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软体动物知识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清单第二单元 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速记清单】(解析版)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二章动物的类群第一节无脊椎动物考点1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1.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
2.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
考点2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刺胞动物(1)结构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水螅、水母、珊瑚和海葵等。
(3)代表动物:水螅生活在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有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体表有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刺细胞。
(4)生活环境:水螅生活在淡水中,大多数刺胞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如海葵、海蜇等。
2.扁形动物(1)主要的结构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涡虫、血吸虫、绦虫等。
(3)代表动物:涡虫涡虫是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大多体长I ~1.5厘米,背腹扁平。
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腹面有口,无肛门。
(4)生活方式: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种类很少,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如血吸虫、绦虫等,它们的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3.线虫动物(1)主要的结构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蛔虫、蛲虫、丝虫等。
(3)代表动物:蛔虫蛔虫是线虫动物,雌虫长20~35厘米,雄虫比雌虫略短,主要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它的身体呈圆柱形。
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最外面是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4.环节动物(1)结构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2)代表动物:蝗虫、蜘蛛、蜈蚣、虾、蟹等。
(3)代表动物:蝗虫①身体分节:蝗虫的身体和附肢分节,头部有用于摄食的口器。
②外骨骼:外骨骼起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身体的发育和长大,所以蝗虫需要蜕皮。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1500字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1. 细胞和组织结构
- 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组成。
- 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2. 细胞的代谢活动
- 细胞进行新陈代谢,包括物质的合成、分解和转化等。
3. 生物的生命活动
- 生物的生命活动有营养、运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4. 生物的调节和控制
- 生物的内部环境稳定由体液系统和神经系统控制。
5. 生物的进化和分类
- 生物根据其共同特征进行分类,分为五个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细菌界。
6. 动物的种类和特征
- 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7. 植物的种类和特征
- 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两大类,种子植物有根、茎、叶和花。
8. 细菌和真菌的特征
-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可以根据形状和营养方式进行分类。
- 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生物,包括菌丝体和孢子。
9. 淀粉和光合作用
- 淀粉是植物体内的主要储存物质,可以通过淀粉酶分解成葡萄糖。
-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进行的一种合成活动,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
10. 胚胎的发育和遗传
- 胚胎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和器官形成等过程逐渐发育成完全的个体。
- 遗传是生物种群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的过程,包括基因和染色体的遗传。
以上为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的考点总结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生物动物知识点讲解

七年级上册生物动物知识点讲解生物动物知识点讲解生物是我们周围的所有生命体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动物这个大类。
动物是与植物相对应的,指的是地球上的有机生命体,它们以细胞为基础,通过呼吸、摄取和生殖等方式生存繁衍。
本文将对七年级上册生物动物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讲解,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动物这个大类,及其内部各种子类别。
动物的特征动物的基本特征包括:多细胞、无细胞壁、有神经、有运动能力、生殖方式多样等。
简单来说,动物是不能自行合成食物的,也无法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必须通过摄取有机物来获取营养;它们在空气中通过呼吸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动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体系非常复杂,一般按照其外表、生理和行为等方面进行分类。
在七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动物的五大类别,分别是:脊索动物、无脊椎动物、昆虫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脊索动物脊索动物是脊椎动物的前身,比如珊瑚虫、海绵和海螅等。
它们的口在下面,肛门在上面,体内通常有一个具有腔体的容器,可以用来当做水样,成为水囊动物。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分类非常多,一般可以按照其体表上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比如,刺胞动物,属于匍针虫,常常靠触手和须进行捕食;双壳类,属于腹足类,常常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钩虫,属于线虫,常常被人们误认为是蛔虫。
昆虫动物昆虫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类,它们的特征是有三对腿和一对质地比较硬的翅膀。
这一类动物一般会有口器,用来捕食小型昆虫,比如蚊子、苍蝇、虱子等。
昆虫动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比如蚊子在夏天会咬人,而蝴蝶则是家喻户晓的害虫。
软体动物软体动物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海洋生物。
它们没有颚,不能咀嚼食物,通常用舌头来把食物切割成较小的颗粒。
软体动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腹足类,它们有一个柔软的肉质足,常常用来爬行;另一种是头足类,它们有一个硬壳和多个触须,一般用来快速移动和捕食。
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主要包括昆虫和甲壳类动物。
它们都具有外骨骼,能够在发育过程中进行蜕皮。
软体动物知识点总结

软体动物知识点总结软体动物的特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点是其身体柔软而胀大,没有内部骨骼。
它们的身体通常被一层软的外壳覆盖,以保护自己免受外界的伤害。
软体动物的头部通常具有触角、眼睛和口器,能够感知周围的环境并取食。
许多软体动物还具有足和触手,用以行走、捕食或夺取食物。
软体动物的呼吸方式也多样,有些通过鳃呼吸,有些通过皮肤呼吸,还有一些通过肺呼吸。
软体动物繁殖方式也多样,有的是卵生,有的是胚胎发育在体内后再产出。
软体动物的分类软体动物的分类十分复杂,目前已知的软体动物总约有8.7万种,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双壳纲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的分类基于其生物形态和遗传特征,通常分为以下几大类:1. 双壳纲软体动物:包括蛤、扇贝、蛎、蚌等,它们具有外壳,外壳两侧是对称的。
2. 腕足纲软体动物:包括蜗牛、蛞蝓等,它们的足有一个或多个柔软的扁平面,可以离开地面爬行。
3. 腹足纲软体动物:包括海蛳、海兔、海蛞蝓等,它们通常有一个柔软的扁平足,用以行走或游泳。
4. 头足纲软体动物:包括章鱼、乌贼、枪乌贼等,它们的足位于头部周围,通常具有触手和喷射器官。
5. 多壳类软体动物:包括鳃亚纲、鳃足类等,它们以薄壳或无壳的方式生活在海洋中。
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十分丰富多样,不同种类的软体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适应其所生活的环境。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栖息地:软体动物的栖息地包括海洋、淡水、陆地等,不同种类的软体动物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比如,蜗牛、蛞蝓等一些种类适应陆地生活,而海蛎、扇贝、海螺等则生活在海洋中。
2. 食性:软体动物的食性也十分广泛,有的是草食动物,有的是食腐动物,有的是肉食动物,有的是浮游动物。
腕足纲软体动物大多是草食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而头足纲软体动物大多是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
3. 捕食方式:软体动物的捕食方式也多种多样,一些软体动物利用足部的肌肉来行走或游泳,找寻食物;一些软体动物则利用触手或喷射器官来夺取食物。
软体动物-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软体动物-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 学习目标1.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掌握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3.能够描述海参、贻贝、蛤蜊和章鱼等常见的软体动物的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惯;4.理解软体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1.软体动物的科学分类;2.软体动物的结构特征;3.软体动物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性;4.海参、贻贝、蛤蜊和章鱼等软体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2)教学方法1.授课介绍;2.给学生展示软体动物的标本;3.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4.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
3.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让学生感性认识软体动物,提问:“你们在哪里看过软体动物?有哪些软体动物?”;2.展示海参、贻贝、蛤蜊和章鱼的标本,让学生观察和探究。
(2)讲解新知(40分钟)1. 软体动物的科学分类1.软体动物是动物界中的一个大类,包括了数万个物种,分为两个亚门:头足类(包括章鱼、鱿鱼等)和双壳类(包括蛤蜊、贻贝等);2.让学生了解不同亚门下的类别,比如头足类中有乌贼目、异足目等。
2. 软体动物的结构特征1.让学生观察海参、贻贝、蛤蜊和章鱼的标本,指导他们发现软体动物的结构特征,比如没有脊椎、身体软、没有眼睛和腹足、有吸盘和柔软的触手等。
3. 软体动物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性1.讲解软体动物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性,比如贻贝和蛤蜊依靠过滤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为生,海参通过摄食底泥,章鱼拥有出色的智力和逃避捕食的本领等;2.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某些软体动物的捕食和防御机制。
4. 常见的软体动物的生物学特征1.让学生对海参、贻贝、蛤蜊和章鱼等软体动物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学特征进行简要描述。
(3)拓展应用(10分钟)1.学生自主查找或老师指定一些未在教材中介绍的软体动物,并简要介绍其生物学特征;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究软体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作业布置(5分钟)1.查看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软体动物的科学分类和生物学特点;2.小组合作,根据所学内容设计海报或PPT介绍某一软体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七年级上册生物软体动物笔记

七年级上册生物软体动物笔记
软体动物
(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扇贝、文蛤、缢蛏等)
1、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群。
2、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p12图
3、双壳类动物用足缓缓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4、软件动物的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对人类的价值与危害
6、软体动物是三胚层、两侧对称,具有了真体腔的动物。
软体动物的真体腔是由裂腔法形成,也就是中胚层所形成的体腔。
但软体动物的真体腔不发达,仅存在于围心腔及生殖腺腔中,所以真体腔出现的意义将留待环节动物门中论述。
软体动物在形态上变化很大,但在结构上都可以分为头、足、内脏囊及外套膜4部分。
头位于身体的前端,足位于头后、身体腹面,是由体壁伸出的一个多肌肉质的运动器官,内脏囊位于身体背面,是由柔软的体壁包围着的内脏器官,外套膜是由身体背部的体壁延伸下垂形成的一一个或一-对膜,外套膜内脏囊之间的空腔即为外套腔。
由外套膜向体表分泌碳
酸钙,形成一个或两个外壳包围整个身体,少数种类壳被体壁包围或壳完全消失。
这些基本结构在不同的纲中有很大的变化与区别。
软体动物具有完整的消化道,出现了呼吸与循环系统,也出现了比原肾更进化的后肾。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现存的有11万种以上,还有35000化石种,是动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大门类。
特别是--些软体动物利用“肺”进行呼吸,身体具有调节水分的能力,使软体动物与节肢动物构成了仅有的适合于地面上生活的陆生动物。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归纳总结一、多种多样的生物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形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有:水螅,珊瑚虫,海葵,水母,海蜇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有三个胚层。
代表动物有:涡虫、吸血虫、猪肉绦虫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
代表动物有:蛔虫、钩虫、蛲虫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多数生有刚毛。
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身体外面有贝壳(或是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代表动物有:河蚌、蜗牛、乌贼6、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代表动物有:蝗虫、沼虾、蜜蜂、蜻蜓、七星瓢虫、蝉、河蟹、黑斑园蛛、蜈蚣线形动物蛔虫:以消化管简单,繁殖器官发达,能很快适应环境。
环节动物蚯蚓:用手摸蚯蚓,感到粗糙,是因为蚯蚓体表生有刚毛,在玻璃与硬纸板上,蚯蚓在玻璃上活动比在硬纸板上活动力小,是因为蚯蚓身上的刚毛与玻璃摩擦力小软体动物河蚌:当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刺激时,外套膜就会分泌出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形成珍珠。
节肢动物蝗虫:有一对触角,是触觉器官,一对复眼是视觉器官,三只单眼是感光器官,有三对足,前足和中足适于爬行,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蝗虫还有特殊的口器:咀嚼式口器。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类群。
7、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体表大多长有鳞片,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
代表动物有:鲤鱼、鳕鱼、鲫鱼、鳕鱼等。
8、两栖类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多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体温不恒定。
代表动物有:青蛙、蟾蜍、蝾螈、大鲵(娃娃鱼)9、爬行类的主要特征是: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骨质的甲,体温不恒定,四肢短小或无四肢。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2课时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课件 (新版)济南版

1
2
3
4
5
6
1.下列动物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河蚌
B.涡虫
C.鱿鱼
D.蜗牛
涡虫属于扁形动物。 B
关闭 关闭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2.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状的是( )
A.河蚌
B.蜗牛
C.乌贼
D.宝贝
关闭
B
答案
1
2
3
4
5
6
3.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扇贝、河蚌都属于软体动物 B.身体比较柔软,体外都有贝壳保护 C.有水生的,也有陆生的 D.贝壳有螺旋状的,也有对称的
第二课时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软体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柔软 ,外壳 为贝壳。贝壳能随身体的生长 而 增大,呈现出年轮般的花纹 。 2.举例:蜗牛、河蚌、乌贼 和 宝贝等。
二、节肢动物 1.代表动物——蝗虫 (1)生活环境:陆地。 (2)形态结构:身体分为头 、胸 、腹三部分。胸部具有三对足,两 对翅。体表有外骨骼 ,其作用是保护和支持 内部结构,有效地防止体 内水分 的蒸发。 (3)呼吸:体外有 10 对气门,是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用气管 呼 吸。 2. 节肢 动物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一类无脊 椎动物。 3.主要特征: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 外骨骼。
当堂检测
谢谢收看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09:39:5709:39:5709:39Wednesday, February 16, 2022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2.2.1622.2.1609:39:5709:39:57Februar y 16, 20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生物软体动物知识点生物指的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
生命的形式很多,其中软体动物是其中的一种。
软体动物是一大类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的动物。
在七年级上册的生物教材中,有关软体动物的知识点如下:
一、软体动物的分类
软体动物又称软体动壳动物,与硬壳动物相对应。
软体动物主要分为五大类:
1. 腕足动物类:主要指海星、海胆、海参等。
2. 软体动物类:主要包括蜗牛、蛞蝓、蚌类、蛤蜊等。
3. 颗粒背腔动物类:主要包括水母、螃蟹等。
4. 棘皮动物类:主要包括海参、海星等。
5. 脊索动物类:主要包括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等。
二、软体动物的特征
软体动物具有以下特征:
1. 软体动物的体表没有明显的分节,而是由一个或多个部分组成。
2. 大部分软体动物的体内都有一个柔软的体壁。
3. 软体动物的内脏没有体腔分隔,肠道、生殖器官等都混杂在一起。
4. 软体动物的呼吸和排泄通过一个共同的器官完成。
5. 软体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有足、鳃和翅膀等。
三、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
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有些基本规律:
1. 多属于底栖动物,依附在水生或海生生物体表面或藏在海底或河床中。
2. 跟硬壳动物相比,它们的寿命较短。
3. 大部分软体动物没有骨、甲或板等坚硬的保护物,因此在生存环境中更为脆弱。
四、人类对软体动物的利用价值
软体动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药用:海螺、盐驴蹄等都是中药材。
2. 食用:各种贝类是各国餐桌上常见的美食。
3. 工业:海胆外壳可以用于制备磨具,珠母能制成各种高档首饰。
4. 珍藏:某些珍贵的软体动物如珍珠、海螺、斑节虾等都是人们收藏的珍品。
综上,软体动物是生命的一种形式。
所谓“物之本在”,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和研究不同的生物形式,才能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