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小学生性心理及相关行为调查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1. 调查背景和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为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0份。
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学习压力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一组问题,旨在了解小学生是否感受到学习压力以及压力来源。
根据回收的问卷,我们发现:•70%的小学生表示感受到学习压力;•40%的学生认为课业负担过重,是主要的学习压力来源;•30%的学生认为考试压力较大。
2.2 家庭环境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一组问题,关于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根据回收的问卷,我们发现:•80%的小学生觉得自己的家庭环境较为和谐;•60%的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较高,这使他们感到压力;•70%的学生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频率较高。
2.3 社交关系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一组问题,旨在了解小学生的社交关系状况。
根据回收的问卷,我们发现:•5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较高,有较多朋友;•30%的学生表示在班级中遭受欺负,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40%的学生表示自己与父母的沟通较少,感到孤单。
3. 心理健康问题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心理健康问题:3.1 学习压力过大我国小学生普遍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课业负担过重和考试压力被认为是主要的学习压力来源。
因此,在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减轻学习压力,为他们创造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
3.2 家庭期望与心理压力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
高期望的父母会给小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感到压抑和不自在。
因此,家庭成员应该适度降低对小学生的期望,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3.3 社交困境和孤独感小学生处于社交发展的关键阶段,良好的社交关系对其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分析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有义务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努力。
为此,本人对我校19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搜集到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能较好的反映处在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的健康心理水平。
在此基础上,采取了适宜的应对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并收到了显著成效,现总结如下:一、调查对象和方法1、调查对象:在研究过程中,本人从某校19个班中随机抽样各500份,其中,男女生比例基本相等。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 低、中、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1、低、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从收集到的调查问卷分析,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低、中年级学生差,高年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忧虑、焦虑等方面与低、中年级学生已构成显著差异,尤其是在中年级阶段就已表现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表现的更明显。
2、男、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为了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征,对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高年级中女生在人际关系、恐怖和忧郁方面问题比男生更突出,而在躯体化和强迫症等方面男生问题比女生突出。
综合以上调查问卷分析表明,小学生心理异常者占15%,有心理疾病者占2.3%,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分布上,高年级多于低、中年级,女生多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学校开展防患于未然的基础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很必要的。
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会给个人、家庭以及学校教育带来许多困扰,甚至还可能影响危及到社会。
许多研究表明,诸如敌对、偏执、恐怖等心理问题往往就是引发攻击、暴力冲突,甚至青少年犯罪等反社会行为和精神失常的内部原因。
(二)引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针对引发问题的根源不同,所采用的解决手段与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以便更好的做到有的放矢的引导与帮助。
调查表明,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社会原因:主要是社会理想与信念的紊乱,小学生缺少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其次是错误的传媒导向,使小学生难以形成真正的自我;再次是商品经济社会中出现的种种怪异的社会价值观,使小学生一时难以选择。
中小学生恋爱及性行为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恋爱及性行为状况调查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正处于性成熟时期的青春期,在青春期的发展过程中最难以把握也最容易埋下问题的便是“性”的发展。
目前,随着青少年性发育时相提前、性态度趋于开放,青少年性行为也随之增加,并产生了日益严重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
青少年处于发育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其生理及心理尚未成熟,是生殖健康的重点关注人群。
同伴能有效促进青少年社会化,青少年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获得社会支持与安全感,最终找到归属感、成就感等,不断促进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异性交往对自我表现、道德价值、职业准备以及一系列社会角色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青少年在良好的异性交往中逐渐成长,能够体验、认识并且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认知,从而促进自我认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良好的异性交往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建立,也可降低青少年“性”相关问题的发生。
本研究旨在了解青少年学生对性行为的态度和与异性交往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青少年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第一阶段分别选取XX市某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各2所,第二阶段在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分别抽取3个班级,高一抽取6个班级,将被抽取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1920份,回收有效问卷1765份,有效率为91.93%,其中男生844名,女生931名;小学生566名,初中生604名,高中生595名。
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12.86±1.86)岁,其中小学生为(10.53±0.60)岁,初中生为(12.97±0.35)岁,高中生为(14.98±0.35)岁。
1.2 调查方法和相关定义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XXXX年9月对调查对象进行自填式的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对性行为的态度和异性交往情况等。
异性交往是同伴交往中的一种。
同伴交往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交往关系。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学校、家庭及相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建议。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共收集有效问卷 100 份,涵盖了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研究压力、人际关系、情绪状态、自我认知等方面。
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 t 检验等方法。
100份,涵盖了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情绪状态、自我认知等方面。
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 t 检验等方法。
调查结果一般情况在调查的有效样本中,男生 62 人,女生 38 人;一年级学生 25 人,二年级学生 20 人,三年级学生 18 人,四年级学生 17 人,五年级学生 12 人,六年级学生 10 人。
62人,女生38人;一年级学生25人,二年级学生20人,三年级学生18人,四年级学生17人,五年级学生12人,六年级学生10人。
研究压力大部分学生(78%)表示有一定的研究压力,其中 32% 感到压力较大。
在研究压力来源方面,主要集中在家长期望(65%)、学业成绩(58%)和同学竞争(45%)。
78%)表示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其中32%感到压力较大。
在学习压力来源方面,主要集中在家长期望(65%)、学业成绩(58%)和同学竞争(45%)。
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方面,85% 的学生表示与同学关系融洽,但也有15% 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困难。
在遇到困难时,60% 的学生选择向朋友寻求帮助,而向家长和老师求助的学生分别占 35% 和 25%。
85%的学生表示与同学关系融洽,但也有15%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困难。
在遇到困难时,60%的学生选择向朋友寻求帮助,而向家长和老师求助的学生分别占35%和25%。
情绪状态调查显示,90% 的学生经常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但也有 10% 的学生表示情绪波动较大。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与背景介绍心理健康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以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解决。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选择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内容涵盖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自尊心、压力源、情绪表达等方面。
样本选择以某市某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为对象,共计选取了500名学生参与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心理健康状况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问题。
其中,约有30%的学生表示有时感到焦虑和紧张,15%的学生甚至经常感到烦躁和不安。
这一现象表明小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和家庭环境变化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负担。
2. 自尊心状况自尊心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自尊心有利于小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的提升。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约有60%的学生表示对自己有着积极的认知和评价,但也有约15%的学生对自己产生了否定和不自信的情绪。
因此,在培养小学生的自尊心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还需加强相关的教育和引导。
3. 压力源小学生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学业、人际关系以及家庭环境等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超过50%的学生表示他们常常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其中有些学生还表现出消极的情绪,如抑郁、厌学等。
此外,部分学生也提到了与同学和教师之间的相处问题以及家庭纷争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
因此,学校和家庭需要关注并解决这些压力源,为小学生提供更加舒适和稳定的学习环境。
4. 情绪表达情绪表达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情绪表达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处理情绪和解决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超过40%的学生表示在面对负面情绪时很难进行有效的表达,有时还会产生消极的情绪积累。
这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小学生情绪管理的教育与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深入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方案

深入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制定针对性的教育和支持计划至关重要。
因此,本调查方案旨在深入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目标本调查方案的目标是:1. 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2. 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其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联;3. 提供数据支持,为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计划提供参考。
调查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调查方案将采取以下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一份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卷,包括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家庭背景、学校环境、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在多所小学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数据。
2. 访谈:选择一部分小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需求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访谈对象包括研究成绩优秀和较差的学生,以及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
3. 观察:通过观察小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行为、情绪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情况。
观察范围包括课堂表现、社交互动和家庭环境等。
4. 数据分析: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记录将进行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以获取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定量和定性信息。
调查步骤本调查方案的步骤如下:1. 设计问卷:根据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和相关研究,设计问卷内容,并确保其适用于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2. 问卷预测试:在少数小学进行问卷预测试,以评估问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3. 执行问卷调查:在多所小学开展正式的问卷调查,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4. 进行访谈:选择一定数量的小学生进行访谈,保证样本的多样性,并记录访谈内容。
5. 观察数据收集: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进行观察,记录相关数据。
6. 数据分析:对问卷调查数据、访谈记录和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
7. 撰写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撰写一份深入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学龄前期儿童心理行为调查现状分析

①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预 防保健所 通讯作 者 : 赵广英
一
广东
深圳
580 11 4
23 学龄前期 儿童行为问题 主要影 响因素 -
有父母 职业 、文
化程度、 父母关系、 父母教育方式 、 家庭经济状况 、 居住 条件、
社区环境、幼儿同心理干预 、医院心理咨询等 ,见表 3 。
表3 影响儿童行为的多因素 回归分析结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 约束 孩子的不 良行 为,儿童 行为就会 向好 的方 向发 展,相 反 就会产生 负面影 响。深 圳作为移 民城市,沙井 街道 以加工 制造业为主,父母工作不稳定 , 经济、文化层次低 , 住房拥挤, 父母关系不 融洽,父母及祖辈教 育方式不统一都会导 致儿童
表1 男女童各年龄组行为问题检 出率比较
1 一般 资料 . 1
按 照整 群抽样 的方法 ,抽 取沙井街 道 3 2所
幼儿 园大、中班幼儿及 家长,其 中集 体幼儿 园 3所、私立 幼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29 6 P 0O) X = . , < .1 2 。见表 1 。
儿园 2 9所,问卷的幼儿年龄分布为 4 6 — 岁,共 4 2 0 4名儿童, 分 两个 年龄 组, ~ 岁组 2 0 人 ( 45 5 4 男童 16 人, 18 女童 13 人 ) 36 , 6岁组 12 人 ( 50 男童 8 6 ,女童 6 4 ) 5人 6人 。 1 方法 . 2 本次调查采用 问卷评 估法,调查表采用 目前 国内
Me ialn o a i n o i aVo . . . u , 0 2 dc l n v t f o Ch n 1 No1 J l 1 9 9 2
深圳地区儿童性发育及影响因素现况调查

不同地区的儿童在性发育方面可能存在一定 的差异,如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异。
年龄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性发育也会逐渐启 动并加速。
社会经济状况差异
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儿童在性发育方面 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04 研究结论
研究总结
深圳地区儿童性发育整体水平 较为正常,但存在部分儿童发 育提前或延迟的情况。
参考文献2
中国儿童青少年性发育状 况研究报告,中国儿童中 心,2020年。
参考文献3
深圳市儿童青少年健康状 况报告,深圳市教育局, 2019年。
THANKS
感谢观看
营养因素
营养不良或过剩、饮食结构不合理等 都会对儿童的性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环境因素
环境污染、电磁辐射等环境因素也可 能对儿童的性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生活习惯
如缺乏运动、长时间静坐、熬夜等不 良生活习惯也会对儿童的性发育产生 不利影响。
不同群体间的差异
性别差异
男童和女童在性发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女童的性发育一般比男童早。
0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调查设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性别和年龄作为分层因素,从深圳市的各区随机抽取样 本。
调查问卷设计:采用自填式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的基本情况、家庭环境、学校 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
样本选择及数据处理:从抽样得到的样本中,按照一定比例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儿童 进行调查,并采用专业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03 研究结果
儿童性发育现状
儿童性发育总体上呈现出正常的 趋势,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提前或
延迟现象。
早熟和晚熟的儿童均有一定比例 ,其中早熟儿童占比相对较高。
性发育进程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有些孩子在较早的年龄段开始 发育,而有些则在较晚的年龄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性别认同、 性别角色意识情况
男性( n = 211 ) 女性( n = 207 ) 调查 构成比 人数 ( %) 调查 构成比 2 值 人数 ( %) 1. 589 > 0. 05 111 098 2 52. 6 46. 4 00. 9 098 108 1 47. 3 52. 2 00. 5 18. 463 < 0. 01 69 65 77 32. 7 30. 8 35. 6 034 061 112 16. 4 29. 5 54. 1 - 2. 8077 * < 0. 01 161 46 4 76. 3 21. 8 01. 9 132 068 7 63. 8 32. 9 03. 4
不同年龄儿童性相关行为问题比较
公开玩弄自己的生殖器的行为 过多地玩弄自己的生殖器的行为 发生人数 发生率 发生人数 发生率 u 值 P 值* u 值 P 值* ( 人) ( %) ( 人) ( %) 16 13. 0 08 6. 5 08 01 25 03. 1 02. 6 06. 0 15. 283 < 0. 01 06 02 16 2. 3 5. 3 3. 8 4. 152 > 0. 05
[5 ]
华南预防医学 2011 年 4 月第 37 卷第 2 期
South China J Prev Med , April 2011 , Vol 37 , No.2
· 45·
成男孩。 3. 2 小学生性知识、 性兴趣特点 孩子们问的问题反应了他们的性知识和性兴 趣。通常在 5 岁左右时, 他们开始问一些关于性的 问题。性好奇心的范围有: 孩子的起源、 孩子在子宫 内的生长、 出生的过程、 身体的器官与功能、 生理性
本次调查 共 发 放 问 卷 500 份, 收回有效问卷 418 份, 有效应答率为 83. 6% 。小学生年龄为 6 ~ 14 9 ~ 11 岁 257 岁, 其中 6 ~ 8 岁 123 人, 占 29. 4% , , 61. 5% , 12 38 , 9. 人 占 岁及以上 人 占 1% 。其中男 学生 211 人, 女学生 207 人。 被调查小学生父母中 母亲年龄 26 ~ 45 岁, 平均 ( 36. 6 ± 3. 58 ) 岁, 父亲年 龄 28 ~ 58 岁, 平均( 39. 0 ± 4. 30 ) 岁。 2. 2 小学生性别认同、 性别角色意识情况 97. 4% ( 407 /418 ) 的 调查的 418 名调查对象中, 1. 2% ( 5 /418 ) 的儿童对 小学生很清楚自己的性别, 自己的性别认识模糊, 有 1. 4% ( 6 /418 ) 的儿童认为
表1
调查内容
自己的生殖器占 3. 8% , 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男孩 公开玩弄生殖器和过多玩弄自己的生殖器的比例明 显高于女孩。低年龄组公开玩弄生殖器的比例明显 3。 高于高年龄组。结果见表 2 、
表2
性别 男( n = 211 ) 女( n = 207 ) P值 合计( n = 418 )
不同性别儿童常见性相关行为问题比较
基金项目: 深圳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 ( 200603149 ) 作者单位: 1. 深 圳 市 福 田 区 妇 幼 保 健 院, 广 东 深 圳 518045 ; 2. 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 女, 硕士, 医师, 主要从事预防保健 作者简介: 李双飞 ( 1982 —) , 工作
· 44·
华南预防医学 2011 年 4 月第 37 卷第 2 期
对性别的态度 对自己性别感到骄傲 无特殊 对自己性别不满意 对自我服装的态度 完全不在意 很注意细节 很重视着装美观 对游戏的选择 同性别孩子通常玩的游戏 都喜欢 异性孩子通常玩的游戏 注: * 为秩和检验
表3
年龄组( 岁) 6 ~ ( n = 123 ) 9 ~ ( n = 257 ) ≥12 ( n = 38 ) 合计( n = 418 )
公开玩弄自己的生殖器的行为 过多地玩弄自己的生殖器的行为 发生人数 发生率 发生人数 发生率 2 2 值 P 值 值 P值 ( 人) ( %) ( 人) ( %) 23 10. 9 14 6. 6 9. 122 < 0. 01 18. 339 < 0. 01 02 1. 0 02 01. 0 25 06. 0 16 3. 8
2. 3
小学生性意识、 性兴趣
当看到电影或电视中的亲热场面时 , 表现好奇、 37. 8% ( 158 /418 ) 。 害羞的分别占 10. 3% ( 43 /418 ) 、 不同年龄 组 的 孩 子 反 应 不 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 13. 977 , P < 0. 01 ) 。6 ~ 8 岁组的小学生表现 出好奇, 喜欢提问的比例 ( 16. 3% ) 高于 9 ~ 11 岁组 ( 7. 8% ) 和 12 岁及以上组 ( 7. 9% ) , 随着年龄的增 加, 表现害羞的儿童所占比例增加 ( 从 26. 0% 增加 至 47. 4% ) , 而表现正常与看其他节目无异的比例 减少( 从 57. 7% 减少至 44. 7% ) 。 调查显示, 在最近 1 年内提过性方面问题的孩 ?” 、 “小孩是怎 子占 67. 9% , 提出“我是从哪里来的 ” , “男孩和女孩为什么要分开上厕所? ” 么生出来的 44. 5% 、 25. 8% 。 问题的孩子分别占 54. 1% 、 6 ~ 8 、 9 ~ 11 、 12 3 按 岁及以上 个年龄组进行分 析, 结果显示, 不同年龄组在最近 1 年内提过性方面 2 P < 0. 05 ) , 6 ~ 8 岁组 的问题比例不同 ( = 6. 451 , 9 ~ 11 岁组占 68. 9% , 12 岁及以上 最高, 占 71. 5% , 组最低, 占 50. 0% 。 2. 4 小学生主要性相关行为问题 公开玩弄自己的生殖器的占 6. 0% , 过多玩弄
[2 ] 别的不同、 爸爸与生育的关系以及结婚问题 。 在 本研究中, 儿童常问的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我是
低年龄的比例明显高于高年龄组 。 家庭、 学校应当对小学生性生理及心理的发展 给予关注, 并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目前大多数学 校开展性教育是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的。 事实上, 性教育像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 是一个必须在孩子 很小的时候就开始, 再循序渐进地学习的过程。 在 任何一个年龄, 具体该教些什么, 取决于那个年龄孩 子的性行为、 性知识以及性兴趣。 教育者应该要意 识到孩子们的理解水平, 给予对于其年龄来说合适 的信息。
South China J Prev Med , April 2011 , Vol 37 , No.2
性别可随衣服发型等的改变而改变 。 对自我服装的态度及对游戏的选择男女之间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 表 1 ) 。 而在玩 伴 的 选 择 上, 调 查 的 小 学 生 中 59. 3% ( 248 /418 ) 喜 欢 和 同 性 小 学 生 玩 耍,40. 0% ( 167 /418 ) 对同性和异性小朋友都喜欢, 只有 0. 7% ( 3 /418 ) 喜欢和异性小朋友玩耍。
注: * 卡方检验理论频数 < 5 的格子超过 20% , 采用秩和检验
3
讨论
性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 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 。对儿童进行性 性别角 教育主要包含几方面的内容: 性知识的教育、 色的塑造、 异性交往的指导, 性道德和性法律意识的
[4 ] 教育 。 3. 1 小学生性别角色特点
华南预防医学 2011 年 4 月第 37 卷第 2 期
South China J Prev Med , April 2011 , Vol 37 , No.2
· 43·
· 流行病学研究与调查 ·
深圳市小学生性心理及相关行为调查分析
1 1 2 李双飞 , 马佳 , 孙晓勉
【摘要】 目的 依据。方法
了解深圳市小学生性心理状况及特点 , 为科学地开展小学生性教育提供参考 共
期, 在小学低年级, 儿童还具有明显的学前儿童的心 理特点, 而到小学高年级则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 步进入青春发育期, 性心理发生显著的转变。 了解 儿童性心理特点, 有利于及时发现儿童性发展过程 解决儿童的性困惑, 采取相应的内容、 方 中的问题, , 。 法进行性教育 促进儿童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于问卷条目及性心 理的问题可能不能很好地理解及回答, 而儿童与父 母在一起生活时间长, 家长往往更重视、 了解儿童在 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特点, 故本研究采用 问卷调查的方式, 通过对小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 了 解深圳市小学生性心理特点及问题, 为指导小学生 性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1 1. 1 对象4 所小学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 调查内容包
儿童的性别认同、 性意识、 兴趣以及性相关行为等有关内容 。结果 括: 儿童和家长的一般情况 ,
发放问卷 500 份, 收回有效问卷 418 份, 有效应答率为 83. 6% 。97. 4% ( 407 /418 ) 的小学生很清楚 59. 3% ( 248 /418 ) 喜欢和同性小学生玩耍 , 自己性别, 当看到电影或电视中的亲热场面时 , 表现好 37. 8% ; 在最近 1 年内提过性方面问题的孩子占 67. 9% , 害羞的分别占 10. 3% 、 小年龄组的小学 奇、 生更易向家长提出性方面的问题 ( P < 0. 05 ) ; 有公开及过多玩弄自己的生殖器的行为的儿童比例分 别占 6. 0% 及 3. 8% , 男孩高于女孩 ( P < 0. 01 ) 。 结论 【关键词】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79 性心理发育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 - 5039 ( 2011 ) 02 - 0043 - 03 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开展不同侧重点内 低年级小学生性教育的重点应当是生命来源及生育过程的教育 。 容的性教育,
性心理学认为, 儿童早期形成的性心理, 影响到 儿时性心理的扭曲, 往往 儿童一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 ] 在长大成人后才显露其恶果 。小学生从儿童期逐 渐走向青春期, 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