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说课稿3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7 浙教版

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在水中也可以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
三、爬行类
特征:体表覆盖鳞片或甲,身体内有肺,贴地爬行。
教后随笔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小节: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鳞片。鱼鳍中尾鳍最重要,有稳定身体、推动身体前进、控制游动的方向的作用。
(二)两栖类
观察教材P38页图2—12,描述青蛙的一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问:
1、青蛙生活在哪里?
2、说出青蛙和蝌蚪的区别?
3、青蛙有哪些特征?
教师小结:青蛙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它的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阅读材料:毒蛇和无毒蛇。
三、作业布置:作业本中相关部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了解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了解爬行类和两栖类的区别。
板书设计
一、鱼类
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覆盖鳞片,用鳃呼吸。
尾鳍的作用:稳定身体,推动身体前进,控制游动的方向。
一、引入新课
根据动物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其中,脊椎的动物中又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接下来我们就分别学习这几类动物的特征。
二、讲授新课
(一)真观察并根据生活实际说出鱼类的特征。
提问:1、鱼用什么呼吸?
2、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
3、鱼有哪些鳍,鱼的尾鳍有什么作用?
4、还有哪些两栖类动物?主要由学生列举。
(三)爬行类
展示爬行类中蛇、变色龙、龟、鳄鱼等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教师小结:爬行类一般贴地爬行,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用肺呼吸。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说课稿4 浙教版

1.2.2.2 常见的动物(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知道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共同特征并能说出各类群的常见动物。
1.2、知道脊椎动物的分类体系及分类方法。
2.【过程与方法】2.1练习根据脊椎动物的特征辨别其所属的类群。
2.2通过观察鱼、兔、鸟、蛙等动物的骨骼标本或图片,找到它们的共同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在“猜动物游戏”中培养学生对脊椎各类群特征的关注和应用。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心和热爱。
4.【预习范围】从41页到44页﹡﹡﹡﹡﹡﹡﹡﹡﹡﹡﹡﹡﹡﹡﹡﹡﹡﹡﹡﹡﹡﹡﹡﹡【学讲互动】﹡﹡﹡﹡﹡﹡﹡﹡﹡﹡﹡﹡﹡﹡﹡﹡﹡﹡﹡﹡﹡﹡—————【自主预习】—————阅读课本P.40读图2-12“青蛙的一生”和正文2-3自然段,回答:1. 青蛙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_________,有_____无________,用_____呼吸。
成体生活在__________,无_____有_________,主要用_____呼吸。
2.为什么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3.你知道的两栖动物还有哪些?4. 阅读课本P.41第2自然段和图2-14、2-15,回答:爬行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5.常见的爬行动物有哪些?6.阅读P.41“阅读”。
你会区分毒蛇和无毒蛇吗?它们有哪些不同?7.阅读课本P.42第1自然段和图2-16,回答:鸟类有哪些主要特征?常见的鸟类有哪些?8.阅读课本P.43第2自然段和图2-17,回答:哺乳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9.常见的哺乳动物有哪些?—————【突破点拨】—————1. 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出现时间来看,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从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来看,动物进化的方向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_;从________到_________;从_________到_________。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优质教案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动物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24章“常见动物”。
具体内容包括对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主要特征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实例分析各类动物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
二、教学目标1. 解各类常见动物主要特征及其分类;2. 掌握动物分类基本方法,能够对动物进行正确分类;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物分类方法和各类动物主要特征;2. 教学重点: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特征及其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挂图、模型等;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动物名称,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各类动物分类依据,让学生解动物分类方法。
a. 哺乳动物:具有毛发、哺乳、胎生、体温恒定等特征;b. 鸟类:具有羽毛、前肢演变成翼、体温恒定、卵生等特征;c. 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吸、用鳍游泳等特征;d. 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以在水和陆地上生活、用肺吸等特征;e. 爬行类:体表覆盖鳞片或甲、卵生、体温不恒定等特征。
3. 实践情景引入:发放各类动物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对动物进行分类。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动物分类例题,让学生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动物分类:哺乳动物:毛发、哺乳、胎生、体温恒定鸟类:羽毛、翼、体温恒定、卵生鱼类:水中生活、鳃吸、鳍游泳两栖类:水陆生活、肺吸爬行类:鳞片、甲、卵生、体温不恒定七、作业设计a. 选择题: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b. 填空题:根据所学知识,填空;2. 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思考哪些环节需要改进,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动物》教学说课课件

像青蛙这样的动物,我们称为_两__栖__类__动__物__。
大鲵(娃娃鱼) 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 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牛蛙
蝾螈
蟾蜍(蛤蟆)
活动:比较五大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类别 生活环 境
鱼 类 水中、
鳍游泳
体 表
鳞片
呼吸器官
鳃
生殖 方式
卵生
体温变 典型代表 化
鳙鱼、鲢鱼 不恒定 青鱼、草鱼等
卵生 两栖 皮肤 幼体水中
类 成体陆上或水中
幼体用鳃
成体用肺、皮肤
不恒定
青蛙、蝾螈 、 大鲵(娃娃鱼)
爬行 类
鸟类
哺乳 类
3、爬行类
恐龙
蜥蜴
象龟
鳄鱼
变色龙
爬行类的特征:
1)贴地爬行,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2)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 3)用肺呼吸; 4)体温不恒定; 5)卵生(卵产在陆地上),体内受精 代表动物: 蛇、鳄鱼、龟、蜥蜴、鳖(甲鱼)等
根据有体内有无脊椎骨,还可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 无脊椎动物
你还能根据其它的特征对 它们进行分类吗?请写出 分类特征并分类,看一看 分类的结果相同吗?如不
相同,想一想为什么?
分类的标准不 一样,分类的 结果也不一样
仔细观察下面4类动物的骨骼,他们有什 么明显的相同特点吗?
二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一条脊柱,脊柱由 许多脊椎骨组成的动物。 •无脊椎动物: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
被子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提供水果
香
桃 树
蕉 树
樱
草
桃
莓
树
做调料
洋葱
大蒜
生姜
辣椒
提供油料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2、分类的特征必须具有稳定性。
3、对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上堂课的自然界的物体可分为生物与非生物,生物又可分为动物与植物的复习,初步理解分类的思想。
2、通过对熟悉的事物人的分类,了解分类的依据特征必须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3、通过对常见动物的分类得出自然界的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并理解逐级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分类的思想,并能从生活过渡到生物的分类,又从复制再生物的分类学习应用到生活中。
2、对分类的思想产生兴趣并能主动的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且掌握它。
【教学重点】分类思想的建立;生物逐级分类思想的建立。
【教学难点】分类的思想建立及掌握。
【教学模式】观察、讨论、实验、讲授。
【教学仪器】1、学生实验的器材:调查表格2、教师器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根据物体的特征做过一些分类。
例如:自然界中的物体,根据能否生长、能否呼吸、是否需要营养等特征,将它们分为生物与非生物;根据是否能自己制造养料分为动物与植物。
通过前面知识的回忆初步理解分类的思想分类思想的建立1.用投影展示P.35的四张图。
2.①根据是水生还是陆生:水生动物:_______陆生动物:_______②根据是否有羽毛:有羽毛的动物______没有羽毛的动物_____③根据______可分为……④……3.引导学生归类出动物可分为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1.学生观察四幅图。
2.四人小级进行讨论完成投影片展示的表3.理解分类的方法有许多种,但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提问:1、说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特征2、举例你所知道的动物并所它们进行归类。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说课稿5 浙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说课稿5 浙教版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探究,七年级第一章已学了探究的一般步骤,所以就选了蜗牛的探究。
虽然这是学生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一种小动物,但是在日常的生活里,学生早就开始留意小动物了,对小动物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本节课的观察对象──蜗牛是一种比较静态的动物,观察起来较方便。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科学知识、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通过对蜗牛的观察,使学生获得蜗牛的有关知识。
二过程方法目标:1使学生掌握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观察对象的方法。
2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推测、设计实验、实验观察、表达与交流、提出进一步研究问题的探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
2使学生逐步养成积极参与学习探究、独立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教材的使用上,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而是采用了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有研究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谈话导入:同学们,你观察过蜗牛吗?关于蜗牛你知道些什么?来激起学生观察的渴望。
要求用放大镜来仔细地观察蜗牛的身体,观察时按照一定的顺序。
如果有什么发现,你可以用文字、图画或其他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汇报交流,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同时告诉学生在观察任何一个生物体时,都要从这个生物体的外部特征着手,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由前向后的顺序仔细地观察它。
但如果又仅仅停留在外部形态特征的描述上我觉得是不够的,还得作进一步探究,那么你还想了解有关蜗牛的什么情况呢?”自行探究活动,选择一到三个你感兴趣问题研究,各组的材料员到“材料超市”挑选本组需要的材料,然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并交流汇报。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3节常见的动物教案浙教版

第三节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3节常见的动物教案浙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脊椎动物有五大类别;知道五大类别的主要特征,会判断常见脊椎动物所属类别;知道逐级分类。
技能目标: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信息;能较恰当地处理信息;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能尽可能地发挥、训练多重智能。
情感目标:培养合作能力,体验合作的乐趣;训练思维能力,体验探究的乐趣;学会分享,体验分享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接受生物进化的观点和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哲学观。
教学重点落实逐级分类思想;能用五大脊椎动物的特征判断常见脊椎动物类别。
教学难点落实逐级分类思想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一月各小组确定所研究的动物类别,按提纲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上课时向全班进行汇报,形式不限(表演、演讲、图片展示、课件演示、歌曲创作等)(见附件);参观动物园,拍摄各种动物照片,搜集图片资料,上课时带来;教师准备:活动材料每四人一份:图示鸡、蚕、鱼、蝙蝠、青蛙、蛇,已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问题:你能将其中的脊椎动物按照一定的标准继续分下去,直到不能分为止吗?写出你的分类标准,将它们两类两类地分下去。
教学过程一、探究活动:目的:探究逐级分类,得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特征,对检索表有初步的认识。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对事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动物界按有无脊椎骨可分两类。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分类的问题。
1、小组活动(学生讨论)四人一组,分发活动材料。
(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巡视,记下以典型特征或非主要特征作分类标准的小组)2、活动汇报(学生表述)教师抽取记录下的小组同学汇报,汇报过程中在黑板上写下同学所提到的标准(特征)。
3、总结成果(师生并行)A.教师启发,学生归纳:从以上同学汇报结果中,找出这些动物各自具有哪些特征?小组讨论列于纸上,将结果上台展示,得到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B.教师引导,学生纠偏:将记录下的学生所列的非经验主要特征进行举例,让学生判别这个特征能否作为判断某类动物的标准,说出理由。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设计意图】:突出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
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生活实际,突出STS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1理解分类在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简单的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分类。
2、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
3、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的名称。
4、说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名称。
5、看到动物,会根据分类标准进行归类。
【方法与过程】通过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积极了解常见动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实验,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和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贯穿这堂课的是分类的思想,让学生带着这个思想去学习脊椎动物的分类。
脊椎动物的逐级分类通过学生按兴趣进行小组研究,然后班级交流的形式进行归纳,老师把握主线的方法进行学习。
难点:学生能否把五大类脊椎动物的特点转化为一种逻辑判断的依据,有条理的去理解动物的分类【课前准备】:不同的动物名字,各种杂乱的东西放在纸箱里,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
【教学手段】探究式:设疑、观察、讨论、游戏活动、汇报交流、归纳;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思路】1从身边的分类引入,让学生更亲密的感受分类思想。
一些商品原本是洋品牌,考虑到支持国货,改成了国产品牌。
对于人的分类,学生可以很好的进行。
分类的意义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得出。
从生活自然地引入到学习动物分类。
2、通过视频观察,让学生对这四种动物有更形象的认识,因此对于按特征逐级进行分类,能提出更多的观点。
强调“标准”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
找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
除了指示的标志外,对于商品的分类也是非常重要的,请尝试对以下商品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名称以及分类的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说课稿3 浙教版1.【知识与技能】1.1 知道自然界中的动物大多属于无脊椎动物。
1.2 知道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各类无脊椎动物代表种的图片、视频和对日常生活见过的无脊椎动物的回忆,形成对各类无脊椎动物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通过对常见的益虫、害虫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形成爱护益虫、控制和消灭害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预习范围】从45页到46页﹡﹡﹡﹡﹡﹡﹡﹡﹡﹡﹡﹡﹡﹡﹡﹡﹡﹡﹡﹡﹡﹡﹡﹡【学讲互动】﹡﹡﹡﹡﹡﹡﹡﹡﹡﹡﹡﹡﹡﹡﹡﹡﹡﹡﹡﹡﹡﹡—————【自主预习】—————1.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课本P.45,并读图2-20,回答:3.自然界中的动物大部分是________动物(脊椎、无脊椎)。
4. 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8个类群。
5.动物界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是_________,属于________动物,已知道的大约有__________种之多。
6.阅读P.46图2-22,昆虫体表一般有,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有______对足、______对翅。
7.你认识的动物有哪些属于昆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课本P.46图2-23至2-28,回答:属于益虫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害虫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突破点拨】—————1.昆虫都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完成P.46中的讨论。
—————【沙场练兵】—————1.动物中成员最多的是,属于动物,它们的体表有,身体可分为、、三部分,有对足,一般有对翅。
2、鸟类和蝴蝶的主要区别是A、有无翅膀B、有无四肢C、有无脊椎骨 D、有无腮3、草履虫,蚯蚓,海星,水母分别属于()A 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扁形动物B 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C 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D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4.在动物界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是()A、鱼类B、昆虫类C、两栖类D、哺乳类5、蜗牛属于()A、软体动物B、节肢动物C、环节动物D、腔肠动物﹡﹡﹡﹡﹡﹡﹡﹡﹡﹡﹡﹡﹡﹡﹡﹡﹡﹡﹡﹡﹡﹡﹡﹡【拓展提高】﹡﹡﹡﹡﹡﹡﹡﹡﹡﹡﹡﹡﹡﹡﹡﹡﹡﹡﹡﹡﹡﹡—————【牛刀小试】—————1.下列动物体表有外骨骼、需脱皮的是()A 河蚌B 狗C 蝉D 大鲵2.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在分类上把单细胞的动物叫;有贝壳的动物叫;身体分节,体外包有外骨骼,足,触角也分节的动物叫。
3.下列属于鱼类的一组()A 章鱼,鲍鱼,鲤鱼B 娃娃鱼,鲤鱼,带鱼C 鲫鱼,鲤鱼,银鱼D 乌贼,章鱼,鲍鱼4.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昆虫的是()A 蜘蛛B 蜜蜂C 家蚕D 蚊子5.下列属于昆虫的是()A 蝗虫B 蛔虫C 草履虫D 涡虫——————【提高训练】————6. 沿海渔民使用的木船,每年都要定期从海上拖到淡水湖泊中浸泡十几天,目的是()A是船板吸水防止干裂B 用淡水溶去船板的盐分C 用淡水除去船底的污物D 用淡水除去传蛆等软体动物7. 雷雨过后,常看到蚯蚓钻出地面,你认为这种现象与蚯蚓的哪一种生理过程受到妨碍有关()A.消化作用 B.生殖作用C. 排泄作用D.呼吸作用7. 我们根据动物体内有无,可能动物分成和,脊椎动物可分为五大类:(1)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是。
(2)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卵生的是(3)体表有鳞片或甲,适应陆地生活,卵生的是(4)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成体可到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的是(5)体表有鳞片呼吸,终生生活水中,用鳍游泳的是(6)无脊椎动物可分为,,,,,,,。
9. 萤火虫是一种夏天常见的昆虫。
它的成虫往往居住在阴湿的腐草丛中,每年6月间雌雄成虫在水边腐草丛中产卵,卵经一个月左右孵化成灰色的幼虫,幼虫捕食主要危害农作物的蜗牛等小动物,到了冬天钻入地下直到第二年4月,幼虫在泥土中挖一个洞,经蜕皮变成外有翅袋的蛹,不吃不动,大约经过半个月,变成成虫,爬出地面,能飞行。
成虫有雌雄两种,雌的常在青草中爬行,雄的却爱在夜空中飞行。
请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题意中可以看出,萤火虫的一生要经历哪几个阶段?(2)萤火虫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3)我国古代书中有“腐草化萤”之记载,认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成的。
你认为正确吗?﹡﹡﹡﹡﹡﹡﹡﹡﹡﹡﹡﹡﹡﹡﹡﹡﹡﹡﹡﹡﹡﹡﹡﹡【学讲体会】﹡﹡﹡﹡﹡﹡﹡﹡﹡﹡﹡﹡﹡﹡﹡﹡﹡﹡﹡﹡﹡﹡【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我的疑问】___________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说课稿4 浙教版1.【知识与技能】1.1、知道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共同特征并能说出各类群的常见动物。
1.2、知道脊椎动物的分类体系及分类方法。
2.【过程与方法】2.1练习根据脊椎动物的特征辨别其所属的类群。
2.2通过观察鱼、兔、鸟、蛙等动物的骨骼标本或图片,找到它们的共同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在“猜动物游戏”中培养学生对脊椎各类群特征的关注和应用。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心和热爱。
4.【预习范围】从41页到44页﹡﹡﹡﹡﹡﹡﹡﹡﹡﹡﹡﹡﹡﹡﹡﹡﹡﹡﹡﹡﹡﹡﹡﹡【学讲互动】﹡﹡﹡﹡﹡﹡﹡﹡﹡﹡﹡﹡﹡﹡﹡﹡﹡﹡﹡﹡﹡﹡—————【自主预习】—————阅读课本P.40读图2-12“青蛙的一生”和正文2-3自然段,回答:1. 青蛙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_________,有_____无________,用_____呼吸。
成体生活在__________,无_____有_________,主要用_____呼吸。
2.为什么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3.你知道的两栖动物还有哪些?4. 阅读课本P.41第2自然段和图2-14、2-15,回答:爬行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5.常见的爬行动物有哪些?6.阅读P.41“阅读”。
你会区分毒蛇和无毒蛇吗?它们有哪些不同?7.阅读课本P.42第1自然段和图2-16,回答:鸟类有哪些主要特征?常见的鸟类有哪些?8.阅读课本P.43第2自然段和图2-17,回答:哺乳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9.常见的哺乳动物有哪些?—————【突破点拨】—————1. 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出现时间来看,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从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来看,动物进化的方向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_;从________到_________;从_________到_________。
3、成体青蛙除了用肺呼吸之外,还要靠什么辅助呼吸?为什么?4、讨论:一旦遭遇毒蛇,应该如何处理—————【沙场练兵】—————1、下列哪种动物不是哺乳类动物?()A 蝙蝠B 穿山甲C 鲸鱼D 变色龙2、下列不属于恒温动物的一组是()A、蝙蝠和白鳍豚B、企鹅和鲸C、扬子鳄和娃娃鱼D、鸭和熊猫。
3.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真正开始陆生生活的脊椎动物是()A、两栖类B、鱼类C、爬行动物D、鸟类4.鸟类和蝴蝶的主要区别是A、有无翅膀B、有无四肢C、有无脊椎骨D、有无腮5.下列关于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蛇属于爬行动物B.蛇的体温不恒定,所以有冬眠现象C.有的蛇能产出小蛇,所以蛇是胎生D.头部呈三角形、颈部较细、尾部骤然变细的蛇常为毒蛇6. 比一比下列四种动物,哪种属于地球上最高等的动物?()A.青蛙 B.蝙蝠 C.麻雀 D.鲫鱼﹡﹡﹡﹡﹡﹡﹡﹡﹡﹡﹡﹡﹡﹡﹡﹡﹡﹡﹡﹡﹡﹡﹡﹡【中考链接】﹡﹡﹡﹡﹡﹡﹡﹡﹡﹡﹡﹡﹡﹡﹡﹡﹡﹡﹡﹡﹡﹡1.(xx年宁波市初中学业考试题科学试卷第31题)中国女排北仓主场的吉祥物“圆圆”,其原形是宁波市独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镇海蝾螈,它的数量共有2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
镇海蝾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
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育,成体在陆上生活,它和大鲵同属于________动物。
﹡﹡﹡﹡﹡﹡﹡﹡﹡﹡﹡﹡﹡﹡﹡﹡﹡﹡﹡﹡﹡﹡﹡﹡【拓展提高】﹡﹡﹡﹡﹡﹡﹡﹡﹡﹡﹡﹡﹡﹡﹡﹡﹡﹡﹡﹡﹡﹡—————【牛刀小试】—————1.在脊椎动物中,类和类动物的体温是恒定的,类,类和类动物的体温是不恒定的,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其幼体首先摆脱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的是。
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的动物是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最低等的动物是动物。
2.与青蛙相比,蜥蜴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主要表现在()A 体表覆盖着角质的细鳞B 完全用肺呼吸C 头部后面有颈D 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3.由于哺乳动物具备了和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4.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A 黄鳝B 章鱼C 娃娃鱼D 甲鱼5. 找出下列归类中正确的一组是 ( ) A.鲫鱼、黄鱼、海豚、鲸均属于鱼类B.青蛙、娃娃鱼、蝾螈属于两栖类C.鹦鹉、孔雀、蝙蝠均属于鸟D.蛇、蚯蚓、扬子鳄属于爬行类——————【提高训练】————6.为了能适应空中飞行的生活,家鸽在其内部结构上出现了一些变化,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家鸽适应飞行特点的是()A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B 直肠很短,不储存粪便C 身体除少部分外,全身被羽毛D 体温恒定,适应能力强7.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因此被称为两栖动物,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8.下列动物中,在其一生中出现过三种呼吸结构的是()A 鸟类B 鱼类C 两栖类D 爬行类9.下列各种无脊椎动物中,身体,足都分节,体外有外骨骼的生物是()A 蛔虫B 海星C 蚯蚓D 蝗虫10.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真正开始陆生生活的脊椎动物是()A、两栖类B、鱼类C、爬行动物D、鸟类﹡﹡﹡﹡﹡﹡﹡﹡﹡﹡﹡﹡﹡﹡﹡﹡﹡﹡﹡﹡﹡﹡﹡﹡【学讲体会】﹡﹡﹡﹡﹡﹡﹡﹡﹡﹡﹡﹡﹡﹡﹡﹡﹡﹡﹡﹡﹡﹡【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 【我的疑问】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