、大熊猫 D.蚯蚓、鲫鱼、大熊猫、扬子鳄
⑶我国四川省卧龙地区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对上图动物中的________进行就地保护。

⑷根据体内有无脊柱这一特征,可将动物分为两类,图中体内无脊柱的动物是
5.中国女排北仑主场的吉祥物“圆圆”,其原型是宁波市独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

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

(1)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

它和大鲵同属于类动物。

(2)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是否与其产卵习性有关?中科院的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收集到的60颗镇海棘螈受精卵平均分成6组,在适宜温度下,分别将它们放在陆地上、池水下深1cm、5cm、10cm、15cm、20cm处,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孵化率。

科学家设计的实验可以研究两个问题:
①受精卵在陆上与水中的孵化率是否有差异?
②受精卵在水中的孵化率与是否有关?
(3)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除了可能与陆上产卵习性有关外,还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如:气候异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